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云首星成功发射

时间:2024-06-15 16:36:28编辑:奇事君

我国航天领域最新成就有哪些?

01|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中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重达8.2吨的嫦娥五号探测器精准送入地月转移轨道。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内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我国航天探测器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与封装、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首次携带样品高速再入地球等“多个首次”。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一大步。02|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星座部署完成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具备向全球提供服务能力。北斗三号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3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共30颗卫星组成。自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目前全球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北斗一号系统和北斗二号系统分别于2000年、2012年建成并向中国和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03|中国迈出行星探测第一步,天问一号探测器奔向火星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精准送入地火转移轨道。天问一号任务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进程中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中国航天走向更远深空的里程碑工程。任务成功后,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探测就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自发射以来,“天问一号”已完成3次轨道修正和1次深空机动,现已飞行约3.6亿公里,距离地球超过1亿公里,距离火星约1200万公里,预计在2021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后,实施“刹车”制动进入环火轨道,为火星着陆作准备。04|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等载荷组合体送入预定轨道,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来贺电。这是我国乃至亚洲运载火箭首次发射超过20吨的航天器。此次任务的成功进一步奠定了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运载能力在世界现役火箭第一梯队中的地位,标志着我国正式打通25吨级“天地运输走廊”,具备了建设载人空间站等大型空间基础设施的能力,是我国在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05|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飞成功2020年12月22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顺利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中国航天“十三五”期间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圆满收官。长八火箭主要聚焦于未来太阳同步轨道的高密度发射任务需求,火箭首飞成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运载火箭型谱,提升了我国火箭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顺利开启“十四五”期间各项航天发射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为航天强国建设增添新动能。06|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成功1月5日,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进入工作轨道。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平台——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取得成功。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标志着“东五”平台验证取得重大突破,更预示着我国正跻身国际一流通信卫星“俱乐部”。“东五”平台具有高承载、大功率、高散热、长寿命、可扩展、多适应等特点,可满足未来近20年的通信、微波遥感和光学遥感等载荷对卫星平台的需求。这个平台投入使用,意味着我国通信应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07|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返回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新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飞船试验船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验证了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和群伞回收等关键技术,获取重要飞行参数,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改进积累飞行数据。试验船飞行验证的成功实施将为研制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实现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技术由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载人深空探测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开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新篇章。08|我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9月4日,我国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试验航天器在轨飞行2天后,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这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

2021年,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1、天问一号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成功进入预定轨道。2021年2月到达火星附近,实施火星捕获。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2、神舟十二号2021年4月,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载人飞船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已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21年6月,根据规划,我国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3名航天员将成为 “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住人员”,并在轨驻留3个月,开展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科学应用载荷等一系列操作。中国航天史的重要里程碑:重要里程碑1、“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2、返回式卫星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3、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号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员升空。

历史以来,中国在航天航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详细点

中国航天事业成就有:

1、经过50多年的创业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航天事业经过发展导弹、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等几个阶段,目前已经形成了体系,形成了规模。2017年6月,我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飞入太空,它可以观测黑洞、中子星和伽马射线暴等爆发活动天体。

面向未来,中国人对“星空奥秘”的追问永不止步。未来五年,中国计划研制并发射5颗新的科学卫星;基于X射线属性特征、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能量与空间分布等的科学探测将进一步深入,在空间科学探索中中国有望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2、我们国家在卫星方面已经拥有通讯、遥感、资源、导航定位、气象、科学实验、海洋七大卫星系列,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

3、在运载火箭方面,截止2017年我国共有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运载火箭,具备了9.5吨的近地轨道、5.2吨的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

4、在测控通信领域,建立了覆盖国家本土、太平洋和非洲地区的航天测控网,基本满足了航天活动的测控需要。

5、在地面和应用系统方面,建成了包括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等卫星地面和应用系统。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

长征火箭已经拥有退役、现役共计4代17种型号。其中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甲5个型号已退役;

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F、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和长征十一号12个型号在役。另有长征五号乙、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4个型号在研,长征十一号甲、长征九号2个型号论证中


中国航空航天成就有哪些?

中国航天事业成就有:1、经过50多年的创业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航天事业经过发展导弹、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等几个阶段,目前已经形成了体系,形成了规模。2017年6月,我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飞入太空,它可以观测黑洞、中子星和伽马射线暴等爆发活动天体。面向未来,中国人对“星空奥秘”的追问永不止步。未来五年,中国计划研制并发射5颗新的科学卫星;基于X射线属性特征、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能量与空间分布等的科学探测将进一步深入,在空间科学探索中中国有望取得新的重大突破。2、我们国家在卫星方面已经拥有通讯、遥感、资源、导航定位、气象、科学实验、海洋七大卫星系列,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3、在运载火箭方面,截止2017年我国共有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运载火箭,具备了9.5吨的近地轨道、5.2吨的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4、在测控通信领域,建立了覆盖国家本土、太平洋和非洲地区的航天测控网,基本满足了航天活动的测控需要。 5、在地面和应用系统方面,建成了包括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等卫星地面和应用系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长征火箭已经拥有退役、现役共计4代17种型号。其中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甲5个型号已退役;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F、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和长征十一号12个型号在役。另有长征五号乙、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4个型号在研,长征十一号甲、长征九号2个型号论证中。

我国在航空领域的最新成就,有哪些?

登月、火星探测、国际空间站这一系列的名词出现在眼前,看似并不相关,而实则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那就是航天,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个巅峰。事实上,不论是古代中国还是西方都有着许多神话故事,尽管文化存在差异,却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都具有飞天的能力,在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下,飞向蓝天已然不是梦想,飞向太空同样也不是问题,1961年的4月12日,苏联飞行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了首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可以说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在二战之后便已然兴起了,在二战后期德国制造出的V型系列导弹对于航天的发展可以说奠定了基础,要知道,想要飞向太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地球引力,需要有庞大的推进力来克服地心引力从而飞向天空,而在那时导弹的发展为之提供了可能,想必都知道,导弹的体积如此小,发动机却可以让其高速飞行,可见当时发动机所产生的推力已经足以满足太空旅行的要求,因而才有了现今这样的壮举。目前,具有太空探索能力的国家有很多,中国作为新兴起的航天大国也位列其中,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开始了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并且还为此确立了航天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首先是发射载人飞船,具备空地往返的能力,其次便是掌握相应的空间活动技术,如太空行走、空间交会对接,并建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可以说前两步都在为最后的一步进行铺垫,便是建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可以说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在载人航天的发展上中国已经迈向了第三步并在为之进行奋斗。现今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技术发展已然走向了世界前列,要知道,在空间技术的发展上过去只有美俄掌握,这两个国家是最先掌握轨道空间技术的国家,而中国则成为了第三个掌握了此项技术的国家,根据航天“三步走”战略,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而现今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便是由美俄为首的多个国家共同建设的国际空间站,而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国际空间站已经濒临退役,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所建造的空间站将会是世界上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了,可见中国所取得成就有多么大了。

“星链”计划会对太空有什么具体影响?

“星链”计划会对太空有什么具体影响?星链计划是一个争议比较大的计划,受到了很多科学家的反对,因为星链计划很可能对太空有很多负面影响,下面给大家具体的说明一下,朋友们可以参考:一、星链计划很可能导致太空秩序混乱,因此激烈的太空竞赛:星链计划在实施的时候,表面上说是为了实现更好的网络化,让更多穷人能够享受到免费网络。但是实际上的情况并不是如此,因为星链计划在实施之后,很可能造成地球近地轨道的混乱,因为星链计划会有数万颗小卫星,甚至数十万颗,这样的情况下,太空就会处于一个无秩序的混乱之中。如果星链计划持续的话,那么其他国家或者是一些大型企业,也会争相开始模仿,这就会造成无序的太空资源竞争,从而导致近地轨道变得,根本没有任何的秩序,从而引起激烈的太空竞赛,这就会让太空的资源出现浪费,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这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十分不利,因此星链计划受到了很大的争议,甚至有很多科学家发言反对。二、星链计划很可能造成地球环境的污染,引起一系列环境灾难:星链计划看起来非常的先进,其实这里面有很多环境隐忧,因为星链计划的卫星都是在地球的近地轨道运行,未来很可能会全部落入大气层之中,这很可能会造成大气层不可估量的污染,而且具体的污染情况,目前没有办法统计,因此很多科学家认为,星链计划很可能造成一系列的环境灾难。三、星链计划很可能导致科学家无法精确观测宇宙:星链计划的小型卫星非常多,几万乃至几十万的小卫星,会堵住射电望远镜观测宇宙的视线,这也是星链计划对于科学事业的一个巨大影响。

如何看待通信卫星行业的现状和前景

近年来,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进一步夯实了我国航天信息的基础。卫星通信产业迅猛崛起,带动了卫星通信设备进步。
据《中国卫星通信设备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全球卫星产业产值逐年增长,从2009年的1610亿美元稳定升至2014年的203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据了很大部分。
从全球卫星通信产业来看,我国还有不小差距。目前,美国仍牢牢占据着龙头地位,其卫星产业公司的产品在全球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及影响力。
在卫星通信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卫星通信设备将显著受益,相关产品也将随之走出国门。不过,我国卫星通信应用起步较晚,卫星通信设备在人才、技术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随着产品升级迭代,我国卫星通信设备必然会取得较大进步,助力卫星通信产业做大做强。


我国VSAT卫星通信发展现状?拜托各位大神

提供远程应用服务 远程应用服务主要包括远程教育、远程培训、远程医疗等。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市场运作,VSAT经营企业逐渐认识到远程应用服务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因为远程应用服务可以充分发挥卫星通信的优势:其二,可以发挥卫星通信一点对多点的独特优势;其二,可以发挥卫星通信通信不受距离限制,建站组网灵活、其三,随着卫星小站数量的增加,经营成本可以下降,有利于发展大量的用户,开展规模经营;另外,由于国内经济发展出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问题,特别是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利用卫星通信的方式可以快速地满足市场需求,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远程教育目前被认为是具有旺盛需求和巨大潜力的产业。在高等教育领域,目前全国有68所高等院校获准开展远程教育,而2005年全国高校将全部建立校园网,网络教育注册学生将达500万;在基础教育领域,根据“校校通”工程的要求,将在5~1O年内实现全国90%的中小学校上网;全国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需求极大,各行各业的职业技能培训等成人教育市场前景广阔。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超过2.5亿人在上学或者需要学习和培训,现有的教学体系远不能满足人们划教育的需求。利用VSAT卫星通信具有广播的特性,可以实现一点到多点传输,同时摆脱了地域的限制,在采用双向传输链路的情况下,还可以实现实时互动教学。 VSAT卫星通信在教育与职业培训方面的广泛应用,有效利用了国内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育与培训问题,为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远程应用既可以用卫星单向数据小站来开展,也可以用双向数据小站来开展。双向数据小站的成本比单向数据小站的价格昂贵得多,使用单向数据小站有无法及时的反馈学员要求的缺陷。随着VSAT通信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涌现,目前,很多VSAT经营企业采用“天地合一”外交互式通信方式(即通过卫星广播下载多媒体教学内容,通过INTERNET或地面线路回传学员的反馈信息),有效降低了信息传送成本。 在目前已投入运营的35个VSAT经营企业中,把远程应用作为目前或者未来发展重点的已超过70%。 目前开展远程应用服务,通常的业务经营模式有:由合作单位提供信息源,VSAT经营企业负责提供通信的信道和数据传送。在最终用户端,采用免费安装单向接收小站的方式吸引用户。最后从用户的收入(包括学费、培训费、信息费等)中与合作单位分成。这种经营模式,前期投入(主系统的开通、免费安装单收小站等)比较大,但是随着业务的逐渐开展,终端用户群在迅速扩大,一般在第二或者第三年企业就可以见到收益。 另外,在远程应用业务领域还出现了新的业务经营模式,如一些VSAT业务经营单位在经营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仅为用户提供数据传输的信道,企业是不可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的,将来也无法取得更大的发展。因此近年来,有的运营单位不仅为用户提供信道,还为用户提供应用开发和内容服务,与用户共同获取收入,通过收入分成方式得到各自的回报;有的VSAT经营企业不仅提供卫星传输信道,而且还承担课件制作和提供授课场地,甚至还负责招收学员和发展用户,这样大大提高了VSAT经营单位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这种捆绑经营模式已经逐渐成为VSAT经营企业的共识。 2.为大型企业或政府部门提供内部专网服务 大型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具有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特点的企业,由于分支机构数量多、分布广,为了保证内通信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往往需要组建自己的专用通信网络。另外,随着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政府工作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信息流通的及时性和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中央和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都需要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虽然目前国内的地面网络已很发达,但在分支机构多或者分布面很广的情况下,无论从成本、可靠性还是覆盖面的角度上来看,单凭地面网络还是不能满足这些企业或部门的需求。 采用VSAT卫星通信为他们提供虚拟专用网在成本上有一定优势,且不受地面状况的影响,在一些地面网络没有延伸到的地区更能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发生意外事件(如自然灾害,人为毁坏等)时,能够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许多企业和政府部门利用VSAT通信组建卫星专用网,用于内部通信和信息传送,另外还可以作为地面网络的备份系统。目前,VSAT卫星通信已经在政府各行政部门和金融证券、卫生环保、电力能源、通信交通等行业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般情况下,大型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所需要的卫星网络规模大、小站数量多,业务收入稳定,因此很多VSAT经营单位都开始瞄准这一市场。35家经营单位中已有70%以上已开展了针对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卫星专网业务。 3.提供信息广播服务 信息广播是卫星通信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它充分发挥了卫星通信一点对多点数据广播方面的优势,在一些需要对特定的用户群进行多点信息广播的行业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VSAT卫星通信覆盖面广,不受地面状况的影响,可以充分满足在寻呼、新闻、影视、证券、期货、教育、娱乐等行业在信息广播方面的需要。 其次,由于不需要用户进行信息反馈,用户端用单向小站便可满足要求,而VSAT单向小站建站快,成本低,可以在短期内实现规模效益。 再次,可以作为地面网络在广播业务上的有效补充。以证券行业为例,两个证券交易所的网点覆盖全国各地,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信息内容的时效性,一旦地面线路出现异常,交易信息不能及时传递,股民和上市企业的利益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后果。 随着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政府工作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国家部委把体现其社会管理职能的具体工作的重心向广大的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卫生部门需要向农村地区普及卫生医疗知识,文化部门需要向基层传送文化信息,另外还有很多部委,如公安、科技、卫生、文化、国土资源、水利部等都需要采用卫星广播方式来传送各类信息。VSAT卫星通信以其特有的优势为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通信保障。 4.提供互联网宽带接入和卫星宽带互联网服务 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企业和家庭提供互联网宽带接入已成为许多VSAT经营企业的市场定位,特别是2000年开始兴起的宽带接入热潮,使得众多VSAT经营企业投身其中。一些在2000年和2001年申请VSAT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一开始就是把业务定位符在互联网宽带接入上的,并且为发展该业务作了大量投入。但是由于近年来地面光纤网络和地面宽带接入网络的迅速发展,资费的不断下调,使得采用VSAT卫星宽带接入的市场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由于我国互联网用户主要集中在地面网络比较发达的大中型城市,这样在城市就无法发挥VSAT通信的技术优势,也无法与固定电信企业开胜竞争,因此有一些VSAT经营企业就陆续退出了该应用领域。 但是应该看到,在我国广大边远地区、农村地区,以及地面网络欠发达的两部地区,推广应用VSAT卫星宽带接入、卫星宽带因特网和发挥宽带卫星通信也是解决这些地区通信落后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些地区仍然可以发挥VSAT卫星通信的重要作用。 另外,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约占全国人口的2/3,目前约有75000个行政村尚未实现电话通信,导致边远地区农村的农民无法及时获取农业和生产经营所必需的信息资源,“数字鸿沟”相当严重,信息产业部已经规划部署了农村通信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认为,解决这些地区信息通信问题,采用VSAT卫星通信是最适宜的手段。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协调关系,VSAT经营企业与当地基础电信运营商之间必须密切协作,共同配合方能完成。 5.提供信息采集与远程监控服务 利用VSAT卫星通信能实现一点对多点的特点,进行信息收集,把多个地点的信息集中到一个地方,便于统计和分析,同时还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在一些特殊行业和部门,VSAT卫星通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石油勘探和开采行业中,由于节点多,分布广,尤其是海上作业,地面网络无法延伸到钻井平台。这时,VSAT卫星通信可以容易实现控制中心对包括平台预报、作业、安全、质量等在内的数据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并对各节点实施远程监控。 在交通运输行业,尤其是物流派送行业,VSAT卫星通信的作用更为明显,由于流动性比较强,运输控制中心根本无法通过地面网络与各运输单元进行及时的通信联系,为了对各运输车辆进行监控和调度,同时保证在特殊环境中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大型运输和物流企业一般都会采用卫星通信。 另外,在军队、公安、农业、林业,气象和地质勘测等领域中,VSAT卫星通信在信息采集和远程监控方面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6.提供应急通信和现场调度服务 VSAT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各类自然或者人为灾害发生时,尤其是在地面网络被破坏的条件下,利用VSAT卫星通信,可以为灾害现场提供应急通信,保障现场指挥调度,最大程度的减小灾害的范围和损失。 另外,在军队的野外作业和公安部门的追捕行动中,卫星的应急通信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VSAT经营企业提供这一领域的服务,一些VSAT经营企业还自主研制开发了VSAT卫星机动车,专门用于应急通信和现场调度。


太空互联网会成为现实吗

日前,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提出太空互联网项目,并提出未来甚至可以覆盖至火星。然而,有专家提出,目前看来还不太靠谱。

太空互联网靠谱吗?

太空互联网为何物
据了解,太空互联网由48颗卫星组成,每颗卫星重200—250公斤,所有的卫星都将在高度为1500公里的低轨道运行。
目前,俄罗斯正计划构建太空互联网,这一项目已经得到俄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将来进一步成形后,太空互联网有望成为第一个应用于太空中的通信网络。
“通俗地说,太空互联网是通过卫星等实现全球互联乃至星际互联的通信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孙伟说,太空互联网一旦实现,互联网将无死角覆盖地球,地球人甚至可以与“火星人”视频聊天。
早在1997年,美国正在实施两个火星探险车登陆火星的计划,互联网之父文森特·塞尔夫就曾提出过太空互联网的概念。在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技术中心副教授魏更宇看来,当时太空互联网的目标就是从地球到火星的太空,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空间通信。“所谓太空互联网主要还是围绕从地球到卫星(卫星通信)、从地球到太空飞船的通信。听起来很大,实际上是相对小众的研究领域。”
此外,OneWeb的CEO怀勒也在探索太空互联网,这家新的创业公司希望到2018年发送数千颗卫星进入轨道,从而为世界最偏远地区提供高速光纤互联网。
“这些听起来非常诱人,现实可行性还需要具体论证。”魏更宇认为,这些技术一般称作空中通信,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
实施起来困难较多
前不久,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SpaceX卫星互联网项目包括两个目标:第一,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廉价的卫星互联网服务;第二,通过卫星通信系统,提升现有互联网主干网络速度。
“这一部分内容,我们一般看作是卫星通信的范畴。为了SpaceX项目而建立起来的卫星互联网,能够提供廉价的卫星互联网服务和提升互联网骨干网络速度。”魏更宇说。
魏更宇表示,从SpaceX项目的角度看,需要有一个基于卫星的通信网络,称之为卫星互联网,它既可以提供卫星互联网接入和提升骨干网络速度。但其接入是否廉价是一个问题,从目前的技术现状和可以预见的未来看,使用卫星通信作为互联网的接入,一般都不廉价。
同时,使用卫星通信作为一种网络的备份路由,作为最常见的提升互联网骨干网速度的手段,如果是针对不发达或发展中国家,也要看具体的应用场所。
对此,孙伟持更谨慎的态度。“由于成本太高,现在看来还不太靠谱,但星际网络是未来互联网一定会拓展的领域。”
“太空互联网具体实施起来实属不易。”孙伟认为,实现太空互联网需要大量高性能卫星,卫星和发射都比较昂贵,这将耗费大量的投资。而且较长时间的响应延误、无线传输对数据带宽的限制和多变的天文气象环境导致的中断问题等,都是太空互联网特有的新困难。
“另外,火星与地球之间的信息来回,大致需要20到50分钟的响应时间,因此需要一个不同于TCP/IP的新网络协议。”孙伟补充说。
未来在电脑前就能看到太空
尽管困难重重,但人们对外太空的探索却从未止步。
“太空互联网,可以为地球上互联网的通信提供强有力的补充和支持。”魏更宇说,有人预计到2020年,互联网的通信节点数量将由十几亿发展到七十几亿个。互联网规模急剧膨胀,网络通信量也会急剧增长。网络在短时间内超大的增长规模,对网络自身的稳定性、可靠性都是极大挑战。
从这个意义上看,卫星通信系统作为互联网的一种补充和备份技术,对提高网络的通信能力和安全性有很大的帮助;从通信系统的实践看,目前卫星通信对现有通信系统来讲,作为应急通信的支持能够发挥较大作用。
“太空互联网作为支持太空探索的重要手段,伴随太空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将发挥重要的运营保障作用。”魏更宇说。
太空互联网的概念提出来之后,也受到学术界、传媒等方面的热捧。
然而,魏更宇内心却有诸多忧虑。即使实现,从通信和网络技术发展的规律上看,没有规模化的商业应用,就属于小众的研究领域。“与此类比的是军工技术,如果没有转化为民用技术被大规模应用,其就是小范围的或者是短命的。”
与魏更宇相比,孙伟表现的较为乐观。在他看来,让宇航员以外的普通公民坐在电脑前就可以看到外太空世界,是互联网的又一次革命。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好奇心足以令全人类对太空互联网无比热衷。
太空互联网一旦实现,那么星际间通信将成为可能。过去,人们只能通过把宇航员送到太空的方式去探索未知宇宙,今后普通公民也可坐在家里通过太空互联网自由地欣赏外太空的图像和视频。“万一存在外星人呢?想象一下,有一天你可以与外星人视频聊天,是不是很兴奋呢?”谈起未来,孙伟充满期待。


马斯克的太空互联网卫星计划,为何遭到天文学家的反对?

将地面望远镜移入太空将难以解决光污染问题。有些人说运行在低地球轨道上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取得了显著的成功。未来将发射的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把太空望远镜在可见光波段的观测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什么人类需要继续建造望远镜并在地面上进行天文观测。事实上尽管太空望远镜不需要考虑大气和卫星闪光对观测的影响,但它们的口径仍然无法与地面望远镜相比。孔径越大角度分辨率越好,可以看到的结构越精细。同时地基望远镜可以不断更新和升级设备,并将最新技术应用于观测。一旦太空望远镜进入太空,这意味着所有仪器的参数都将被锁定无法更新。对于天空测量,如果要将望远镜发射到太空,必须考虑到天地之间的通信带宽对观测数据量的限制,而地面上却没有这样的问题。最后如果把任何东西放入太空,资本成本和技术复杂性都会大大增加。目前韦伯太空望远镜已经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花费了近100亿美元,天空仍然很遥远。天文学界估计没有黄金所有者能够将现有的所有天文观测能力转移到太空。干扰无线电观测、潜在的空间碎片卫星链问题。除了对天文观测的影响外,太空垃圾也是星链可能引起的一个潜在问题。今年5月升空的首批60颗星链卫星中,已经有3颗与地面失联,成为了潜在的太空垃圾。虽然高层大气的阻力能够使他们自然坠落,但从失联到坠落需要较长的时间。

上一篇:唐淮源

下一篇:李金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