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互生

时间:2024-06-09 19:08:55编辑:奇事君

朱光潜的背景资料?

朱光潜,桐城县人。父亲朱子香,是乡村私塾先生,颇有学识。朱光潜少年在父亲的督促下读私塾,15 岁上孔城高小,半年后升入桐城中学。在桐中他弃时文而从古文,受国文教师潘季野熏陶而对中国旧诗产生浓厚兴趣。中学毕业后,入免费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入学后一年又考取北洋政府教育部派送生,到英国人办的香港大学学教育。

民国7 年(1918)至民国11 年,学习了英国语言和文学、教育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课程,奠定了一生教育活动和学术活动的方向。入香港大学后不久,国内爆发五四运动,朱光潜由《新青年》杂志看到胡适提倡白话文的文章,深受震撼,毅然放弃古文和文言,改写白话文,后用白话文发表美学处女作《无言之美》。香港大学毕业后,经同班好友高觉敷介绍结识吴淞中国公学校长张东荪,并应邀于民国11 年夏到该校中学部教英文,兼校刊《旬刊》主编。编辑助手是当时以进步学生面貌出现的姚梦生(姚蓬子)。

在吴淞时期,朱光潜心向进步青年却不热心于党派斗争,不问政治,与左派郑振铎、杨贤江,右派陈启天、李璜等都有往来。江浙战争中吴淞中国公学关闭,由朋友夏丏尊介绍到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教英文,结识匡互生、朱自清、丰子恺诸友。不久匡互生不满春晖中学校长的专制作风,建议改革未被采纳,遂辞去教务主任职。朱光潜同情他,一起断然离开春晖中学赴上海谋生。后夏丏尊、章锡琛、丰子恺、周为群等也陆续离开春晖中学赶到上海。加上上海方面的叶圣陶、胡愈之、周予同、陈之佛、刘大白、夏衍等,成立了一个立达学会,在江湾办了一所立达学园。按匡互生的意见,朱光潜草拟了开办宗旨,提出教育独立自由的口号,矛头直指北洋政府的专制教育。他们还筹办了开明书店(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前身)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
立达学园办起后,朱光潜考取安徽官费留英,民国14 年夏入英国麦丁堡大学,选修英国文学、哲学、心理学、欧洲古代史和艺术史,民国18 年毕业后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又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听讲,对巴黎大学文学院长德拉库瓦讲授的《艺术心理学》甚感兴趣,并受其启发起念写《文艺心理学》。后离开英国转入莱茵河畔歌德的母校斯特拉斯堡大学,完成《悲剧心理学》。

英法留学8 年中,朱光潜先后获英国文学硕士和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但由于官费经常不发,经济拮据,他只得边听课、边阅读、边写作,靠稿费维持生活。先后替开明书店的《一般》和后来的《中学生》写稿,曾辑成《给青年十二封信》出版。该书反映了当时一般青年小知识分子的心理状况,畅销全国,影响很大。从此他和广大青年结缘。接着《文艺心理学》及其缩写本《谈美》、译著克罗齐的《美学原理》、总结自己对变态心理学的认识的《变态心理学派别》(开明书店)和《变态心理学》(商务印书馆)陆续问世,《诗论》写出初稿,还在罗素的影响下写过一部叙述符号逻辑派别的书(稿交商务印书馆,抗日战争中遭焚毁)。这些书文笔优美精炼,资料翔实可靠,说理明晰透彻,见解独到精辟,蜚声海内外学术界。
  
回国前,经高师同班好友徐中舒介绍给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委聘北大西语系教授,除讲授西方名著选读和文学批评史外,还在北大中文系和清华大学中文系研究班开过《文艺心理学》和《诗论》,后又应留法老友徐悲鸿之约到中央艺术学院讲了一年《文艺心理学》。

当时正逢“京派”(多是文艺界旧知识分子)和“海派”(主要指“左联”)对垒。朱光潜由胡适约到北大,自然就成了京派人物。京派“新月”时期最盛,诗人徐志摩死于飞机失事后日渐衰落。胡适、杨振声等人想重振京派,由朱光潜、杨振声、沈从文、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林徽音等人组成编委会,筹办《文学杂志》(月刊,商务印书馆出版)。朱光潜任主编。朱自清、闻一多、冯至、李广田、何其芳、卞之琳等经常为杂志撰稿。杂志于民国26 年5 月创刊,至8 月,出了4 期,是当时最畅销的一种文艺刊物。抗日战争爆发后停刊。民国36 年复刊,民国37 年出了6 期后终止,前后共出了3 卷22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光潜应四川大学代理校长张颐约任川大文学院长。民国27 年秋,国民党二陈系派程天放接替张颐正式长校,企图推行党化教育。朱光潜为了维护学府的尊严,捍卫教育自由和学术独立,坚决反对易长。他主持全校教师大会,号召罢教,教师们纷纷响应,大家公推他草拟抗议电文和罢教宣言。“易长风潮”轰动一时,但迫于压力,以妥协告终:一方面不拒程天放任校长,一方面不许程天放动全校人事。这场斗争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支持,沙汀和周文把消息传到延安,周扬立即通过他俩转信约朱光潜去延安参观,朱光潜回信欲去。这时陈立夫邀他去重庆晤谈,又通过他的一些留欧好友劝阻,再由王星拱和陈西滢几位旧友把他拉到武汉大学任教,延安之行落空。晚年朱光潜回忆此事,认为延安之行未果是因自己“当时根本没有革命的意志”,是“一次惨痛的教训”。

民国31 年,武大校内湘皖两派内江,遂以朱光潜出任教务长来调和,因为他是皖人而和湘派较友好。按国民党规矩,学校“长字号”人物都须参加国民党,朱光潜名义上被拉入国民党(后挂名三青团中委和国民党常务监委)。并让他在国民党的《中央周刊》上经常写稿。虽然如此,他并不屈从任何政治偏见,说诗、论文、谈修养,后来集成两本书《谈文学》、《谈修养》。民国30 年至民国31 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中央党部每次密令武汉大学监视一批点名的“奸匪”和“奸匪嫌疑”学生的行动,强制一批学生离校。身为教务长的朱光潜与校长王星拱、训导长赵师梅一面应付教育部,一面向学生通气,提醒他们行动谨慎,维护他们到民国31 年夏天毕业安全离校。

抗日战争胜利后,朱光潜不愿去安徽大学当校长,仍回北京大学文学院,任代理院长。受与地下党有联系的化学家袁翰青影响,他的政治观点逐渐明朗化,开始同情并支持民主运动。民国37 年6 月29 日,他与北平各院校教授104 人联名发表宣言《抗议轰炸开封》;民国37 年10 月,他与郑华炽、陈发松等17 名教授联名写信给蒋介石及行政院长翁文灏,呼吁“解除人为的经济痛苦与不平”,并宣言“停教”;民国37 年11 月4 日,他与北平各院校47 名教授联名发表《我们对于政府压迫民盟的看法》的抗议书,抗议国民政府用所谓“处置后方共产党临时办法”强行解散民盟。

北平解放前夕,国民政府派专机接“知名人士”去台湾,名单上胡适居首,朱光潜列名第三。这时袁翰青教授受地下党的重托,挽留他熟悉的“文化人”不要离开北平。朱光潜毅然决定留下。建国初思想改造阶段,他是重点对象,受到很多教育,特别是在参加文联和全国政协(先后担任了全国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第六届常委,民盟第三、四、五届中央委员,全国文联委员等)后,常有机会参观访问全国各地,经比较新旧中国,他心悦诚服地认识到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1957年,中国开始长达6 年之久的美学大讨论。朱光潜积极投入到这场原本起自对他过去的美学思想“批判”的论争,既不隐瞒或回避自己过去的美学观点,也不轻易接纳他认为不正确的批判,客观上他带动了大家不断前进,促进了美学研究空前普遍地蓬勃发展。这次讨论发表的文章辑成6 册《美学问题讨论集》、朱光潜发表的论争文章另辑成《美学批判论文集》,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这次讨论促使朱光潜认真钻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年近60 岁时,他还挤出时间攻读俄文,并达到能阅读和翻译的程度。他曾精选几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来摸索,译文看不懂时就对照英、法、德、俄4 种文字的版本去琢磨原文的准确含义,对中译文的错误或欠妥处作了笔记,后写了“建议的校改译文”。同时他惊讶地发现不少参加美学论争的人并未弄通马克思主义,由于资料的贫乏,对哲学史、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之类与美学密切相关的科学,有时甚至缺乏常识。因此他立志翻译一些重要资料,此后20 多年他陆续译出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袁克曼辑的《歌德谈话录》、黑格尔的《美学》3 卷、维柯的《新科学》等。

1962 年,朱光潜受邀到中央党校讲授美学史。同年文科教材会议决定大专院校文科逐步开设美学课,并指定他编写教材。1963 年,《西方美学史》这部倾注他多年研究成果、全面系统阐述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专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它代表了迄今为止中国对西方美学研究的水平,推动了中国美学教育和研究工作。“文化大革命”中,朱光潜被关进牛棚,尽管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从未动摇过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他坚持锻炼身体,时刻准备重新拿起笔。“四人帮”垮台后,他重振精神,老当益壮,积极翻译名著、撰写文稿、先后出版了《谈美书简》和《美学拾穗集》,还指导研究生,在学术研究和教育领域驰骋不懈,成就蜚然。

1980 年5 月,在昆明召开的中华全国第一届美学会议上,他被一致推选为中国美学会会长。

1983 年3 月,朱光潜应邀去香港中文大学主讲“钱宾四(钱穆)先生学术文化讲座”,一开始就声明自己的身份:我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但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这实为他后半生的定论。同年,北京大学为朱光潜举办执教60 周年纪念会。翌年,香港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

1984 年夏朱光潜由于多年工作过于疲累,患疲劳综合症,出现脑血栓。1986 年3 月6 日,朱光潜在北京病逝,终年89 岁。在他逝世的前3 天,他神志稍许清醒,趁家人不防,竟艰难地沿梯独自悄悄向楼上书房爬去,家人发现急来劝阻,他嗫嚅地说,要赶在死前把《新科学》的注释部分完成。

朱光潜视野开阔,对中西文化都有很高的造诣。在他的700 万字的论著和译著(已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全集,共20 卷)中,对中国文化作了深入研究,对西方美学思想作了介绍和评论,融贯中西,创造了自己的美学理论,在中国美学教学和研究领域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在中国文学史和美学发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近代继王国维后的一代美学宗师,并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日本、联邦德国、英国、荷兰、法国、美国都有人研究他。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研究五四运动时,有学者根据材料一“台州籍学生陈荩民的描述‘我身材较高,就踩在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依据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①项错误,材料中学者引用的材料并不相同,但是却不矛盾,匡互生完全可以在此一件事情上做出两个行为;④项错误,当事人的回忆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的史料,但是也需要旁证,因此②项正确。材料中两段材料都是一手史料,但是仅仅凭借这一史料,不足于得出结论。


匡互生前辈的墓地,我想去看看,具体地址 谢谢了

1919年夏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数理部,1933年4月22日病逝于上海,其墓后迁回家乡安厝于宋家塘苗圃场(现皮具工贸园之后)。

到达邵东汽车西站后往高速路方向走,到达皮具工贸园,在该园区的最后地段有一块水泥空坪。那有个预制板厂。空坪后是一排高的樟树,樟树后面就是匡先生的墓地了!预制板厂那有条小道,就从那进去。

http://tieba.baidu.com/p/348775954


上虞春晖中学的成绩荣誉

一、阅读之星上虞市春晖中学 杨诗园二、优秀辅导教师春晖中学 郑其松三、“我心中的好书”优秀征文上虞市:一等奖:春晖中学高一(3)班杨诗园透过历史窗口看到的风景二等奖:春晖中学高一(5)班俞 秀在忍耐中活着三等奖:春晖中学高一(14)班 李天成心中的巨人春晖中学高一(6)班顾澄皓耐心等待 让希望闪光春晖中学高一(5)班韩 煦何谓英雄春晖中学高一(16)班汪 洋目送里的深情四、“最美校园读书人”优秀摄影作品上虞市:二等奖:春晖中学 郦素琦“读”像春晖中学 赵若晨一道风景三等奖:春晖中学 韩 煦交流春晖中学 朱思璇阅览春晖中学 赵若晨乐学上虞市二〇一一年度教科研优秀成果评比结果已经揭晓。我校三位老师的课题获上虞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比一等奖,另有三项课题获三等奖。一等奖所 在 单 位课 题 名 称负责人春晖中学高中思想政治课“二次备课”的实践与研究梁淑敏春晖中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有效生成利用途径的研究金嵩洲春晖中学提高高中化学学生自主实验有效性的策略研究陈琳琳三等奖所 在 单 位课 题 名 称负责人春晖中学提高学生物理课堂“幸福指数”的对策研究俞 铤春晖中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的有效性探索王建娣春晖中学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授课模式的研究赵 枫

邵姓历史名人

邵平、邵信臣、邵谒、邵大震、邵焕、邵雍等。
1、邵平:(生卒年待考),秦朝人,封东陵侯。
2、邵信臣:(生卒年待考),九江寿春人。著名东汉大臣。曾历任零陵、南阳太守。在南阳任职期间,曾利用水泉兴修水利工程,组织民众开沟筑坝数十处。他与杜诗一前一后,在南阳都有惠政。时人称之为“邵父杜母”,以表达对他们的敬爱。
3、邵谒:(约公元860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广东韶州翁源人。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
4、邵大震:唐代人,字令远,安阳人。与王勃同时。存诗一首。
5、邵焕:宋代淳安(今属浙江省)人,少年神童。宋真宗命赋《春雨》诗,立就,时年十岁。后又命作《睡宫娥》诗,为时人所传诵。
6、邵雍:人称百源先生,范阳(今河北省涿州)人,北宋著名哲学家。字尧夫,谥康节。一生不仕,工诗,多为闲适之作。精研周易,创立象数之学。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是最杰出的邵姓学者。


邵阳历史名人有哪些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 1882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宝庆(今邵阳大祥区蔡锷乡)。 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11月8日逝世,终年三十四岁。 北京 *** 拨款二万元,举行国葬,追赠其为上将军,定12月25日为云南起义纪念日。 遗体安葬在长沙岳麓山上,遗著有《蔡松坡先生遗集》、《松坡军中遗墨》以及《蔡锷集》。 魏源(1794-1857),隆回县金滩(今名金潭,属司门前镇)人。 属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名远达,字默深,号良图,晚年法名承贯。 其著述甚丰,除《圣武记》、《海国图志》、《默觚》、《元史新编》外、还有《净四土经》、《古微堂诗文集》、《书古微》、《诗古微》、《公羊古微》、《曾子发微》、《子思子发微》、《高子学谱》、《孝经集传》、《孔子年表》、《孟子年表》、《小学古经》、《大学发微》、《两汉古文家法考》《论学文选》、《明代兵食二政录》、《春秋繁露注》、《老子》、《默子》、《孙子》、《吴子》等若干卷,并协助贺长龄编辑《皇朝经世文编》。 石醉六(1880-1948),又名石陶钧,邵阳和安乡大树村(现新邵县潭府乡大树村)人。 和蔡锷将军同为梁启超的学生,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曾任职为广西讲武堂学生队长兼战术教官(是李宗仁、白崇禧的老师)、护国军参谋长、辛亥元勋黄兴秘书、黄埔军校长沙分校校长、国民 *** 参军。 不仅仅是个军人,而且是一个志存高远的诗人和学者,特别是思想家、哲学家。 作为诗人出版诗集有《武冈集》、《危城集》和《庐山集》。 至于思想家、哲学家,多数人听说他在写一本名为《一论》的书。 廖耀湘(1906年5月16日-1968年12月2日), *** 将领,爱国民主人士,湖南邵阳北乡酿溪镇(今新邵县县城)人。 曾任蒋介石“五大王牌军”之一的第六军军长。 黄埔学校第六期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参加南京保卫战。 1940年同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10月辽西大会战兵败被中国人民 *** 俘虏,后于1961年12月作为特赫战犯被释放。 “文革”期间受迫害致死。 吕振羽(1900-1980) ,湖南省武冈(今属邵阳县)人。 著名历史学家,撰写了大量史学理论建设的论文,辑入《史学研究论文集》、《史论集》、《吕振羽史论选集》。 袁国平(1906一1941),湖南宝庆(今邵东)人。 原名袁幻成,又名袁裕,字醉涵,笔名最寒。 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10月,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大队学习。 积极参加了“青年军人联合会”同右派的斗争。 同年转为中国 *** 党员。 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左翼宣传队队长,随军北伐。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后转移至海陆丰地区坚持斗争,任工农革命军第4师党代表。 1929年11月,任工农红军第5军政治部主任。 1930年6月,任工农红军第3军团政治部主任。 同年8月,任工农红军第8军政治委员。 1933年1月起,先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军第1方面军政治部代主任。 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两次入闽作战。 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 到达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政治部主任,工农红军学校政治委员,抗日红军大学第2分校政治委员,教导师政治委员, *** 陇东特委书记兼八路军驻陇东办事处主任等职。 1938年3月,袁国平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 1941年1月14日,袁国平在皖南事变中身中四弹牺牲。 匡互生(1891-1933),字人俊,号务逊,又号日休,湖南邵阳人。 辛亥革命时,他持枪攻打巡抚衙门;五四运动时,他立下遗嘱,身先士卒,火烧赵家楼;湖南护法时,携着炸弹,誓与张敬尧拼个死活;为“改造社会、改造人性”,他献身教育事业,终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死时年仅42岁。 贺绿汀(1903-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贺绿汀一直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并且先后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分会主席等。 为办好音乐院校、培养新型的专业人才,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与社会活动之余,他仍坚持音乐创作。 从1949年起,他参加了歌剧《长征》的创作,并作有大合唱《十三陵水库》、无伴奏合唱《我们心上开了一朵玫瑰花》、独唱《牧歌》、民歌编曲《绣出山河一片春》、电影歌曲《不渡黄河誓不休》,群众歌曲《英雄的五月》等。 1999年4月27日二十时十五分,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在上海逝世,享年九十六岁。


邵东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佘湖山生态旅游公园佘湖山海拔496米,森林覆盖1600多亩,东临双峰,南连衡阳,西接祁东,北通邵阳,清幽如带的蒸水河自西向东,绕山穿镇而去。地址:邵东市佘田桥镇佘湖山生态旅游公园交通:城区自驾1小时左右娱乐:森林生态旅游、宗教旅游、中华文化民俗旅游等流光湖风景名胜区流光湖风景名胜区水域面积3000亩,库容1876万立方米,湖汊交错,岸线曲折,湖面宽阔,水质清澈。流光湖交错于崇山峻岭之中,湾道较多,各湾游览都别有风味。湖面两岸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四周山峦逶迤,重重叠叠,林木翠绿。山因水而明,水因山而秀,山水相依,风景宜人。地址:邵东市流光岭镇流光岭水库交通:城区自驾1小时左右娱乐:观光旅游、泛舟等


邵东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在哪里

邵东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在哪里

1. 邵阳虞塘国家森林公园


邵阳虞塘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邵东县虞塘镇,是集自然景观、文化古迹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自然保护区。游客可以在此欣赏碧水潭、金银岛、玉兔山等景点,同时还有许多户外运动项目可供选择,如漂流、攀岩、飞索等。


2. 红色摇篮邵东陈列馆


邵东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摇篮邵东陈列馆是一座集展览、陈列、宣传和教育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以陈列邵东县革命老区的历史文物、图片、实物及精美模型、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全面、生动、深入地介绍了邵东县的革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


3. 嶂石岩风景区


嶂石岩风景区位于邵东县南部的惠济山脉中,是一处集山水画卷、天然岩溶景观、红色文化景观于一体的风光胜地,是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登山徒步、摄影创作的好去处,同时还是革命旧址、红军陈列馆、革命文化教育基地等,充分展示了邵东县的优秀历史文化。


4. 红色儿女长大的地方——通波镇


通波镇位于邵东县南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红色教育基地。这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孕育了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如陈毅、粟裕等。现在游客可以在通波红色旅游区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农民运动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深刻感受邵东的红色历史文化。


5. 篾筏岭风景区


篾筏岭风景区位于邵东县北部,是集山水、森林、植物、野生动物、溶洞、古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精美绝伦、奇特雄奇、独具特色的风景让人们流连忘返。游客可以在此探秘梨花岩、龙宫洞等景观,更可以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和独特。


6. 邵阳三灶山自然保护区


邵阳三灶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邵东县南部,是一处以灵山圣洞、龙宫洞、天下第二水瀑布等独特自然景观为特色的景区。这里水清景秀、十分迷人,被誉为邵阳七大怪景之一,同时也是野生动物和植物的天堂。


7. 红军长征出发地——南嶂镇


南嶂镇是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军长征出发地,也是邵东县最具影响力的一张红色名片。这里有南嶂红军烈士陵园、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广场、红军出发像等,游客可以通过参观这些景点,充分感受邵东县优秀的历史文化。


8. 挖沟岭旅游区


挖沟岭旅游区位于邵东县南部,是集娱乐、观光、避暑、休闲为一体的自然旅游胜地,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这里风光秀丽、景色如画,具有高山、峡谷、溶洞、湖泊、异石等自然景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览、度假和旅游。



总之,邵东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红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不仅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有饱含情感的红色遗址。在这里,您将感受到无穷无尽的美好与未知,以及那份沉淀在岁月中的历史厚重感。


五四运动中的英雄人物

1、罗家伦(1896-1969),《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起草人、五四游行总指挥。浙江绍兴人,字志希。倡导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前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清华大学首任校长。逝世于台北。2、傅斯年(1896-1950),山东聊城人,字孟真。研究历史语言。逝世于台北。3、段锡朋(1897-1948),北京大学学生会会长、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会长、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江西永新人,字书贻。逝世于上海。4、许德珩(1890-1990),江西省九江市人。创立九三学社,任主席。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病逝于北京。5、于方舟(1900-1928),原名兰渚,又名芳洲,生于河北省宁河县(现为天津宁河县)。五四运动天津领导者之一。6、郑振铎(1898-1958),作家。原籍福建省长乐县,生在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7、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湖北省蕲水县(今浠水县)人。8、陈潭秋(1896-1943),湖北黄冈人,原名澄,字云先。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9、张国焘(1897-1979),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江西萍乡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中共一大成员。10、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曾担任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11、周恩来(1898-1976),天津觉悟社领导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12、张太雷(1898-1927),江苏常州人,北洋大学学生,天津学生联合会评议会评议长。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后来领导了广州起义。13、马骏(1895-1928),天津学生联合会副会长。14、孙越崎(1893-1995),北洋大学学生会会长。15、何葆仁(1895-1978),复旦大学学生,上海学生联合会会长。扩展资料: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1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又称“五四风雷”。

请问可以体现五四精神的典型人物有哪些?

1、陈寅恪陈寅恪学贯中西,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百年难见的人物。陈寅恪早年在海外求学,不问名位文凭,学识渊博,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盛名之下,他朴素厚实,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人称学者本色。民国十八年(1929年),陈寅恪在为王国维所写的碑文中提出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完整体现了“五四精神”,可以作为我们读书、求知最好的座右铭,也是教育培养人才应当遵循的原则。2、梁启超梁启超曾公车上书,掀起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可以说,是梁启超点燃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以《新青年》为旗帜的一代新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他们都受到过梁启超的影响,所以说他是“新思想”的启蒙者。3、蔡元培蔡元培,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曾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为北大定下的教育方针,也奠定了中国大学的根基,他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有重大意义。

上一篇:朱光潜

下一篇:陶喆 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