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树大招风》的原型人物都是那几个?都做过什么大案?
《树大招风》 其实《树大招风》也是一个“三人行”的故事。舞台设置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分三线交叉讲述悍匪卓子强、叶国欢、季正雄枪口舔血的故事。片中三位男主角原型来自上世纪香港著名的“三大贼王”——张子强、叶继欢、季炳雄。这三个人的事迹,在香港可谓耳熟能详,也被不少电影拍过。《树大招风》为了抓住“回归”这个微妙的时间点,在剧情和人物性格方面做了大量艺术加工,但片中很多细节都是真实的。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三大“贼王”现实中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香港曾经有着这么三位人物,他们外号“香港三大贼王”。抢劫作案无数,光三个人的人头加起来就价值10个亿,而他们的涉案金额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
2017年4月19日1时02分,叶继欢因肺癌死在了拘留病房,终年55岁。叶继欢,前香港头号通缉犯,臭名昭著的“贼王”,他手持AK47在街头怒刚警察,掩护抢劫金店同伙撤退的画面曾经震撼了一代港人。
彼时的香港还是正在腾飞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不仅是资本、享乐、投机、购物的天堂,繁荣环境也提供了犯罪的温床。除了尾大不掉的黑社会组织,独狼式悍匪也层出不穷。如今,香港经济已被内地城市超越,而在粤港两地警察的联合打击下,香港的犯罪率也呈现了断崖式的下降。烙下深刻时代印记的三大贼王,也只是中年港人的茶余谈资了。
AK当关——叶继欢
你以为入狱就消停了?naive,1989年8月4号,入狱不到五年的叶继欢越狱了。越狱过程堪比警匪大片:服刑中的叶谎称腹痛而被押到医院检查,到达医院后他再次谎称内急进入厕所。在厕所里他找到两个玻璃瓶,打破后作为武器,手持锐利玻璃瓶冲出厕所威吓介护人员并冲出医院大门。之后他挟持了一辆停在医院门口的货车,以司机儿子为人质威迫司机开车,途中又逼司机把衣服脱下让他换上,最后下车转乘巴士逃逸。
1961年,叶继欢生于广东海丰。17岁时偷渡香港,打过一些短工但仅能糊口。面对香港的声色犬马,人人渴望大捞一笔——叶继欢也一样。1984年,叶继欢涉嫌抢劫一家金行和一家表行,因急着出手偿还赌债,经验不足的叶被警方盯上,并设局抓捕。但由于证据不足,抢劫罪不成立,只因为携枪和销售赃物被判了18年,上诉后减了2年。
藏匿两年后,贼王再度出山:
1991年6月9日,以叶继欢为首的5名悍匪,手持AK、身着防弹衣,连环抢劫5家金店,且与警方发生激烈枪战,造成7名路人受伤并全身而退。事后清点,涉案金饰总值超过1000万港元。而1993年的抢劫,则让叶继欢的名字传遍香港:1月6日,叶携同伙再度抢劫金店,一名路过的孕妇中枪死亡,叶和同伙抢劫了300万港元的金饰之后扬长而去。而叶独自一人手持AK47在街上和警方对射的画面被路人拍下后,全香港都认识了这名悍匪。3日后,叶和同伙再度抢劫,和警方枪战,获利700万港元。事后,叶继欢成为了香港头号通缉犯,悬赏金额100万港币。1996年5月,叶继欢与张子强(没错,另一位贼王)合谋绑架李嘉诚长子,叶在作案前10天携带军火返港,上岸时意外遭遇巡逻警察。枪战中,叶腿部中弹被捕,从此半身不遂。连同之前越狱的刑期,共计判了36年。
虽然残疾的叶在狱中受洗,但仍旧涉嫌袭击狱警,打骂狱友。
《树大招风》演员:任贤齐
世纪绑架——张子强
叶继欢的好基友,绰号“大富豪”,曾扬言要劫狱救叶。而他的犯罪经历,比叶继欢更加嚣张:1955年,张子强生于广西玉林,4岁时随父母偷渡香港。1991年7月12日,张子强与同伙在机场抢劫载有1.7亿港元的运钞车。当年9月落网。
1995年6月22日,张在法庭上被认为证据不足而当庭释放,全香港都记住了这张“灿烂”的笑脸。港英当局当时还赔偿给张子强一大笔钱,使张子强愈发张狂。他于此时在狱中结识叶继欢,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合作。1996年5月,张子强与叶继欢集团合谋绑架香港超级富豪李嘉诚的长子,勒索港币10亿3千8百万元。张子强腰缠炸弹,亲自去李家大屋与李嘉诚谈赎金,李嘉诚因此不敢报警并即场答应。1997年9月,张子强故技重施,绑架香港次富郭炳湘,勒索港币6亿元成功。
1997年10月,张又策划绑架澳门赌王何鸿燊,被警方识破,未遂。几次勒索下来的总金额甚至破了世界纪录。
张子强曾跟着结拜兄弟搞事雄(左)参加了成龙1995年的博士宴,和成龙、李修贤合影,搞事雄也是个游走黑白两道的神人1997年底,张子强非法购买800公斤烈性炸药,2000多枚雷管偷运到香港,图谋制造更大的恐怖事件。据炸药专家说,800公斤烈性炸药如果集中爆炸,足以炸平一座十几层的大厦。正是这800公斤炸药,敲响了大富豪犯罪集团的丧钟。
《树大招风》演员:陈小春
省港旗兵——季炳雄
省港旗兵,泛指从大陆到香港从事犯罪活动的人,而这些群体组成的各种团伙则被统称为“大圈帮”。季炳雄是其中的“佼佼者”。
季炳雄生于1960年,原名为关德荣,出生于广东,70年代在广州做扒手,80年代随扒手集团到了香港。1984年扒钱时被捕入狱,在狱中认识了大圈帮中的大人物,出狱后多次组织犯罪集团,牵头走私武器及在香港持械行劫。季炳雄曾被判入狱8次,最长两年。有消息指出,季炳雄由90年代起开始内地旗兵来港,涉及多宗械劫案,从1985年到2001年,有据可查的季炳雄抢劫案高达9起,涉案总金额接近两千万港币,并且在与警方的枪战中杀死过无辜路人。
季炳雄每次均在位于铁路站附近的珠宝金行犯案,因此每每犯案后方便进入铁路站乘车逃走。而且每次犯案都起用不同匪徒,从不重复。有时间更只在幕后策划,使警察调查难度增加。季炳雄曾被判入狱8次,最长两年。涉及多宗械劫案后他一度逃亡至海外,成为加拿大毒贩的打手而被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红色通缉令。
《树大招风》中林家栋借此角色拿下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季炳雄曾于2001年7月创下香港警察历史上最高悬红纪录(200万港元)。2003年底,飞虎队发动突袭,终于抓获季炳雄,同时缴获了30年来最大的一批军火,季被判处监禁24年。
有消息指他入狱初期不改作风,2009、2010年连续涉嫌威吓和殴打其他囚犯。但他近年行为良好,并将在2020年刑满出狱,届时60岁。至此,上世纪香港黑道呼风唤雨的三大贼王传奇以,一枪毙、一病死、一垂老而彻底告终。
三大贼王,清一色的家境普通,想着一夜暴富但又怕苦怕累,由此心生歪念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虽然真正的香港三大贼王,是一死两关的局面。但是他们所做过的每件事都是惊天动地,虽然都是作奸犯科的坏事,但也是编剧们的灵感源泉。不过小编也他们的经历看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即便你逃了一次,但是你逃不过第二次。
《飞虎极战》背景真实飞虎队有什么著名事迹?
香港警务处警察机动部队特别任务连(Special Duties Unit),绰号“飞虎队”,是隶属于香港警务处行动部警察机动部队总部的一支反恐特种部队。作为一支同时具备反恐特种部队、特警队性质的武装力量,飞虎队的主要职责为反恐、处理高危险性的罪案、解救人质、要员保护、侦测搜索、抢险救灾等,还可执行水底、水面及空中的特种任务。 飞虎队在全世界特警队中赫赫有名,也是亚洲知名反恐特种部队、世界顶级特警队之一。第一个事迹:荃湾中心枪战荃湾中心枪战发生于1992年12月1日的广州楼23楼,特别任务连围捕持械匪帮,并且与之枪战。事件中6人全数被拘捕,3名特别任务连人员受伤(其中一名警长严重受伤,失去眼球)和4名探员受伤。事后,全体特别任务连人员获警务处处长嘉许状,其中3位代表获得英女皇英勇金叶奖。第二个事迹:南洋酒店绑架案2002年9月8日,绑匪藏匿于湾仔摩利臣山道南洋酒店,特别任务连奉命出动。事件中并无开火,并且成功拘捕全部三名绑匪。第三个事迹:拘捕季炳雄2003年12月24日,轰动一时的季炳雄终被拘捕。特别任务连连同刑事情报科跟踪支援队以及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在油麻地渡船角文汇街文景楼成功拘捕季炳雄及其一名同党,并且起获大批军火,包括AK-47突击步枪、霰弹枪、手枪及800发子弹。整件案件中人员并无开枪,备受赞赏,被比喻为最平安的平安夜,提早给香港的圣诞礼物。第四个事迹:六亿元可卡因案2011年9月16日,毒品调查科于屯门蓝地福亨村回收废料货仓内破获香港历史上最大宗的毒品罪行──六亿元可卡因案,由特别任务连强攻进入案发现场,并且成功拘捕4男2女,其后留守现场与狙击手队戒备,掩护进行蒐证的同袍。另外亦于疑犯被扣留的警署及存放毒品的警务建筑物一带戒备。
香港警务处的历史沿革
1841年1月26日,英国海军在西营盘登陆香港岛。英国最高代表查理士·义律在2月2日向香港居民颁发两条法令:中国人继续使用中国律法及习惯,惟一切酷刑应予废除;非中国人则以英国法律审判。在4月威廉·坚伟出任总理巡抚,当时尚未有警察,只好由军队中抽调人手。为了执行这些法例,义律在4月30日委任威廉·坚伟上尉为首席裁判司,并委派他成立维持治安的队伍(警队前身)。1843年威廉·坚伟招募到28名警察,多是由英印士兵转职而来。1844年5月1日,警队根据《香港法例》第5号条例正式成立,初期编制为35人,称为差役。差役领导称差头。当时英警地位最高,待遇较好,有枪;次要是印警,有枪;最低是华警只有木棍。1845年3月,原伦敦警队警司查理士·梅理(Charles May)抵港,管理这支殖民地治安队伍,成为首位差头(总长)。他以爱尔兰警队的制度为蓝本,建立了一支171人的队伍,在中区、香港仔及偏远的赤柱兴建差馆(后正名警署),并尝试招聘质素更佳的差人(后正名警察)。早期的工作范围非常广泛,除负责治安外,还负责消防、人口及出入境登记、签发牌照等。到了1862年英国取得九龙半岛后,香港总人口急速澎涨至12万人,当局随即严格地重组警队,实施严明的纪律,从孟买本地步兵团聘请退役军人加入服务,并全面增加警察的薪金,以提高士气和工作表现。到了1870年代,警队已得到革新,并有效地运作。警队已清除腐败无能分子,并聘用了更多华人,又从爱丁堡警队招聘一些健壮的苏格兰人来港服务。1893年,时值33岁的梅含理出掌警队,他设立了警察学院,规例规定每一个新聘警员必须在该学校接受训练。随着发展,警队于1920年代成立刑事调查部,1930年成立冲锋队,以处理严重罪案及小型骚乱。当时,警队亦成立了属兼职性质的警察后备军及特别警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外籍警官离港参军。在这段期间,政府召集平民加入警队,共有352人经过宣誓仪式,被委任为特别警队,组成特别后备警队,并依其国籍,分别编成英印籍、华籍与葡籍三个大队。他们成为了工作繁重的正规部队的有力后援。为了加强警力,警队在遥远的山东省招募人手,在山东省威海卫港口签订雇用合约。他们体魄健硕,备受重用;警方遂成立一支特别的警察队。而在海上,警队则于是在近岸航行的船只上派驻一支主要由白俄罗斯人组成的特别队伍,以设海防。早期警队面对抢劫、赌博、绑票及海盗等严重治安问题,警队需由大英帝国各地招募警员。到了1920年代,香港警察的编章编号前分别加上英文字母,方便识别警察来自的地区:A代表欧洲裔(主要是英国);B代表从印度招募的印裔(主要为旁遮普邦的锡克教徒);C代表本地招募,说粤语的广东人;D代表从山东威海招募的山东人(即香港鲁警);后来再加上E,代表从俄罗斯抵达的白俄。不同各区的警察配戴的警帽亦有所不同,欧洲警察使用在头顶有尖刺的头盔(后来改为平顶帽);印度警察依照传统用布包头;中国警察则使用圆锥状的竹帽(后来亦改为平顶帽)。警员夏天制服是深绿色的,(后改为浅绿的卡奇色Khaki Colour),冬天则为深蓝色的呢料。警员之间的通讯要靠吹银笛。故此,当时香港有一条十分流行的顺口溜,传神的描述警察形象:ABCD,大头绿衣。捉唔到贼,吹BB。注:「捉唔到贼,吹BB」意为:抓不到贼,不停吹银笛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警队进行重组,大量海内外退役军人加入警队,在1946年,麦景陶出任警务处处长,他向港英政府争取增加各级警务人员的薪金及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当时军器厂街的新警察总部正在兴建中,应征加警队人数以千计,当中很多是退役外籍军人或其他殖民地警队的老手。及后,警队于边境兴建了一座座警岗,40年后人们仍称这些警岗为「麦景陶教堂」。加上警察训练学校于1948年成立,提高了警队的执法与准军事行动的能力。1956年10月10日发生双十暴动后,警队在1958年成立了警察训练分遣队,负责维持香港的内部安全,为警队提供一支常设的紧急事故后备军,薛畿辅处长更改警务人员的职级结构,以打击贪污。最基本的改变是由大批年轻的非宪委人员担任警署警长的新职级,从高级警长的手中取回行动工作和职位调派的直接控制。此外,经过一次全面检讨后,薪酬方面也有普遍的提高。战后,警队亦开始招募女警担任后勤支持工作,首期受训的女警于1951年毕业[5]。警察后备军与特别警察则于1959年合并为香港辅助警察队[6],而出入境事务则于1961年移交予入境事务处。1967年香港左派受文化大革命的感召发动持续半年的六七暴动,警队严阵以待,多次驱散及搜捕示威者。1968年改组为警察机动部队。1969年,英女皇伊利莎伯二世为表扬警队成功平息六七暴动,授予香港警队及辅警「皇家」称号,警队更名为皇家香港警察(Royal Hong Kong Police Force,英文简称RHKP),成为英联邦5支拥有皇家称号的警队之一,并由雅丽珊郡主出任正规警队和辅警的荣誉总监。1950至1960年代的香港警察,与其他港英政府部门一样,曾经都是贪污的温床。当时不单是部分警员只作零星的贪污,而是相当部份的警员及警官,成群的与黑社会勾结,特别是便衣警探部门,建立了「包娼庇赌」的地下秩序(黑社会)。政府多次成立打击贪污的部门,包括在警队下设立反贪污部,但都未能根治贪污。最后香港政府在1974年成立独立于警队外的廉政公署,严厉打击政府及警队内的贪污。1977年警队内部不满廉政公署的调查手法,触发警员冲击廉署总部的事件。最后港督宣布特赦,对1977年前发生较轻的贪污罪行不予追究,警廉冲突才得到平息。事后,警队接纳调查委员会建议而成立警察队员佐级协会,以改善警队管理层与员佐级人员之间的内部沟通,并提升警员的待遇与福利。警队在1970年代开始致力改善警民关系,投诉警察组于1973年成立,警察公共关系科辖下的青少年组织-少年警讯于1974年成立。 随着香港回归,警队在1980年代逐步落实本地化,首任华人警务处处长李君夏于1989年履新。警队于1995年成立野外巡逻支队,接管驻港英军的边境治安工作,而过去负责监控敏感情报及反渗透工作的部门-政治部则于1995年解散,要人保护及反恐等内部治安工作则交由行动处属下的不同部门负责。时至今天,警队编制极为庞大,正规人员有约3万名,辅规人员有约5千名,兼及内勤和文职人员有约5千名,共为约4万人的大队。现时警队负责香港本地陆地及海港治安、交通执法以及巡逻与中国大陆接壤的边境禁区。此外,警队亦负责办理社团、舞狮、枪械牌照及集会活动等申请。
在警察警告的情况下故意伤人怎么判刑
如果对方正在对警告发出方进行刑事犯罪行为,则属于正当防卫,如果不是,则构成故意伤害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4条之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香港商场再次发生围堵内地旅客事件的评论报道
过去几个星期,周末都有反水货客示威。从不同渠道的影片可见,参与示威人士情绪甚为激动。有人说水货客影响生活,也有人指香港市民的利益受损。 何谓利益受损,见仁见智。价格上升削弱购买力,是利益受损。本来由港人充当水货客,现在变成有大陆人竞争,也可以说是利益受损。取消一签多行的诉求,可以减少大陆水货客,但利之所在,有谁可以保证,另外不会有香港市民加入走水货的大军?当然,在今天中港矛盾的气氛下,就算如此结局也是政治正确。建制和零售界不会希望取消一签多行,他们也知道众怒难犯,所以便提出了在边境建立水货城,将购物客和市民分开。边境购物城,究竟由谁去营运?租金又怎样去定?假如明知有巨大利益,这个边境购物城的地价和租金又怎能不贵?最终的问题是,又有谁可以确保水货客必然会到这个地方去购物?稍为有点常识的官员,又怎会再为政府添烦添乱?说到底,这比头痛医头更不堪的概念,皆因今天的政府,心态上过得一天,得一天。杜绝水货客,没有方法比寓禁於徵。有人提出开陆路离境税,令水货客无利可图。不过,只要是利之所在,杀头的事也有人做,陆路合法离境行不通,恐怕绝迹多年的大飞又要重现江湖,而且由於利益变得更集中,有理由相信,黑社会有更大诱因去收买相关的执法人员。说到底,贸易就是货通有无。千错万错,都只可怪大陆到今天仍然有极高的贸易壁垒;换言之,这堵墙不倒,墙内的怪现象改不了,对香港的影响也改不了。香港人要捍衞本土独特之处,不可能只靠围堵大陆;大陆是大质量的实体,就有如黑洞一样,任何在其力量范围内的人和物,结果都会被扭曲。近代史中的香港,一直都扮演某种影响中国大陆的角色;虽然大陆是个大质量的黑洞,可是香港有海纳百川的先天优势,是以全世界的利益与这个封闭的国度角力,也不算是下风。无错,香港就是要引入外国势力。不过,我倒不是甚麼回归英国的天真理想主义者,其实只有紧守几个原则,香港就不会被同化:一、香港行普通法。普通法的精髓,在於案例互通,原则先行。可惜,自主权移交後,香港越来越多成文法,也越来越受大陆成文法的文化影响,凡事都好像不立法不行。以水货问题为例,最初推出限奶令,已经有人提出水货客会演变成蚂蚁搬家式的全民皆走。预言成真,却没有人记得,问题出於一个接一个的连串政策失误。结果,更多的政策失误,衍生更多的政策扭曲,结果,香港越来越像大陆,政策多,但没有效。二、就算在英国殖民地年代,也没有人说要港元必定跟英镑挂钩。最终,港英政府选择了国际结算货币,也就是美元,作为港元挂钩的锚。主权移交到中国之後,有一群马屁精,久不久便说港元要和人民币挂钩,可是来来去去只有一个理由,就是中国是香港的主权国。人民币在可见将来都没有机会自由浮动,要港元挂钩人民币,等於将香港的货币政策也一并和人民银行接轨,只要看客观事实,就知道在共和国国土之上,货币政策是如何扭曲和混乱。这是名副其实的劣币驱逐良币论,可惜在那些对基本经济学毫无认识的人当中,却大有市场。三、大陆的特点,是封闭。香港在这一方面,越来越似大陆。剑桥哈佛毕业的医科生,不可以在香港执业?最讽刺是,中大和港大两班天之骄子有一天从医管局出来,执业搵真银,做星球人月球人,他们在诊所挂那张专科证书,不是沙田威尔斯所发的,而是英国威尔斯Cardiff颁的。其实,大家都是崇洋,所以更加可以明白为何香港的医生害怕洋医生来竞争。这种小农自卑感,跟邻近地区又何其相似?除了医生认为香港人要生生世世被他们的垄断剥削,其他专业垄断也有这种心态。四、大陆十三亿人,不错是有商机,但地球有七十亿人。假如说,香港人在世界没有竞争力,只有在大陆的保护下,才可以蓬勃发展,对不起,这种话等於宣判了香港已死。土豪只知在海外消费,但世界仔却会食四方饭,不相信香港已死的朋友,请将志气拿出来。「讲咁易呀?」我从来没有说面对世界是轻松容易的事,但我信香港人可以,加上健全的普通法制、稳定可信的货币金融系统、开放的市场,香港不会是大陆的其中一个城市,而是世界的绝无仅有的资本主义桥头堡。我深信,全球化资本主义城邦主义,才是香港最强大的後盾。放弃香港的自由市场,只会令这个城市,在不经不觉间,变成像中共一样的封闭国度。
谁能推荐一部警匪电视剧给我看看
别让我看见
简介:干了一辈子刑警的刘玉生被任命为见义勇为基金会的秘书长,初到基金会的他对工作多少有些不适应。因耳闻目睹了一些见义勇为的英雄们因为被救者的懦弱和社会保护机构的不完善而饱受冤屈时,他决定为见义勇为基金会聘请律师,著名律师王羽佳的毛遂自荐,记者苏丽丽的挺身而出更让刘玉生对基金会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但在现实生活中,见义勇为的成本是很高的,一旦被人讹上,这个成本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一个中学生在街上救助一个晕倒的老人,反被老人的亲属讹诈,刘玉生主导了这个事件在社会上的讨论,在舆论上和法律上,对这类见义勇为行为给予了支持,使得人们那颗愿意帮助人的心得到了慰藉。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社会空气得以净化,见义勇为基金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刘玉生对这份职责也有了全新的认识。该片贴近生活,宣扬正气,充满了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