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瑛大师

时间:2024-06-16 23:47:45编辑:奇事君

王祥的人物生平

王祥是西汉谏议大夫王吉的后代,祖父王仁官至青州刺史。王祥的父亲王融被公府屡次都不到。 王祥性情非常孝顺。他的生母薛氏早逝,继母朱氏对他并不好,多次在王祥父亲面前说王祥的坏话,所以王祥的父亲也不喜欢他,常让他打扫牛圈,但王祥却更加恭谨。父母有病时日夜伺候,不脱衣睡觉,汤药必自己先尝。王祥家有棵红沙果树结了果实,母亲令王祥守护,每逢有大风雨,王祥总是抱住树哭泣。他的孝心就是如此专诚而纯正。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王祥扶持着朱氏带着弟弟王览到庐江避乱,隐居二十多年,不受州郡的征召。朱氏去世时,王祥由于过分悲痛而致病,要扶住拐杖才能起身。 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泰山太守吕虔出任徐州刺史。不久后便召王祥任州别驾,他坚决辞让不到任,经王览劝说,并为他准备了牛车,王祥这才应召。王祥到任后,吕虔就把州政都委托给他。当时盗寇四处横行,王祥率领并鼓励士兵,讨伐盗寇,将其一一击破,州内因而清静无事,政令教化也推行无阻。当时百姓编歌唱道:“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后被举为秀才,任温县令,经多次升迁后,任大司农。 公元254年(正元元年),高贵乡公曹髦即位,王祥因参与定策有功,被封为关内侯。又拜光禄勋,转任司隶校尉。 公元255年(正元二年),王祥因随司马昭讨伐毌丘俭,而增加食邑四百户。 公元256年(甘露元年),朝廷任命尚书仆射卢毓为司空,卢毓辞让给骠骑将军王昶、光禄大夫王观与王祥。 后迁任太常,封爵万岁亭侯。曹髦到太学巡查,任命王祥为三老。王祥以师长的身份面向南坐,凭着几案,扶着手杖。曹髦面向北坐,向王祥询问治国之道,王祥陈述明王圣帝君臣施政化民的要领,来训导曹髦,在座旁听的人也都受到激励。 公元260年(甘露五年),曹髦不满司马氏掌握大权而率僮仆数百人讨伐司马昭,遭成济杀害,朝臣为之哀悼,王祥大声号哭说:“这是老臣的罪过啊!”涕泪交流,众人都感到惭愧。不久,迁任司空。 公元264年(咸熙元年)三月,王祥升任太尉,加职侍中。同年,在实行五等爵制后,封王祥为睢陵侯,食邑一千六百户。 同年,司马昭受封晋王,王祥与荀顗一起去会见他。荀顗对王祥说:“相王(指司马昭)地位尊贵,何侯(何曾)已经向他行过大礼,今日我们前去应当下拜。”王祥回答说:“相国确实很尊贵,然而还是魏的宰相。我们是魏的三公,公与王相差不过一个等级,上朝时的班列也是相同的,哪有天子的三公动辄去拜人的道理?这样会损害魏的威望,也有损晋王的品德,君子爱护一个人应按礼行事,我不会去拜他。”等见到司马昭时,荀顗立即下拜,而王祥只是长揖。司马昭说:“今日才知道您是多么看重我啊!” 公元265年(泰始元年)十一月,晋武帝司马炎受禅,建立西晋,拜王祥为太保,进封睢陵公,府中允许设置七官。司马炎刚刚即位,虚心征求直言。王祥与何曾、郑冲等有德望的老臣,希望再朝见,武帝派侍中任恺向四人询问朝政得失及急需解决的施政教化问题。王祥因为年老疲倦,多次请求逊位,司马炎不许。 御史中丞侯史光认为王祥久病,不能按时朝会尽臣礼,请求免去他的职务。司马炎下诏说:“太保德行高尚,是朕赖以兴隆政教的元老。前后多次逊让,朕没有答应他的要求,这件事有关部门不得议论。”便把侯史光的奏书压下来不作答复。王祥坚决要求辞官回故里,武帝才下诏同意以睢陵公的身份逊位,地位和太保、太傅一样,在三司之上,俸禄赏赐与以前一样。 并下诏说:“古代官员致仕,不适用于王侯,现在太保虽然以国公爵位留居京城,不宜再有朝见的劳苦。现在赐给太保几案与手杖,可以不朝见,有大事派人到太保府第征求意见。赐给安车驷马,宅第一区,钱百万,绢五百匹,和床帐席褥。将宫中舍人六名送给睢陵公作舍人,设置官骑二十人。以睢陵公之子骑都尉王肇为给事中,可以经常进府第省问。朕又因为太保高洁清廉,没有宅第,暂且留住官府,等所赐宅第建成后再搬出。” 公元268年(泰始四年),王祥病重,写遗嘱训诫子弟说:“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之理,我已经八十五岁了,死而无恨。不留遗言,让你们无所遵循。我生在末世,被朝廷选用。担任过许多不同的职务,却没有护卫辅佐的功劳,死后无以报答。在我气绝后只洗手足,不必沐浴,不要以布帛缠身,根据季节,穿平时洗过的旧衣服。陛下所赐的山玄玉佩、卫氏玉玦、绶笥等,都不要带入坟墓。西芒山土质本来坚硬,不必用砖石砌,不要起坟垄。墓穴挖二丈深,椁只容棺即可。墓中不开前堂,不放几案,不置书箱镜奁之类的用具,棺材前可以放张坐具就行了。干饭肉干儿各一盘,薄酒一杯,早晚做祭奠用。家中大人小孩不必送丧,一周年两周年的祭日,可用牛猪各一。不要违背我的意愿!高柴泣血三年,孔子认为是愚蠢行为;闵子骞脱掉丧服出见客人,弹琴表示哀痛,孔子认为是孝。所以过分哭泣哀伤,会给自己带来损害,饮食也要自己控制,适宜为度。言行经得起审查,这是信的最高要求;美则归人,过则责己,这是德的最高标准;扬名显亲,是最大的孝;兄弟和顺,宗族喜乐,是最好的悌;对待财货的态度首先是让,这五条是立身之本。颜子所以为夫子之命,原因也是这些。有些人是没有认真想问题,值得效法的榜样并不少。”他的儿子都奉行了王祥的遗言。 同年四月初二(4月30日),王祥去世。司马炎下诏,赐棺椁一副、朝服一套、衣服一套、钱三十万、布帛各百匹。 当时文明皇后王元姬才崩逝一个多月,事务繁忙。不久,司马炎下诏说:“为睢陵公办丧的事已经过去。朕尽管每每为他的死哀伤,但还没有痛抒哀情,现在便为他哭一场。” 公元269年(泰始五年),下诏追谥元公。 王祥去世时,奔丧的人不是朝廷贤臣,就是亲戚故吏,门前无其他亲人吊丧。族孙王戎感叹道:“太保可真算清达了。”

象人的人物生平

梅里克认识了杂耍戏院里的一位喜剧演员以及戏院所有人山姆·托尔(SamTorr)。梅里克写信给托尔,托尔来到济贫院看望梅里克。托尔决定他可以展出梅里克来赚钱,为了保证梅里克的新颖,他得开始巡回展示。为此,他组织了一批人来照料梅里克。在1884年8月3日,梅里克离开济贫院开始了新的职业。表演主持人给梅里克取名“象人”,并宣传他是“半人半象”(Half-a-ManandHalf-an-Elephant)。他们在东米德兰兹巡演,包括莱斯特与诺丁汉,在前往伦敦过冬之前,乔治·希区柯克(GeorgeHitchcock)(梅里克的旅游表演主持人)联系到了一位故友,表演主持人汤姆·诺曼,诺曼是伦敦东区的一家戏院里的所有人,其戏院是来展出奇人奇事的。还没有见面,诺曼就同意来照料梅里克,同年11月,希区柯克陪着梅里克来到伦敦。 当汤姆·诺曼第一眼见到梅里克,被他的外表感到担忧担心其恐怖的外表可能不会太有噱头。但他还是在白教堂路的一家空店后面展出梅里克。梅里克只有一张铁制的床及床帐来保留自己的一点隐私。诺曼观察发现梅里克总是坐着睡觉,头搭在膝盖上。他的头过大以至于不能让他睡觉时躺下,正如梅里克所说,醒来时脖子“就像断了一样”。诺曼用了些希区柯克制作的海报装饰了门面,描绘着是个半人半象的怪物。《约瑟夫·凯里·梅里克自传》一书出现了,其中记载着梅里克的日常生活。这个自传,无论是否是出自梅里克之手,提供了一个精确的梅里克生活的写照。其中记录的梅里克的生日有误,在他一生中,也不清楚自己是何时出生的。诺曼召集了观众,带领着他们进了店内,解释道象人“不是来吓你们,而是来取悦你们的。”拉开帘布,他让那些观众近距离观察梅里克,一边说着关于梅里克母亲发生的意外。 象人演出并不出彩,主要的收益来自于卖出梅里克的自传。梅里克把他的所得存起来,希望能给自己买间房子。梅里克表演所在的店的对面正好是皇家伦敦医院的所在地。院内的许多医师与学生常常造访此店,对梅里克充满好奇。其中一位准住院医师名叫雷金纳德·塔基特(ReginaldTuckett)像其同事一样,塔基特被象人的畸形所吸引并将其告诉了他的资深同事弗雷德里克·特里夫斯。弗雷德里克·特里夫斯在当年11月第一次私下看望了梅里克。特里夫斯在其1923年的回忆中想起梅里克是“我见过长得最恶心的人……我从未遇见过如此畸形,如此形单影只的人。”。这次会见没超过15分钟,特里夫斯就回去工作了。当日晚些时候,特里夫斯让塔基特来到商店询问梅里克是否愿意来医院接受验察。诺曼与梅里克同意了。为了不引起注意,梅里克身着黑色的披风,戴着可以遮住面部的帽子,由特里夫斯租的出租马车接送。 在医院,特里夫斯发现梅里克“害羞,困惑,非常害怕,并且明显地自惭形秽”。出于这一点,特里夫斯认为象人是“弱智”。他测量梅里克的头围为36英寸(91厘米),右手腕围12英寸(30厘米)和一根手指5英寸(13厘米)。他记录道梅里克的皮肤被乳突淋瘤覆盖,并且有难闻的味道。皮下组织显得脆弱且松弛。右手臂和双腿骨头畸形,头骨畸形非常明显。梅里克虽在1882年接受了嘴部的整形手术,梅里克的言语勉强才能被理解。他的左胳膊与手,虽小但并未变形。他的阴茎和阴囊都正常。除了他的畸形与臀部的残疾,特里夫斯总结梅里克总体状态是健康的。诺曼记起梅里克去医院接受检查有“二到三”次,并且在他们的一次见面中,特里夫斯给了梅里克他的名片。在一次造访中,特里夫斯给梅里克拍摄了照片,并将其复制品给予梅里克,而后就加进了梅里克的自传里。在12月2日,特里夫斯将梅里克带到位于布卢姆茨伯里的伦敦病理学学会。最后,梅里克告诉诺曼他不想再接受检查。根据诺曼的描述,梅里克自称自己被“扒光衣服,像是在牲畜厂里的动物”。 在这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们对像象人这样的展演的口味发生了变化。像诺曼的演出引起公众关注。在梅里克接受完特里夫斯最后一次检查不久之后,警察关闭了诺曼的商店。在1885年,梅里克跟随着旅行游乐场的主人山姆·罗伯(SamRoper)开始了旅行。他结识了其他两个表演者,“罗伯的侏儒”(Roper'sMidgets)——伯特伦·杜利(Bertramdooley)和哈利·布朗姆利(HarryBramley)——两人在群众骚扰中保护了梅里克。 梅里克有三次离开伦敦过节,在乡村度过几周时间。经过精心安排使得梅里克登上了火车没有被人看见,他来到北安普敦郡并待在福斯雷大厅。他结识了一个农场工人,此人回忆道梅里克是个有趣且有教养的人。 梅里克的健康状况在皇家伦敦医院里的四年中逐渐恶化。他接受了护士们的细心照顾,他大部分时间都疲劳地待在床上,或坐在自己的住房里。他的面部畸形继续增长,他的头比以前更加肿大。梅里克死于1890年4月11日,时年27岁。大约在下午的3点左右,特里夫斯的家庭外科医生拜访梅里克,发现其死在床上。他的尸体被其叔叔查尔斯·梅里克确认。韦恩·埃德温·巴克斯特(en:WynneEdwinBaxter)在4月15日给尸体做了尸检,韦恩曾给1888年的白教堂谋杀案的遇害者做过尸检。梅里克的死是意外死亡,他的死亡证明上写着是死于窒息,是由于当他躺下时头部的重量引起的。特里夫斯给尸体做了尸检,声称死因是颈部脱臼。特里夫斯知道梅里克睡觉时是坐着睡的,所以下结论梅里克一定是“做一次试验”,他躺下身子,想像其他人一样睡觉。 特里夫斯解剖梅里克尸体,并给头部和四肢做了石膏模型。他取下皮肤样本,但在二战时遗失了,安装好了他的骨架,现藏于皇家伦敦医院。其骨架并未给公众开放。 自从约瑟夫·梅里克开始演出之后,他的情况一直都让医疗专家好奇。在1884年,他在伦敦病理学学会(pathologicalSocietyofLondon)的一次现身引来了许多医生的目光,但没有让特里夫斯所希望的答案。梅里克的事情只在《英国医学杂志》被简要提到,而《柳叶刀杂志》拒绝刊登。4个月之后,1885年,汤姆·诺曼的商店关门了,象人只能离开。特里夫斯第二次带着梅里克的照片来到病理学会。当时一个名叫亨利·拉德克利夫·克罗克的皮肤科医生专攻皮肤疾病,听了特里夫斯关于梅里克的描述及看了照片以后,克罗克推测梅里克身患皮肤松垂和神经瘤性象皮病的综合病症以及一种未知的骨质畸形,全都由于精神系统病变造成。克罗克在1888年的书《皮肤疾病:描述、病理机制、诊断和治疗》(DiseasesoftheSkin:theirDescription,Pathology,DiagnosisandTreatment)中提及梅里克的情况。 在1909年,皮肤科医生弗雷德里克·帕克斯·韦伯在《英国皮肤病学杂志》上写了一篇关于冯·雷克林豪森疾病(现称神经纤维瘤病I型)的文章。他指出梅里克身患此症,德国病理学家弗里德里希·冯·雷克林豪森早在1882年书中描绘过此症。这种遗传失常的疾病症状包括神经组织和骨头肿瘤,以及皮肤生长出小疣。神经纤维瘤病的症状之一就是皮肤出现称为咖啡牛奶斑的淡棕色色素沉淀。但这种情况并没在梅里克身上体现。神经纤维瘤病I型是在20世纪最被普遍接受的患病情况,还有其他像马富奇综合征和多骨纤维发育不良也是被普遍接受的。 在1986年的英国医学杂志的一篇文章中,迈克尔·科恩(MichaelCohen)和J.A.R·蒂布尔斯(J.A.R.Tibbles)提出理论,指出梅里克身患普洛提斯综合征和先天失常。他们指出梅里克并没有咖啡牛奶斑的症状并且没有任何文献可以证明梅里克身患神经纤维瘤病I型病。不同于神经纤维瘤病,普洛提斯综合征影响组织的效果要强于神经,以及普洛提斯综合征是散发病而不是基因遗传病。科恩和蒂布尔斯称梅里克显现以下普洛提斯综合征的特点:“大头畸形、骨肥大、长骨过度生长,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手部与脚部尤其明显……”2001年6月,英国科学家保罗·斯普林(PaulSpiring)推测梅里克可能身患神经纤维瘤病I型和普洛提斯综合征的综合病症。此假说由周日电讯报的记者罗伯特·马修(RobertMatthews)报导。就此假说为基础的名为《象人的诅咒》(TheCurseofTheElephantMan)的纪录片在2003年播出。2002年间,英国广播公司呼吁应对梅里克的母系家族展开家谱调查。莱斯特居民帕特·塞尔比(PatSelby)被发现是梅里克的舅舅乔治·波特顿(GeorgePotterton)的孙女。一个调查组收集了塞尔比的DNA,但没有成功诊断梅里克的疾病。2003年间,电影制片人委托进一步测试梅里克的头发及骨头的DNA。但最后,调查没有进展,梅里克的身体情况也就不得而知了。

日本鬼子对抗联女英雄如何施酷刑

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先采用包括鞭打、吊拷、老虎凳、竹筷夹手指、脚趾、拔牙齿、压杠子、扭胸肉、搓肋骨、……等
“……把竹签一根一根地扎进指(趾)甲缝内,再一根一根拔出来,换成更粗更长的签子再一根一根扎进指(趾)甲缝内,再……;改用铁签,烧红后扎进一个个指(趾)甲缝内;最后,把翘裂开的手指、脚指甲一片片拔下?,用钳子反复敲打指(趾)头,把一个个带血的残废指(趾)头慢慢浸入盐水桶里……;从下午一直行刑到深夜。”   “……一口紧一口地往下灌辣椒水和汽油、肚子鼓涨的似皮球,再用杠子在肚皮上一压,灌进去的灌辣椒水和汽油又全从口鼻和下身溢出?。反复数次……;”  “……不断地用鞭子把儿蘸着粗盐捅她手腕和大腿上的枪伤伤口,是一点一点地往里拧,碰到骨头后再不停地搅动伤口……;”   “……用烧得暗红的烙铁,烙烫赵一曼女士的乳房,烧得皮肉 “滋滋”的响,大量的青烟不断地冒出来。烙铁由红变黑,又放进火盆里烧,烧红再摁在乳房上烫,被烤焦的乳房处脂肪熔化的油一滴一滴地流出来。……赵一曼女士脸色灰白,冷汗涔涔而下,先是狠狠地瞪着审讯她的人,未发一声呻吟。渐渐地明显支不住,昏迷了过去。审?室里充?了刺鼻的皮肉烧焦的糊味……。”


佛门经典对联

1、【台湾台中慈善寺】上联: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下联: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赏析:一朵花就是一世界,见微可知著,小不是真小,小中蕴含大世界,大能量。2、【乐山凌云寺】上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下联: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赏析:人生就是一个局,局中人看遍世间万物,也别忘了观己身。3、【张掖大佛寺】上联:一觉睡西天,谁知梦里乾坤大。下联:只身眠净土,只道其中日月长。赏析:世事难参透,不若静心修自身,一颗豁达的心让人可在浮躁中静下来。4、【杭州灵隐寺】上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下联: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赏析: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能看到结果,或许所有的春暖花开,都已在来的路上。5、【北京潭柘寺弥勒殿】上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下联:开颜便笑世间可笑之人。赏析:胸中若广阔而悠长,方得人间的从容不忙,对人间事,世间人,一切皆可一笑而过。6、【广东南华寺】上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奉。下联: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赏析:山门静雅,不为世事所扰,虽是身无长物,却有豁达心胸,也能笑口常开。

亚当·斯密的主要著作

亚当·斯密的主要著作有:《道德情操论》、《国富论》。1、《道德情操论》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该书是情感伦理学的早期代表作,对现代西方情感主义伦理学有重要影响。2、《国富论》《国富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人们能在个人的经济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如果这种经济活动不会受到干预,那么,经由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人们不仅会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还会推进公共利益。《国富论》这部著作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堪称西方经济学界的“圣经”。扩展资料:《国富论》的主要理论:1、货币理论货币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其它物品。当物物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后,商品的价值就用货币来衡量。这时,便产生了货币的另一功能-价值尺度。亚当斯密也谈到货币的储藏功能、支付功能。但是,他特别强调货币的流通功能。2、价值论提及价值问题,亚当斯密指出,价值涵盖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前者表示特定财货之效用,后者表示拥有此一财货取另一财货的购买力。进一步指出,具有最大使用价值之财货,往往不具交换价值,水及钻石是其著名的例子。不过水与钻石价值之比较是百年之后边际效用学派才圆满解决此一问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当·斯密

辜正坤的主要著作

1)Hamlet and His Delay《莎士比亚与哈姆莱特之谜解》,(英文博士论文选刊),见《中国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硕士、博士论文文库》,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Poems of Mao Zedong《毛泽东诗词译注》(英文版)(英文注释并英译全部诗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The Book of Tao and Teh《老子英译》(英文版译著)(并撰有英汉语长篇论文),香港,1993,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4)Studies in Shakespeare《莎士比亚研究》(英文专著,),香港,1993;5) 150Masterpieces in Yuan Qu-poetry《元散曲150首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6)《英国浪漫派散文精华》,编译,作家出版社,1989年;7)《张爱玲散文精华》(主编),作家出版社,1989年;8)《第三世纪》,人民出版社,1989年,主译;9) 《世界名诗鉴赏词典》(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0)《中国二十世纪纯抒情诗精华》,主编(与马相武合作),作家出版社,1991年;11) 《世界诗歌鉴赏大典》(主编)(上下卷),台湾地球出版社,1992;12) 《东西诗研究合璧论》(专著),香港,1993;13) 《林肯文集》(卷下),(译著),三联书店,1993;14)《辜正坤纯抒情诗选集》,香港,1993年;15) 《马约尔诗选》,(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16) 《未来之路》(比尔·盖茨著),(主译、主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7) 《英美名诗选》(校内用自编教材),北京大学,1995;18) 《中西诗鉴赏与翻译教程》(校内用自编教材),北京大学,1995;19)《中国古代名诗三百首》评注,主编,北京出版社,2000年;20)《外国名诗三百首》评论,主编,北京出版社,2000年;21) 《元曲300首英译》,(即出);22)《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辜正坤译,见《莎士比亚全集》卷八,译林出版社,1998年;23)《汉英对照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辜正坤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汉英对照注释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台湾书林出版社1999年买走版权;24)《英美诗歌鉴赏金库》,辜正坤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25)《比较诗学》,迈纳著,王宇根等译,辜正坤审校,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26)《亨利六世》(上、中、下),覃学岚译,辜正坤校订,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27)《智慧书》,主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28)《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辜正坤校订,见《莎士比亚全集》卷一,译林出版社,1998年;29)《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辜正坤校订,见《莎士比亚全集》卷一,译林出版社,1998年;30)《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无事生非》,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辜正坤校订,见《莎士比亚全集》卷二,译林出版社,1998年;31)《动物宝宝成长记》(法译中)(共6小分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11月。32)《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理论专著,修订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33)《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理论专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34)《莎士比亚〈哈姆莱特〉注译本》,中华书局约稿,(拟于2004年出版)。35)《古希腊文学史》,《莎士比亚概论》,1999年。36)《美国文学精华》(共四册),合译,四川师大出版,1985年;37)《中西文化比较演讲录》,(完稿,即出)。(上述书目中有些书是修订重版书,特注。) 1)《乌鸦与叩门》(比较文学论文)(英文),《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8年第二期;2)《古英语与古汉语句法结构比较》(英文),《四川师大学报》《外国语文专刊》,1986年第1期;3) 《老子思想体系概论》,(英文),见Lao Tzu, New Century Publisher, Hong Kang, 1993;4)《论毛泽东诗词》(英文),见Poems of Mao Zedong, Peking University, 1993;5) 《莎士比亚阴阳论》(英文),见Studies in Shakespeare, Shakepeare & Company, 1993;此文并在洛杉矶召开的第六届世界莎士比亚大会中宣读;6) 《莎士比亚管窥》(英文),见《中国莎学年鉴》,东北师大出版社,1995;7) 《东西文化互根互构互补互彰互抗互证阴阳循环互进论》,见澳大利亚悉尼大学WILD PEONY出版社《文化对话与误读》(英文版)一书,1997年版;又见《贸易报》1996年4月号;8) 《莎士比亚;中的冒险家们》(英文),见Studies in Shakespeare, Shakespeare & Company, 1993;9) 《Chang Xiuzhen教授〈老子道德经英文翻译诠释书目研究〉序》,《中国翻译》,2000年第2期。10)《论前导翻译学》(英文),《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2000年第2期;第30-36页。11)《玄翻译学原理》(I)(Metatranslatology)(英文),《中国翻译》,2002年4期。12)《玄翻译学原理》(II)(Metatranslatology)(英文),《中国翻译》,2002年5期。 13)《荒原与凤凰涅盘》,《四川师大学报》《外国语文》1984年第一期;《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第一期;14)《尝试与成功-荒原与凤凰涅盘语言风格略论》(比较文学论文),《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6年第1期;15)《元文学与泛文学-兼论文学批评多向互补太极模式》,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8年第一期;16)《三欲原动力论与人类文化的发展》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8年第四期;17)《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中国翻译》,1989年第1期;《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8年第1期;《北京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当代翻译百家》,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译学新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18)《万理万教相贯同源互补论》(古文体),《百家》,1989年第一期;19)《中西诗译例论》,《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6年第3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20) 《互构语言学与人类的命运》,在全国第四届国外语言学研讨会上宣讲的论文,曾引起强烈反响;21)《西方莎评四四百年》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一,1992年;22) 《十九世纪西方倒莎论》,《北京大学学报》,1993年第三期;23) 《互构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3年第一期;24)《汉语为什么没有演变成为拼音文字》,《汉语学习》,1993年第5期;25) 《十九世纪前西方倒莎论述评》,《国外文学》,1993年第五期;26)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赏析》,《名作欣赏》,1993年第五期;27) 《诗书画论》,《巴黎龙报》,1993年9月18日;28) 《汉语与拼音文字》,《巴黎龙报》,1994年4月16日;29) 《诗歌鉴赏五象美论》,《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1994年第三期;30) 《三欲论与莎士比亚和哈姆莱特之谜解》,在94国际莎士比亚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大会宣讲);31) 《诗与人类世界的命运》,人民日报《大地》月刊,1994年2月号;32)《翻译教学法研究》,(与安美华教授合作),《大学英语》,1993年第三期;33)《中国名诗300首》序(古文体),人民日报社主办《大地》月刊,1994年9月号;34) 《互构语言学中的三元结构论》,《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5年第一期;35)《人类语言音义同构现象与人类文化模式》,《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六期;36)1995年9月28日在国际华人文化研讨会上宣讲论文《语言音义同构论与文化发展之谜》(作为大会论文宣讲),其中提出的崭新的观点汉语音义同构论引起极强烈反响。大会评论人陈公仲教授在大会上发言说此文在国际国内宣告了一个崭新学科的诞生,并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语言文化学术界的重大突破;37) 《东西文化演进七大律》,在国际比较文化研讨会上宣讲的论文,1995年10月;北京大学校刊1996年第733-734连载;38)《互构语言学与三元结构模式》《学术月刊》,1996年第1期;39)《信息高速公路与人类大文化》,《人民日报》1996年5月22日;40)《电脑·信息·文化》,《中国电子报》,1996年5月28日;41)《电脑与哲学》,《市场经营报》,1996年6月;42)《电脑无端,大道不泯》,《软件》杂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电子学会主办, 1997年第一期(总第215期);43)《未来之路译名说》,《软件》杂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电子学会主办,1997年第二期(总第216期);44) 《翻译理论著作序言3篇》,《中国翻译》,2004年第2期。45)《经典翻译理论命题辩证》,《巴蜀译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46)《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47)《中国人失掉了人格吗?-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读书人报》,1998年第29期;48)《再谈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读书人报》,1998年第30期;49)《互构语言学与经典语言学命题辩证》,《语言研究丛刊》,北京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编,2004年第1辑。50)《我译智慧书》,《中华读书报》,1998年5月;51))评《走向混沌》,《演艺圈》,1999年第期;52)《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与经典语言学命题新解》,《语言学研究》第二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第77页—86页。53) 《高考试题设计理路与中学语文水平测试目的》,《语文建设》,2004年第2期。54)《语言演进律与对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理论的批判》,《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4期。55)《译学大辞典》序,《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1999,1-2期。56)《莎士比亚的诗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调频节目《学者谈名著》一,1997年10月57)《莎士比亚的喜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调频节目《学者谈名著》二,1997年10月58)《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调频节目《学者谈名著》三,12,1997年10月59)《莎士比亚的悲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调频节目《学者谈名著》四,1997年10月60)《莎士比亚的浪漫传奇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节目《学者谈名著》五,1997年10月61)《网络与中西文化》,见文池编《在北大听讲座-思想的力量》,新世界出版社,2000、6。62)《从罗塞蒂的一首诗歌论诗歌翻译理论与技巧》,《中国翻译》,2000年第6期。64)《世界诗歌鉴赏五法门》(7万字论文),《世界名诗鉴赏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66)《中西智慧观与中西文化比较》,《博览群书》,2001.2.67)《翻译理论著作序文四篇》,《中国翻译》,2000年第2期,第23-27页。68)《致切斯菲尔德伯爵书》,译注加评论,《中国翻译》,2000年第3期,第71-74页。69)《文学翻译学建构理论略论-〈文学翻译学〉序》,《中国翻译》,2000年6期。70)《欣看译海卷新涛》(为黄新渠教授《翻译的浪花》一书所作序),见光明日报社《博览群书》2002年4期。71)《北京大学研究生翻译课程设置探讨》,《翻译教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翻译协会出版,2001年。72)《良药与毒药-中西文化比较》,见《知识的绝响-徘徊在空间、时间与创造之间》,沉睡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2.73)《中西翻译大潮与西化一千年》,见《在北大听讲座-思想的灵光》,新世界出版社,2002.1。74)《中西文化比较略论》,见《北大讲座》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75)在《世界文学》编辑部召开的外国诗歌翻译座谈会上的发言,《世界文学》2001.2.76)《难以相融的中西文化》,见《北大访谈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9.77)《英语学习门径探微》,《外语沙龙》,2001.5;转载《专家学者谈如何学习英语》,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78)为叶子南《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所做序,光明日报《博览群书》,2001.12.79)《比较文学学科定位与元-泛比较文学论》,《北京大学学报》,2002.6.80)《筛选积淀重译论与人类文化的发展》,《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2001.2.81)《玄翻译学原理与诗歌翻译标准厘定问题》,第四届全国诗歌翻译研讨会论文,2002年12月21日。82)《自发性家族共产社团考察与中国社会的前途》,北大讲座,即出。83)《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与经典翻译命题辩证》,《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一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84) 《从中西文明差别看中国的崛起及战略思考》,《科学中国人》2002年,第7期。85)《对话:学问—翻译—与国际接轨?》,(为叶子南《翻译对话录》一书所做的序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86) 《中西文化比较与中国文化战略回应》,《科学中国人》,2003年第8期。87) 《中西文化比较背景下的教育战略》,《科学中国人》,2003年第9期。88) 《辜正坤教授访谈录》,辜正坤谈,刘昊记录整理,〈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3年第2-3期。89) 《中西文化比较与教育观》,《博览群书》,2003年第8期。90) 《中西翻译大潮与西化问题》,《探索与创新》(全国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论坛论文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4月。91)《玄翻译学原理与诗歌翻译标准厘定问题》,第四届全国诗歌翻译研讨会论文(作为大会主题论文宣讲),2002年12月21日于广东中山大学。92) “The Raven” and “Knocking on the Door”,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 West, Vol.4, December 2002.93) 《筛选积淀重译论与人类文化积淀重创论》,〈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11期。94) 《玄翻译学与中国翻译理论建构的前途》,全国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研讨会大会首位宣讲论文,2003年7月13日于武汉华中师范大学。95) 《玄翻译学与中国文化建设问题》(大会宣讲论文),全国首届张谷若先生纪念会暨翻译研讨会,山东烟台,2003年8月13日。96) 《;序》,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6月。97)《从中西文明比较看中国的崛起》,《北大讲座》第四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8) Shakespeare: Its Impact upo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BESETOHATokyo Conference 2003,East Asia through Other Eyes,Tokyo University,2004年3月。99)《对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的批判与语言学新定律》,〈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4月。100) 〈语言的必然性〉,〈语言学研究〉第三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101) 《中西文化价值定位与全球文化建构方略》,载《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中国哈佛—燕京学者2003年北京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102) 《中西文化拼合互补论》,载《北大清华名师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103) 《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与经典语言学命题新解》,《语言学研究》第二辑,2004年2月。104) 翻译主体论与归化异化考辨》,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11期。(上述文章中有个别文章因不同刊物使用情况有别,有重复处,特注。) 105)创作水墨荷花图一幅载《芙蓉芳姿情高洁》获奖专集当代书画名家栏目中,'96中国芙蓉杯诗书画印大奖赛编委会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年;106)创作水墨荷花图一幅载《北大人书画作品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07)创作水墨荷花作品一幅载《中国艺术家优秀作品集》,中国艺术研究院编,中国致公出版社,1999年;63)创作水墨荷花作品一幅,载《世界华人书画作品精选》,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12月。108)创作水墨荷花图一幅,载《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人民画报及中国画报出版社,2000年11月。109)水墨荷花图二幅,载《全国当代书画名人名作精品集》,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年12月。110)水墨荷花图一幅载《映日荷花别样红》获奖专集当代中国诗书画印名家作品一栏中(第149页),'96中国芙蓉杯诗书画印大奖赛编委会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年8月版.114)水墨荷花一幅载于《世界华人书画作品选集》(珍藏本),(西北卷第25页),香港华人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月12月版。

三国演义的资料以及作者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释圆瑛的出家事件

圆瑛法师,俗姓吴,出家后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他是福建省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阙氏,因祷于观世音菩萨,梦观音送子至,于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生此子。在他五、六岁的时候,父母先后去世,由叔父照应他的生活。入塾读书,十分颖悟。年龄渐长,感到身世孤零,人生如幻,欲出家为僧,叔父不许。十九岁时,生了一场大病,病中发愿,如获痊愈,决出家修行。后来病愈,便到福州鼓山拜兴化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剃度出家。翌年,到涌泉寺依妙莲和尚受具足戒,并从学习教律仪。未几,到福州大雪峰寺随达公和尚修苦行,充当饭头菜头,任劳任怨不以为苦。二十一岁时,发心行脚参访。他先到常州天宁寺,依冶开老和尚参究禅宗心法,老和尚焘严峻,对弟子不稍宽假,因之获益者众。圆瑛在天宁寺学习四年,继之又到宁波天童寺,依八指头陀敬安禅师习禅定,一心参究。其间他又随道阶、谛闲、祖印、慧明诸师学习天台教观,前后有六年之久。由于他喜颖悟,学习努力,使他在佛学和修持上,有了深厚的基础和成就。他在天童寺从敬安和尚习禅那一段时间,是光绪二十七年到三十三年。光绪三十年,年方十六岁的太虚,依小九华寺的监院士达和尚出家,十八岁到天童寺,任寺中禅房,听道阶法师讲《法华经》。由于太虚天资颖悟,在学僧中有如鹤立鸡群,甚受道阶的重视,许之为法器。以此,圆瑛与太虚亦结为好友,二人曾于是年七月的“等自姿日”,在天童寺御书楼,结为盟兄弟。圆瑛是年二十九岁,已以擅长文字著称,他手撰盟书,文采可观,盟书文曰:夫纲常之大,莫过于五伦,而兄弟、朋友,乃五轮之二也。世有生无兄弟,以异性结手足之亲,分列友朋,高盟考腹心之托。即如秘园结义,管鲍通财,同安乐,千载咸钦义气。而吾侪身居方外,迹脱尘中,虽曰割爱辞亲,尤贵揖师处友,然有善者焉,有恶者焉;善者固可有益于身心,恶者难免转妨乎道业。悟自投身法苑,访道禅林,所见同胞如许,求其如第之少年聪敏,有志进修者,亦罕逢其匹也。文中“悟自投身法苑”一句,悟是“弘悟”,是他的法名。圆瑛在天童寺时,另外结了两位朋友,一位是后来厦门南普陀的住持会泉,一位是民国初年到南洋弘化的转道。由于转遗的关系,他后来也曾到南洋弘法,并与转道重修泉州的千年古刹开元寺。

论圆瑛法师的佛教对联

  圆瑛法师(1878-1953),俗姓吴,名亨春,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出生于福建古田端上村(今宁德市古田县平湖镇端上村),幼失怙恃,由叔叔抚养并指导学习儒经。19岁时生了一场大病,病愈出家于福州鼓山涌泉寺,依涌泉寺妙莲和尚受具足戒。圆瑛习法,由禅入净,禅净兼修,同时兼攻天台、贤首,成为一代佛学大师。有著作近20种,其门人汇编其主要遗著,总称《圆瑛法汇》。〔1〕近年又别有《圆瑛集》、《圆瑛大师全集》等新编面世。

  法师一生以弘法和培育僧才、发展佛教事业为第一宏愿,诗联书法等艺文活动只属弘法余事,然法师天资颖悟,加上刻苦勤奋,虽未措意于诗联创作,而成果却荦荦可观。若把他列为近世诗联大家,也完全名副其实。

  在法师的文学作品中,《一吼堂诗集》的分量最重,也是学者比较重视的。但法师还有数量众多、流传广泛的对联作品,尚缺乏有心搜集和深入研究者。其实,一般人可能没有读过圆瑛的诗作,但在许多佛教圣地则都有圆瑛的题联。如到过古田极乐寺的人,就没有不知道山门圆瑛的题联“得到此间真极乐,不知何处是西天"的。有鉴于此,本文就着重探讨圆瑛在佛教楹联艺术方面的一些成就,领略佛门硕德之道采文光。

  中国自古诗、联不分家。文人之诗集往往附录对联,但也有以对联作品独立成书者,考《圆瑛法汇》丛书中就有“弟子明敬集”之《一吼堂对联集要》。《集要》共收圆瑛创作对联144副,其中挽联、贺赠联、寺院胜迹联等计43副,自题五言对联25副、七言对联56副、八言以上对联20副。比对笔者历年所搜集的圆瑛对联,尚有20多副不在书中,可知《集要》并非法师在对联之全集,但可算是法师对联的精华集要,大体能反映出法师对联创作方面的主要成就。以下就以《集要》为主,兼及笔者搜集而《集要》未收的一些对联,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探讨法师楹联创作的一些特色。

  一、圆瑛法师对联的内容
  萧指今在《一吼堂诗集序》中说:“诗即禅,禅即诗。”〔2〕在此可借用为“对亦禅,禅亦对”。圆瑛所作对联几乎皆与佛教有关,其内容大体可分为寺院联、哀挽联、赠贺联、自题联四大类,以下举例说明。

  (一)寺院庵堂联
  这类对联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所见近50副。所撰联句多能结合实地的历史和地理,写出特色。如法师晚年住持的鄞县天童寺一处就有其题联10多副,〔3〕其中山门联:
  ◎溯晋代开山,历唐宋元明清,太白法灯辉海外;

  从佛门稽古,计汉满蒙回藏,天童僧史耀人间。
  本联结合寺史,写出特色,按天童寺创建于晋永康元年(300)。僧义兴云游南山之东谷,见此地山明水秀,遂结茅修持,时有童子日奉薪水,辞别时自称是“太白金星”化身,自此山名“太白”,寺名“天童”。1225年,曹洞宗第二十三代祖如净禅师住持天童,时日本僧人道元漂洋过海,从如净学曹洞宗,得法后回国创立日本曹洞宗,故日本佛教曹洞宗尊天童寺为祖庭。又如大雄宝殿二联:
  ◎两浙仰禅林,首溯玲珑古迹;
  四海称佛地,群推太白名山。
  ◎如是妙相庄严,主伴齐彰,灵山会俨然未散;
  本来佛身清净,圣凡一体,菩提道当下圆成。

  又如弥勒殿联:
  ◎大肚能涵,断却许多烦恼碍;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浙江、江苏为法师驻锡活动主要地区。足迹所及,多有留句。如苏州灵岩山观音洞据法师之题联小序说,其地因有“观世音菩萨显圣多次”,后人乃在石岩上画像凿石。故所题二联为:
  ◎默祷现金身,不舍大悲示妙相;
  至心称圣号,即蒙显应慰群情。
  ◎周遍十方,说法度生,莲风丕振;
  肇始三际,建亭护岩,净土宏开。

  又有题灵岩山一行堂联:
  ◎修持一行,专至一心,但凭一句洪名,往生极乐净土;
  具足三资,横超三界,圆悟三德秘藏,亲见自性弥陀。
  还有赞观音菩萨一联云:
  ◎具千手眼,照见法界,护持众生,三昧圆通皆自在;
  获二殊胜,示现普门,分身尘刹,万机咸应以无遗。
  20世纪30年代末法师至南通二甲镇香光寺,也题大殿联云:
  ◎无我无人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
  江浙其他寺院题联还有如书宁波观宗寺法华坛联:
  ◎先绪继四明,为法忘劳承愿力;妙机融三观,入玄竖拂振家风。

  法师长期弘法于上海,故沪上佛宇所留其手泽亦甚多。如圆明讲堂为法师1933年所创,今佛楼、圆瑛大师纪念堂等处刻有其联10多副。〔4〕佳句如:
  ◎春风化雨万家佛,
  禅意诗情一字师。
  ◎三棒顿开河北旨,
  一声喝震岭南宗。
  ◎催荔迎风摇净影,
  奇花映水送清香。
  藏经阁二联则是圆瑛撰句,弟子明补书,联句为:
  ◎宝藏庄严,尘里剖大千经卷;
  琅函供养,毫端建不二法门。
  ◎大慈大悲,三十二应周尘刹;
  救苦救难,百万千戒化圆浑。

  又如上海龙华寺有法师题联6副。如念佛堂联:
  ◎殊胜法门,老实念佛;
  庄严国土,随愿往生。
  ◎益寿延年,都是培因所致;
  健身顺体,无非植果而来。

  又如三圣殿二联:
  ◎主伴庄严,接引众生,同归极乐国;
  愿行成就,超登上品,亲觐大慈尊。
  ◎虔修一行,加持一句洪名,往生极乐国土;
  具足三宝,圆悟三德秘藏,亲瞻自性弥陀。
  圆瑛法师为闽人,故在福建家乡寺院也题写了不少楹联。如泉州开元寺戒坛联:
  ◎佛是众生慈父,戒为汝等法师。

  1926年题福州象峰崇福寺弥勒殿联:
  ◎终朝笑口常开,度量含容法界;
  历劫慈心久习,菩提成就当来。
  浙、苏、沪、闽之外寺院也还散落一些法师留联。如题广东乳源县云门寺禅堂联:
  ◎照顾话头,不爱他长庆卷席,香岩击竹;
  远离妄想,许会得禾山打鼓,雪峰辊球。

  又如题四川峨眉山报国寺联:
  ◎翻经留作将来眼,问法先空现在心。
  又如题安徽九华山立庵联:
  ◎阅历深时知世态,功夫悟后见天真。
  立庵原名“定慧庵",为清康熙年间化城寺东序寮房之一。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同治年间住持僧开宗重建,1931年住持瑞祥扩建殿宇时请圆瑛题句。

  (二)哀挽师友联
  法师所作之挽联对象主要为佛门师友,其中多为丛林大德。如“挽七塔寺报恩堂慈运先师老人”对联共有6副,都比较长。其一曰:
  ◎乘愿利生,鉴机施化,远泛三湘之棹,直达四明,弘法传灯,报恩主席,廿年梵刹中兴,实令人天赞仰;
  束担就道,拨草瞻风,不惮千里之程,惴临七塔,禅堂领棒,丈室受衣,一旦慈云忽散,顿教弟子失依。

  七塔寺在宁波江东百丈街,为浙东四大丛林之一,始建于唐大中十二年(858),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在寺前兴建7座佛塔。故俗称“七塔寺”。清光绪十六年(1890),慈运法师任住持,对全寺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和扩建,使梵宇为之一新,一时衲子云集。1895年,慈运专程至京城请颁藏经,得赐“七塔报恩寺”额,为七塔寺的中兴做出巨大贡献,后人设“慈荫堂”以纪念。圆瑛、道阶等大德皆曾亲近和受教于慈运。再举一联:
  ◎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长庚主席,崇寿中兴,至此化导云周,独泛慈航归觉海;
  计十余年岁月,亲觐乎师,法乳常承,心传默受,而今涅唱灭,谁燃慧炬照昏衢。
  本联中列叙慈运禅迹并抒写亲承教诲的感念深情。“长庚”即太白,指宁波天童山。“崇寿”为七塔寺的旧名。

  又如1912年底,中华佛教总会首任会长八指头陀寄禅大师圆寂,圆瑛作长挽联4副,分别用于天童、宁波分部、上海总会、北京4处追悼会。其中上海总会追悼会联云:
  ◎阅历六十余春秋,洵称法门砥柱,自南岳道宏东浙,回思棒喝亲承,直至而今犹痛痒;
  联络数十万僧众,组织佛教机关,为大局力挽狂澜,竟视色身如幻,更于末后见精神。
  又如1941年挽宁波观宗寺宝静法师联,联曰:
  ◎廿载深研教内玄诠,到处指迷拭翳;
  一生大作梦中佛事,于今舍幻归真。

  宝静(1899-1941),号铁峰,浙江上虞人,俗姓王,为1918年谛闲法师在宁波四明山观宗寺创办“观宗学社”中最年少的一个杰出学僧。学社后改弘法社,宝静任副讲。后来宝静多次赴港澳和广东弘法。
  又如1941年挽印光大师联:
  ◎宏阐净宗,唯师为最;高登莲品,与佛是亲。

  印光大师(1861-1941):俗姓赵,名绍伊,字子任。陕西合阳人。出家后,法名圣量,字印光。为近代著名高僧,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此外,挽联中也有个别联句是挽对佛教事业有所贡献的教外人物的。如1925年在泉州作挽黄秀襜联:
  ◎三生有约,一见如亲,慷慨解施囊,功德长垂仁寿塔;
  半月相逢,千秋永诀,从容卸尘网,典型如在晚香堂。

  黄为唐代舍桑园建开元寺的黄守恭之后裔。1924年,圆瑛主持开元时,黄氏后裔负责重修法堂、东西塔等工程的费用。其中西塔为黄秀襜独资所修。
  又如1934年作挽福建省主席杨树庄联:
  ◎为党国效劳,正期永享彭龄,堪作中流砥柱;
  是佛门护法,讵料俄游庄梦,顿失内教屏藩。
  杨树庄(1882-1934),字幼京,福建闽侯人,曾任国民革命军海军总司令、国府委员,1927年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后病卒上海。1929年杨曾请虚云大师主持整顿福州鼓山涌泉寺,后由圆瑛接任。故联中对其有“护法”等赞语。

  (三)题赠庆贺联
  圆瑛所作赠贺联也多与佛教界道侣有关。如贺常西大师住持衡山南岳大善寺联:
  ◎七塔钟灵,又出一支拄杖;三湘应化,遥传八棒机锋。

  又如贺道亨法兄主持七塔寺联:
  ◎竖拂本无心,振锡曾游衡岳去;卜枚难以却,浮杯仍渡洞庭来。
  按:道亨长老于民国三年(1914)住持宁波七塔寺。

  又如贺莲生法师六十寿辰联:
  ◎阅历三百六十甲子,发菩萨心,着手回春,活人无算;
  圆成八万四千法门,具寿者相,存心救世,济物有方。
  莲生法师为宁波永明寺住持,精医术,故联中有“着手回春,活人无算”等赞语。
  题赠“祈祷江浙和平法会联”则属于佛教活动贺联:
  ◎具广大悲心,举百千有情,同免刀兵劫难;证圆通妙力,获十四无畏,普救江浙灾民。
  考《集要》中只有一副“贺生麟君扩充商业药铺开张”联,算是法师的商业应酬联,但内容亦仍不离慈悲济世的菩萨本意,联曰:
  ◎隐居求志,晦迹经商,一段高风追百里;妙品回春,灵丹换骨,千年伟业绍神农。
  “百里”用春秋时五?大夫百里奚故事;“神农”为传说中尝百草的上古帝王。

  (四)自题联
  就数量来说,圆瑛一生作得最多的对联还是自题联,单《集要》所收就达近百副。这些对联自五言至十三言不等。内容或借景谈禅,或托物论道;或阐发禅理、抒写心迹;或倡导慈悲,喻理劝善。其联用语平白,却富诗意,蕴哲理,加上对仗工稳,音律和谐,因此有很高的艺术性。有些联句被后人选录镌刻于寺庙殿宇,成为佛教之通用联。这说明法师是十分喜欢利用对联这种传统形式来表达情感的。以下略举数联,以见一斑。

  ◎佛法谈三世,人生梦一场。
  ◎谈经见佛理,对月证禅心。
  ◎法身千嶂月,闻性一声钟。
  ◎本来心是佛,究竟我是谁。
  ◎佛从何处觅,道在此中求。
  ◎静念千声佛,闲看数卷书。
  ◎本来无一物,何处觅三心。
  ◎远离众生相,发起菩提心。
  ◎愿行所成就,功德以庄严。
  ◎观身本无我,念佛乃是谁。
  ◎佛道不从心外觅,禅机但向静中参。
  ◎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闲中自觉心无事,悟后方知法即真。
  ◎吟成诗意多禅意,悟彻空身即法身。
  ◎念而无念归真念,心不住心即净心。
  ◎悟明理念为真念,转得凡心即佛心。
  ◎涉世利生宜爱物,持躬修德在行慈。
  ◎慧根夙植菩提种,觉树恒开功德花。
  ◎为人若要超三界,念佛方能上九莲。
  ◎世事沧桑无限感,人生梦幻有谁知。
  ◎梵网庄严含万象,月轮清净印千江。
  ◎觉海甚深惟信入,道源不远自心求。
  ◎休抛世谛求真谛,须识凡心即佛心。
  ◎闻思修,证圆通方便;
  信愿行,生净土资粮。
  ◎福慧庄严,成无上道;
  慈悲广大,度有缘人。
  ◎甲子重新,德音是茂;
  春秋不老,寿考维祺。
  ◎以念佛心,证无生忍;
  将净土教,度有缘人。
  ◎卓尔长才,掀天揭地;
  浩然正气,充塞沧溟。
  ◎甘露门开,三坛授受;
  戒雷声震,七众归崇。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高登九品,大愿方成。

  二、圆瑛法师对联的艺术特色
  在现代高僧中,无论是对联作品的数量还是质量,除印光和弘一法师外,极少有人能与圆瑛法师相媲美。法师留存于世的对联虽只是佛门作品,但门类还是较宽,艺术水平颇高。不少佳作、联句清丽而质朴,多哲理而少玄机,自具含蓄警策之妙。

  (一)门类较宽
  圆瑛所作对联,应酬方面的有寺院题联、佛教名胜题联,师友挽联、祝贺对联、交游赠人联等,而以自题创作联最多,举例已见上文。可以说,对联成了法师禅理阐发、心迹抒写的一种重要载体。

  (二)形式多样
  法师所作对联形式多样,长短不拘。其联短者五言,长者达四十多言。例如:
  ◎当知法无我,应以戒为师。
  ◎湖山供啸傲,风月助吟哦。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圆明讲堂联)
  ◎应迹婆娑界内,退藏常寂光中。(1942年与泉州开元寺重兴住持转道、继任住持转物合挽弘一大师联)
  ◎明月清风呈祖意,远山近水寄诗怀。
  ◎风云过眼浑无住,水月盟心道自修。
  ◎翠竹黄花皆佛性,白云红树尽禅机。
  ◎世味不如书味好,人心怎比佛心平。
  ◎无住生心,是名菩萨;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道德为师,仁义为友;慈悲是佛,清闲是仙。
  ◎忠直存心,和平处世;慈悲济物,道德立身。
  ◎佛性本同,同生安养;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礼义廉耻,为旧道德;慈悲喜舍,是佛心肠。
  ◎听南海梵音,顽石亦生善;看洛迦紫竹,观音本是人。(浙江普陀山普济寺大殿联)
  ◎大道不离,只要回光同本得;法身原具,若能转物即如来。(天童寺大雄宝殿联)
  ◎爱惜精神,留此身担当大法;蹉跎岁月,问何时报答深恩。
  ◎法身无去无来,住寂光而不动;德相非空非有,随机感以恒周。(厦门南普陀联)
  ◎道不远人,切忌认影迷头,向外寻觅;心原是佛,但向回光返照,直下承当。(天童寺大雄宝殿联)
  ◎深具慈悲力,大肚能容,容天下拂逆境上难容之事;
  广结欢喜缘,满腮含笑,笑世间名利场中可笑之人。(天童寺弥勒殿联)

  法师所作对联中最长的一副应是1912年底为悼念八指头陀寄禅大师所撰之北京追悼会联,全联共90字,句云:
  ◎应允则允,应争则争,筹集军饷,一分子义务当然,保有财产,共和国政体若是,都缘礼俗司,专制弄权,致速约法平等;
  难行能行,难舍能舍,燃烧肉灯,为个人精进叵得,牺牲生命,顾大局激烈如何,还望众僧界,继续努力,终期信教自由。
  寄禅(1851-1912),名敬安,字寄禅,湖南湘潭人。俗姓黄,18岁出家,曾在宁波阿育王寺礼佛舍利,为表诚心,剜臂肉数块注油中燃以供佛,复燃左手二指,因自号八指头陀。辛亥革命,国体改变。1912年全国各省佛教徒于上海留云寺召开中华佛教总会成立大会,寄禅被选为首任会长。当时各地有攘夺僧产销毁佛像的情形,僧众无法应付,纷纷报告佛教总会。寄禅鉴于当时情势严重,思欲加以根本挽救,于是在当年11月1日到达北京,和他的嗣法弟子道阶前往内务部会见礼俗司长杜关,根据约法要求政府下令禁止各地侵夺寺产,但谈话未获结果,他即愤而辞出,12月2日夜圆寂于北京法源寺。圆瑛于1903年至天童寺亲近寄禅,获益良多,闻师父示寂讯,悲愤交加。当即作挽诗4首,又作长挽联4副,分别用于天童、宁波分部、上海总会、北京4处追悼会。其挽联前尚缀有长序一段,表达了他对寄禅的深深恸悼之情。挽联中历数寄禅为革命军筹军饷,为毁佛夺产赴京请愿,最终以身殉教的般般事迹。挽联语近白话却情文并茂。

  (三)借物咏志
  法师对联善于运用各种自然物象,营造意境,增加对联的审美价值。许多对联中出现风花雪月,但却是隐喻禅理,形象生动,别有意趣。如:
  ◎禅意庭前柏,诗情雪里梅。
  ◎树色浮空翠,花香入阁清。
  ◎春山含祖意,秋月印禅心。
  ◎风云观世态,水月证禅心。
  ◎水绕禅窗静,花开佛国香。
  ◎诗意窗前月,禅心雨后山。
  ◎翠荔迎风摇净影,奇花映水送清香。
  ◎满院溪声疑是雨,当窗月色望如霜。
  ◎三径黄花秋雨外,一林红叶晓烟中。
  ◎明月清风呈祖意,远山近水寄诗怀。
  ◎风云过眼浑无住,水月盟心道自修。
  ◎翠竹黄花,尽含祖意;青山绿水,全露法身。

  (四)修辞手法灵活
  法师在对联写作中,善于灵巧运用修辞手法,以增强对联的艺术性。如一些联语运用了嵌字手法,厦门万石岩联就首嵌“万石”:
  ◎万念冰清,慧照穷源无一物;
  石头路滑,脚跟点地入三摩。
  又如1947年题广东南澳县屏山岩首嵌“屏山”:
  ◎屏藩毓秀围青嶂,山水钟灵通岩碧。
  又如用典手法的运用,许多联语都使用了历史故事或佛教典故,反映了法师渊博的学识。如题宁波阿育王寺舍利殿联:
  ◎刘萨诃精诚所感,礼涌舍利浮屠,永镇吉祥胜地;
  婆伽梵悲愿难量,力碎金刚正体,广为良佑福田。

  本联上联用以下典故:宁波阿育王寺有木雕舍利小塔,是中国现存最小的塔。传说西晋泰始年间(265—274),有一个名叫刘萨诃的人,从地下挖出一个青色小塔,“高一尺四寸,广七寸”,塔刹有五重相轮,塔的四周都有雕刻,似石而非。并说这塔就是阿育王所造四万八千塔之一,里面藏有释迦牟尼的舍利。南朝宋元嘉二年建阿育王寺,寺内专建一座高50余米、重檐琉璃瓦顶的舍利殿,舍利殿内又建石舍利塔一座,石塔内又有七宝镶嵌的木塔,再里面才是这座小舍利塔,可见珍藏备至了。据说小木塔与佛经传记上所说的也相符,下联中的“婆伽梵”,是如来的名号之一,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六种尊义。

  又如自题短联:
  ◎本来无一物,何处觅三心。
  上联为集句,出自六祖慧能诗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下联“三心”也是用典。《观无量寿经》云:“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五)善用流水对
  法师对联格律谨严,对仗工稳。工对外,尚有一定数量的对联使用“流水对”,使联句顺畅如行云流水,逻辑方面又显得十分严密。如:
  ◎佛道不从心外觅,禅机但向静中参。
  ◎为人定要培心地,学佛方能悟性天。
  ◎为人若要超三界,念佛方能上九莲。
  ◎休抛世谛求真谛,须识凡心即佛心。
  ◎修心先要明三谛,学佛当思利众生。

  (六)精益求精
  法师的部分对联,用词相似,有的只是个别字眼差别,应该是其修改的结果,由此亦可见法师把习道精进无止的态度推广于对待艺术,力求精益求精。例如:
  ◎月影山光含妙谛,涛声海色演禅机。
  ◎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千嶂云山凭我隐,五湖风月有谁争。
  ◎千嶂云山围佛界,四时风月入诗囊。

  ◎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为人为法,为证菩提。
  ◎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念佛念法,念侣僧伽。(上海居士林联)
  ◎静听夜半钟声,声声唤醒迷人梦;试看庭前树色,色色全彰古佛心。(圆明讲堂联)
  ◎静听夜半钟声,声声唤醒主人梦;试看庭前月色,色色全彰古佛心。
  题联、书联是圆瑛法师一生弘法余绪,也是其文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遗逸的作品尚有待进一步钩沉搜集,其传世楹联作品的价值也有待于有心人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上一篇:郊县天王老田

下一篇:王羲之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