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知识网红的罗振宇和高晓松,为何会被网友称作就是两个大忽悠?
因为他们对知识的传播不够认真,但是对焦虑的贩卖却是很成功的。两个都是商人,只不过披着文人的衣服,罗振宇和高晓松都是当下最火的知识传播者。一个是评现代,另一个则是评说历史。他们都是通过传播知识,来赚取大众的金钱。说他们是商人有些侮辱,但是说他们是文人也是非常的不贴切,毕竟他们还是很喜欢金钱的味道。说他们两个是大忽悠,是有些片面的,毕竟他们真的在传播知识,传播文化。其实他们只不过都是图书馆里的搬运工,他们的个人见解其实都是很片面的。但是给我们的感觉却不是,相反给我们的感觉是自己懂得的太少了,都没有他们看得多,看得透。当人们听到他们的一番解释后,内心都会充满焦虑感,认为自己的不够努力,不够上进。其实像罗振宇、高晓松他们都是有专门的团队的,有很多书他们并不一定都读过,只需要团队们为他提炼一定的知识点,再加上自己的一点见解,就变成了他们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做法会让大众们吸收到一些片面地和扭曲的知识,是不全面和不公正的。从这点来说他们就是大忽悠。尤其是他们贩卖一些鸡汤,让大众们有焦虑的情绪,并且购买他们的产品后,并没有觉得有很大的收获,相反还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忙碌和焦虑。其实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被他们的鸡汤所迷惑,生活是需要脚踏实地的过下去。
许多人都说罗振宇的“逻辑思维”是个骗局,他究竟骗了什么?
罗振宇并没有骗什么,用户付钱能从中学到一些知识,那不就是和平交易吗?如果用户觉得自己无法从中学到一些东西,那么大可不必付钱。付费专栏上的知识都是很有深度的,付钱学知识不应该被称为骗局。罗振宇曾经是节目制片人、主持人,他本人也是知识分子,后来互联网形势大好,他也发布了一个网络视频节目,叫做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能够传播知识,只不过是需要付费的,罗振宇开创了知识付费的先河,很多人觉得逻辑思维就是一个骗局。说到骗局,本来罗振宇对粉丝承诺,每天早上六点会录一段语音放到公众号上。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是真的,后来有一次罗振宇把前天的语音传了上来,这个“骗局”就被大家拆穿了。罗振宇的逻辑思维不能算是骗局,这本质上就是商品买卖,并没有强买强卖,也没有迷惑大家去购买知识。如果你想学习知识,那就可以付费学习。里面的知识都是有质量的,没有一句废话。如果你不想学,那就不交钱,很简单的道理。知识付费合情合理,罗振宇并没有骗人,平台把知识总结归纳,用户付费学习,用户能够更好地学到新知识,这本就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虽然知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我们不能否认知识的重要性,知识付费是新的产业方式。
如何看待时下罗振宇火爆的知识付费现象?
从逻辑思维到得到APP,这两个产品的发展成功一直饱受关注。在中国快速发展、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机会挟裹着时代的浪花翻涌而上。逻辑思维火之前没有多少人关注碎片化学习的事,得到火之前也没有太多人清楚知识付费平台化模式怎么成功。而老罗成功的秘诀,用他自己的一句话就够了。
“未来的争夺在于国民总时间(GNT)”---罗振宇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明白这句话,而老罗对其商业背后的洞察无疑非常犀利。随着新兴互联网与移动端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变化。一个是碎片化的时间价值得以释放,人们可以通过碎片化时间做很多事情,包括学习。第二是认知盈余,基于克莱·舍基《认知盈余》的核心观点——“人们的自由时间除了仅仅用于内容消费,还应更多用于内容分享和创造。”这是内容创业者的春天,包括罗振宇在内的一大批内容创造者红了,后面还有更多的内容创造者涌入,创造者的专业程度也不断提升。第三是网络信息大爆炸造成的注意力稀缺问题,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丰富信息使人们在挑选权威专业性内容上的成本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打破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平台化则是很好的手段,从供给端整合内容资源,需求端为精准用户提供优质体验。平台化模式正在成为众多品牌产业升级的契机。
所以逻辑思维的碎片化学习成为可能,认知盈余下“得到”的内容得到大量拥趸,“得到”作为知识付费平台的运作,正是如和菜头说的“解决的是在知识领域内的信息不对等问题,降低了学习梯度,从而形成了多赢的局面。”
只要用户想要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快速有效的获得专业的知识内容,那么“得到”就能很好的满足。国民总时间的本质就是对用户注意力的抢占。
在免费为主流的市场上,罗振宇如何做到让大家为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是一个时代大趋势,这背后可以挖掘到“人们所面临的的竞争环境升级”、“人们对包括知识在内的消费升级”等很多理由。这里就不详细展开,比较值得谈一谈面对知识付费,为什么大家偏偏选择老罗?我觉得产品本身的成功是基础的,否则在这个资本泛滥的时代,讲故事的人那么多,死掉的产品会更多。和菜头说老罗是“媒体型名人”,抛开这种花里胡哨的说法,其实老罗就是很红,他个人就是一个很好的流量入口。好的产品+流量,就形成了“爆品”。爆品的成功之处也是在快速的抢夺国民总时间。
网上对罗胖褒贬不一,为什么说他是骗子的声音?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得问问为什么有人觉得他是骗子?
网上搜一下,我觉得这位的反应比较有代表性:
可以看出,人们对老罗的质疑不是在产品,而是在其运营模式上,关于“粉丝培训”“粉丝线下活动”的一些质疑。这种质疑其实可以理解,就像当年红过半边天的李阳疯狂英语,现在看也越来越让人觉得像搞传销。
单纯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老罗个人IP和逻辑思维品牌聚集的流量庞大,这足以说明他的可取之处。但问题是他的粉丝活跃度并不高,安心做着“沉默的大多数”,“流量变现”就成了老罗的品牌运作所考虑的重要问题。和菜头在这一点上虽做了辩解但说得比较隐晦,大概是不想让受众觉得此举太过“功利”。可商业的本质就是谋利,在这个人人谈流量找流量的时代,谁会跟钱过不去。
最后我也想说,逻辑思维和得到作为知识学习平台,其价值在于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有效的对知识获取。它的其他附加价值对错与否都有市场去检验,毕竟这都是建立在供需基本的商业法则上的。是不是“骗子”也只是认知层面的问题而已。而如何不让“认知”成为“知识障碍”,才是个人学习成长中更应该关心的问题。
罗振宇和高晓松的区别是什么?
罗振宇是个商人,高晓松是个文人。罗振宇是个披着文人外衣的商人,崛起于优酷和公众号的1.0年代,他说要卖出自己这张大脸,他做到了。靠着他独特的商人嗅觉,迅速聚集粉丝,形成势力。后来更顺势推出了知识服务这个概念。自己赚钱毕竟很慢,让别人帮自己赚钱这才是王道,罗振宇做的很好。高晓松是个文人,有点清高。至少我们以前接触到的都是那个白衣飘飘,唱着《同桌的你》的高晓松。自从醉酒驾驶入狱,然后离婚,开播《晓说》我们看到了另一个高晓松。一个家学渊源才华横溢的高晓松,一个自拍达人高晓松。进出一次监狱高晓松似乎脱胎换骨了,或者说他顿悟了,从此走上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峰。他有点像魏晋名士。入狱前的高晓松拍个电影被人嘲弄,出狱后高晓松随便在自己的节目后面发首歌,都是爆款。罗胖和高晓松同样崛起于优酷,但是风格不同,罗振宇一开始就奔着钱去的,所以他不停的尝试,卖会员买月饼,最后卖书卖知识付费节目。从卖实物到卖虚拟,他找到了一条快速致富之路。高晓松完全是无心插柳,《晓说》火了,《晓松奇谈》和《奇葩说》都成了爆款。他一直是靠赞助商的广告在做节目,没有他太功利心,所以很多节目都有点任性,像被封的《台湾系列》。一句话总结:罗振宇是商人,有着商人的算计,高晓松是名士,有着自己的诗和远方。
《晓说》主讲人高晓松和罗振宇的区别是什么?
罗振宇是个商人,高晓松是个文人。罗振宇是个披着文人外衣的商人,崛起于优酷和公众号的1.0年代,他说要卖出自己这张大脸,他做到了。靠着他独特的商人嗅觉,迅速聚集粉丝,形成势力。后来更顺势推出了知识服务这个概念。自己赚钱毕竟很慢,让别人帮自己赚钱这才是王道,罗振宇做的很好。高晓松是个文人,有点清高。至少我们以前接触到的都是那个白衣飘飘,唱着《同桌的你》的高晓松。自从醉酒驾驶入狱,然后离婚,开播《晓说》我们看到了另一个高晓松。一个家学渊源才华横溢的高晓松,一个自拍达人高晓松。进出一次监狱高晓松似乎脱胎换骨了,或者说他顿悟了,从此走上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峰。他有点像魏晋名士。入狱前的高晓松拍个电影被人嘲弄,出狱后高晓松随便在自己的节目后面发首歌,都是爆款。罗胖和高晓松同样崛起于优酷,但是风格不同,罗振宇一开始就奔着钱去的,所以他不停的尝试,卖会员买月饼,最后卖书卖知识付费节目。从卖实物到卖虚拟,他找到了一条快速致富之路。高晓松完全是无心插柳,《晓说》火了,《晓松奇谈》和《奇葩说》都成了爆款。他一直是靠赞助商的广告在做节目,没有他太功利心,所以很多节目都有点任性,像被封的《台湾系列》。一句话总结:罗振宇是商人,有着商人的算计,高晓松是名士,有着自己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