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

时间:2024-06-14 03:50:30编辑:奇事君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 #三年级# 导语】经验是数学的基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考是数学的核心,发展是数学的目标,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它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催化剂。以下是 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快的是(秒针),走得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篇二】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高位上的数,如果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较大的三位数是位999,小的三位数是100,较大的四位数是9999,小的四位数是1000。较大的三位数比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篇三】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倍的认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同分子分母的分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有哪些?

1、测量(长度单位及质量单位)。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3、四边形。4、有余数的除法。5、时、分、秒。6、多位数乘一位数。7、分数的初步认识。8、可能性。9、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与组合问题)。加法运算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若绝对值相等则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若绝对值不相等,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5、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6、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7、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

【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感受它们的重量。   ①学生汇自己的体重。   ②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   ③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吨   (2)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   (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   通过小组同学反复掂物体的重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感受物体的实际重量。迁移出1吨的重量。   师引导: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   即:1吨=1000千克。师补充板书:1吨=1000千克   (3)巩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师生做个猜体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个老师的体重按50千克计算,那有多少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你是怎样想的?   (4)填空练习: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千克,是()吨。   三、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书,标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种东西的总重恰好是1吨。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条鲸鱼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吨   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总结,解决问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数学概念知识课,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巧妙的设置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各类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吨”的概念。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接着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篇二】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吗?今天,草原上要举行运动会,第一项田径项目是竞走,参赛运动员是喜羊羊与懒羊羊,懒羊羊走长方形的路线,喜羊羊走正方形的路线。都走一圈,看谁走的快?懒羊羊说:“不合理,我走的路多,喜羊羊走的路短。”   (大家看图,出示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你们来当评委,看看懒羊羊提的要求合理吗?   引导:喜羊羊和懒羊羊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喜羊羊和懒羊羊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提问:他俩所走的路程到底怎么算呢?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长方形,动手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请同学们动手量出所需的数据,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   2、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   (板书)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3、提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4、请同学们再拿出手中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再在练习本上求出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两种:(板书)   (1)5+5+5+5=20(厘米)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2)5×4=20(厘米)边长×4=周长   提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提问: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边长)。   5、提问:懒羊羊也用尺子量出了长方形草坪的长是12米,宽是6米,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草坪的周长是多少?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计算过程。   6、解决了懒羊羊的问题,那我们就来帮助喜羊羊算出他所走的路程吧!他也量得正方形草坪的边长是9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   7、同学们比较一下谁走的路长?(一样长)   8、谈话:原来,他们俩走得一样多,经过科学地计算,懒羊羊心服口服了,他们不再吵了,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中。   三、巩固练习   1、请你量出需要的数据,并计算它的周长。   2、如果绕篮球场走一圈,要走多少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3、试一试:正方形的手帕的边长使25厘米,他的周长是多少?   它的周长是100厘米。   4、想想做做。   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四、拓展延伸:   课下练习:   一根长24米的绳子   (1)围成一个正方形。围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   (2)围成一个长方形,如果长方形的长是9米,宽是几米?   想一想:如果长不是9米,还能围成哪些长是整数米的长方形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围成的图形)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在生活中有许多关于周长的有趣的问题,只要我们去认真观察,去仔细发现,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篇三】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会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4÷4   22÷6   36÷7   47÷5   39÷9   2、先列算式,再口答下面各题   (1)、17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可以装()盘,还剩()个。   (2)、每盒饮料4元,19元能买()盒,还剩()元。   看来大家掌握的真的很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例5)   师:同学们,图上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生:划船   师:从图上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22人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师: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我有点不明白,谁能帮帮老师?   生:就是能坐1人,2人,3人,4人,就是不能坐5人   师:哦,谢谢你,解释的很清楚,你们听明白了吗?最多坐4人,就是能坐1人,2人,3人,最多只能坐4人   师:那这里的数学问题是什么?你找到了吗?   生:问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你找的很对,你能帮老师解释一下这里的至少吗?   生:就是最少的意思。   师:哦,就是最少要租几条船?现在谁能完整的说说这道题目?   生:22人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如果有6人去划船,每条船安排1人,需要几条船?安排2人呢?3人呢?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条船坐的人越多,用的船越少。   师:那我们这里每条船上应该安排几人,才能用最少的船?   生:坐满,也就是坐4人   现在请你用画一画或者写一写的方式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1展示:我用了4个圆来代替4个人,共用了5条船还余两个人。   生2展示:我用一个大圆代替一条船,直接往里面写4,就代表坐了4人,还余下2人。   生3展示:我用竖式算的,22个人,每条船坐5人,坐了20人,还余下2人。   师:谢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解决方法!现在你们能根据她的方法来列算式吗?   生:22÷4=5(条)……2(人)师:为什么用除法?生:因为四个四个的分,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四,所以用除法?   现在我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至少要租几条船?生1:5条生2:6条   师: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那么余下的2人应该怎么办?   生1:余下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生2:我也认为余下的2人要再租一条船!   师小结:余下的2人如果是你,不让你去,你乐意吗?要想一起去,就得再租一条船!所以我们要用5+1=6(条)   2、运菠萝   师:划船划累了,你口渴了吗?王叔叔为我们准备了菠萝,谁能读一下?   生读题。   生自由列算式!   学生展示:27÷8=3(次)……3(箱)3+1=4(次)   师:为什么要加1?生:因为剩下的3箱还得单独再运一次。   师小结:像这种处理余数时,给商加1,我们称为进一法。   3、买面包   师:同学们,王叔叔还给我们准备了肉松面包。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面包3元一个。   师:出示问题。我拿10元钱最多能买几个?请你列出算式并说说理由   生:10÷3=3(个)……1(元)因为剩下的1元买不了一个面包   师:像这样余数对商没有影响,直接去掉了,我们称为去尾法。   4、对比总结   划船和买面包这两种情况对余数的处理相同吗?为什么?   生:因为划船的余下的2人也得去,而余下的1元却买不了一个面包   师小结:也就是这两个是不同的实际问题,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处理余数。   三、巩固练习   1、判断(说明理由)   李阿姨缝制上衣,每件上衣钉7个扣子,38个扣子可以钉几件上衣?   38÷7=5(件)……3(个)   5+1=6(件)   答:38个扣子可以钉6件上衣。()   2、下面各题是选“去尾法”还是“进一法”   (1)做一张床单需要2米布,7米布最多做几张床单?()   (2)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3、旋转木马8元玩一次,50元能玩几次?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生1:我知道了对余数的处理有“进一法”和“去尾法”   生2:我知道了处理余数时要考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解决问题   22÷4=5(条)……2(人)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如下: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2、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3、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4、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5、倍是两个数进行比较的一种关系,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水就可以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其计算方法是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我们身为一名数学老师,要去把教案做好,为新学期的教学而准备更加充分,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在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会用毫米作为测量物体长度,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厘米 = 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二年级我们学习过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要精确地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 2.请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学生汇报: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一条边,看这边的另一端指向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读数时要平视。) 3.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并用手比一比有多长?(学生回答) 4.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演示,指生回答) 5、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6.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7.提问: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办呢? 8.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精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游戏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在活动中产生知识上的冲突,为新知的出现做好铺垫】 二、新授知识 1、建立1毫米的概念,认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呢?(同桌交流) (1)很多个1厘米。(0-1、1-2都是1厘米) (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间还有更小的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3)一个小格一个小格地数(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0个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板书: 1厘米=10毫米,25px=10mm)。 (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 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长?(1厘米2毫米) (5)填一填:2厘米=( )毫米 5厘米=( )毫米 70毫米=( )厘米 (6)你能测量出书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个小格,是6毫米) 三、想一想 (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长?拿出一张光盘,看一看,摸一摸。这张光盘的厚度就大约是1毫米。(小魔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盘,再慢慢把它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宽度大约1毫米。让学生反复做一做,加深对1毫米的认识。)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猜一猜,几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长度接近1毫米。(电话卡的厚度、学生卡的厚度)【通过多次的直观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概念从实际中来,便于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说一说,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会用到“毫米”作单位?(小的物体) (4)生活中的毫米:①1角硬币、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②人的手指甲大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大约20天长1毫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到毫米。 四、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或数。 一只蚂蚁长约3( )。 一本字典厚70( ),也就是( )厘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再填空。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旗杆的高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硬币的厚度。 思考;测量三元到丰都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三元到丰都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三元到丰都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汽车时速表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30千米。 C图3;公路上的里程碑。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三、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课件出示食堂到周转房口)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四、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出示新庄小学操场:这是新庄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两圈半是是多少? 让学生尝试算一算两圈半是多少米?然后展示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400×2=800(米 ) 800+200=1000(米) 1000米=1千米 1千米也叫1公里 1千米(公里)=1000米 学生齐读。 想一想:从校门口大约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 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几千米? 五、做一做 再次体验1千米的长度? (1)三元中学操场: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三元中学,你知道沿着它跑道走一圈时多少米吗?老师做了实地测量,是200米,那走几圈是1千米?(指名回答:5圈) (2)星期天,杨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校门口出发一直医院背后,大约是1千米。 (3)从校门口到向家坝铺的水泥路大约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4)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六、实际运用 小帅在早锻炼,跑一圈200米,跑5圈是多少千米? 学生练习后,再展示交流。 200×5=1000(米) 1000米=1千米 七、拓展训练 改一改: (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⒉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 ),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 )? 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 )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  研究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 t )作单位。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感受它们的重量。 ①学生汇自己的体重。 ②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 ③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 感受1吨 (2) 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 (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 1000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 通过小组同学反复掂物体的重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感受物体的实际重量。迁移出1吨的重量。 师引导: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 即:1吨=1000千克。 师补充板书:1吨=1000千克 (3)巩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师生做个猜体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个老师的体重按50千克计算,那有多少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你是怎样想的? (4)填空练习: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  )千克,是(  )吨。 三、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书,标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2.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种东西的总重恰好是1吨。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条鲸鱼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  )吨 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 )千克。 五、合作总结,解决问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数学概念知识课,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巧妙的设置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各类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吨”的概念。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接着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板书 吨的认识 1 千克 = 1 0 0 0 克 1吨 = 1 0 0 0千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根据所学知识适时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和环境的教育。 2.引导学生用迁移的方法,利用旧知识,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3.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过程,培养他们能与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看看你认识这些湿地野生动物吗?把你了解的情况给大家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主题图。 学生自由回答。 师: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表格。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其他湿地野生动物。 师:这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 生1:知道了湿地动物主要可以分为三类:鸟类、爬行类、哺乳类。 生2:知道了其中鸟类最多有271种,爬行类122种,哺乳类最少,只有31种。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与这些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有信心学好吗?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统计表,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二、探究体验新知 1.教学例1 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师根据表中信息,该怎样列式计算呢?(指生列式) 生列式:271+122。 师:这两个数有点大,又不是整十整百的数,能口算吗?那我们该怎么办? 生:用竖式计算。 师:一起说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生尝试独立列竖式笔算,师巡视了解情况。 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及结果,对表现好的学生表扬鼓励。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 生:跟我们一起学习过的笔算方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 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271+31的竖式计算方法。重点说清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写0,同时向百位进1。 师:想一想,271+903,该怎样计算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你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生:当百位上相加满十,我不知该怎么办了。想起“十位上满十,向百位上进一”,我觉得应该是百位上满十,向千位上进一。 师:说得很有道理,同学们,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能解决未知的问题,很好! 师:比较这三个竖式,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第一个加数都相同。 生:我发现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就有进位也有不进位。 师:观察的真仔细,也就是说,第二个加数变化,就会出现不进位和一次进位的情况。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的加法。(板书:三位数加三位数) 三、练习提升 1. 我是小医生,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共需要多少钱? (2)你想买什么?要花多少钱? (3)和同桌互相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感受。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 271 271 271 + 122 + 31 + 903 ——— ———— ———— 393 302 1174 【课外作业】 1.用竖式计算 126+242320+485 107+385 542+175 2.电饭锅358元,微波炉329元,台灯176元,电风扇385元,如果让你买两件商品,你会怎么买?算算价钱。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点,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四边形的共同特点,分辨不同四边形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从“从趣点”出发 1、认一认四边形 (1)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你能说出哪些图形的名称? 师: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都是四边形。(板题:四边形) (2)请同学们在书上将四边形涂上阴影 二、学习演练 1、观察讨论: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 结合图形得出,师板书:四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 学习例1 (1) 开放尝试,独立完成。 (2) 投影展示,交流讨论。 (3) 比较加深,说说那几个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2、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四边形 3、分类: (1) 小组合作,要求按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每分好一类放在旁边。比比看哪个小组分得多。(老师分发信封) (2) 汇报交流,投影展示,说说分类的方法。 课堂练习 三、练习,从“差异点”提高 4、学习例2 ①先用尺子量一量,再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②哪两个四边形比较象,不同在哪儿?小结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比较特殊的四边形,它们的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 四、概括,从“智能点”提升 小结全课,看书巩固。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教案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案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数学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数学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在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会用毫米作为测量物体长度,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厘米 = 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二年级我们学习过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要精确地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 2.请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学生汇报: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一条边,看这边的另一端指向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读数时要平视。) 3.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并用手比一比有多长?(学生回答) 4.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演示,指生回答) 5、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6.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7.提问: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办呢? 8.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精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游戏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在活动中产生知识上的冲突,为新知的出现做好铺垫】 二、新授知识 1、建立1毫米的概念,认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呢?(同桌交流) (1)很多个1厘米。(0-1、1-2都是1厘米) (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间还有更小的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3)一个小格一个小格地数(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0个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板书: 1厘米=10毫米,25px=10mm)。 (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 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长?(1厘米2毫米) (5)填一填:2厘米=( )毫米 5厘米=( )毫米 70毫米=( )厘米 (6)你能测量出书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个小格,是6毫米) 三、想一想 (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长?拿出一张光盘,看一看,摸一摸。这张光盘的厚度就大约是1毫米。(小魔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盘,再慢慢把它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宽度大约1毫米。让学生反复做一做,加深对1毫米的认识。)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猜一猜,几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长度接近1毫米。(电话卡的厚度、学生卡的厚度)【通过多次的直观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概念从实际中来,便于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说一说,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会用到“毫米”作单位?(小的物体) (4)生活中的毫米:①1角硬币、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②人的手指甲大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大约20天长1毫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到毫米。 四、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或数。 一只蚂蚁长约3( )。 一本字典厚70( ),也就是( )厘米。 数学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再填空。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旗杆的高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硬币的厚度。 思考;测量三元到丰都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三元到丰都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三元到丰都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汽车时速表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30千米。 C图3;公路上的里程碑。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三、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课件出示食堂到周转房口)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四、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出示新庄小学操场:这是新庄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两圈半是是多少? 让学生尝试算一算两圈半是多少米?然后展示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400×2=800(米 ) 800+200=1000(米) 1000米=1千米 1千米也叫1公里 1千米(公里)=1000米 学生齐读。 想一想:从校门口大约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 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几千米? 五、做一做 再次体验1千米的长度? (1)三元中学操场: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三元中学,你知道沿着它跑道走一圈时多少米吗?老师做了实地测量,是200米,那走几圈是1千米?(指名回答:5圈) (2)星期天,杨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校门口出发一直医院背后,大约是1千米。 (3)从校门口到向家坝铺的水泥路大约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4)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六、实际运用 小帅在早锻炼,跑一圈200米,跑5圈是多少千米? 学生练习后,再展示交流。 200×5=1000(米) 1000米=1千米 七、拓展训练 改一改: (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数学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3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⒉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 ),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 )? 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 )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  研究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 t )作单位。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感受它们的重量。 ①学生汇自己的体重。 ②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 ③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 感受1吨 (2) 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 (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 1000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 通过小组同学反复掂物体的重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感受物体的实际重量。迁移出1吨的重量。 师引导: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 即:1吨=1000千克。 师补充板书:1吨=1000千克 (3)巩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师生做个猜体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个老师的体重按50千克计算,那有多少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你是怎样想的? (4)填空练习: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  )千克,是(  )吨。 三、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书,标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2.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种东西的总重恰好是1吨。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条鲸鱼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  )吨 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 )千克。 五、合作总结,解决问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数学概念知识课,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巧妙的设置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各类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吨”的概念。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接着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板书 吨的认识 1 千克 = 1 0 0 0 克 1吨 = 1 0 0 0千克 数学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4 教学目标 1.根据所学知识适时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和环境的教育。 2.引导学生用迁移的方法,利用旧知识,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3.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过程,培养他们能与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看看你认识这些湿地野生动物吗?把你了解的情况给大家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主题图。 学生自由回答。 师: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表格。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其他湿地野生动物。 师:这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 生1:知道了湿地动物主要可以分为三类:鸟类、爬行类、哺乳类。 生2:知道了其中鸟类最多有271种,爬行类122种,哺乳类最少,只有31种。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与这些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有信心学好吗?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统计表,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二、探究体验新知 1.教学例1 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师根据表中信息,该怎样列式计算呢?(指生列式) 生列式:271+122。 师:这两个数有点大,又不是整十整百的数,能口算吗?那我们该怎么办? 生:用竖式计算。 师:一起说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生尝试独立列竖式笔算,师巡视了解情况。 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及结果,对表现好的学生表扬鼓励。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 生:跟我们一起学习过的笔算方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 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271+31的竖式计算方法。重点说清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写0,同时向百位进1。 师:想一想,271+903,该怎样计算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你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生:当百位上相加满十,我不知该怎么办了。想起“十位上满十,向百位上进一”,我觉得应该是百位上满十,向千位上进一。 师:说得很有道理,同学们,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能解决未知的问题,很好! 师:比较这三个竖式,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第一个加数都相同。 生:我发现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就有进位也有不进位。 师:观察的真仔细,也就是说,第二个加数变化,就会出现不进位和一次进位的情况。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的加法。(板书:三位数加三位数) 三、练习提升 1. 我是小医生,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共需要多少钱? (2)你想买什么?要花多少钱? (3)和同桌互相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感受。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 271 271 271 + 122 + 31 + 903 ——— ———— ———— 393 302 1174 【课外作业】 1.用竖式计算 126+242320+485 107+385 542+175 2.电饭锅358元,微波炉329元,台灯176元,电风扇385元,如果让你买两件商品,你会怎么买?算算价钱。 数学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5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点,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四边形的共同特点,分辨不同四边形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从“从趣点”出发 1、认一认四边形 (1)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你能说出哪些图形的名称? 师: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都是四边形。(板题:四边形) (2)请同学们在书上将四边形涂上阴影 二、学习演练 1、观察讨论: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 结合图形得出,师板书:四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 学习例1 (1) 开放尝试,独立完成。 (2) 投影展示,交流讨论。 (3) 比较加深,说说那几个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2、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四边形 3、分类: (1) 小组合作,要求按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每分好一类放在旁边。比比看哪个小组分得多。(老师分发信封) (2) 汇报交流,投影展示,说说分类的方法。 课堂练习 三、练习,从“差异点”提高 4、学习例2 ①先用尺子量一量,再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②哪两个四边形比较象,不同在哪儿?小结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比较特殊的四边形,它们的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 四、概括,从“智能点”提升 小结全课,看书巩固。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是什么?

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是如下:1、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或用除法找。2、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自然数。3、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分为:奇数、偶数。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4、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0、12、14、15、16、18、20、22都是合数。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因数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例:12=2×2×3。

上一篇:五年级英语下册

下一篇:缪可磬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