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仗队佩用仪仗指挥刀的配备过程是什么样的?
1992年初,中央军委决定,生产一把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的指挥刀。不少厂家有意承担此项任务,但在质量要求高、工艺要求新、研制经费高等实际的问题面前,最终打了退堂鼓。一个偶然的机会,黄韶麟等工程师见到了沈从岐制作的“龙泉宝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与沈从岐谈起了三军仪仗队指挥刀的制作事宜。沈从岐凭着一种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人民军队的眷恋,以及他身上那股不怕困难的精神,毅然接受了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为了描绘刀的设计图案,沈从岐查看了军事博物馆各国的指挥刀,美国的、日本的、英国的、泰国的、法国的等等。沈从岐当时想到:它必须是国家的象征,军队的象征,人民的象征。于是,长城、龙、凤、和平鸽在他脑中有了印象。有了设计图案,接下来便是刀的制作材料问题。沈从岐为了了解刀制工艺技术,他跑遍了北京、上海、福州、杭州等兄弟厂家,分析了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制作情况等。第一把指挥刀终于在1992年7月诞生了。在送军委领导和有关专家严格审议后得出的结论却是:“龙缺腾劲,凤缺舞姿,不能充分体现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的形象。”沈从岐毫不气馁,又夜以继日地研究起来。送审后,又未通过;重新设计制造,再送审,又未通过。推翻再修改制造……第十次,为了使专家满意,沈从岐一次性制作了10把指挥刀,从浙江省庆元县再次送到北京。经国家有关领导、军委首长和军事科学院高级专家的审议,终于通过中山宝剑厂生产的仪仗宝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指挥刀。
军仪仗队指挥刀使用过程是什么样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指挥刀作为我军第一次使用,当时并没有规范的动作,报告队长和分队长便一次次摸索,选择最能体现我军军威的动作形式。经过刻苦训练,他们终于对佩带、拔刀、刀入鞘、立刀、托刀、撇刀、举刀礼等设计出了规范动作。1992年10月4日。三军仪仗队第一次佩用指挥刀接待南非总统、黑人领袖纳尔逊·曼德拉。这天下午,庄严的天安门广场礼炮轰鸣,在共和国领导人和曼德拉总统的注视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高擎八一军旗,在仪仗指挥刀的引导下,迈着刚劲雄健的步伐走来了。国歌奏毕,仪仗队执行队长王国宏下达“向右看——敬礼”的口令,即刻,三把军刀从陆海空三军分队长王远境、司留军、樊建军的手中脱鞘而出。王国宏转身面向曼德拉,拔刀而出,一个特定的撇刀动作后,正步向前,在距曼德拉8步远的位置上,他举刀敬礼。曼德拉的脸上顿时充满了笑容,面对眼前这支威武的队伍,他兴奋地举起紧握的右拳,情绪激昂地挥动着。曼德拉知道:这是中国仪仗队的军刀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迎宾礼仪中最高的礼节。1998年6月27日,美国总统克林顿来到中国,走进天安门广场,踏上红地毯。在21响礼炮声中,三军仪仗队执行队长王国宏下达敬礼口令后,即面向来宾,拔出指挥刀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成立刀姿势,刀尖直指苍穹。然后,王国宏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向来宾,在距离外宾8步开外的地方立定,完成托刀、撇刀等礼节性动作,接着移至左胸前,举刀行礼并向来宾报告:“总统阁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报告完毕,王国宏恢复成托刀姿势陪同克林顿及夫人一道检阅部队。1997年6月30日23时56分,香港会展中心,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祖国仪式上,三把银光闪闪的仪仗指挥刀脱鞘而出,威严的刀锋,洗涮去中国人百年的耻辱,展示着中国人今日之豪气。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在中葡交接仪式上,宝刀出鞘,熠熠生辉,三军仪仗指挥刀,再次记录下这激动人心、令人难忘的历史时刻。
为什么中国仪仗队用的指挥刀是这种西式军刀?
并不是西式军刀
“天下第一刀”是具有国家特色的,那笔直坚韧的刀形,象征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力量;如展翅凤凰的护手,体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侧看又似昂首挺胸的和平鸽,体现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与人友好共同发展的心态;刀手柄顶部的大红宝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而环绕四周的34颗小宝石则代表中国包括台湾在内的32个省自治区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整个刀体共有56颗宝石,象征56个民族;刀鞘上雕刻的9条腾飞巨龙与万里长城,象征九州大地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西式的仪仗刀如马克鲁姆剑剑身都是弯的,而天下第一刀是直的,并且护手也并不同于西洋剑。不过话说回来,你难道希望咱的仪仗队拿太极剑…
。( 你们投的最佳是我继续努力的动力哦~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解决单兵军事和装备类的问题!)
月份牌的历史意义
可以说,上海的“月份牌”画是整个民国时期(1912年至1949年)一个时代生活侧面的记录。虽然作品以表现时装美女形象为主,然而通过时代女性的社会生活,如女大学生的校园活动,女性驾驶摩托车、游泳、骑马、赛马、划船比赛,以及参加社会救助的慈善义举,从侧面反映社会的进步,女性地位的提高。在表现男子形象的“月份牌”作品中,上海的中国三兴烟公司发行的《孙中山》一画,描绘民国初期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身穿藏青色有金丝肩章的大礼服,戴着白手套的双手杖着指挥刀,雄赳挺立,目光炯炯凝视,若有深思,显示被誉为“国父”的一代伟人的风采。至于表现抗日战争题材的“月份牌”画,描绘的形象都是投入抗战烽火的英勇男子汉。另外为数众多的“月份牌”画,是描绘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新型家庭的温馨生活,出现的形象是有文化教养的贤妻良母、有责任心的父亲、有进取心的儿女等,家庭陈设多半为西式家具,还有钢琴、小提琴、留声机等,由家庭折射出时代的特征。总之,上海的“月份牌”画蕴涵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这种“月份牌”年画新样式,除了受到当时上海市民的普遍喜爱外,还广为发行到国内各省市和香港、澳门地区及东南亚华人中。香港因深受上海“月份牌”画影响,香港画家关薏农仿效上海的“月份牌”画而专事“月份牌”画创作,在香港名震一时,被誉为“香港月份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