上海建无性别公厕遇尴尬 无性别公厕是否会有安全隐患
公厕改建成无性别后,最大的好处是女性不需要排队了,但还是有很多市民不太能接受,年轻人接受得比较快,但年纪较大的,在看到异性走进来或从厕位走出来时,还是会感到很尴尬。管理员告诉记者,一共有两名公厕管理员轮班,开放时间会一直在公厕内,不存在有什么安全隐患问题。而且,这座公厕位于闹市区,来往的车辆、行人很多,离地铁站也很近,安全隐患并不大。
上海建无性别公厕安全问题是否有隐患?
两个月前,位于黄浦区大林路93号的公厕经过改造,变为不再区分男女的无性别公厕——公厕大通间内的9个厕位不分男女,隔板高达两米多,每个厕位门板都显示“有人”或“无人”。记者走访了解到,上述公厕改为无性别两个月来,之前女性排长队如厕的现象已基本消失。但不少市民认为,在大通间见到异性时,会觉得比较尴尬,特别是有些老人,会拉开侧门,再整理裤子。这也是继2016年在浦东试点的首座无性别公厕后,上海投用的第二座无性别公厕。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无性别公厕中如市民不能接受,不排除恢复成男、女厕间。5月27日,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金亦鸣表示,大林路上的公厕面积仅33平方米,但需求量大,改造成无性别公厕,可以腾出更多空间,满足更多用户的如厕需求。如果区内其他老公厕周边居民有改造为无性别公厕的需求,不排除也会进行改造。最近,家住黄浦区大林路附近的居民王女士发现,位于大林路93号的公共厕所经过重新装修后,不再分男女厕所,而是变成了有9个厕位的大通间,再配一个小便间。“以前经常要排队,现在基本不需要排队,但男女都在一个通间内,感觉还是很尴尬。”王女士说,特别是有些老年人,习惯打开厕门,再拉裤子拉链,自己看到就特别尴尬。5月25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来到这个无性别公厕,发现不断有人前来使用。记者看到,该公厕的开放时间为早上5点半到晚上9点半,内部面积不大,靠近门口处设一男性小便间,还有一个有个间厕位的大通间,其中1个坐便,8个蹲便。这些厕位分列两边,中间的通道较为狭窄,每个厕位门上都会显示“有人”或“无人”,但不再有男女之分。“经常有不熟悉这里的人站在外面,想上厕所又不敢进来,害怕进错地方。”一名公厕保洁员告诉记者,他一般会主动告知,这个公厕不分男女,只要显示“无人”的厕位,都可以进去,“这句话,我每天都要说很多遍。”在这名保洁员看来,公厕改建成无性别后,最大的好处是女性不需要排队了,但还是有很多市民不太能接受,年轻人接受得比较快,但年纪较大的,在看到异性走进来或从厕位走出来时,还是会感到很尴尬。男女都在同一通间内如厕,是否会有安全隐患?该管理员告诉记者,一共有两名公厕管理员轮班,开放时间会一直在公厕内。而且,这座公厕位于闹市区,来往的车辆、行人很多,离地铁站也很近,安全隐患并不大。上海的第一座无性别公厕已试行半年,也仍面临着尴尬。2016年11月,上海首座无性别公厕在浦东新区张家浜滨河绿地内试运行,开放时间为5时至21时。公厕内设男女通用的6个坐厕、4个蹲厕,隔间空间较普通公厕更大。每个隔间门上配有“有人”与否的LED显示屏,厕位之间的隔挡高度达2.8米以上。这座无性别公厕设置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男女厕位不合理、女性如厕排队的问题。然而,开放半年来,该公厕并未达到初衷。由于地理位置关系(位于绿地深处),该公厕日均使用量为百余人次,远不及多数社会公厕。公厕管理员反映说,除了早晨公厕会出现短时排队,其余时间都很空,此外,如厕者约九成是男性。上海的两座无性别公厕,一座因为位置问题,没有达到初衷;另一座减少了女性排队如厕,却让部分市民感到尴尬。对于无性别公厕的试点,上海是否会继续推行乃至推广?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试点探索“男女通厕”的目的,主要是想探索解决公厕男女厕位比动态不平衡的问题,减少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某一性别如厕排队等问题,最大可能地满足市民如厕需求。“在试点过程中,我们会根据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很多市民不能接受,也不排除会重新设置成男、女厕间。”上述负责人表示。5月27日,上海市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金亦鸣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大林路上的公厕已有30余年的历史,公厕面积仅33平方米,原先的公厕内是老式的沟槽式构造,蹲坑空间窘迫,因此在改造时决定采用无性别公厕,腾出更多如厕空间。金亦鸣表示,他们在4月无性别公厕试运行后的一个月内已听取周围市民意见,增设了方便市民的栏杆等,“公厕是服务周围市民的,这个公厕周围除了附近居民,还有地铁站,来自于地铁的市民也会使用,30多年的老公厕需求量增大,改造是为了满足更多用户对公厕的需求。”“至于(只有)一根通道,是因为目前的改造后的通道宽度为1.3米,若两根通道,就导致每根通道都很狭窄。” 金亦鸣说道。“这个无性别公厕是黄浦区内唯一一座无性别公厕,主要是面积太小,跟需求不匹配。我们并没有在全区推广无性别公厕的计划。”金亦鸣补充道,“如今,新建的公厕面积基本上都在70平方米以上,因此不采用无性别公厕,但区内其他的二三十年、面积极小的老公厕若周边市民有改造为无性别公厕需求,不排除我们也会对这些公厕改造为无性别公厕。”
上海中卫医疗健康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上海中卫医疗健康服务有限公司是2004-02-27在上海市徐汇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肇嘉浜路789号8层第8C3、8D单元。上海中卫医疗健康服务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10104759557445W,企业法人李凌波,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上海中卫医疗健康服务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营养健康咨询,从事医药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医疗器械经营,电子商务(不得从事增值电信、金融业务),日用百货、化妆品、服装鞋帽、玩具、文化用品、电子产品、家用电器、食品添加剂、体育用品、健身器材、化工产品及原料(除危险化学品、监控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易制毒化学品),食品销售,会务服务,附设门诊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上海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097994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5000万以上和1000-5000万规模的企业中,共445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上海中卫医疗健康服务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为何说上海首座无性别公厕并未达到初衷?
根据报道,在2016年11月,上海首座无性别公厕在浦东新区张家浜滨河绿地内试运行,开放时间为5时至21时。公厕内设男女通用的6个坐厕、4个蹲厕,隔间空间较普通公厕更大。每个隔间门上配有“有人”与否的LED显示屏,厕位之间的隔挡高度达2.8米以上,但是评论称这座无性别公厕设置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男女厕位不合理、女性如厕排队的问题。然而,开放半年来,该公厕并未达到初衷。报道称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试点探索“男女通厕”的目的,主要是想探索解决公厕男女厕位比动态不平衡的问题,减少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某一性别如厕排队等问题,最大可能地满足市民如厕需求。据了解相关部门在4月无性别公厕试运行后的一个月内已听取周围市民意见,增设了方便市民的栏杆等,“公厕是服务周围市民的,这个公厕周围除了附近居民,还有地铁站,来自于地铁的市民也会使用,30多年的老公厕需求量增大,改造是为了满足更多用户对公厕的需求。”无性别公厕,一座因为位置问题,没有达到初衷;另一座减少了女性排队如厕,却让部分市民感到尴尬。对于无性别公厕的试点是否会继续推行,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新建的公厕面积基本上都在70平方米以上,因此不采用无性别公厕,但区内其他的二三十年、面积极小的老公厕若周边市民有改造为无性别公厕需求,不排除我们也会对这些公厕改造为无性别公厕。
为何说无性别厕所难掩男女同厕的尴尬?
根据报道,两个月前,位于黄浦区大林路93号的公厕经过改造,变为不再区分男女的无性别公厕——公厕大通间内的9个厕位不分男女,隔板高达两米多,每个厕位门板都显示“有人”或“无人”。5月25日,有媒体对该无性别厕所进行了实地的探访,据悉上述公厕改为无性别两个月来,之前女性排长队如厕的现象已基本消失。但不少市民认为,在大通间见到异性时,会觉得比较尴尬,特别是有些老人,会拉开侧门,再整理裤子。报道称这也是继2016年在浦东试点的首座无性别公厕后,上海投用的第二座无性别公厕。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无性别公厕中如市民不能接受,不排除恢复成男、女厕间。公厕的管理人员表示,公厕改建成无性别后,最大的好处是女性不需要排队了,但还是有很多市民不太能接受,年轻人接受得比较快,但年纪较大的,在看到异性走进来或从厕位走出来时,还是会感到很尴尬。
北京公园改造将引入无性别厕所吗?
北京市日前新出台《北京市老旧公园改造提升导则》,该导则首次提出,公园公厕在改扩建时,要引入无性别厕所。无性别厕所也称独立厕所,是男女均可使用的厕所,主要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及行动不便的人群使用。制订导则期间,走访的工作人员发现,年轻妈妈带着儿子,或者父亲带着女儿,以及儿子陪伴行动不便的母亲、女儿陪伴轮椅上的父亲逛公园,如厕是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如果有一间无性别厕所,会自如得多。”因为建成年代较早,很多公园厕位不足,游览高峰时段,游客“方便”极为不便。此次制订的导则,要求老旧公园在改造时,要按照公园面积和游人容量,设置相应比例的厕所厕位,男女厕位比例为1∶1.5;厕所的服务半径不超过250米;老年活动场地距离厕所不应超过100米;应设置方便残疾人、儿童及母婴使用的厕所设施,并且增加无性别厕所。儿童活动场所,要考虑成人对儿童的看管、监护,场地内部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活动场地四周的围栏应为透空或半透空状。儿童活动区附近应提供饮水器和厕所等服务设施,尺度上与儿童的人体尺度相适应。该导则还提出,老旧公园在改造中积极打造“智慧园林”,应用GPS技术、二维码技术构建智能解说系统,方便游人使用。系统通过GPS定位技术获取游人当前位置数据,然后与存储的景点数据进行循环匹配或者游人扫描二维码标示牌,启动相应的导游解说。同时,系统还可以为游人提供所处位置的实时动态显示、景点预览、游览路线记录与回忆功能,从而提高游览品质。
上海无性别公厕遭遇尴尬是怎么回事?
上海首座“无性别公厕”遭遇了尴尬。记者了解到,投入使用近4个月来,累计如厕量4100人次左右,日均不到40人次。有市民表示,之所以使用率不高,可能与认知度偏低以及设置点较偏僻有关。不过,上海相关部门表示,“无性别公厕”更多是对现有公厕的一种补充,目前扩容尚无具体时间表,将视市民接受程度决定。昨天中午,记者来到位于浦东张家浜浦东南路口的公共绿地内,这里建有申城首座“无性别公厕”。外墙亮堂的瓷砖、门口铺设的防滑毯、干净的地面,眼前这座公厕看起来更像是星级酒店的配套措施。由于不限制性别,因此这里所有厕位都不设置“男”、“女”标识。等了约20分钟,有一名戴着安全帽、穿着工作服的小伙子走了进去。推开了一个蹲厕的门,轻轻按下锁扣,厕位上方的显示灯就从绿色变成了红色,显示有人正在使用。这个上海首座“无性别公厕”采用大通间模式,里面包括10个不限制性别的通用厕位。从去年11月初开始投入使用,其上方有一个显示屏,清楚表明了这个公厕的累计使用量。截至昨天中午时分,上方的累计人数显示为4147人次。投入使用了近4个月,每天从早上5点至晚间9点对外开放,以30天/月计算,日均使用量仅34.5人次。负责打扫的人员告诉记者,如厕比较集中的时间段主要在上午,除了附近一些来公共绿地散步的市民外,近80%是隔壁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哎,有时还蹲在厕所里抽烟,弄得脏兮兮的”。这座“无性别公厕”投入使用时,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为何会选择在这块绿地内进行试点,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此处在改造之前就有一座公厕;二是公厕旁边是绿地的健身跑道,来往市民比较多,有如厕需求,“我们不知道来这里的市民游客,是男性较多还是女性较多,设置无性别公厕,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厕间使用,探索另一种解决男女厕位比不合理的方法”。当天,记者来到这里了解情况。相比浦东的“无性别公厕”,秋霞圃里这个公厕面积并不算大,里面配有一个小便池、一个坐厕,外加安装了残疾人扶手。由于其处于假山后的地理位置较偏,虽附近设置了多个指引牌,使用率也不高。多位公园保洁人员表示:“用的人不多。”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秋霞圃的这个公厕并非标准意义上的“无性别公厕”,从设施布局来看其实更趋向于“第三卫生间”,主要用于缓解父母带异性孩子、子女带异性老人外出时的尴尬局面。对“无性别厕所”遭遇的尴尬,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负责人解释,“无性别公厕”更多是对现有公厕的一种补充,其实并不一定非要建造在人流密集的场所。至于跨前一步的“无性别公厕”未来是否会得以扩展?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试运行情况时时跟踪,视市民的接受程度,结合各区公厕新建改建计划和服务群体予以决定。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现在出现在各大商场、候机楼、娱乐场所的“第三卫生间”,市民的接受度反而更高。据悉,这类卫生间更着力于解决异性父母、子女可共用如厕的问题。据悉,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共建成“第三卫生间”215座。
无性别公厕引发了人类进步的讨论,它的出现真的是一种人类进步吗?
自从无性别公厕建造出来以后,就引起了群众的热烈讨论,可谓是热度很高啊。这种在性别上没有做出限制的公厕,是有专门管理的人来全时间性的管理,与此还配有男性的小便间和便于照顾老人和儿童的卫生间。由此,也引发了一个问题,厕所不分男女,真的是会体现出是人类的一种进步吗?无性别公厕自从被建造之后就被网友频繁性的围观。群众为之点赞的也有,可是也不乏有质疑声的人,在质疑无性别厕所到底是会不会损害到自己的人身安全以及涉及到自己的私密性的声音。我们也可以理解的是,无性别公厕的建造是为了可以进一步提高公厕的利用效率。由于伴随着各个地区经济上的飞速发展以及个人文明的持续上升,无性别公厕一点一点是慢慢地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将被建造,这也成为了一股风潮。有句话叫做:存在即合理,既然无性别公厕被建造出来了,那么也一定有它存在的合理性。除去这些被质疑的声音,我们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无性别公厕的存在,于是就会发现所谓的无性别公厕也就是一种对性别没有做出限制,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可以去使用的、异性亲属能够一起进去的卫生间。这其实也节约了很多社会资源,因为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在一些站点总会出现女厕的人很多,甚至还会出现有人要去排队上厕所的情况,但在男厕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甚至说是没有人的情况。因此这个举措也是体现出了人类的一种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