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七姊妹指哪些石油公司
七姊妹(Seven Sisters)指的是在标准石油被分割后所形成的七家较大的石油公司。在这七家公司中,三家曾经是标准石油的一部分,另外四家则是原有的石油公司。
七姊妹包括:
1.新泽西标准石油,即后来的埃克森,现在的埃克森美孚;
2.壳牌公司(英荷合资);
3.英国波斯石油公司,即后来的英国石油(后来又与阿莫科合并,但依然叫英国石油);
4.纽约标准石油,即后来的美孚石油公司,之后与埃克森合并组成埃克森美孚;
5.德士古,后来与雪佛龙合并成为雪佛龙德士古;
6.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后来成为雪佛龙,现与德士古合并为雪佛龙德士古;
7.海湾石油,后成为雪佛龙的一部分;
到2004年,7家中还有4家继续营业,他们是埃克森美孚、壳牌、英国石油和雪佛龙德士古。
油价为什么只涨不跌
国内油价只涨不跌的主要原因以下几个: 1.国内税率高国内的汽油税率是很高的,和国外有一定的差距,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一升汽油中,消费税就占去了26.81%,增值税是14.53%,还有2.89%的城建税,剩下的还有企业所得税等等,所有的税收加在一起,汽油的税费高达48.05%,而汽油的真正成本价只有51.95%。而美国呢,虽然各个州的税收不同,但是都差不多是中国的三分之一。2.美元贬值从2008年开始,通货膨胀一直都是存在的在2008年,一升汽油只需要6.3元,而现在是不可能的,需要更多的钱才能买到同样是一升的汽油,同时美元其实一直都在贬值,而人民币对外也在不断的增值,这也是为什么国内油价只涨不跌的原因之一了。国际油价并不等于市场价,国际原油价格对后期的油价有影响,而不是现在的油价,国际原油市场中最大的买家就是“三桶油”,但是国际原油的定价权在美国手中,所以美国的进价比较便宜,要比我们低的多,那么售价也就低了,汽油的零售价是由原油成本、炼油成本、运输成本、销售成本、进口环节费用、政府税费等组成的。【拓展资料】最近,全球主要股票市场相继暴跌。除疫情影响之外,国际原油价格的下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沙特发动石油价格战后,原油价格一度暴跌近38%。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最新的是国内油价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之一。中国的经济增长直接影响进口的原油数量,进而对国内油价产生一定影响。一般来说,如果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明朗,油价也可能下跌。世界原油产量增加。就供求关系而言,在产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产量越高,相应的价格越低。如果世界原始产量增加,或者国家出售的石油数量增加,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油价下跌。原油的市场需求已经下降。同样,就需求关系而言,在产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减少,国家或商家也会适当降低价格,以增加产品的销量。如果人们花更少的时间开车,消耗更少的汽油,国家也会适当降低汽油价格,以刺激人们使用汽油。
石油“七姊妹”指的是什么?
20世纪初至70年代,石油“七姊妹”因其对世界石油市场长期和强有力的控制而声名远扬。
所谓“七姊妹”,是指埃克森公司、壳牌公司、英国石油公司、海湾公司、德士古公司、美孚公司和雪佛龙公司(加州标准石油公司)。这七家石油公司中,除壳牌公司是英国、荷兰共有及英国石油公司是英国的外,其余五大石油公司都是美国的公司。其中,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又都脱胎于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英国人安东尼·桑普森所著的《七姊妹——大石油公司及其创造的世界》中评述说:“几十年来,这些公司对于产油国和消费国好像都有一种特殊的神秘力量。它们超国家的专门技术,非各国政府所能及。它们的收入比它们经营所在的任何国家的收入还大,它们的油船队比任何国家的海军吨位还要多……在处理石油方面,它们实际上是惟我独尊,不受供求规律的损害,不受变幻莫测的股票市场的影响……它们是世界大公司的先驱。”
“七姊妹”不仅控制着石油生产,还控制着石油分配、运输和销售系统,拥有自己的油船队,其经营范围涉及世界石油工业的各个领域。这七大公司为了追求巨额利润,经常进行激烈的竞争,尤其是销售业务上的竞争,但为了稳定动荡不安的市场,保持高额利润,它们又常常相互合作。这样,这七大公司就像姊妹们一样彼此间你争我夺,但一旦遇到局外人参与竞争时,又像一家人一样联合起来,所以早在1913年美国新泽西州制定公司法时就将它们称之为“七姊妹”。
1928年7月,英、美、荷、法等国的跨国石油公司为了把持和独占中东伊拉克地区而签订了“红线协定”。协议规定他们合伙占有开发奥斯曼帝国石油资源的权利,协议参与的任何一方发现的任何油田均属参与者共有;任何参与者在未取得其他方同意和参与的情况下,不得开发该地区的石油。并由英国石油公司、法国石油公司、英荷壳牌、美国的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和纽约美孚石油公司共同参股组成伊拉克石油公司。该协定是以石油“七姊妹”为代表的跨国石油公司在世界石油史上对世界石油资源进行的第一次瓜分。
同年9月,石油“七姊妹”又通过“阿科纳卡利协议”,进一步分配了除苏联和美国以外的世界石油市场。“七姊妹”限制了在每一个国家的竞争,把国际石油价格稳定在美国油价的水平,由此它们基本上瓜分了世界石油市场,组成了国际石油市场上第一个全球性质的石油卡特尔。
“七姊妹”通过上述协议在资源国获得了巨大的利润,稳固了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地位。同时,它们还通过成立联合石油公司的形式,联手对付石油资源国。1950年,“七姊妹”基本上控制了当时除社会主义国家和美国以外的世界石油市场,成了国际石油市场的主人(见下表)。与此同时,“七姊妹”加上法国的道达尔石油公司基本上控制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地——中东的石油生产。
公司名称市场份额(%)埃克森30.4英国石油公司26.3壳牌13.8海湾12.1雪佛龙6.1德士古5.7美孚3.9
1950年石油“七姊妹”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所占份额公司名称市场份额(%)“七姊妹”合计98.3其他公司1.7总计100.0
1950年石油“七姊妹”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所占份额(续)-1资料来源:(美)M·A·阿德尔曼,《世界石油市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1972年版,第80~81页。
美国是现代石油工业的发源地,虽然20世纪初世界其他地区的石油开发也在迅猛地进行,石油产量不断增加,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主要供应国,供应着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消费。
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在二次大战中的石油主要供应国的国际地位也随之结束。由于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大量勘探与开发,波斯湾地区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出来(见下表)。在过去很长时间里,美国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一直超过60%,然而,1953年开始下降到50%以下。同时,由于煤炭失去了世界主要燃料的地位,在市场经济国家的能源需求量中所占比重已迅速下降,石油以其低廉的价格,在市场份额上迅速上升。加之美国国内的石油需求量成倍地增长,1948年美国从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当年开始从中东进口石油。美国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比重迅速下降,世界石油出口中心从墨西哥湾地区移向波斯湾地区,美国的石油公司迅速取代了英国的石油公司在中东的霸主地位。
年代世界石油产量(百万吨)主要生产国或地区所占的比例(%)18600.07美国:9818700.8美国:9118804.0美国:88俄国:11
1860—1950年世界石油生产情况年代世界石油产量(百万吨)主要生产国或地区所占的比例(%)189010.4美国:60俄国:38190020.3美国:43俄国:51191044.6美国:64俄国:21东欧:6亚洲:6192093.7美国:64墨西哥:23苏联:4亚洲:4中东:21930199.4美国:63委内瑞拉:10苏联:7亚洲:4墨西哥:31940296.9美国:64苏联:11委内瑞拉:9中东:5亚洲:41950532.1美国:52中东:17委内瑞拉:14苏联:7亚洲:2
1860—1950年世界石油生产情况(续)-1资料来源:琼·埃文斯,《石油输出国组织,其成员国和世界能源市场》,英国朗曼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12页。
1946年末,埃克森和美孚石油公司撇开了伊拉克石油公司中的其他成员,共同购买了在“红线协定”范围内经营的阿美石油公司40%的股权。美国这两家石油公司的行动,实际上已撕毁了“红线协定”,打破了20年来中东地区跨国石油公司瓜分石油资源的基本格局,美国跨国石油公司为其在中东进一步扩张扫清了道路。
1974年,伴随着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以石油“七姊妹”为代表的国际大石油公司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一统天下的局面不复存在。
石油七姐妹的由来
在1975 年,一位英国记者写了本关于石油历史的书,这本书中提出了“Seven sisters”一词,自此,“七姐妹”成为了西方石油工业的代名词,也被称为国际石油卡特尔。她们包括:新泽西标准石油,即后来的埃克森(Exxon)石油公司;纽约标准石油,即后来的美孚(Mobil)石油公司,1998 年与埃克森(Exxon)合并组成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后来成为雪佛龙(Chevron),2001 年吞并了七姐妹的另外一家德士古(Texaco),名字仍叫雪佛龙(Chevron);德士古(Texaco),是在前几年一次经济危机中垮掉了,为雪佛龙(Chevron)吞并;海湾石油(Gulf Oil),1984年为雪佛龙(Chevron)所收购;英国波斯石油公司,因为他当时主要的经营范围在伊朗,在伊朗革命后撤走,然后全力经营北海油田,即后来的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 Petrleum,“BP”)。也有的把英国石油称为超越石油(Beyond Petroleum);壳牌公司(Shell),其为英荷合资公司。七姐妹在多次合并重组后所剩只有四家,后来随着新的石油企业兴起,有人把新的“石油七姐妹”是: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Saudi Aramco)、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委内瑞拉石油公司(PDVSA)、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这些公司总共控制着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油气生产和超过三分之一的油气储量。
七姊妹的发展历程
“石油七姊妹”又称“国际石油卡特尔”是指七家大的国际石油公司,即:埃克森(Exxon)、美孚(Mobil)、雪佛龙(Chevron),德士古(Texaco)、海湾(Gulf),英国石油公司(BP)和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Shell)。1999年,埃克森和美孚合并。2001年,雪弗龙和德士古合并。此前,海湾石油公司在1980、1990年代将其资产售予雪佛龙和英国石油公司。目前,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英国石油、壳牌和法国的Total是世界最大的5个石油公司。“七姊妹”这一短语,是意大利现代能源工业创始人恩里科?马太极端气愤下提出的,此语源出希腊神话“列依阿德斯七姊妹”。当时,由于这七家石油巨头垄断油源和市场,意大利石油业饱受控制和盘剥。这“七姊妹”实际上代表着一种利益的联盟,垄断着石油市场。在当时她们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她们控制着石油工业和市场。
总听说“西方石油七姐妹”,这是指的哪些石油公司?
传统的 石油"七姐妹"是国际七家石油大公司的爱称。也称为国际石油卡特尔。这七家公里是:埃克森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莫比尔公司、德士古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加利福尼亚美孚石油公司、海弯石油公司。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新的“石油七姐妹”是: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Saudi Aramco)、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委内瑞拉石油公司(PDVSA)、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这些公司总共控制着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油气生产和超过三分之一的油气储量。
来源:中国经济网
石油七姐妹的形成发展
石油“七姐妹”即七大石油公司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七姐妹”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20年代)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泰特斯维尔的石油溪旁诞生了美国也是世界的近代石油工业。1870年出现了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mpany),不到20年,标准石油公司成为美国第一家行业垄断性的石油托拉斯——标准石油托拉斯,也是世界第一个石油“巨头”。19世纪80-90年代,美国的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80%,而标准石油托拉斯控制着美国30%的石油产量、80%以上的原油管道运输以及85%以上的石油炼制和油品的生产、出口。它在美国本土各州建立了地区性子公司。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当初就是标准托拉斯(公司)在新泽西州、纽约州、加利福尼亚州的子公司。标准石油公司的垄断,引起了政界、媒体界的不满,从19世纪90年代起,标准石油公司不断受到诉讼。1911年,在罗斯福总统的主持下,美国最高法院裁决标准石油公司解体为各自独立经营的34家地区性、专业性子公司。分离出来的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继承了标准石油公司一半的资产,仍然是美国第一大石油公司。它的下游(炼制和销售)业务很强,而上游(勘探和开发)业务很弱。20世纪20-30年代,它先后兼并了卡特石油公司和汉伯尔(Humble)石油公司,把它们变为自己的上游子公司,掌握了得克萨斯州等地相当数量的石油资产。与此同时,在北边它持有加拿大第一大石油公司——帝国石油60%的股权;在南边它进入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在1932年购买了印第安纳标准石油公司(阿莫科)在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大量石油资产。这样,到30年代后期,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不仅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炼制商、第一大油品销售商(营销网络遍及西欧、东南亚、北美),而且成为第一大原油生产商,确立了它在“七姐妹”中的老大地位。纽约标准石油公司本来是洛克菲勒石油托拉斯开拓海外市场的专业子公司,它的灯用煤油很早就进入了中国市场,品牌叫“美孚”。它的最大优势在下游,早就在欧洲、亚洲建立了销售网络体系。纽约标准石油公司从“标准大家庭”独立出来后,不久便与真空石油公司合并,成为一家“有下无上”的石油公司。20世纪20年代,它收购了当时美国一家名为马格诺利亚的勘探公司,形成了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同是标准石油公司中分离出来的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原本是“标准家族”在加州的地区性的是上下游一体化的公司。它的优势在上游,1919年它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上游公司之一,石油产量占到全美产量的26%。另外两家美国石油巨头“出生”于得克萨斯州南部的纺锤顶(Spindletop)油田。1901年,这里的高产井喷涌出的强大油流,促使上百家石油公司一下子涌现出来,其中只有属于得州本地资本并且得到政界支持的得克萨斯公司(即后来的德士古)和梅隆家族的海湾石油公司,顶住了标准石油公司的压力成长起来,依托得州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大量油气发现,成为有实力向海外发展的两家美国石油公司。壳牌集团在印尼(当时是荷属殖民地东印度群岛)起家。其母公司有两家:一家是皇家荷兰石油公司,1886年在印尼苏门答腊岛上找到并开发印尼第一个油田,建立起印尼第一座炼油厂、第一条输油管线和第一座码头。另一家母公司是英国的壳牌运输贸易公司,靠运输、销售俄国巴库石油起家,1896年在婆罗洲找到一个油田,建了一座炼油厂,并在远东有庞大的石油运销体系。1907年,这两家公司合并,组成皇家荷兰—壳牌集团。20世纪20年代初,它兼并了墨西哥之鹰石油公司,成为当时世界第二大产油国墨西哥的第一大石油公司;它在委内瑞拉取得大量石油租借地,20年代在马拉开波湖以东发现了大油田,成为委内瑞拉(3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大产油国)第一大石油公司;与此同时,它进入罗马尼亚(当时欧洲第一大产油国)、美国(当时美国原油产量占世界产量一半以上),最终成为最国际化的上下游一体化的跨国石油巨头。英国石油公司发迹于伊朗。它是在中东找油的第一家石油公司。由于中东石油的战略地位,英国政府在其中投资,并控股40%。它随着中东(尤其是伊朗)石油工业的发展而壮大。到20世纪20年代,这七家大石油公司在世界各地互相竞争,20年代中期发生了大规模的价格战,对各方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七姐妹”的“联姻”与卡特尔的形成(20世纪20年代末—50年代初)在这个阶段,“七姐妹”在世界各主要产油国(尤其是中东)互相“联姻”,结成了广泛的、多层次的关系网,结成了共存共荣的利益共同体——垄断资本主义石油市场的卡特尔。这个卡特尔的“奠基式”是1928年由壳牌领导人发起的阿克纳卡里会谈。在这次会谈中,壳牌、BP、新泽西三家石油公司达成了瓜分世界石油市场的“阿克纳卡里协定”,并且就世界市场的原油价格商定了一个“法则”——以美国得克萨斯海湾出口原油的价格加运费为基准。这是一个有利于七大石油公司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中东找油的规则,它在任何时候都将保证成本高的美国原油生产商有利可图,并使拉美、中东各公司由于其原油生产成本低而获利更多。随后,“七姐妹”的其他四家都参加了“阿克纳卡里协定”。同在1928年,在美国政府“门户开放”政策的推动下,英国政府被迫“开放”美索不达米亚的石油资源,改组土耳其石油公司为伊拉克石油公司,由新泽西与美孚(最初还有海湾等公司)组成的近东开发公司、法国石油公司、BP和壳牌各持有23.75%的权益,其余5%权益留给土耳其石油公司的创始人古尔本基安。这是英美石油公司首次在一个产油国家联手投资,共享资源。竞争者在这里成了合伙人。根据它们的秘密协定(“红线协定”),在原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范围内,各公司不得独自开发其石油资源。后来,伊拉克石油公司取得了在卡塔尔、阿联酋(主要是阿布扎比酋长国)的独家经营权,从而使这五家石油公司共享卡塔尔、阿联酋的石油资源。1932年,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在巴林找到了油,并且获得了沙特阿拉伯的一片租借地。它把得克萨斯公司拉进来,双方各持股50%,组成合资公司——美国阿拉伯公司(简称阿美石油公司,Aramco)。1948年,经过一番勾心斗角的争斗,美国另两个巨头——新泽西标准和美孚公司撕毁了“红线协定”,加入对沙特阿拉伯的开发。控制了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的阿美石油公司成为上述四家公司共有的子公司。1934年,美国海湾石油公司与英波石油公司联手,取得覆盖科威特全境的石油租借地,组成对半合营的科威特石油公司(KOC)。1954年,美英政府策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主张国有化的伊朗摩萨台政府,取代英国石油公司在伊朗“一统天下”的是美欧石油公司集团——伊朗石油参股者财团。英国石油公司保留40%股权和作业者的地位,壳牌获14%的股权,五大美国公司——新泽西标准、加利福尼亚标准、德士古、美孚及海湾各得7%的股权,另外9家美国小公司共享5%的股权。伊朗保留了“国家所有”的空壳。除在上述中东地区互相“联姻”之外,1933年,壳牌与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达成协议,按50∶50比例合资,组成壳牌—埃索(Shell-Esso)公司,在欧洲开展上游活动。1938年,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同德士古把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的石油资产合并,组成加德士(Caltex)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与美孚联手,把在印尼的资产合并,组成Stanvac公司。为了共同开发尼日利亚资源,壳牌与BP组成Shell-BP公司。在拉美的委内瑞拉,海湾石油公司把它的子公司梅因格兰德公司的一半股权让给了主要对手新泽西标准和壳牌公司。这样,到20世纪50年代,这七大石油公司就已经编织起了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结成了“联姻”式、共为母公司的亲缘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皆荣、一损皆损、共存共荣的利益共同体,一个实实在在的卡特尔。 “七姐妹”快速发展(20世纪50—70年代)20世纪50-70年代,是“七姐妹”快速发展的时期,它们迅速壮大成为实实在在的“巨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七姐妹”在中东发现了几个大油田,没有来得及开发。中东石油工业的大发展是在50年代前后开始的。伊朗于1928-1938年相继发现了加奇萨兰和阿贾加里两个特大油田,并在“二战”后正式投入开发。1958年和1963年又先后发现阿瓦士和马荣两个特大油田。由此,伊朗石油产量不断攀升,1943年为1009万吨,1950年达到3226万吨,1963年达到5349万吨,1970年达到1.0545亿吨,1974年超过3亿吨。伊拉克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是基尔库克油田,“二战”后才全面开发。1953年和1961年又先后发现鲁迈拉和北鲁迈拉两个特大油田,以及一批亿吨级(可采储量)大型油田。伊拉克战前最高年产量约400万吨,1952年突破1000万吨,1954年跃上3000万吨,1963年突破5000万吨,1971年达到8327万吨。阿联酋1958年发现乌姆谢夫大油田,1964年发现扎库姆特大油田,另有一批亿吨级大油田。阿联酋1959年开始产油,1968年产油2400万吨,1971年达到5000万吨。沙特阿拉伯1938年到1972年相继发现可采储量亿吨以上的大油田17个,其中10亿吨以上的特大油田7个,特别是加瓦尔油田,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可采储量超过100亿吨。沙特阿拉伯1945年产量只有288万吨,1950年为2665万吨,1960年达到5000万吨,1965年突破1亿吨,1970年已接近2亿吨。整个中东地区1945年的石油产量为2565万吨,1956年达到8600万吨,1955年1.6亿吨,1960年2.6亿吨,1965年4亿吨,1970年高达6.87亿吨。中东油田的特点是储量大、油层厚、单井产量高。美国平均单井日产量为12桶(1.64吨),委内瑞拉平均单井日产量为225桶(30.8吨),而中东平均单井日产量是5000桶(685吨)。1953年,来自中东的利润,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都是1.1750亿美元,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6550万美元,海湾石油公司7600万美元,纽约标准石油公司3559万美元。1957年,来自伊朗的利润,BP 8970万美元,壳牌2660万美元,新泽西等5家美国石油公司各1520万美元。在1948-1954年的7年里,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从亚洲(主要是中东)赚得了6.45亿美元的利润。其中,1954年一年获得利润1.17亿美元,而它在亚洲的投资总共只有1300万美元。同一时期,它在亚洲的资产累计达3.85亿美元,每投入1美元,可以积累29.61美元。七大石油公司的实力增加之快由此可见一斑。1972年,在世界最大公司排名中,按资产额排名,七姐妹都在前11名以内,其中新泽西标准第一,壳牌第二,资产额分别为215.58亿和200.67亿美元。按营业额排名,它们全在前15名以内,新泽西标准、壳牌分别位居第二、第四,各为203.975亿和140.6亿美元。按资产额计,其余五姐妹第三至第七位的排序依次是德士古、海湾、美孚、英国石油、雪佛龙。其中老七雪佛龙的资产为84.84亿美元,营业额为57.11亿美元。
石油七姐妹的挑战优势
1.六巨头面临的新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石油工业进入了又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然而新挑战的出现,使六大巨头的日子在将来也不会轻松。以OECD为代表的工业发达国家,经济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赖大为减少,经济增长速度平缓(1%~3%)。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印度、俄罗斯、南非、巴西等国。全世界节能降耗呼声很高,这些新兴国家也不会重走高能耗的发展道路。因此,世界石油需求不大可能有大幅度的增长。国际石油公司必须面对国家石油公司的严峻挑战。全世界已经有上百家国家石油公司,其中包括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它们拥有70%以上的储量和产量,正在大力发展石化业和油品销售业,它们中的一部分正在国际化,挤占超级巨头的“地盘”。国际石油公司为了取得原油供应,不得不同它们合作,而合作条件越来越苛刻。首先,产油国要通过国家石油公司实现对资源开发的控制权,体现主权,在与外国公司的合作中国家石油公司的持股要求达到51%~60%,有的国家把这称为新的“国有化”。其次,国际石油公司实行风险勘探,找不到油气时,勘探的损失往往由公司自身完全承担;找到了油田,公司获利却由于与产油国签订的产品分成协议而减少。第三,利润分成大幅度向产油国倾斜,产油国通过矿区使用费、所得税、利润油分成等,拿走80%以上的利润,并且通过征收特别税,拿走大部分高油价下的超额利润。即便这样,竞争仍然很激烈。除了六大超级巨头,发达国家(尤其美国)还有一批大、中、小石油公司参与竞争。其中,有实力单独向产油国投标,充当作业者的公司不多,但参股勘探开发项目的不少。还有一些国家石油公司,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家石油公司,在资本、技术、人才方面已经有了一定优势,加上它们比国际石油公司更具活力,它们的国家同产油国有较好的关系,因此在资源开发中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中国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俄罗斯的Gazprom、Rosneft,印度的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马来西亚的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巴西的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还有越南与泰国等国的国家石油公司,都已经加入了这一行列。因此,国际石油公司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调整战略。第一,硬着头皮同产油国国家石油公司合作,接受苛刻条件;第二,到发展中国家以外的“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去勘探、开发;第三,向专业化的勘探公司买新增储量,或向别的公司买它们认为不很经济的储量(例如,在某地区孤零零的一个油田,或油田的一部分股份)。第四,向资金和技术密集的地区或领域投资,如海上深水区、天然气(液化或生产天然气合成油)、非常规油气资源(如重油和油砂、煤层气)开发利用等。2.石油巨头仍有优势虽然超级石油巨头不如当年“七姐妹”那么不可一世,但发展壮大的趋势还在继续。第一,它们拥有巨大的财力。前面说过,它们拥有上千亿美元的营业额与资产额,每年上百亿美元的投资。第二,它们拥有一批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第三,它们拥有经验。虽然专业技术服务不是它们的,设备制造不是它们的,但它们在世界各地的丰富实践,使它们形成了高能力、高效率的团队,善于把世界各地、各企业最佳的技术、设备、器材组合到石油勘探、开发项目里来,以较短的时间、较低的造价拿下项目。这三方面的优势,大多数国家石油公司和中小独立公司是不具备或不足的。即便是中国石油、Gazprom、Petrobras这些实力相当雄厚、人才济济、技术有特色的国家石油公司,总体上也不能同它们匹敌。超级巨头的更大优势在下游。在这个领域它们拥有难以替代的长期优势。在2007年世界炼油能力超亿吨的公司中,六大巨头分列第一、二、七、八、九、十二位。第一位的埃克森美孚,炼油能力高达3.15亿吨/年;第二位的英荷壳牌集团达1.98亿吨/年,遥遥领先于其他公司。而且,它们的优势更体现在质量上。它们的深加工能力强,油品收率高,重质油转化程度高,油品质量好。世界上炼油领域的大多数先进工艺技术也都是它们的。不断降低油品燃烧后的污染物排放,更多地加工利用更重质的原油,是世界炼油业的发展趋势。通过投资(参股或合营)和技术合作,它们正在“新兴工业国家”扩大地盘,加强在炼油和基础化工领域的存在,使之成为盈利的来源。在油品销售方面,它们开拓世界市场已七八十年乃至百余年。它们的销售体系已经渗透到世界每一个角落。2007年,油品销售量的前六名全由它们包揽。第一名的埃克森美孚,年销售量高达3.2亿吨;第六名的康菲公司也达1.48亿吨。近几年,它们正在新兴市场国家(包括中国)大力拓展业务。随着一批新兴市场国家的开放,它们必将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在十年八年内,这个优势不会动摇。3.竞争与合作的未来趋势石油工业的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一方面,国际石油公司的兼并重组不会停息。有多家公司在向着超级巨头的方向努力,如西班牙的雷普索尔、意大利的埃尼。它们有可能通过兼并组合成新的超级巨头。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的若干有实力的国家石油公司,如俄罗斯的Gazprom和Rosneft,巴西的Petrobras等,正在加紧国际化步伐,成为国有巨头公司。此外,众多的中小石油公司也在努力挤占一定的市场份额。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六家石油超级巨头正在还将继续在世界石油工业领域、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发挥骨干作用。但是,老一套的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合作正在成为主流,这不仅包括国际公司间的相互合作,更重要的是国际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的合作。合作的基础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有两种合作方式值得注意:德士古以其在美国东部的炼油厂和销售体系,同提供资金和原油的沙特阿美公司组成了星辰企业,这是国际大公司用下游的优势同产油国国家公司的上游优势相结合。中国福建省同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合作的炼油化工项目,是石油进口国用市场,国际石油公司拿技术,产油国国家公司用资源三大优势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