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商君书

时间:2024-06-16 11:50:23编辑:奇事君

为什么鲍鹏山猛批《商君书》,说商鞅是恶棍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 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 ,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 ”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公叔痤转而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明白魏惠王不采纳公叔痤用他之言,也不会采纳杀他之言,所以并没有立即离开魏国。


回复:为什么鲍鹏山猛批《商君书》,说商鞅是恶棍

只能说鲍鹏山没有将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变法相结合就下了结论,这样做是不对的~对于变法我想现代人大多是认同的,今天许多叫兽将商鞅变法的目的归结于富国强兵则有失偏颇,《商君书》中明白无误地指出:强国、利民。而忽略其利民的本意而诉之于恶棍、枭雄,其意何为也?大多数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现实,不要说在节奏缓慢的2500年前,就是现在人类的惰性依然是何其强大。就拿我想戒烟来说,抽烟有害健康这是明白不过的东西了,可解除烟瘾对我等常人还是需要很大的决心的。我不能坚决戒烟却遑论“文章本无根,全凭烟来熏”。可见商鞅变法之难,不知要面对多少我等甘龙杜挚矣。

如何能成为政治家?研究商君书或别的书可以么?

在过去,政治家中有军事经验的相当普遍。这肯定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这表明他们都是保卫国家的战士。  但现在就不太常见了,如果你并不渴望当总统,那么就这么保持在办公室内工作也没有什么好难为情的。
   志愿者。简历上有志愿者经验,大家就不太会评价你是“一个不值得信赖的坏人”了。为了获得选票,你需要表明你支持公益事业并愿意在上面花时间,你关心所在社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志愿服务。  
你可以先志愿参加当地的活动,但在政治之外的领域培养兴趣也是个好主意。
  你可以加入一个非营利组织,帮助流浪者,参与一个你愿意在执政后支持的组织。向世人展示你是一个人格完善的、具有道德感的人。 加入一个政党。经营“简/约翰党”不会让你受到外界关注(至少是没有好的关注)。
    如果你真的想认真地以政治为业,你需要加入一个已得到确认的政党。这样你才会获得支持。你会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同伴,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会观察你的标签,再判断支持你是否值得。
  
或者你也可以选择不加入任何一个政党,就做这个独立政党。然而,请记得成为独立政党并还想要被选为议会成员,就像是在攀登大山,脚踝上却绑着Skip-Bo卡牌,背上还背着一只总在尖叫的猴子。  人们喜欢给别人贴标签,而且只喜欢他们能够理解的标签。
  而不幸的是,“独立政党”并不是这种标签之一。 在他人的竞选活动中工作。如果你够幸运,在年轻时就知道你想做什么,那么在此道路上前进的有效办法就是在别人的竞选活动中工作。这可能会很辛苦,但你能够先睹为快,并在整个人际关系等领域占上风,这是非常重要的。
    
你要做的工作可能包括挨家挨户敲门,你可能需要把小册子装到盒子里,或把邮票贴在信封上,总之你会做一些琐事。它能够使你在你自己身处高位的时候,依然保持对这些工作者的感激,这种态度反之也能够使你被有关人士所欣赏。
   在所处社区积极活动。如果没人知道你姓甚名谁,就很难会有人相信你。  所以先在当地活跃起来吧!让每个人都了解你!你应该尽可能地参与每一项公共事务,这样你就会声名远扬。


《商君书》里面有哪些经典中华句典?

【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出自《商君书·更法》。当:适合。因:依据。意思是:依据时代的特点而出台法令,针对社会的现实而制定礼仪。【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出自《商君书·定分》。命:生命。意思是: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出自《商君书·更法》。法:效法。故:旧传统。循:遵从。意思是:如果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仿效旧的传统;如果能够使人民受益,就不必遵守旧的礼制。【爱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爱恶各以其正,治之至也】出自《商君书·慎法》。意思是:对我所喜爱的人公正不徇私不阿附,对我所憎恶的人不去陷害他,爱与厌恶都以正直相待,就能把事情管理好。【出一令可以止横议,杀一犯可以儆百众】出自《商君书·赏刑》。横议:肆意议论。意思是:发出一个号令可以制止肆意的议论,严惩一个罪犯可以警戒一百人不敢轻易犯罪。【蠹众则木折;隙大则墙坏】出自《商君书·修权》。意思是:蛀虫多了,树木就会折断;缝隙大了,墙壁就会倒塌。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严重了,就会出现危险。【善治者,使跖可信;不能治者,使伯夷可疑】出自《商君书·画策》。跖:传为春秋时齐国大盗。伯夷:商代贤人。意思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能使跖那样的人变成可信任;不会治理国家的人,能使伯夷那样的人变得可疑。【赏厚而信,刑重而必】出自《商君书·修权》。意思是:奖赏丰厚但必须有信用,刑法规定严厉但一定要实行。【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出自《商君书·更法》。意思是:拘泥于旧礼的人,是不能和他商讨大事的:受制于旧法的人,是不能和他议论变革的。【事不中法,不为也】出自《商君书·君臣》。中:适合。意思是:事情不适合法度,就不要去干。【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出自《商君书》。意思是:能够得到人心的人就会兴旺发达,而失掉人心的人就会垮台失败。【过举不匿,则官无邪人】出自《商君书·垦令》。过举:错误的行为。匿:隐瞒。意思是:做官的人不隐瞒错误的行为,那么在其中间,就不会有奸邪之人了。【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出自《商君书·更法》。意思是: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要轻易变法;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要轻易改变器具。【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出自《商君书·更法》。道:方法。便:便利。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过去。【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国大民众不淫于言,则民朴一】出自《商君书·农战》。廪:粮仓。偷:马虎,疏忽。淫:过度。意思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即使粮仓已满,也不会疏忽农业生产;国家再强大,人口再多,也不会让空谈泛滥,这样老百姓就会朴实专一了。【以日治者王,以夜治者强,以宿治者削】出自《商君书·去强》。宿:隔夜。意思是:政务能在当日处理完的,可以称王天下;能在当晚处理完的,能使国家强大;要等到第二天才处理完的,国家就会削弱。【不以私害法,则治】出自《商君书·修劝》。意思是:不因为自己的私利而损害法律,国家就能治理得好。【地诚任,不患不财】出自《商君书·错法》。诚:真正。意思是:土地被真正利用起来,就不怕没有财源。【技艺之士资在于手】出自《商君书·算地》。手:技术,手艺。意思是:对于手工业者来说,他们的资本就在于他们手中的技艺。【以战去战,虽战可也】出自《商君书·画策》。意思是:用战争来制止战争,就算发动战争也是可以的。说明并非所有的战争都是不可取的。【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出自《商君书·战法》。意思是:打了胜仗不骄傲,打了败仗也不气馁。成语“胜不骄,败不馁”即由此而来。【穷巷多怪,曲学多辩】出自《商君书·更法》。曲学:邪曲古怪、见识不广的学究。意思是:住在穷辟的小巷的人们总是爱少见多怪,而那些邪曲古怪,又见识不广的学究往往喜欢无谓的诡辩。

为什么鲍鹏山猛批《商君书》,说商鞅是恶棍

因为鲍鹏山是个SB。

他谦虚地说自己的论述都在“挂一漏万”的基础上,也就是说那些批评商君的地方商君以及商鞅变法有关的一部分,但他永远只说这一部分,另一部分不说。这种观点怎么能相信呢?就好比一个人脸上有痣,就说这人多丑多丑,把这颗痣无限放大话大说特说,这样客观吗?没有听过”瑕不掩玉“一说吗?

还有,他的观点都是站在当代普世值观的基础上说的,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古人,这是不对的。商鞅变法在当时来说是顺应了历史潮流,是先进的。当时的法家虽然是维护君主专制,但君主之下还是提出了平等一说。不能因为君主专制就否定了君主之下的平等相对于之前的奴隶制社会是先进的。什么举世皆奴,扯淡!如果硬要这样说,现代与古代有什么区别吗?难道我们这些百姓不是奴隶吗?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古人,孔子的很多观点都是对的,因为他太超前了,也意味着他的学说在当时是不适用的。就比方说我们现在提出”多夫多妻制”或者“人与动物平等”等等观点,这在未来是有可能出现的,但这是荒谬的。正如孔子的观点在当时来说是荒谬的,所以没有一国采用他的学说治国。

评价古人,要用同时期的世界观、价值观去衡量。比方说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君主立宪在当时来说是先进的,我们不能因现在是共和制社会所以就去抨击他们。


哪位高手有百家讲坛所有讲师的名单?

鲍鹏山: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王晓秋: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外关系史研究所所长   高日晖:文学博士、大连大学副教授   胡金兆:中国民主同盟成员、北京市文联退休编审   喻大华: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王树增:国家一级作家、大校军衔   段怀清:浙江大学副教授   王新陆: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全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   周汝昌: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   莫砺锋: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邱紫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蒙 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康 尔:南京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   周文顺:郑州大学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乔 良:现任空军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空军少将,中国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 张望朝:现为中共黑龙江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作家   陈毅明:现任厦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李 蕾:海南师范学院中青年学术骨干。博士、教授   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赵英健:河北遵化市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副主任   孟宪实: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国学院副教授   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于 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隋丽娟: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立群: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徐放鸣:现任徐州师范大学美学教授   易中天: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江汉大学、武汉大学名誉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家讲坛最‘热’的教授,有‘学术超男’之称。   孙丹林:锦州市楹联学会会长 ,渤海大学特聘教授   高有鹏: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李昌集:现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康 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赵 林:哲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   韩秀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刘扬体: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曾国平:重庆大学贸易及法律学院院长   叶广芩: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方尔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纪连海:北师大二附中高级历史教师   李敬一: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赵世民:中央音乐学院教师   淳 子:上海东方电台谈话节目主持人,女作家   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知名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   姚淦铭:古代文献研究所所长   刘心武:当代作家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马 骏:法学博士、国防大学教授   戴锦华:北京大学教授   张少泉: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周思源: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   马瑞芳:山东大学教授,学者,作家   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   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马未都: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   曾仕强:胡雪岩研究会副会长、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姜安: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   傅佩荣: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张 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三部主任、副研究员   孙 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梅铮铮: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研究保管部主任、副研究员   王启涛:西南民族大学教授   李炜光: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   袁腾飞: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历史教研员、北京市高级教师   赵晓岚:文学博士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江 英:教授,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正师职, 大校军衔   郦 波: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副教授   翁思再: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文汇新民报业高级记者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曾从事医学工作20年   吕立新:书画鉴定专家   董平: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   商传: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   于涛: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主任、博士   吴桐祯: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特级教师


缘溪行的缘字是什么意思?

  缘溪行的缘字是 沿着、顺着 的意思。
  缘溪行翻译:沿着小溪前行。
  出处:“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缘
  yuán
  ①衣边。《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常衣大练,裙不加缘。”
  ②顺着;沿着。《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③趋向;走向。《论积贮疏》:“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
  ④遵照。《商君书·君臣》:“缘法而治,按功行赏。”
  ⑤攀援。《齐桓晋文之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⑥缘分。《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⑦因为。《采草药》:“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


马基雅维利主义和法家思想的区别

就我个人的理解,法家和马基雅维利最大的区别在于法家是专业技术人员,而马基雅维利则像个哲学家。我并不想讨论中国古代有没有哲学这种无聊的话题,而且我非常肯定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有很多值得学习之处,但是就我个人的观点,所谓的法家基本只考虑在现状下怎么使国家强大、怎么维持国家秩序这些纯粹技术性的问题,而且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侧重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先有一套复杂的理论,再把理论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上。相反法家不怎么从思辨的角度讨论为什么会有国家,道德是如何产生的这种更加抽象的理论。但是马基雅维利的情况就远远要比法家复杂了。在当时的意大利,也有很多如今被统称为“君王宝鉴”的小册子,指导领主如何富国强兵,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从形式上看,和这些“君王宝鉴”差不了多少。但是在内容上,《君主论》中除了有很多技术性的章节,还有许多讨论如何理解命运,如果理解德行的段落,这些内容与其说是写给领主看的,倒不如说是在和希腊罗马时代的古典作家对话。至于马基雅维利的《论李维》,其中对古典政治哲学的讨论就更多了。法家和马基雅维利表面上都是比较注重实际,蔑视所谓仁义道德的人,但是法家是从维持国家稳定,保证长治久安的角度出发,认为(1)单纯倡导仁义道德作为一种治理技术效率不高,以及(2)许多满嘴仁义道德的人并不利于建立社会秩序;而马基雅维利则是作为一个哲学家,在有意识的改造传统的古典政治哲学和道德理论。


儒家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农家 各讲的什么啊?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5.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慎到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6.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7.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8.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9.农家, 农家代表:许行
10.小说家,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
百家争鸣的局面发生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至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初期,以著作形式表述自己学术观点的有189家。汉代史学家将它们分门别类,归为10家,即儒家、道家、名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在这10家之中,杂家、农家、小说家所讨论的问题很少涉及哲学。后人把小说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九流」。所谓「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后人将相互论战,及学术上的繁荣景象,称为「百家争鸣」。在这10家之外,对《周易》的研究当时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哲学,可以称为易家;对军事和兵法的研究当时也已形成了一种含有丰富哲学思想的学说,可以称为兵家。

----------------------
先秦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社会转型期,没有统一的思想信念,没有统一的理想观念,没有统一的国家制度,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念,当然可以争论
------------------
百家争鸣在秦之后不再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大一统,汉朝独尊儒术,隋唐的科举(考的主要是儒家的东西)
在元朝的时候,也独尊儒术,但不彻底,出现了先秦的味道,所以元朝统治97年,却有很大的文化科技成就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儒家:主张“仁”、“礼”。

道家:主张无为自然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反对礼制重视法律

兵家:就是古代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亦指研究军事的学派。就是研究打战军事的理论。

名家:个人认为就是“诡辩”,著名论断“白马非马”。

阴阳家:关键思想“ 阴阳”、“五行”

纵横家: 游说各方,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

杂家: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

农家:“重农”就是“重民”,农家的民本主义思想,是农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环。


上一篇: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最忌蓝色

下一篇:阿泰斯特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