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教育品牌有哪些?
2015年我国教育培训机构十大品牌排行榜1
新东方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由1993年11月16日成立的北京新东方学校发展壮大而来,目前集系统、基础教育系统、文化传播系统、科技产业系统、咨询服务系统、发展研究系统等多个发展平台,是一家集教育培训、教育产品研发、教育服务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育科技集团。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于2006年9月7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海外上市的教育机构。
2
好未来
TAL Education Group 好未来 (NYSE:XRS),英文缩写:TAL(Tomorrow Advancing Life),是一家中国领先的教育科技企业,以科技驱动、人才亲密、品质领先为发展的核心目标。自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科技互联网与教育融合,为孩子创造更美好的学习体验。
3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集团(NYSE:XUE)创立于2001年9月,目前已在全国81个城市开设了462多所个性化学习中心,在全国拥有近17000名员工,其中专职教师逾万人,是目前国内个性化教育辅导机构的领导者。2010年11月2日,学大教育集团以“XUE”为股票代码,在纽约股票交易所(NYSE)上市交易,是迄今中国赴美IPO融资规模最大的教育类公司。
4
正保远程教育
正保远程教育(China Distance Education Holdings Ltd., CDEL)为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学员利益至上,一切为学员服务”,汇聚天下名师,自主建设智能交互远程教育平台,采用高清视频课件并结合手机移动课堂,为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并辅以24小时在线答疑和客户服务,倾力打造完美的虚拟课堂。
5
环球雅思
北京环球天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环球雅思,中国十大教育培训机构,英国培生教育集团旗下,教育培训行业知名品牌,国内领先的出国语言培训机构,国内最大的连锁外语培训机构之一,中国教育行业旗舰连锁机构。
6
弘成教育
弘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弘成教育,中国十大教育培训机构,集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国际教育、101远程教育、幼儿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教育服务机构。
弘成教育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集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国际教育、101远程教育、幼儿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教育服务机构,于2007年12月11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个成功登陆海外资本市场的网络教育全面服务提供商。
7
安博教育
安博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面向个人及机构提供学习和教育服务的领航机构,致力于通过领先的技术方案、高品位的教育服务和变革性的创新资源,完善个体的终生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发展进程,助力于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和国民素质的提升。安博教育基于每位学习者的个性特征,着眼于每个人的长远发展,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手段,以学习引擎为驱动,提供值得一路托付和信赖的个性化服务。
8
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创建于1999年,公司总部位于北京,是目前国内直营分校覆盖城市最广、专职教师数量最多、公职类职业培训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机构。
经过十余年潜心发展,中公教育在国内31个省份、300余个地市,拥有300余家直营分校和旗舰学习中心、1500余名专职授课教师、1000余种教辅图书出版物、5000余名员工,成为集合面授教学培训、网校远程教育、图书教材及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大型知识产业实体。
9
巨人教育
北京巨人环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综合性教育培训机构品牌,小学同步辅导机构品牌,优秀青少年综合素质提高机构,优秀幼小衔接辅导机构,优秀小升初指导机构,优秀中考辅导机构,优秀个性化家教辅导机构。
10
龙文教育
龙文教育成立于1999年,是由海淀教委特批的个性化教育机构。自创立伊始,龙文教育以“良心办学、诚信办学”为发展基础,配有专业、强大的教研团队,能够准确把握当前教育政策、把握考试命题走向,为学生成功提供有力的保障。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具体落实在教师职业行为上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拓展资料:
教育过程开始于一个人的出生并持续终身,对人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变化。有些人甚至认为教育可以开始得更早,一些父母通过外部的言语和音乐来影响子宫里成长着的胎儿,进行胎教,希望给孩子以积极的健康的发展。
来源
“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 “引出”。社会根据受教育程度选拔人才。人通过受教育实现社会地位的变迁。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内涵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2)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社会人才体系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现代社会重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包括: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能力;形成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
(3)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人才,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
(4)教育的最深远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教育不仅要传递文化,还要满足文化本身延续和更新的要求。
《杨州慢》中“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怎么理解?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扬州自古繁华,而鼎盛在中唐、“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同上)其盛况亦见于唐诗。姚合《扬州春词三首》之三:“春风荡城郭,满耳是笙歌”。张祜《纵游淮南》:“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望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有的人甚至把“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当做人生的追求目标。可见当年的扬州乃人人向往的游冶胜地。姜目睹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立即想到晚唐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联想自然,耐人玩味。当时杜牧应牛僧孺之召,任职于淮南节度府,服判官刘绰一起寻佳访丽,征歌逐舞,写下不少风流艳句。如脍炙人口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等。从这些诗句的表层意思看,它表现了当时文士狎妓的轻薄行为。妓女,在我们看来是病态社会的畸形儿;但在唐宋文人心目中,则是都市繁华的象征。课本在注释“青楼”中说,“豆蔻词工”“青楼梦”是“指杜牧作诗的技巧和才情”,人教版教参“补充资料”说“他(指杜牧)面对劫后的扬州,纵有春风词笔也难以再去写那些儿女情长的诗篇”,这是把它当做一般风月之作。笔者以为,词人欲以“豆蔻词”“青楼梦”这些象征扬州繁华的艳句,在设想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的衬托下,使劫后扬州的荒凉更加突出,当然说它带有自况的意味也未尝不可。衬托,有时比直抒胸臆感时伤乱,更为含蓄有致。
“纵青楼梦好 豆蔻词工 难赋深情”是什么意思?
意思: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出自:宋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原文:扬州慢·淮左名都宋代: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释义: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已吹响,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时作者二十余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完颜亮不久在瓜州为其臣下所杀。根据此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但两阕的写作手法都是运用一种鲜明对比,用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理感受。写出了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和败坏景象。词人先从自己的 行踪写起,写自己初次经过扬州城,在著名的竹西亭解鞍下马,稍作停留。走在漫长的扬州道上,词人所见到的全部是长得旺盛而齐整的荠麦。而昔日那个晚唐诗人杜牧对扬州城美景的由衷溢誉一去不复返。词的下阕,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昔日扬州城繁华,诗人杜牧留下了许多关于扬州城不朽的诗作。可是,假如这位多情的诗人今日再重游故地,他也必定会为今日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心。杜牧算是个俊才情种,他有写“豆蔻”词的微妙精当,他有赋“青楼”诗的神乎其神。全词行文的基调都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无论是词人所见到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还是在黄昏里听到的“号角”和“空城”还是词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难赋深情”和不知亡国恨的“桥边红药”,都是一种悲剧的写照。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手法赏析是什么?
对比。词人用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杜牧算是个俊才情种,他有写“豆蔻”词的微妙精当,他有赋“青楼”诗的神乎其神。可是,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扬州的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冷峻的月光下,四周寂籁无声。唉,试想下,尽管那桥边的芍药花年年如期盛放,也很难有人有情思去欣赏它们的艳丽。词人用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原文:扬州慢·淮左名都【作者】姜夔 【朝代】宋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译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说明什么意思?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红药”是指红色的芍药花。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附近盛产红芍药花。这句是说,想桥边的红芍药,还是一年一度地盛开着,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可见已经无人来欣赏它们了。经过战乱,这里的人有的死去,有的逃亡,即便留下来的,也没有赏花的心情了。芍药花的情怀是多么的寂寞啊,物尚如此,何况是人?扬州慢·淮左名都宋代:姜夔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译文杜牧曾以优美的诗句把你赞赏,今若重来定会为你残破而惊。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完好毫无损伤,桥下波心荡漾一弯冷月寂寞。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时作者二十余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完颜亮不久在瓜州为其臣下所杀。根据此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有感而发。
扬州慢 姜夔 全文注音版
【注音对照】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chún xī bǐng shēn zhì rì ,yǔ guò wéi yáng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yè xuě chū jì ,qí mài mí wàng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rù qí chéng ,zé sì gù xiāo tiáo ,hán shuǐ zì bì ,mù sè jiàn qǐ ,shù jiǎo bēi yín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yǔ huái chuàng rán ,gǎn kǎi jīn xī ,yīn zì dù cǐ qǔ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qiān yán lǎo rén yǐ wéi yǒu “shǔ lí ”zhī bēi yě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huái zuǒ míng dōu ,zhú xī jiā chù ,jiě ān shǎo zhù chū chéng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guò chūn fēng shí lǐ 。jìn qí mài qīng qīng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zì hú mǎ kuī jiāng qù hòu ,fèi chí qiáo mù ,yóu yàn yán bīng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jiàn huáng hūn ,qīng jiǎo chuī hán 。dōu zài kōng chéng 。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dù láng jun4 shǎng ,suàn ér jīn 、zhòng dào xū jīng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zòng dòu kòu cí gōng ,qīng lóu mèng hǎo ,nán fù shēn qíng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èr shí sì qiáo réng zài ,bō xīn dàng 、lěng yuè wú shēng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niàn qiáo biān hóng yào ,nián nián zhī wéi shuí shēng 。 【翻译】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已吹响,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杜牧曾以优美的诗句把你赞赏,今若重来定会为你残破而惊。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完好毫无损伤,桥下波心荡漾一弯冷月寂寞。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时作者二十余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完颜亮不久在瓜州为其臣下所杀。根据此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有感而发。
求姜夔《扬州慢》详细赏析
原文扬州慢·淮左名都【作者】姜夔 【朝代】宋淳熙丙申至日, 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 荠麦弥望。 入其城, 则四顾萧条, 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 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 感慨今昔, 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 “黍离” 之悲也。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2.译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过去是十里春风一派繁荣景色,而我如今看到却长满荠麦叶草一片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3.赏析姜夔在这首词里用了他常用的小序。小序的好处就在于交代写作的缘由和写作的背景。而这首小序则更明确地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原因、内容、和主旨。让人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词人写作此词时的心理情怀。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但两阕的写作手法都是运用一种鲜明对比,用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理感受。写出了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和败坏景象。词人先从自己的 行踪写起,写自己初次经过扬州城,在著名的竹西亭解鞍下马,稍作停留。走在漫长的扬州道上,词人所见到的全部是长得旺盛而齐整的荠麦。而昔日那个晚唐人杜牧对扬州城美景的由衷溢誉一去不复返。自金人入侵后,烧杀掳掠,扬州城所剩下的也只是“废池乔木”的了。人们说起那场战争,至今还觉得心有余悸和刻骨痛恨。一个“厌”字,很恰当地写出了人民的苦难,朝廷的昏聩和胡人的罪恶。日落黄昏,凄厉的号角声又四处响起,回荡在扬州城孤寂的上空,也回荡在词人惨淡的心灵间。词人很自然地实现了由视觉到听觉的转移。词的下阕,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昔日扬州城繁华,诗人杜牧留下了许多关于扬州城不朽的诗作。可是,假如这位多情的诗人今日再重游故地,他也必定会为今日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心。杜牧算是个俊才情种,他有写“豆蔻”词的微妙精当,他有赋“青楼”诗的神乎其神。可是,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扬州的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冷峻的月光下,四周寂籁无声。唉,试想下,尽管那桥边的芍药花年年如期盛放,也很难有人有情思去欣赏它们的艳丽。词人用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纵观全词,行文的基调都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无论是词人所见到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还是在黄昏里听到的“号角”和“空城”还是词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难赋深情”和不知亡国恨的“桥边红药”,都是一种悲剧的写照。4.手法①情景交融是这首词在写作表现手法上最显著的一个特点。移情入景,乐景写哀,都是词人经常使用的手法。特别是乐景写哀,词人在文中写了大量的乐景:名都,佳处,二十四桥……可是,写乐景是为了衬托哀情,是为了对比“现在”的惨状:名都的凋残,佳处的弊坏,二十桥的冷寂……正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②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下片写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评论和怀念杜牧,而是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点明这样一种“情思”: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豆蔻词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逗出和反衬“难赋”之苦。“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艺术描写,是非常精细的特写镜头。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③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缭绕,余味不尽,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扬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有四处之多),又点出杜郎的风流俊赏,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总结:人称姜夔的词风清雅空灵,此词表现得非常突出。此词的清雅空灵不但表现在词语上,如“清”“寒”“空”“波心”“冷月”,而且还表现在造境上,如用“犹厌言兵”表现兵燹之后的残破,用杜郎名句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用“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无声”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用“桥边红药”表现“寂寞开无主”的荒凉。
《杨州慢》中“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怎么理解
意思是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出自《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全词洗尽铅华,用雅洁洗练的语言,描绘出凄淡空蒙的画面,笔法空灵,寄寓深长,声调低婉,具有清刚峭拔之气势,冷僻幽独之情怀。它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谴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原文如下: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译文如下: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扩展资料: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时作者二十余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完颜亮不久在瓜州为其臣下所杀。根据此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词的下阕,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昔日扬州城繁华,诗人杜牧留下了许多关于扬州城不朽的诗作。可是,假如这位多情的诗人今日再重游故地,他也必定会为今日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心。杜牧算是个俊才情种,他有写“豆蔻”词的微妙精当,他有赋“青楼”诗的神乎其神。可是,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扬州的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冷峻的月光下,四周寂籁无声。唉,试想下,尽管那桥边的芍药花年年如期盛放,也很难有人有情思去欣赏它们的艳丽。词人用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扬州慢·淮左名都
《杨州慢》中"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怎么理解
1、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扬州自古繁华,而鼎盛在中唐、“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其盛况亦见于唐诗。姚合《扬州春词三首》之三:“春风荡城郭,满耳是笙歌”。张祜《纵游淮南》:“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望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有的人甚至把“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当做人生的追求目标。可见当年的扬州乃人人向往的游冶胜地。姜目睹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立即想到晚唐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联想自然,耐人玩味。当时杜牧应牛僧孺之召,任职于淮南节度府,服判官刘绰一起寻佳访丽,征歌逐舞,写下不少风流艳句。如脍炙人口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等。从这些诗句的表层意思看,它表现了当时文士狎妓的轻薄行为。妓女,在我们看来是病态社会的畸形儿;但在唐宋文人心目中,则是都市繁华的象征。
课本在注释“青楼”中说,“豆蔻词工”“青楼梦”是“指杜牧作诗的技巧和才情”,人教版教参“补充资料”说“他(指杜牧)面对劫后的扬州,纵有春风词笔也难以再去写那些儿女情长的诗篇”,这是把它当做一般风月之作。笔者以为,词人欲以“豆蔻词”“青楼梦”这些象征扬州繁华的艳句,在设想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的衬托下,使劫后扬州的荒凉更加突出,当然说它带有自况的意味也未尝不可。衬托,有时比直抒胸臆感时伤乱,更为含蓄有致。
2、附原文:
扬 州 慢
南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都是荠菜麦子一派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3、作者简介:
姜夔(kuí) (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那句什么“难赋深情”的上一句是什么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 作者:姜夔(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出自南宋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原文为: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译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过去是十里春风一派繁荣景色,而我如今看到却长满荠麦叶草一片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时作者二十余岁。根据此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主旨赏析: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麦,与昔日盛况截然不同。“自胡马”三句,言明眼前的残败荒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落寞。下片化用杜牧系列诗意,抒写自己哀时伤乱、怀昔感今的情怀。“杜郎”成为词人的化身,词的表面是咏史、写古人,更深一层是写己与叹今。全词洗尽铅华,用雅洁洗练的语言,描绘出凄淡空蒙的画面,笔法空灵,寄寓深长,声调低婉,具有清刚峭拔之气势,冷僻幽独之情怀。它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谴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扬州慢·淮左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