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时间:2024-06-16 08:54:30编辑:奇事君

为什么监管层要对蚂蚁金服重拳出击

您好,为什么监管层要对蚂蚁金服重拳出击马老师用自己的30亿资金,向银行贷了60亿,通过借b和花b,形成90亿借条,然后打包成ABS,那什么是ABS呢?就是资产证券化。然后用这个ABS以及未来的收入做抵押,贷了180亿,继续放贷,又形成了借条,再打包成ABS,就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用90亿的资金,循环操作40次,最终变成了3600亿的资金。这就是杠杆效应,可以说加了40倍的杠杆,已经远远超出了管理层规定的金融监管红线了。【摘要】
为什么监管层要对蚂蚁金服重拳出击【提问】
您好,为什么监管层要对蚂蚁金服重拳出击马老师用自己的30亿资金,向银行贷了60亿,通过借b和花b,形成90亿借条,然后打包成ABS,那什么是ABS呢?就是资产证券化。然后用这个ABS以及未来的收入做抵押,贷了180亿,继续放贷,又形成了借条,再打包成ABS,就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用90亿的资金,循环操作40次,最终变成了3600亿的资金。这就是杠杆效应,可以说加了40倍的杠杆,已经远远超出了管理层规定的金融监管红线了。【回答】
因为蚂蚁的过度高杠杆,已经危害了金融安全了。所以管理层才要不遗余力的肃清蚂蚁的金融风险。【回答】


5月11日央行发布2023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

4月金融统计数据如期而至。5月11日,央行发布2023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同期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在新增社融方面,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整体来看,4月信贷投放季节性回落,信贷节奏趋于平稳,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活跃度明显提升。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仍将以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居民消费、购房意愿还需稳固4月信贷回落明显。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4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3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26.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同时,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相较2023年3月,人民币贷款大幅回落,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而在2022年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分部门看,4月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83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9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66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28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134亿元。而在2023年3月,住户贷款增加1.24万亿元,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6348亿元,回到2021年同期水平;居民短期贷款更是增加6094亿元,同比多增2246亿元,达到历史高位水平。全力推进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1月信贷实现“开门红”,此后2月、3月的信贷投放也处于较高水平,一季度整体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幅显著。对于4月信贷投放出现回落的原因,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解释,4月人民币贷款较3月呈现季节性回落,信贷节奏趋于平稳。“分部门看,金融机构持续增加对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信贷投放,结构不断优化。居民贷款再次下降,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均出现回落,表明居民消费信心和购房意愿仍需进一步稳固。”温彬指出。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直言,4月新增信贷、社融数据不及市场预期,处于偏弱水平。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推动:一是季节因素。4月信贷、社融往往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回落;二是居民楼市销售偏弱。4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反映当月楼市销售偏弱;三是银行金融机构调整信贷节奏。今年政策靠前发力,4月银行金融机构对信贷投放节奏进行一定调整。周茂华提到,从结构看,4月居民新增短期贷款同比多增,住户存款同比少增,意味着居民减少储蓄、增加消费贷款,反映国内居民消费信心和需求在较去年4月有了明显改善。同时,企业信贷需求仍保持旺盛,短期和中长期新增贷款继续保持同比多增态势,反映国内企业对经济复苏前景保持乐观。针对居民部门信贷减少这一情况,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表示,居民部门信贷数据与4月消费修复、乘用车零售增长、房屋销售恢复有所背离,可能受金融体系主动放缓居民信贷投放节奏、按揭贷款放宽与销售之间存在时间差的影响,部分增量消费贷、房贷、车贷等可能会延后到5月放款。理财市场回暖分流居民储蓄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人民币贷款增量有所减少外,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超过4000亿元。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具体来看,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0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2亿元。4月居民人民币贷款、存款双双回落,也对货币供应产生了影响。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0.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6.98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高0.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当月净投放现金313亿元。整体来看,尽管M2增速较上月末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增长。温彬认为,4月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元,同比多减4968亿元,主要是在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回暖背景下,居民储蓄有所分流。同时4月财政存款大幅增加,财政资金回笼也制约了M2增长。下阶段,受去年基数逐月抬升的影响,预计M2增速还将回落。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受2022年4月央行集中上缴利润带来的M2高基数影响,M2与M1剪刀差收窄,但也反映了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活跃度明显提升,资金活化程度不断提高。周茂华称,M2同比继续略高于名义GDP增速,目前货币环境继续适度宽松,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社融增速保持平稳另一方面,随着4月信贷投放量减少,4月社融增量也出现回落。经统计,2023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431亿元,同比多增729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19亿元,同比少减441亿元;委托贷款增加83亿元,同比多增85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19亿元,同比多增73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347亿元,同比少减1210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843亿元,同比少80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548亿元,同比多63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993亿元,同比少173亿元。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对比发现,2022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02亿元。尽管2023年4月社融增量较上月5.38万亿元有所回落,但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大方向下,4月信贷社融规模同比增长10%,增速与上月持平,继续保持平稳。周茂华表示,从总量来看,我国经济依旧保持良好扩张态势。4月新增信贷和社融数据季节性回落,但同比继续多增,反映国内宏观支持政策力度不减,预示宏观经济继续保持良好扩张态势。在王运金看来,4月信贷与社融增量变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相对明显的季节性变动,季度初月的银行信贷考核力度不强。二是一季度超额投放满足了实体经济短期资金需求,4月继续增加负债的动力不强,信贷需求放缓。三是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主动放缓信贷投放节奏,央行一季度例会表示要保持信贷总量增长、节奏平稳,一季度超额的信贷投放可能部分占用了二季度部分信贷额度,4月部分贷款与银行承兑可能延后至5月放宽。四是内需恢复情况尚不稳固,政策需持续扩需求。货币政策仍将以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5月11日早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0.1%;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0.5%。这一数据表现也整体低于市场预期。“4月CPI和PPI数据反映当前经济内生动力仍有待加强。”温彬分析道。温彬表示,就宏观政策而言,应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尤其是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的前提下,继续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持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巩固经济稳步回升的基础。谈及下一阶段信贷总量以及货币政策走势,庞溟指出,考虑到企业生产经营热度持续回暖,“五一”假期带动线下消费和服务消费强劲修复,房地产销售端的点状回暖复苏态势将进一步畅通“销售-拿地-新开工”链条,可以说社会有效需求回暖与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市场主体信心预期企稳之间的正反馈也进一步加强。预计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和社会有效需求持续、积极的修复将会继续带动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的信贷需求保持在合理水平。同时,庞溟认为,由于2022年年中的调增8000亿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和7400亿基建资本金政策有可能不再延续,预计后续社融增速可能小幅回落。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仍将以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保持定向发力、精准发力、持续发力,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精准有力,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合,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王运金指出,当前恢复和扩大需求仍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稳健货币政策将继续推进宽信用,短期性的节奏调整不影响扩需求的整体政策导向,信贷与社融较快增长仍具有较强的持续性。

从金融监督谈谈你对蚂蚁金服扩张

亲,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答从金融监督对蚂蚁金服扩张的看法是《蚂蚁金服:从支付宝到新金融生态圈》是一部金融发展史,它完整地记录了蚂蚁金服从2003年10月到2017年6月期间的发展历程,再现了蚂蚁金服所经历的几乎每一个重大的突破和挫折,包括支付宝创立、余额宝上线、金融云正式推出、芝麻信用建立、网商银行开业和无现金联盟成立。更重要的是,读蚂蚁金服的历史,也会给人一种重温金融发展史的感觉,因为蚂蚁金服的发展历程同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和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金融史书通常将金融业的起源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寺庙和公元前6世纪希腊寺庙的货币保管及放款业务。而根据耶鲁大学席勒教授的讲述,现代银行起源于金匠业,客户将他们富余的黄金存在金匠铺,并获得一定的回报;有需求的客户向金匠铺暂时借用黄金,同时支付一定的费用。金匠铺在这中间承担信用中介的角色并赚取利差,这就是现代银行的前身。但这个过程发生在公元前,今天我们只有到金融教科书中去领会最初金融产生的逻辑。蚂蚁金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重温金融产生、发展过程的机会。【摘要】
从金融监督谈谈你对蚂蚁金服扩张【提问】
亲,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答从金融监督对蚂蚁金服扩张的看法是《蚂蚁金服:从支付宝到新金融生态圈》是一部金融发展史,它完整地记录了蚂蚁金服从2003年10月到2017年6月期间的发展历程,再现了蚂蚁金服所经历的几乎每一个重大的突破和挫折,包括支付宝创立、余额宝上线、金融云正式推出、芝麻信用建立、网商银行开业和无现金联盟成立。更重要的是,读蚂蚁金服的历史,也会给人一种重温金融发展史的感觉,因为蚂蚁金服的发展历程同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和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金融史书通常将金融业的起源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寺庙和公元前6世纪希腊寺庙的货币保管及放款业务。而根据耶鲁大学席勒教授的讲述,现代银行起源于金匠业,客户将他们富余的黄金存在金匠铺,并获得一定的回报;有需求的客户向金匠铺暂时借用黄金,同时支付一定的费用。金匠铺在这中间承担信用中介的角色并赚取利差,这就是现代银行的前身。但这个过程发生在公元前,今天我们只有到金融教科书中去领会最初金融产生的逻辑。蚂蚁金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重温金融产生、发展过程的机会。【回答】


货币政策由什么构成?

  1.货币政策——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狭义的货币政策则限定在中央银行行为方面,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2.货币政策目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这是货币政策制定者——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3.货币政策操作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

  4.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通常有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在一定条件下,信贷量和汇率也可充当中介指标。

  5.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6.一般性政策工具——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7.法定存款准备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8.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9.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10.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一些特殊领域的信用活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一般都是有选择地使用,故称之为“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1.消费者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1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保证金比率进行限制,并随时根据证券市场的状况加以调整,目的在于抑制过度的投机。

  13.不动产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房地产投机和泡沫。

  14.优惠利率——是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如出口工业、农业等,所采取的鼓励性措施。

  15.预缴进口保证金——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

  16.直接信用控制——是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17.间接信用指导——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来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为的做法。

  18.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19.货币政策时滞——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20.松紧搭配——各国政府同时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大政策干预经济时,就会形成“松紧搭配”,即松或紧的两大政策进行匹配运用。

  21.稳定物价——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使一般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

  22.道义劝告——是中央银行通过情况通报、书面文件、指示及与负责人面谈意向等方法实施的货币政策工具。

  23.窗口指导——是中央银行在其与商业银行的往来中,对商业银行的季度贷款额度附加规定,否则中央银行便削减甚至停止向商业银行再贷款。

  1.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1)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可概括为: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2) 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较复杂,有的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如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有的相对独立,如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更多表现为目标间的冲突性。各目标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一种此高彼低的交替关系。当失业过多时货币政策要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就需要扩张信用和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人数;同时由于需求的大幅增加,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物价上升。反之,如果货币政策要实现物价稳定,又会带来就业人数的减少。所以,中央银行只有根据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寻求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之间某一适当的组合点。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也存在矛盾。要刺激经济增长,就应促进信贷和货币发行的扩张,结果会带来物价上涨;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就要采取信用收缩的措施,这有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存在矛盾。若其他国家发生通货膨胀,本国物价稳定,则会造成本国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反之,则出现逆差,是国际收支恶化。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随着经济增长,对进口商品的需求通常也会增加,结果会出现贸易逆差;反之,为消除逆差,平衡国际收支,需要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给,从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综上所述,由于各目标间存在的矛盾性,中央银行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具体的政策目标。

  2.如何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

  ⑴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利率、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回购协议市场利率、票据市场贴现率等。操作指标有两个特点:一是直接性,既可以通过政策工具的运用直接引起这些指标的变化;二是灵敏性,政策工具可以准确的作用于操作指标,使其达到目标区。

  ⑵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如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和汇率。中介指标的选取要符合三个标准: ① 可测性,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这些指标准确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 ② 可控性,这些指标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手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 ③ 相关性,该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又极为密切的关系,控制祝这些指标就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

  3.如何理解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和局限性?

  ⑴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效果: ① 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②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 ③ 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④ 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 ① 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比较强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② 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⑵ 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时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效果: ① 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改变货币供给总量; ② 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并能够改变资金流向。局限性: ① 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 ② 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 ③ 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⑶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效果: ① 主动性强,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动进行操作; ② 灵活性高,买卖数量、方向可以灵活控制; ③ 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 ④ 影响范围广。局限性: ① 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 ② 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市场上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 ③ 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4.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有哪些基本环节?金融市场发挥怎样的作用?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其顺序是: ① 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融资成本、信用能力和行为,以及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状况; ② 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对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③ 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

  金融市场在整个货币的传导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市场实施货币政策工具,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市场了解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向;其次,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接受金融机构对资金供应的调节进而影响投资与消费行为;最后,社会各经济变量的变化也通过市场反馈信息,影响中央银行、各金融机构的行为。

  5.如何理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虽然这两项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中都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但仅靠一项政策很难全面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没有双方的配合,单个政策的实施效果将会大大减弱,这就要求二者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综合优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四种不同的搭配组合,政府究竟采用哪种取决于客观的经济环境,实际上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客观经济情况的判断。概括地说,“一松一紧”主要是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或“双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


上一篇:孙杨 耳机

下一篇:马刺替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