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时间:2024-06-05 15:58:06编辑:奇事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1978年到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57元增加到2476元,增长约17.5倍,年均增长7.2%。纵观多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的态势,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阶段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前半期是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民获得实惠较多的两个阶段。而其他阶段收入增长相对较慢。

第一阶段:1978~1984年。这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阶段。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57元增加到355.33元,年均增长17.7%(扣除物价影响仍达15.9%),现金纯收入年均增长23.9%。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农产品总量增长,同时大幅度提高大宗农产品价格,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

第二阶段:1985~1988年。这是农民收入缓慢增长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发生了通货膨胀,虽然农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率不低,但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影响后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只有1.9%。1984年农产品首次出现“卖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第三阶段:1989~1991年。这是农民收入徘徊停滞阶段。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0.7%。这一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速度不高,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很少。198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10.38%,但实际增长率为-1.6%。这是改革开放后农民纯收入唯一出现的负增长。

第四阶段:1992~1996年。这是农民收入恢复性增长阶段,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5.6%,现金纯收入年均增长24.4%。这一阶段主要靠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两次提价,同时国家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作出了贡献。

第五阶段:从1997年开始,表现为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跌。1997年,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尽管农产品总量是增加的,但由于价格因素影响,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却减少了。同时,农民从乡镇企业获得的收入增长不多,进城和外出打工的劳务收入减少,非农产业收入下滑。尽管从2001年开始农民收入有了恢复性增长,但是否开始了新一轮的增长,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产业特征

农产品产量。农产品产量曾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1978~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均增长4.9%,其他农产品也普遍丰收,农民收入增长的绝大部分来源于农业产量的增加。1992~1996年间农业丰收也起了重要作用,据估计仅粮食产量增长一项直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就达22%。

农产品价格。1979年国家同时提高了18种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平均提价幅度达24.8%,农民从中得到很大实惠。1994年和1996年国家又两次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价幅度达40%。据测算,1992~1996年间的农民收入增长,有40%来源于农产品价格的提高。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是农业减收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后我国工农业产品比价一直朝着有利于农产品的方向发展,以1978年工农产品综合比价为100,到1996年时工农业商品综合比价指数下降到53.0%。而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工农产品比价又出现了逆方向的变化,到2000年,工农业商品综合比价指数上升到67.8,农产品交换条件再度恶化。这对农民收入的增长产生了制约作用。

外出务工收入。外出务工是近年来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源。1999年在外出劳动力报酬下降3%以上的情况下,由于外出务工农民增加15.8%,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仍增长了11.7%。在农业收入不能增加的情况下,受宏观政策的带动,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成为农民增收的最主要来源。2000年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净增加的人均收入达到72元,为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区域特征

2000年,东部地区农民纯收入人均约3000元,高出中部地区近1000元,大约为西部地区的2倍,农民收入地区间差距大。尽管东、中、西部农民收入的差距是长期形成的,但在上世纪90年代区域性差异扩大更加明显。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呈现出的区域性特征,与特定的产业结构直接相关。粮食棉花等大宗作物主产区农民收入已经连续几年下降。

1999年农民纯收入出现负增长的省由1998年的2个增加到5个,分别是:山西人均减收86元,较上年下降4.6%;辽宁人均减收79元,较上年下降3.1%;吉林人均减收123元,较上年下降5.2%;黑龙江人均减收87元,较上年下降3.9%;新疆人均减收127元,较上年下降7.9%。2000年东北三省、陕西、宁夏和广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出现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增长相对加快。

2000年西部大开发划定的12个省区市农民收入是1615元,增长2.3%,高于全国1.95%平均水平,更高于以中部地区为主的粮食主产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为1.2%)。


至于为什么能取得这些成就~~~
1.首先,中国的改革开放始终有十分坚强的领导引导,中国采取的是渐进式的方式,先试点再全面推开,逐步发展。通过经济改革入手,中国改进了激励机制,提高了集体和个人的福利。
2.其次,中国的改革始终坚实实事求是的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中国根据改革开放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不断的总结经验,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同时中国也积极的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为世界的共同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鼓励、促进了我国科技的发展前进。
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5。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大了教育投入,如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从而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
6。对外开放,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国际合作加强。
7 正确的指导方针和领导
8 相对安全的国际环境。
9 我国资源的丰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取得这些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国内外形势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这两个基本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三个方面统一于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是近二十年来我们党最宝贵的经验。(4)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5)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概括了我们的主要经验,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规律,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这条路线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 补充: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所规定的。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只有把经济搞上去了,我们手头的东西多了,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才能立于主动地位;只有发展经济,社会主义力量壮大了,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为全世界人民坚持社会主义树立好的榜样和信心。一句话,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如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现在就是好时机;“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们一定要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等等。这些论断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手段,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的根本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使中国的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最根本的是要从理论上回答困扰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问题,如怎样认识计划和市场及其相互关系,用什么作为判断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标准。针对这些问题,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他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个论断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区分两种社会制度标志的传统观念,为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提出的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实现共问富裕,因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原则区别,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邓小平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坚持党的领导,关键是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自身建设搞好。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键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特别强调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左”和右都是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相违背的。右的表现主要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甚至制造政治动乱。“左”的表现主要是否定改革开放,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35年前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点解决了哪些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点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点是:1、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扩展资料:一、意义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在回顾总结新时期29年来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时,开宗明义地作出这样一个蕴涵广阔历史背景和深刻思想内容的精辟概括的。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历史,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理解这一点。1976年10月,我们党和华国锋同志一举粉碎“四人帮”,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但“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存在,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是非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清。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扭转这十年造成的严重局面。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左”倾的观念,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二、解决问题1、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3、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同志所作的错误结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分别是什么?

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政治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1、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3、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在思想上、政冶上、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路线,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扩展资料: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集中表现:1、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拔乱反正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各方面拨乱反正的前提和先导。全会指出:“党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就是领导、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2、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全会讨论 并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全会在讨论华国锋总理提出的1979、1980两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安排时,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失调,搞好综合平衡的要求。全会还讨论了农业问题,认为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就整体来说还十分薄弱,只有大力恢复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才能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4、全会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全会认真地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也讨论了“文化大革命”前遗留下来的某些历史问题。会议肯定了1975年邓小平受毛泽东委托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各方面工作取得的很大成绩,会议审查和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同志所作的结论,肯定了他们对党和人民的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以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重大功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上一篇:腰肌劳损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安阳工学院专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