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15

时间:2024-06-12 07:46:28编辑:奇事君

易中天品三国一共有多少集每集的名字叫什么

易中天品三国分为五部,一共有52集。 第一部为《魏武挥鞭》、第二部为《孙刘联盟》、第三部为《三足鼎立》、第四部为《重归一统》、第五部为《历史回眸》,具体如下: 第一部:《魏武挥鞭》    易中天品三国(1)大江东去    易中天品三国(2)真假曹操    易中天品三国(3)奸雄之谜    易中天品三国(4)能臣之路    易中天品三国(5)何去何从    易中天品三国(6)一错再错    易中天品三国(7)深谋远虑    易中天品三国(8)鬼使神差    易中天品三国(9)一决雌雄    易中天品三国(10)胜败有凭    易中天品三国(11)海纳百川    易中天品三国(12)天下归心     第二部:《孙刘联盟》    易中天品三国(13)青梅煮酒    易中天品三国(14)天生奇才    易中天品三国(15)慧眼所见    易中天品三国(16)三顾茅庐    易中天品三国(17)隆中对策    易中天品三国(18)江东基业    易中天品三国(19)必争之地    易中天品三国(20)兵临城下    易中天品三国(21)临危受命    易中天品三国(22)力挽狂澜    易中天品三国(23)中流砥柱    易中天品三国(24)赤壁疑云      第三部:《三足鼎立》   易中天品三国(25)半途而废    易中天品三国(26)得寸进尺    易中天品三国(27)进退失据    易中天品三国(28)借刀杀人    易中天品三国(29)命案真相    易中天品三国(30)夺嫡之争    易中天品三国(31)趁虚而入    易中天品三国(32)蜜月阴谋    易中天品三国(33)白衣渡江    易中天品三国(34)败走麦城    易中天品三国(35)夷陵之战    易中天品三国(36)永安托孤     第四部:《重归一统》   易中天品三国(37)非常君臣    易中天品三国(38)水火难容    易中天品三国(39)痛失臂膀    易中天品三国(40)祸起萧墙    易中天品三国(41)以攻为守    易中天品三国(42)无力回天    易中天品三国(43)风云际会    易中天品三国(44)坐断东南    易中天品三国(45)情天恨海    易中天品三国(46)冷暖人生    易中天品三国(47)逆流而上    易中天品三国(48)殊途同归       第五部:《历史回眸》   易中天品三国(49)天下大势    易中天品三国(50)历史插曲    易中天品三国(51)百年孤独    易中天品三国(52)千古风流 扩展资料: 《易中天品三国》是央视CCTV-10历史频道演播类节目,《百家讲坛》系列之一。 主讲人易中天,还原真实曹操,替周瑜辩诬,正说诸葛亮,重评司马懿。 纵论天下,闲话三分。 细品是非功过,总结成败得失。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将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成败得失。 易中天教授将从平民角度为大家解读。

易中天品三国一共多少集

共52集 第一部:魏武扬鞭 易中天品三国(1)大江东去 易中天品三国(2)真假曹操 易中天品三国(3)奸雄之谜 易中天品三国(4)能臣之路 易中天品三国(5)何去何从 易中天品三国(6)一错再错 易中天品三国(7)深谋远虑 易中天品三国(8)鬼使神差 易中天品三国(9)一决雌雄 易中天品三国(10)胜败有凭 易中天品三国(11)海纳百川 易中天品三国(12)天下归心 第二部:孙刘联盟 易中天品三国(13)青梅煮酒 易中天品三国(14)天生奇才 易中天品三国(15)慧眼所见 易中天品三国(16)三顾茅庐 易中天品三国(17)隆中对策 易中天品三国(18)江东基业 易中天品三国(19)必争之地 易中天品三国(20)兵临城下 易中天品三国(21)临危受命 易中天品三国(22)力挽狂澜 易中天品三国(23)中流砥柱 易中天品三国(24)赤壁疑云 第三部:三足鼎立 易中天品三国(25)半途而废 易中天品三国(26)得寸进尺 易中天品三国(27)进退失据 易中天品三国(28)借刀杀人 易中天品三国(29)命案真相 (9月16日录制) 易中天品三国(30)夺嫡之争 (9月16日录制) 易中天品三国(31)趁虚而入 (9月17日录制) 易中天品三国(32)蜜月阴谋 (9月17日录制) 易中天品三国(33)白衣渡江(10月21日录制) 易中天品三国(34)败走麦城 (10月21日录制) 易中天品三国(35)夷陵之战(10月22日录制) 易中天品三国(36)永安托孤(10月22日录制) 第四部:重归一统 易中天品三国(37)非常君臣 易中天品三国(38)水火难容 易中天品三国(39)痛失臂膀 易中天品三国(40)祸起萧墙 易中天品三国(41)以攻为守 易中天品三国(42)无力回天 易中天品三国(43)风云际会 易中天品三国(44)坐断东南 易中天品三国(45)情天恨海 易中天品三国(46)冷暖人生 易中天品三国(47)逆流而上 易中天品三国(48)殊途同归 第五部:历史回眸 易中天品三国(49)天下大势 易中天品三国(50)历史插曲 易中天品三国(51)百年孤独 易中天品三国(52)千古风流


易中天品三国古典名句

《易中天品三国》经典语录
 
1.看历史,必须历史的看。
2.越是沧海横流,越能显出英雄本色。
3.一方面,战争只能用战争来结束;另方面,则是为了结束战争,人民必须先饱受战争的苦难。
4.再辉煌的事件和人物,都可能只留下一些模糊印象,任人评说。
5.坏话说多了,就成了成见。
6.宁为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7.所谓“大气”,一种将生死成败,进退荣辱置之度外的豁达大度,一种我行我素,笑傲江湖的英雄本色。
8.避而不谈,恐怕因为实在不怎样。
9.大法无法。
10.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
11.人才,一旦有了私心没了正义不敢担当,就狗屁不如。
12.有时,愚蠢和狂妄是成正比的。
13.耗子腰里别了把枪,就起了打猫的心思。
14.出头的椽子是要先烂的。
15.对手的话,不一定靠得住。
16.琢磨计谋是没有用的,你还是琢磨人性吧!
17.知人者自知。
18.华而不实爱摆谱的人,是从来就成不了大事的。
19.胜利者总是属于那些洞悉人性的人。
20.兴亡谁人定,胜败岂无凭。
21.不要迷信名人,名人和能人是两个概念。
22.百川归海,难免泥沙俱下。如果大海只接受清水,不接受泥沙,它还能使大海吗?
23.既然追究不了,不如买个人情。统统不追究好了。
24.装糊涂才能宽容人,宽容人才能得人心,得人心才能得天下。
25.时事也好,兵事也好,说穿了都是人事。
26.人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百家讲坛现在热播的<易中天品三国>一共有多少集?

《易中天品三国》(一) 大江东去
第一部:魏武挥鞭
《易中天品三国》(二) 真假曹操
《易中天品三国》(三) 奸雄之谜
《易中天品三国》(四) 能臣之路
《易中天品三国》(五) 何去何从
《易中天品三国》(六) 一错再错
《易中天品三国》(七) 深谋远虑
《易中天品三国》(八) 鬼使神差
《易中天品三国》(九) 一决雌雄
《易中天品三国》(十) 胜败有凭
《易中天品三国》(十一) 海纳百川
《易中天品三国》(十二) 天下归心
《易中天品三国(特别节目)》(十三) 拷问易中天
第二部:孙刘联盟
《易中天品三国》(十四) 青梅煮酒
《易中天品三国》(十五) 天生奇才
《易中天品三国》(十六) 慧眼所见
《易中天品三国》(十七) 三顾茅庐
《易中天品三国》(十八) 隆中对策
《易中天品三国》(十九) 江东基业
《易中天品三国》(二十) 必争之地

《易中天品三国》(二十一) 临危受命
《易中天品三国》(二十二)力挽狂澜
《易中天品三国》(二十三)中流砥柱
《易中天品三国》(二十四)赤壁疑云
以后还有两部(共二十四集),正在制作。


求CCTV10中<百家讲坛 易中天品三国>至今的每集题目

第一部:魏武扬鞭
易中天品三国(1)大江东去
易中天品三国(2)真假曹操
易中天品三国(3)奸雄之谜
易中天品三国(4)能臣之路
易中天品三国(5)何去何从
易中天品三国(6)一错再错
易中天品三国(7)深谋远虑
易中天品三国(8)鬼使神差
易中天品三国(9)一决雌雄
易中天品三国(10)胜败有凭
易中天品三国(11)海纳百川
易中天品三国(12)天下归心
———————————————————————————————————
第二部:孙刘联盟
易中天品三国(13)青梅煮酒
易中天品三国(14)天生奇才
易中天品三国(15)慧眼所见
易中天品三国(16)三顾茅庐
易中天品三国(17)隆中对策
易中天品三国(18)江东基业
易中天品三国(19)必争之地
易中天品三国(20)兵临城下
易中天品三国(21)临危受命
易中天品三国(22)力挽狂澜
易中天品三国(23)中流砥柱
易中天品三国(24)赤壁疑云
———————————————————————————————————
第三部:三足鼎立
易中天品三国(25)半途而废
易中天品三国(26)得寸进尺
易中天品三国(27)进退失据
易中天品三国(28)借刀杀人
易中天品三国(29)命案真相 (9月16日录制)
易中天品三国(30)夺嫡之争 (9月16日录制)
易中天品三国(31)趁虚而入 (9月17日录制)
易中天品三国(32)蜜月阴谋 (9月17日录制)
易中天品三国(33)白衣渡江(10月21日录制)
易中天品三国(34)败走麦城 (10月21日录制)
易中天品三国(35)夷陵之战(10月22日录制)
易中天品三国(36)永安托孤(10月22日录制)
———————————————————————————————————
第四部:重归一统
易中天品三国(37)非常君臣
易中天品三国(38)水火难容
易中天品三国(39)痛失臂膀
易中天品三国(40)祸起萧墙
易中天品三国(41)以攻为守
易中天品三国(42)无力回天
易中天品三国(43)风云际会
易中天品三国(44)坐断东南
易中天品三国(45)情天恨海
易中天品三国(46)冷暖人生
易中天品三国(47)逆流而上
易中天品三国(48)殊途同归
———————————————————————————————————

易中天品三国(49)天下大势
易中天品三国(50)历史插曲
易中天品三国(51)百年孤独
易中天品三国(52)千古风流


易中天品三国每集的主要内容

1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我们沉醉于其中......但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曾问自己:“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袁术为什么最后会饿死于长亭?”三国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疑问...... 然而,一位学者跳了出来,他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了三国的历史,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他仍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欢迎。他使更多的人对三国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也是更多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角度,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读!这个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为《品三国》。 易中天,从《百家讲坛》走出来的文化名人,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收到的评论大多是溢美之词,如五月槐花,香气飘飘。当然,易中天的魅力也着实让人着迷,他的文才,他的口才,他性格的温厚,他口碑的甚佳等等这些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一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魅力十足的易中天,当然也有不一样的看法。于是,众多热门话题再次被放到台面上被人们热烈讨论着,品味着。 从此,三国不再只为史学家和军事家津津乐道,更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各公司的老板,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也纷纷参看。举一些例子:在曹操事业刚起步时,他的用人策略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就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曹操提出了如下政策:1、名至实归,更重实际。2、德才兼备,唯才是举。3、重用清官,不避小贪。这些政策时隔2000余年仍被许多专业人士所采用。《品三国》让我们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价值。在各界人士关注《品三国》的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说这纯粹是学者明星的效应,但我认为《品三国》在演绎着一个文化普及的角色,不求每个人都参透真理,只希望每个人都能懂一点真理,从这一点来看,《品三国》做出的贡献还是相当大的。 《品三国》延续了三国的精彩,三国的璀璨,三国的传奇!2 寒假里我读了 易中天先生所著的《品三国》,感想颇多。这本书很吸引人,它的独到之处是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我很欣赏这本书,它以《三国志》等正史为蓝本,而不是完全考虑小说《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它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许多三国历史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说曹操,他在人们心中是个大奸臣,篡位夺权,可那是他的儿子曹丕干的。曹操屠过城,也用五色棒打死了许多欺负老百姓的权贵。易中天老师给他的评价是一个奸雄,我觉得易中天老师的评价很客观。可易中天老师对诸葛亮的评价我就不完全同意了。易中天老师说他是一位很出色的外交家、政治家和发明家,并没有说他是军事家,我怀疑易中天老师是不是搞错了。通过阅读《品三国》一书,我才知道原来《三国演义》里的很多故事都不真实,但我也很钦佩罗贯中,能写出那么好看的篇章。易中天老师说火烧博望坡,空城计都是不真实的,但火烧新野是刘备的杰作。诸葛亮最大的贡献是说服孙权,联吴抗曹。诸葛亮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他还是杰出的发明家。他潜心钻研,发明了连发的弩。不过我最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看完这本书后,我更深地了解了这两位三国历史人物。此外,我还更深入地了解了另一位很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关羽。关羽是一员虎将,可是他把荆州给丢了。这个原因,通过易中天老师的分析,令我大吃一惊。原来关羽也有缺点。我以前一直认为关羽是位十全十美的英雄人物。关羽在孙权进攻合肥的时候,为了争得功名,擅自做主,进攻樊城,虽然水淹七军,可过于轻敌,没想到,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巧夺荆州。最后,关羽兵败麦城,走投无路,关羽连同他儿子一起被孙权所杀。分析关羽这个悲剧人物失败的原因,易中天老师认为关羽这个人一是很骄傲,二是对部下太严,三是他太轻敌,做事疏忽大意。他在离开荆州攻打樊城之前对自己的一个部下竟然这样说,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部下噤若寒蝉,敌人一来能不投降吗?关羽为什么能当荆州守将呢?因为整个蜀军就他一人会训练水军,而且他文武双全,工作能力强,加之刘备过于信任他。通过这三个人物性格的描述以及围绕这个人的故事,使我明白很多道理。其实,三国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它给了我们很多经验教训。《品三国》里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面,确实是一本好书。


易中天品三国的每一集的名称是什么?

一共有52集

这是一个三足鼎立的舞台,这里曾经

走过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然而,这又是

一段被演义笼罩的历史。三国,究竟是英

雄的传奇,还是智者的比拼?穿透演义迷

雾,纵览历史风云,敬请关注《易中天品

三国》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

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正史记录,野史传说,小说演义,戏剧编排。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

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丛生。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以平

民立场和近代视角,为您疏理三国历史的多重形象,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

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内容分别是:
1.大江东去
2.真假曹操
3.奸雄之迷
4.能臣之路
5.何去何从
6.一错再错
7.深谋远虑
8.鬼使神差
9.一决雌雄
10.胜败有凭
11.海纳百川
12.天下归心
13.青梅煮酒
14.天生奇才
15.慧眼所见
16.三顾茅庐
17.隆中对策
18.江东基业
19.必争之地
20.兵临城下
21.临危受命
22.力挽狂澜
23.中流砥柱
24.赤壁疑云
25.半途而废
26.得寸进尺
27.进退失据
28.借刀杀人
29.命案真相
30.夺嫡之争
31.乘虚而入
32.蜜月阴谋
33.白衣渡江
34.败走麦城
35.夷陵之战
36.永安托孤
37.非常君臣
38.难容水火
39.痛失臂膀
40.祸起萧墙
41.以攻为守
42.无力回天
43.风云际会
44.坐断东南
45.情天悔恨
46.冷暖人生
47.逆流而上
48.殊途同归
49.天下大势
50.历史插曲
51.百年孤独
52.千古风流


易中天品三国,一共多少集?顺序怎么排列?

1、第一部:魏武挥鞭易中天品三国(1)大江东去易中天品三国(2)真假曹操易中天品三国(3)奸雄之谜易中天品三国(4)能臣之路易中天品三国(5)何去何从易中天品三国(6)一错再错易中天品三国(7)深谋远虑易中天品三国(8)鬼使神差易中天品三国(9)一决雌雄易中天品三国(10)胜败有凭易中天品三国(11)海纳百川易中天品三国(12)天下归心2、第二部:孙刘联盟易中天品三国(13)青梅煮酒易中天品三国(14)天生奇才易中天品三国(15)慧眼所见易中天品三国(16)三顾茅庐易中天品三国(17)隆中对策易中天品三国(18)江东基业易中天品三国(19)必争之地易中天品三国(20)兵临城下易中天品三国(21)临危受命易中天品三国(22)力挽狂澜易中天品三国(23)中流砥柱易中天品三国(24)赤壁疑云3、第三部:三足鼎立易中天品三国(25)半途而废易中天品三国(26)得寸进尺易中天品三国(27)进退失据易中天品三国(28)借刀杀人易中天品三国(29)命案真相易中天品三国(30)夺嫡之争易中天品三国(31)趁虚而入易中天品三国(32)蜜月阴谋易中天品三国(33)白衣渡江易中天品三国(34)败走麦城易中天品三国(35)夷陵之战易中天品三国(36)永安托孤4、第四部:重归一统易中天品三国(37)非常君臣易中天品三国(38)难容水火易中天品三国(39)痛失臂膀易中天品三国(40)祸起萧墙易中天品三国(41)以攻为守《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品三国(42)无力回天易中天品三国(43)风云际会易中天品三国(44)坐断东南易中天品三国(45)情天恨海易中天品三国(46)冷暖人生易中天品三国(47)逆流而上易中天品三国(48)殊途同归5、第五部: 历史回眸(结束语)易中天品三国(49)天下大势易中天品三国(50)历史插曲易中天品三国(51)百年孤独易中天品三国(52)千古风流扩展资料内容简介:《易中天品三国》,央视CCTV-10历史演播类节目,《百家讲坛》系列之一。主讲人易中天,还原真实曹操,替周瑜辩诬,正说诸葛亮,重评司马懿。纵论天下,闲话三分。细品是非功过,总结成败得失。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将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成败得失。易中天教授将从平民角度为大家解读。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曹操就是其中一位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他生前威震天下,他死后骂名最多,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在历史的记载中,为什么他的所作所为总是自相矛盾,众说纷纭?曹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在他前期有着什么样的功过得失?易中天教授将从平民角度一一解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中天品三国

百家讲坛汉代部分

易中天

1《汉代风云人物之——冤死的晁错(上)》
2《汉代风云人物之——冤死的晁错(下)》
3《汉代风云人物之——袁盎与士》
4《汉代风云人物之——窦婴与外戚》
5《汉代风云人物之——韩信被杀之谜 》
6《汉代风云人物之——韩信身世之谜》
7《汉代风云人物之——韩信功过之谜 》
8《汉代风云人物之——韩信成败之谜》
9《汉代风云人物之——刘邦崛起之谜》
10《汉代风云人物之——刘邦胜利之谜》
11《汉代风云人物之——刘邦用人之谜》
12《汉代风云人物之——刘邦对手之谜 》

王立群


13《汉代风云人物之——霸王出世》
14《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入关》
15《汉代风云人物之——鸿门宴》
16《汉代风云人物之——西楚霸王》
17《汉代风云人物之——生死决战》
18《汉代风云人物之——荥阳会战》
19《汉代风云人物之——自毁长城》
20《汉代风云人物之——霸王别姬》
21《汉代风云人物之——四面楚歌》


22-1《汉代风云人物吕后之——吕后出嫁》
23-2《汉代风云人物吕后之——一桩疑案》
24-3《汉代风云人物吕后之——初露峥嵘》
25-4《汉代风云人物吕后之——废立之争》
26-5《汉代风云人物吕后之——废立之祸》
27-6《汉代风云人物吕后之——女主称制》
28-7《汉代风云人物吕后之——皇子命运》
29-8《汉代风云人物吕后之——大封诸吕》
30-9《汉代风云人物吕后之——和亲匈奴》
31-10《汉代风云人物吕后之——荡平诸吕》
32-11《汉代风云人物吕后之——功过是非》


易中天品三国
剧集名称:易中天品三国
剧集类型: 其他、 历史
所属地区:国产
主持人: 易中天

易中天品三国剧集简介
《易中天品三国》还原真实曹操,替周瑜辩诬,正说诸葛亮,重评司马懿。纵论天下,闲话三分。细品是非功过,总结成败得失。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将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成败得失。


易中天品三国目录
2007年03月25日 星期日 上午 07:41易中天品三国一共四部 每部12集 共48集
《易中天品三国》第一部《魏武挥鞭》共12集
易中天品三国01_大江东去
易中天品三国02_真假曹操
易中天品三国03_奸雄之谜
易中天品三国04_能臣之路
易中天品三国05_何去何从
易中天品三国06_一错再错
易中天品三国07_深谋远虑
易中天品三国08_鬼使神差
易中天品三国09_一决雌雄
易中天品三国10_胜败有凭
易中天品三国11_海纳百川
易中天品三国12_天下归心

《易中天品三国》第二部《孙刘联盟》共12集:
易中天品三国13_青梅煮酒
易中天品三国14_天生奇才
易中天品三国15_慧眼所见
易中天品三国16_三顾茅庐
易中天品三国17_隆中对策
易中天品三国18_江东基业
易中天品三国19_必争之地
易中天品三国20_兵临城下
易中天品三国21_临危受命
易中天品三国22_力挽狂澜
易中天品三国23_中流砥柱
易中天品三国24_赤壁疑云

易中天品三国》第三部《三足鼎立》共12集
易中天品三国25_半途而废
易中天品三国26_得寸进尺
易中天品三国27_进退失据
易中天品三国28_借刀杀人
易中天品三国29_命案真相
易中天品三国30_夺嫡之争
易中天品三国31_乘虚而入
易中天品三国32_蜜月阴谋
易中天品三国33_白衣渡江
易中天品三国34_败走麦城
易中天品三国35_夷陵之战
易中天品三国36_永安托孤

《易中天品三国》第四部《一统归晋》:
易中天品三国37_非常君臣
易中天品三国38_水火不容
易中天品三国39_曹丕篡汉
易中天品三国40_孙权称帝
易中天品三国41_上书北伐
易中天品三国42_街亭大战
易中天品三国43_痛心之失
易中天品三国44_诸葛归仙
易中天品三国45_邓艾灭蜀
易中天品三国46_司马代魏
易中天品三国47_进攻吴国
易中天品三国48_三国归晋[大结局]


<<易中天品三国>>开场白

  开场白 大江东去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小说演义,戏剧编排。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丛生。三国,究竟应该是怎样的面目呢?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从今天起,我们讲三国。

  所谓“三国”,通常是指从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共九十年这段历史。把这段历史称之为“三国”,在名目上多多少少是有些问题。因为曹丕称帝,是在公元220年;刘备称帝,是在公元221年;孙权称帝,是在公元222年。这个时候,魏、蜀、吴三国,才算是正儿八经的建立起来了。按理说,三国史,应该从这时开始。到三家归晋止,那才是名正言顺的“三国”。但是,纵览古今,几乎没有这么讲的。这么讲,曹操、关羽、周瑜,还有鲁肃等等。就都不能出场了。青梅煮酒、三顾茅庐、败走麦城这些故事,也都讲不成了。大家说能行吗?

  实际上,无论是正史(比如《三国志》,还是小说,比如《三国演义》),差不多都会从董卓之乱甚至更早一些说起。这其实才真正是历史的态度。因为曹、刘、孙、这三大势力或三大集团,是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发展壮大起来的;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早在他们建国之前就已基本形成。看历史,必须历史地看。没有前因,就没有后果。只看“名”,不看“实”,咬文嚼字,死抠字眼,那不叫“严谨”,只能叫“钻牛角尖”。

  那么,这九十年间是个什么世道呢?

  也就两个字:乱世。展开来说,就是烽火连天,饿殍遍野,战事频仍,民不聊生。或者借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换大王旗”。然而,乱世出英雄。越是沧海横流,越能显出英雄本色。因此,这又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充满阳刚之气、既有英雄气概又有浪漫情怀的时代。不知多少风流人物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这里大显身手叱诧风云,正所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列举这些熟悉的姓名,那将是一个长长的名单。雄才大略的曹操,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英武潇洒的周瑜,坚忍不拔的刘备,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也都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因为他们都想把分裂变成统一,把乱世变成治世,求得社会的和谐、天下的太平。当然,他们也都是无一例外地认为,这个历史使命应该由他们自己,或者说由他们那个集团来承担,决不肯拱手让给他人。因此,他们之间有矛盾,有冲突,有摩擦,有战争,甚至你死我活杀气腾腾,结果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说起来真是让人感叹不已,悲喜交加!

  这在当时,大约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而历史,也只能在悲剧性的“二律背反”中前进。一方面,是战争只能用战争来结束;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结束战争,人民必须先饱受战争的苦难。因此,当我们赞美和欣赏那些乱世英雄的时候,不要忘记那时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逐鹿中原的结果是一家独大,龙争虎斗的结果是天下一统。这就是西晋。西晋的情况其实更加不堪,这里先不说它,且说三国。三国的一个特点是时间短。魏、蜀、吴三国的存在,不过半个世纪加上“前三国”时期,也不过九十年。这样短暂的时间,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真不过“弹指一挥间”。人们甚至来不及认真反思和细细品味,眼睛一眨,就已老母鸡变鸭。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来写的,民间修史则难免见仁见智,或者偏听偏信。因此,魏、蜀、吴三国一灭亡,史书的记载就众说纷纭,学者的见解也莫衷一是。比如诸葛亮的出山,就有“三顾茅庐”和“登门推荐”两种说方法;而赤壁那场大火,也有黄盖诈降纵火和曹操烧船自退两种记载。三国,是一段精彩纷呈又让人眼花缭乱的历史。

  三国历史的戏据性使它成为文学艺术家垂青的对象。在民间,它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知道刘备的,肯定比知道刘秀的多;知道曹操的,也肯定要超过知道王莽的。这不能不归功于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三国演义》的影响。文学艺术作品的感染力是超过史学著作的,文学艺术作品又是需要想象和虚构的。充满想象和虚构的文学艺术作品以史为据,为线索、为题材,虚虚实实,半真半假,更为这段原本就扑朔迷离的历史平添了许多暧昧。

  就说周瑜。

  提起这位江东名将,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三气周瑜”的故事,是“既生瑜,何生亮”,以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等等。可惜那是小说,不是历史。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曾气过周瑜。就算气过,怕也气不死。为什么呢?因为周瑜的气量是很大的。《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性度恢廓”,也就是性情开朗,气度宽宏。同时代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刘备说他“器量颇大”,蒋干说他“雅量高致”。顺便说一句,蒋干这个人,又是被冤枉了的。他是到过周营,但那是赤壁之战两年以后,当然没有上当受骗盗什么书。蒋干的脸上也没有白鼻子,反倒是个帅哥。《江表传》的说法是,“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看来是个才貌双全的漂亮人物。

  周瑜也一样,又是一个漂亮之极的英雄。他的“帅”,在当时可谓家喻户晓。《三国志》说他“长壮又姿貌”,还说“吴中皆呼为周郎”。郎,就是青年男子。呼人为郎,带有赞美的意思。所以,“周郎”就是“周帅哥”。同时被呼为“孙郎”的孙策,则是“孙帅哥”。当然一个人的“帅”,不仅仅是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气质。周瑜恰恰是一个气质高贵、气度恢宏的人。他人品好修养高,会打仗,懂艺术,尤其精通音乐。即便酒过三巡,醺醺然之中,也能听出乐队的演奏是否准确。如果不准,他就会回过头去看,当时的说法是“曲有误,周郎顾”。因此我甚至怀疑他指挥军队也像指挥乐队,能把战争变成艺术,把仗打得十分漂亮,就像艺术品一样。

  周瑜的仗打得确实漂亮。赤壁之战中,他是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苏东坡的《赤壁怀古》说:“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羽扇,就是羽毛做的扇子。纶斤,就是青丝做的头巾。羽扇纶斤在当时是儒雅的。本来,贵族和官员是应该戴冠的。高高的冠,宽宽的衣,峨冠博带,即所谓“汉官威仪”。但是到了东汉末年,不戴冠而戴巾,却成为名士的时髦。如果身为将帅而羽扇纶巾,那就是儒将风采了。于是我们就不难想象出当时的场景:曹操的军队列阵于长江,战舰相连,军旗猎猎,江东之人,魂飞魄散,胆战心惊。然而周瑜却安之若素,从容不迫。他戴纶斤,摇羽扇,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终于克敌制胜,以少胜多。这真是何等的惊心动魄!这个时候的周瑜,真可谓少年英雄,意气风发,光彩照人!

  当然,战争不是艺术,不可能那么潇洒,那么儒雅,那么风流倜傥,更不可能谈笑风生之间,不可一世的“强虏”就“灰飞烟灭”了。这个时候的周瑜,迎娶小乔已经十年,也并非“小乔初嫁了”。苏东坡那么说无非是要着力刻画周瑜的英雄形象罢了。文学作品是不能当作历史来看的,但要说历史上的周瑜的英武儒雅,却大体不差。周瑜二十四岁就被孙策任命为“建威中郎将”,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也就是在这一年,孙策和周瑜分别迎娶桥公之女大桥和小桥为妻,这就是苏东坡所谓“小乔初嫁了”。可见周瑜这个人,是官场、战场、情场,场场得意。对于男人来说,难道还有比这更让人羡慕的吗?这样一个春风得意的人,怎么还会嫉妒别人,又怎么会因为嫉妒别人而被气死呢?我们嫉妒他还差不多。

  没错,周瑜和刘备集团是有过明争暗斗,也曾经建议孙权软禁刘备,分化关张,这事我们以后还会说到。但那是其集团政治利益所使然,与心胸和气量无关。而且,周瑜忌惮的是刘、关、张,不是诸葛亮。老实说,那时周瑜还真没把诸葛亮当作头号劲敌,怎么会去暗算他?反倒是原本高风亮节的诸葛亮,却因为编造出来的“三气周瑜”,被写成了“奸刁险诈的小人”(胡适先生语),想想这真是何苦!

  于是我们发现,历史距离我们,有时候竟是那样的遥远!

  实际上,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有三种面目,三种形象。一种是正史上记载的面目,我们称之为“历史形象”。这是史学家主张的样子。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就是“历史形象”不等于“历史真相”。历史有没有“真相”?有。能不能弄清楚?难。至少,弄清楚三国的历史真相,很难。因为我们已经找不到当时的原始档案,也不能起古人于地下,亲口问上一问。就算能问,他们也未必肯说实话。这就只能依靠历史上的记载,而且主要是“正史”。但即便是“正史”,也有靠不住的地方,靠不住的时候。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的《三国史话》,就多次提到《三国志》、《后汉书》等等记载未必可靠。何况刘备的那个蜀汉,还没有官修史书。《三国志》中有关记载,竟是“耳闻目见”加“道听途说”。这样一来,我们又只能寄希望于历史学家的考证。然而历史学家的看法也不一致。比如蜀汉政权“国不置史,注记无官”一事,就被唐代史学家刘知畿认为是诬蔑不实之词,谓之“厚诬诸葛”。这可真是越来越说不清。因此,我们只能把“历史形象”定位为史书上记载的,或者历史学家主张的形象。而且还得说清楚,即便这个形象,也并非只有一种,也是有争议的。

  第二种是文艺作品包括小说和戏剧中的面目,我们称之为“文学形象”。这是文学家艺术家主张的样子,比如《三国演义》和各种“三国戏”。

  还有一种是老百姓主张的样子,是一般民众心中的面目,我们称之为“民间形象”,比如各种民间传说和民间习俗、民间信仰,也包括我们每个人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也都有一个历史人物形象的。因此,一部历史剧拍出来,总会有观众议论“像不像”的问题。其实,这些历史人物,谁都没有见过,却可以议论“像不像”,可见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帐”。

  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的形成,也有一个历史过程。大体上是越到后代,就越不靠谱,主观臆想和个人好恶的成分就越多。当然,有了科学的历史观以后,又另当别论。但我们前面说过,文学艺术作品的感染力是超过历史学著作的。街头巷尾的口口相传,其力量同样不可小看。民间人士不是历史学家,不需要“治学严谨”,也不必对谁负责,自然“想唱就唱”。这原本也没什么。但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样,一种形象,如果说的人多了,就有可能从“假像”变成“真相”。

  就说诸葛亮。

  诸葛亮这个人,至少从晋代开始,就是许多人追捧的对象,可谓魅力四射,粉丝如云。当时有一个郭冲先生,大约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感觉大家对诸葛亮的崇拜还不够,于是“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其中第三件事就是空城计。这五件事,都被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驳回。驳空城计的证据是:诸葛亮屯兵阳平的时候,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节宛城,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在阳平战场,哪来的什么空城计?

  不过这个故事实在太好听了,于是《三国演义》便大讲特讲,三国戏也大演特演,所谓“失空斩”(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历来就是久演不衰的折子戏。但这个故事不是事实,也不合逻辑。第一,司马懿不敢进攻,无非是害怕城中有埋伏。那么,派一对侦察兵进去看看,行不行?第二,司马懿“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距离应该不算太远,那么,派一个神箭手把诸葛亮射下城楼,来他个“擒贼先擒王”,行不行?第三,按照郭冲的说法,当时司马懿的军队有二十万人,诸葛亮只有一万人;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当时司马懿的军队有十五万人,诸葛亮只有二千五百人。总之是敌众我寡。那么,围他三天,围而不打,行不行?何至于掉头就走呢?所以裴松之作注时,就断定郭冲所言不实。裴松之说:“就如冲言,宣帝(司马懿)既举二十万众,已知亮兵少力弱,若疑其有伏兵,正可设防持重,何至便走乎?”

  所以,空城计是靠不住的。其他如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也都是无中生有。火烧博望是有的;但那把火是刘备所放(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敦等追之,为伏兵所破),没听说有诸葛亮什么事。火烧赤壁也是有的,但那是周瑜部将黄盖的主意和功劳,也没诸葛亮什么事。借东方就更可笑。诸葛亮“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登坛祭风,简直就是装神弄鬼,所以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这里说的“妖”,不是妖精或妖怪,是“妖人”,即巫师或神汉一类。

  诸葛亮当然不是“妖人”。不但不是“妖人”,还是“帅哥”。陈寿的《上表》说他“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汉代的八尺,相当于现在的五尺五寸,也就是一米八四。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年龄二十六岁。二十六岁的年龄,一米八四的个子,而且“容貌甚伟”,大家可以想想是什么形象。至少,不可能是一身道袍,一脸长须的。羽扇纶斤大概是事实,因为那是当时的时尚,也就不是诸葛亮的专利。所谓“羽扇纶斤,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说的是周瑜,不是诸葛亮。就算有“借东风”这事,也该是周瑜去“借”(民间传说便有说周瑜借东风的),要不然杜牧怎么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其实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的主要功绩,是促成了孙刘的联盟;他对刘备集团的主要贡献,则是确立了联吴抗曹、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并身体力行。实际上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未必是杰出的军事家。他的军事成就是有争议的,他的军事才能也不像后世传说的那么玄乎。历史学家缪钺先生就曾在《三国志选注》的“前言”中指出:“诸葛亮征南中事,当时传说不免有夸大溢美之处,譬如对于孟获的七擒七纵,是不合情理的,所谓‘南人不复反’,也是不合事实的。”诸葛亮也不像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说的那样迭出险招。爱出险招的是郭嘉。而诸葛亮的特点,无论是史家的评论,还是他的自我评论,都是“谨慎”。陈寿说他“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该说是实事求是的评价。也就是说,诸葛亮是萧何,不是张良和韩信。

  但是,到了《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就集萧何、张良和韩信于一身,不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且神机妙算未卜先知。任何人,只要按照他的“锦囊妙计”行事,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刘备集团的大将如关羽、张飞、赵云辈,有如他手中的提线木偶,理解也执行,不理解也执行。这当然不是事实,但有原因。什么原因呢?我们以后再说。

  其实,“锦囊妙计”的故事是有的,可惜是发生在曹操身上。这事记载在《三国志?张辽传》里,时间则是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我们以后再说。“空城计”的故事大约也是有的,曹操、文聘、赵云可能都使过。不过这事有争议,我们也只好以后再说。但是,即使没有争议,大家也不会讲,因为民间不喜欢曹操。

  民间对于三国,也是关注的,其热情决不亚于史学家。我们知道,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最高,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细民所嗜,则仍在《三国》、《水浒》。”也就说,老百姓喜欢的还是《三国》和《水浒》。比如屠宰业奉张飞为祖师爷,编织业奉刘备为祖师爷,强盗奉宋江为祖师爷,小偷奉时迁为祖师爷,没听说哪个行业奉《红楼梦》人物比如贾宝玉、王熙凤为祖师爷的。所以,三国人物的民间形象,也很值得研究。

  就说关羽。

  关羽确实有令人崇敬之处,那就是特重情义。他被曹操俘虏后,曹操对他“礼之深厚”,关羽自己也说“吾极知曹公待我厚”,但他仍然不肯背叛刘备,最后的选择是“立效以报曹公乃去”。结果曹操对他更为敬重(曹公义之),竟然任其重返敌营(奔先主于袁军)。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关羽固然是义薄云天,曹操也堪称侠肝义胆,至少是尊重侠肝义胆的。可惜人们都只记住了关羽的“情”,忘记了曹操的“义”,这不公平。

  民间崇拜关羽虽然有道理,但有些信仰和习俗也很奇怪。比方说剃头匠奉关羽为祖师爷,就匪夷所思。关羽并没有当过剃头匠呀!再说东汉时也不剃头。想来想去,也就是他们手上都有一把刀。不过关老爷手上的刀是杀头的,不是剃头的。清代有一剃头铺门前挂一对联云:“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倒很有关羽的口气。

  另一件奇怪的事是把关羽当作财神。关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当战神还有道理,怎么会是财神呢?这当然也有道理,我们也以后再说。不过,我看总有一天,关羽会变成爱神,供奉倒婚姻介绍所去,因为他对爱情的追求是很执着的。据《三国志?关羽传》裴松之注引《蜀记》和《华阳国志》,关羽曾经爱上了一个女人,一再向曹操表示要娶其为妻。这话说多了以后,曹操便“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一看,果然国色天香,结果“因自留之”,害得关羽很是郁闷(羽心不自安)。此事如果属实,曹操就太不地道了。

  现在我知道,三国这段历史,其实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

  首先还是要弄清楚“历史形象”,这就要读正史,比如《三国志》。《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陈寿是四川南充人,他在西晋统一后五年(公元285年)就完成了《三国志》,时间隔得不久,治学态度又严谨,比较靠得住。不过,正因为陈寿治学态度严谨,许多当时的材料都弃而不用,《三国志》就比较简略。于是又有裴松之的注。裴松之是山西闻喜县人,生活在南朝刘宋时代。他作注的时候,距离陈寿完成《三国志》大约一百三十年。裴注的特点,是补充了大量材料,包括陈寿舍弃的和陈寿没见到的,并加以辨析。无法考证和辨析的就存在不论。可见裴松之的治学态度也是很严谨的,所以裴注也比较靠得住。所谓“正说”,依据就是这两个:陈寿的“志”,裴松之的“注”。其他的史书,当然也可以参考,但如果发生冲突,那还是“先入为主”,以“寿志裴注”为据的好。

  不过,“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也并非就没有意义或没有道理。事实上,很多人是把三国尤其是《三国演义》当教科书来看的。正如孙犁先生所说:“谋士以其为智囊,将帅视之为战策”,清代统治者还把《三国演义》作为“内部文件”发给亲贵。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也谈到好几起后人学“空城计”的事实,甚至认为“空城计”是“不欺售欺”的典型范例。钱先生说:“夫无兵备而坦然示人以不设兵备,是不欺也;示人实况以使人不信其为实况,是欺也。”毛宗岗父子的批语(简称毛批)也很有道理:“惟小心人不做大胆事,亦惟小心人能做大胆事。……孔明若非小心于平日,不敢大胆于一时。仲达不疑其大胆于一时,正为信其小心于平日耳。”不过魏禧的说法更有意思:“若遇今日山贼,直入城门,捉将孔明去矣。”可见即便是民间形象和文学形象,甚至即便是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无中生有,也能给人教益。因为一种形象能够形成,能够流传,自然有它的道理。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些道理讲出来。

  这就又有三件事要做。一是要“还原”,就是告诉大家历史的本来面目是怎样的。二是要“比较”,就是看看这三种形象究竟有什么不同。三是要“分析”,就是弄清楚历史形象为什么会变成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我们希望通过这项工作,来为大家品读三国。

  这当然不容易。

  其实,正如历史有三种形象,历史也有三种读法。一种是站在古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就是钱穆先生所谓“历史意见”;一种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就是钱穆先生所谓“时代意见”;还有一种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就是“个人意见”。任何人讲历史,都不可能不涉及这三种意见。毕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辉煌的事件和人物,都可能只留下一些模糊的印象,任人评说。张升的词说:“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其实“尽入渔樵闲话”的,又岂知是“六朝兴废事”?那是可以包括一切历史的,正所谓“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今后的节目里,我们将笑谈三分,品读三国。那么,从何说起呢?我想,还是从那个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最复杂,分歧最多,争论最大的人说起,就让他引领我们走进那段原本就很复杂而又波澜壮阔的历史吧!


上一篇:易中天中华史

下一篇:易中天品三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