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气功网

时间:2024-06-04 13:30:39编辑:奇事君

练气功小周天后,是否要终身练,如果不练会生病吗

小周天只是日常没时间正式练习的时候,随意运用意念活动内气,保持经络通畅而已,也保证内气始终会有,总比什么都不练强!气功与生病没多大直接关系,增强人体辉光(所谓真气)对身体肯定是有好处的,能增进健康!但是城市里的各种食物水空气都充满化学物质及污染,人体辉光强大也不好避免不生病,只是增进一点抵抗能力!如果免疫力下降到自身无法抵御这些百年来创造的“异物”,人体自然会强制进化,但是新进化的“细胞”令人恐怖,因为人类还无法适应它们!练气功只是尽量增强辉光增进免疫能力,但是还无法强大到抵抗人类自己不断摄入的化学物质!


气功真的存在吗?

  当然存在。
  气功是我国传统体育活动之一。古称气功为吐纳、导引、行气、服气、食气、练气、静坐、作禅或内功等。
  原始的气功没有名称,以后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春秋战国时期,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如《素问·异法方宜论》的“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而散见于历代名家著作中的静坐、坐忘、禅定、胎息、行气、服气、调气、周天、内丹等也都属于气功的内容。至于“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所著《净明宗教录》一书,即使这是后世托名之作,那么最晚也在隋唐时期。在隋唐以后才出现的《中山玉柜服气经》记载:“气功妙篇,气术之道略同……”,但在内涵上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气功不完全一致。现在所通用的气功,则是在50年代建立了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之后才逐渐得到推广的。
  气功大致是以调心、调息、调身为手段,以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调心是调控心理活动,调息是调控呼吸运动,调身是调控身体的姿势和动作。这三调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是气功学科的三大要素或称基本规范.
  气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医疗保健等多种实践中,逐渐总结而形成的。气功疗法与体育疗法有联系又有区别,它可以包括体育疗法,但体育疗法却代替不了气功疗法。肢体运动始终只是气功调心的手段之一,呼吸运动也是为调心服务的,三调是统一的整体,必以调心为核心。内练与外练是结合的,应以内练为主。气功之气是指“内气”、“真气”,具有更深刻的含义。气功疗法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至少它是心理疗法与体育疗法的综合。
  气功疗法包含心理疗法,但是与心理疗法有区别。心理疗法一般是指医生用语言、表情、姿势、态度等,对觉醒状态下的病人进行说理、暗示治疗;或用一些特殊的诱导方法,使病人引起一种表面上有些类似于睡眠的催眠状态,再对呈催眠状态下的病人进行暗示治疗。故病人始终是被动的。而气功疗法的特点是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病人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自我锻炼从而加强自我控制能力而收效。
  气功与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气功作为一门科学,不涉及各教派的宗旨与教义,只从教徒的修炼实践中提取科学的内涵。这反映在道藏、佛经中也记载了不少古代气功的资料;另外宗教中的一些理论,也常为练功者所借鉴。
  【特点】
  第一、经络、穴位、气血学说是中国气功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医学包括丰富的内容,气功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的一颗瑰丽的明珠。
  经络、穴位、气血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是中国气功的理论基础。
  经络、穴位、气血是非常复杂的人体现象。可以简单而形象地解释: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是气血运行的出入口。
  气功健身祛病的道理在于穴位受到良性刺激,气血在经络中运行通畅。
  第二、中国气功体现了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合一、形神合一的整体观。
  中国气功强调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界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人的机体受到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气功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动态适应。
  中国气功强调人与社会的统一。社会环境对人的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气功修练强调人要适应社会。
  中国气功强调形神统一。气功是一种中国特色的自我身心锻炼方法。它既可以提高人体的生理功能,又能提高人体的心理功能。气功提高人体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是同时进行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第三、中国气功受道家、儒家、佛家和医家的影响。
  中国气功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道家、佛家、儒家和医家的一些理论及健身祛病的技术,逐步形成中国气功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丰富多彩的养生技术。
  【名 词 解 释】
  1、【周天】:道家的周天有小周天与大周天之分。小周天路线是任督两脉;大周天路线是人身24经脉与奇经全通。仅仅是感觉到气在身体内运行,称之为经络周天;内视到经络、穴位及内光、内景,才能说真正是周天路线通了,这称之为丹道周天。丹道周天是道家的正途,由此可开发出人体潜能,并最终觉悟到“炁”的真谛。
  2、【内视】:练功者将思维集中于自己的身体内部,直到能“看”到各种图像,称为内视,医家称之为“返观”,俗称“开天目”。内视得好的还可以看到身外的景象。
  3、【静功】:练功者用各自的办法,排除多种念头,将思维集中于一念,并尽量将此一念定下来。定得好的甚至将此一念也除去了。所有这些过程均称为“静功”。静功中“定”到一定程度,就能出现“内视”、幻听、直觉等诸多人体功能。
  4、【盘坐】:这是静功中常用的姿势,有三种。散盘——两脚交叉在双腿下而坐;单盘——一脚放在另一只脚的上面而坐;双盘——两脚交叉搁在双腿上而坐。
  5、【丹田】:有上、中、下之分。上丹田——印堂和玉枕穴的连线与卤门下垂线的交汇处,又称天目、天目穴、泥丸宫。 中丹田——双乳连线的中点往胸内部的中间。下丹田——脐下3寸往腹内进去的中间。而功夫达到相当程度,则“全身无处不丹田”。
  6、【天门】:俗称卤门,是道家元神出处。
  7、【天顶】:即百会穴。
  8、【意念】:即识神,即后天思维、后天意识、显意识,简称思维、意识。
  9、【性】:即“神”、“元神”,即先天思维、先天意识、潜意识、下意识。道家认为上丹田是元神之居所。
  10、【命】:即“元精”、先天之精;如果和“气”、“神”连用,则可简称为“精”。道家认为下丹田是生储元精之所。
  11、【玄关】:由后天思维进入先天思维(玄)的一刹那。因为进入先天思维很难,又是内功修炼过程中极关键的一步,因此前辈练功家将这个“一刹那”喻为一道极难逾越的关口。玄关打开,人体潜在的一些先天功能就可被开发出来。
  12、【丹】:练功者玄关窍始开,即可内视到身体内有如日如月、如珠如籽的图形,此图形即是内丹,一般称为“丹”,释家称为“舍利子”、“菩提子”。
  13、【清修】:练功者锻炼自身的“精气神”,即是清修。如果与异性交换“精气神”,不进行性接触,也属清修,不过这是清修里的“双修”。
  14、【性命双修】:练功者独自先后或同时修练本身的“性”(神)与“命”(精)。
  15、【内外双修】:内——指精、气、神,外——指身体,内外的锻炼同时进行。
  16、【男女双修】:男女练功者内功达到一定程度后,通过性的接触来练“精气神”。此种练法只在夫妻之间进行。
  【作用和疗效】
  中国古代气功从一开始就用于治病和健身。气功所以能够治病,主要是因为它对大脑皮层和皮层下植物神经中枢及心血管系统能起到有益的调节作用,对机体的异常反应有纠正作用,对腹腔器官有一种按摩作用,对自身生理机能可起到自我控制作用等。练功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排除情绪的干扰,让人体的生理、生化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气功中的放松、入静和呼吸可缓解大脑皮层对整体的应急性反应准备,为机体的休息、修复和调整提供有利条件,亦即可清除“七情”对机体的扰乱,降低机体对外部环境的劣性刺激的敏感性,减弱“六欲”的危害;经过缓慢调整,使整体耗能减少,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姿势】(调身) 姿势自然放松,是顺利进行气功呼吸和诱导精神松静的先决条件。不同的姿势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姿势本身也起着一定的治疗作用。常用的姿势有平坐、自由盘膝、单盘膝、仰卧、侧卧、站式、走式等。
  入静(调心) 入静是指一种稳定的安静状态 ,无杂念,集中意念于一点,即意守丹田或留意呼吸,对外界刺激的感觉减弱,进入似醒非醒、似知非知的境界,即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常用的入静方法有五种:①意守法。②随息法。③数息法。④默念法。⑤听息法。以上五种调心入静法初练时可从意守法开始,逐渐过渡到随息法或听息法,或始终练一种,可因人而异。
  呼吸(调息) 呼吸是气功疗法的重要环节 。通过锻炼,改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改浅呼吸为深呼吸,最后练成自发的丹田呼吸。呼吸方法常用的有8种:①自然呼吸法。②顺呼吸法。③逆呼吸法。④停闭呼吸法。⑤鼻吸口呼法。⑥气通任督脉呼吸法。⑦潜呼吸法。⑧真息法。练呼吸要在柔和自然的基本法则指导下逐步做到深长、细匀、缓慢,切不可急于求成。
  要领
  气功功法不同,其特点和要求也各不相同,但共同的要求是:松静自然、意气相随、练养结合、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因人因病而异、持之以恒、生活有节。上述要求,大多适用于各种气功,练功者具体练某种功时,还要参照该种气功的具体要求。一般有精神病、大出血、高热、各种急性病及急性传染病的人不宜练气功。
  把后天空气与先天元气合成一股浩然正气的功夫;对生命过程实行自我调节、自我锻炼、健身长寿的科学。
  【历史】
  古代称谓很杂乱,有吐纳、导引、炼丹、玄功、静功、定功、性功、内功,以及修道、坐禅、内养功和养身功等。“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朝许逊《净明宗教录》,其中有“气功阐微”记载。解放前董浩著《肺痨病特殊疗养法 气功疗法》及中华书局《少林拳秘诀》等书中,都提到过“气功”之词。但是,直到1953年刘贵珍等编著的《气功疗法实践》一书,才对气功作了完整的解释,气功作为正式名词开始确定和流行起来。
  一般认为,气功在商朝时即已产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气功已经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道、儒、医各家都研究生命运动的规律,提出自己的主张。佛教传入我国后,佛教哲学中关于宇宙以及人的生命理论和我国古代性命之学相结合,佛教传统的修持方法和我国古代气功的修身养性相结合,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气功科学的发展。
  【分类】
  一般而言,气功可分两种,即养气与炼气。养气就是道家静坐功夫,把气运在丹田,使之凝聚不散,不让身外景物诱导而外泄。炼气乃以运行为主。如拳术家在练拳时要用臂力,就把气运到臂上;用腰力,就把气运到腰上;假如四肢百胲都用力时,就把气运到全身。气有呼吸的区别,呼为阳,吸为阴;呼为动,吸为静;呼为刚,吸为柔。要把阴阳、刚柔、动静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它的作用。气要运行时,不可逆走,贵当顺行。如顺行的话,不但脏腑会舒畅,并可快慢自如;倘若逆运的话,内部各脏腑就要受到伤害,一些习练者练岔气致伤致残者时有所见。
  古代气功一般划分为儒、医、道、释、武术五大派。儒家气功以“修身养气”为目的;医家气功以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为宗旨;道家气功讲究“身心兼修”、“性命双修”等;佛家气功要求“炼心”以求精神解脱,其中入定派强调“四大皆空”,参禅派强调“修身养性”、“普渡众生”;武术气功主要为了锻炼身体和提高技艺。近年来,有人依据气功功法的特点,将古代气功归纳为静功与动功,并划分为吐纳、禅定、存想、周天、导引五大派。吐纳派强调呼吸锻炼为主;禅定派强调意念锻炼为主,要求思想内联,静坐凝心,采取一些不复杂的方法来集中意念,一般的静坐均属这一派;存想派也强调意念锻炼为主,但要求用一种想象幻视到莫种事物;周天派强调在思想内联的基础上意气相依,推动内气感觉沿自己体内的任、督脉等经络路线周流,也称为内丹派;导引派强调以动功为主,特点是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或作为自我按摩。
  【气功与中医】
  气功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00多年前成书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对气功锻炼的方法、理论和治疗效果等内容,都有记载。在《素问》的八十一篇中,就有十几篇直接或间接地谈到有关气功方面的内容。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气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方法。
  从中医发展史上看,我国历代医家对气功都很重视。不仅在著作中有对气功的论述,而且许多名医本人也是气功实践家。如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名著《金匮要略》一书中说:“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呐,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这里所说的“导引吐呐”就是气功的一种方法。著名的“五禽戏”,相传就是汉代名医华佗所创,流传到今天仍被气功爱好者所喜爱。其后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南北朝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王焘所著《外台秘要》、宋代《圣济总录》以及金元四大家的著作中都有气功方面的论述。在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所著《奇经八脉考》中指出:“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意思是说,在练某种静功的过程中能够觉察出人体的经络变化。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和吴鞠通,都有气功的实践和论述。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有专论气功的章节,并指出学医者应参以静坐。从以上提及的名医和论著与气功的关系,即可知气功养生学历史之悠久,又可见气功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气功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在理论上主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创编功法和气功锻炼中也应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神等学说作指导;对气功锻炼产生的效应及气功作用机制等认识,到目前为止,也主要以中医理论来阐述。当然,由于自古以来,气功实践不只为医家独有,儒、道、佛、武等各家在各自不同的实践中,分别对气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也构成了气功理论的一部分。
  气功实践的结果也为中医学提供了新的内容,如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张景岳等分别对奇经八脉和丹田命门理论的系统阐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气功实践的基础上的。气功强调对意念的运用,是对中医调神理论和情志学说的补充和发展。掌握了气功心身同练的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医“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而气功作用机制的探讨,亦有益于对中医“气化论”、“精气神”理论和脏腑心理相关性等的深入认识。发掘整理气功与药物配合应用,气功针灸、气功按摩等传统治疗方法也可提高临床疗效、开拓新的治疗途径。
  【气功与体育】
  【同】气功和体育锻炼都是人类自我心身锻炼方法,都具有健身作用。气功,尤其是动功,也是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如果去掉对意念、呼吸的特殊要求,则与体育锻炼中的体操无异,只是动作柔和缓慢而已。体育锻炼也包括了“调身”、“调息”、“调心”三方面相应的内容。如“调身”本来就是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而呼吸的调整对于体育锻炼来说也很重要,就象长跑运动员必须使呼吸与步伐相协调一样。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调身”达到完美状态的保证。体育锻炼也很重视心理状态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的竞技成绩都与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有关,只是影响的程度不同,象射击、射箭,情绪的任何波动都可能大大影响成绩。
  传统体育中的武术,与气功更是密不可分。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就是指武术与气功的结合。武术发展到今天,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与气功结合而起到的健身治疗作用。传统气功中的“五禽戏”、“八段锦”等许多功法,往往也同时被归入体育锻炼之列。
  【异】1、体育锻炼着重“调身”,即形体的锻炼,其“调息”的目的是为了在激烈的体育锻炼过程中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并不断地从体内排除二氧化碳,以保证大脑、肌肉所消耗的能量得以及时的补充,从而保证体育竞技顺利进行。也就是说其目的在于使形体的锻炼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调心”也同样是为了保证形体的完美发挥。气功与此不同,气功的三要素中,“调心”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调身”只是顺利进行调心、调息的重要条件,“调息”则有助于体势的放松和精神的宁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达到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意识的主导下进行机体内部功能的自我调整和锻炼,通过特殊的心理过程来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2、与体育锻炼相比,气功更强调人的心理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强调通过主动的自我精神活动来调整自身的生理活动。在气功入静状态下调动和培育人体的生理潜力,起到强身治病的作用。
  3、气功锻炼是在气功入静状态下进行的有呼吸要求的运动,它要求在保持松静自然的基础上,全身协调运动,呼吸柔和细缓,使耗氧量降低,心率减缓,血压降低,在整体上提高身体素质;这与一般的体育锻炼使呼吸加快,耗氧量增多,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加快身体某些部分的新陈代谢,使形体按特定的要求完美发展等,有着很大区别。


如何练小周天

如何才能通小周天?小周天怎样才叫通?道家的书中有通周天的标准,我自己也有实践的体会。首先就练功来讲,且不说以意贪气,因为以意领气是达不到通周天的目的。我问问你,“以意领气,你往哪领?”“任督二脉都在什么位置上?”你只知道在身体的中间,从后面中间上来,前面中间下去,可你不知道任督二脉的具体位置。它有多深多浅?多宽多窄?你根本就不知道。这样,无论“后面向前转”,还是“前面向后转”,无论“男的是后面向前面转”,还是“女的从前向后转”等等,大家不必为此再争论不休了,任督二脉在哪里都没搞清楚,结果转了半天,那一点气都在经络外面乱转,与肌肉产生摩擦,感到热烘烘的,以为是得气了。实际上是能量消耗了。摩擦生热嘛。元气是用来活命的。你的元气在运动中就消耗掉了,而并没有在经络中运行。

那么大家要问,我如何知道自己的“小周天”在哪里?那就要“勿妄勿助,无中生有”。首先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妄”,指妄想,或者希望得到不切实际的主观意识去帮忙,让它自己产生。这个过程就牵扯到了下丹田的位置问题。

下丹田在什么地方?说法很多。有的说“是肚脐里面”,有的人说“是肚脐到命门之间”,“前七后三”或“前三后七”,有的说“是脐下三寸”,有的说是“脐下一寸二”,“脐下一寸三”,“脐下一寸三分五”,还有的说“是关元”,“是气海”,甚至有的说“在膀胱的后面,小肠的下面——”,名目繁多。那么丹田到底在哪里呢?就在你小中的那么一块地方。什么地方?不知道,到时候会产生,它自己会告诉你。如果你先知道了,那往往就错了。因为每一个人腰的长短,胖瘦都不一样,那么腹中气的反压力的合力点的位置就不可能一样。下丹田如何产生的?就是当你意守下丹田,你的气不断向下丹田中压缩。压缩的过程中,根据物理学热力学的理论,“气体压缩,体积缩小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所以意守丹田的时候,你就会感到热。当气体进一步压缩到一定程度,气态就会转化为液态,如液态氮、液态氧之类就是这样得到的;这就可以产生精液、津液等。液体经过加热以后才能产生蒸发及气化,体积缩小的过程中,就可以放出热量。这时压到一定程度。你就会感到腰、肚子一带非常充实,饱满。当气体压缩时,就会向周围膨胀。而你腰的周围,腹部的肌肉有个反弹力,这个反弹力的合力点的位置就是下丹田。精确位置就每个人来说,多少有些差异。因为有的人内脏下垂,有的不下垂。按“前七后三者”“前三后七”的方法衡量很可能就不行。一些大亨的肚子特别大,“前三后七”的位置,前三的肚子里面全是脂肪,如果说丹田在脂肪里,脂肪里根本没有血液循环,那怎么练哪?(笑)这就没有道理了。所以,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练,到时候它自己会产生的。

如前所述,气体膨胀后,反弹力压回来,继续膨胀,反弹力又压回来,如此反复,最终在合力点上集聚能量。当能量集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一块东西,或者说是“挤”出来一块东西。这就钻牛角尖为“气”。当压力再继续压,这团东西要运行的,其运行方向自然是选择通常阻力最小最薄弱的部位。在人身体上阻力最小地方在哪?就是经络。这地方电阻最小,电流最大。此处正好是最薄弱的环节。当压力膨胀到一定程度时,首先把这地方先挤开,然后进入经络中去,沿着经络运行。这时走到尾闾,走到尾闾部位拐个弯,再返折而上,这个弯捐得很急。好象咱们浇花用的皮管子,如果离水龙头很远,又要把水源切断,为了节省水,可以把管子折回来,水的流量面积减小,水就被截住了,达到暂时切断水源的目的。然后就可以拿着管子去关龙头。道理完全一样,因为尾闾这个弯太锐了,气要通过地方很困难,这地方有一个很细和很窄的缝,必须把它挤开。这时大家就不要去管它,继续往下丹田里打气、压气。当气打足时,自然就通过了。这就如同救火用的高压水龙头,要想把它折弯,两个人都折不过来。因为能量往前冲,力量很大——也就是压力要足够。这时,只要继续往下丹田打气,打到足够的时候,这个“折”就被撑开了。一撑开马上气息就上来了,气体体积增大了,单位平均面积的压强就减少了——达到后腰背部又顶不过去了。压力又不够了,就需要继续打气。将气打到一定程度时,出现腰背酸痛,因为这地方经常是着,也形成一个比较扁而且贴在那里的头部。同样需要加压。当气力足够时,一下子把通道撕开,“辘轳关”就通过了。过了这关,气再向上走,体积又增大了,单位平均面积的压强和压力又减少了———到了后颈部。那里有枕骨,而且经络通道比较窄,是一个最难过的“关”,就需要继续往下丹田打气。与前面道理一样,只要压力够了就可以过去,压力不够就过不去。气顶得脖子酸、脑袋疼,脑袋里嗡嗡的乱七八糟地响,这时按摩、针炙,吃什么药都不管用,感觉难受极了。而你不要管那些痛苦,坚持意守下丹田,坐在那里。当压力达到足够的情况下,会有这样一种特殊感觉:压力不够时疼得不行,继续加压,当压力达到的一瞬间,突然一下感到头与身体无限大了,好象全身什么都没有了,感到特别舒服。同时还发现一个特点,用鼻子往里吸气,只吸而不呼,吸半个小时好象都吸不代你要想呼气,试着呼出很长时间也还可以呼,这时就进入了“胎息”状态。这就是通了“小周天”。


气功心法口诀

太极气功心法:调息、调身、调心。通过调息方法即可打通小周天。练功之法:首先是要在调息、调身、调心上下功夫。所谓调心,就是自觉控制意识活动,所谓气功锻炼的中心环节。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欲”、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状难以入静是初练气功的一大障碍,由于入静与效果有关。所以往往求静心切,反生急躁,越练越烦,更难入静。所谓“入静”,就是通过“意守”,改“胡思乱想”为“静思专想”,进而做到“无思无想”,恬静愉快,悠然自得。所谓“意守”,就是把注意力集中于体内某- 定部位或某种活动,或意想某种对身体有益的事情。最常用的“意守”方法,是意守呼吸结合意守“丹田”。丹田,指脐下一寸半的"气海穴”。意守呼吸与意守丹田结合,就叫做“气贯丹田”。气贯丹田的一般方法是:行腹式呼吸、吸气时膈肌下降、腹压增加,使小腹外鼓,好像气经肺 吸入丹田;呼气时小腹回缩,好像气从小腹经肺而出。这种气贯丹田法是气功产生良好效果的 主要措施,它既可健脾,又可交通心肾。所谓调息就是自觉控制呼吸,其基本要求是“细、静、匀、长”,逐步达到无声无息。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的境地。初练时其自然可勉强,慢慢做到从有声到无声,由短促到深长。最好是练“气贯丹田”法,于“大周天”、“小周天” 等运气方法,待有一定功夫后再去学习。“闭气”、“引气”、 “行气”、 “运气" 等。若运气攻患处,给自己治病称”行气”;若运气外出,发气给他人治病,则称“布气”。调息的意义首先在于提高了呼吸效率,虽然每分钟通气量下降,但潮谩上升,肺活量增加、呼出气与肺泡气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说明消耗最少的能量,获得最多的氧气。更由于缓慢的呼吸运动,有节奏地改变着胸腹腔的压力,对内脏起了柔和地按摩作用,从而改善了内脏的血液循环。气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身,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主要以极限腹式呼吸为基础的五脏六腑锻炼法,能显著增强心肺功能和消化吸收功能,并且使人平心静气。极限腹式呼吸方法如下:微张嘴巴向外均匀缓慢地吐气。同时让肚皮向背后收到极限,最后提肛保持至少3秒,闭上嘴巴放松自然吸气,让肚子胀出到极限,保持至少3秒,再次张嘴吐气循环往复,每次100次,同时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肚皮的吸与鼓的感受上。长期坚持受益无穷。气者,呼吸也,功者,从工,从力,费时费力的方法也。我国古代气功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在儒医、医家书记中有大量气功文献记载。挖掘整理工作,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它不仅要求研究者有较高的医学、气功学及古汉语、现代汉语等方面的知识,还须自身有较高的气功功底。应当指出:三调是否合一是气功修炼与一般体育运动的主要区别,一般体育运动的操作内容也由三调构成,但三者各自独立,不要求合成一体。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 气功

打坐练气功有什么心法口诀? 怎样能入定? 怎样能气进丹田?

第一,感应不到气,或者气不够,打坐时间再长也没戏
第二,一般打通任督后,才能正常的控制身体,进入入定状态
正常修炼是通过锻炼身体,运动后,身体会产生热量,又称之为浮阳之气,然后练习导引,站桩,呼吸法使气入丹田,丹田气满后,打坐入静,就会开始通任督。
至于修炼功法,你可以去国家体育总局官网看.........气功是全国普及,每个县市都有服务点......


气功的起源?

气功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未见直接的文献资料,目前是根据几个间接文献的互相佐证推测的。据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记载:在四千多年前的唐尧时期,中国中原地区曾洪水泛滥成灾。《吕氏春秋•古乐篇》就有用有“宣导”作用的“舞”来治疗“筋骨瑟缩不达”之疾的记载。《黄帝内经》也有用导引、按跷来治疗骨关节病的记载,到春秋战国时期已发展成为“导引按跷”。
1975年在青海乐都地区柳湾三坪台出土的马家窑时期的文物——浮雕彩陶罐上,是一个练气功站桩的人形,说明中华气功至今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
气功在医学、健身、武术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中国古代气功从一开始就用于治病和健身。气功所以能够治病,主要是因为它对大脑皮层和皮层下植物神经中枢及心血管系统能起到有益的调节作用,对机体的异常反应有纠正作用,对腹腔器官有一种按摩作用,对自身生理机能可起到自我控制作用等。练功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排除情绪的干扰,让人体的生理、生化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气功中的放松、入静和呼吸可缓解大脑皮层对整体的应急性反应准备,为机体的休息、修复和调整提供有利条件,亦即可清除“七情”对机体的扰乱,降低机体对外部环境的劣性刺激的敏感性,减弱“六欲”的危害;经过缓慢调整,使整体耗能减少,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另外,只要领悟了气功的要决,任何人都能练成气功。


想练气功,求网站,一步一步学

这个也是靠缘份的。
你不就是睡不着吗,仅这个目的拜师估计没缘。
不要在网上找师父和拜师,不靠谱。
对于初学者不言传身教真的很难学会,所以建议你打听你所在的地区有没有气功大师。
如果只想解决睡不着的问题,其实也不难。
睡眠之法,未睡心要先睡目,就是不看不听不觉,心还可以想问题。除了男女之事想什么都可以,最好是想自身哪里不舒服,如果没有不舒服就可想一些山山水水,奇花异草,日月星空,蓝天白云,天赖之音,甚至可以回想一下学过的课程。
关键是想什么的时候不要用力,有时会不自觉地用眼去看或者身体某部位用力这样不行,你必须放开对身体任何部位的控制。
如此你很快就会入睡的。


中华气功疗法有什么功效?

气功在我国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珍宝。它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的,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认为,人体是“形”、“神”统一的有机整体,精神对人体起着巨大的作用。气功则是运用意识对机体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锻炼方法。通过主动控制意识,掌握自身内在行动,调动和增强人体各部分的机能,激发和启发人体的固有潜在力,从而使人体心身机能得到加强,收到病可除、弱可强、老可壮的功效。

上一篇:提高性能力的方法

下一篇:现代版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