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是什么简单回答?
希望工程(Project Hope)是由中国共青团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创立于1989年10月。希望工程实施的主要公益项目是援建希望小学与资助贫困学生。 希望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弘扬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希望工程的实施有哪些重要意义
九年多来,希望工程立足于国情,着眼于未来,通
过有特色的工作和活动,先后争取到国内外民间资金1
2 .5 7 亿元,援建希望小学5 2 5 6 所,救助失学儿
童1 8 4 .7 万名,万套希望书库送到了贫困学校,还
培训了一批乡村小学教师。实践证明,希望工程的实施
不仅加强了人们对国情的认识和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发展
,而且倡导了时代的新风尚,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带动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很不适应。全国还有相
当数量的学生不能读完小学和初中,能上高中、大学的
就更少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教育经费
短缺,有些地方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学龄儿童无法上学
。目前全国尚有5 0 0 0 多万人未脱贫,还有上百万名
儿童因贫困上不了学,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
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希望工程正是围绕精神文
明建设的根本目标,从提高我国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
入手,按照培育“四有”新人的要求来开展工作的。希
望工程旨在集社会之力,捐资助学,保障贫困地区失学
孩子受教育的基本权利,这是一项着眼未来,造福后代
,发展我国基础教育的伟大工程。希望工程的近期目标
是:在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以提供助学金的方式,
实现救助所有失学少年的目的。
实施希望工程,推动了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无论是建学校校舍,或是资助贫困地区儿童上学,都是
为了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和培养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劳
动者。希望工程挽救失学儿童,正在减少我国文盲的人
数。依靠社会力量来培养贫困地区的儿童,相应减少了
我国教育投资的巨大压力。希望工程帮助的不仅仅是现
在的1 8 0 万儿童,而且每年将有更多的儿童走进希望
学校就读,或者得到希望工程的援助。在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和培养人才方面,希望工程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
希望工程不仅还给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而且也为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机会。据全
国希望工程办统计,在全国,通过希望工程直接或间接
引进的资金约5 亿元。这不仅缓解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困
难,而且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希望工程是
一条纽带,把贫困地区和富裕地区联结起来,让发达地
区带动不发达地区,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共同发展和整体
进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地
向社会各界大力宣传希望工程,呼吁社会有识之士共同
为振兴贫困地区教育,造福孩子出钱出力,多做贡献。
千千万万的人为此动容,它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
向社会各界扩展,深入到城市、农村,得到广大群众的
理解和支持。希望工程的实施,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唤起全社会的爱心,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了良好
的氛围。
希望工程倡导人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献出爱心
,在人们的心中提出了新的社会计量标准:少摆几桌宴
席,就多了几套希望书库;少买一辆豪华轿车,就能多
建两所希望小学;少建些楼堂馆所,就给一批农村失学
儿童提供了重返校园的机会。人们对利用公款吃喝玩乐
,大建楼堂馆所,违反规定买豪华轿车等腐败现象深恶
痛绝,逐步铲除了腐败产生的土壤,增强了反腐倡廉的
力度。
希望工程特别强调一个爱字,号召人们广泛地献爱
心。正是在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引导下,人们心里流出
的一股股爱泉,汇成一条希望的大河,滋润着一棵棵稚
嫩的幼苗,浇灌着无数失学儿童的心田。通过对民族优
秀传统中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尊师重教的弘扬,把救
助失学孩子这样一件本质上属于慈善事业的活动,升华
为动员人民群众追求自身道德完善,追求社会进步,继
承民族优秀传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教育活动。
希望工程鼓励人们去关心儿童,关心他人,帮助他
人,在人道、仁爱、同情、利他这些最基本的人格的土
壤上,栽培新时期社会所需要的团结互助、集体主义的
精神之林。一笔笔款从四面八方涌向穷乡僻壤,一个个
失学儿童重返学校,希望之光在他们的心灵中燃起,精
神文明建设有了更广阔的基础。受助学生通过希望工程
感受到了人间亲情的温暖,以此为动力,刻苦学习,立
志成才。广大捐赠者通过奉献爱心,资助他人,更加意
识到自己爱的能力和效果。由此,希望工程成为一条纽
带,使援助与被援助的两只手紧紧拉在一起,两颗心贴
得更近。有了这条纽带,人与人之间不再分离、隔膜,
社会凝聚成相亲相爱的大家庭。希望工程为形成平等、
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社会关系,为形成良好的社会
风气作出了贡献。
列举5个自强不息的事例是什么?
5个自强不息的事例:1、陈平,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2、司马迁从小受父亲的影响,热爱历史,广泛积累资料,受父亲临终嘱托,开始研读整理资料,谁知一场飞来横祸使他入狱受酷刑,惨遭宫刑,但他克制自己,愤愤不平地写作,用尽一生心血,终于完成史书。3、范仲淹幼时家贫,没有饭吃,只能喝粥,冬天煮好粥,让它结冰,再用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每天只能吃一块,他朋友知道后,给他送来吃的,他就随食物腐坏,也不碰,他跟朋友说不能让自己学会享受,最后终于有所作为。4、幼年时,为培养邓亚萍成才,父亲把她送到河南省乒乓球队深造。可是,不久后她就被遣返,理由是身材矮小,手臂短小,毫无发展前景,这在少年邓亚萍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可喜的是,在父亲的鼓励下,自强不息的邓亚萍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梦想,反而更努力地练习。可以这么说,是艰难、挫折与坚持成就了乒坛的“国手”。在我们的乒坛乃至世界乒坛,邓亚萍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自从她1986年13岁时获得了首届全国乒乓球锦标冠军,到1997年获得了世界乒乓球锦标寒,在短短的11年里,总共获得了153个冠军。不仅在中国兵坛,也在世界乒坛留下了辉煌的一页。5、供职于NBA夏洛特黄蜂队的小个子博格斯,身高仅1.6米,这个身高在NBA所有球队中却显得非常矮小,但是这位小个子并不简单,他是NBA表现最出色、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不但控球一流,远投精准,甚至在高个子云集的大满贯赛场上带球也毫无畏惧。
关于自强不息的例子有什么?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人更容易成功。成功的人必然经历更多的艰辛和苦难,尝试了常人没有勇气尝试的事情,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可以说每个成功名人的背后都有些令人振奋、激励人心的小故事。下面让我们一起分享几则这些自强不息的名人的小故事。相关如下:邓亚萍的故事邓亚萍在我国乒坛乃至世界乒坛上的地位是无可争议的。自她1986年13岁那年拿到第一个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开始。到1997年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短短的11年间,一共拿到153个冠军。这不但在中国乒坛,而且在世界乒乓史上都是光辉的一页。在邓亚萍小的时候,为了培养她成才,父亲曾将她送到河南省乒乓球队去深造。然而,去后不久便被退了回来。其理由是个子矮,手臂短,没有发展前途,这给少年邓亚萍的心灵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令人欣慰的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倔强的邓亚萍并未因此一蹶不振,相反,她练得更加刻苦。可以这样说,是困难、挫折和毅力成就了乒坛“国手”。气场拥有者敢于接受任何挑战,自强不息,正是这种自我肯定为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他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即使身处逆境,只要你敢于挑战生活,勇于突出界限,那么逆境就会变成推动你前进的动力。生命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只要看重自己,自珍自爱,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大多数人的命运表明,无论你是从事任何职业,无论你是在较高层次的平台上演绎人生,还是在一般层次上努力求索,尽管所遇到的困境、逆境及诸种矛盾的状况不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必须依靠自己点燃与命运搏斗的激情之火,依靠自我去抓住可行的机遇,挖掘自身的潜能,开拓创造新的命运之路。人生恰似海上行船,难免会遭遇到风浪,甚至有触礁的危险。人生变幻莫测,又有多少人能够预测厄运的突袭呢。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自救是摆脱厄运的唯一的武器。”是的,当你身遭痛苦与不幸之时,你可以诅咒命运的不公,但绝不可以放弃心中的勇气和希望。不要总是依赖别人,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而要依靠自己解决问题。最能依靠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关于希望的事例
姚明——中国男篮的希望 (年轻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 如果你问姚明,他的最大愿望是什么,他会告诉你,是率领中国男篮拿一回世界冠军,而不是在火箭队拿NBA总冠军。当然,说完了以后,他会再加一句:“我也知道,这就是一个梦想。”姚明年纪轻轻,但在中国男篮里已经是员老将。他在1998年第一次被招进国家集训队的时候,20世纪纵横中国篮坛的那批老将——胡卫东、孙军、李晓勇、巩晓彬、刘玉栋等人还如日中天。现在一转眼,中国男篮里已经没有他们的踪迹,取而代之的是莫克、朱芳雨、杜锋、龚松林。他们和姚明一样,同生于20世纪80年代。 2004年7月,在北国冰城的夜色里,姚明成了亚洲篮球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霸王,他是亚洲篮球的奥尼尔,是亚洲篮球总决赛里的蒂姆?邓肯。最后的那场中韩之战,当韩国人的三分球像烟花一般绽放,姚明怒吼一声,成了中国男篮照亮希望的灯塔。 希望工程 (要为他人点燃希望) 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起倡导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立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希望工程自1989年10月实施以来,累计资助230万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援建希望小学8000余所,培训希望小学和农村小学教师2300余名。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评估表明:希望工程已经成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富影响的民间社会公益事业。 希望工程自1989年10月启动以来,在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及其授权的各级希望工程实施机构的努力推动下,得到了社会各界,海内外团体、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支持和热情参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施成果和综合效益,赢得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高度评价,已成为我国最具社会影响和享有崇高声誉的民间公益事业。希望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弘扬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林德曼博士的挑战 (希望可以战胜死亡) 1900年7月,一位叫林德曼的精神病学专家独自一人架着一叶小舟驶进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他在进行一项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心理学试验,准备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 林德曼博士认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机体的健康。当时,德国举国上下都在注视着独舟横渡大西洋的悲壮的冒险。已经先后有100多位勇士相继驾舟横渡大西洋,结果均遭失败,无人生还。林德曼博士认为,这些死难者首先不是从肉体上败下阵来的,主要是死于精神上的崩溃,死于恐怖和绝望。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亲自进行了试验。 在航行中,林德曼博士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多次濒临死亡,他的眼前甚至出现了幻觉,运动感觉也处于麻木状态,有时真有绝望之感。但只要这个念头一升起,他马上就大声自责:“懦夫,你想重蹈覆辙,葬身此地吗?不,我一定能够成功!”生的希望支持着林德曼,最后他终于成功了。他在回顾成功的体会时说:“我从内心深处相信一定会成功,这个信念在艰难中与我自身融为一体,它充满了周围的每一个细胞。”他的试验表明,人只要对自己不失望,对自己充满希望,精神就不会崩溃,就可能战胜困难而存活下来,并取得成功。 美国百货大王的故事 (任何处境下都要怀抱希望) 有一年的圣诞节前夕,一个美国青年想去纽约,妻子便去车站给他买票。车票已售完,妻子无奈地回家对他说:“很抱歉,没能买到票。售票员说有人退票的希望只有万分之一。”青年人听到妻子的话后,马上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出发。面对妻子不解的目光,他说:“我去碰碰运气,如果没有人退票,我就当是提着行李去散步了。”在车站里,他开始等待。开车前三分钟,终于有一位女士因为孩子生病而不能成行,他由此得到了退票,踏上了开往纽约的火车。 这个美国青年就是甘布士,他凭着抓住生命中每一个看似渺茫的希望这个信念,最终成为美国百货业巨子。在谈起自己成功的感悟时他说:“我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我抓住了万分之一的希望。别人以为我是傻瓜,其实这正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生活中,我们缺少的往往就是这种等待、这份耐心和勇气。即使希望之后的结果常常是失望,也应该重新鼓起勇气和决心。就像甘布士把失败说成提着行李去散步,那是一种怎样积极的心态啊。如果他在失败之后就去抱怨命运,便不再去争取生命中许许多多的万分之一的希望,也就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了。 更多的时候,我们缺少的恰恰是为了万分之一的希望去拼搏、去追求的信心,看似不可能便放弃了。我们也会常常嘲笑身边那些为了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而痴心奋斗的人们,笑他们的愚蠢和不明智。可是想想因为目标遥远抑或困难重重而放弃希望的我们,到了最后一无所获,不是更应该被嘲笑吗?成功绝非偶然,虽然有时看似简单,但我们不曾注意的地方,却很少想别人曾怎样为了这万分之一的希望而付出辛苦的汗水和智慧。 希望就是力量,有了希望便会有成功的可能。成功和失败之间,其实只隔着一颗充满希望的心! 张海迪的故事 (希望点亮生命之灯) 1974年冬天,张海迪和父母一起从下放地回到济南。返城的年轻伙伴们一个个都有了着落,有的进了工厂,有的参了军,有的上了大学。张海迪不愿让父母养自己一辈子,而且经验告诉她,只有工作才会快乐,她也要去找份工作。她手摇轮椅,四处寻找。可从冬到夏,没有结果。人家还说:“多少好胳膊好腿的都找不到工作,哪有地方安排你!” 张海迪心如死灰。她觉得自己的生命价值已经完结,没有必要再这样拖累父母,忍受痛苦活下去了。一天傍晚趁父母不在,她吞下了大量的安眠药,然后闭着眼睛平静地坐在轮椅上。但平静顷刻即过,海迪的心开始翻腾,她想起了父母亲养育自己十几年的心血,想起了乡亲们给予自己的快乐和厚爱,想起了自己在日记里写下的话语,她发现自己对生活还是有很多希望的……她还想起了保尔的那句名言即使到了生活无法忍受时,也要生活下去!一个坚定的想法出现在她的脑海中:“不!不!我不能死!还有多少事情等着我去做啊!”“来人啊!救救我……”张海迪扯起自己的头发,大声呼喊。对生的希望把死神吓跑了。张海迪还怕什么呢?从此,以病残之身坐在轮椅上的她又开始了新的奋斗。
关于周火生的具体事例!50悬赏!!
【文章】周火生【By Kaiser3344】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一些名人,或是一些胜似名人的人。我家乡在昆山,告诉你们哦,我们这也有一个名人,他叫周火生。 相信,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都听过。因为他是我们大家公认的“希望骆驼”、希望老人”、“昆山捐资助学第一人”、““希望工程搭桥工”............ 周火生爷爷今年75岁,脸上布满了皱纹,看上去,是一个特别老的人,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爱心,充满了童趣!!周火生爷爷59岁退休,在这退休的16年来,他不是拿着他那数千元的退休工资,过着休闲的日子,而是用他的退休工资,和他现在的精力去为大别山的孩子作出贡献!据大家统计,周火生爷爷前后去大别山共73次,捐赠了460多万元,其中有26万是自己捐赠的。周火生爷爷到我们昆山的70多所小学卖书,等筹到了一定的钱以后,他就为大别山的孩子购买衣物以及书本等学习用品。 “学习雷锋、陶行知”只是一具胜似名言的话。周火生就经常用这句话诠释自己!你们知道吗?周火生爷爷协建了5所学校,并为10所中小学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希望小学送去了上万册图书、数千件衣服以及67台电脑等物资;资助了约650名学生,其中上大专本科的学生超过40人,还有3名研究生、2名博士生。 周火生,这位希望老人给这么多的孩子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希望。他做出的所有贡献,都不是在为自己,而是在为别人,因此,让我想到了巴金说的“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具体事例】【By Kaiser3344】 财迷”周火生65岁学会了骑三轮车,他想卖更多的书,赚更多的钱。 周火生“很抠门”,每月有数千元的退休工资,却住在乡下简陋的房屋内。他从来不打车,不住15元以上的旅馆,不吃10元以上的饭。 在中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昆山,退休高级教师周火生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然而,16年来,他前后去大别山73次,共捐资460多万元(其中个人捐款达26万元);协建5所学校,并为10所中小学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希望小学送去了上万册图书、数千件衣服以及67台电脑等物资;资助了约650名学生,其中上大专本科的学生超过40人,还有3名研究生、2名博士生。 戴着一顶印着旅行社广告的帽子,穿着一件发白的衬衣,拎着一个旧手提袋,脚上穿一双旅游鞋,清瘦矮小的周火生健步走过昆山市图书馆的广场,不断地有老师、学生向他问好。在昆山,他被称为“希望骆驼”、“希望老人”、“昆山捐资助学第一人”,但他更愿意把自己称为“希望工程搭桥工”。 做了44年的孩子王,周火生帮助贫困学生从未间断。1993年10月23日,得知希望工程资助困难学生的情况后,他向江苏省希望办捐了1000元,当时他的工资不到300元。1994年9月10日教师节这天,他拿到3000元奖金,两个小时后他把这笔钱寄往安徽金寨县。 退休后,他专程去金寨考察,从此和金寨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为希望工程募捐。 周火生说:“要缩小老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就要让贫困的孩子多掌握知识,改变面貌。” 退休后,他卖书挣钱募集资金,到昆山市70多所小学卖书,筹到了一定的钱款后,就会购买衣物以及书本等学习用品送到金寨县。 周火生的三轮车上挂着一面写着“为希望工程”的小红旗,竖着一块展板,宣传希望工程事业。在他的影响下,昆山市许多市民都自发和他走到一起,用不同的方式为希望工程奉献爱心。 周火生先后去安徽73次,他陪同单位、团体助学;组织市民进山访问助学;周老从中牵线搭桥使金寨县10多所中小学与昆山市的学校结成对子,互帮互助。 昆山商厦以周火生的名字命名,设立了募捐箱。每年组织员工到金寨去慰问,这已经成了昆山商厦一项重要的活动内容。 “一切为了孩子!奉献就是快乐,快乐就是健康长寿。”周火生自豪地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是我们千灯镇人,是我们的榜样。” 更多的时候,他乐意用“学习雷锋、陶行知”来诠释自己的行动。 长年劳累,周火生出现了心脏早搏等病症,他计划用自己的退休金、义卖图书的收入和各界的捐助建立“学雷陶基金”。 周火生说:“等我跑不动了,就启动这部分基金,继续资助老区的孩子们。”【楼主】完全按照您的要求来的,希望对您有所启示,若您觉得满意,望多多支持哈!!!
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是什么时候兴建的?
1990年5月19日,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金寨县地处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是全国闻名的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红军第25军就诞生在这里。然而,由于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这里曾是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这所小学曾经“蜗居”于一个祠堂,学生不足百人,教职工不到十人。1990年初,青基会捐款4万元,省、县、镇配套资金,金寨县希望小学正式开建。1990年5月19日,在原址建起了两层小楼,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就此诞生。30年过去,背靠的马头山依旧,这所学校不断“生长”,如今已是拥有两个校区、多栋校舍、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标准化操场的现代学校,有教学班38个、学生近2000人,教职工近100人。扩展资料那些被希望工程改写的人生1、苏明娟1991年,大别山深处7岁小女孩苏明娟饱含“我想读书”渴求的大眼睛,出现在希望工程的宣传海报上,也就此改写她的人生。“如果没有希望工程的这张照片,我可能就要面临失学。”童年时的回忆,苏明娟历历在目。当时,《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来到金寨探访,苏明娟正趴在桌子上写字,解海龙将这个画面永恒定格在了镜头里。苏明娟的老家在金寨县梅山水库库区,离金寨县希望小学20多公里,是所在村民组最远的一户人家,每天上学还要坐船出库区,再徒步一个小时才能抵达她就读的张湾小学。那时,她的家庭收入主要依靠父亲在水库捕鱼虾和母亲养蚕。“我自己也会去山中摘板栗,卖了补贴家用。”她说,板栗扎手,一双手被刺出血。如今的苏明娟已是一位干练优雅的职业女性,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她自己的公益生涯,也持续了二十多年。2、周玉梅1984年出生的她,因为贫困,曾多次面临辍学。“11岁那年暑假,因为交不起学费,我就去外面餐厅洗碗挣钱。”她说,“开学后学校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回去,说有人想要资助我,是广东顺德的一位企业家。我当时很感动,回到学校更珍惜读书的日子。”然而,她依然需要每天放学后去山里捡柴火、拔药草,拿到市场上卖,勉强维持生活。上中学后,由于家庭困难,她又一次面临辍学。“当时一家五口人,就挤在茅草屋里,我也不好意思和家人提学费的事。”这一次,她又得到了好心人帮助:一位来自江苏无锡的公务员决定资助她,寄来400元。“我不认识他,就给他写信,说我一定会好好读书,将来报答他。他回信说希望我好好学习,将来有能力了也去帮助别人。”周玉梅说。“他对我影响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我自己也开始做起了公益。”2002年,周玉梅读完高中后独自一人去上海打工。经历了工地搬砖、仓库看货后,周玉梅最终在一家塑胶制品公司落了脚。从一线的操作工到公司副总,这个过程她只用了八年。工作之余,她一有时间就召集大家参加公益活动。利用周末,她还经常把上海的好心人带到金寨帮助当地的孩子,让他们结成帮扶对子。2007年,在一个金寨的校友QQ群里,大家发起倡议为家乡的孩子们捐款。23岁的周玉梅也捐出了人生第一笔助学金:200元。2015年,她放弃在上海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家乡金寨,加入安徽首家希望公益服务中心,如今她的团队已帮扶数千名家庭困难的孩子,自己还收养了一名女童。“小时候,我常常坐在山头望着远方,想着哪一天能走出去。现在走出去了,我却又回来了。”她说。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社新媒体—希望小学今“而立”
第一所希望小学是什么
1111 第一所希望小学 ——安徽金寨南溪镇希望小学 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于1990年5月19日建成,它坐落在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它标志看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希望工程”己经正式启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的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但由于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些偏远地区还存在着教育落后的现象,许多孩子由于贫困而失学;有的学校校舍破旧,师资匮乏;很多贫困地区,简陋的学校就建立在年久失修的破庙里、学生上课只能在这里避避风霜雨雪,而且也没有操场,再加上交通不便、学生居住分散等原因,使许多适龄儿童失学。 为了帮助失学儿童能够重新就学,为了落实《教育法》规定的九半制义务教育,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提供资金,在全国一些落后地区建立了初级学校。这些学校被称为“希望小学”。 基金会的大部分基金来自国内企事业单位及海外友人的捐赠。继第一所希望小学建成后,“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又用于人别山区、延安地区、井岗山地区等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建立了多所同样性质的希望小学。 希望小学的建立,使贫困地区的许多失学儿童重新就学,对摆脱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国民的整体素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222 我把有关资料发一部分给您: 十七年前,因救助涞源县桃木疙瘩小学包括张胜利在内的13名失学学生,上书团中央,涞源县原政协副主席车志忠发起了中国希望工程,情动中国。 车志忠其实是北京人,他老伴也是外地人,他们都是1959年响应祖国号召支援边远山区建设的大学生,车志忠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老伴蒋鹤君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车志忠没想到的是,他与涞源这个贫穷的小县的情缘至死也难以割舍。发起希望工程纯属偶然 1987年,涞源一中普通教师车志忠的一篇《涞源县发展旅游之我见》长篇调研文章引起了县委领导的高度重视,随后车志忠成为了县级干部,当选涞源县政协主管旅游的副主席。 担任政协副主席不久后10月的一天,车志忠带上学生和儿子去涞源西北部大山深处考察旅游资源,高倍望远镜中出现了一个1800米海拔的山顶上的村庄,和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他们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爬上这个小村,惊讶地发现这个小村贫穷得难以置信,小学校就在一个桦树皮做顶、石块垒起的四面漏风的教室里,孩子们的脚上大多没有鞋子…… 车志忠叹息着,让儿子把衣服脱下来给了穿得破烂的孩子们,他一家一家走访,给他们每家都留下了一点钱。回去后,他又搜集了一大包旧衣服让人送了去。 但就在第二年春天,桃木疙瘩13名学生中除了村长的两个孩子其他人全部失学了,一个叫张胜利的孩子给车志忠这个他心目中的“大官”写来了一封信,这封后来流传甚广的来信不知打动了多少国人的心灵:“车爷爷,你家今年打得粮食够吃吗?我家里穷,我爹不让我念书。可我还想念书,长大做一个像你一样为国增光的人。” 这封信让车志忠失眠了,于是,他奋笔疾书,上书团中央等单位,呼吁全社会关注贫困儿童的读书问题。1989年10月17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一行30人来到桃木疙瘩村,对贫困孩子的教育状况进行调查,拉开了中国希望工程的序幕。 我觉得你问的问题应该是第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