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如何喂奶粉 婴儿奶粉喂养方法
1、婴儿出生的前几天婴儿喂奶量
婴儿喂奶量可按婴儿每公斤体重计算,每日给100-200毫升。如婴儿体重为3公斤,则需奶3×100(120)毫升=300(360)毫升奶,加水后配出的总量再以顿数除,可得出每顿用奶量。如二份奶兑一份水则为300(360)毫升奶+150(160)毫升水,总量为450-480毫长,分成7-8次服用,每顿为60-70毫升。
2、婴儿15天到满月喂奶量
如果宝宝消化正常,可吃纯奶,近每公斤体重100-150毫升,每顿约吃60-100毫升。
3、婴儿满月后到两个月喂奶量
奶量按体重逐渐增加,每日喂6-7次,每次间隔3.5-4小时,每顿约吃80-120毫升左右。最多可吃到150毫升。
4、婴儿二至三个月喂奶量
每天喂5-6次,每隔四小时一次,每次吃奶150-200毫升。
顺产新生儿怎么喂奶粉
如果说自然分娩是孩子继承妈妈“第一桶菌”的好机会,那么,母乳喂养,可以保障妈妈的有益菌“财产”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宝宝。
母乳的作用甚至要远远大于顺产的作用,很多时候,好不容易顺产的孩子,却用奶粉喂养,肠道菌群远不如母乳喂养的孩子丰富。
母乳里,有上百种微生物存在,而且这些微生物绝大多数都不是病原体,很多还是身体的好朋友!
新生儿喂奶粉的正确姿势
如果新妈妈奶水不够,或者宝宝出生几个月,就要喂奶粉了。除了选择正规健康的奶粉,喂养过程中还有很多注意事项。比如给宝宝喂奶粉,需要正确的姿势。那么,宝宝喝奶粉的正确姿势是什么呢?
1.给宝宝喂奶的时候,妈妈需要做的就是坐下来放松,把宝宝的头靠在妈妈的手肘和背上,以半坐的姿势靠在妈妈的胳膊上。
2.先轻轻抚摸宝宝的嘴唇,刺激他的吮吸反射,然后慢慢把乳头放进宝宝的嘴里。奶瓶要保持一定的倾斜度,让奶瓶里的奶始终充满奶嘴,这样可以防止宝宝吸入空气。
3.当宝宝不再进食时,将小指轻轻滑入宝宝口中,然后拔出乳头,停止喂奶。
4.在喂奶的间隙,可以给宝宝喝一些水,最好是白开水,注意水不要太多。
5.如果喂奶时间过长,奶粉凉了,可以加热到所需温度的一半再喂奶。
6.由于宝宝体质不同,奶粉喂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敏配方,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7.在哺乳过程中,妈妈要多和宝宝进行眼神交流,增加感情。
给新生儿喂奶粉的正确姿势,是什么样的
如果新妈妈奶水不够,或者宝宝出生几个月,就要喂奶粉了。除了选择正规健康的奶粉,喂养过程中还有很多注意事项。比如给宝宝喂奶粉,需要正确的姿势。那么,宝宝喝奶粉的正确姿势是什么呢?
1.给宝宝喂奶的时候,妈妈需要做的就是坐下来放松,把宝宝的头靠在妈妈的手肘和背上,以半坐的姿势靠在妈妈的胳膊上。
2.先轻轻抚摸宝宝的嘴唇,刺激他的吮吸反射,然后慢慢把乳头放进宝宝的嘴里。奶瓶要保持一定的倾斜度,让奶瓶里的奶始终充满奶嘴,这样可以防止宝宝吸入空气。
3.当宝宝不再进食时,将小指轻轻滑入宝宝口中,然后拔出乳头,停止喂奶。
4.在喂奶的间隙,可以给宝宝喝一些水,最好是白开水,注意水不要太多。
5.如果喂奶时间过长,奶粉凉了,可以加热到所需温度的一半再喂奶。
6.由于宝宝体质不同,奶粉喂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敏配方,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7.在哺乳过程中,妈妈要多和宝宝进行眼神交流,增加感情。
奶粉喂养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1、选择合适的奶粉奶瓶
每次喂奶前要将奶瓶消毒洗净,冲调奶粉前,妈妈要洗干净手,并且擦干,冲调奶粉的步骤是先加水再加奶,用温的白开水,不要用牛奶或者果汁去冲调。在喂奶时要注意在宝宝喝奶前,先试一下温度,过热或者过凉都不适于宝宝吸收,把奶瓶倒过来看一下,避免水流太大,呛到宝宝。或者水流太小,宝宝吮吸困难,导致宝宝不爱喝奶粉。
2、奶粉在每个阶段的喂养量要清楚
最初几周一天的喂奶量大约等于体重的五分之一,2到4个月的时候大约等于体重的六分之一,6个月时大约等于体重的七分之一,7到12个月的时候大约为体重的八分之一。每次奶粉和水冲泡比例,必须严格按照奶粉包装上说明的比例来冲调,不要强迫宝宝一定全部喝完,经常强迫宝宝喝奶,宝宝可能会吐掉,厌奶。
3、注意给宝宝喝水
在两顿奶之间要给宝宝喝适量的水,为了促进消化吸收,助于通便。
奶粉喂养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1、选择合适的奶粉奶瓶
每次喂奶前要将奶瓶消毒洗净,冲调奶粉前,妈妈要洗干净手,并且擦干,冲调奶粉的步骤是先加水再加奶,用温的白开水,不要用牛奶或者果汁去冲调。在喂奶时要注意在宝宝喝奶前,先试一下温度,过热或者过凉都不适于宝宝吸收,把奶瓶倒过来看一下,避免水流太大,呛到宝宝。或者水流太小,宝宝吮吸困难,导致宝宝不爱喝奶粉。
2、奶粉在每个阶段的喂养量要清楚
最初几周一天的喂奶量大约等于体重的五分之一,2到4个月的时候大约等于体重的六分之一,6个月时大约等于体重的七分之一,7到12个月的时候大约为体重的八分之一。每次奶粉和水冲泡比例,必须严格按照奶粉包装上说明的比例来冲调,不要强迫宝宝一定全部喝完,经常强迫宝宝喝奶,宝宝可能会吐掉,厌奶。
3、注意给宝宝喝水
在两顿奶之间要给宝宝喝适量的水,为了促进消化吸收,助于通便。
新生儿怎么喂奶粉才是正确的
1、保障安静温馨的哺喂环境无论是给宝宝喂母乳还是喂奶粉,都需要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可以用CD机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例如胎儿期播放过的音乐。2、掌握正确舒适的哺喂方式(1)奶瓶等调奶用具的清洁消毒疏忽不得,放入沸水中煮5分钟或者用蒸汽、微波消毒。(2)夜间喂母乳相对比较方便,如果需要喂奶粉,建议事先计量好单次的奶粉,储存在奶粉盒里,准备凉、热开水在边上,也可以用恒温加热器。(3)泡奶前一定要将双手洗干净。(4)按说明冲调奶粉,浓度适当。因为宝宝胃肠、肝、肾发育尚不完善,奶粉冲得过浓势必会加重这些脏器的负担,引起这些器官的功能障碍,造成腹胀、腹泻、便秘......甚至厌食或肥胖。(5)40℃左右温水调配。水温过高,会使奶粉结块,无法充分溶解,也会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消化吸收,此外,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免疫活性物质(如含双歧杆菌)等容易遭到破坏,营养价值大打折扣”。或者将1/3的凉开水和2/3的热开水混合,然后放入适量奶粉。(6)双手滚搓瓶身,使奶粉完全溶解,而非上下震动,以免产生大量气泡。(7)无论对哪个年龄阶段的宝宝来说,让他倍感安全的事,就是被妈妈紧紧地搂抱着,依偎在她温暖的怀抱里吃奶,即使没有喝上母乳,能闻到妈妈身上亲切的味道,也能让宝宝倍感安心。(8)让奶水充满整个奶嘴和瓶颈后再放入宝宝口中,避免吸入过多的空气。(9)奶嘴孔的大小会影响到奶水的流量,要留意奶嘴孔的大小是否合适。孔太小,宝宝吸奶就非常费劲;孔太大,奶水流量过快,容易呛到宝宝。(10)大多数宝宝以吃饱为止,但有一些在吃到一半时就不肯再吃,这时需要将宝宝斜抱起,轻拍背部,让胃中的空气排出后再喂;如仍不肯吃,则要查找原因,看他是真正地吃饱了,还是由于身体不舒服而不想吃。(11)不要强迫宝宝每餐必须喝完一定量的奶,大部分情况下,宝宝自己知道可以吃下多少,勉强吃下的后果只会加重吐奶,久之可能导致厌奶。(12)喂完奶后,用棉柔的毛巾将宝宝的嘴巴擦拭干净,用直立式抱法将宝宝的下巴靠在妈妈的肩膀上,空心掌自下往上地轻拍宝宝的背部,帮助打嗝排出不小心吃下去的空气。(13)每次吃剩的奶一定要倒掉,不能留到下一餐吃,因为奶水是良好的细 菌培养基,剩奶留到下一餐时,很可能已被细菌污染,宝宝吃后可能会发生呕吐、腹泻等症状
新生儿应该怎么喂奶粉
母乳是刚出生宝宝的最好食物,可有些妈咪出于一些原因不能让自己的宝宝吃上母乳。现今,市场上的婴儿配方奶粉种类很多,功能开发得十分细致,非常周全。虽说不能完全替代母乳,但对母乳不足或完全没有母乳喂养的宝宝,确实也是最好的选择。怎样合理地用配方奶粉喂宝宝呢? 妈咪母乳不足,需要部分补充配方奶粉喂养时—— 方法1:补授喂养 妈咪每次喂奶时,先给宝宝喂自己的母乳,有多少吃多少,然后再喂配方奶粉,补充宝宝不足部分。 方法2:代授喂养 妈咪在喂奶时,采取母乳与配方奶粉交替喂养的方法,也就是说这一次完全用母乳喂宝宝,下一次完全用配方奶粉来代替。 贴心小叮咛: 1.以上两种喂养方法妈咪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但以补授法较优。 2.混合喂养时的规律及喂奶次数,与母乳喂养相同。 3.最重要的是妈咪在乳汁少时不要轻易放弃母乳喂养,急着用配方奶粉来代替。其实,随着宝宝吸吮乳房次数的增多,乳汁还会逐渐增多。 妈咪完全没有母乳,需要用配方奶粉喂养时—— 方法1:选用适合宝宝的婴儿配方奶粉 根据宝宝的情况选用适合的配方奶粉,如早产的宝宝要选用降低维生素、脂肪等营养素比例,增加DHA、牛磺酸等营养素的早产儿配方奶粉;4-6个月的宝宝选用不含淀粉、蛋白质含量适中、易消化吸收的配方奶粉;6个月-3岁的宝宝智力飞速发展,最好选用含有DHA和AA成分的配方奶粉。 方法2:掌握不同月龄宝宝的吃奶量 宝宝每天的进奶量,在最初几周大约等于体重的1/5,2-4个月大时大约等于体重的1/6,6个月大时大约等于体重的1/7,7-12个月大时大约为体重的1/8。 方法3:喂奶规律与母乳喂养基本相同 也应该像喂母乳一样,逐步建立定时、定量喂奶的规律。一般来讲,未满月的宝宝,每天喂奶7-8次,2个月后每天喂奶5-7次。宝宝每次吸吮的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基本上与母乳喂养的规律相同。当然,每个宝宝的胃口大小都不一样,就是同一个宝宝,每顿的食欲也不完全相同,妈咪可根据宝宝的需求适量地增减奶量。 贴心小叮咛: 1.妈咪要按说明来配制配方奶粉,这样才能保证适宜的浓度。如果奶粉浓度长久过低,会使宝宝发生营养不良;长久过高,会引起宝宝消化不良、身体失水和高氮质血症。 2.用配方奶喂养宝宝时,要和母乳喂养一样,及时合理地添加离乳食品。 3.即使用配方奶粉喂养宝宝,也最好是由妈咪亲自喂奶,以增加母子之间的接触和情感交流。这样,利于宝宝的心理健康发育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