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采茶戏大劝夫

时间:2024-06-06 15:45:40编辑:奇事君

赣南采茶戏最早出现于江西省赣州市哪个县?

赣南采茶戏最早出现于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九龙山茶区。赣南采茶戏,俗称“茶灯戏”“灯子戏”,有“客家艺术一枝花”的美誉, [1] 发源于江西安远县九龙山一带,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其民间艺术逐步形成的,主要流行于赣南、粤北和闽西,一度也传播到广西桂南一带。赣南采茶戏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来,内容贴近生活,语言诙谐幽默。相关说明2006年5月20日,赣南采茶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65 。2016年10月9日至12日,汤显祖戏剧奖·地方戏曲经典传统小戏、折子戏大赛复赛在汤显祖故里江西抚州举行,赣南采茶戏在其中北展示 。2018年4月23日至4月27日,由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南昌市文化馆(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承办的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级研修班在南昌举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赣南采茶戏等在舞台上竞相展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赣南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送情郎 》的完整歌词,哪位大神可以帮忙,万分感谢!

送郎送到花枕头,打破灯盏泼了油;
手忙脚乱慌什么,晚上亲热不顺头。
送郎送到踏脚边,脚踩踏板要鞋穿;
换个灯盏倒满油,包你明天有鞋穿。
送郎送到书桌边,手拿镜子照姻缘;
照见情哥象董永,照见妹妹象七仙。
送郎送到房门边,劝郎在外不赌钱;
上屋输掉脚头妻,下屋输掉田和地。
送郎送到堂屋中,堂屋里面挂彩灯;
彩灯好看肚里空,要学蜡烛一条心。
送郎送到街矶边,狂风暴雨不见天;
右手与郎撑起伞,左手与郎扎起衣。
送郎送到禾场中,雷公闪电发威风;
雷公不打痴情妹,闪电不劈有情郎。
送郎送到清水塘,清水塘里出蚂蝗;
蚂蝗缠着鸬鹚脚,情妹恋着好情郎。
送郎送到篱笆边,两条花蛇交尾恋;
情哥拿棍要打它,情妹示意莫伤离。
送郎送到五里坡,人人都称两公婆;
他是情哥我是妹,再送五里不为多


赣南采茶戏出自于哪个县?

赣南采茶戏最早出现于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九龙山茶区。发源于江西安远县九龙山一带,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其民间艺术逐步形成的,主要流行于赣南、粤北和闽西,一度也传播到广西桂南一带。赣南采茶戏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来,内容贴近生活,语言诙谐幽默。在茶篮灯的基础上,两旦一丑的模式得到进一步的确立。逐渐形成了以“三角班”为基础的采茶戏形式。它渐渐脱离灯彩只反映以茶为主要内容的局限,编演了一批反映爱情、生产、生活等视野更加开阔的小戏,如《四姐反情》《大劝夫》《卖杂货》《大哨表哥》等等。这些小戏都是由两旦一丑或一旦一丑在采茶戏的主奏乐器勾筒的正反弦和锣鼓伴奏下进行演出。

求有名的戏曲名字

不知道你问的是哪个方面哈。
如果是剧种,著名的有京剧、昆曲、豫剧、黄梅戏、川剧、越剧、粤剧、秦腔、评剧等等。
如果是古典剧目,著名的有《窦娥冤》《救风尘》《梧桐雨》《汉宫秋》《倩女离魂》《两世姻缘》《西厢记》《墙头马上》《琵琶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等等数不胜数。
如果是关于现在都有哪些著名的戏曲,这个需要根据剧种来看。
比如京剧的著名戏曲有《贵妃醉酒》《宇宙锋》《天女散花》《林冲夜奔》《徐九经升官记》《膏药章》尚长荣的尚长荣三部曲《四郎探母》《二进宫》《打渔杀家》等等等等。
豫剧的有《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对花枪》《倒霉大叔的婚事》《朝阳沟》《桃花庵》《程婴救孤》等等等等
越剧的剧目有《红楼梦》《西厢记》《梁祝》《沙漠王子》《盘妻索妻》等等等等


中国著名戏曲有哪些?

中国著名戏曲有:《贵妃醉酒》《状元媒》《三打祝家庄》《红鬃烈马》《是老安刘》《宇宙锋》《西厢记》《红娘》《谢瑶环》《白蛇传》《四郎探母》《清官册》《霸王别姬》《群英会》《罗成叫关》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锁麟囊》、《大保国》、《贵妃醉酒》、《捉放曹》、《武家坡》、《四郎探母》、《铡美案》等等等戏曲剧种: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一、中国五大戏曲剧种1、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一般均表述依次为:京剧(有“国剧”之称 )、越剧(有“中国第二大剧种”、“第二国剧”之称 [22] )、黄梅戏、评剧、豫剧。 采用如此表述的书籍出版物有数十种,覆盖教育、旅游、戏曲、电影、网络、民俗、文化、电视、国学、艺术、漫画等各领域。2、亦有表述为“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者,采用如此表述的书籍出版物有数种,即:1997年出版的《文化娱乐通》(郭沫勤主编)、2003年出版的 《戏剧影视文艺学》(刘晔原著)等。3、而2008年在北京市出版的《黄梅戏》(中国文联出版社)(金芝,杨庆生著)则特意用了“并称”一词。二、全国声腔剧种二黄、二人台、上党二黄、上党梆子、山西梆子、山东梆子、川剧、三角戏、义乌腔、弋阳腔、广东汉剧、云南壮剧、云南花灯戏、丹剧、木偶剧、巴陵戏、五音戏、文南词、中路梆子、内蒙大秧歌、凤台小戏、永济道情戏、白剧、白字戏、南京白局、高淳阳腔目连戏、北昆、北京曲剧、北路梆子、皮黄、皮影戏、龙江剧、龙岩杂戏、东北地方戏、东河戏、东路梆子、汉剧、宁河戏、乐平腔、正字戏、四平腔、四股弦、右词南剑调、西皮、西秦腔、西路花鼓、西调、西路评剧、壮剧、壮族沙剧、芗剧、吉剧、吕剧、竹马戏、老调梆子、庐剧、吹腔、乱弹、沪剧、评剧、苏剧、甬剧、祁剧、辰河戏、余姚腔、词明戏、含弓戏、阿官腔、灵邱罗罗腔、河南越调、河南道情、河南曲剧、河北梆子、河北乱弹、京腔、京剧、青阳腔、青海平弦戏、武安落子、杭剧、扬剧、昆腔、陇剧、茂腔、绍剧、瓯剧、侗戏、宜黄戏、采茶戏、泗州戏、弦索腔、耍孩儿戏、陕西老腔、柳腔、柳琴戏、闽剧、闽西汉剧、南剧、姚剧、临剧、哈哈腔、胡琴腔、荆河戏、浑源罗罗、贵州花灯剧、高腔、高山剧、高拔子、高甲戏、高调梆子、唐剧、桂剧、秦腔、晋剧、邕剧、莆仙戏、海盐腔、海门山歌剧、海城喇叭戏、莱芜梆子、壶关秧歌、淮剧、淮红剧、黄梅戏、黄龙戏、黄孝花鼓、清戏、清音戏、粤剧、婺剧、楚剧、推剧、梨园戏、梆子腔、章丘梆子、铙鼓杂戏、湘剧、湘西苗剧、越剧、傣剧、琼剧、丝弦戏、滑稽戏、皖南花鼓戏、湖南花鼓戏、崇阳提琴戏、通城花鼓戏、蒲剧、蒲州梆子、雷剧、锡剧、滇剧、蒙古剧、碗碗腔、瑞河戏、新疆曲子戏、赛戏、歌仔戏、僮子戏、蔚县秧歌、漫瀚剧、潮剧、徽剧、影子腔、黔剧、豫剧、襄阳剧、襄武秧歌、藏剧、赣剧、彝剧。 扩展资料谱色分类:一般情况下,脸谱的脑门和两颊部位的颜色构成脸谱的主色,谱色分类就是按照脸谱的主色来分类。1、谱色有相对固定的象征意义和特殊寓意,表现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这是在长期的戏曲演出中,观演之间互动对话、约定俗成的结果。2、红脸: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如关羽、赵匡胤、姜维等。但也有例外,如《法门寺》中反面人物刘瑾就勾红脸,这里有讽刺之意,使人一看便知是个擅权的太监。3、粉红脸:表示年迈气衰,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将。如廉颇、袁绍等。4、紫脸:表示刚毅威武、稳重沉着的人物。如常遇春、樊哙等。5、黄脸:表示武将骁勇善战、残暴,如典韦、宇文成都等。表示文士内有心计,如姬僚等。6、蓝脸:表示刚直勇猛、桀骜不驯的人物。如窦尔墩、夏侯惇等。7、绿脸:表示侠骨义肠、性格暴躁的人物。如程咬金、青面虎等。8、黑脸:表示忠耿正直、铁面无私,或粗率莽撞的人物。如包拯、张飞、夏侯渊等。9、白脸:又分水白脸和油白脸。水白脸表示阴险奸诈、善用心计。如曹操、赵高、严嵩等。白脸多用于反面人物,但也有例外,如鲁智深、杨延德(杨五郎)等。10、瓦灰色脸:表示老年枭雄。11、金银脸:一般用于神、佛、鬼怪,象征虚幻之感。如二郎神、金翅鸟等。也用于一些英勇无敌的将帅或番邦将帅。如李元霸、金兀术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戏曲 谱色分类

中国戏曲的特点是

中国戏曲的特点是虚拟性、程式性、综合性。虚拟性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程式性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综合性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扩展资料:生生行是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扮演男性人物。生的名目初见于宋元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历代戏曲都有这一行当,近代各地戏曲剧种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又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支,表演上各有特点。老生生行的一个分支。因多挂髯口(胡须)又名须生。旦旦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女角色之统称。早在宋杂剧时已有“装旦”这一角色。宋元南戏和北杂剧形成后仍沿用旦的名称,运用上又略有不同。昆山腔成熟期,形成正旦、小旦、贴旦、老旦四个分支。其后各剧种又繁衍出众多分支。近代戏曲旦角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大致划分为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净净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角色。或粗犷豪迈,或刚烈耿直,或阴险毒辣,或鲁莽诚朴。演唱声音洪亮宽阔,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为戏曲舞台上风格独特的性格造型。据说此行当是从宋杂剧副净演变而来。“花部”兴起后,净扮演人物范围不断扩大。净行根据角色性格、身份的不同,划分为若干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丑丑戏曲表演行当主要类型之一,喜剧角色。由于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宋元南戏至今各戏曲剧种都有此脚色行当。扮演人物种类繁多,有的心地善良,幽默滑稽;有的奸诈刁恶,悭吝卑鄙。近代戏曲中,丑的表演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不同的剧种都有各自的风格特色。丑的表演一般不重唱工而以念白的口齿清楚、清脆流利为主。相对地说,丑的表演程式不像其他行当那样严谨,但有自己的风格和规范,如屈膝、蹲裆、踮脚、耸肩等都是丑的基本动作。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大致可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表演上各有特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戏曲

速求一篇关于采茶戏的作文.

~~唯一这篇作文:“江西采茶戏,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采茶戏与盛产茶叶有关。明朝,赣南、赣东、赣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采茶歌”。 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每个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
  从唱采茶歌发展为采茶戏有几个阶段。采茶歌最早只唱小调,每句仅有四句唱词,如“春日采茶春日长,白白茶花满路旁;大姊回家报二姊,头茶不比晚茶香。”这种小曲生动活泼,委婉动听。采茶歌再经发展,便由来茶小曲组成了“采茶歌联唱”,名曰“十二月采茶歌”。如“正月采茶是新年,姐妹双双进茶园,佃了茶园十二亩。当面写书两交钱。二月采茶......。”后来,“十二月采茶歌”又与民间舞蹈相结合,进入元宵灯彩行列,成为“采茶灯”,“采茶灯”主要唱调是[茶黄调]、[摘茶歌]、[看茶调]、[报茶名]等。它由姣童扮成采茶女,每队八人或十二人,另有少长者二人为队首,手持花篮,边唱边舞,歌唱"十二月采茶"。这种"采茶灯"形式简单,纯属集体表演的歌舞,但是它已向采茶戏迈了一步。
  明朝,盛产名茶的赣南安远县九龙山茶区,茶农为了接待粤商茶客,常用采茶灯的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即从“采茶灯”中八个(或十二个)采茶女中分出二人,为旦角大姐、二姐,再留一个队首作丑角,正好是二旦一丑的"三角班"。姐妹二人表演上山采茶,手持茶篮,边唱边舞,唱着“十二月采茶歌”(每人轮唱六个月);扮丑角的手持纸扇在中间穿插打趣。这就是原始节目《姐妹摘茶》。再后增加了开茶山、炒茶、送哥卖茶、盘茶等细节,丑角扮成干哥卖茶,便更名为《送哥卖茶》。这种采茶灯(又名“茶篮灯”)的演出已是采荼戏的雏型了。赣南的“茶篮灯”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又涌现了表演其他劳动生活的、 由二旦一丑或一旦一丑扮演的小戏,如《秧麦》、《挖笋》、《补皮鞋》、《捡田螺》、《卖花线》、《磨豆腐》等等,因用采茶调演唱,一唱众和,尚无管弦伴奏,便统名为“采茶戏”。 采茶戏因是从民间歌舞、灯彩发展形成的地方戏曲,演出剧目又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其音乐唱腔又多民歌风味,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戏曲名字大全

龙吊孝》、《白帝城》、《李陵碑》、《四郎探母》、《赤桑镇》、《上天台》、《凤还巢》、《龙凤呈祥》、《遇皇后.打龙袍》、《打金枝》、《三娘教子》、《乌盆记》、《天女散花》、《浣纱女》、《宇宙锋》、《生死恨》、《穆桂英挂帅》、《廉锦枫》、《贵妃醉酒》、《杨门女将》、《断密涧》、《十老安刘》、《望江亭》、《战太平》、《梅龙镇》、《定军山》、《文昭关》、《春秋配》、《红娘》、《徐母骂曹》、《洪母骂畴》、《哭秦庭》、《捉放曹》、《击鼓骂曹》、《白蛇传》、《赵氏孤儿(《搜孤救孤》)、《岳母刺字》、《金玉奴》、《打金枝》、《望儿楼》、《野猪林》、《长板坡》、《五台会兄》、《洪羊洞》、《三英战吕布》、《尤二姐》、《界牌关》、《将相和》、《苏武牧羊》、《萧何月下追韩信》、《打登州》、《徐策跑城》、《辕门斩子》、《三家店》、《让徐州》、《法门寺》、《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砸銮驾》、《铡包勉》、《铡美案》、《铡判官》、《探阴山》、《牧虎关》、《桑园会》、《连环套》、《坐楼杀惜》、《十字坡》、《谢瑶环》、《刺王撩》、《御果园》、《盗御马》、《锁五龙》、,《九江口》、《西厢记》、《樊江关》、


戏曲名称

1、《感天动地窦娥冤》《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2、《救风尘》《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杂剧剧本,全剧共四折。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校藏《古名家杂剧》本、《新续古名家杂剧》宫集本、《元曲选》乙集本、《元曲大观》本、《元人杂剧全集》本。元代关汉卿所作,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古典喜剧。主要写恶棍周舍骗娶风尘女子宋引章后又加以虐待,宋引章的结义姐妹赵盼儿巧设计谋将其救出的故事。3、《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是元代文学家白朴创作的杂剧。该剧讲述唐明皇宠幸杨贵妃,醉生梦死,不理朝政。在长生殿乞巧盟誓,又在沉香亭观赏《霓裳羽衣舞》。忽报安禄山叛乱,明皇、杨妃仓皇出逃。至马嵬驿,军士哗变,逼明皇赐杨妃缢死。乱后,明皇退为太上皇,日日哭祭杨妃画像。一夕梦与杨妃团聚,被夜雨惊醒。雨打梧桐,更添明皇郁闷。4、《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简称《汉宫秋》)是元代文学家马致远创作的杂剧。该剧讲述汉元帝派毛延寿去民间挑选宫女,毛延寿借机收受贿赂,中饱私囊。王昭君因不肯向毛延寿行贿,被毛延寿画丑,因而被打入冷宫。后汉元帝巡视后宫偶然得见王昭君,遂加以宠爱,并封为明妃。毛延寿自知罪责难逃。投奔匈奴,并献昭君美图于呼韩邪单于,致使呼韩邪单于向元帝索要昭君为妻,不从则兵戎相见。汉朝文武百官畏惧匈奴,劝元帝忍痛割爱,以美人换取和平。元帝无奈,只得让昭君出塞,并亲自到灞桥送别。汉元帝回宫后,心情无比悲痛。而昭君不舍故国,在汉蕃交界的黑龙江投水而死。5、《倩女离魂》《倩女离魂》(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作品是郑光祖的代表作。本是出于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宋代人改编为话本,金代人则编为诸宫调。元杂剧初期作家赵公辅有同名剧本,但本剧改动了传奇小说的若干情节,如突出张母的门第观念。使张倩女和王文举的婚姻得不到肯定。这是倩女忧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封建婚姻筑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嫌贫爱富的岳父母,比比皆是,而且高中后抛却原妻的男子也不在少数。这使倩女忧思重重,心神不定,灵魂离开了躯体去追赶情人,表现了她对封建门阀观念的反抗,和对婚姻自主的追求。因此这样的改编实际上又有创造性。

上一篇:杜鲁门卡波特

下一篇:加盟制笔厂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