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15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什么时候开始?几月份?多久举办一次的呀?
具体的时间不清楚,这个比赛每两年举办一届,各地可自行进行选拔赛,时间自定,像湖南赛区今年的活动从去年8月起就开始报名了,组委会现在已经公布报名选手数据,本届青歌赛报名选手达500多人,其他赛区如青岛,都已经落下帷幕了。我觉得你自己离哪个赛区近,可以自行到附近赛区先报名选拔,我想央视的也已经开始报名了。多到网上查查各赛区情况。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年歌手大奖赛的介绍
创办于1984年的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已成功举办十五届。本届大赛是历届参赛人数最多、参赛选手覆盖面最广、历时最长的一届。7月2日,荣获团体一、二、三等奖的各参赛队全体歌手和荣获五个类别金、银、铜奖的歌手参加颁奖晚会。届时,CCTV综艺频道将在黄金时间现场直播决赛及颁奖晚会实况。青歌赛为中国歌坛输送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
历届中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获奖作品有哪些?
第一届:
关牧村:专业组银奖(美声)
殷秀梅:专业组银奖(美声)
第二届
毛阿敏:通俗唱法专业组铜奖
韦唯:通俗唱法专业组银奖
魏松:美声唱法专业组银奖
董文华:民族唱法专业组铜奖
巴哈尔古丽: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
第三届
张也:民族唱法专业组铜奖
杭天琪:通俗唱法业余组银奖
胡月:通俗唱法业余组铜奖
范琳琳:通俗唱法专业组铜奖
屠洪刚:通俗唱法业余组优秀奖
陈汝佳:通俗唱法业余组金奖
孙丽英: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
马梅:美声唱法专业组银奖
第四届
宋祖英:民族唱法专业组铜奖
朱哲琴:通俗唱法专业组银奖
蔡国庆:通俗唱法业余组银奖
解晓东:通俗唱法专业组铜奖
幺红:美声唱法专业组铜奖
李丹阳:民族唱法专业组铜奖
梦鸽:民族唱法专业组铜奖
吴琼:民族唱法业余组银奖
第五届
孙悦:通俗唱法专业组铜奖
陈红:通俗唱法专业组银奖
毛宁:通俗唱法专业组银奖
吕继宏: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
魏金栋: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
刘小娜:通俗唱法专业组铜奖
第六届
林依轮:通俗唱法专业组银奖
吕薇:民族唱法业余组银奖
廖忠:通俗唱法专业组铜奖
孙浩:通俗唱法专业组铜奖
甘萍:通俗唱法专业组铜奖
俞静:通俗唱法专业组银奖
陈明:通俗唱法专业组优秀奖
张迈:通俗唱法专业组银奖
第七届
戴玉强:美声唱法专业组银奖
陈倩倩:通俗唱法专业组银奖
汤灿:民族唱法专业组优秀奖
第八届
祖海: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
李琼:通俗唱法业余组铜奖、特别奖
王莹:美声唱法专业组银奖
第九届
谷峰:通俗唱法专业组银奖
容中尔甲:通俗唱法业余组银奖
倪睿思:通俗唱法业余组金奖,最受欢迎歌手奖
刘媛媛:美声唱法业余组银奖
黄华丽: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
王燕:美声唱法专业组银奖
周鹏:通俗唱法专业组银奖
第十届
索朗旺姆:民族唱法业余组金奖、最受欢迎歌手奖
王丽达: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
刘和刚: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
哈晖:民族唱法专业组铜奖
于爽:美声唱法专业组银奖
徐洋:通俗唱法业余组金奖
阿里郎组合:通俗唱法专业组银奖、最受欢迎歌手奖
邓容:民族唱法业余组银奖
第十一届
王丽达: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
刘和刚: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最受欢迎歌手奖
陈莉莉:民族唱法专业组铜奖
孙砾:民族唱法专业组铜奖
邓容:通俗唱法专业组铜奖
吴睿睿:美声唱法业余组金奖、最受欢迎歌手奖
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
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
原生态
金奖:撒叶儿嗬组合
银奖:云南楚雄阿乖佬彝歌队 其其格马
铜奖:麦盖提刀郎木卡姆组合 游方歌组合 雪莲三姐妹
合唱
金奖:中国武警男声合唱团
银奖:解放军艺术学院红星合唱团 西安音乐学院合唱团
铜奖:沈阳音乐学院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 内蒙古草原星蒙古族青年合唱团 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
美声
金奖:陈苏威
银奖:张妮,周小凝
铜奖:钟丽燕 费琪芳 柯绿娃
民族
金奖:王丽达
银奖:吴彦凝 王喆
铜奖:常思思 王庆爽 陈笠笠
流行
金奖:阿鲁阿卓
银奖:曹芙嘉 马海生
铜奖:汤非 西尔艾力.赛来 汤子星
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为什么不办了?
2012年4月11日,央视著名策划人秦新民表示,2012年的青歌赛将停办。第15届大奖赛将在2013年再举办,赛事将进行较大的创新。
按照惯例,2012年应该举办第15届青歌赛,各个地方的歌手选拔工作应在3月份展开,但至今仍无动静,对于青歌赛延办的原因,秦新民回应说:“一是因为今年央视其他的宣传任务比较重,而且青歌赛已经连续办了14届,在赛事制度、评判方式等各方面需要一些创新和改革。”
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奖项介绍
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是国家政府级大赛,自1984年举办以来,已成为音乐界一项重大赛事,也是声乐界推出新人新作的重要途径。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历届青年歌手大奖赛都创造了很高的收视率。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组和业余组进行,每组又分团体和个人单项赛两种方式,演唱分成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歌手的参赛内容除歌曲现场演唱外,仍将沿用综合素质考核。
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概述
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以下简称“青歌赛”)创办于1984年,是一项由中央电视台主办,全国各省市电视台协办的原创国家级声乐赛事,迄今已经历了15届。30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在广大观众的呵护下,在媒体同行的支持下,“青歌赛”秉承“繁荣音乐创作、推出歌坛新人、丰富电视荧屏”的宗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评比原则,在为国家选拔出大量优秀声乐人才的同时,赛事本身也不断在改革创新中发展壮大,走向成熟,成为一项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声乐赛事之一。 “青歌赛”走过的30年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改革创新,不断贴近百姓和生活,不断超越自我,赛制、赛法、赛程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适应我国音乐事业和人才选拔需求,适应广大观众欣赏音乐审美需求的创新历程。 1984年的第一届“青歌赛”不分专业组、业余组,不分唱法,用录像的方式隆重播出。当时参赛的选手均是全国最优秀的青年歌手,通过第一届“青歌赛”奠定了他们各自未来在中国歌坛的地位,加速了他们艺术生涯顶峰期的到来。从此,中国当代音乐史和中国电视文艺史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第二届大赛,根据专家和观众的建议,开始按专业和业余划分组别,同时首次划分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并且将录像播出改为现场直播。这三项改革确立了本项赛事的基本格局和样式,一直沿用到第11届。 三种唱法的划分改变了中国声乐赛事的历史,推动了中国声乐教育的发展并带动了大众歌唱活动的繁荣。 1988年举办的第三届大赛,“西北风”在通俗唱法选手中大行其道,《我热恋的故乡》、《黄土高坡》、《祖国赞美诗》等参赛歌曲在比赛后迅速传唱开来。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歌唱家脱颖而出,像杭天琪、胡月、范琳琳、付笛声、屠洪刚、李杰等获奖歌手一时间引领了流行歌坛的潮流,阎维文一举夺冠。 1990年的第四届是推出歌手最多的一届,万山红、蔡国庆、刘斌、张咪、朱哲琴、吕继宏、宋祖英、解晓东等各路好手纷纷夺金摘银捧铜,由此,歌坛群雄称霸、争奇斗艳的局面初露端倪。 第五届“青歌赛”中,林萍和陈红分别以《拥抱明天》和《足球,少女的初恋》这两首专为女足世界杯写的歌曲而取得好成绩。刘斌终上冠军台,江涛、孙悦、毛宁也被广大观众喜爱。 在1994年举办的第六届“青歌赛”上,推出了日后被广泛传唱的《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大哥,你好吗》、《中华民谣》和《楼兰姑娘》等一批好歌,这届大赛也让观众认识了林依轮、陈明、甘萍、孙浩、张迈等歌手。 第七届大赛相对沉寂。名不见经传的京郊歌手满文军异军突起,他以一曲深情的《懂你》无可争议地拿到了专业组通俗唱法一等奖。“万绿丛中一点红”成了本届大赛少有的风景。 “青歌赛”酝酿已久的第二次改革终于在1998年举办的第八届大赛上迈出了步伐。这届比赛增加了团体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团体赛极大地催化了参赛队和所代表地区观众的集体荣誉感,而综合素质考核率先在我国艺术赛事中加入了对文化修养的考量。这两项重大改革是“青歌赛”吹响进入成熟期号角的前奏。 在这届大赛上,湖北选手李琼获得了演唱特别奖。尽管她在业余组通俗唱法比赛中仅获优秀奖,但她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朴实的装扮,使现场观众把宝贵的一票投给了她。从此,观众的意愿和评价开始体现在大赛当中。 大赛持续不断的创新同新世纪结伴而来。观众惊喜地发现,从第九届开始,“青歌赛”旧貌换新颜:增设监审组使大赛在公平机制上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开辟第二现场,搭建了赛场与观众互动的平台;一批新生代音乐人和歌唱家登上评委席,标志大赛进入一个新的生命周期;最后由观众投票在获奖歌手中决出“观众最喜爱歌手”大奖,使大赛更加贴近百姓大众;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大大丰富了赛事的表现形式,令人赏心悦目。这届“青歌赛”,更趋规范化的综合素质考核成了全社会的热门话题,观众收视率屡创新高。王宏伟、谭晶在这届大赛上实现了追逐歌唱的梦想。 2002年的第十届大赛在继续完善第九届大赛各项改革的基础上,增加了声乐技巧考核。这一届组合演唱大获丰收,来自西藏的牧区姑娘索朗旺姆一举夺冠,进而改变了人生。“阿里郎组合”也从此成了新世纪独具特色的朝鲜族歌手的代名词。 2004年的第11届大赛也注定要记入“青歌赛”的史册。一大批来自各兄弟民族地区的歌手集体登场,大放异彩,为中国歌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西兰卡普组合”和“太阳女组合”通过这次大赛分别成了湖北和云南的民间声乐艺术名片。另外,在这次大赛当中,首次采用个人决赛中的分轮淘汰制,增强了比赛的悬念性和观赏性。 2006年举办的第12届“青歌赛”新增了原生态演唱形式,把全国各民族历代口口相传、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密码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艺术,首次大范围地展示在全国民众面前,反响热烈,赢得一片叫好声。其结果不仅为大赛增添了绚丽多彩的亮点,而且引起全国各地对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高度重视,推进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接下来的第13届、第14届“青歌赛”,在美声、民族、流行、原生态四种演唱形式之外,又将合唱纳入比赛品种。歌唱艺术的各路大军,第一次在“青歌赛”的舞台上实现了大团圆。这两届赛事,顺应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声乐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取消了职业组和非职业组的分类,所有歌手站在同一平台,用同一标准竞技对决,一争高下。 2013年,延期一年的第15届“青歌赛”是在面临各类歌唱选秀节目的巨大压力下举办的。压力越大,改革的动力就越大。通过征求社会各界专家、观众的意见,我们对本届大赛在赛制、赛程上进行了十大创新,把一个国家级、专业性的声乐赛事全新呈现在观众面前。 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和不足是着眼于未来的创新和发展。“青歌赛”已经走过了30年,在当前各类选秀节目的不断冲击下,如何坚守国家级声乐赛事的品质、品位、品格,坚持权威性和大众性并举,坚持“三贴近”的创作要求;如何在全媒体传播时代强化时代特色,增强与观众的贴近性,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唯有坚持走继续创新之路。希望“青歌赛”从而立之年再出发,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