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清

时间:2024-06-16 01:38:22编辑:奇事君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什么意思?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句话的意思是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只要我们能听到、看到,就可以把它们取来使用,没有人可以禁止我们,也不会用尽它们的价值。这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宝藏,供我们自由享用。【出处】这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该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原文节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偏爱中国,此地之人甚爱造物者,故复以此来比美。【译文】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只要我们能听到、看到,就可以把它们取来使用,没有人可以禁止我们,也不会用尽它们的价值。这是造物者偏爱中国,这里的人也非常爱造物者,因此用这个来比喻。【赏析】这句话主要想表达的是,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就像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一样,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利用它们的价值,而这种价值是无穷无尽的。同时,也表达了造物者对中国的偏爱,以及中国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创作背景】《赤壁赋》是苏轼被贬谪黄州时所写,他在黄州时所处的环境十分艰苦,但他却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美景,感悟到了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因此,他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感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注释】造物者:指上帝、神明等创造世界万物的存在。【生活启示】这句话出自苏轼的《赤壁赋》,它描述了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的美妙之处,通过耳朵听到的声音和眼睛看到的景象来表达其无穷的价值。它告诉我们,自然的美丽是无法被限制和封锁的,可以随意享用,也不会用尽。从生活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个道理。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美好的事物,比如一场美妙的音乐会、一次难忘的旅行、一次令人心情舒畅的聚会,这些美好的经历和感受会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留下永久的印记,让我们难以忘怀。同时,这句话也提醒我们,美好的事物是无法拥有的,只能暂时享受。我们不能一直沉浸在过去的美好回忆中,而是应该在当下,珍惜身边的一切,包括人、事、物,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和丰富。在这个快节奏、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和压力所困扰,很难停下来欣赏身边的美好。因此,我们需要学会用心感受,发现身边的美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美好。

江上清是新四军什么军衍董振堂将军有后人吗?

江上青(1911―1939),原名江世侯,江苏扬州人,出生于一个中医兼职员的家庭。1927年考入南通中学高中部,受刘瑞龙、顾民元革命思想影响,当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39年7月29日,江上青遭到地主反动武装袭击,壮烈牺牲,时年28岁。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出自哪里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出自哪首诗

1、出自苏轼所作《前赤壁赋》。

2、部分精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3、翻译: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出自哪里?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出自:《赤壁赋》,作者是苏轼。《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水调歌头》这首古诗的全文是什么?

  1、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反映执著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

1、这两句诗出自《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作者是高适。
2、原诗全文: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3、原诗白话译文
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住马饮酒询问被贬的去处。
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流泪,衡阳的归雁会为我捎来回书。
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黄叶飘零古木稀疏。
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
4、欣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同时也是一首边塞诗,同时送别两人,且两人均为遭贬而迁。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上句想象长沙的自然风光。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这句写李少府到了长沙,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望着那明净高远、略无纤尘的蓝天,自然会洗尽烦恼。下句想象夔州(即今四川奉节县)的名胜古迹。白帝城为西汉公孙述所筑,在夔州,当三峡之口。这句写王少府到了峡中,可以去古木参天、枝叶扶疏的白帝城凭吊古迹,以求慰藉。

这二句情景相融,结合得自然巧妙,有一种苍凉中饱含亲切的情味。所写之境,从巫峡到衡阳,从青枫浦到白帝城,十分开阔,而分写二人,更显出作者的艺术匠心。
5、作者:
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


优美的诗句,可以当做网名用的,要好听唯美的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蝶恋花》译文: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译文:无论聚散与死活,我曾发誓对你说。拉着你手紧紧握,白头到老与你过。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译文:两颗心只要永远相爱不变,又何必一定要每一天厮陪相伴。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唐··李白《三五七言》译文:想起曾经相遇相知的种种,不禁感慨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见?而此时此刻我实在难耐心中的孤独悲伤,叫我情何以堪。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译文: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上一篇:辣妹维多利亚

下一篇:围棋世界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