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清

时间:2024-06-19 23:19:02编辑:奇事君

盛清为什么派索额图参加中俄边界划分谈判?

呵呵,其实不是索额图软弱。首先当时谈判的还有康熙的舅舅佟国纲,索额图和佟国纲都是皇亲国戚,朝廷重臣。要说索额图软弱,真是太冤枉他了,他和国纲同志是本着康熙的原则来谈判的,原定是1688在楚库柏兴的清俄谈判为什么没有进行?因为1688年噶尔丹发动了对喀尔喀的战争,清朝使团的道路被截断。康熙敏锐地察觉到了噶尔丹的狼子野心,因此为防止俄国和噶尔丹联兵,他决定在允许俄国占领尼布楚的前提下中俄休兵,以便清军剿除噶尔丹。结果俄国人得寸进尺,要求以黑龙江为界,你说索额图软弱,7月12号他直接命令随行的3000京营火器兵,7000多科尔沁,索伦,察哈尔兵排成作战队形,要向俄军进攻。戈洛文吓得差点尿裤子,7月24号只得忙不迭地在和约签了字。另外还有,在谈判中,俄国之所以处处主动,是因为大学士马齐出卖了情报,俄国摸清了康熙的底线。在如此被动的条件下,能以牺牲最小的利益来完成谈判,索额图已经相当不易了,要不是害怕康熙会责怪他把谈判搞决裂,估计戈洛文那1000来号人几千万年后就都成了石油了。


盛清为什么派索额图参加中俄边界划分谈判?

康熙二十七年五月二十日,清在商讨与沙俄谈判方针时,索额图提出:“如果沙俄能归还逃人,承认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是清朝领土,即“与之画疆分界,贸易往来。否则,臣当即还,不与彼议和矣”。康熙帝同意这一谈判方针,遂命索额图、佟国纲出发,前往色冷格,与沙俄使臣费·阿·果罗文谈判。

康熙二十八年四月,经中俄两国代表重新商定,谈判地点改在尼布楚。索额图等人在出发前向康熙帝奏陈:“尼布潮(楚)、雅克萨既系我属所居地,臣等请如前议,以尼布潮为界,此内诸地均归我朝。”康熙帝指示:“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潮,可即以额尔古纳为界。”康熙帝考虑到,噶尔丹正在进攻喀尔咯,希望尽早与沙俄划定国界,腾出手来对付噶尔丹,为此作出了重大让步。索额图率领使团启程前往尼布楚,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跋涉,六月抵达尼布楚,驻扎在尼布楚河南岸,与尼布楚城相距三里。七月初五日,中俄两国代表在尼布楚郊外开始谈判,果罗文首先发言,诬蔑中国挑起战争,提出:“两国以黑龙江至海为界”的无理要求。索额图当即予以驳斥:“敖(鄂)嫩河、尼布楚皆为我茂明安等部原来居住之地,雅克萨为我虞人阿尔巴西等居住之地”,俄国人侵入中国领土,并强行占据。俄国应退到色楞格以西,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第二天会上,果罗文提议两国以布列亚河或结雅河为界。

索额图根据出发前康熙帝的指示,与沙俄代表艰苦谈判,终于签订了以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及沿大兴安岭(即外兴安岭)为两国边界为主要内容的《尼布楚条约》。索额图忠实地执行了康熙帝的旨意,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缔结的,清朝虽然未能收回茂明安游牧地,却阻止了沙俄的进一步侵略,保证了两国边境居民的安宁生活,巩固了北方边疆。


请问乾隆皇帝是哪个年代的

清高宗乾隆(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终年89岁,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乾隆于雍正十三年即位,为清代入关第四帝。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十五子颙琰,自己成为太上皇。乾隆在位共六十年,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帝,而且是寿命最长的皇帝。


清朝与明朝哪个贡献大?

一、明清王朝的发展对中国历史的文明不能用大小来衡量,都是中华历史文明推动者贡献者,功劳都是一样的,功不可没!
二、清朝贡献
1、屹立世界东方
在中国秦以来两千多年的皇朝历史上,开创过200年以上大一统皇朝的,只有西汉、唐、明和清。
2、奠定中华版图
盛清的版图,东临鄂霍茨克海,南极曾母暗沙,西南界喜马拉雅山,西达葱岭,西北至巴尔喀什湖,正北到大漠,东北跨外兴安岭、直至库页岛,疆土面积1300万平方公里,比今天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多三分之一。
3、多民族的统一
清代民族关系是中国皇朝史上最好的时期。
4、创制满洲文字
创制满文是满族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是中华文化史上、是东北亚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
5、兴建皇家园林
皇宫的宁寿宫暨乾隆花园、建福宫花园、御花园等。西郊的“三山五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和畅春园、圆明园。
6、传承中华文化
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的文明都中断了,唯独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而是得以传承和发扬。清朝对中华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7、英杰人物辈出
在中华历史人物星汉中,清代是56个民族里贡献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语言学家和科学家最多的一个历史时期。
8、中国人口激增
清朝的人口,顺治十八年(1661年)为191376250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为249183590人,雍正十二年(1734年)为264179320人,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为304354110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为413457311人,就是说道光时人口突破四亿,成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有人估计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9、迁都盛京沈阳
天命十年即天启五年(1625年),后金迁都沈阳。
10、保护文化遗产
清摄政睿亲王多尔衮一反历代大一统王朝对前朝宫殿焚、毁、拆、弃的做法,对故明燕京紫禁宫殿下令加以保护、修缮和利用。
三、明朝的贡献
1、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明朝有出了三部《水浒》、《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2、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为世界所惊叹,很多人认为是郑和发现了世界。
3、首创内阁首辅制度,君臣共治,为世界君主立宪制创造了基础。
4、营建北京故宫,兴修长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部分。
5、创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永乐大典》,傲立在世界的东方。
6、《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光芒璀璨,影响着世界。
7、明朝的军事方面的技术,为世界火器影响巨大。
8、明朝曾经为世界经济中心,为世界经济交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9、启蒙李蛰、王阳明等的出现,在中国思想界,哲学界又绽放几朵奇葩,可以堪比西方的文艺复兴;
10、为天汉子民增强刚硬本性。 汉强唐盛 宋富明刚, 明朝人是刚强的,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
四、应当特别强调明清对历史的贡献,不是某个人的贡献,也不是某个民族的贡献,而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贡献。


日本著名十大忍者

九、伊贺丹波百地丹波(1512年-1581年),伊贺豪族,百地家领主,本名正西,又名百地丹波、百地三太夫,乃伊贺流忍术创始人。被称为伊贺“三上忍”之一的百地家忍者的领导者,因其受朝廷官位丹波守而名。天正七年(1579年)信长派其次子织田信雄进攻伊贺,但因为信雄拙劣的指挥,织田军被伊贺忍者击退。信长有感于忍者雄厚的实力将带来威胁,于是在天正九年(1581年)再度亲率五万大军攻入伊贺。对此百地丹波选择了在柏原之砦守城抵抗,终因敌众我寡而灭亡(天正伊贺之乱)。但亦有传说他存活至1595年左右。相传大盗石川五右卫门为其弟子。【摘要】
日本著名十大忍者【提问】
飞鸢加藤【回答】
飞鸢加藤【回答】
忍者名人【回答】
真田半壁【回答】
一、飞鸢加藤加藤段藏(1503年-1569年),本名为加当段藏,有出身自常陆的说法,详细情形已不可考。为忍术高绝的忍者,善于施展幻术,为人跳跃能力极佳,是日本战国时代最具异能忍者之一。因其杰出的忍术能力表现,后世常称他为飞鸢加藤。早期仕奉越后军神上杉谦信,曾于谦信辖下越后之春日山城下,在百姓面前施展吞牛之术(一口气将牛吞饮之术,为催眠术一种),令百姓十分畏惧其人。某日受上杉谦信的命令前往敌对大名家夺取家宝名剑,段藏不只夺取名剑,还将服侍此大名的侍女也活抓后献给了谦信。自从这件事后,谦信对他相当惊恐并加强了戒备,开始有意疏离他并私下多次找人暗杀他,经历数次殊死搏斗后,段藏离开上杉家,转而投入对手势力甲斐武田家军师山本勘助麾下。当被引荐给被武田信玄时,被信玄评价认为属于魑魅魍魉一类的人。有一日武田信玄命加藤飞越高墙,在地点暗藏陷阱隐缚长枪并盖上伪装,加藤飞越高墙时,发现陷阱立即于空中反转逃过【回答】
二、忍者名人唐泽玄蕃生卒年不详,是信浓国泽渡出身的忍者。武田氏家臣,后来成为真田氏家臣。幼名于猿。妻子是割田重胜的女儿。父亲唐泽杢之助原仕于斋藤宪广,于在永禄六年(1563年)投向武田家。永禄八年(1565年),杢之助在上野国嵩山城的攻防战被讨死,翌年武田信玄向于猿送出感谢状。继承唐泽家的玄蕃因为高超的技法而被称为“飞六法”、“忍者名人”。擅长跳跃术和火药术,在天正元年(1573年)侵入上野国尻高城进行火攻。在长篠之战中亦有参战,于武田家灭亡后仕于真田昌幸,在小田原征伐中从军。在关原之战以后仕于昌幸的儿子信之。【回答】
三、真田半壁出浦盛清(1546年-1623年),原名出浦昌相,真田氏の家臣,対马守、甲州透破忍者首领。生于信浓国埴科郡坂城町出浦,出浦氏出自村上氏支族更级郡村上村。初代左卫门尉清种次子,更级郡上平 ( 出浦 )城主,于元和九年逝世。面对武田信玄的强烈攻势,村上义清战败逃亡越后,出浦盛清开始效力于甲斐武田家,担任甲州透波忍众头。武田氏灭亡后效力于森长可、本能寺之变亲自护送森长可到猿ヶ马场峠、长可把胁差送给他当纪念品。天正十一年(1583年)后改效力于真田昌幸、真田信之担任吾妻奉行,后任更级郡上平城主。九月交付昌幸之上总宛手书纪录,自称“对马守”。作为真田家臣一员,与横谷幸重共同统率吾妻忍者众表现活跃,被并称为真田忍者双璧。其后在松代藩担任忍者头领、以武士身份出仕。关原合战后、在上州吾妻郡の群马原町居住、 元和九年(1623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回答】
四、忠义之士风魔小太郎(不详-1603年),活跃在战国时代的是名留青史的第五代的小太郎,身高据说有七尺二寸(二百一十六厘米),特别是1580年,在跟武田胜赖的黄濑川之战中,以在漆黑的夜晚进行的扰乱作战取得了惊人的成果。是日本著名的忍者之一。风魔一族因与主家共存亡,忠义被后世所称赞。由于历代风魔一党之首领惯用以“风魔”姓,“小太郎”为名,所以历代首领都叫风魔小太郎。这个名字会随着家主的位置以及忍法秘传书一代代传下去。1589年,当时统一了大半个日本的丰臣秀吉征讨北条氏,经过一年的围城战,北条氏终于被击败,遭到灭族,风魔一族在此期间始终不离不弃,与主家共存亡,在城破之日自家主往下几乎全族殉难。余下的极少风魔忍者在东部做了盗贼,一直活跃到二十年后的德川时代。1603年,因为盗贼・高坂甚内(侍奉甲斐武田家的忍者)的检举,而被德川家捕获处以极刑。【回答】
五、鬼之半藏服部正成(1542年-1596年),服部保长的四子,伊贺忍者集团的名门,二代目服部半藏,以「鬼半藏」之名纵横战国时代,担任德川家忍者集团的总帅,为主君德川家康进行谋略、情报战。服部氏本姓千贺地氏,千贺地氏居住于伊贺国千贺地,与藤林、百地并称为伊贺上忍三家,为三家里最具势力者,出侍室町幕府十二代将军足利义晴,室町幕府衰退后;父亲保长与松平清康(德川家康祖父)有来往而受清康征召,为赴松平家埋姓,改姓服部。虽为第四子,却因器量才能受到推崇,而越过三位兄长继承父亲的地位,成为一族的头领,从永禄十一年(1568年)起,率领伊贺忍者五十名,正式效力于家康。随后在挂川城之战表现优异,本能寺之变中召集甲贺忍者一百名及伊贺忍者二百名出面保护家康一行人之安全返回三河。小牧山、长久手之战中占领尾张蟹江城,迫使已经臣服于秀吉的泷川一益退兵影响战局,正成因此获得远江八千石领地的赏赐。德川家康迁都至江户【回答】
六、甲伊同心多罗尾光俊(1514年-1609年)甲贺忍者。号道贺斋。甲贺五十三家之豪族、多罗尾十四代目之光俊(光俊为家督世袭名)。四郎兵卫、四郎右卫门。号道贺斋。早年侍奉六角家臣,甲贺郡信乐小川城主。后改仕织田家。本能寺之变时,帮助德川家康从堺返回三河,先迎入居城近江小川城,并命其子光雅负责护卫家康返回三河。后来转投丰臣秀吉氏。虽然侍奉丰臣家,但隶属关白丰臣秀次的部下,但是在秀次遭到肃清后因为连座处分而失势。 秀吉过世后,被德川家康再次聘用,受德川幕府令,将原伊贺与甲贺忍者合构成伊贺同心之甲贺组头领,明治时代依然存续。以九十六岁之高龄安乐往生。【回答】
七、铁炮达人柘植清广(1540年 - 1629年) 伊贺忍者、江户时代之旗本。俗称柘植三之丞。法名宗伯。父柘植宗家、兄柘植宗能。养子柘植宗次。 伊贺下忍。铁炮术高手,威风流即柘植流之称的炮术流祖。有说法是本能寺之变时,带领德川家康“伊贺穿越”的并不是服部半藏,而是这个柘植三之丞清广。关原之战,受封甲贺郡三百石、庆长八年(1603年)任伏见城城守之务。庆长十九年(1614年)大坂之阵、与松平正纲率铁炮队参战。后为幕府旗本。元和元和八年(1622年)退休、宽永六年(1629年)九十岁高龄死去。【回答】
八、神行疾风二曲轮猪助,生卒年不详,出身来历不明,风魔忍者众,善神行之技,受首领风魔小太郎之命,侍奉小田原城北条氏康。天文十四年(1545)年,猪助在此战中以其俊足之技(快跑之意),侵入敌阵刺探军情时,被上杉军配下忍者发现,上杉忍者追来,虽对手具有犬之名,身具韦陀天之术,被其紧追于后约五六里(两、三公里)有余,最后盗农家马而逃之佚闻。 其情报使氏康决定朝早已断粮的上杉朝定、足利晴氏联军发起夜间突袭。 此战深谷上杉朝定战死,断绝深谷上杉家一脉,晴氏大败而逃。日本史称此战为战国三大奇袭战之一的“河越夜战”。北条家灭亡后,风魔忍者众在首领风魔小太郎带领下江户沦为盗匪,武田家亡后,配下流亡透波忍者亦漂泊到德川家康的领地江户(现今东京市) 成为盗贼集团,风魔忍者众甚至与武田家流亡忍者众,以透波众高阪甚内为首之武田家忍者集团,在江户内交恶。据说在1596年时,风魔众与透波众在一场决斗中杀死了第二代服【回答】
九、伊贺丹波百地丹波(1512年-1581年),伊贺豪族,百地家领主,本名正西,又名百地丹波、百地三太夫,乃伊贺流忍术创始人。被称为伊贺“三上忍”之一的百地家忍者的领导者,因其受朝廷官位丹波守而名。天正七年(1579年)信长派其次子织田信雄进攻伊贺,但因为信雄拙劣的指挥,织田军被伊贺忍者击退。信长有感于忍者雄厚的实力将带来威胁,于是在天正九年(1581年)再度亲率五万大军攻入伊贺。对此百地丹波选择了在柏原之砦守城抵抗,终因敌众我寡而灭亡(天正伊贺之乱)。但亦有传说他存活至1595年左右。相传大盗石川五右卫门为其弟子。【回答】
十、千鸟之殇石川五右卫门(生年不详-1594年),出生在伊贺国,幼名五郎吉,是三好氏家臣石川明石的儿子,身材高大,有三十人才拥有的巨大力气。天正元年(1573年),父母被幕府将军足利义昭的下属杀害,五右卫门为报仇,投奔伊贺流忍者百地三太夫的门下学习忍术。由于与三太夫的妻子通奸被发现,杀死三太夫的妾并逃亡。而在织田信长派兵攻破伊贺、残杀忍者时,五右卫门曾试图下毒杀害信长,但失败。另一说法认为,五右卫门是丹后国伊久知城城主石川氏的后代。石川氏是丹后守护大名一色氏的家老,天正十年(1582年),丰臣秀吉派细川藤孝谋杀效忠于一色义定的父亲石川秀门,攻陷伊久知城。沦陷之际,秀门的次子五良右卫门逃出,改名五右卫门,并与丰臣秀吉对抗。还有一种说法称,五右卫门出生在远州(远江国)的滨松,原名真田八郎,后来在河内国石川郡山内古底成为一位医师,改名石川五右卫门。相传五右卫门后来前往关西地方,组织盗贼团伙反抗【回答】


清朝时全国人口是多少?

一、亿万生灵:明末人口总量估算

改朝换代,哪有不死人的道理?但清朝定鼎,杀的人确实也太多了。

明清换代,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毁灭事件之一,只有蒙古帝国崛起的过程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可以与之相提并论。根据杜车别(孙海宁)在《明末清初中国人口减少之谜》中所作的估计,直接或间接死于清军屠刀之下的中国人,超过了两亿。这就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数的总和。

一直以来,很多历史学家、人口学家认为,明朝末年中国的人口当在六七千万左右,最多也就一点几亿。但明朝初年的人口就已经达到七千万——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为了制定收税标准,对全国户口和土地进行过普查登记,根据这个普查资料可以推算出明朝人口大约在7000万左右。这个数字是很靠谱的,因为当时国家已经统一了二十来年,各级行政机构运行成熟。在朱元璋的治理下,政府机构的清廉高效保持的相当不错。

此后两百多年,明朝内部始终保持总体的和平稳定,人口应该会持续增长。具体的增长率,明朝之前,北宋时期的人口增长率,从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到宋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的129年间,人口的平均年增长率是千分之九点二,人口达到了一亿一千万。明朝之后,中华民国时期,人口的平均年增长率是千分之八点二。明朝的社会稳定程度超过了北宋和民国,增长率只会更高,不会更低。

即使按照千分之八的增长率计算,明朝经过两百多年的和平时期,人口总量也可以从七千万增长到五亿,即便增长到两三亿以后增速放缓,打个折,超过四亿总是没有问题的。

这么多人,当时的生产力能否养得起呢?答案是不仅养得起,还能丰衣足食甚至奢侈享乐。就土地的供养力来说,明朝后期张居正主持变法,对天下田亩进行测量统计,明朝全国耕地面积是12亿2542万亩。耕地测量的数字是拿来给国家交税用的,只会少量不会多量。明末农耕技术高度发达,江南地区亩产可以达到四五百斤,北方地区也可以达到两三百斤,偏低的估计是全国平均亩产260斤(郭松义《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生活水平》),偏高的估计是平均可以达到400斤(杜车别《明末清初人口减少之谜》)。即使按照260斤算,一亩半土地的产量养活一个人绝无问题。

明朝中后期,大量的耕地并没有被用来种植粮食,而是用于种植经济作物比如棉花、桑树等等,以促进手工业的发展。耕地之所以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那也是在粮食够吃的基础上才能有土地剩余。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和手工业的高度繁荣,也说明当时不存在土地供养人口能力不足的情况。

12亿亩的耕地,只需要一半的土地也就是六亿亩用来种粮食(实际比例更高),就可以养活4亿人没有问题。剩下的用来种植蔬菜油料、动物饲料或者棉花桑树等为手工业服务的经济作物,供四五亿人吃穿用度,完全没有问题,而且还可以创造极大的农业剩余,供上层阶级奢侈享乐。

为什么明末的实际人口数量会大大高于官方的统计数据呢?

明朝征税实行土地税和人头税(含劳役)并行的制度。土地数量曾经多次重新丈量,以作为征税的新依据。但征税的户口,两百多年从未进行过大规模的重新调查登记,都是各个地方根据人口的死亡出生等每年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到了中后期已经完全沦为形式:一年一年原样照抄,或者随意做一点增减的调整,以免看起来没有任何变化。登记在册的纳税和服劳役的户口数,洪武二十年是一千零六十五万户;到了两百年之后的万历六年,竟然还是一千零六十二万户,还少了三万户。

纳税人口和实际人口之间的比例,万历年间出使中国的西班牙人拉达在《记大明的中国事情》中举了两个实际的例子:“有个叫夏苏的人对我们说,他户内有七十人,但他只纳七个人的税;另一个人对我们说,他户内约六十人,他只交四个人的税。”在这个记录中,第一个例子的纳税人口与实际人口的比例是1比10;第二个例子是1比15。若是1比15,则7000万的纳税人口,就要对应超过十亿的真实人口;若是1比10,则对应七亿的真实人口。就取一比十,再打个八折,也已经超过五亿了;若打个六折,也就是一个纳税人口后面还隐藏着五个未纳税人口,人口总数也可以超过四亿。这样的估算很粗略,样本也太少。但确实可以从另一个维度支持了我们根据人口增长率算出来的结论,也就是明末人口在四亿到五亿之间是合理的。

除了总量的计算以外,对4亿人口的空间分布,杜车别在《明末清初人口减少之谜》中也有详细的测算和史料分析。当时全国最大的城市是南京和苏州,人口大约三四百万;杭州、北京、广州则在两百万左右。这种估算有第一手史料作为依据,比如,史书记载,杭州最主要的粮食供应仓库,每两个月就要消耗60万石粮食,这个数量足够养活200万人;1650年清军在广州屠城,事后和尚收集尸体就收了七十万具。

一般地区级别的商业中心城市或政治中心城市,如扬州、济南、福州、开封、武昌、临清、南昌、西安等,人口则在百万左右。此外,府城、州城的人口数当在十万至五十万之间,县城人口在两万到十万之间——崇祯元年,湖北荆州公安县一场大火就烧掉了五千多间房子,受灾人口在2.5万以上。而公安县只是一个偏僻的普通县城,不是区域商业或交通中心。

公元1558年,陕西华阴县地震,死亡人数统计出来,有名有姓的竟然超过了83万!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人口死亡最多的一次地震记录。陕西在明朝属于偏远地区,人口和华北、四川、华中、江南等地比起来是比较稀少的。一场大地震,震中只在县城而不在省城西安,就死亡约百万人,当时中国人口密度之高可以想见。我们可以作一个对比,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是人类有记录以来烈度最高的地震,也就死了24万人。

此外,当时还有很多乡村集镇,这些集镇在沿海地区因为手工业发达的缘故,也可以聚集大量的非农业人口——江西景德镇就聚集了数万制作瓷器的工人。[1]明朝有一千四百多个县,若县城平均人口五万,就有七千万城镇人口。再算上大中城市和商业手工业集镇,则明末中国城镇人口超过一点五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再看农业人口,根据明朝典籍《沈氏农书》和《补农书》中数据,嘉兴、湖州地区一位常年雇工可耕种稻田八亩,同时再负责管理桑田四亩,一个人可耕作的土地是12亩。何良俊在《四有斋从说》中提到,松江地区,西边平坦的土地上,一对夫妇利用水车等工具,可以种植25亩地,若勤劳肯吃苦可以耕作30亩地;但东边是丘陵地形,耕作施肥引水都非常麻烦,一对夫妇就只能种植5亩地了。全国各地平原耕地和山地上的耕地的比例不太好说,若简单算术平均一下,(30+5)/2=17.5亩。但一般来说平整的耕地往往用于种粮食,坡耕地则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即使考虑平地种粮、山地种桑的特点,人均可以多种点地,全国平均下来一对夫妻耕作二十亩地应该是上限。再参考“一个常年雇工可以耕种稻田八亩,桑田四亩”,雇工应该是男性,耕种能力更强,女性耕种数量较少,主要起辅助作用。则男女平均大致每人平均可耕种约10亩地——男性12亩,女性8亩,不会更高了。明朝12亿多亩的耕地,就需要一亿两千万的劳动力(含女性)。

古代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大致是50%,另外一半就是十五岁以下的青少年和五十岁以上的老人。1.2亿劳动力,大约就对应两亿四千万的总人口。但明朝的城镇人口中“流民”居多,也就是没有城镇户口,从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流民”必然以青壮年为主,老弱更多的会留在农村,则农村人口中老弱的比例会更高一些,这跟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农民工进城,老人妇女儿童往往留在农村是一样的。这样,农村人口两亿五千万肯定是有的。把农业人口和城镇人口相加,也有四亿人。

总体而言,我们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明末人口数量都应该在4亿人到5亿之间。基本逻辑是:明朝初年有七千万人,经过两百年的和平,就算按照北宋和民国的增长速度打个折,也可以轻松超过四个亿;再看土地产量,养活四亿人口很轻松;再看城市人口数量,各种一手资料的抽样调查表明,它可以支持四亿人口的推论,四亿人分布在什么地方可以说清楚。至于官方统计的人口为什么会大大低于四个亿,也有合理的解释。以4亿为基数来计算明清换代的人口损失,只会少算不会多算。


上一篇:盛世中华中国印

下一篇:盛京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