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因坊秀哉

时间:2024-06-05 10:54:21编辑:奇事君

本因坊秀哉的修行时代

1874年(明治七年)生于东京都,本名田村保寿。父亲田村保永为内务省勤务。保寿在父亲的启蒙下开始学棋。1885年,十一岁的保寿成为方圆社塾生。翌年,母亲亡故,正式入住方圆社成为内弟子。这期间曾受五子接受过秀甫的指导。当时方圆社的塾生有石井千治、道家富太、杉冈荣次郎和田村保寿,保寿在社内与石井千治、杉冈荣次郎并称“方圆社三小僧”。1891年,十七岁时(已有三段棋力)脱离方圆社,放浪于房州,曾寄居东福寺半年。1893年,田村保寿重返东京,经流亡日本的朝鲜人金玉均的介绍入本因坊秀荣门。通过二局测验棋(与秀荣受二子3目胜,与秀元受先2目胜),定为四段。1897年,晋升五段。1900年,晋升六段。1905年,晋升七段。 当时正是秀荣的全盛时期,田村保寿是唯一能在受定先条件下与秀荣争胜的高手,其他日本名手凡与秀荣交战过的无不被降到先二以下。因此保寿成为继承本因坊的最有力候选人。不过秀荣很明显喜欢另一个弟子雁金准一,“准一的棋虽然暂时看不出有飞跃的进步,这就象水往低处流,但它总是在一点点不停地前进,这同秀和师很相似。现在除了准一以外没有谁具备名人的资质。”(摘自《日本围棋四百年激战风云录》)

疑问:末代名人本因坊秀哉的人品如何?

本因坊秀哉:生于1874年,第十位名人棋所,二十一世本因坊。原为方圆社棋手,后改投本因坊秀荣门下。棋风长于杀伐,工于机略,善以凶异的招法出奇制胜。对吴清源的“名人胜负棋”被誉为“世纪名局”。曾于1934年让两子击败“常胜将军”野泽竹朝,震惊棋坛。秀哉之“不败”,有得益于名人身份之嫌,濑越宪作、铃木为次郎等对其均战绩不俗,可惜始终无缘分先对弈。秀哉晚年让出(也可称为卖出)“本因坊”称号,算是为赛制的进步作出一大贡献,也为旧制围棋划上了历史的休止符。抛开棋艺,秀哉的人品不值得敬佩。



本因坊秀哉
1874年(明治七年)-1940年(昭和十五年)
东京芝樱田町生人,本名田村保寿。父名保永,为旧旗本,维新时加入彰义队,会津落城后为内务省下级官吏。十岁学弈,十一岁即显露棋才,经秀甫考察后成为方圆社塾生。翌年,母亲亡故,正式入住方圆社成为内弟子。这期间曾受五子接受过秀甫的指导。
在社内与石井千治、山冈荣次郎并称“方圆社三小僧”前途似乎无限光明,然则甫晋初段父亲即过逝,又慕维新后达官显宦的威势,忽然对围棋产生的嫌恶感,于1891年(明治二十四年)脱离方圆社。这个举动极大的伤害了小林铁次郎,林(石井)千治的感情,不久就在报纸上刊出关于田村的除名启事。
离开方圆社后寄宿秀甫养子村濑彪处,并合伙做生意,失败后投宿千叶某寺教棋,后经金玉均介绍入秀荣门下。与秀荣弈三子两局、二子一局皆胜,十九岁正式成为四段。而后出席秀荣的围棋奖励会,正式清算了与方圆社的关系。
1895年(明治二十八年)正处于所谓的方圆社时代,保寿与石井千治十番争棋开始。最初,保寿的棋格为受先,明治四十年的第五次十番碁把千治打成定先。明治三十年与千治的棋格互先时,以二十三岁晋升五段,对秀荣的棋格为受先。明治三十三年二十七岁升六段,秀栄被推举为名人九段的前一年即明治三十八年晋升上手七段。
天下棋士与秀荣弈皆自先二先往下,独田村一人能维持受先相抗。而田村与其他棋士对弈也执白棋,自身意识里隐然以秀荣的继承人自居,可是与秀荣的默契却不进反退,两人渐渐疏远。自从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秀荣从方圆社引进年少田村五岁的雁金准一后,田村过强的自尊心更是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野泽竹朝认为田村“生来自尊心强,凡事细心而有非常忍耐力”同时指出其还存在“殖货癖”的缺陷,本来秀荣规定对局费一段一元,田村本该是七元,但他却时常多得二元。故虽然强势,但为秀荣所恶是难免的。但决定性的因素却是,在秀哉的升段祝贺会上,秀哉为了面子央求雁金下假棋,秀荣查知后对秀哉越发厌恶了,于是决定羞辱秀哉。某演义小说对此有活灵活现的描述:
“明治三十八年八月,也就是保寿升七段的一个月后,秀荣积极策划的“日本围棋会”宣告成立,秀荣自任会长,另请犬养毅之类的名流任名誉会员,准备轰轰烈烈干他一场。成立大会之前,善于钻营的《时事新报》便想让秀荣会长与田村保寿于大会上弈一局纪念棋。不料此论一出,秀荣半晌不言。主办人矢野晃男十分乖觉,连忙打圆场,说道:“如此盛会,弈棋只为助兴,大家来个不输不赢如何?”秀荣同意,保寿自不敢反对。”
“大会的前一天,二人在秀荣处努力作和棋,作来作去黑棋赢一目,不由大伤脑筋。原来制作棋要造中盘胜非常容易,但要造和棋却极费周章,简直比弈一局还吃力。何况此时作和棋已不比当初。从前只要棋谱不外传,在场之人不说,外人万难知道;现在棋谱是要登报公之于众,任何一手不明所以的棋,难免会遭到专家的猜疑。不仅如此,以秀荣的身份,此局不但要造得天衣无缝,而且要弈得精彩,不能有一步缓手,更不要说错棋恶手了。是故二人穷半日之力,还是造不出来。于是矢野建议改为下二局,一胜一败,双方都不失面子,当然第一局让秀荣先赢。保寿无奈,也只好答应。”
“秀荣轻取第一局,继赛第二局,保寿初时以为有约在先,不免放松。不料秀荣毫不留情,招招狠辣,步步紧逼。保寿又惊又怒,虽竭力拼杀,但为时已晚。白160手后,保寿认输。保寿尽管气得发昏,无奈自己也有“把柄”捏在秀荣手里,只得自认倒霉。后来矢野自觉愧对保寿,终于在“棋界秘话”一文中,将此事泄露出来。”
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秋,秀荣和田村之间的嫌恶日益露骨,双方根本不见面。对继承坊家抱持极大危机感的田村,于翌年作为坊社对抗中秀荣的急先锋递出了战书。可是十日后未定后继的秀荣就去世了。
秀荣没后解救在坊门中孤立无援的田村的是秀荣之弟十六世本因坊业已隐居的秀元。1907年(明治四十年)三月二十七日秀元再袭二十世本因坊,翌年,秀荣忌日后一周的二月十日让家督于田村,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诞生。根据野泽的提案,让曾经以苦于经验之不足三段棋力就任本应是棋力第一人担当的本因坊位的秀元再袭仿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即秀元由于自身经历肯定会支持坊门中实力笔头的田村。这样的结果自然刺伤了雁金,直至1920年(大正九年)才在《时事新报》记者矢野由次郎的斡旋下,与秀哉弈二局,一胜一负。
身为二十一世本因坊的秀哉全力维持对诸强棋士先二先的棋份,在《万朝报》擂台赛上十连胜,授二子以一目力压野泽竹朝,并退铃木为次郎、濑越宪作等人的锋锐,终于1914年(大正三年)二月以四十一岁之盛年就名人之位,在对再统一棋界的摸索中登上了名人的最高峰。
成为名人的秀哉越发跋扈,1917年(大正六年)因野泽竹朝在《围棋参考》的“评之评”栏目上对自己过去的棋评大肆褒贬,就利用权势逼迫《围棋参考》停载“评之评”。野泽不得不转到《围棋评论》去发表自己的见解,秀哉闻之,去信警告:“野泽竹朝先生,近日发表“评之评”及“棋界月旦”的杂志《围棋评论》,乃是你作为吾门弟子对主家之大不慎言行,望从速改变。吾谨以此情谊告戒于你。”野泽继续我行我素,秀哉干脆把野泽从中央棋院除名,同时还开除了随意刊载棋局的井上孝平。这就是震惊一时的“破门案”。
1922年(大正十一年)方圆社与本因坊家合并成立中央棋院,但未几又因为金钱纠纷以加藤信为首的愿方圆社一系认定自己吃了亏,于是从恢复旧观。由于中央棋院使用的是方圆社的物业,秀哉办公地点迁至日本桥川濑石町。当时在棋士们的聚散离合下,是所谓的坊家属下的中央棋院、方圆社、裨圣会三足鼎立的时代,三派相争不休损害了棋界的团结。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23年(大正十二年)九月一日关东大地震。翌年七月一日在太仓男爵的推动下,日本棋院成立。并发行了《碁道》杂志,努力扩大围棋的影响。
可是棋院成立后,所属棋士与秀哉的棋分凭空降了一格,于是对秀哉有旧怨的雁金准一、铃木为次郎、高部道平、加藤信、小野田千代太郎五人脱离日本棋院,另立棋正社。《报知新闻》(现在的《读卖新闻》)就鼓动脱离日本棋院的棋士与棋院进行院社对抗战。在主将战中,秀哉力胜社方主将雁金准一,捍卫了棋院和自己的权威。不久(1928年)即发生了“万年劫事件”,秀哉的弟子高桥重行三段在对濑越宪作七段的二子局中,局面本已大差,但是利用一个万年劫,既不认输又不点目。濑越当然表示抗议,可是为了防止濑越势力抬头的秀哉竟然利用自己最高权威的地位逼迫大仓副总裁做出如下判决:白棋胜,黑棋不输。濑越从此大受打击,再无与秀哉一争高下的时机。
同年天才少年吴清源来日,和秀哉下了一盘二子试验棋,在日本围棋界站稳了脚跟。不久和木谷实发动“新布局革命”。从“日本围棋选手权战”中优胜的吴和秀哉名人打出“三三.星.天元”之局。当时日本发动了所谓的“满洲事变”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而吴清源尚未加入日籍,因此本来是一盘寻常的纪念对局,无形中被渲染成了中日大决战,无形中增大了双方的压力。尤其是秀哉名人,据吴清源说:“由于我处于向名人挑战的地位,因而毫无顾虑、轻装上阵。说真的,此局给我的感觉还不如参加升段大赛时紧张。因大赛的每一局都关系到升段的大事。在众人眼里,与名人对局,非同小可。而我只觉得是‘升段大赛中的抽空下一盘罢了’。但是,对以秀哉名人为统帅的本因坊一门来讲,毫无疑问,此局若败,将有损于本因坊家门的权威。因此,对卫道士们来说,这是一场包袱沉重的重大对局。”
而棋局一开始,吴清源就打出天元.星.三三之手,而后虽有缓手仍然持一先不失,震惊四座。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因坊秀哉无耻的利用的打挂的特权,在双方限时24小时的情况下打挂十四次,每次都是在黑方下子后打挂,然后回去广集中门人弟子进行研究,其中1934年1月15日竟然黑棋只下一手(第159手)就打挂了。据说决定胜利的第160手就是秀哉的徒弟前田陈尔六段想出。据吴清源自传《天外有天》记载:“关于160手,还有这样一段闲话,即日本棋院大仓副总裁,事前便知道了这一妙手的存在。大仓先生对这盘棋的局势发展非常关心。当时,不知是哪阵风,就在第160手打出来的前一天,先生在家中设宴招待了我和木谷实……那天格外热情的大仓先生,在为我们送行至大问的途中突然说了句:‘白棋的下一手要是打在这儿怎么办?’随即将翌日打出来的第160手的地方指点出来。由于是在漫步之中被人奉告,因而大仓先生所指点的那个地方,我当时并没有马上明白。当时我只是淡淡地一想,觉得作为围棋业余爱好者的大仓先生不可能一语道破天机。于是,随便敷衍着应了两句就告辞了。总之,‘山雨欲来风满楼’,我却对此毫不留意。况且,我在升段大赛和其他的新闻棋战中忙得焦头烂额,就连和名人的对局,回到家后也几乎从未复盘仔细揣摩过。大仓先生怎么能知道第160手呢?我想,也许他听说黑棋略占优势后,便向本因坊门下打听白棋的命运。大概那时,他被告知‘有这一手杀手锏,没关系。’因而得知了第160手的秘密”。可见早在棋局重开前与坊家关系密切的人士就知道了这手棋的存在。而这种集体研究已经到了相当露骨的程度,自传说:“这次对局到了最后的那天,是在数寄屋桥的旅馆对弈。那时我的败北几乎已是决定性的了。但盘面上还残留着若干复杂的官子。我拼命地收官。抽空去厕所时,无意中看见对局场的休息室里,秀哉名人的弟子黑压压地聚集了一群,他们手中拿着许多张棋谱,都是早已将收官直至终局的多种打法彻底研究透了的棋谱。见到如此异常紧张的气氛,吓得我提心吊胆,于是赶紧向濑越先生求救。濑越先生立即拜请了京都围棋界的巨头、吉田私塾的主办者——吉田操子先生来担当公证人,后来,就连担当应急公证人的吉田先生,见到那戒备森严的阵势,也大吃一惊,觉得事态非同小可。”最终秀哉白二目胜。而这一盘棋也由于世间耳目大集,使《读卖新闻》从三流小报一跃成为全国大报,日本放送协会也值此契机开辟围棋专栏,诸多计划由此出焉。
与秀哉们的设想相反,虽然吴输了这一局,新布局却并未受到影响,而且在对局过程中对吴的不公正待遇,深深刺激了大多数棋士。于是革新人事趁机掀起了公平竞争的狂岚,封闭对局的理念确立,封手制度实施。使得这局棋誉为“二十世纪第一名局”,也成为近代围棋和现代围棋划分的标志。这一点,当初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的秀哉恐怕是没有料到的吧。
现在有人为秀哉辩解说这么做是为了维护“不败名人”的权威情有可原,但是仔细分析就可以知道秀哉的卑劣。在江户时代上手享有随时打挂的特权,但是由于当时没有时间限制,这种特权更多的是对上手的尊敬。而集体研究,虽然有悖围棋的本质,但那时争棋的双方都有一大堆参谋人员,这样就保证的一定程度的公平。而秀哉和吴的这盘棋秀哉明显是以大欺小,以众暴寡实在有失第一高手的风范,玷污了围棋。
1936年(昭和十一年)本因坊迹目的选拔方式定为实力选手权制,并于1939年把本因坊头衔转让给每日新闻社,促成了本因坊战的诞生。自从名人属意的继承人小岸壮二去世后,名人根据自身的经验认为坊门的继承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拔棋力最高这担任。这是现代棋战诞生的发轫,秀哉也从中获得了几百万的转让费,从而在1923年(大正十二年)一月让免状发行权于中央棋院之后,又将迹目的决定委于本因坊战,结束了坊家的历史使命。
1938年(昭和十三年)与木谷实弈引退棋。木谷吸取了吴清源的教训,要求封闭对局,引入封手制度,教秀哉无从作弊。在这样的情况下,秀哉无从使用特权,使得他既愤懑又难过,情绪波动。加上不适应新的制度,早早就弈出败招,以五目之差输掉了本局。
1940年(昭和十五年)一月十八日、见证第一期本因坊诞生的秀哉以六十七岁高龄逝世于热海鳞屋旅馆,正是红叶节的次日。秀哉死后,川端康成因增补名人引退棋的观战记成书《名人》,全书调子极其悲凉,通过对名人的对手大竹七段(原型是木谷实)的贬斥,突出了名人的高大形象。书中的秀哉俨然川端自己,川端的自杀也可从中窥见端倪。
秀哉,成长在棋道凋零乱世,然而他对于棋道的复兴却无尺寸之功,当秀甫“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秀荣兢兢业业振兴坊家的时候,秀哉却逃离了看来没有前途的围棋。而当他穷困潦倒,衣食无着时,又是围棋挽救了他,最后坐享其成登上名人宝座,不由让人跟司马迁一样置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真伪。
不过秀哉的可恶并不在于此。秀哉之所以可恶,是因为他作为旧体制的名人拥有充分的封建权威,同时在资本主义时代又享有足够的金钱。也就是说,秀哉具有权力,却不承担义务,是他招人记恨主要原因。以转让本因坊头衔为例,这个头衔本是天下棋士的公物,但秀哉将本因坊称号拿出来了,卖给了新闻社,他把得到的钱去给自己买了一块地,什么都没给日本棋院和围棋界。所以吴清源大师评价曰“秀哉是坏人”。而在秀哉徒子徒孙死绝后,与时俱进的日本棋院终于把他的铜像送到仓库吃灰。当初他恣意妄为,打压后进的时候可曾想到过这一天?
活该。


世纪大战——本因坊秀哉VS吴清源 为什么吴清源大师输了秀哉名人2目还会一战成名?

吴清源一人对战本因坊秀哉及坊门弟子。这盘下了三个月、打挂一二十次,还每次都由秀哉宣布打挂,本因坊门弟子全体研究,这等于吴清源被本因坊门的高手们“群殴”。由于段位上的差别,吴执黑,开局三三、星、天元,这显然是吴与木谷实新布局的理论,就现在来看,由于中腹经营难度大,不符合现代围棋的效率理论,所以恐怕以后再也见不到这样的震撼下法了。这在秀哉的棋派来说,叫做“鬼门”,是禁忌的走法。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吴下出这样的开局后,舆论哗然。这一创新的走法轰动了日本棋界。反对者的观点特别有趣:他们认为这是对秀哉名人的不敬。本因坊秀哉本人知道清源的实力,没有轻敌。扩展资料:1928年,受濑越宪作派遣,桥本宇太郎四段来到中国,安排与吴清源的考试棋与赴日留学事宜。期间桥本宇太郎让先与吴清源对弈的两局考试棋皆败,着实证明了吴清源的能力。同年10月23日,吴清源赴日留学,当时的日本名人秀哉亲自率领众棋士到火车站迎接。吴清源到了日本,时任日本棋院总裁大仓喜七郎答应每月资助吴清源200日元,两年为期。两年以后,吴清源能否在日本站住脚,即能不能得到日本棋院承认他具有作一个棋士的资格,就要看他的棋力能否长足进步。日本棋院组织一个审查会来给吴清源评定段位等级。审查会共七人:本因坊秀哉九段、岩佐銈七段、濑越宪作七段、铃木为次郎七段、加藤信六段、岩本薰六段、小野田千代太郎六段。审查会选出蓧原正美四段、村岛义胜四段、前田陈尔四段、桥本宇太郎四段、小野田千代太郎六段、木谷实四段和本因坊秀哉九段七人分别与吴清源对局。吴清源先胜蓧原正美、本因坊秀哉和村岛义胜三人。审查会根据这个成绩,便评定吴清源为三段。评为三段之后,吴清源继续同其余四人对局。结果只输木谷实一局,其余全胜。吴清源认为,木谷实是他最早遇到的劲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清源 (围棋大师)

谁了解当年吴清源与本因坊秀哉的对局真实一幕?

世纪之决战:名人对吴清源
1933年(昭和八年),读卖新闻主办了“日本围棋选手权战”,参加者为当时实力最强的16名棋士,棋战优胜者可获受先与秀哉名人对弈一局的荣誉。最后吴清源在决胜中打败桥本宇太郎,成为优胜者。比赛之前,各新闻报均以“不败的名人对鬼才吴清源的决战”的标题大肆宣扬。此时正值日本策划“满洲事件”,中日关系异常险恶,因此这盘棋从始至终笼罩着“中日对抗”的色彩。
布局中吴清源将黑棋第一、三、五三著,按三三、星、天元的顺序著出来,此举顿时引起轩然大波。这三手棋皆与日本传统布局格格不入,尤其是三三,在本因坊一门中被定为“禁手”。社会上的棋迷们也分为截然两派,一派连连喝采,另一派则认为岂有此理。直至木谷、吴二人合著,安永一主笔的《新布局法》问世,这种情况才有所缓和。
这局棋从1933年10月16日开始,直到次年1月19日宣告给束。从白六开始,一直进展到中盘,基本上旗鼓相当,黑棋未失先著效力。弈到黑159手时,黑棋略微优势,但是在关键时刻,秀哉打了出第160的妙手,吴清源终以二目败而终局。据说秀哉之所以取胜,是因为他的弟子前田陈尔帮他出了一好招,即第160那一子“妙手”。许多人认为,秀哉屡次提出暂停(打挂),回去和弟子们研究,把一局棋延长三个月,未免不公正。从此,日本棋院规定一日内不能结束的比赛,采用“封棋制”的规定,就是轮到下子的一方将要下子的位置画到棋谱上,交裁判保管,但对手无法得知,继续比赛时放置到棋盘的相应位置继续比赛。


围棋泰斗吴清源生平

  吴清源,1914年6月12日(农历五月十九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名门望族,后举家迁入北京,很早即在围棋上表现出过人的天分。11岁时就成为北洋军阀段祺瑞门下的棋客,并以“围棋神童”出入段祺瑞府邸及北京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棋席,14岁东渡日本,开始其职业棋手生涯。
  1933年,年仅19岁的吴清源运用自创的“新布局”,对阵本因坊秀哉名人,翻开了围棋史上新的的一页。1936年,抗战爆发前夕,吴清源加入了日本国籍。
  因为在十番棋擂台击败了当时所有超一流高手,被称为“昭和棋圣”。他一生雄踞“天下第一”的无冕王位,提出了新布局思想以及以大雪崩内拐为代表的吴清源定式,晚年又将毕生精力放在了提携后进、促进围棋国际化和中国围棋的发展上,他更以毕生之体悟,融汇古老的中华文化,提出21世纪的围棋——六合之棋。
  2014年11月30日凌晨1时11分,对围棋做出革命性贡献的吴清源大师在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内去世,享年100岁。


日本古代三大绝对围棋强人 本因坊秀哉 本因坊秀策 本因坊道策这三人谁比较的围棋实力比较强些?

道策综合实力最强,中盘力大无比。秀策是坚实的下法和小林光一类似,小林光一学的就是秀策。秀策号称执黑不败(补贴木),不过很年轻就挂了,否则成就超过道策也说不准。秀哉是最次的,根本入不了日本古代三大绝对围棋强人。他对濑越宪作和另外一个高手都是败多胜少,是他执白。他以9段的身份压人,不给别人执白的机会。或者老年后挂免战牌得以保持不败。或者和吴清源下时候搞随时打挂集体研究。鉴于此,秀哉最后一盘被木古实提出封手制度,秀哉完败,郁郁而终。


本因坊秀策是什么时代的人?

日本文政12年(相当於西元1829年)



本因坊秀策(1829-1862)

本因坊秀策的父亲名为桑原轮三,母亲名为龟,家中次男。日本文政12年(相当於西元1829年)出生於日本的因岛市外浦町。

本因坊秀策的幼名为虎次郎,三,四岁的时候,传说只要给他围棋棋子就会停止不哭泣,然后就会将黑白棋排著玩。他的母亲在他五岁的时候开始教导他围棋,到他六岁的时后、整个村落无人可以当其敌手、七岁的时候,与三原主城浅野公对奕后后,其棋力被认定,后拜竹原宝泉寺住持葆真和尚为师。其技巧之神妙,众人称之为神童。

九岁的冬天,经由浅野公的推荐,虎次郎前往江户(注:现在东京一带),进入本因坊家中成为本因坊丈和之弟子。十一岁的时候,取得初段认定后回到故乡,浅野公赐予虎次郎当时一般家臣五人份的薪俸。十五岁时,取得了四段的认定后,改名为秀策(注:日本人跟中国人一样,小时候会有一个幼名,成人礼《或称为元服》后,会再有另外一个名字。跟中国人的『字』很类似。)十七岁的时候,他的薪俸增加到一般家臣的十二倍,十八岁的时候,在大阪与幻庵因砚对奕后,因而博得『赤耳妙手』的名号。

秀策在二十岁的时候,被定为第十四世的本因坊的继承人(不过并未成为十四世本因坊),并与其师丈和之女结婚。

在二十一岁的时候,他被任命为『御城碁』,从这个时候开始担任『御城碁』职务的十三年间,战绩为十九连胜,而且,并没有输棋的纪录。

但是,却在三十四岁如此年轻的年龄,他过世了。

另外一方面,秀策不只在棋艺表现优秀,在他晚年的时候,他拜书道家竹雪道人为师学习书法。传说他书法优美,其书法与其师的笔迹常人难以分辨。他流传的书法真迹并没有留下多少。留下来的作品,除了他写予石谷广策的『围棋十诀』,在某棋盘上所写的『慎始克终,视明无惑』外,就只剩下他写给其双亲的信件了。

秀策的布石被称为『秀策流』,在现今的对局中,也常看到被使用著。另外,常有人说如果常常去排秀策的棋谱的话,棋力会有所提升。也有听说一些高段者会去排秀策的棋谱。

秀策因其棋力及人格的高尚被称为『棋圣』,到目前为止被以『棋圣』这样的尊崇的除了第四世的本因坊『道策』外,就是秀策了。由此可见其地位之伟大。

秀策的遗物大部分都被放置在秀策生前的家中,现在被改建为『秀策纪念馆』,很多喜爱围棋的人们都会抱著探访著好友的心情去拜访秀策的纪念馆。


中国古代有没有像日本的本因坊秀策那样大名鼎鼎的棋士??

当然有,顾师言(四十三手镇神头,下出历史上最早的一子解双征) 黄龙士,一代天才棋手,棋风轻灵,算路精深。用思尤密,深入奥窍。同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并称为“十四圣人”中的“棋圣”, 范西屏,施襄夏,清代围棋国手,横扫千军,超迈前贤。留下了很多棋理方面的著作,还有对弈的“当湖十局”,算路深远,战斗激烈,计算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日本古棋。 还有徐星友,刘仲甫,周东侯,盛大有等,都是名家国手 本因坊秀策要是没有漫画《棋魂》的帮助,只怕在中国也谈不上大名鼎鼎。他的棋风格比较平实厚重,从不行险,当时黑棋不贴目,他能始终稳守着黑棋盘面的优势。因为御城棋是挑战者执白,秀策一直是执黑坐擂主的位置。要了解更多的围棋文化,应该从中国开始。


中国人现代货古代的,有没有和日本的本因坊秀策功力相近或超越的,围棋高手。 我看资料。秀策执黑不败!

  1,春秋战国“弈秋”。 当时围棋尚不成熟,水平不好说,但是确实是史料记载最早的高手。
  2,西晋棋手“马朗”。 也是没有棋谱流传,只有史料记载。
  3,唐代棋手“王积薪”。
  开元、天宝年间翰林院棋待诏。开元中,与高手冯汪在太原慰陈九言的“金谷第”中连弈九局,多胜,被推为第一名手。著有《金谷园九局图》一卷(一说徐铉著)《凤池图》一卷《棋决》三卷。
  3,唐代棋手“顾师言”。
  会昌、大中年间翰林院棋待诏。称晚唐第一高手。大中年间(847--860)曰本国王子“亲云宾比贺”(日本当时高手)来朝,顾奉唐宣宗之命,与棋对局,至三十三着还未决胜负;顾“惧辱君命,而汗手凝思,方敢落指,则谓之镇神头,乃是解两征势也”,使对方瞠目缩臂,中盘服输。
  4,北宋棋手“刘仲甫”。
  翰林院棋待诏,擅名二十余年。人称其技艺较唐代王积薪高“两道”。曾于绍圣元年(1094年)与名手杨中和、王珏、孙亻先等会于彭城市楼联棋,成我国现存最早的联棋棋谱成都府四仙子图。著有《忘忧集》、《棋势》、《棋诀》及《造微》、《精理》诸集,今仅《棋诀》存。
  5,元代棋手“严德甫”“晏天章”
  共同著作《玄玄棋经》,是围棋中的死活经典,现今棋手也是广为使用和研究。
  6,明末清初棋手“过伯龄”“周懒予”
  前者著作有《四子谱》《三子谱》、《官子谱》,当时国手,擅长让子棋。
  7,清顺治、康熙间棋手“徐星友”。
  主要著作有《兼山堂弈谱》,让子棋谱被编入《绘声园弈谱》、《师竹斋谱》中。 师从前圣“黄龙士”。黄龙士死后,称霸棋坛三四十年,棋力和黄龙士相仿,就是传说人品不好。
  8,棋圣“黄龙士”(清顺治时期)
  黄龙士从十八岁开始,先后击败“盛大有”、“汪汉年”、“周东侯”其中盛大有驰骋棋坛50多年,最负盛名,是领衔的国手。21岁时,又战败名手谢友玉。一时的名手如汪天远、卞邠原、凌元焕、娄子恒、程仲容等也先后败在黄龙士手下。从此,英气勃勃的黄龙士在高手如林的京城,所向披靡,再无对手,在清初“群雄蔚起,竞长争雄”的情势下,“一切俯视之”,执棋坛牛耳,一举夺得霸主地位。
  黄龙士棋艺出神入化,清代著名学者阎若璩把他和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等人一起,并称为“十四圣人”,尊黄龙士为“棋圣”。
  9,“施定庵” 。(清雍正、乾隆年间棋手)
  著有《弈理指归》、《弈理指归续编》,校订《弈隅通会》。评谱《手批十八局》载于《弈程》,遗谱一百五十余局编入《海昌二妙集》中。与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并称“四大棋家”。中国顶峰时期代表人物。算力和现今几段相差无几,如果以座子和日本同代棋手对弈,至少有可以让对手一先。即使现在九段,在座子制度下也不敢小觑。
  10,“范西屏”(清雍正、乾隆年间棋手)
  范西屏(1709—1769),名世勋,海宁郭店人。3岁习棋。后拜名棋手山阴俞长侯为师,潜心钻研,13岁即崭露头角,16岁随师游松江,屡胜名家,成为国手。20余岁游京师,与各地名手较量,战无不胜,威震全国。不久即被棋坛推崇为“棋圣”。弈棋出神入化,落子敏捷,灵活多变。“布局投子,初似草草,绝不经意,及合围讨劫,出死入生之际,一着落枰中,瓦砾虫沙尽变为风云雷电,而全局遂获大胜。”袁枚曾为其作墓志铭,称:“西屏之于弈,可谓圣矣。”当时,惟有同乡同学施定庵可以匹敌。其为人介朴,毕生从事弈棋授徒,弈以外,虽诱以千金,不动。“爱习前贤之谱,罔不究心”。所著《桃花泉弈谱》总结前人经验,推陈出新,为清代棋谱中权威之作,流传颇广。另著有《二子谱》、《四子谱》等。
  总结:中国古代棋手,备受推崇的就是“黄龙士”“范西平”“施襄夏”。都被称谓“棋圣”。
  尤其是范西平,围棋天赋和秀策一样,甚至说可以优于一些,座子制度下,日本同时期棋手绝对会被打到一段的差距(就是日本所谓的先向先),当然如果按日本的制度,未必会输,因为日本古代的前圣“秀策”,后圣“仗和”中盘计算力都略逊与现代九段(这个数据是现代棋手研究他们的棋谱得到的结论,绝对不是爱国思想)。这个最致命。
  另:
  最后说一下中国棋手“吴清源”,现年98岁,健在,被日本称谓“昭和棋圣”。相关资料可以百度一下。


本因坊是什么啊?

本因坊出自日本,原是四大棋家之一(日本围棋历史上有四大家,分别为:本因坊、安井、井上、林这四家,即人们常说的“棋院四家”。)

现在大家经常在围棋赛的新闻中听说“本因坊”和“名人”这两个词,这是围棋比赛冠军的头衔,谁获得了冠军,谁就可以被称为本因坊或名人。也就是说,头衔,是某些比赛冠军的特定称呼。
本因坊、名人、棋所几个称呼的来历,都和一世本因坊算砂直接相关。说来话长了:
本因坊,原是一处寺院的名字。日本第一世本因坊,俗名叫加纳与三郎,生于嘉靖年代(1557左右),此时正是日本岛国历史上有名的的“战国时代”。为躲避战国风尘,其父便把他送到寂光寺去当和尚,法名日海。日海小和尚聪明绝顶,极具棋才。他在颂经念佛之余,对也围棋大感兴趣。当时日本岛国历史上有名的英雄人物织田信也是个棋迷,经常邀请日海和他对弈。织田信长对自己棋力颇为自负,不料日海让他五子,还是游刃有余。织田对日海的棋技拜服之极,在日海弈出妙手后,夸赞道:“你可真是个名人啊”,织田信长开了金口,这便是围棋名人的起源。当时在亲町天皇的天正六年(1578),日海还只有二十二岁。
到了天正十年(1582)年,织田信长设下棋宴,邀请日海和另一著名高手鹿盐利贤来对弈,自己和手下的大将静坐观战。结果出现了罕见的三劫无胜负,双方只好达成协议将其作为无胜负的平局。当晚子夜,部将明智光秀反叛,织田信长和其子信忠死于乱箭烈火之中。这就是日本岛国历史上有名的本能寺之变。所以直到今天,日本棋坛还有三劫不祥的说法。

日海此人极讲义气,在叛军还正得势的风头上,公开召集僧众为织田父子作水陆道场,大张旗鼓地为信长父子祈求冥福。时人皆认为日海此举危险,日海却义无反顾,其勇气确实值得钦佩。不久后丰臣秀吉回师平叛明智光秀,闻得日海的义行,十分钦佩。丰臣秀吉也爱下棋,认为弈理与兵法相通,所以大力提倡。在秀吉的协助下,日海扩建改造了寂光寺,自己改号为本因坊,改名为算砂。这便是本因坊一门的由来。
丰臣秀吉同时为日海立下了一个“棋所”,作为第一国手的荣誉,每年拨给300石禄米的津贴,由国家出钱把棋手供养起来。就于现在的“国家棋院”了。
那时的段位审定极其严格,除了实力的因素还要熬年头,比之现在的高段棋手满天飞大不相同。段位除了实力还代表在棋界的身份,当时五段即为高段棋手,七段称之为“上手”即意味着进入了一流高手的行列,30岁前能获得七段便是很了不起的事了。八段即为准名人,同时代最多有两三位。九段为最高段位,却只能有一人,即为“名人”,同时代只能有一个名人。一旦晋升为九段,就意味着随时会被任命为“棋所”,因此,二者可看作是同义词。本因坊家是四家中最兴旺发达的一家,对日本围棋技艺发展的贡献也最大。日本围棋史上的10位名人(九段、棋所),本因坊一门就占了7个。

在今天,虽然古时的棋士家族门派体制已不复存在,但“本因坊”之名,仍然和“名人”头街一样,作为日本最高级别棋赛的冠军称号之一,成为顶尖棋士们角逐的目标。

日本的围棋史我们今天看来象是小说,很有意思。但是在当年,是棋手性命相搏的战场。如果你知道这些历史,看《棋魂》会更有意思


上一篇: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下一篇:新加坡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