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鸿门宴》的古今异义词
1、注音
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
鲰(鲰,zōu,短小,浅陋) 生说(读“税”劝告,劝诫)我曰
戮(戮,lù联合,一同) 力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 目
目眦(眦,zì眼角)尽裂 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彘(彘,zhì,猪) 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2、通假字
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词性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
道芷阳间行(取道)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B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C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D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4、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 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今义:副词,很、非常)
5、句式解析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
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3)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4)省略句
为击(省介词宾语“之”) 破沛公军
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 上
(5)固定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7、难句解析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旦日”即明日,“臣”是刘邦自谦的称呼,“戮”是联合,一同的意思,“河北”、“河南”指黄河北岸、黄河南岸。全句译为: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百多个骑兵来拜见项王,到达鸿门,赔不是说“臣仆跟将军合力同心攻打秦王朝,将军在黄河北岸作战,臣仆在黄河南岸作战。”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置”,放弃。“车骑”指战车。“道”用作动词,取道。“间”可译作从小路或秘密地。全句译为:刘邦就丢下他的车马与随从人员,独自骑马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及盾牌,快步离去。从骊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走。
3、臣请入,与之同命。
“之”可指沛公,也可代项庄,两种说法都成立。一般取前说,即“与沛公同命。”。全句译为:我请求进去,跟沛公同命运。
4、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撞”在现代汉语中是“运动着的物体跟别的物体猛然碰上”,在这句中“撞”作击刺讲。全句译为:亚父接了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破了它。
鸿门宴一课所有得古今异义词有哪些
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进来,偏义复词今:进出)(古:意外的变故今:副词,很、非常)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小人离间之言今:仔细说来)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现在别人,指刘邦今:现在的人)
沛公已去(古:离开今: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
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之所以……是因为……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沛公奉卮酒为寿(古:敬酒今:岁数大)
我为鱼肉(古:鱼和肉今:鱼的肉)
文章主旨: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这样说,是因为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作者信息: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芝川镇)人。著有《史记》,《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司马迁赋》八篇;《隋书·经籍志》有《司马迁集》一卷。
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五年),司马迁生于龙门。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6岁,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太史公自序》:“谈为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说,司马谈一直想效法孔子写作《春秋》的精神,写一部体系完整的史书,可惜他只作了一些准备的工作,便病逝于洛阳,临死之前,把他的理想事业,交给了儿子。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期担任太史公,负责史官,为完成父亲遗愿,创作了《史记》,司马氏是世官担任太史,司马迁的历史创作一直到太初末,共有130篇,到他去世后终止。史学界认同司马谈参与了创作少数篇幅,但是从内容和笔法、体例的贡献看,该书基本都是司马迁创作,虽然缺失了万字,但大体保留了原貌。编写时身受刑罚。
司马迁早在20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踏遍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以及各地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对以后编写《史记》有很大帮助。
《史记》还参考了众多典籍,如《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和诸子百家等,同时参考档案、民间古文书籍。
鸿门宴一课所有得古今异义词有哪些
1.说(古义:劝说劝告。
今义:说话。)
2.山东(古义:函谷关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
3.去(古义:离开。今义:常用义为“往”。)
4.婚姻(古义:结成亲家。今义:常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5.所以(古义:义为“……的原因”。今义:常做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6.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常用作副词,义为“太·很”。)
7.河北
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河南省。)
8.游(古义:交往。今义:游玩,游览。)
9.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10.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缘故(名词)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鱼肉
今义:鱼的肉;
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
③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④约为婚姻
婚姻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
⑤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
今义:副词,很、非常
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告辞
感谢
谗言;小人之言
详细地解说
敬酒
年岁,生命
鸿门宴古今异义词 全部全部
1、说(古义:劝说劝告。 今义:说话。)2、山东(古义:函谷关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3、去(古义:离开。今义:常用义为“往”。)4、婚姻(古义:结成亲家。今义:常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5、所以(古义:义为“……的原因”。今义:常做表因果关系的连词。)6、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常用作副词,义为“太·很”。)7、河北 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河南省。)8、游(古义:交往。今义:游玩,游览。)9、走(古义:跑。今义:步行。)10、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翻译: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ying)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犒(kao)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运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够用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此文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鸿门宴》扩展资料写作背景:《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断,它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这样说,是因为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鸿门宴》的文学技巧,在整部《史记》当中,是具有代表性的。它不只是达到了“叙事真而描写切”、“语调整齐,字句锤炼”的境地;它也达到了“理既切至,词亦通畅”(《文心雕龙·启奏篇》)即神采辞章双跻峰顶的新高度。有人也用思想清新、文字精美、内容充实、组织周密四点,对整个《史记》的艺术特点作通俗的概括。这种通俗的概括评价,同样也适用于这篇文章。
求《鸿门宴》的古今异义词是什么?
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寿 古:敬酒。今:长寿。
(6)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
(7)婚姻 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谢谢采纳!
求《鸿门宴》中的,特殊句式、古今异义、通假字。谢谢大家。
《鸿门宴》中的特殊句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此天子气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1)籍何以至此?(2)今日之事何如?(3)客何为者?(4)沛公安在?2、定语后置句。玉斗一双,白璧一双3、状语后置句(1)具告以事(2)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3)得复见将军于此(4)因击沛公于坐(5)长于臣(三)省略句1、欲呼张良与(之)俱去2、若入前为(之)寿3、为(之)击破沛公军4、急击(之)勿失(时机)(四)被动句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若属今为之虏矣(五)固定句式1、孰与君少长?(与…相比,哪一个…)2、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没有…的)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今:表程度副词)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河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4、沛公……约为婚姻(婚姻——古:结为儿女亲家;今:男女婚事)三、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3、令将军与臣有却(“却”通“隙”,隔阂,嫌怨。)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在夜间,连夜。) 2、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二)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驻扎、驻军。) 2、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三)一般动词的使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 (四)动词作名词此王秦之续耳(后继者、老路、覆辙。)(五)形容词作名词1、君安与项伯有故?(旧情、老交情。) 2、此其志不在小(小事。)(六)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求《鸿门宴》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
1、注音
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
鲰(鲰,zōu,短小,浅陋) 生说(读“税”劝告,劝诫)我曰
戮(戮,lù联合,一同) 力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 目
目眦(眦,zì眼角)尽裂 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彘(彘,zhì,猪) 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2、通假字
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词性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
道芷阳间行(取道)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B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C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D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4、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 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今义:副词,很、非常)
5、句式解析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
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3)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4)省略句
为击(省介词宾语“之”) 破沛公军
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 上
(5)固定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7、难句解析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旦日”即明日,“臣”是刘邦自谦的称呼,“戮”是联合,一同的意思,“河北”、“河南”指黄河北岸、黄河南岸。全句译为: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百多个骑兵来拜见项王,到达鸿门,赔不是说“臣仆跟将军合力同心攻打秦王朝,将军在黄河北岸作战,臣仆在黄河南岸作战。”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置”,放弃。“车骑”指战车。“道”用作动词,取道。“间”可译作从小路或秘密地。全句译为:刘邦就丢下他的车马与随从人员,独自骑马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及盾牌,快步离去。从骊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走。
3、臣请入,与之同命。
“之”可指沛公,也可代项庄,两种说法都成立。一般取前说,即“与沛公同命。”。全句译为:我请求进去,跟沛公同命运。
4、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撞”在现代汉语中是“运动着的物体跟别的物体猛然碰上”,在这句中“撞”作击刺讲。全句译为:亚父接了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破了它。
鸿门宴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特熟句式
一、通假字:1.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白话译文:呈现五彩的颜色。2.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白话译文: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白话译文:邀请项伯。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白话译文:不敢背叛项王。5.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白话译文:不可以不早早来向项王谢罪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白话译文:刘邦在山东时。2.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白话译文: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非常) 白话译文: 是(为了)防备其它的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发生)。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今义:河南省,河北省) 白话译文: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 白话译文:没有封侯的赏赐,却听信奸细的谗言。三、词类活用A 名词用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驻军) 白话译文:刘邦驻军霸上。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告诉)白话译文:刘邦军队中掌管军政的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3.不可不语(告诉)白话译文:不能不告诉他。B 名词用状语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那样)白话译文:常常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那样掩护刘邦。C 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白话译文: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四、特熟句式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置”,放弃。“车骑”指战车。“道”用作动词,取道。“间”可译作从小路或秘密地。白话译文:刘邦就丢下他的车马与随从人员,独自骑马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及盾牌,快步离去。从骊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走。 2.臣请入,与之同命。“之”可指沛公,也可代项庄,两种说法都成立。一般取前说,即“与沛公同命。”。白话译文:我请求进去,跟沛公同命运。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翻译: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军队中掌管军政的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ying)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很生气,说:“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驻军10万,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沛公在崤山以东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此文出自汉代·司马迁《鸿门宴》扩展资料写作背景:司马迁在元封三年(前108年)接替其父担任太史令,从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创作《太史公书》(后来称为《史记》)。后因向汉武帝为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之事辩护而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在形体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鸿门宴》主要塑造了项羽的形象,集中表现了他自矜功伐的性格。他挟击败秦军主力的胜利余威,带兵进至函谷关,紧闭的关门严重损伤了他的自信心自尊心,因此他遣将击关;入关后听说刘邦“欲王关中”,刺痛了他唯我能霸王天下的自负自尊,于是立即决定进攻;而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等待他来处理,便放弃了进攻的打算。更由于自矜功伐,他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不想在席间杀死他,而刘邦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所以对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应”,对项庄、项伯筵间舞剑也不表态。作者简介: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司马谈之子。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