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六试婚使 吐蕃松赞干布如何迎娶文成公主的?
大唐王朝,是中华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百花齐开、大放异彩的全盛时期。她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名远播,同当时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致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一路遥遥领先,而后世也记住了这盛唐气象缔造者的名字:唐太宗李世民。在唐太宗打造辉煌帝国之际,西南的吐蕃在聪慧、沉毅、诚实、能干的国王松赞干布的带领下,平定了内乱,完成了对青藏高原小国的兼并,建立起了统一的国家。致力于国内发展的松赞干布,对于声威远振的盛世大唐自然十分仰慕,因此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派使者前往长安通聘问好。当听说突厥与吐谷浑都在向唐太宗求亲,希望可以与唐朝公主婚配后,松赞干布也马上派使臣带着礼物,“奉表求婚”。但是,唐太宗并没有同意。唐太宗的拒绝让松赞干布选择了武力“逼婚”。公元638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攻击唐朝的松州,但很快被唐军打败。松赞干布十分惶恐,率部退出党项、白兰羌及青海地区,并遣使谢罪。一心想做大唐女婿的松赞干布并没有死心。公元640年,他派遣“明毅严重”、聪明卓绝的大相禄东赞携带厚礼再次到长安求婚。此时在长安求婚的还有天竺、大食、仲格萨尔等国的使者。为难的唐太宗决定通过考察婚使们的智慧,来判定其背后的国王们的才干。于是历史上有了著名的“六试婚使”(又称“六难婚使”)的故事。今天西藏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仍完好地保存着描绘这一故事的壁画。第一道难题是绫缎穿九曲明珠唐太宗出的第一道难题是绫缎穿九曲明珠,即将一根柔软的绫缎穿过明珠(有说汉玉)的九曲孔眼。比赛开始后,其他婚使就开始行动,但绞尽脑汁也没办法穿过去。唯有禄东赞坐在大树下想主意,偶然间,他看到一只爬行的大蚂蚁,便从中得到了启示。禄东赞找来一根丝线,将丝线的一头系在蚂蚁的腰上,另一头则缝在绫缎上。随后,他在九曲孔眼的端头抹上蜂蜜,把蚂蚁放在另一边,蚂蚁闻到蜂蜜的香味,便带着丝线,顺着弯曲的小孔,缓缓地从另一边爬了出来,绫缎也就随着丝线从九曲明珠中穿过。第二道难题是让各国婚使辨认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马驹的母子关系唐太宗的第二道难题是让各国婚使辨认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马驹的母子关系。其他婚使辨别的方法分别是或按毛色区分,或照老幼搭配,或以高矮相比,但都以闹出笑话失败而告终。轮到禄东赞时,他在马夫的指点下,将母马和马驹分开关在马圈中,而且一天之中,只给马驹投料,不给水喝。次日,马驹被放回马群中,口渴的马驹们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吃奶,母子关系自然很容易被辨别出来。第三道难题:规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内喝完一百坛酒,吃完一百只羊,还要把羊皮揉好。看难不倒禄东赞,唐太宗又出了第三道难题:规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内喝完一百坛酒,吃完一百只羊,还要把羊皮揉好。比赛开始后,别的使者和随从纷纷宰羊、煮肉,接着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如此肉没有吃完,人已经大醉了,更谈不上揉羊皮了。聪明的禄东赞则反其道行之,让随从一边小口吃肉,小口喝酒,一边揉羊皮。边吃边喝边消化,不到一天的功夫,吐蕃的使臣们就把酒喝完了、肉吃净了,皮子也揉好了。第四试中,唐太宗交给使臣们100段粗细一样的木头,让他们分辨出哪是根、哪是梢。在第四试中,唐太宗交给使臣们100段粗细一样的木头,让他们分辨出哪是根、哪是梢。其他使臣都交了白卷,只有禄东赞令人将木头全部运到河边,投入水中。木头根部略重沉入水中,而树梢那边较轻浮在水面,木头根梢显而易见。第五题突击测试,为了不致迷路,一天夜里,皇宫中擂响大鼓,皇帝传召各路使者赴宫中商量事情。机敏的禄东赞猜测这可能也是一场突击测试,为了不致迷路,便在关键路段涂上?d字标记。?d字来源于古印度梵文,意为“胸部的吉祥标志”。不出禄东赞所料,到了皇宫后,唐太宗让使臣们立即回去,看谁不走错路可以回到自己的住处。只有禄东赞凭着事先的记号,走了回去。最后一试是辨认公主。唐太宗的最后一试是辨认公主。这天,唐太宗与众大臣亲自来到殿前主试。300名衣着华丽、相貌仿佛的宫女,分左右两队依次从宫中排开,使臣们需要从中认出文成公主。面对宛若天仙的宫女,使臣们都傻了眼,不知哪位才是文成公主,唯有禄东赞胸有成竹地指出左列第六位就是公主。原来他事先从服侍过公主的奶娘那里得知了公主的容貌身体特征:体态娟丽窈窕、肤色白皙、双眸炯炯有神、性格坚毅而温柔、右颊有骰子点纹、左颊有一莲花纹、额间有黄丹圆圈、牙齿洁白细密、口生青莲馨味、更为重要的是,颈部有一个痣。禄东赞的杰出表现,使唐太宗相信其国王松赞干布非等闲人物,遂同意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据西藏民歌流传,文成公主进藏时,带谷物3800类、牲畜5500种、工匠5500人进入西藏。内地平原地区诸如农具制造、纺织、建筑、造纸、制陶、碾磨等生产技术,和历算、医药等科学知识,皆陆续传到了吐蕃,使当地人民的衣、食、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文成公主的功绩至今仍铭记在藏族人心中。而唐太宗十分欣赏禄东赞的才干、学识,封他为“右卫大将军”,挽留他在长安任职。禄东赞婉言谢绝,回到了吐蕃,并在吐蕃历史上以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留名千古。
唐太宗向松赞干布提出的四个难题
第一道题目是要求把一根很细的丝线,穿过一颗有九曲孔道的明珠。
第二道题目是把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驹儿放在一起,要求辨认出哪匹马驹儿是哪匹母马生的。
第三道题目是令各国的使者各领一百只羊,一百坛酒;要将羊杀了,剥皮、吃光肉,揉好皮、喝完酒。
第四道题目是拿出一百根头、尾一般粗的木棒,令使臣认出头梢。
第五道题目是唐太宗将文成公主杂在三百位打扮得一模一样的美女里面,令使臣们找认,认出者公主可随之而去。
唐太宗是如何考验松赞干布的,请把故事给我
相传,640年,松赞干布派遣噶尔·东赞携带众多的黄金、珠宝等,率领求婚使团,前往唐都长安请婚。不料,天竺、大食、仲格萨尔以及霍尔王等同时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能迎回贤惠的文成公主做自己国王的妃子。为之,唐太宗李世民非常为难,为了公平合理,他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这便是历史上的“六试婚使”(又称“六难婚使”)。
第一试:绫缎穿九曲明珠,即将一根柔软的绫缎穿过明珠(有说汉玉)的九曲孔眼。比赛开始,由于吐蕃以外的使臣们有势力,所以他们抢先取去,绞尽脑汁,怎奈几挽也没有穿过去。而聪慧的噶尔·东赞坐在一棵大树下想主意,偶而发现一只大蚂蚁,于是他灵机一动,找来一根丝线,将丝线的一头系在蚂蚁的腰上,另一头则缝在绫缎上。在九曲孔眼的端头抹上蜂蜜,把蚂蚁放在另一边,蚂蚁闻到蜂蜜的香味,再借助噶尔·东赞吹气的力量,便带着丝线,顺着弯曲的小孔,缓缓地从另一边爬了出来,绫缎也就随着丝线从九曲明珠中穿过。
第二试:辨认一百匹骒马和一百匹马驹的母子关系。比赛开始,但见各位婚使轮流辨认,有的按毛色区分,有的照老幼搭配,有提则以高矮相比,然而都弄错了。最后轮到噶尔·东赞了,得到马夫的指教,他把所有的母马和马驹分开关着,一天之中,只给马驹投料,不给水喝。次日,当众马驹被放回马族之中,它们口喝难妒忍,很快均找到了各自的母亲吃奶,由此便轻而易举地辨认出它们的母子关系。紧接着,唐太宗李世民又出题让指认百只雏鸡与百只母鸡的母子关系。这件事又把其他婚使难住了,谁也指认不清。噶尔·东赞便把鸡珊赶到广场上,撒了很多食料,母鸡一见吃食,就“咯、咯、咯”地叫唤小鸡来吃,只见大多数小鸡跑到自己妈妈的颈下啄食去了。但是仍有一些顽皮的小鸡不听呼唤,各自东奔西跑地去抢食,于是噶尔·东赞学起鹞鹰“瞿就儿——瞿就儿——”的叫声,雏鸡听见,信以为真,急忙钻到各自母亲的翅膀下藏起来,母鸡与雏鸡的关系就被确认出来。
第三试:规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内喝完一百坛酒,吃完一百只羊,还要把羊皮揉好。比赛开始,别的使者和随从勿勿忙忙地把羊宰了,弃得满地又是毛,又是血;接着大碗地喝酒,大口地吃肉,肉还没吃完,人已酩酊大醉,哪里还顾得上揉皮子。噶尔·东赞则让跟从的一百名骑士排成队杀了羊,并顺序地一面小口小口地咂酒,小块小块地吃肉,一面揉皮子,边吃边喝边干边消化,不到一天的功夫,吐蕃的使臣们就把酒喝完了,肉吃净了,皮子也搓揉好了。
第四试:唐皇交给使臣们松木一百段,让噶尔·东赞分辨其根和梢。噶尔遂令人将木头全部运到河边,投入水中。木头根部略重沉入水中,而树梢那边较轻却浮在水面,木头根梢显而易见。
第五试:夜晚出入皇宫不迷路(也有说是辨认京师万祥门内的门)。一天晚上,宫中突然擂响大鼓,皇帝传召各路使者赴宫中商量事情。噶尔·东赞想到初来乍到长安,路途不熟,为不致迷路,就在关键路段涂上标记。到了皇宫以后,皇帝又叫他们立即回去,看谁不走错路回到自己的住处。结果,噶尔·东赞凭着自己事先做好的记号,再次地取得了胜利。
第六试:辨认公主。这天唐太宗李世民及诸部大臣来到殿前亲自主试。但见衣著华丽、相貌仿佛的300名(也有说500名或2500名)宫女,分左右两队依次从宫中排开,宛如300天仙从空中飘来,轻盈、潇洒、俊美,看的人眼花缭乱。其他使者都没有主意,不知哪位才是文成公主,惟独噶尔·东赞因为事先得到了曾经服侍过公主的汉族老大娘的指教,知道了她的容貌身体特征:体态娟丽窈窕,肤色白皙,双眸炯炯有神,性格坚毅而温柔,右颊有骰子点纹,左颊有一莲花纹,额间有黄丹圆圈,牙齿洁白细密,口生青莲馨味,颈部有一个痣。噶尔·东赞反复辨认,最后终于在左边排行中的第6位认出了公主。
婚试完毕,唐太宗非常高兴,将美丽多才的文成公主许婚于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噶尔·东赞终于完成了迎新使命,成为传颂千年藏汉联姻的佳话。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结局、影响如何?
文成公主简介
7世纪,西藏王松赞干布震撼唐朝。当时,唐朝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经济文化。唐太宗崇尚“一桩婚姻就相当于10万雄兵。”16岁的文成公主知书达理,朴素大方,主动应征作25岁的松赞干布夫人。相传,禄东赞携带众多的黄金、珠宝等,率领求婚使团,前往唐都长安请婚。不料,天竺、大食、仲格萨尔以及霍尔王等同时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能迎回贤惠的文成公主做自己国王的妃子。为之,唐太宗李世民非常为难。为了公平合理,他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这便是历史上的“六试婚使”(又称“六难婚使”,也有“五试婚使”之说,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描绘这一故事的壁画)。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丰厚。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给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永隆元年(680),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文成公主
青海省玉树县也建有文成公主庙。庙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于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形象生动,雕刻精细。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酥油灯昼夜长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络绎不绝。相传文成公主前往拉萨途中,曾在此地停留很长时间,受到当地藏族首领和群众的隆重欢迎,她深受感动,便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现文成公主庙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是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 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没有来往。据说吐蕃人是东晋末年南凉国王鲜卑人秃发利鹿孤的后代,因失国而辗转流徙到青藏高原,为纪念祖先,他们以“秃发”为国号,后依语音相近讹变为“吐蕃”。吐蕃人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饲养牦牛、马、猪和独峰骆驼,有的也种植青稞和荞麦。公元七世纪,弃宗弄赞继位作了吐蕃赞普(吐蕃国王),人们又称他为松赞干布,是一位骁勇慓悍的领袖,他率领军队统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许多部落,建立了以逻些城为中心的强盛王国,逻些城即今日的拉萨。藏族文化作为高海拔地区——世界屋脊——的文化,具有高海拔地区的一切特点。藏人以朴厚、豪壮、博大为美,汲取其他文化,创造了自己的34个藏族文字。日喀则,藏语意为“最好的庄园”;“拉萨”藏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西藏发源地——神山圣湖,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神山圣湖上的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似冠着银色“金字塔”。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即今天的四川松潘县,生番破城及屠,屠杀汉族男性,掠夺女性为奴;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此时正国富兵强,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还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文成公主人长得端庄丰满,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应允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于贞观十五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 之所以要在隆冬季节出发,是因为由长安经陇南、青海到西藏有一个多月的路程,沿途要经过几条湍急的大河,隆冬季节河水平缓,才便于送亲的队伍通过。这支队伍,除了携带着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组成成员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几乎就象是一个“文化访问团”和“农技队”。这些人员是去干什么呢?因为当时吐蕃已经击溃了吐谷浑,伊然成为了西南举足轻重的强邦;唐太宗深谋远虑,觉得只有对吐蕃加强笼络,才能保证大唐西南边陲的稳定,因此才千方百计地对他们从经济和文化上予以协助,使吐蕃在潜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随大唐。文成公主实际上就是肩负着这项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务远嫁的,这支送亲的队伍也是前去协助她完成这项使命的。 《文成公主》小人书
经过一个多月的顶风冒雪的艰苦跋涉,春暖花开的时候,文成公主一行到了黄河的发源地一河源,这里水草茂盛,牛羊成群,一改沿途风沙迷茫的荒凉景象,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一路上很为吐蕃地势恶劣而忧心的文成公主这时也松了一口气,于是送亲队伍在这里作了数日的短暂休整。 这时,松赞干布亲自率领的大队迎亲人马也赶到了河源,松赞干布一行见到大唐使臣江夏郡王李道宗纳头便拜,并行了子婚大礼,他已认定把大唐作为吐蕃的上国 送亲和迎亲的队伍前呼后拥、威风八面地进入了逻些城,在李道宗的主持下,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按照汉族的礼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全逻些城的民众都为他们的赞普和夫人歌舞庆贺。松赞干布乐不可支地对部属说:“我族我父,从未有通婚上国的先例,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为妻,实为有幸,我要为公主修筑一座华丽的宫殿,以留示后代。” 不久,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布达拉宫就建成了,里面屋宇宏伟华丽。亭榭精美雅致,还开凿了碧波荡漾的池塘,种上了各色美丽的花木,一切建制都模仿大唐宫苑的模式,用来安顿文成公主,借以藉慰她的思乡之情。为了与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松赞干布脱下他穿惯了的皮裘,换上文成公主亲手为他缝制的丝质唐装,还努力地向文成公主学说汉语,一对异族夫妻,感情融洽,互爱互敬,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按照传统习惯,吐蕃人每天要用赭色制土涂敷面颊,说是能驱邪避魔,虽说样子十分难看又不舒服,但因是传统习俗,谁也没有提出异议,大多数吐蕃人只是照章行事。文成公主到吐蕃后,仔细了解和揣摩了这种习惯,认为这样做毫无道理,又有碍卫生,实在是一项鄙俗的陋习,因此她婉转地向松赞干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松赞干布听了觉得她的话很有道理,立即下令废除这项习俗,最开始一些念旧的吐蕃人很不习惯,但慢慢地都觉得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既方便又好看,大家也就都乐意接受了,他们甚至还十分感激文成公主为他们破除了陈规。 待生活安定下来后,文成公主带来的汉族乐师们开始履行职责,他们十分卖力地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演奏唐宫最流行的音乐,音乐舒缓优美,使松赞干布大有如闻仙音的感觉,他对乐师和音乐大加赞叹,并选拨了一批资质聪慧的少男少女,跟随汉族乐师学习,使汉族的音乐渐渐传遍了吐蕃的领地,流进了吐蕃人的心田。 随来的文士们也开始工作,他们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公布与大臣们的重要谈话,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规化。松赞干布欣喜之余,又命令大臣与贵族子弟诚心诚意地拜文士们为师,学习汉族文化,研读他们带来的诗书;接着他还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贵族子弟,千里跋涉,远赴长安,进入唐朝国家,研读诗书,把汉族的文化引回吐蕃。 农技人员并不宣扬什么,他们只是先把从中原带去的粮食种籽播种在高原的沃土上,然后精心地灌溉、施肥、除草,等到了收获的季节,那顶壮的庄稼,惊人的高产,让吐蕃人瞪大了眼睛;因为吐蕃人那时虽然也种植一些青稞、荞麦之类的作物,但因不善管理,常常是只种不管,所以产量极低,他们不得不佩服汉族农技人员高超的种植技术。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授意下,农技人员开始有计划地向吐蕃人传授农业技术,使他们在游牧之余,还能收获到大量的粮食。尤其是把种桑养蚕的技术传给他们后,吐蕃也逐渐有了自制的丝织品,光泽细柔,花色浓艳,极大地美化了吐蕃人的生活,使他们喜不胜收,都十分感谢文成公主入吐蕃后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以款款柔情善待松赞干布,使得这位生长于荒蛮之地的吐蕃国王深切体会到汉族女性的修养与温情,他对文成公主不但备加珍爱,而且对她的一些建议尽力采纳。文成公主则凭着自己的知识和见地,细心体察吐蕃的民情,然后提出各种合情合理的建议,协助丈夫治理这个地域广阔,民风慓悍古朴的国家。而文成公主又不是那种极有权势欲的女人,她参预治国,却从未要求松赞干布给自己一个什么官职,对于吐蕃国的重大政治决策,她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强行干涉,因此松赞干布和大臣们对她非常悦眼,经常向她讨教唐宫的政治制度以作为他们行政的参考,而广大的吐蕃民众更视她如神明。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派长史王玄策出使吐蕃,一方面和洽两国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去看望远嫁的文成公主。王玄策率出使队伍带着大批绢帛文物上路,途经天竺国时,不幸遭到天竺人的抢掠,除了王玄策带着少量人马逃出外,大部分人马及物品全都抢去。王玄策狼狈地抵达吐蕃,拜见了松赞干布并说明了遭劫的情况,松赞干布认为天竺国是有意挑衅,破坏他与大唐的关系,于是派遣大军讨伐天竺,捣毁了他们的都城,俘虏了天竺王子,还缴获了大批牲畜,救回了唐朝使节随从人员,算是拍了大唐一个马屁。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太子嗣位为唐高宗。新任大唐天子授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并且派特使送去大量的金银、绢帛、诗书、谷种,并特为文成公主送去了饰物和化妆品,以嘉勉她和亲抚蕃的功德。 松赞干布因之上书谢恩,并忠心地表示:“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勤兵赴国除讨。”并献上珠宝十五种,请代置太宗灵前,以表哀思。唐高宗对松赞干布的忠心十分感动,又晋封他为宾王,更赐彩帛三千段;吐蕃使者到长安后大开眼界,趁唐高宗高兴之机,向他请求赐给造酒、碾米和制造纸笔墨砚的技术,唐高宗都—一答应了。大唐王朝与吐蕃的关系,在文成公主联络的基础上,至此已到了水乳交融的顶峰。 在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努力推行改革,及大论(吐蕃的宰相职)禄东赞的妥善谋划下,吐蕃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而能称霸西域,成为大唐王朝西方的有力屏障。 可惜不久之后,松赞干布去世,他的孙子继位为赞普,因赞普年幼,所以国事多由禄东赞一手掌握理,家事则由文成公主操持,这时一切还算平稳。然而不久禄东赞也死去,他的儿子钦陵沿袭作了大论,这时吐蕃与邻邦士谷浑关系恶化,他们均上书向唐廷请求论断是非,而唐高宗迟迟不予裁决,钦陵按捺不住,起兵击溃了土谷浑。不料这一举动却触犯了唐廷的威严,唐高宗认为在他还没有作出判决之前,吐蕃就擅动武力,为了维护大唐的威严,因此在咸亨元年,派薛仁贵督师讨伐吐蕃。 谁知薛仁贵的军队在大非川一带被吐蕃军队击溃,从此吐蕃人垂涎大唐的富饶,连年兴兵进犯大唐边境。唐廷派大军长驻洮河镇守,以防吐蕃军队的骚扰,双方陷入了敌对局面,吐蕃成为唐王朝始终无法解决的最大敌人。 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初春,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开始,到唐高宗咸亨元年薛仁贵率兵征讨吐蕃为止,整整三十年的岁月,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多能,对吐蕃国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域,这是唐太宗的得意之作,可惜松赞干布去世,文成公主被吐蕃人亵渎,吐蕃人垂涎大唐的富饶,连年派兵掠夺人口,对汉人进行屠杀,当军中无粮时把汉人当成两脚羊,充当军粮。 唐高宗永隆元年,文成公主在逻些城病逝,唐廷特派使者前往祭奠,但也没能改善两国的外交关系。而文成公主受到吐蕃官民的敬仰并不因与唐朝关系疏远而稍减,她的死引起了所有吐蕃人的衰痛。 文成公主死后,吐蕃人到处为她立庙设祠,以志纪念。一些随她前来的文土工匠也一直受到丰厚的礼遇,他们死后,也纷纷陪葬在文成公主墓的两侧。至今文成公主和这些友好使者,仍被西藏人视为神明!
文成公主庙
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中国的“三江源”,也是闻名于世的藏族歌舞之乡。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成公主庙就修建在这里,它已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成公主庙别名“沙加公主庙”,位于玉树县结古镇东南25公里的贝纳沟,这是一条大峡谷,两边的山脉不见边际,矗立在青藏高原的蓝天下,山上松柏如画 文成公主庙
、山下小河如诗。藏式建筑的文成公主庙紧贴百丈悬崖,风景幽静,金光闪闪的屋顶光芒四射。庙四周所有的悬崖和面积较大的石头上都刻着数不清的藏经。该庙共3层,面积包括院落600多平方米,通高9.6米。庙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在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坐像两旁有8尊石刻佛立像,分立在上下两层,每尊佛像高有3米,精雕细刻,形象生动。该庙是一座既有唐代艺术风格又有藏式平顶建筑特点的古式建筑。 一千三百多年来,这儿都是一年四季香火从不间断,酥油灯昼夜常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也络绎不绝,亲如一家。 文成公主是唐太宗宗室女,唐贞观十五年(641)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据传,玉树县的贝纳沟是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这里的藏族首领和群众曾为她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文成公主深受感动,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 文成公主离开这里进入拉萨后,这里的藏民便依据公主的画像,在石壁上造像,以示怀念,遂又建庙。此庙已经成为藏汉团结的象征。从此柏沟便成了玉树地区的一大圣地,成为信徒们顶礼膜拜的佛堂,香火缭绕,经久不衰,当地藏族群众把这里视为玉树高原上的“洞天福地”。
历史“六试婚使”第一试
六试婚使的第一试是绫缎穿九曲明珠,即将一根柔软的绫缎穿过明珠的九曲孔眼。7世纪,唐朝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经济文化。相传,禄东赞携带黄金5000两以及大量珠宝,率领求婚使团,前往唐都长安请婚。不料,天竺、格萨、大食、霍尔的国王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迎娶贤惠的文成公主。唐太宗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这便是历史上的六试婚使。扩展资料:历史上的六试婚使分别是:第一试:绫缎穿九曲明珠,即将一根柔软的绫缎穿过明珠的九曲孔眼。第二试:辨认一百匹骒马和一百匹马驹的母子关系。第三试:规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内喝完一百坛酒,吃完一百只羊,还要把羊皮揉好。第四试:交给使臣们松木一百段,分辨其根和梢。第五试:夜晚出入皇宫不迷路。第六试:辨认公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成公主
厉史上的“六试婚使”
噶尔·东赞(藏语拼音:ga tong zain yü sung,威利:mgar stong btsan yul srung,?-667年),汉文史籍中以禄东赞、论东赞、大论东赞的名字出现,但以禄东赞一名为汉族人民所熟知。吐蕃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曾担任过大论之职。根据史籍记载,禄东赞为人“明毅严重”,当政期间在建立吐蕃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多有建树。
640年,噶尔·东赞携带众多的黄金、珠宝等,率领求婚使团,前往唐都长安请婚。不料,天竺、大食、仲格萨尔以及霍尔王等同时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能迎回贤惠的文成公主做自己国王的妃子。为之,唐太宗李世民非常为难,为了公平合理,他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这便是历史上的“六试婚使”(又称“六难婚使”),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描绘这一故事的壁画。
第一试:绫缎穿九曲明珠,即将一根柔软的绫缎穿过明珠(有说汉玉)的九曲孔眼。比赛开始,由于吐蕃以外的使臣们有势力,所以他们抢先取去,绞尽脑汁,怎奈几挽也没有穿过去。而聪慧的噶尔·东赞坐在一棵大树下想主意,偶而发现一只大蚂蚁,于是他灵机一动,找来一根丝线,将丝线的一头系在蚂蚁的腰上,另一头则缝在绫缎上。在九曲孔眼的端头抹上蜂蜜,把蚂蚁放在另一边,蚂蚁闻到蜂蜜的香味,再借助噶尔·东赞吹气的力量,便带着丝线,顺着弯曲的小孔,缓缓地从另一边爬了出来,绫缎也就随着丝线从九曲明珠中穿过。
第二试:辨认一百匹骒马和一百匹马驹的母子关系。比赛开始,但见各位婚使轮流辨认,有的按毛色区分,有的照老幼搭配,有提则以高矮相比,然而都弄错了。最后轮到噶尔·东赞了,得到马夫的指教,他把所有的母马和马驹分开关着,一天之中,只给马驹投料,不给水喝。次日,当众马驹被放回马族之中,它们口喝难妒忍,很快均找到了各自的母亲吃奶,由此便轻而易举地辨认出它们的母子关系。紧接着,唐太宗李世民又出题让指认百只雏鸡与百只母鸡的母子关系。这件事又把其他婚使难住了,谁也指认不清。噶尔·东赞便把鸡珊赶到广场上,撒了很多食料,母鸡一见吃食,就“咯、咯、咯”地叫唤小鸡来吃,只见大多数小鸡跑到自己妈妈的颈下啄食去了。但是仍有一些顽皮的小鸡不听呼唤,各自东奔西跑地去抢食,于是噶尔·东赞学起鹞鹰“瞿就儿——瞿就儿——”的叫声,雏鸡听见,信以为真,急忙钻到各自母亲的翅膀下藏起来,母鸡与雏鸡的关系就被确认出来。
第三试:规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内喝完一百坛酒,吃完一百只羊,还要把羊皮揉好。比赛开始,别的使者和随从勿勿忙忙地把羊宰了,弃得满地又是毛,又是血;接着大碗地喝酒,大口地吃肉,肉还没吃完,人已酩酊大醉,哪里还顾得上揉皮子。噶尔·东赞则让跟从的一百名骑士排成队杀了羊,并顺序地一面小口小口地咂酒,小块小块地吃肉,一面揉皮子,边吃边喝边干边消化,不到一天的功夫,吐蕃的使臣们就把酒喝完了,肉吃净了,皮子也搓揉好了。
第四试:唐皇交给使臣们松木一百段,让噶尔·东赞分辨其根和梢。噶尔遂令人将木头全部运到河边,投入水中。木头根部略重沉入水中,而树梢那边较轻却浮在水面,木头根梢显而易见。
第五试:夜晚出入皇宫不迷路(也有说是辨认京师万祥门内的门)。一天晚上,宫中突然擂响大鼓,皇帝传召各路使者赴宫中商量事情。噶尔·东赞想到初来乍到长安,路途不熟,为不致迷路,就在关键路段涂上标记。到了皇宫以后,皇帝又叫他们立即回去,看谁不走错路回到自己的住处。结果,噶尔·东赞凭着自己事先做好的记号,再次地取得了胜利。
第六试:辨认公主。这天唐太宗李世民及诸部大臣来到殿前亲自主试。但见衣著华丽、相貌仿佛的300名(也有说500名或2500名)宫女,分左右两队依次从宫中排开,宛如300天仙从空中飘来,轻盈、潇洒、俊美,看的人眼花缭乱。其他使者都没有主意,不知哪位才是文成公主,惟独噶尔·东赞因为事先得到了曾经服侍过公主的汉族老大娘的指教,知道了她的容貌身体特征:体态娟丽窈窕,肤色白皙,双眸炯炯有神,性格坚毅而温柔,右颊有骰子点纹,左颊有一莲花纹,额间有黄丹圆圈,牙齿洁白细密,口生青莲馨味,颈部有一个痣。噶尔·东赞反复辨认,最后终于在左边排行中的第6位认出了公主。
婚试完毕,唐太宗非常高兴,将美丽多才的文成公主许婚于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噶尔·东赞终于完成了迎新使命,成为传颂千年藏汉联姻的佳话。
唐太宗“八难”吐蕃智相禄东赞的故事?
松赞干布派遣禄东赞赴长安请求通婚的故事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松赞干布即位为吐蕃(藏族的祖先)赞普(国王),年仅十三岁,并依靠论科耳,尚囊等辅臣,讨伐叛乱,统一吐蕃。当唐帝国称霸中原时,松赞干布也已称雄雪域高原,完成了对一些小国的兼并,定都逻娑(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并积极谋求与唐朝建立密切关系。从公元634年始,他两次派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大相禄东赞出使长安, 向唐皇求亲。公元641元,唐太宗终于同意了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答应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于是文成公主在唐蕃专使及为侍从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有关禄东赞出使长安的传说,以及他运用聪明才智,勘破了唐皇设的一道道难题,终于为松赞干布娶回了美丽善良的文成公主的故事,在藏族民间故事中有许多记载。
藏族民间故事中写的是赞普松赞干布掌握吐蕃政权以后,派大臣噶尔东赞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出了五个难题,对各国前来求婚的使节进行考试,谁能智胜,公主便嫁给该国君王。
第一道题是用丝线穿九曲璁玉。其他国家使臣都穿不过去,噶尔东赞用丝线缚住蚂蚁的腰,放在珠的孔口,慢慢吹气,让它爬过去,线也就穿成了。
第二次比试是令各国的使者各领一百只羊,一百坛酒;要将羊杀了,剥皮、吃光肉,揉好皮、喝完酒。其他使节有的肉没吃完便醉倒了,有的皮没揉好便累倒。只有噶尔东赞令随从们慢慢地小碗喝酒,边吃边喝边揉皮子,最后完成皇帝交给的“任务”。
第三次,唐皇又命令使臣认出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马驹各自的母子关系。噶尔东赞令小马驹单独关上一夜,只给草料不给水喝。第二天,放到母马那里去,小马驹都各自认自己的母亲吸奶去了。这样,吐蕃使臣又胜。
唐皇又命拿出一百根头、尾一般粗的木棒,令使臣认出头梢。噶尔东赞将木棒推进水里,头重尾轻,重的沉下,轻的浮在上面,认得一清二楚。
最后,唐太宗将文成公主杂在三百位打扮得一模一样的美女里面,令使臣们找认,认出者公主可随之而去。噶尔东赞先找服侍过文成公主的老大娘打听公主的模样和特征,得知公主眉心有一颗朱砂红痣。吐蕃大臣又照汉族老大娘的指点,终于认出公主。
唐太宗真有八难禄东赞这回事吗?
西方有《睡美人》、《白雪公主》一类关于王子和公主美丽爱情的童话故事。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美丽爱情童话故事,而且是有历史根据,发生在历史真实人物身上的。比如,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爱情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有篇课文就叫《文成公主进藏》,文笔优美,故事浪漫动人:唐朝的时候,青藏高原上有一个地方叫吐蕃。吐蕃有个年轻的首领,叫松赞干布,他听说唐朝皇帝有个女儿叫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聪明,就派大臣到唐朝去求婚。唐朝皇帝出了很多难题来考验使臣,却根本难不住。于是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他们的首领就更聪明能干了。因此,愉快地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了。她从京城带上青稞、豌豆、油菜、小麦、荞麦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有许多铁匠、木匠、石匠,也跟着文成公主一起进藏了。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来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内地桥”。文成公主过河以后,一只小鸟飞来,说:“公主,公主,这儿是片沼泽地,不好走。”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文成公主到了达尤龙真这个地方的时候,可恶的乌鸦飞来说了坏话。它问:“公主,你要到哪儿去呀?”文成公主说:“我要去找松赞干布。”“哎呀,松赞干布已经死了,你还去干什么?”公主听说松赞干布死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她就在达尤龙真修了一座石屋子住了下来,还咬破了指头,在石壁上写了血书来纪念松赞干布。碰巧这个时候,神鸟天鹅从远方飞来,说:“公主,公主,不要难过,快到拉萨去吧,松赞干布的身体很健康!公主,公主,快到拉萨去吧,一切都会吉祥如意!”文成公主听了,十分感激神鸟天鹅,就动身走路,最终来到了拉萨。年轻的松赞干布隆重地迎接这位美丽的公主,和她结成了夫妻。从此,吐蕃和内地的往来更加密切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吐蕃有了五谷,老百姓学会了耕种和其他技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也有一篇课文,叫《聪明的使者》,讲述的也是同样的故事,但着重于表现来唐朝求婚的吐蕃使臣禄东赞如何破解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所设置的难题。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附阅读材料中也有这样一首诗歌:“美丽的文成公主啊,你从遥远的大唐来,带来的种子三百六十种,美丽的文成公主啊,你从遥远的大唐来,带来的禽兽三百六十种,美丽的文成公主啊,你从遥远的大唐来,带来的工匠三百六十行,美丽的文成公主啊,你从遥远的大唐来,带来的绸缎三百六十种,美丽的文成公主啊,你从遥远的大唐来,佛主的光芒照亮了大地??”在这些课文的影响下,闭上眼睛想象着英俊的松赞干布与美丽的文成公主的爱情,想象着他们相依相偎,携手将幸福带给了吐蕃人民,不由不令人沉醉向往。故事允许虚构,可以有想象成分;历史却是严峻的,必须客观而真实。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真实的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介绍说:“唐朝的时候,青藏高原上有一个地方叫吐蕃。”吐蕃王室的始祖崛起于藏南地区的雅隆河谷。按照藏人的传说,大约在公元前127年左右,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几位苯教领袖一起迎立聂赤赞布为王,王位传承了20余世,公元七世纪初,当位的是吐蕃一代雄主松赞干布赞普(松赞干布,意为深沉宽厚杰出能干的男子;赞意为雄豪有力,普为大丈夫,故吐蕃王朝将国王称为赞普。《新唐书》等汉文史籍一般称松赞干布为“弃宗弄赞”或“弃苏农赞”)。必须说明的是,松赞干布继位之前,吐蕃还没有创建文字,该传说只是口耳相传,信不信由您。松赞干布雄才大略,先后兼并了位于今藏北部及青海西南部、甘孜、理塘一带的部落,紧接着又征服了青海一带的党项、白兰等国,于公元633年建都逻些(今拉萨),建国号“大蕃”,在布达拉山上建立皇宫,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松赞干布野心勃勃,参照唐朝的中央官制和府兵制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军事制度。贞观八年(634年),松赞干布派出使者赴长安与唐朝通好问聘,但唐太宗没有同意。于是,松赞干布准备与唐朝争夺西域地区的控制权。次年四月,吐蕃突然出兵攻陷大唐芳州。这是唐、蕃之间的首次交战,但规模并不大,未引发两国间的全面冲突。过了两年,到了贞观十年(公元637年),松赞干布将目光瞄准了盘踞于今青海和甘肃一带的吐谷浑王国。这个吐谷浑王国曾在隋炀帝时代被大隋帝国灭了国,但又在隋末乱世复了国。贞观八年(634年),初唐一代军神李靖率军一万,仅用一年时间就击溃了吐谷浑,扶立了亲唐的半傀儡政权,吐谷浑自此成为了大唐的属国。西陲霸主松赞干布提兵攻占吐谷浑,即大唐与吐蕃间的开战不可避免。深谙文韬武略的唐太宗觉察到了来自吐蕃方面的凌厉杀气,为了化解这股杀气,他毅然将宗室女文成公主下嫁给松赞干布——这是孙权嫁妹给刘玄德的策略。唐太宗认为,松赞干布是不能与一心兴复汉室的刘备相比的,只要他坠入温柔乡,大唐和吐蕃成为了翁婿之国,则两国自然息刀兵而兴文治。文成公主下嫁给松赞干布事件中有几个细节要注意:一、《文成公主进藏》中说:“吐蕃有个年轻的首领,叫松赞干布,他听说唐朝皇帝有个女儿叫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聪明,就派大臣到唐朝去求婚。”文成公主下嫁给松赞干布这年是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虽说松赞干布的生年现尚存争议,一般认为他诞生于隋朝义宁元年(公元617年),则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这年,松赞干布为24岁,称之为“年轻的首领”,那是没有问题的;但说“他听说唐朝皇帝有个女儿叫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聪明”那就不对了。《新唐书?6?吐蕃传》记:“贞观八年,始遣使者来朝,帝遣行人冯德遐下书临抚。弄赞(即松赞干布)闻突厥、吐谷浑并得尚公主,乃遣使赍币求昏(即婚),帝不许。”松赞干布于七年前请求迎娶唐朝公主,是因为他得知突厥、吐谷浑都能娶到唐朝公主,自认为吐蕃政权的国力和地位不次于二者,故而请求迎娶唐朝公主,那是想得到与突厥、吐谷浑平等的政治地位,非是听说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聪明”。另外,松赞干布到唐朝求婚,并未指定具体要娶谁,只要是公主就行。而文成公主也并不是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女儿。文成公主到底是谁的女儿,至今仍是一笔糊涂账,史书上提到她生于任城(今山东济宁)。又因为李世民的堂弟李道宗曾被封为任城王,故人们大多猜测文成公主为李道宗的女儿。二、《聪明的使者》中说:“唐朝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了大臣禄东赞到长安求婚。”禄东赞也写噶尔?6?东赞,汉文史籍中以禄东赞、论东赞、大论东赞的名字出现,是吐蕃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曾担任过大论之职,其最大的功绩是划定田界,确立吐蕃的封建制度。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代表松赞干布到长安求婚的人也是他。该次求婚失败,《新唐书?6?吐蕃传》记载:“使者还,妄语曰:‘天子遇我厚,几得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遂不许,殆有以间我乎?’弄赞怒,率羊同共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抗,走青海之阴,尽取其赀畜。又攻党项、白兰羌,破之。勒兵二十万入寇松州,命使者贡金甲,且言迎公主,谓左右曰:‘公主不至,我且深入。’”可见,松赞干布攻击吐谷浑,与迎娶唐朝公主是有一定关系的。《聪明的使者》中讲述的这次求婚,发生在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这次,禄东赞携带了大量黄金、珠宝,率领庞大求婚使团,前往唐都长安请婚。故事中说:“好多地方都派使臣去求婚。唐朝皇帝决定让求婚的使臣们比赛智慧,说:‘哪个最聪明,就把公主许配到他们那里去。’”因此设置了“丝带穿珠”、“辨马母子”、“辨木首尾”、三道难题。的确,当时到唐朝求婚的还有天竺、大食、仲格萨尔以及霍尔王等国的使者。但设置难题考验求亲使者事,史不见载,只在藏地广为流传,现在,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内仍完好地保存着描画该传说的壁画。按照壁画上的纪录,不是三道难题,而是八道,称“八试婚使”(又称“八难婚使”,也有“六试婚使”之说),除了上面提到的“丝带穿珠”、“辨马母子”、“辨木首尾”外,还有“辨鸡母子”、“日杀百羊”、“日饮百酒”、“夜返宿地”、“辨认公主”五道难题。这些难题,明显带有民间艺人虚构编造的痕迹,应该不是真的,但唐太宗要用孙权嫁妹给刘玄德的策略,而禄东赞胜利完成松赞干布交付的求婚任务却是无可辩驳的史实。现存于世的阎立本代表作《步辇图》也描绘有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据《新唐书》记,唐太宗器重禄东赞的才识,封他为“右卫大将军”,并欲以琅琊长公主的外孙女段氏妻之,挽留他久居长安,不时垂问。但禄东赞毅然拒绝,说:“臣本国有妇,父母所聘,情不忍乖。且赞普未谒公主,陪臣安敢辄娶。”谢绝了唐太宗的好意。三、按照《文成公主进藏》、《聪明的使者》的说法,文成公主入藏后,过上了王子与公主式的幸福生活。但,民间还流传有其他不同的说法。比如,根据藏文本《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的《编年记事》所记:“此后六年,墀松赞赞普升遐(归天),与赞蒙文成公主同居三年耳。”有人因此说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结婚后的九年时间里,有六年不与文成公主产生交集,从而推测在刚开始伴驾的三年时间里,文成公主也不过只是松赞干布身边一个侍女式的人物罢了,断言文成公主一生凄苦可怜,从没享受过爱情和甜蜜。也有人提出,文成公主入藏多年,无子无宠,地位平庸,属于松赞干布的小老婆,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受到了松赞干布大老婆尺尊公主的迫害,在宫廷中靠装疯才度过了后半生。那么,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新唐书》记载,松赞干布自攻打吐谷浑后,与唐朝相对峙,战争消耗严重,群臣申请罢兵返国,甚至有八人以自杀相威胁。松赞干布最后被迫撤兵并“以使者来谢罪,固请昏”。即吐蕃是在失败的背景下低姿态向唐朝求婚的。(原文:“进达自松州夜鏖其营,斩首千级。初东寇也,连岁不解,其大臣请返国,不听,自杀者八人。至是弄赞始惧,引而去,以使者来谢罪,固请昏,许之。遣大论薛禄东赞献黄金五千两,它宝称是,以为聘。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诏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进达自松州夜鏖其营,斩首千级”及禄东赞入朝求婚事,《旧唐书》记得更详细:“进达先锋自松州夜袭其营,斩千余级。弄赞大惧,引兵而退,遣使谢罪。因复请婚,太宗许之。弄赞乃遣其相禄东赞致礼,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接着下文又连接提到了几件事:一、贞观十五年正月,文成公主入嫁吐蕃,唐太宗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藏。松赞干布得到消息,兴高采烈地前往位于黄河源头的美丽湖泊柏海(今青海玛多)边上迎接。等见到了李道宗,行过子婿之礼,对大国服饰礼仪威严自惭形秽,态度毕恭毕敬。(原文:“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二、松赞干布携文成公主回到逻些(今拉萨),在拉萨玛布日山(今布达拉山)专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城池和宫室,并语重心长地对自己的亲长说:“我的祖辈父辈从来没有过和中原上国通婚的,如今我迎娶大唐公主,实在是莫大的荣幸,应当为公主修筑一座城池,以夸示后代。”(原文:“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处焉。”)三、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赭面”(以红颜料涂面),松赞干布立刻废除这项习俗,他本人也脱下毡裘,穿上纨绮,逐渐仰慕唐风。松赞干布还派出吐蕃贵族们的子弟,请求进入国学学习《诗》、《书》,又请唐朝文人典其表疏。(原文:“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亦释毡裘,袭纨绮,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四、禄东赞在唐太宗伐辽东后,奉松赞干布之命到长安朝贺,带去高七尺,可装酒三斛的黄金所制大鹅一只。(原文:“太宗伐辽东还,遣禄东赞来贺。奉表曰:‘圣天子平定四方,日月所照之国,并为臣妾,而高丽恃远,阙于臣礼。天子自领百万,度辽致讨,隳城陷阵,指日凯旋。夷狄才闻陛下发驾,少进之间,已闻归国。雁飞迅越,不及陛下速疾。奴忝预子婿,喜百常夷。夫鹅,犹雁也,故作金鹅奉献。’其鹅黄金铸成,其高七尺,中可实酒三斛。”)五、贞观二十二年,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出使西域,遭到中天竺国的抢劫杀戮,松赞干布拔刀相助,发精兵灭掉了中天竺。(原文:“二十二年,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使往西域,为中天竺所掠。吐蕃发精兵与玄策击天竺,大破之,遣使来献捷。”)六、唐太宗驾崩,唐高宗继位,松赞干布派专使往长安吊祭,献金十五种供于昭陵(唐太宗墓),并上书唐高宗,表示对唐朝新君的祝贺和支持,许诺保证说:“天下凡有不忠于唐室者,吐蕃必提兵前往征讨。”(原文:“高宗嗣位,授弄赞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赐物二千段。弄赞因致书于司徒长孙无忌等云:‘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并献金银珠宝十五种,请置太宗灵座之前。高宗嘉之,进封为宾(?)王,赐杂彩三千段。因请蚕种及造酒、碾、?、纸、墨之匠,并许焉。乃刊石像其形,列昭陵玄阙之下。”)种种迹象表明,文成公主是很得宠、很受尊重的。试想想,吐蕃与天朝结亲,因此得以学习汉族儒家文化、引进内地作物和先进技术、改革风俗,极大地促进了本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什么理由要冷落和刁难文成公主?吐蕃书籍《贤者喜宴》就明确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敦煌吐蕃历史文书》则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学者王尧等人指出,赞蒙即觉蒙、朱蒙。在被用于称呼赞普的女人时,赞蒙、朱蒙、觉蒙等头衔没有区别。而按《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后的人拥有的待遇。松赞干布的女人里仅文成公主拥有这待遇。可以说,文成公主是中华民族融合历史上的一个丰碑,她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促进了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蕃两族人民的友谊。藏人世世代代把文成公主视为菩萨,把她供奉在寺院中,万民敬仰,受持香火。关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只在一起生活3年的说法,源自于《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中的《大事纪年》的记载。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中,郑重地提到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生活了3年,却没有松赞干布与其他后妃生活的任何记载,也没有其他后妃为松赞干布生子(松赞干布与蒙氏妃的儿子出生于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之前)的记载。原因是在松赞干布生命中最后的6年,他一直忙于吞并象雄等众多事务,并不是偏宠其他女人而冷落文成公主(《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发兵攻象雄王之国??象雄一切部众咸归于辖下收为编氓??举凡吐蕃之一切纯良风俗”)。实际上,敦煌吐蕃历史文书、吐蕃碑文(金石铭刻)以及王统记、贤者喜宴等吐蕃资料中,都有对文成公主的记载;却极少有松赞干布的其他女人的记载。至于部分吐蕃资料的某些章节(例如柱间史、西藏王统记等书里的某些章节)里有贬低文成公主、为难文成公主的内容,全都荒诞不经,不可取信。比如唐太宗按禄东赞建议下令用炒过的种子播种,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在同一天去世等等。藏学家任乃强等指出,这是后世汉人轻视蕃人导致蕃人通过编造那些内容以泄愤产生的诬蔑性文字。在这些诬蔑性文字中,提到松赞干布从泥婆罗迎娶回一个所谓的尺尊公主,属于松赞干布的大老婆,文成公主是小老婆,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受到了泥婆罗尺尊公主的虐待,不得不装疯度日等情节。但是,敦煌吐蕃文献、吐蕃金石铭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谬成分较少的部分以及汉人史料的记载里,都有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的记载,却都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的记载。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事仅来源于部分吐蕃书某些奇幻荒谬小说剧情过多的章节(如柱间史的某些章节)。有国外学者写了《松赞干布的妻子》,直言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是虚构的。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因病去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唐蕃会盟碑有文字记载:“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重协社稷如一,更续姻好。”现在,拉萨仍保存有建于当时的文成公主的塑像。据此种种,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爱情故事,确属一桩伟大的爱情,于其两人来说如此,于汉蕃两族人民来也,更是如此。
文成公主的一生的资料
文成公主
汉藏友好的使者——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80),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佛教。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5000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
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县)亲自迎接,谒见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丰厚。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给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永隆元年(680),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1300多年历史。
青海省玉树县也建有文成公主庙。庙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于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形象生动,雕刻精细。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酥油灯昼夜长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络绎不绝。相传文成公主前往拉萨途中,曾在此地停留很长时间,受到当地藏族首领和群众的隆重欢迎,她深受感动,便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现文成公主庙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的“六试婚使”6试是
第一试:绫缎穿九曲明珠,即将一根柔软的绫缎穿过明珠(有说汉玉)的九曲孔眼。
第二试:辨认一百匹骒马和一百匹马驹的母子关系。
第三试:规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内喝完一百坛酒,吃完一百只羊,还要把羊皮揉好。
第四试:唐皇交给使臣们松木一百段,让噶尔·东赞宇松分辨其根和梢。
第五试:夜晚出入皇宫不迷路(也有说是辨认京师万祥门内的门)。
第六试:辨认公主。禄东赞反复辨认,最后终于在左边排行中的第6位认出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