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六度的正确次序
六度是有次序的,是后后超胜于前前。
比如,布施度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持戒就不容易了。持戒的人不一定能安忍,安忍的人不一定能精进,精进的人不一定有禅定,有禅定的人不一定有智慧。
越难功德越大。所以把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珍宝供佛,也不如持一日夜的戒功德大。
最后,前面的五度都是为了第六度智慧度。想要生起智慧,只修智慧是不行的,没有前五度作为主要的辅助,智慧修不上去。
佛教中六度是哪六度
六波罗蜜就是修成佛的六种行持,也就是六种行为准则。第一,布施波罗蜜。第二,持戒波罗蜜。第三,忍辱波罗蜜。第四,精进波罗蜜。第五,禅定波罗蜜。第六,般若波罗蜜。“般若”什么?就是智慧。六波罗蜜就是概括了菩萨修行的方法。
六波罗蜜,又称为“六度万行”。这个“六度”就是六波罗蜜。“万行”是什么呢?就是什么都做得到,“万”并不是说只有一万,而是代表很多的意思。就是说,只要你掌握了这六度,你什么都能做到了。
首先,要用自己的布施之心去度化自己的贪婪吝啬之心;
其次,要用持戒去度淫邪;
第三个度,就是用忍辱度瞋罣;
第四度,叫精进度化懈怠;
第五度,叫禅定度化散乱;
第六度,叫智慧度化愚痴;这叫六度波罗蜜。
佛教的六度指的是哪六度
六度即:一布施:财布施、无畏施、法布施;二持戒:戒也有三种,即防止一切恶行,修集一切善行和饶益有情;三忍辱:即为利益有情故,忍受毁骂打击,以及饥寒等苦,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四精进:即不懈息地努力于自度度他、自觉觉他的事业;五禅定:通过坐禅的方式消除杂念,从而获得心理平衡;六智慧:为自觉觉他而修禅定和智慧;六波罗蜜是菩萨的行为。六波罗蜜是古印度话(parami),意思是度到彼岸;另一个意思是完成了事情。凡夫在生死苦海中浮沉,一旦游到岸边,登上陆地就安全、安稳,绝不会再度的在生死海中浮沉,所以称为度到彼岸。佛陀说众生在生死苦海中飘浮,没法游到安全之陆地上,比喻修行者断除了烦恼,就是已经出离了生死轮回,到达没有生死之彼岸,称为波罗蜜。发菩提心者,必须修种种的六度万行,以完成他成佛之愿。六度就是六波罗蜜,也既是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佛学六度
六度是哪六个
六度指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即施度、戒度、忍度、精进度、禅度、慧度,是大乘佛教最主要的中心教义。
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可以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六度佛教教义,又译事究竟、到彼岸、度无极,简译为度;音译波罗蜜、波罗蜜多;梵汉并译六波罗蜜(多)。度即渡之意。《大乘义音》卷十二:“波罗蜜者,是外国语,此翻为度,亦名到彼岸。”谓菩萨乘此六度船筏之法,既能自度,又能度一切众生,从生死大海之此岸,度到涅盘究竟之彼岸。为大乘佛教最主要的中心教义。
对标“六度”中的六度是指什么?
“度”梵语是“波罗蜜多Pqramitq”,字义是“到彼岸”,就是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的意思。六度是六个到彼岸的方法。
第一是布施(Dqna),有三种:凡以物质利益施与大众的叫做‘财施’,包括身外的财物和自身的头目手足和生命;凡保护大众的安全使他们没有怖畏的叫做‘无畏施’;凡以真理告知大众的叫做‘法施’。
第二是持戒(S]la),戒也有三种,即防止一切恶行,修集一切善行和饶益有情。菩萨最根本的戒是饶益有情戒,就是一切为了利益大众,其余所有戒条都要服从这一条。
第三是忍(Khanti),即为利益有情故,忍受毁骂打击,以及饥寒等苦,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终不放弃救度众生的志愿。
第四是精进(Viriya),即不懈息地努力于自度度他、自觉觉他的事业。
第五是禅定(Samqdhi) 即打坐参禅。
第六是般若(Pa``q即智慧),为自觉觉他而修禅定和智慧。
六度: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可以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
六度(sad-paramita)
佛教教义。
又译事究竟、到彼岸、度无极,简译为度;音译波罗蜜、波罗蜜多、播罗弭多;梵汉并译六波罗蜜(多)。度即渡之意。
《大乘义音》卷十二:“波罗蜜者,是外国语,此翻为度,亦名到彼岸。”谓菩萨乘此六度船筏之法,既能自度,又能度一切众生,从生死大海之此岸,度到涅盘究竟之彼岸。为大乘佛教最主要的中心教义。
1、施度(檀波罗蜜或檀那波罗蜜):总有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谓菩萨由修布施,能对治悭吝贪爱烦恼,与众生利乐。
2、戒度(尸波罗蜜或尸罗蜜):包括出家、在家、大乘、小乘一切戒法和善法,谓菩萨由修一切戒法和善法,能断身口意一切恶业。
3、忍度(羼提波罗蜜):谓菩萨由修忍度,能忍受一切有情骂辱击打及外界一切寒热饥渴等之大行,即能断除瞋恚烦恼。
4、精进度(毗梨耶波罗蜜):谓菩萨精励身心,精修一切大行,能对治懈怠,成就一切善法。
5、禅度(禅度波罗蜜或禅那波罗蜜):止观双运名禅,亦名静虑、三昧、三摩地、定。谓思维真理,定止散乱,心一境性,调伏眼耳等诸根,会趣寂静妙境。有四禅、八定及一切三昧等。
6、慧度(般若波罗蜜):谓通达诸法体性本空之智。及断除烦恼证得真性之慧,能对治愚痴 昧无知(无明)。(任杰)
佛家的六度是:布施到彼岸;持戒到彼岸;智慧到彼岸;忍辱到彼岸;精进到彼岸;禅定到彼岸。
六度——六种人生修行的方法。
彼岸——清净的世界,能永远保持心理平衡的境界。
布施到彼岸——正确地对待事物而获得心理平衡,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正确对待金钱和财富,知道它们是身外之物;法布施,在理性上正确认识事物;无畏布施,在感性上勇于面对事物。
持戒到彼岸——消除不当的欲望而获得心理平衡。主要有五戒:不杀生;不邪淫;不偷盗;不妄想;不说谎。
智慧到彼岸——通过对自然的参悟而获得智慧的成就,从而达到高层次的心理平衡。
忍辱到彼岸——不受外界任何事物的影响而始终能保持心理平衡。
精进到彼岸——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不满足既有的心理平衡境界,最终获得高层次的心理平衡。
禅定到彼岸——通过坐禅的方式消除杂念,从而获得心理平衡。
人生有六度
人生有六度
人生有六度:尺度、长度、温度、宽度、高度、深度。人生在世,应有尺度,做人有尺,做事有度。
一、尺度。
常言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做人,懂得如何掌握分寸,把控尺度,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必修课。就是做人做事心中要有一把标尺。比如,做人要正直、善良,要有分寸感,进退有度,不为难,不强求,为人有原则,说话做事给人留余地,凡事能把握分寸,掌握尺度,在日积月累中,才能在分寸中求平和友善。
二、长度。
人生的长度说的就是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长度是指一个人的寿命,唐朝诗人杜甫在《曲江》诗中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句,说明在古代社会,七十岁已经是稀有的高寿了。即使在生活、医疗条件大为改善的今天,“人生在世屈指算,最多三万六千多天”,而真正能活到百年的又有几人!即便活到百岁高龄,在岁月长河中,也是“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
记得在“暨海青冰乡村教师计划”培训时,张卫老师的讲座中《获取幸福的密码》,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人生的赢家?”首先,人生的赢家一定是活得长久(七十古来稀吧)的人。其次,是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三、温度。
我们常说道温度,家庭的温度,决定了家庭的幸福感,没有温度的家庭是冷冷清清冰冰凉凉的;没有温度的教育 ,便不能把爱传递给学生,也无法赋予学生对你的理解。有温度的对方才不会有寒冷。温度于我们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温度决定着我们的生老病死。这主要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的许多疾病都是因为寒气入侵所导致的。温度的决定着身体的状况,也决定着生活的质量。
四、宽度
记得法国文学家托马斯·布朗爵士有这样一段富有哲理的名言,“你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把握它的宽度;无法预知生命的外延,却可以丰富它的内涵;无法把握生命的量,却可以提升它的质。”几百年来,引发了多少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给予多少人以人生的启迪。是啊!人生曾在别人的笑声中来到别人的哭声中去,其间时间或长或短,短者就不说了,长者也不过百年余,其间以七八十载者居多,再掐去两头,头二十年成长和后二十年养老,剩下不过三四十年而已。纵观一生终结,贫困潦倒,郁郁寡欢,平生不得志,穷其一生者有之;生即富贵,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平步青云,飞黄腾达,志满意得者有之;也有先贫后富,先贱后贵,苦尽甘来者;还有先富后贫,先贵后贱,甘去苦来者。无论何种景况,然酸、甜、苦、辣、咸,尝遍人生百味,阅尽世态炎凉却是相同的,只是品尝的大小多寡不同而已。
宽度是指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一个人的视野,格局。 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扩展人生的宽度。人生在世,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应有自己的精神生活。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在于把握、享用好这短暂过程中的每一时刻,在于使自己满怀理想、充满希望地向目标迈进的过程,而不在于到达终点后,留下的是平庸或是辉煌。在人生的征程上,不管你是否留下痕迹,只要你踏踏实实地走过。人的生命也许只是为了一段旅程,也许只是为了一段风景,也许只是为了一段爱情,这正是生命的美好之处。宽度是你的阅历丰富了。
五、深度。
人生的深度决定人生的高度。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江万丈,非一川之功。”我们的深潜需要我们的毅力,我们的专注,我们的勇气。有了这些,那么就让时间去蓄积,我们的能量让生更具有意义。那喷薄而出的海啸蓄势在大海的深处,那震烁天地的雷电酝酿在云层的深处,那参天屹立的大树扎根在泥土的深处。自然的如此,人更亦如此。
六、高度。
是指一个人生命的最高境界。珠穆朗玛山峰是最高的山峰。山峰有山峰有顶,人生高度无顶的啊!
是啊,人的生命主要有三方面属性:长度、宽度与高度。学习有学习上的高度,那是不断进步的体现,学习生也从来没有顶峰,它是一座勇攀的高峰。医学有医学上的高度,科技上有科技上的高度。
希望学习中的你,学习的山峰没有顶,有信心地、坚定地勇攀高峰。这便是挑战的开始。
亲爱的朋友,把握好人生的六度。你我都拥有一个幸福美好的人生是每一个人的愿望。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阳光,大地就充满温暖,人生即便就有温度。尺度、长度、温度是基础,宽度、高度、深度是精彩。
从六度看人生
佛法的修学不是孤立的,俗话说「佛法不离世间法」,这也充分说明了,佛法的修学不是消极厌世的,那么佛弟子的人生观及生活态度该如何呢?我想还是应该以佛教的思想来指引人生。大乘菩萨道的修行,应以六度四摄为纲,那么作为一名真正的佛弟子,理应以六度来摄受自己的人生,包括行事准则及处事心态。 六度就是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每个人的人生如果以这六种心态来行事,我想一定会是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充满洒脱的人生。 布施,包括钱财的布施、佛法的布施,其实我们对处于茫然当中的人们的每一个微笑,对于那些正处在人生低谷和失败当中的人们,施予一句慰藉的话语,又何尝不是布施呢。如此一来,我们布施了我们的仁爱,别人也从中得到了快乐,这样做,我们自己快乐,别人也快乐。记得孟子就是提倡仁爱的一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对布施的修学不太了解的人们可能只认为布施就是用物质上的,其实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往往是精神上存在巨大的痛苦,例如我们每一位凡夫轮回中人,最大的痛苦就是精神上不能解脱、思想上认识不了真实的道理,从而才导致今天肉体在痛苦中沦落。 我始终喜欢一句话「生活的意义在于给予」,人活着就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无非是自己所贡献的领域不同。停止了对外界的给予,人便没有了真实的价值,那样的人生是空洞而无色的。悭贪的人内心难得快乐,真正的洒脱在于奉献自己的所作所能。 持戒,主要是指依照戒律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止息恶业、生发善业。联系到生活当中,无非就是自己的行为及思想,要按照高尚的道德标准去约束自己的言行。佛教对于甚么是真正的道德,有着非常丰富和详细的标准可依,其实戒律就是最好的行为轨范。依止戒律摄受身心,将会是一个至善的人。戒律可以始终让身心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当中,生活的规律化、思想的健康化、行为的高尚化,都是美好幸福人生的基石。人是有逻辑性的,是生活在大的群体当中的,不可能随心所欲,否则便与低级动物没甚么两样了。想要造就气质非凡,并且行为得体的形象,非戒律莫属。 忍辱,就是可以忍受别人无理的行为、言语等。俗话说,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方能成人所不能成之事。在生活中也需要时时用忍辱去观照每一个细节,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存在着诸多误会及矛盾,仔细想想,佛法是破除对轮回的执著的,甚么都可以放得下,为甚么还会为了甚么事情都与人争执不休呢?都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实践起来何尝不是如此啊!忍耐就是可以包容人们的行为,也是高素质有涵养的体现,只有那些粗暴的人才会因为一点小事情而大吵大闹甚至于大动干戈。小时候,长辈经常告诫我,吃亏是福,后来慢慢接触佛法我才更加明白,其实在伤害我们的那些人,也同样在受着烦恼的推动不能自拔,我们更应该生起怜愍之心来帮助那些人们,不应该反生嗔恨,怒骂相加。 精进,是指为了佛道的修行而努力勤快地广学博闻佛陀教法,不放逸自己的行为,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修学佛法上。精进运用到生活中可以理解为对事物有着不屈不挠的追求和执著精神。世间上没有哪一件事是轻而易举可以办到的。佛也曾经说过「多闻工艺精」,无论是学习、经商、做官,都要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有所导向的去刻苦钻研,才能有一天成为那个领域的大家名家。细数古今中外,凡是在各自的领域得大成就的人们,无不都经过一番刻骨铭心的努力才达到巅峰。精进钻研的前提,也一定要在身体状况及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量力而行,通过健全而科学的方法作指导,掌握良好的用功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禅定,指自己的心安住在一个善的所缘上,达到一种很稳定的状态。我认为最值得信任类型的人就是性格稳定和做事专一的,那种整天心思漂泊不定的行事风格,必定会一事无成。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就是专一,只要所选择的行业或者领域,不违反国家法律不违背道德伦理,那都是对社会和大众有用的,或许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岗位与职业。有很多人都心里浮躁,希望自己找到高薪的工作或者想一夜暴富,其实这都是不现实的,无论甚么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造就的,最好而且最快的成就方式,莫过于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份内事,这样才能在那个事物上积累经验,最终得到实益。还有句话是说,熟能生巧,经常与一个固定的事物打交道,必然会对它了如指掌,工作也不过如此。 智慧,是指对佛法的深入了解,从中获得的对宇宙人生的真实看法,对人生的透视,对善恶因果的深信等等。美好幸福的人生,离不开智慧。智慧的作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为人处事需要善巧智慧,一个不分好坏、善恶不知的人,没有人喜欢与他交往。智慧不是狡诈,真正的智慧可以化解很多事业及生活中的冲突和误会,我们学习佛陀的智慧也在于解决修行当中遇到的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那是一个多么脆弱无助的人啊。 佛法的圆融在于不死板,佛法之所以广大,在于它的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上圣下凡的一切,都在佛法里面,只要我们用智慧去分辨,加以运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心为了一切苦难的众生得以解脱,都可以是在弘扬佛法。佛在《金刚经》中教导我们:「一切法,皆是佛法。」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来源于佛法,让我们思维并运用佛法来造就我们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