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自古产红铜,铜器加工制作业自唐以来就十分发达,一直沿续至今。据文献载,早在东晋末年(公元400年),会理就有了铜冶炼,唐宋以来铜开采与加工业兴盛,南诏时期,红铜火锅等铜制品就远销外地,清代尤其兴旺。
【分布区域】
会理处于川、滇交结合部,与云南会泽、巧家相邻,是历史上“南丝绸之路”的通衢要道。县城和鹿厂、通安、黎溪等地仍按传统方法生产加工铜器,现鹿厂镇的老街道以打制铜器而得名“打铜街”。
【基本内容】
会理红铜火锅是经工匠手工精心打制而成的餐具,从选料至加工都十分讲究,外形美观、经久耐用、工艺精湛。火锅分锅盖、锅槽、烟囱、进风底座、插销、火锅耳链6个部分,加工制作过程有:
1、选料备料
打制火锅的铜不能用纯度太高的铜料,必须用采制当地的不含有害元素的伴生铜。县境鹿厂的铜含铜量在80%以上,还含20%的金、银、硒等金属,是工匠们首选的打制火锅的原料。
2、制作加工
打制铜火锅的工艺比较复杂,锻制技术、火候掌握、形制要求都比较高,其主要工艺流程为:
切取铜坯——入炉烧制——锻打成片——设计范形——锻敲成形——衔接制作——浸泡——抛光等工序。
3、工艺技艺
铜火锅有不同形制,但基本形制大多一致。由于其制作全系口传心授和经验,所以,材料选取、范形设计、打制技术、稀硫酸配制的水平、审美能力都体现了铜火锅打制的独到工艺。
(1).主要器具与设施
锻烧铜坯的火炉、夹钳、高矮铁砧、大锤、手锤、浸泡缸。
(2).制品作品
铜锅、铜壶、铜盆、铜镜、铜戒指、铜鼓、铜镯、铜碗、铜筷等日常生活用品和十二生肖动物像、神像等艺术品。
【基本特征】
1、原料特征。会理铜火锅及相关制品,均选用采自本地的优质红铜,其铜原料选取考究,其中以采自鹿厂含铜量80%以上的铜,还含金、银、硒等其它有色金属,易锻打不开裂,色泽光洁度好,为会理红铜火锅的最佳原料。
2、工艺特征。红铜火锅加工制作工序比较复杂,全由手工完成。红铜火锅制作虽然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然而,核心技术全靠师徒言传、口承心授、长期实践和工匠的悟性,没有文字记载。其材料选取、制作范形、火候掌握、浸泡等都有其独特之处。
3、产品特征。外形特征:红铜火锅色彩鲜艳、造形优美、美观适用、简便轻巧、光洁度好。中间高出锅面而立的圆柱形烟囱,被半圆形锅槽紧紧包围,底部圆柱形的支架撑起锅面,下设通风口,锅面加盖拱形锅盖,锅部还设不脆、光而不滑,不易粘锅,且经久耐用。
【基本价值】
会理红铜火锅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民间铜器制作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经济、工艺和社会价值。
1.历史价值。红铜火锅制作历史悠久。唐宋时期已十分发达,明清时,会理所产铜器已远销邻近省、县。由此可见,会理铜器制作,对于研究中华民族金属加工制作工艺历史、生产生活史、冶金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工艺价值。红铜火锅形制精美,饰纹多样,质地考究,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而且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
3.经济价值。历史上会理铜火锅远销外地,成为会理民众收入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现今,为民众脱贫致富、富民增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4.社会价值。会理红铜火锅烹饪菜肴,比铁锅和铝(锑)锅烹调的菜肴清香可口。现代医学的检测表明,红铜火锅所含硒等元素,可通过铜制器皿煮食物获取,深受群众喜爱,在会理几乎家家备有红铜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