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水华

时间:2024-06-14 20:47:03编辑:奇事君

虾塘的水中蓝藻是什么东西?

蓝藻是一种分布广、适应性很强的藻类,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蓝藻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影响也日见显现,蓝藻水华发生后给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造成伤害的事故时有发生,本人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试对虾池蓝藻的特点、危害及防控谈点浅显的看法,供有关人士借鉴。

一、蓝藻的特点

1、分布广
蓝藻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且PH值较高的水体中,喜高温,主要在淡水中生长,成为淡水中重要的浮游植物,在温暖的季节里常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在我国南方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由蓝藻形成的“水华”。在盐碱水中蓝藻较多。

2、适应性强
可在极端不良的环境中出现。对温度、盐度升高,照度、养分、溶氧下降及硫化氢出现等不良环境有较强的耐性。

3、善于进行混合营养
不少种类具有固氮能力。蓝藻类有些种类具有固氮能力,特别是具有异形胞的种类。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合成自身需要的氮肥,从而改变水体中的氮磷比,所以蓝藻的发生和水体的营养元素比例失衡有很大关系。

4、浮游种类喜高温强光
喜高pH和含氮高有机质丰富的静水水体。因而符合上述条件的虾池易引起蓝藻爆发。

5、形成水华的蓝藻主要有
微囊藻、鱼腥藻、色球藻、螺旋藻、拟项圈藻、腔球藻、尖头藻、颤藻、裂面藻、胶鞘藻、节球藻、束毛藻等十多个属。其中微囊藻水华极为常见,它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标志,蓝藻水华发生时,散发腥臭味,夜间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死亡后产生羟氨或硫化氢,对水生动物有毒,破坏生态平衡,危害渔业,也使水的其他利用价值降低。

二、蓝藻的危害

1、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例如微囊藻夏季高温季节大量繁殖,在水体表层形成一层厚厚的类似于油漆样的物质。

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虾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对鱼虾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2、抑制其他藻类生长
繁殖过盛会抑制其它藻类生长,造成溶氧、PH值等昼夜变化剧烈。因为蓝藻一旦成为优势种群,就会严重破坏水体物质平衡,使得表层一下,其他藻类很少,水很瘦,温度越高蓝藻繁殖越快,光合作用强烈,引起水体的PH值急剧升高,高PH值的水体特别适宜蓝绿藻的繁殖,所以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溶氧,PH值等昼夜变化剧烈,不适宜虾类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伤害。

3、死之后大量耗氧
有的种类繁殖过盛(形成湖靛),死亡后发出一股难闻的腥臭味,消耗大量氧气,同时分解后产生毒素,败坏水质,引起鱼虾生病或大量死亡。

4、蓝藻是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污染的指标生物。(如褐色管孢藻Chamaesiphonfuscus是清水的指示生物,泥生颤藻Oscillatorialimosa则是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

以上几点,都会造成虾的食欲降低,免疫力下降,并且由于大部分蓝藻的外层都有一层胶被,不易消化,虾误食后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极大的增加了患病的机率。

三、虾池蓝藻发生的原因

有些地区的虾塘由鱼塘改造而成,多年没有清淤,池底严重恶化;养殖用水有机质丰富,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极易生长枝角类。而为了降低成本,充分利用天然饵料,投苗后在中早期一般不投喂饵料。这就导致枝角类等浮游动物的大量繁殖,吃掉了水中的大部分小型藻类(绿藻),使得水变得很瘦。

另外由于水源不便,为了维持一定的水深,养殖者往往采取何时有水何时进的方针,从而忽略了对水质指标的监控,一旦含有微囊藻等蓝藻的水进入虾塘后,会很快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群,此时一般药物很难凑效。

四、控制蓝藻的方法

1、常规方法
(1)沿池边泼洒杀藻剂:一般为含氯制剂或硫酸铜、络合铜等铜制剂。此法有一定的效果,但缺点是对南美白对虾的刺激大,尤其是铜制剂会抑制虾的生长;另外一旦用量过大,容易造成转水,而且蓝藻大量死亡后分解产生的毒素进一步加剧了对虾的危害,易引起事故发生。

(2)大量进水:一些养殖户在生产中发现,有时通过大量换水(尤其是河水)可以使蓝藻死亡。其实原理很简单,由于蓝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由于已经适应了原来的环境,一旦水环境突然改变,引起不适,就会造成大量死亡,造成人为的转水。

此法的缺点首先是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并不是每次进水都有效;其次,水中各项指标的突然变化同样会引起南美白对虾的应急反应,造成虾的免疫力急剧下降并发生不正常蜕壳,在蜕壳期间极易感染各种病害;再者,所进水源因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含有大量致病菌、重金属元素等有害物质,改变了水体的生态平衡。所以此法不建议使用。

(3)其他方法:一些养殖户通过混养部分花鲢、罗非鱼的方法,利用花鲢控制枝角类的数量,利用罗非鱼吃掉部分蓝藻及病虾,防止病害发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放养密度,防止密度过大引起缺氧及防止罗非鱼同虾争夺饵料或吃虾,造成不利影响。且这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控制蓝藻的根本方法
(1)控制轮虫、枝角类的数量,防止其吃掉小型有益藻类。

(2)从藻类繁殖的所需营养成分入手,肥水时尽量使用含有复合硅营养元素的肥水产品,这种肥水产品所含营养元素,蓝、绿藻对硅肥吸收速度慢而单细胞藻类(如硅藻)吸收较快,水肥起来时单胞藻类(如硅藻)占优势,适当控制了蓝、绿藻的繁殖。

(3)用微生物制剂抑制蓝藻的繁殖。一些复合菌中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通过生态竞争,平衡氮磷比例;通过大量繁殖,和蓝藻争夺氧气,抑制其光合作用,减缓蓝藻繁殖速度,同时稳定PH值;通过分泌胞外活性产物来抑制蓝藻的繁殖;所有这些可以有效控制蓝藻的发生。

(4)加大肥水力度:无论在防治还是治疗蓝藻上,在施用活菌制剂的基础上,一定要加大肥水力度,平衡水体营养元素,从而加快有益藻类的繁殖,使其尽快成为优势种群,抑制蓝藻的繁殖。

(5)注意引进有益藻类:对于有益藻类较少的池塘,可采取引进含有硅藻、绿藻丰富的水20-30cm,然后施用专用生物肥,少量多次的方法,抑制蓝藻繁殖。

(6)经常换水:利用蓝藻对环境的改变适应能力弱的特点,采用经常换水的方法,保持水质清新,抑制蓝藻的大量繁殖,防止蓝藻水华的形成;换水时需要注意的是:要抽取蓝藻比较集中的下风处表层水,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蓝藻数量。

(7)用絮凝剂在蓝藻集中的地方泼洒,降低蓝藻的密度。

(8)在蓝藻集中的地方泼洒杀藻药物,杀灭蓝藻,需要注意的是,要泼洒对南美白对虾刺激小的药物,泼洒后还应注意使用解毒剂,减少蓝藻死亡后对南美白对虾造成的伤害。


小池塘蓝藻怎样治理

1.有机絮凝剂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日前研究出一种有机污水处理剂,均匀加入一杯污水中,3-5分钟即可使氮、磷及藻类絮凝沉淀,再通过磁分离技术,彻底移出污染物,处理后的水体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中科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专家介绍说,这种有机污水处理剂是以粉煤灰等几种无毒无害的工业废料与壳聚糖等材料复配,再加上磁粉等磁性材料,通过物理化学改性,制成粉剂或水剂母料。试验表明:这种水处理剂与富营养化湖水混凝,先产生絮凝物,再伸入磁铁即可吸附移出氮、磷和藻类。研究人员指出,过去一些水体治理产品只能凝结、沉淀污染物,不能将其移出,时间长了往往再次爆发污染。这项新成果因为加入了磁分离技术,可实现彻底根治氮、磷及蓝藻的目标。
2. 生物调控防治水体蓝藻技术

2.1改进肥水方式,采用生物肥水控制蓝藻技术 传统的苗种放养前池塘肥水是采用过磷酸钙和尿素等无机肥或无机肥和有机肥结合进行肥水,就有可能增加池塘水体中的氮、磷含量,为蓝藻的繁殖提供了基本营养要素。因此,需改进肥水方式,减少池塘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减少外源性营养物质的输入。在放苗前一星期左右对养殖池塘进行生物肥水,这样既可以使生物肥水中的微生物充分利用池塘的营养进行繁殖,把水培育至黄绿色或棕褐色,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使其中有足够的活饵料供养殖动物苗种食用;又可以使肥水效果保持持久,控制蓝藻的生长和繁殖。特别是在养虾池塘中,更需要采用生物肥水的方法以提高虾苗的活饵料量。饵料生物特别是浮游生物对净化水质,吸收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减少养殖动物病害,稳定水质将起重要作用。生物肥水剂如高效活菌肥水宝(主要成分复合有益菌、菌体蛋白)用量为每亩每米水深200~300克,具体用量因塘而异。

2.2用鲢、鳙鱼控制蓝藻技术 在池塘水体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复杂的生物链。用鲢、鳙鱼控制蓝藻大量繁殖就是通过向池塘水体中投放适当密度的鲢、鳙鱼,通过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鱼类摄食藻类的食物链关系,捕捞成鱼带出氮磷,从而达到控制和减少蓝藻发生的目的。鲢、鳙是典型的摄食浮游生物的鱼类,所以鲢、鳙鱼能较好地控制藻类的生长繁殖,从而控制“水华”发生。但在养殖过程中利用鲢、鳙鱼控制水体蓝藻发生,其放养密度和放养比例一定要科学,要根据水体浮游生物现存量和水生生物食物链转换参数而定,以防止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新的影响。

2.3用微生物制剂控制水体中过多营养物质,抑制蓝藻技术 在养殖池中经常施放有益微生态制剂,如复合微生态制剂、益水宝、EM菌、利生素等,能及时降解进入水体中的有机物,如动物尸体、残饵等,减少有机耗氧,稳定pH值,同时能均衡地给单细胞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营养,平衡藻相和菌相,稳定池塘水色。单细胞藻繁殖旺盛的水体,不但溶氧高而且可以稳定水质的物理要素及化学要素,清除氨氮等有害的物质,减轻环境中对养殖动物产生应激的因素。

微生态制剂应用于改善养殖池塘环境后,能显著降低池塘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同时池塘中的绿藻、硅藻等有益藻的比例明显上升,而蓝藻比例明显降低,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蓝藻的生长和泛滥,因绿藻中的水网藻、小球藻、栅藻等对氮、磷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因此,利用有益藻类吸收养殖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抑制对养殖动物有害藻类的生长繁殖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措施,当有益藻在养殖池塘中形成优势种群后,有害藻类就会失去生存的环境,从而抑制了有害藻类的生长。因此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对保持池塘水质、控制蓝藻会有很好的效果。

2.4池塘中移植水生植物控制蓝藻技术 用水生植物控制蓝藻水华就是利用各生物间相生相克的原理,通过改变周围光线的强度和营养条件间接地影响蓝藻的繁殖,提高水体透明度,植物和根区微生物共生,产生协同效应,净化水质,再经过植物直接吸收、微生物转化、物理吸附和沉降作用除去氮、磷和悬浮颗粒,达到控制或杀死某些藻类的目的。在6月下旬可在池塘中选定几片区域,并用竹竿固定,移植大型水生植物如凤眼莲、浮萍等以阻隔蓝藻的连片繁殖。

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的控制是养殖过程中处理十分棘手的问题,富营养化的氮、磷营养物质既有天然源,又有人为源;既有外源,又有内源;这给控制蓝藻的生长和泛滥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困难。另一方面,营养物质去除难度高,至今还没有任何单一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措施能够彻底去除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因此只有通过生物综合控制蓝藻技术才能有效地控制蓝藻的生长和繁殖。(科学养鱼)


水域中出现赤潮和水华是水污染的标志。是对的吗

赤潮(red tide)是海洋中某些微小(2-20微米)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更小的细菌,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突然性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水华"(water blooms)是一种在淡水中的自然生态现象,只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这两种在自然界就有的赤潮和"水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记载。在自然界中它们很快消失,并没有给水产动物和人类带来危害。
②发展为灾害:由于人类经济的发展,对大自然造成了许多干扰,最主要的是N、P营养成分的增加,造成淡水、海水的富营养化,为水中这些微小生物的爆发性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赤潮消失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和分解,耗尽了水中的溶解氧,分解物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恶臭难闻,严重威胁海洋养殖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同样地,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氮和磷大量排入海洋后,会污染水体,导致水体----,形成赤潮?

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上一篇:罪恶都市吧

下一篇:长腿美女为食客扒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