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激烈冲突

时间:2024-06-12 04:20:34编辑:奇事君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冲突的原因介绍:
  1,英国的“分而治之”政策加深了该地区的民族与宗教矛盾。蒙巴顿方案的核心是按宗教,而不是按语言、文化或民族的区别来划分自治领,由此产生的印巴分立造成了无穷的后患。
  2,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穆斯林与印度教的宗教之争问题,这些都造成了印巴两国之间的流血冲突和战争。
  蒙巴顿方案内容介绍:
  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的方式来实现印度的独立(也包括印度高等文官、印度军、印度铁道的分割),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新国家,两国在各自的宪法(印度宪法及巴基斯坦宪法)。
  克什米尔的归属内容介绍:
  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在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双方一直围绕 克什米尔主权问题进行争斗。
  克什米尔(克什米尔文:कश्मीर,阿拉伯文:كشمير,英文:Kashmir),是南亚次大陆西北部(青藏高原西部和南亚北部的交界处)的一个地区,属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争议地区,其中印度控制南部,巴基斯坦控制北部,面积22万8478平方公里。


什么是军事?

军事:有关军队和战争的事情或事务。
世界各主要大国军事实力简介
美国,军事实力全球第一,军事科技最发达,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军费开支,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美国是世界新军事理论变革的发起者,军事力量正在向外层空间发展,企图独霸太空,进一步控制世界。目前美国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三位一体”的核进攻能力、陆海空三军的全球投送能力、全天候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和最先进的军事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而且还在积极谋求发展世界上最强大的战略防御能力。美军现役部队人数约140万人,其中陆军50万人,海军和空军各35万人,海军陆战队18万人。美国目前在海外有850个军事基地。
欧洲一直是世界经济与科技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也是近代空军和海军的发源地,其经济实力和军工科技足以与美国抗衡。
由于欧盟一体化军事力量仍处于建设之中,而且“北约”的通信指挥、后勤保障、侦查监视、指挥管理等诸体系的组织与技术保障均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西欧传统强国远距离投送能力有限,一旦离开了北约的支持,欧盟就无力在较远的地方进行较大规模的现代局部战争。
英国,工业基础雄厚,军事科技发达,军工业规模水平欧盟第一,是传统的海上强国,水中兵器、燃气轮机、探测技术、航空发动机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法国,拥有先进、完善的军事工业体系,工业基础雄厚,能设计制造先进的战斗机、装甲车辆、核动力航空母舰、潜艇在内的各种先进武器与各种配套的雷达、电子设备、军事情报装置和通信系统、探测系统。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70%的军力,重工业基础雄厚,军事科技发达,军工体系完备独立,对外依赖性很小,拥有很强的武器自主开发能力,冷战结束后其常规军事实力已经大幅衰退,由于经济困难,使得俄军现役的武器装备长时间没有得到更新,俄罗斯庞大的核武库也面临老化和管理不善的问题,在前苏联时期俄罗斯走过弯路,电子技术落后于西方,工艺加工技术落后,武器的质量、寿命、可靠性、可维护性不如西方。近几年来俄罗斯受益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国内政治的稳定,经济开始复苏,加大了军备建设上的投入,扩大与西方的军事技术合作,制定了军事建设中长期计划,力求不再卷入军备竞赛。
中国:中国在建国初期国家底子薄,“一穷二白”,受国家政治动乱的影响,国防建设损失很大,特别是“文革”给国防建设造成了特别巨大的破坏和干扰,这一时期军队建设极为混乱。
八十年代国家进行战略调整,二代中央领导提出:“军队要忍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幅削减国防开支,军事建设让步于国民经济建设,把有限的资源全部投入到经济建设上面。大部分国防关键项目缺乏资金,陷入瘫痪和半瘫痪状态,与军事有关的科研所、设计所、工厂大部分陷入困境,大多数单位开始下海经商,或者转产,人才流失严重。但是国家充分利用八十年代有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引进了很多武器装备和技术,并且尽最大努力保住了一批军工重点项目。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全球风云突变,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动,美国引领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极大强化了美国在世界军事上的领先地位,国际强权政治集团倚仗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上的绝对优势在全球挑起了数次局部战争,影响深远。
海湾战争中国看到了人民解放军和西方强国军队的巨大差距,并认识到了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重要性,国家开始逐步调整国防发展战略,“台独”分裂势力的猖狂挑衅,让国家感到了军事建设的急迫性,科索沃战争中北约一架飞机用导弹悍然袭击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更让国家体会到了这个世界并不太平,危机就在身边,“我们党和国家深刻认识到在富国的同时实现强军的极端重要性。”国家开始全面调整国防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
中国这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有了充足的资源投入军队建设,对外交流渠道相对过去更加宽广。目前军队建设的突出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适应”。
现在中国已经拥有了独立且完善的军事工业体系,但军工企业整体实力不及西方,技术储备不足,与西方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例如:材料、发动机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导弹技术等。中国在跟踪、学习世界先进军事科学技术的同时,不断提高,不断进步,拥有比较强的武器自主研发能力和系统整合及仿制、吸收能力,空间技术和导弹技术是两个能得跟上世界先进水平强项。中国在国防建设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国防武器规划发展更趋合理,且更有预见性,重视和平时期的科研项目投入和技术储备,重视关键技术的预先研究,不断努力提高军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开始从容地进行下一代武器的研发,鼓励并创造条件让社会资本进入军工领域。
解放军总部有关部门已对外公开宣布:“中国已逐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战装备、保障装备和电子信息装备协调配套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和独立完整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人民解放军已经度过了二十多年的"忍耐期”, 开始奋起直追。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经过历次裁军后(1985年裁军100万、1997年裁军50万、2003年裁军20万)形成了规模适度,组织结构合理的局面,目前拥有230万正规军,这是一个符合国情的军队规模,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周边环境复杂,受限于现有机械化水平,再继续裁军反而会削弱军事实力。中国的国防动员能力很强,有很强的国土防御能力。
虽然军队建设已经突破了一大批制约已久的技术瓶颈,但是军队的发展不平衡,而且军队存在很多突出的薄弱环节,例如空中战略投送能力低下,陆军航空兵力量弱小(我国目前只有仿制直升飞机的能力,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等。
陆军与世界先进水平没有代差,在机械化信息化建设上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空军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具有全面空战和有限的对地对海攻防兼备的力量,但是与西方强国相比仍有代差,长期以来国家对海军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海军建设的起点不高,海军在装备建设、作战训练、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与西方海军强国相比差距很大。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装备有一定数量的先进的陆基核弹道导弹,相对于其他核大国只有有限的核威慑能力,按照西方的标准,中国的导弹技术目前仍然比较落后,海基核力量正处于稳步发展中。战略力量是镇国之宝,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
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军队承担的任务比过去更加繁重:国际维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抗击自然灾害、反恐维稳、联合军演等。面对日趋复杂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多样化的军事任务,国家给军队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由于落后的军事实力与中国日益上升的大国地位不相称,使得包括部分官兵在内的国人存在浮躁心理,针对这一情况,军队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对外交流、对外宣传工作,例如:增加军事透明度,进行各种各样的军队开放活动,大力宣传军队建设情况、军队文化等。
由于中国的国家安全形势慢慢好转,现实军事压力有所降低,这使得军队的建设发展逐渐走上正轨,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然面临着总体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缺乏高技术条件下大规模联合作战的经验等诸多问题。
由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工业水平最集中体现在军队装备水平上,人民解放军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落后于西方强国,目前中国跟美国相比,总体军事实力差距悬殊,且差距仍然在继续拉大,所以在中国的综合国力赶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之前,美国仍将保有对中国的军事优势,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任重而道远。
根据官方公开的规划:中国人民解放军目前正处于人力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将于2020年实现初步机械化,2050年实现信息化,按照中央军委提出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大力进行信息化建设,在新军事变革思想的指导下走有中国特色的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建军道路,“建设一支与国家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我国在综合国力现对弱小的情况下仍应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党中央提出“国家利益发展到哪里,军队的历史使命就应延伸到哪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使命是实现现代化,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国家的海洋权益。
中国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奉行防御性质的国防政策,不当头,不称霸;即使未来中国强大起来了,也决不称霸,因为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来之不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克什米尔争端拓展资料根源:克什米尔问题即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现在的克什米尔地区是查谟-克什米尔的简称,包括克什米尔谷和查谟平地,这本来是两个独立的邦国。查谟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克什米尔居民却基本上信奉伊斯兰教。1846年查谟首领从英国人手中买下了被占领的克什米尔。而克什米尔人口数倍于查谟。这就种下了后来争端的根源。争端:克什米尔争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主权纷争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是英国在撤出印度时留下的。独立前的印度,行政由两部分组成:英属印度和土邦。英属印度11个省中间夹杂着大约550个的土邦,克什米尔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方案 ”,土邦地区归属则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缘由: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克什米尔争端由此产生。协议:1966年1月,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双方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声称双方将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是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宣言》仅仅表明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至于公民投票、军事人员的活动范围等关键问题均未提及;1971年-1972年的第三次印巴冲突后签署了《西姆拉协议》,要求双方举行双边会晤最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印度和巴基斯坦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原因有哪些

克什米尔问题即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现在的克什米尔地区是查谟-克什米尔的简称,包括克什米尔谷和查谟平地.这本来是两个独立的邦国.查谟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克什米尔居民却基本上信奉伊斯兰教.1846年查谟首领从英国人手中买下了被占领的克什米尔.而克什米尔人口数倍于查谟.这就种下了后来争端的根源.
克什米尔争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主权纷争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克什米尔争端是英殖民主义在1947年撤出印度时留下的.独立前的印度,行政上由两大部分组成:英属印度和土邦.英属印度包括11个省,而在这些省中间,夹杂着大约550个的土邦.克什米尔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方案 ”,土邦地区归属则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
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之后,印巴之间爆发了三次战争.1948年到1949年的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2/3的土地与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1/3的土地与1/4人口.这次停火奠定了后来双方对克什米尔控制的范围.另外,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是,双方后来在是否举行、如何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上始终无法取得统一意见.通过一步步的行动,印度到六十年代初期已经完全接管了克什米尔.
1966年1月,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双方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声称双方将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是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宣言》仅仅表明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至于公民投票、军事人员的活动范围等关键问题均未提及.
1971年-1972年的第三次印巴冲突后签署了《西姆拉协议》,要求双方举行双边会晤最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之争,巴基斯坦如何才能战胜印度?

1、不屈服,升级战斗机。巴基斯坦已经意识到,它不能向印度屈服,更不要说在这一事件爆发后寻求其他国家的支持,它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站出来威慑印度。在恰当的时机,巴基斯坦抓住机会升级现有的F-16战斗机,并将其出售给巴基斯坦的一些F-16战斗机。有了这些战士和中国龙战士的支持,巴基斯坦才有实力。巴基斯坦声称,必要时将对印度发动军事打击。还有32架F-16战斗机,现有的F-16战斗机已经升级。面对巴基斯坦空军战斗力的短期提升,印度显然有些胆怯。2、寻求他国支持。巴基斯坦在寻求美俄帮助的同时,也在寻求中国的支持。我们看到,印度封锁克什米尔后,巴基斯坦首先访问了中国。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也表达了中国的明确态度,他不希望这一地区出现混乱,更不希望印度以这种方式占领克什米尔。3、采取强硬行动。在得到军事和政治援助后,巴基斯坦在他国的帮助下,开始采取更强硬的行动,印度在迷失方向后,表现出犹豫不决。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可以说,巴基斯坦使用的这两种战术真是妙不可言。

请介绍下克什米尔冲突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关系时紧时缓,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两国不断交恶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之间,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18世纪中叶,印度次大陆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印度次大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政府。

  2004年1月7日,在印控克什米尔的查谟市西北30公里靠近印巴实际控制线的杰纳布河上,民间团体“印度青年之声”的一名成员在向河中投放装有糖果的盒子,希望这个盒子能漂到下游的巴基斯坦,把他们支持印巴对话和解的美好愿望带给巴基斯坦人民。


  1953年8月,印巴两国总理会谈后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克什米尔争端应通过克什米尔公民投票来解决。然而,1965年6月,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第二次战争。1971年12月,在因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而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又占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部分土地。

  1972年7月,印巴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双方同意在克什米尔地区尊重1971年双方停火后形成的实际控制线。

  为了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领导人和部长级官员数次举行会谈,但一直没能达成协议。1989年后,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不断发生交火,两国均蒙受巨大损失。

  2003年11月23日,巴基斯坦总理贾迈利宣布,巴军队将从穆斯林的重要节日开斋节(26日)开始,在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的巴方一侧实现单方面停火。24日,印度对这一建议表示欢迎,并于25日作出了积极回应。两国军方25日经磋商决定,自当天午夜起在克什米尔“国际边境”、“实际控制线”和“锡亚琴实际接触线”(印方称为“实际地面位置线”)一带实现停火。双方同时表示,希望停火永久持续下去。>>>

  2005年4月7日,载满乘客的公交车分别从克什米尔的印控区和巴控区双向对开,这是近60年来印巴克什米尔地区之间的首次通车,开启了印巴和平进程的新篇章。

  2005年10月29日上午至10月30日凌晨,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巴印双方在伊斯兰堡达成协议,同意暂时开放克什米尔实控线5个检查站,以允许两边的居民共同展开震后救援行动


关于克什米尔地区的问题

什米尔(克什米尔语:कश्‍मीर,كشمير,英语:Kashmir),又称喀什米尔,是南亚次大陆西北部(青藏高原西部和南亚北部的交界处)的一个地区,曾为英属印度的一个邦。面积22万8,478平方公里。

历史上,“克什米尔”这个词原指喜马拉雅山脉最西端的一处峡谷。而现在,“克什米尔”以被用来泛指包括克什米尔谷地、查谟、蓬奇、吉尔吉特、俾路支斯坦和拉达克的广大地区。其中最主要的克什米尔谷地,海拔较低,土壤肥沃,群山环抱,河流纵横,风景如画,民风奇特,是该地区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大多数为穆斯林。而查谟的居民多为印度教徒,拉达克的居民从文化习俗上来看则与西藏较为相近。

占有现在克什米尔一半土地的拉达克地区,文化主要受西藏影响,自十三世纪起,曾分别被穆斯林政权、西藏政权和印度控制,至今主权仍备受争议。现在拉达克在克什米尔只占东边一小部分,居民几乎全为藏族。西方拍摄反映西藏的电影亦多到拉达克取外景。

斯利那加(Srinagar)是克什米尔在英属印度时期的土邦首府,海拔1600米,坐落于该地区最大的芜拉湖畔,是著名的避暑胜地,也是现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首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从英国独立,原英属印度内部的克什米尔土邦的当地王公已经决定加入印度,而当地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希望加入巴基斯坦 ,因此归属难定。印度和巴基斯坦为此爆发了几次战争。现在大部领土由印度控制,少部分由巴基斯坦控制。印度控制区称为查谟-克什米尔(即查谟-克什米尔邦)。 巴基斯坦控制部分称为“北部地区”,中巴之间的喀喇昆仑公路南北方向穿过,首府为“吉尔吉特”。

另外,印度认为中国控制了克什米尔东部的一些领土,而这些领土现时分别被划入了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即班公错附近地区,印度称之为阿克塞钦地区,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期间为西段作战线。

克什米尔地区现在由三个国家分治:巴基斯坦控制了西北部地区(自由克什米尔和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印度控制了中部和南部地区(查谟-克什米尔邦),而中国则控制了东北部地区(阿克赛钦和喀喇昆仑走廊)。锡亚琴冰川(Siachen Glacier)同时被印度和巴基斯坦所控制,印度控制了其中大部分地区,而巴基斯坦则控制了其中较低的山峰。巴基斯坦声称对除中控克什米尔以外的地区都是巴基斯坦领土,而印度一直没有正式承认中国和巴基斯坦对该地区的控制权,声称包括中巴于1963年签署的边界所划归中国的喀喇昆仑走廊地区等都属于印度领土。巴基斯坦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视为有争议的领土,而印度则援引其宪法证明克什米尔地区为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克什米尔地区也有一部分人倾向于独立建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受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共同反对。由于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克什米尔向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领土争端之一。印巴两国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曾经爆发了三场战争:1947年第一次印巴战争、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和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还有最近一次1999年在印控克什米尔的卡吉尔(Kargil)地区爆发的卡吉尔边境冲突(Kargil War)(某些人称为第四次克什米尔战争)。


为何印巴会拼死争夺克什米尔?

印巴当时之所以选择争夺克什米尔,主要是三个原因造成的。虽然克什米尔的荒原和沙漠非常多,即使是这样也会被其他国家争相抢夺。当然这其中与克什米尔的地理位置有关,可以说克什米尔是一个天然的保护屏障。第1个原因就是地理位置优越。因为无论是对于巴基斯坦还是对于印度来说,克什米尔都是对方首先攻击的对象,当对方攻击克什米尔的时候也会暂时放弃对国家首都进行攻击。由此,这两个国家人们就把克什米尔看作是保护首都安全的最主要防线。因为当时印度本身就想要去攻打巴基斯坦,所以想要攻打掉这个重要的地区,而巴基斯坦则要防止这片地区被印度贡献。第2个原因就是克什米尔地区是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如果当时印度攻占了克什米尔的话,那么巴基斯坦等其他国家的处境就会变得非常危险,也从原来的平等变为了被动。所以当巴基斯坦与印度发生冲突的时候,巴基斯坦能够获得其他周围国家的支持一同抵抗印度。就是因为印度的野心是其他国家能够看得到的,并且这些其他国家也并不想让克什米尔地区落入到印度人的手中。第3个原因是为了控制印度河。当时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非常紧张的时候,印度曾经对外宣布要修建大坝,拦截印度河的水流。这种做法就让巴基斯坦对于这条印度河非常依赖,如果印度河被印度进行控制的话,那么就会让巴基斯坦的水源大大减少。也会影响这个国家的发展。除此之外,印度和也是巴基斯坦的母亲河,占领克什米尔地区可以更好地控制这条河流。就是因为以上这三个原因,所以这两个国家才会对克什米尔非常看重。因为克什米尔地区对于防御来说作用非常大,即使发生战争,也可以让获得克什米尔地区的国家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印巴冲突的克什米尔争端

克什米尔争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主权纷争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克什米尔争端是英殖民主义在1947年撤出印度时留下的。独立前的印度,行政上由两大部分组成:英属印度和土邦。英属印度包括11个省,而在这些省中间,夹杂着大约550个的土邦。克什米尔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方案 ”,土邦地区归属则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之后,印巴之间爆发了三次战争。1948年到1949年的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2/3的土地与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1/3的土地与1/4人口。这次停火奠定了后来双方对克什米尔控制的范围。另外,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是,双方后来在是否举行、如何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上始终无法取得统一意见。通过一步步的行动,印度到六十年代初期已经完全接管了克什米尔。1966年1月,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双方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声称双方将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是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宣言》仅仅表明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至于公民投票、军事人员的活动范围等关键问题均未提及。1971年-1972年的第三次印巴冲突后签署了《西姆拉协议》,要求双方举行双边会晤最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为了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领导人和部长级官员数次举行会谈,但一直没能达成协议。1989年后,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不断发生交火,两国均蒙受巨大损失。2003年11月23日,巴基斯坦总理贾迈利宣布,巴军队将从穆斯林的重要节日开斋节(26日)开始,在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的巴方一侧实现单方面停火。24日,印度对这一建议表示欢迎,并于25日作出了积极回应。两国军方25日经磋商决定,自当天午夜起在克什米尔“国际边境”、“实际控制线”和“锡亚琴实际接触线”(印方称为“实际地面位置线”)一带实现停火。双方同时表示,希望停火永久持续下去。2005年4月7日,载满乘客的公交车分别从克什米尔的印控区和巴控区双向对开,这是近60年来印巴克什米尔地区之间的首次通车,开启了印巴和平进程的新篇章。2005年10月29日上午至10月30日凌晨,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巴印双方在伊斯兰堡达成协议,同意暂时开放克什米尔实控线5个检查站,以允许两边的居民共同展开震后救援行动。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关系时紧时缓,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两国不断发生冲突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克什米尔问题。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之间,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18世纪中叶,印度次大陆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印度次大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政府。

印控克什米尔爆发冲突多少人丧生?

当地时间2018年4月1日,印控克什米尔,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爆发今年以来最激烈战斗,已经造成19人丧生。当局严阵以待,准备应对位在喜马拉雅群山间的这个难以掌控地区出现更多暴力冲突。印度警方表示,当地时间周日,在印控克什米尔南部发生的两次单独遭遇战中3名印军士兵丧生。同时,包括“高级指挥官”在内的12名武装分子也被枪杀。此外,在该地区的几个区域内接下来的三次单独交锋中,抗议者和印度安全部队之间发生冲突,导致4名平民遇害,数十人受伤。警方对涌上街头的数以千计示威群众开枪,抗议民众丢掷石块并高呼口号反对印度统治。对于印控克什米尔发生今年以来最严重冲突,巴基斯坦指责印度对抗议者进行“野蛮镇压”。巴基斯坦周日指责印度对克什米尔地区的示威者实施“野蛮镇压”,并称印度安全部队“故意和系统地”针对示威群众。据了解,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掌控克什米尔的一部分,双方都声称对当地拥有完整主权。印控克什米尔以穆斯林人口为主,当地许多平民支持已经为独立,或是跟巴基斯坦合并而奋斗数十年的组装组织。这个过程已造成数以万计的人丧命,大部分是平民。

印控克什米尔爆发冲突造成15人死亡了吗?

4月1日,印控克什米尔多个地区爆发了针对印度统治的大规模抗议,同时武装人员与印政府部队爆发激烈交战,导致至少12名武装人员和3名印军士兵死亡。至少有2名平民在新一轮反印抗议和冲突中死亡。此前,印度军队主要针对克什米尔南部地区发起了行动。警方说,在得到有关武装人员藏身之处的消息后,政府军对两个村庄进行了突袭。此后,在克什米尔南部地区爆发了枪战。这是2018年以来该地区最激烈的交火。武装人员开枪、扔手榴弹,试图从警戒区逃走,但在随后的战斗中被击毙。警察局长维德说,包括一些指挥官在内的至少11名武装人员在绍比安地区的两起交火中被击毙,一名武装人员周日凌晨在阿嫩德纳格被击毙。在行动中有3名军人被打死,至少6名警察和军人受伤。报道称,在印军发动行动的同时,数千克什米尔人走上街头,高喊反印口号并要求印度结束在克什米尔的统治。在当局交还一些尸体后,数万人参加了他们的葬礼,并高喊“印度人滚回去”、“我们要自由”。报道还称,许多抗议者还试图进入枪战地点,帮助被围困的武装人员逃脱,并与政府军发生了冲突。居民们投掷了石块,政府军发射了实弹、霰弹和催泪瓦斯。据医院人员和警方说,在持续的冲突中有两名平民被打死,另有数十人受伤。

上一篇:死尸图片

下一篇:谷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