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未来林舍画廊

时间:2024-06-15 21:28:03编辑:奇事君

文学形式有哪些

文学艺术形式按类别分,有大的两类:文学形式: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哲言、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电影剧本(主要四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剧本))艺术形式: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主要四类:绘画、雕塑、音乐、戏剧)按表达方式有:1.语言艺术:戏剧,诗歌,小说,散文2.表演艺术:音乐,舞蹈3.造型艺术:绘画,雕塑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曲艺,电影等拓展资料:文学简介-百度百科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瞿广慈的主要策划主持活动

受上海美术馆学术部之邀,主持策划“当代中国雕塑的若干标准像”雕塑图片展受刘海粟美术馆之邀,主持策划上海青年双年展之雕塑部分“大珠小珠落玉盘”受北京大学及北京歌德学院之邀,主持“中德新媒体艺术活动周”上海部分主要获奖记录1993年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六十五周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获优秀作品奖);1994年’94中央美院毕业生作品展(中央美院陈列馆,获二等奖,被中央美院收藏)、第八届全国美展(获北京地区金奖)、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获优秀奖);1995年,’95国际青年美术家交流展(当代美术馆);1997年,’97中央美院毕业生作品展(获二等奖及日本冈松家族基金会二等奖,为中央美院收藏)。1998年雕塑个展(中央美院通道画廊)、十月—北京青年雕塑家作品联展;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获铜奖)、第二届中国雕塑年度展(何香凝美术馆);2000年上海美术五十年优秀作品展(铜奖)、上海青年美术家邀请展、第二回青年雕塑家邀请展、上海美协海 平线—2000绘画雕塑联展、与摩尔对话雕塑邀请展;2001年巴黎秋季沙龙展、德国多塞尔多夫年度展、威尼斯双年展—人民的节日;2002年中国文献展、雕塑展,上海;2003年multimedia festival、不同的选择—生于六十年代、上海第三届青年雕塑作品邀请展、首届北京双年展、向京广慈雕塑展;2004年MMAC Art College/Performance Festival、中国·想象:中国当代雕塑展、目光所及—向京广慈雕塑展。

国内优秀文学作品有哪些?

1,钱锺书 《围城》《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2,老舍《四世同堂》《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3,巴金 《家》《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家》中讲述家族故事的模式在启蒙主义话语中非常典型,它对后来的家族小说创作起了极强的示范作用。对传统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彻底否定也成为这类小说一个持久而强大的主题,《家》中父子对立的结构模式也被或多或少地继承下来。4,余华《活着》《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的苦苦挣扎。余华加诸于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了常轨。5,林海音《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来看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表达了告别童年的悲伤和怀念的情感。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文章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文章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该小说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请帮忙列举一下中国当代著名的女油画家

阎萍(1956-)出生于山东济南。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1991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1993年参加“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年展”获银,“93中国油画展双年展”获优秀奖。1994年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展学会展”、中国当代美术评论家提名为“全国22名90年代最具代笔性画家作品展”。1995年参加“中国优秀女画家邀请展”(北京),及“中国现代油画展”(美国),并获第三届 油画年展银奖。1996年参加“上海双年展油画年展银奖。1996年参加“上海双年展邀请展”、“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展”(北京)。1997年参加“香港回归艺术大展邀请展”(上海)、“当代中国油画展展”(香港大学博物馆)。1998年参加“九人画展”(北京)。1999年参加“国际美术邀请展”(青岛)及“第九届全国美展”并获优秀奖。2000年参加“20世纪中国油画展展”(北京)。2001年举办“亚洲巡回个展”(北京、香港、新加坡)。百幅以上作品,广泛被美国、日本、加拿大、瑞典、比利时、新加坡、香港、台湾、中国美术馆、海外美术馆、博物馆以及国内外私人收藏。

叶南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际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
1989年公派赴俄罗斯列宾美院留学
1996年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于列宾美院,获硕士学位。
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基础部,副教授。

王俊英,女,1970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9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新神州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法国艺术家协会会员,连续三届法国文化艺术国家级大奖获得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跨世纪百名中国优秀美术家之一,辽宁省美协及多家文化艺术协会会员及理事,出版有多部美术专集,简历入编《世界名人集》,国内外多家报刊、美术专刊、电台、电视台曾专题介绍。

徐晓燕:(1960-)河北省承德人。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大美术系油画专业。现居北京。曾参加“中国油画展双年展”,1993年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国油画展年展”,1995年,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华女画家邀请展”,1995年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国油画展学会展”,1995年中国油画展年展“ 金奖”; 1996年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双年展”1996年,上海美术馆;“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1997年北京,中国美术馆;“世纪女性艺术”邀请展,1998年北京,中国美术馆;“China 46中国当代艺术展”,1998年世纪女性艺术展“收藏家奖”。1999年墨尔本,艺术无国界美术馆;“世纪之门艺术展”2000年成都现代美术馆;“女画家的世界本色”2000年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20世纪中国油画展展”2000年北京,中国美术馆,曾获奖:1993年中国油画展双年展“学院奖 ”;2001年作品《怒放》绿色系列参加成都“架上非架上成都双年展”。作品收藏于上海美术馆、山艺术文教基金会美术馆、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及海内外私人收藏家。

韦蓉:1963年出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任教。她于1988年在法国使馆文化处举办首次个展。其作品参加“女画家的世界八人画展”、“第七届全国美展”、“新生代画展”、“纽约·东西方的相遇艺术展”。

申玲:1965年生,辽宁人。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任教。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199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个展。1992年与台湾雕塑家朱铭在巴黎举办联展。199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作品在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中获优秀奖。1994年参加北京首届批评家提名展。1996年至1997年参加中国首届当代艺术大展。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海外收藏家广泛收藏。

喻红:1966年出生。
1988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糸。
1988年 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糸。
1995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糸读硕士研究生班。
1986年 油画《自画像》参加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油画展”。
1988年 油画《寂静》等参加北京中国美术馆“油画人体艺术大展”。
1989年 油画《自画像》参加摩纳哥蒙特卡罗“蒙特卡罗国际艺术展”;《蝴蝶梦》参加在南京“第七届全国美展”;《美发厅》等参加澳门“中国女艺术家精英展”;《金色的肖像》等参加在日本巡回展出的“中国女艺术家作品展”。
1990年 油画《米色的肖橡》等作品参加北京“女画家的世界展”;《怀旧的肖像》等20余幅作品参加首次北京“喻红油画展”。
1991年 油画《初学者》等参加北京“新生代艺术展”;《烈日当空》参加北京举行的“中国油画年展”;《情人们》等参加北京“20世纪·中国”展。
1993 年 油画《初学者》等参加在德国、荷兰、英国、丹麦巡回展出的“中国前卫艺术展”;《中国公主》等参加在意大利威尼斯“威尼斯双年展”;《米色的肖像》参加美国纽约苏荷区Z画廊举行的“中国现代艺术展”;《有玫瑰花的肖像》等参加美国纽约苏荷区举行的“红星照耀中国”艺术展。
1994年 油画《艳阳天》等参加美国纽约东村“喻红、刘小东近作展”;《梦游》等参加纽约西村“转换”展;《金色的惊喜》参加北京“中国·韩国女艺术家作品展”;《怀旧的肖像》参加美国康州博物馆“东西相遇”展;《走钢丝》参加北京“’94新铸联杯中国画·油画精品展”并获优秀奖;《圣婴》等参加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糸教师作品展”;《林中孕妇》等参加北京国际艺苑“女画家的世界”第二届展;《艳阳天》参加北京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黄花肖像》参加北京“中国画肖像百年展”;《初夏》等参加芝加哥Art-Misia画廊“中国当代女艺术家联展”。

夏俊娜:1971年出生于内蒙古,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创作获得中央美术学院优秀奖和日本冈松家族奖学金。分配到北京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出版画册《生命的丰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X的肖像——陈丹燕VS夏俊娜》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接受《世界时装之苑》杂志采访。接受《中国妇女海外版》杂志采访。

林菁菁:1970年生于福建
199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 现寓居北京,职业画家 中国油画家静物作品展(新加坡)
1993年博雅油画大赛(深圳)
1994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画家美术作品(秘鲁)
1995年首届中国风景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6年油画作品展(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 三个人的风景展(北京) 现实:今天与明天——96中国当代艺术展(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
1997年中国艺术大展中国当代油画展(上海刘海栗美术馆) 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都市人格”组合展(北京)
1998年“世纪·女性”艺术大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亚太地区当代艺术邀请展(福建省画院) 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两性平台”艺术展(天津)
1999年中国当代油画名家百人小幅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中国当代有哪些名画家?

1. 吴冠中吴冠中,别名荼,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1979年,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吴冠中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十余个主要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香港艺术中心、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伯明翰博物馆、堪萨斯大学艺术馆、纽约州圣约翰博物馆及底特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市立塞纽奇博物馆等举办画展。已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曾写《桥之美》。2. 赵无极赵无极1921年生于北平一书香世家。其家族渊源久远,族谱可直溯宋朝皇燕王。赵无极自小即天资聪颖、对文学、中外历史极感兴趣。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父亲和叔父,对绘画艺术都十分重视。他的父亲常不厌其烦地从美学及技巧的观点向子女解释一幅作品的伪劣,他的叔父则经常从巴黎带回一些仿制名画的明信片送给赵无极。在一个知识份子家庭中,大家都对绘画艺术倍感兴趣与好奇,他便是在这种环境下激发起成为画家的抱负。1935年14岁时,他入杭州美专就读,六年之中,由素描石膏像、素描模特儿到画油画,其中也学习国画临摹、画法理论及西洋艺术等课程。他的早期作品主要以塞尚、马蒂斯、毕加索为师,画风比较接近西方印象派。也就是人们所谓的“ 具象”时期。 1941年,赵无极举行首次个展,但他不满意明清以降的传统中国画。他盼望有一种更令他满意的训练。于是他在1948年与第一任妻子谢景兰前往巴黎。在巴黎的日子里,他结识了许多画家,如拉吉、哈同、布兰姆等人,与当时的巴黎塞尔努奇美术馆长艾利塞夫熟悉,与诗人米修结为莫逆,而他与第三任妻子梵思娃也在巴黎结识。他的绘画在巴黎获得全面开展,1949年5月即在克滋画廊举办首次个展。他一面作画、一面思索,西方绘画发亦已达到一个必须突破的关口,于是他由克利的画中得到启示,一跃而入抽象的世界。 他继续探索绘画的可能性,而在中国水墨的渲染方式及空间观念中得到认识,将他的绘画带到另一个阶段。之后,他的画以色彩和空间分配,领着观者进入一个似无形又有形的无限世界。 赵无极从塞尚、毕卡索过渡到克利,此时艺术也从架构一个完整的世界过渡到随机创作的阶段。至此,观众已无法直接从视觉形象来定义作品的内涵,1952年的作品“静物”,即是此类转型作品的典范。画面中随意置放一些乾树枝及杂物,造型奇特且充满荒凉、神秘的气氛。对艺术家而言,静物是色彩与符号,在一定光线下,配上各种冷暖色调的合,他摆脱了具象画风,从分解主观的外表,使客观的形体以简单的形式出现。 1958年的作品“云”之后,赵无极的作品不再有标题,他仅在画布背面注明创作日期。赵无极在其80年代以后的作品,随著年龄及阅历的增长,注入了较多的温情与灵逸。激情与对立则逐渐溶进云彩或水气中,1986年的重要作品“向马蒂斯致敬”,人们可以发现他的改变,他较注重画面的调和,色彩更为流畅。如果说文字符号是他们创作的里程碑,则色彩的运用则扩张了艺术家的绘画语言。 一直到今天,年届80多的赵无极仍孜孜不倦地创作,他曾说:“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我就一无所惧,我只希望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手上的画,要比上一幅更大胆、更自由。”3. 丁绍光(1939.10—)生于陕西,祖籍山西运城。是以中国现代重彩画之神韵领世界画坛之风骚的艺术家。196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62-1980年,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197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大型壁画《美丽、丰富、神奇的西双版纳》,同年出版《丁绍光西双版纳白描写生集》。1980年7月,赴美定居。自1986—1996年在世界各国举办个人展400次以上,作品收藏遍及五十个国家及地区。各国报刊、电视、广播、书刊杂志专题介绍上千余次。1990年在日本世界艺术博览会上,被选入自十四世纪以来百名艺术大师排行榜,名列第二十九位,是唯一入选的华人艺术家。1993-1995年,连续三年被选为联合国代表画家。1993年,联合国向全球发行丁绍光作品《人权之光》限量出版画,纪念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1994年,联合国向全球发行丁绍光作品《母性》限量版画,纪念国际家庭年。1995年,联合国向全球发行丁绍光作品《宗教与和平》限量版画。联合国邮政局向全球发行丁绍光的作品《西双版纳》和《催眠曲》、《和平,平等,进步》、《文化与教育》六幅作品的邮票,以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首日封和邮票在日内瓦万国宫博物馆永久珍藏。联合国连续三年撰文向世界一百六十个国家介绍丁绍光的艺术与生活。1995年,联合国在艺术与集邮项目总结报告中提名表彰了联合国成立五十年来二十九位当代艺术大师,丁绍光是其中唯一的亚洲艺术家。1998年他第四次受邀创作《美丽的梦》以纪念联合国人权宣言发表五十周年。由联合国世界联合会向全球发行限量丝网版画,联合国邮政总局发行首日封。2001年再次受联合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委任创作《童年》,并向全球发行限量丝网版画为联合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义卖。丁绍光现任中外十余所大学名誉和客座教授,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长,美国世界美术家联盟首任主席。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颁发给丁绍光几十个奖状,包括荣誉市民,金钥匙,命名丁绍光日等。1996年,经中国文化部批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丁绍光奖全国美术大展》。中国、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台湾、香港分别出版丁绍光画集。1995年日本NHK出版社出版的《丁绍光作品集》获世界文化交流金奖。4. 范曾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7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半年后转入中国画系,1962年毕业,分配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随沈从文编绘中国历代服饰资料,并临摹优秀绘画作品多件。1978年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1984年调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曾捐款400多万元人民币建设该系。 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人物画,兼长诗文、书法。《灵道歌啸图》等藏于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八仙图》等藏于中国美术馆,《秋声赋》等藏于美国伯明翰博物馆。出版有《鲁迅小说插图集》、《范曾书画集》、《范曾画集》、《范曾吟草》、《范曾书画集》、《范曾怀抱》、《范曾自述》等。1979年他首访日本,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1982年获日中文化交流功劳纪念杯,1986年获日中艺术交流特别贡献金奖。5. 欧豪年欧豪年 出生于广东茂名,一九七0年定居台湾。当今台湾画坛第一人。欧豪年十七岁师从岭南画派巨擘赵少昂,力学精研,卓然自成大家,其绘画题材兼善画花鸟、山水、人物、畜兽,对书法与诗文亦多有研究,艺术成就多元而丰富。二十岁左右即参加东南亚巡回展,往后数十年不断应邀在海外各地展出,备受国际艺坛之肯定与推崇,并于一九九三年荣膺法国国家美术学会巴黎大宫博物馆双年展特奖。6. 黄永玉黄永玉,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城沱江镇。土家族人。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土家族人,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十六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永玉1952年偕同夫人张梅溪由香港回北京,被安排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56年就出版过《黄永玉木刻集》,

求推荐!当代有名的文学艺术家

  白杨(1920-1996),演员,原名杨成芳,湖南湘阴人,生于北京。1931年考入联华公司,处女作《故宫新怨》。1936年以《十字街头》成名。抗战期间随上海影人在内地演出话剧,被誉为四大名旦之一。其后拍摄了《中华儿女》、《八千里路云和月》、《还乡日记》、《乘龙快婿》等。1947年主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和1957年主演的《祝福》使其艺术成就达到了顶峰。白杨的表演风格质朴、优美、自然、含蓄,长于表现东方女性神韵,一生扮演过20多个银幕形象,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了50多个人物,60年代被评选为22大影星之一。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三毛,原名陈平,浙江定海人。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曾肄业于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后来到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歌德书院读书。又到美国芝加歌伊利诺大学主修陶瓷。在欧美期间,为赚取生活费用,当过导游、商店模特儿、图书馆管理员;以劳动所得游历过东德、波兰、南斯拉夫、捷克、丹麦等许多国家。回台湾从事教学工作两年后又远涉重洋奔赴撒哈拉沙漠。在那里与西班牙潜水师荷西结婚。6年后荷西在业余捕鱼中遇难。直到1986年才回台湾定居。 17岁开始在《现代文学》发表作品。早期所作散文收入《雨季不再来》她的最著名作品是描写沙漠生活的《撒哈拉的故事》,文章流畅活泼。活画出她洒脱不羁的透明性格。 1991年自缢身亡。


中国近现代女画家

1、何香凝何香凝(1878.06.27-1972.09.01),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民革主要创始人,国民党元老,建立民国的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方面军,也是新中国创始人之一。1909年4月10日,何香凝转学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日本画高等科。在学校里,她除接受老师端管紫川先生讲授的山水、花卉画外,还每周两次向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章学画狮、虎等动物。作为中国革命的元老级人物,何香凝一直没有放下画笔,早期作品有浓厚的日本画风格,她以梅花和老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享誉海内外。她擅作花鸟,偶作山水,笔致圆浑细腻,色彩古艳雅逸,意态生动。擅长中国画。作品有《狮》、《梅花》、《高松图》等。何香凝的画作立意讲究,她常借对松、梅、狮、虎及山川等的描绘,抒情明志。她的充满斗争之意的作品不仅记录着本世纪初叶以来的变幻风云,是中国现代史的缩影,同时也是她七十年革命生涯和人格品行的生动写照。2、潘玉良潘玉良(1895—1977年),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与徐悲鸿同学,1923年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潘玉良的作品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1929年,潘玉良归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多次参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国画展。曾为张大千雕塑头像,又作王济远像等。潘女士为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之第一人。代表作品《格鲁赛头像》。3、陆小曼陆小曼 (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别名小眉、小龙,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陆小曼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她还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因与徐志摩的婚恋而成为著名近代人物。1965年4月3日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62岁。4、方君璧方君璧(1898—1986年),女,福建闽侯人。中国二十世纪初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之一。出生于名门望族,曾经留学法国,在巴黎期间其作品《吹笛女》作为第一位中国女性画家的作品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1984年巴黎博物馆为她举办了“方君璧从艺六十年回顾展”,给予这位在巴黎起步的东方女画家的业绩以充分的肯定。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代表作品《吹笛女》、《拈花凝思》等。5、陈小翠陈小翠(1907-1968),又名玉翠、翠娜,别署翠候、翠吟楼主,斋名翠楼。女,浙江杭县人。擅长中国画,十三岁即能诗,有神童之称,后从杨士猷、冯超然学画。擅长工笔仕女和花卉画,风格隽雅清丽,饶具风姿。擅书法,笔致清峭,有俊拔挺秀之趣。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著有《翠楼吟草》十三卷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何香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潘玉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小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方君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小翠

求当代中国现代女画家的简介?

  以下现当代中国女画家供参考:潘玉良(1899-1977)为例。他虽与有「现代中国西洋画之父」之称的徐悲鸿同时得到国家的留学金被保送到巴黎并成为同一所艺术学院(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同班同学,但后者1928年回国后却先后被任命为北平艺专校长、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位,得到国家、艺譠及人民的敬仰;而前者1929年回国后虽也极幸运地在「上海美专」、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等觅得教职,但由於她的青楼背景而一直被国人及艺术界所误解及鄙视,认为她本人及所绘的裸体女人画像也是「伤风败德」的,於是在受尽屈辱及不被认同的创作环境及传统男性世界的话语下挣扎了八年,於1937年被迫离开丈夫及祖国到别国(讽刺的是这个「别国」却似乎更懂得欣赏及尊敬她,多次地颁发艺术奖项给她)延续她的创作生命。直至1977年「人」终变「魂」(即1994年巩利主演的电影及2003年及李嘉欣主演的国内电影剧《画魂》的「魂」),客死异乡,走完了这段78年既辛苦且辉煌的道路。她为人熟悉还是要到1978年后根据她本人遗愿,把所有艺术创作(包括二千多件版画、雕塑、油画及素描作品)陆续运返中国后的事。 戈湘岚 ( 1905 -1964.3.31 ) 原名绍荃,又名荃,堂号忠恕堂,又署东亭居士。 江苏东台人,早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入商务印书馆从事装潢设计,曾与友人创立学友图书社,从事教育挂图编绘与出版 。抗日战争期间,始习国画,专攻画马 。胜利后在上海首次举办个人画展,并拜赵叔儒门下 。 1950年后历任上海教育出版社自然科学编绘室主任、副总编辑、编审,上海画院画师,《辞海》编辑部插图组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除画马外、亦擅其它走兽翎毛 。其作品《春耕》藏于中国美术馆,《白马图》陈列于上海豫园小刀会历史馆,另有与郑午昌合作之《大西南进军图》等 。庞左玉 (一九一五至一九六九)又名庆昭,别署瑶草庐主,女。浙江吴兴人。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及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中国院画师。一九三四年毕业于上海艺专,后从郑曼青学习花卉,由学徐青滕、陈白阳入手,后来又得其伯父庞虚斋(名收藏家)的指导,临摹了很多古画。解放前曾参加过中国女子书画会、中国画会。解放后曾加入新中国画研究会。擅画花卉、草虫,风神秀雅,笔致工整,吸取恽寿平、华喦的设色与写生技法。尝为搪瓷工艺品绘制画稿,受到群众欢迎。作品有迎春图、姐妹花开红半天、牵牛花等。其夫樊伯炎,是名画家樊浩霖之子,也善画。 潘素 1915年2月2日生,女,江苏苏州人。1936年始,师汪孟舒、陶心如、祁井西、张孟嘉等习画。1937年与张伯驹结婚。得窥张氏所藏书画,潜心临摹,又共游名山大川写生。与齐白石、何香凝、张大千、胡佩衡等人有笔墨往来。曾于北平、西安等地举行个展。1949年后,又在燕京大学办过个展。1980年于北京与张伯驹举办夫妇书画联展。现任吉林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艺术顾问,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早年习花鸟,中年转攻山水,晚年善金碧青绿山水及雪景山水。作品有《漓江春晴》、《夏山过雨》、《万松积雪》等。《湖光清色》获东京现代水墨画协会86年度展优秀奖。1955年与张伯驹将珍藏的晋代陆机《平复帖》、唐代李白《上阳台帖》等八件真迹捐献给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给予褒扬奖。有《张伯驹、潘素书画集》行世。陆小曼(1903年-1965年),近代女画家,近代十大才女之一。江苏武进人。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她是个画家,师从刘海栗、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父亲陆定原是财政部的赋税司司长,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同年参加了中国女子书画会,1941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她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卞昆冈》五幕话剧。她谙昆曲,也能演皮黄,曾出演《春香闹学》、《思凡》、《玉堂春》等剧,在北京和上海名动一时。她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建国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65年小曼在上海病逝。一代才女,美人陆小曼是上个世纪20年代曾经火树银花的女子,亦是一个被千夫所指的女子。她的前半生,是一只美艳的蝶,肆意炫耀着自己光彩照人的外表。她的后半生,是一只平凡的蝶,安宁,平静。艳丽的容貌、富有的家世、出众的才情使陆小曼早在北京社交界就有了“南唐(唐瑛)北陆(陆小曼)”之誉。而她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更是让多数人觉得十分难能可贵。“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转,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颜裴仙(1904生),扬州最早出名的书画大师,原名颜丝。颜裴仙的父亲颜二民,是远近闻名的诗、书、画三绝的艺坛高手。颜裴仙诗书画兼善。吴砚耕,吴芸,字砚耕。1910年生。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3岁随父亲(清末民初扬州著名画家吴笠仙先生)习画,以画菊见长。李竹邨(1920生),自幼嗜画,师从津门画家陈少梅,被列为民国八大女画家之四。李氏作品,无论工笔人物、北宗山水,还是花鸟都有很深的造诣周雅玲,又名桐羽,号闻莺草堂主人。祖籍东坡故居四川眉山,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会副秘书长、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作品在国内外大展中多次获奖。作品刊载于数十部国家级大型画集,部分作品被文化部及国内外多家美术馆、纪念馆收藏。2002年荣获国家人事部"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2005年荣获美国"国际文化交流奖金奖",2006年荣获中国美协第三届全国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优秀奖,2007年荣获香港"相约香江"第三届中国书画花鸟画交流展金奖。作品连续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二、三、四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有《中国当代名家·周雅玲》画集。《中国画家》、《亚洲书画》、《美术》、《当代美术》、《美术报》、《中国拍卖》、《英才之光》、《中国书画报》等报刊杂志对其作品均有介绍。近代女画家周先璞 周先瑜 姊妹李青萍、方君璧等略。

请问为什么没有世界级女性伟大艺术家?

从西方和中国的艺术史来看,在所谓世界级的伟大艺术家的名单中,过去很少有女性。(诗人不太一样,所谓世界级的女诗人我们可以列出一大打来。因此我将用女艺术家来谈一个与女性创作有关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我们很久了,很多人都在对此进行解释。从西方和中国的艺术史来看,在所谓世界级的伟大艺术家的名单中,过去很少有女性。(诗人不太一样,所谓世界级的女诗人我们可以列出一大打来。因此我将用女艺术家来谈一个与女性创作有关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我们很久了,很多人都在对此进行解释。比如,中国诗人翟永明去年就在<<翼诗刊上谈到这个问题并对女艺术家的未来表示乐观。 在美国,这个问题提出得更早,早到从女权运动一开始,就有人质疑,如果女性和男性一样有创造力,为什么还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女性画家,她们可以和凡高或马蒂斯齐名的?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数学家,哲学家或者作曲家?1988年,女权主义艺术史学家林达~诺克琳就用这个题目写了一篇至今还很有意义的文章,她以西方艺术史为例,阐述了女性伟大艺术家不可能产生的历史条件,回答了这个问题。在这篇文章发表十五年后的今天,我借用她的题目,一方面介绍她的观点,一方面谈我对女性创作的一点思考,是站在别人肩上,继续我们已经开始的对女性写作,女性创造力的讨论。任何对历史的叙述都不是不从某种视角出发的。也就是说,历史是从某个角度对过去的认识,总结和反省,是对过去的站在某个角度叙述。艺术史亦是如此。在西方自从艺术史作为一门学科建立起来,艺术史叙述的角度,就是西方白种男性的对人类艺术成就的叙述。林达~诺克琳说,白种西方男性的观点,无意识地被接受为‘艺术历史学史家的’观点。这种观点已经被证明是不确切的,不仅仅因为这种观点在道德和价值立场上是不确切的,不仅仅因为这种观点是精英式的,还因为这种观点就从纯粹的知识史立场上考察,也是不确切的。正因为如此,林达~诺克琳从质疑这个问题本身入手,论证,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偏见的问题。是的,为什么还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或隐含的一种回答是,之所以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因为女性不具备伟大的能力。在这样的潜台词下,许多人都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比如,有人科学地证明有子宫的人不如有阳物的人那么有创造重要东西的能力。还有的人,比较开明的人,也在纳闷,妇女取得平等地位,特别是西方的妇女的社会平等地位,已经好多年了,怎么女性还是没有产生大师级的艺术家?女权主义学者对这个问题的最初的反应是从历史上寻找被遗忘的女性艺术家,去重新发现那些没被认识的,或低估了的女性艺术家。在这种努力下,西方一大批女性艺术家的名字重见天日。可是,林达~诺克琳认为,这种努力有用是有用,因为这种发掘丰富了我们对艺术史的认识,但是,这种努力,还是在这个命题的之内,并没有跳出命题之外来考察这个命题。从根本上看,这种努力实际上是继续陈述这个命题。另一种女权主义学者的努力是从伟大的标准这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些女权主义学者论证女性的艺术的伟大性和男性的艺术伟大性不一样。由于女性的经验和处境,女性有自己的风格,比如阴柔之美,女性有自己的形式,自己的表达质量。对这种努力,林达~诺克琳也不太以为然。她认为,是的,女性的确在社会中与男性有不同经验和处境,对这种经验的艺术表达也可能有特殊的风格和形式。但是,这种形式是不是一定是女性的,就很难说了。以林达~诺克琳的观察方式来看中国的诗歌,情况就比较明显。比如,婉约风格一般地被认作是女性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女性的艺术敏感力和女性的经验。但是,中国的婉约派诗歌,显然大部分的诗人都是男性的,而不是女性的。婉约的风格并不一定是诗人的性别的表现。林达-诺克琳以西方艺术史为例,论证说,根本就没有什么阴柔之美一定与女性艺术家的艺术风格有关这回事。作家也是如此。萨芙,简-奥斯丁,乔治-埃略特,佛吉尼亚-吴尔芙,安尼纳司-倪,西尔维亚-普拉丝,苏珊-桑塔格这些女作家有什么风格是共同的?实际上,女性艺术家,女作家和她们同时代的男性艺术家,男性作家的更有共同处,而不是她们彼此。虽然很多人都说,女性艺术家或作家更细腻,更向内心看,更情绪化。仔细考察,可以看出,这种论点根本站不住脚。如果是向内心看,自我表达,有谁的书比马歇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更向内心,更自我分析和表达?至于更细腻,曹雪芹对生活细节的描写难道比张爱玲的描写更粗犷吗?更情绪化?难道写大江东去,浪掏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句子的诗人不充满情绪吗?所以,把阴柔看成是女性的艺术表达是一个误念。林达-诺克琳认为,错误并不在于女权主义者关于女性特点的概念,而在于这种女权主义对艺术的概念过于幼稚简单,这种概念又是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分享的概念,那就是以为艺术是个人对个体情绪经验的直接表达,是把私人生活翻译成视觉形象。艺术不是,伟大的艺术从来都不是如此。相反,创造艺术涉及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自我连续性,或多或少地依赖,但同时又必须独立于,其时代所认可的艺术规范,概念,以及符号系统。而这些又都是靠学习,训练来的,通过学习,学徒,长期的个人探索才能获得。艺术的语言,是在帆布或纸上的油彩和线条里,是在石头或胶泥或塑料或金属中--它从来不只是一个让人哭的故事或悄悄话的耳语。诺克琳结论到。


为什么从来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

不是没有,而相比男性来说,女性的艺术家非常少,但还是有的。我想这跟以前中外的社会规范、男女的生理特点、男女婚后所要负的不同责任有关。不只是在艺术界,在任何行业任何方面,都是男性占有主导地位,这是由于生理的不同、社会地位的不同决定的。生理不同方面:男性比较理性,女性比较感性,女性在成年后会比较倾向结婚生子,生活大于事业, 男性反之。在人类进步和发展当中,男性自始至终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上一篇:大字报字体

下一篇:张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