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人敢拍1959大饥荒

时间:2024-06-13 18:56:57编辑:奇事君

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饥荒时间段是什么时候?

您好!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饥荒时间段是1958-1962年。【摘要】
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饥荒时间段是什么时候?【提问】
您好!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饥荒时间段是1958-1962年。【回答】
据国家统计局、民政部编撰的《1949-1995中国灾情报告》记载,1958年饥荒开始,1959年全国出现了“受灾范围之大,1960年,灾情继续扩大,北方持续爆发特大旱灾。进入1961年后,大旱蔓延黄河、淮河和整个长江流域,河北、山东、河南三个主要产粮区的小麦比上一年最低水平又减产50%。【回答】


中国以前是不是吃饭都没得吃,粮食都是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中国以前是不是吃饭都没得吃,粮食都是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呢?1.这是中国政府努力的成果,一起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2.安徽小岗村包干到户,中央大力推广,从这时起,才慢慢解决温饱问题3.当然,还有响应国家号召,开发北大荒的知青,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4.更有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不断培育新品种提高粮食产量。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解决了全国人民温饱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大饥荒各发生在什么时代

中国历史上的大饥荒各发生在什么时代

发生在1959年至1961年期间。
根据《中国水旱灾害》归纳,在1949-1990年的长时期内,“全国受旱面积超过2000万hm的有23年,成灾面积超过1000万hm的重旱年有12年,成灾面积超过1500万hm的大旱年有5年,按成灾面积大小。
依次为:1961年、1978年、1960年、1988年和1989年……受旱率超过15%和成灾率超过5%的有15年,包括1972年、1976年及1959-1961年、1978年-1982年和1985年-1989年等3个连续年段。
受旱率超过20%和成灾率超过10%的有6年。
分别是1960年、1961年、1978年、1986年、1988年、1989年”。
可见,1959-1961年属于该序列的重旱和特大旱年,成灾面积名列前茅,而在建国初期17年(1950-1966年)的统计里,该时段的受旱面积、成灾面积、粮食减产量、受旱人口的统计数值,则更居于首位。

扩展资料
1959-1961年的大饥荒可谓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痛点,三年久旱,赤地千里,稀见炊烟,遍地饥号。
当时,中国已经完成了土地改革(1952),取消了土地的私有化,实行农民集体生产,且生产出的粮食由公社存储,并于每年的11月按规定的比例上缴中央政府。
剩下的粮食用来做大锅饭养活农民,农民也不再享有生产报酬。
由于整个粮食生产、分配和消费环节全部受中央政府控制,且农民迁移受到限制,只能依赖自己所在的生产地区剩下的粮食获得生存。
然而1959-1960年间很多地区的粮食生产总量大幅下滑,再加上中央的粮食采购比例并没有及时做出调整,使得采购后,各个地区上剩下的粮食难以维持人民的基本生存,引发了严重的饥荒,约有1650至4500万农村人口死于这场浩劫。
面对这场袭来已久的灾难,中央政府并未及时应对,直到1960年的夏天,中央政府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采取应对措施,将大量城市劳动力移至农村(上山下乡)来填补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失,挽救农村的生产;输送大量的粮食到农村;政府采购的水平大幅下调等,最终遏制了饥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年困难时期


《一九四二》:等了18年,两次被禁拍摄,冯小刚最好的一部电影

苦等18年,两次禁拍,三次审查,冯小刚说:“过审那天我们都喝高了!”是什么样的电影历经这样千辛万苦才最终才得以搬上银幕,让冯导坚持这么多年也要将它拍摄完成? ——原来是2012年上映的《1942》 全片没有过度煽情的戏份,却让你体会到绝望,在一个人流离失所孤苦无依找不到希望时,原来绝望也会显得平凡。 让我们从角色设计方面看芸芸众生之相,再将影片深度剖析寻找巨灾之下的人性之真和人性之丑陋。 01、老东家 他是一个品性温和,善良,平凡的地主人家,兢兢业业只为守住一点点家业。 在经历了粮食减少,日军轰炸,亲人逐一离去,曾经的倔强一点点被消磨,所谓的自尊也转化为简单活下去的希望。 大年三十,女儿甘愿卖掉自己换来几升小米,让他这个从来只有买人没有卖人的东家彻底抛弃了自己的自尊与虚荣。 然而此时的东家并未放弃所有希望,真正的绝望是抵达唯一能够逃荒的地方陕西时却遭到乱枪扫射,最后的香火留成也没有留成的时候,他绝望了。 绝望的他只抱着死也离家近一点的念头朝着河南走去。然而结尾处的小女孩和他一起最后是回到河南活下去的,没有粮食的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吃的是什么? 影片最后说女孩从此之后没再见她吃过一口肉。 02、瞎鹿 也许没有太多观众会记住瞎鹿这个角色,他的存在太过于短暂,然而饥荒面前,像他这样短暂的小人物又何其多呢。 瞎鹿和老东家是一个对比,同为整个影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角色,一个原本富裕一个原本贫穷,一个活下去了一个草率的被一巴掌拍进开水锅就再也没有起来了。 尽管花枝等了他三天,但他的死也终究只是万千“瞎鹿”中的一个而已,没有人会记得他,甚至没有人会为他流太多的眼泪,毕竟在饿死面前,流泪也是要花力气的;在死亡面前你还来不及悲伤的时候,可能你也要死了。 03、栓柱与花枝 栓柱与花枝是整个影片当中的两股精神力量,只不过花枝的精神与信念在不断被消耗殆尽,而栓柱的精神信念在最后一刻得到了升华(当然也可能是为了过审,突出人性之善日本人之凶残,不然日本人给灾民粮食真成善举了)。 从少东家对她实施强暴,花枝拼死反抗,到愿意和栓柱睡只要两片饼干就行。影片当中栓柱与花枝最后就着城内大年三十的烟火拜堂(城内阖家欢乐与城外卖女求米的对比多么讽刺。) 花枝嘴上说希望栓柱死前有个媳妇其实只是想第二天栓柱就有老婆可卖了,这样她们都能活。 这时候卖一个人能值四升小米,精神与信念还算什么? 04、东家之女 受过教育,能读书识字,大富人家出生,她是有自尊有修养有道德底线的文化人。然而经历了饥饿,身边的人相继死去,东家杀猫熬汤的时候她也只淡淡说了句:“我也要喝猫汤。”她的精神世界便是在这一瞬间崩塌的。 将书本全部撕掉烧火,证明她已经彻底摈弃了自以为豪的知识分子的骄傲,承认她只不过是一个随时面临死亡的逃荒者而已。 东家之女的变化是合乎情理的,却又是残忍至极的,为了活命大年三十将自己卖去换几升小米,十七岁的她卖入妓院服侍军大爷时候,含泪说出了那句“吃太饱了蹲不下去”闻者听之何其心酸。 从东家之女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典型人类的身心蜕化过程,这种变化不是进化也不是退化,只是适应生存法则弃其“糟粕”而已。 然而透过剧情我们更应该看到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人性一面与民族一面,以及整部影片想要体现的核心思考。 05、明流与暗流,众生并非平等 什么是“明”什么是“暗”,明是登得上台面的,暗是永远隐晦的。 顾此观之,政治家眼里“明”是外交,将领眼里“明”是战争,而统治者眼里的“明”是口蜜腹剑之流刻意伪造的虚假,真正的“暗”隐藏在死亡当中,在最隐晦的角落暗自凋零。 饥荒固然让人挨饿和死亡,而真正致使三百万人民饿死的难道不是一些人的见死不救和腐败吗? 巨灾面前并非众生平等,只有底层人民才拥有平等,那就是死亡平等。领导者和投机倒把者只要有心,依然可以夜夜莺歌,歌舞升平。 道德是什么?道德在生存面前什么都不是,至少在99.99%的人眼里什么都不是,因为我们只是人不是神。 道德在中国具有强有力的约束力,孔孟之道千年来作为中国正统思想约束着无数代人的思想,然而在吃饱面前,无论是道德还是性羞耻什么都约束不了。 06、 历史 的真实 历史 发生在过去,而我们生活在现在, 历史 是什么样的, 历史 是谁来记录的,影片当中的白修德吗?现实中是冯小刚是刘震云吗?是吗?都不是。 历史 的记录者是死去的人不是活着的人,影片最后奶奶说:“这些糟心的事我都忘了,你提它干嘛,图个啥?” 那一代活下来的人选择遗忘 历史 ,而像我们隔层断代的这一代人却不能遗忘 历史 ,对于我们 历史 是警钟也是自省。 历史 的真实就是死去的人的的确确死去了,真与假再也说不清,唯有对受难者的尊敬值得永存。 1942,死去的人再也回不来,活着的人只能被迫坚强,而后世的我们应当铭记 历史 避免悲剧再次重演。(撰文:鱼肚白)

冯小刚呕心沥血创作的《一九四二》,为何却无人问津呢?

平常生活中很多的年轻人关于一些爱情或者是古装的题材影视作品非常的关注,但是关于一些具有历史性的作品却是提不起兴味,毕竟其中的剧情都非常的古板,并没有任何看点,但是在一些电影当中假定真正反映出来之前社会中的一些问题,也是会惹起大家的关注,不知道大家在之前有没有看过冯小刚导演创作出来的《一九四二》这样的一部电影呢?当时这样的一部电影是根据刘震云的原著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而成,其中主要就是讲述了当时年代中的历史故事。在这样的一部影视作品中,除了题材比较大胆之外,还约请到了李雪,见张国立和陈道明等非常有实力的演员参与。当时这样的一本小说中反映出来的故事全部都是真实世界知名作家刘震云为了展现出来这段历史,还特意走访灾难的幸存者,才写出了这样一本小说。这样的一部影片当中,主要讲述了老东家在河南大闹旱灾之时,到陕西躲灾,但是还没有抵达目的地的时分就沦落为难民,在这个过程中,还亲眼见证了儿子儿媳老伴相继惨死,而政治的腐朽同志及日本人的入侵,让这场灾难雪上加霜,最后只剩下他一人的故事,电影普通都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是生活有时分会比电影愈加残酷。假定关于当时的阶段有所了解的人,肯定应该知道,在1941年秋季的开端,河南就曾经开端了严重的旱情,致使很多中央颗粒无收,农民们也是为了生计直接开端刮树皮挖树根。固然说在发现这样严重灾情之后,政府及时采取了救灾行动,但是没有计划也不尽力,所以各个中央都开端推脱义务,坦白灾情,当时的状况比电影中反映出来的愈加惨淡。在当时的电影当中,导演为了呈现出最真实的状况,还让其中的演员提早半年的时间开端练习河南方言,并且在拍摄的过程中集体减肥,只是为了抵达当时人们的状态,真正体验长期饥饿的觉得。当时在出演完成这样的一部电影之后,张国立也曾经表示真正到了那一种饥饿浑身无力的状态之后就会发现人物的台词几乎都是多余的。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也是应该知道,在这部电影刚刚开端的时分,就直接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在整部影片当中,导演大多都是采用了暗颜色的方式来展现出当时的环境和状态。不得不说,当时在创作这样一些细节的时分,确实是非常用心的,在制造这部电影的过程中,冯小刚也是呕心沥血,想要给大家展现出来当时最真实的状况。固然说当时的年代中,冯小刚也是希望这样一部情怀之作,能够深思国人的人性与救赎,但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在上映之后票房却不尽如人意和同期上映的喜剧作品《泰囧》也是相差接近4倍的数据。不能不说再多的认真,还是彻彻底底的败给了理想生活,毕竟往常的社会当中,并没有人能够真逼逼真的在意当时的年代中发作了什么,而是非常享用当下的生活。

上一篇:新疆越狱

下一篇:中国对外援助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