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故事

时间:2024-06-18 16:30:02编辑:奇事君

四渡赤水的故事,概括,越少越好。

四渡赤水讲的是红军长征期间,面对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1、背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兵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元气大伤、伤兵满营,弹药奇缺,补给匮乏,亟待补充,而蒋介石重创红军于湘江边,士气正盛又调集40万重兵进行围堵,3万对40万!双方兵力悬殊。四渡赤水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打响的。2、目的:跳出国民党40万军队的包围圈,保存有生力量,与其余红军回合。3、第一渡:红军大部队摆脱跟敌人对峙局面分左中右三路,从元厚镇、土城镇向西渡过赤水河,即四渡赤水第一渡。4、第二渡:敌军主力大部分被红军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红军决定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折回贵州。红军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掩护部队于1935年2月18日至20日三日内,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5、第三渡:1935年3月15月红军把国民党军都吸引到黔北,毛泽东、朱德命令中央红军主动撤出战斗,前往茅台镇指挥中央红军三渡赤水河,第二次挺进川南。6、第四渡:1935年3月20日~22日中央红军进入川南,再次摆出北渡长江的态势。蒋介石再次把主力和注意力集中到川南。毛泽东命令中央红军秘密、迅速地从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第四次渡过赤水河。

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全文的意思

歌词赏析: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词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1、“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开头几句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2、“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这两句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3、“横断山……压黔境”,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两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的特点。4、“乌江天险重飞渡”,讲的是中央红军第二次渡过乌江的故事。5、“兵临贵阳逼昆明”,红军南渡乌江后,佯攻息烽城,大军继续南下,蒋介石当时正在贵阳指挥督战,害怕我军直取贵阳,急忙抽调部队增援息烽,并调云南军队到贵阳附近来防守。这时,红军出其不意,不沿公路直趋贵阳,而是向东进发,敌军纷纷向东调动,不料红军又突然转向西南,向云南方向急进,敌军担心红军进逼昆明,火速调集民团来守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指贵州军阀的“双枪兵”(敌军带有步枪和鸦片烟枪,人称“双枪兵”)不堪一击,一打就逃,红军乘胜急行军,向预定目标进发。扩展资料:《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填词:贺绿汀谱曲:贺绿汀歌词如下: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

长征组歌中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意思、注释与背景?

歌词中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词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1、“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开头几句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 2、“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这两句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3、“横断山……压黔境”,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两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的特点。 4、“乌江天险重飞渡”,讲的是中央红军第二次渡过乌江的故事。 5、“兵临贵阳逼昆明”,红军南渡乌江后,佯攻息烽城,大军继续南下,蒋介石当时正在贵阳指挥督战,害怕我军直取贵阳,急忙抽调部队增援息烽,并调云南军队到贵阳附近来防守。这时,红军出其不意,不沿公路直趋贵阳,而是向东进发,敌军纷纷向东调动,不料红军又突然转向西南,向云南方向急进,敌军担心红军进逼昆明,火速调集民团来守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指贵州军阀的“双枪兵”(敌军带有步枪和鸦片烟枪,人称“双枪兵”)不堪一击,一打就逃,红军乘胜急行军,向预定目标进发。 6、“调虎离山袭金沙”,指红军在调动大批敌军防守昆明后,虚晃一枪,撇开有防备的昆明,向敌人防守薄弱的金沙江挺进,抢占金沙江边的皎平渡渡口,经过7天7夜,红军全部渡过了天堑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国民党军围迫堵截的圈子,由被动争取到主动,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7、“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最后一句是歌词的中心句,它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 横断/山,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 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长征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 长征组歌中四渡赤水的歌词的意思: 歌词中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词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1、“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开头几句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 2、“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这两句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3、“横断山……压黔境”,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两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的特点。 4、“乌江天险重飞渡”,讲的是中央红军第二次渡过乌江的故事。 5、“兵临贵阳逼昆明”,红军南渡乌江后,佯攻息烽城,大军继续南下,蒋介石当时正在贵阳指挥督战,害怕我军直取贵阳,急忙抽调部队增援息烽,并调云南军队到贵阳附近来防守。这时,红军出其不意,不沿公路直趋贵阳,而是向东进发,敌军纷纷向东调动,不料红军又突然转向西南,向云南方向急进,敌军担心红军进逼昆明,火速调集民团来守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指贵州军阀的“双枪兵”(敌军带有步枪和鸦片烟枪,人称“双枪兵”)不堪一击,一打就逃,红军乘胜急行军,向预定目标进发。 6、“调虎离山袭金沙”,指红军在调动大批敌军防守昆明后,虚晃一枪,撇开有防备的昆明,向敌人防守薄弱的金沙江挺进,抢占金沙江边的皎平渡渡口,经过7天7夜,红军全部渡过了天堑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国民党军围迫堵截的圈子,由被动争取到主动,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7、“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最后一句是歌词的中心句,它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急!!!(一定是意思)

横断山,山高路险崎岖难行。天空被太阳映红(这时应该是早上或傍晚),河水像银子一样(翻滚着银光的波浪)。这时候,亲人(人民群众)送水来为红军官兵解渴,军队和人民鱼水情深就像一家人一样。
横断山,山高路险崎岖难行。敌人在贵州境内以强大的军队来布防(准备围剿红军),红军战士在敌军防区内穿行,以双脚急急忙忙地赶路,并且“四渡赤水”(著名战役,红军先后四次渡过赤水河,把敌人弄得昏头昏脑)又突然杀到敌人眼前,打他个措手不及。
在乌江天险红军打垮了守军,渡过去,又重新渡江回来。红军(佯攻)兵临贵阳(让敌军十分恐慌,红军调虎离山),又突然逼向昆明城(仍是虚晃一枪)。这一路打得敌人抛弃了盔甲(比喻,意指丢弃了武器),丢下了烟枪(贵州军队号称“双枪军”,除了枪,人人都有一杆用来抽鸦片的烟枪),逃跑了。于是我军乘胜赶路程。红军以“调虎离山”之计调开了敌军,面前已没有敌军阻拦,便突然袭向金沙江畔,并强渡成功,再一次将敌军丢在身后。毛主席用兵真是像神仙一样啊!


四渡赤水的意思

红军长征中的战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扩展资料:历史意义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吸取前几次战斗的教训,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为红军赢得了时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而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渡赤水

上一篇:哈尔滨王春生事件2016

下一篇:四大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