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温比亚路径

时间:2024-05-23 22:16:58编辑:奇事君

台风是什么

台风是一种气象现象,也被称为热带气旋。台风通常形成于海洋上,具有强大的风力和强烈的降雨。它是由海水蒸发产生的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迅速上升形成的,并且在一定范围内持续旋转。台风通常伴随着强风、暴雨、雷电、大浪和风暴潮等天气现象。台风破坏力强大,会给沿海地区和岛屿带来严重的破坏和灾害,包括摧毁房屋、损坏农田、引发泥石流等。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各国通常会采取预测、预警、撤离等措施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摘要】
台风是什么【提问】
台风是一种气象现象,也被称为热带气旋。台风通常形成于海洋上,具有强大的风力和强烈的降雨。它是由海水蒸发产生的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迅速上升形成的,并且在一定范围内持续旋转。台风通常伴随着强风、暴雨、雷电、大浪和风暴潮等天气现象。台风破坏力强大,会给沿海地区和岛屿带来严重的破坏和灾害,包括摧毁房屋、损坏农田、引发泥石流等。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各国通常会采取预测、预警、撤离等措施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回答】
能不能再展开讲讲?【提问】
台风是一种气象现象,通常在海洋上形成,带有强风和降雨。它是由蒸发的海水形成的水蒸气在特定条件下迅速上升而形成,并持续旋转。台风伴随着强风、暴雨和其他天气现象,对沿海地区和岛屿造成严重破坏。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各国会采取预测、预警和撤离等措施。【回答】


台风是什么?

台风是一个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它的中心气压很低,低层有显著向中心辐合的气流,顶部气流主要向外辐散。如果从水平方向把台风切开,可以看到有明显不同的三个区域,从中心向外依次为:台风眼区、云墙区、螺旋雨带区。台风相关分级:热带低压——中心附近风力可达6~7级,或阵风7级以上。热带风暴——中心附近风力8~9级,或阵风9级并可能持续。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级并可能持续。台风——中心附近风力为12~13级,或阵风13级并可能持续。强台风——中心附近风力为14~15级,或阵风15级并可能持续。超强台风——中心附近风力为16级或以上,或阵风17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的路径是怎样的

台风的路径大致有三种:

1. **西移路径**:当北太平洋高压脊呈东西走向,而且强大、稳定时,或北太平洋副高不断增强西伸时,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移动,经过南海在我国海南岛或越南一带登陆。
2. **西北路径**:当北太平洋高压脊线呈西北-东南走向时,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琉球群岛,在我国浙江或横穿台湾海峡在浙、闽一带登陆。这条路径对我国影响范围较大,尤其华东地区。
3. **转向路径**:北太平洋副高东退海上时,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海区向西北方向移动,然后转向东北方向移去,路径呈抛物线型。这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及日本影响较大。

此外,有的台风在移动过程中会有左右摆动或打转等特殊路径。


台风的路径是怎样的

台风的路径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台风的形成位置和受到的引导气流。台风的典型路径包括西行路径、西北路径和转向路径。

1. 西行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海面一直向西移动,经我国南海,在华南沿海和海南岛、越南沿海一带登陆。这条路径的台风对我国华南地区影响较大。
2. 西北路径:台风自菲律宾以东海面向西北方向移动,横穿我国台湾和台湾海峡,在闽、粤一带登陆;或者穿过琉球群岛,在苏、浙沿海登陆。这条路径的台风常常侵袭我国大陆,对华东、华南均有很大的影响。
3. 转向路径:台风在菲律宾以东海面先向西北方向移动,以后转向东北,呈抛物线状,是最多见的路径。如台风在远海转向,主要袭击日本或在海上消失;如台风在近海转向,大多向东北方向移动,影响朝鲜,但有一小部分在北上的后期会折向西北行,登陆于我国辽鲁沿海。

总的来说,台风经过的路径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台风的形成位置、气候条件和引导气流等。因此,台风的路径是不可预测的,需要密切关注相关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


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台风形成的过程如下:在热带海洋上,海水受到太阳直射后极易蒸发成水汽,因此,相对陆地,海洋上方的温度和空气湿度大很多,据大洋网报道,这种空气因温度高而膨胀,致使密度减小,质量减轻,而赤道附近风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发生对流作用,同时周围的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使整个气柱皆为温度较高、重量较轻、密度较小的空气,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热带低压”。且空气是自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四周气压较高处的空气向气压较低处流动,从而形成风。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分明的四季与白天黑夜,台风的形成也与之有关。随着地球的转动,太阳的直射点在夏季时经过赤道移向北半球,这时,南半球海洋上的东南信风也会跃过赤道,变成北半球的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与本来就活动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相遇时,就会使空气对流增加,造成波动和漩涡。当空气中的对流作用越来越强,旋涡不断加深,四周空气流动速度加快,风也就会越来越大,当风速到达或超过每秒17.2米时,台风就形成了。台风形成的条件包括以下四点1、自然条件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海水表面温度高于26.5摄氏度,洋面海水层深至少要达60米。2、要有热带涡旋存在。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4、台风形成前的高低空间风向风速差别要小。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令人闻之生畏的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台风和飓风都是一种风,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台风是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

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风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中心气压最低而气温最高。

【台风分级】

台风按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大小进行分级。过去中国气象部门将8级至11级风称为台风,12级和12级以上的称为强台风。1989年1月1日起,采用国际统一分级方法,近中心最大风力在8级~9级时称为热带风暴,近中心最大风力在l0级~11级时称为强热带风暴,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时称为台风。2006年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实施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GBT 19201-2006 的通知,热带气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划分为六个等级: 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6级或以上时称为超强台风,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4-15级时称为强台风,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2-13级时称为台风,近中心最大风力在l0级~11级时称为强热带风暴,近中心最大风力在8级~9级时称为热带风暴,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2-13级时称为热带低压。为了叙述简单,以下仍统称为台风。



【台风路径】

台风路径大致可分为三类:①西进型台风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②登陆型: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登陆,并逐渐减弱为低气压。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近年来对江苏影响最大的“9015”和“9711”号两次台风,都属此型别。③抛物线型: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向日本附近转去,路径呈抛物线形状。台风灾害。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但有时也能起到消除干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大风。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一般为8级以上。②暴雨。台风是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之一,在台风经过的地区,一般能产生150mm~300mm降雨,少数台风能产生 l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1975年第3号台风在淮河上游产生的特大暴雨,创造了中国大陆地区暴雨极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③风暴潮。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江苏省沿海最大增水可达3m。“9608”和“9711”号台风增水,使江苏省沿江沿海出现超历史的 *** 位。

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移出源地并经过发展、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圆形涡旋半径一般为5OOkm~1000km,高度可达15km~20km,台风由外围区、最大风速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外围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有螺旋状云带和阵性降水;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最大风速区,平均宽8km~19km,它与台风眼之间有环形云墙;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区,最常见的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状,直径约10km~70km不等,平均约45km,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

【台风编号】

中国把进入东经l50度以西、北纬 l0度以北、近中心员大风力大干8级的热带低压、按每年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这就是我们从广播、电视里听到或看到的“今年第×号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

台风的编号也就是热带气旋的编号。人们之所以要对热带气旋进行编号,一方面是因为一个热带气旋常持续一周以上,在大洋上同时可能出现几个热带气旋,有了序号,就不会混淆;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热带气旋的命名、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对中心位置的测定......
为什么会形成台风、飓风、龙卷风
台风是一种热带风暴,通常会在热带海洋上形成。炎热的阳光使得海水温度升高,大量的海水变成水蒸气,而上升到高空中。 有时候这些水蒸气上升的速度非常快,而且数量很多,因此形成巨大的吸力使周围的冷空气不断被吸入,渐渐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当漩涡越转越快,就会形成台风。 台风的风力能超过十二级,同时它还会夹带着电闪雷鸣,非常吓人。台风是非常可怕的热带风暴,所到之处灾情严重。在陆地上,它会摧毁道路、桥梁、楼房等;在海面时,能掀起滔天巨浪,打翻船只。有时候,巨浪还会冲上海岸,给沿岸人们带来台风和飓风都属于北半球的热带气旋,只不过是因为它们产生在不同的海域,被不同国家的人用了不同的称谓而已。在北半球,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到格林尼治子午线的海洋洋面上生成的气旋称之为飓风,而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海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之为台风。一般来说,在大西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被称作飓风,而把在太平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作台风。 飓风形成需要三个条件:温暖的水域;潮溼的大气;海洋洋面上的风能够将空气变成向内旋转流动。在多数风暴结构中,空气会变得越来越暖并且会越升越高,最后流向外界大气。如果在这些较高层次中的风比较轻,那么这种风暴结构就会维持并且发展。在飓风眼(即飓风中心)中相对来说天空比较平静。最猛烈的天气现象发生在靠近飓风眼的周围大气中,称之为(飓风)眼墙。在眼墙的高层,大多数空气向外流出,从而加剧大气的上升运动。巨大损失。 龙卷风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正是因为这个理由,所以有必要去了解它。龙卷风的袭击突然而猛烈,产生的风是地面最强的。由于它的出现和分散都十分突然,所以很难对它进行有效的观测。 什么是龙卷风 龙卷风是一种涡旋:空气绕龙卷的轴快速旋转,受龙卷中心气压极度减小的吸引,近地面几十米厚的一薄层空气内,气流被从四面八方吸入涡旋的底部。并随即变为绕轴心向上的涡流,龙卷中的风总是气旋性的,其中心的气压可以比周围气压低百分之十。 龙卷风的形成 龙卷风是云层中雷暴的产物。具体的说,龙卷风就是雷暴巨大能量中的一小部分在很小的区域内集中释放的一种形式。龙卷风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大气的不稳定性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由于急流中的最大过境气流的影响,它被进一步加强。 (2)由于与在垂直方向上速度和方向均有切变的风相互作用,上升气流在对流层的中部开始旋转,形成中尺度气旋。 (3)随着中尺度气旋向地面发展和向上伸展,它本身变细并增强。同时,一个小面积的增强辅合,即初生的龙卷在气旋内部形成,产生气旋的同样过程,形成龙卷核心。 (4)龙卷核心中的旋转与气旋中的不同,它的强度足以使龙卷一直伸展到地面。当发展的涡旋到达地面高度时,地面气压急剧下降,地面风速急剧上升,形成龙卷。 龙卷风的探测 龙卷风的风速究竟有多大?没有人真正知道,因为龙卷风发生至消散的时间短,作用面积很小,以至于现有的探测仪器没有足够的灵敏度来对龙卷风进行准确的观测。相对来说,多普勒雷达是比较有效和常用的一种观测仪器。多普勒雷达对准龙卷风发出的微波束,微波讯号被龙卷风中的碎屑和雨点反射后重被雷达接收。如果龙卷风远离雷达而去,反射回的微波讯号频率将向低频方向移动;反之,如果龙卷风越来越接近雷达,则反射回的讯号将向高频方向移动。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频移。接收到讯号后,雷达操作人员就可以通过分析频移资料,计算出龙卷风的速度和移动方向。 龙卷风的危害 1995年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阿得莫尔市发生的一场陆龙卷,诸如屋顶之类的重物被吹出几十英里之远。大多数碎片落在陆龙卷......
台风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台风,是怎样形成的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台风是怎样形成的,一般在什么时候才会有
台风的形成 台风的成因,是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成水汽升空,而周围的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回圈,终必使整个气流不断扩大而形成「风」。由于海面之广阔,气流回圈不断加大直径乃至数有公里。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磨擦,由于越接近赤道磨擦力越强,这就引导气流柱逆时针漩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漩转)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快而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我们现在说的台风和台风路径。台风的中心就在我们目前看到的风向成丁字形的位置,攻据风向和风速就不难判断出台风中心的距离和走向了。根椐我四十年观测台风耒临前的行云方向,判断台风是否从本地经过,基本上全部准确。准确性有好多次竟先予本地的预报。当近地面最大风速到达或超过每秒17.2米时,我们就称它为台风。( 以下不代表我的编辑 )

从台风结构看到,如此巨大的庞然大物,其产生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

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溼的大气。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溼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

二、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

三、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储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四、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基本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北半球台风多发生在七,八,九三个月,十二月至翌年四月间则极少发生

我国北起辽宁,南至两广的沿海一带,每年都有可能遭受热带气旋的袭击,其中又以登陆广东、福建和台湾三省的热带气旋次数为最多。
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台风的形成至少有两个条件:1、比较高的温度 2、充沛的水气。 烧开水时,锅底的水会往上升,这是因为锅底的水受热膨胀的原因。空气也是这样,当底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在气温较高的区域里,正好碰上大气里发生的一些扰动大量的空气就会往上升,使地面的气压降低,这时上升区域的外围空气源源不断流入上升区里,因地球自转的关系,使流入的空气像车轮一样转动起来,这就是产生台风的一个原因。当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后,其中的水气冷却凝结成水滴,要放出热量,这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地面的气压降的更底,空气旋转的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什么地方同时具有这两个有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面上。那里的海洋面上的气温非常高,使低层空气可以充分接受来自海洋面的水。那里又是地球上水器最丰富的地方,而这些水器是台风形成发展的主动力。没有这个原动力,台风即使形成也会消散。其次,那里离赤道有一定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台风发展气旋试环流和气流辐合的加强。第三、是热带海洋面情况中纬度单纯。因此,同一海域上方的空气,往往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定常条件,使台风有充分的时间积蓄能量,酝酿出台风。在这些条件配合下,只要有合适的触发机制,例如:高空出现辐散气流或南北半球信风在赤道稍北地方相遇等,台风就会在某些热带海洋区域形成并增强。根据统计,在热带海洋,台风常常产生在洋面温度超过26、7度以上的地区。 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之处,因此一年中常有20多次台风诞生。
为什么会有台风台风怎么形成的
在热带海洋面上经常有许多弱小的热带涡旋,我们称它们为台风的“胚胎”,因为台风总是由这种弱的热带涡旋发展成长起来的。通过气象卫星已经查明,在洋面上出现的大量热带涡旋中,大约只有百分之十能够发展成台风。台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般说来,一个台风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2、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溼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既使有了高温高溼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4、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

上面所讲的只是台风产生的必要条件,具备这些条件,不等于就有台风发生。台风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至今尚未彻底搞清。

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擡升中发生凝结,释放大量潜热,促使对流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令海平面处气压下降,造成周围的暖溼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擡升。如此回圈,形成正反馈,即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机制。在条件合适的广阔海面上,回圈的影响范围将不断扩大,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   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摩擦,由于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强,这就引导气流柱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旋转),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快而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我们现在说的台风和台风路径。   以下为人教版高一地理书第一册的描述::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
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呢
台风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比较高的海洋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台风常常产生在洋面温度超过26~27℃(60米深度)以上的地区。在温度高的海域内,正好碰上了大气里发生一些扰动,大量空气开始往上升,这时上升海域的外围空气就源源不绝地流入上升区。又因地球转动的关系,使流入的空气像车轮那样旋转起来。当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冷凝成水滴放出热量,这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地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便形成了台风。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符合台风形成条件的,多在纬度高于5度的热带洋面或海面上。上海附近的海面温度有时也超过27℃,但只是表层海面温度超过27℃,所以很难提供台风形成足够的水汽,上海附近海面通常也就很少有台风在这里直接生成,但是,它却是北上台风经常经过地方。
为什么台风在海上形成后,都会吹向陆地的?另外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也不一定都会吹向陆地的

简单的说是热带海洋洋面蒸发大量水分,水蒸气上升,使得低空压强偏低,周围空气进行补充加上洋面水分继续蒸发上升,形成连续的上升气流,加上地球自转,有个很大的偏心引力,造成气流变成很大的旋转气旋云层,一般刚形成的时候都是热带风暴,因执行过程中,强度降低,变为台风,一般的表现是,伴随大量降雨和大风,台风的气旋中心风力最大。


台风指的是什么呢?

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台风的结构,从中心向外依次分为台风眼区、云墙区、螺旋雨带区。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台风的危害:台风带来的大风天气是台风的主要危害之一,特别是台风近中心大风威力巨大。接下来的一段文字将给我们一个形象的概念了解大风的危害:六级举伞步行难,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连根拔起树。高空坠物、危房倒塌等等都是台风天容易出现的事故。

台风是什么意思

台风指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可达12级或12级以上,伴有暴雨。台风(英语:Typhoon),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中国把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台风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益处。台风给人类送来了丰沛的淡水资源,对改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台风还使世界各地冷热保持相对均衡;赤道地区气候炎热,若不是台风驱散这些热量,热带会更热,寒带会更冷,温带也会从地球上消失。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定义,中心风力一般达到十二级以上、风速达到每秒32.7米的热带气旋均可称为台风(或飓风)。当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的强度,便给予其具体名称。名称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的1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每个成员提供10个名字,形成了包括140个台风名字的命名表,名字循环使用。 据美国海军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统计,1959年至2004年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台风发生的个数与月份有关,平均每年有26.5个台风生成,出现最多台风的月份是公历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2020年7月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均无台风生成,是中国1949年以来首次7月“空台”。

温比亚的发展过程

2013年6月26日,原先对流减弱的低压区95W在菲律宾东南部海面上再次爆发,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重新给予扰动编号99W。6月27日上午10时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低压区评级为LOW。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把低压区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亦将之升格为热带低气压。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发出烈风警告。晚上9时45分,香港天文台表示“菲律宾以东海域的一个低压区正为该区带来不稳定天气”。晚上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评级上调至MEDIUM。6月28日凌晨3时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评级进一步上调为HIGH,同时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低压区升格为热带低气压06W。香港天文台在上午11时45分表示“菲律宾以东海域的气压颇低,一个热带低气压似乎在形成中”,并在下午4时15分表示该低压区增强为热带低气压。晚上9时15分,日本气象厅把该热带低气压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温比亚”。6月29日凌晨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温比亚升格为热带风暴,并预料移向菲律宾中部。上午9时半,香港天文台表示温比亚增强为热带风暴。 温比亚向西北移动,时速20至25公里,上午开始掠过菲律宾中部。2013年6月30日,温比亚一度采取西北偏西路径,在早上进入南海中部后,向西北至西北偏西移动,加速至时速28公里。7月1日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把温比亚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与此同时,温比亚采取西北偏西路径移动,更加速至时速30公里,路径直指海南及雷州,并迅速而显著地增强。下午12时45分,香港天文台表示温比亚显著增强为强热带风暴。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为一级台风。下午2时45分,日本气象厅升格为强热带风暴。黄昏开始,温比亚回复西北路径,但一度减速至移动速度每小时22公里,后来移动速度回升至每小时25公里。7月2日凌晨2时50分,日本气象厅降格为热带风暴。凌晨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降格为热带风暴。温比亚在早上于湛江附近登陆,掠过雷州,继续向西北移动,上午于广西再次登陆并开始减弱。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警报。上午11时45分,香港天文台表示温比亚减弱为热带风暴。下午温比亚改向西北偏北移动,深入广西内陆。晚上8时45分,日本气象厅降格为热带低气压。晚上9时45分,香港天文台表示温比亚减弱为热带低气压。2013年7月3日,温比亚继续穿越广西,并进一步减弱。凌晨4时45分,香港天文台表示温比亚减弱为低压区。

台风“温比亚”在哪里登陆?

8月16日,据中央气象台最新消息:今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今天05时中心位于浙江舟山偏东方约250公里的东海北部海面上,就是北纬29.8度、东经124.8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2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2百帕,七级风圈半径50-350公里。预计,“温比亚”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缓慢加强,将于16日夜间到17日早晨在浙江台州到上海一带沿海登陆(热带风暴级或强热带风暴级,8-10级,20-25m/s)。今早0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8月16日08时至17日08时,浙江北部将有大到暴雨,其中浙江东北部局地有大暴雨(100~150毫米)。

中国历史上的台风最深入内陆时,到过哪里?

曾经在1956年出现的第12号台风,先是登陆了浙江一带,然后北到天津,南到达厦门,西到陕西秦岭,湖南衡阳,这个台风的登陆强度还有深入内地的深度,并且包括它所带来的大风暴雨范围,都是近几十年来最罕见的 。当时这个台风的名字是由美国关岛给出的命名“wanda”,被中国翻译过来就是温黛,由于时间过了这么久,当时台风带来的影响在现在依然让人记忆犹新,所以说老一辈的人习惯称它为八一大台风。然后在1956年的8月1日,这个台风就以每秒55米的速度,923百帕这样的强度登上了浙江的象山。要知道我们昨天的台风已经是9级台风,每秒的速度是23米,这个相当于韦帕台风的两倍。如果以人来形容这个超强的台风,那么就是个头巨大无比,并且实力超群。在其锋利最为强劲的时候,中央气象局给出的是中心最大风速,是每秒90米。而由美国空军传递过来的信息是,中央最低气压达到了902百帕。并且在登陆的当天依然保持着921百帕,70米每秒的强度。要知道当台风扫过石浦的时候,气象站探测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914.5帕,这要是换算成海平面的气压,可是达到了923百帕。这样的压力人卷进去瞬间就会被撕裂。也就是因为这样当,时石浦站气压的变化图再也没有台风能够超越,永远的留在了中国教科书上。后来这个台风进入了安徽境内,稍有减弱,之后又像河南山西,陕西等省进发,在4天之后,温带在陕西与内蒙古的交界处附近消失了。而这个台风带来的影响,给华东华北地区带来了大范围的降雨,离其甚远的北京更是出现了115毫米的大暴雨。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浙江地区,降雨量曾经达到694毫米,相当于一个城市一年一半的降雨量了。伴随降雨的就是大风,沿海地区最大的风力达到了12级,简直令人震惊。并且它是从古至今到达过内陆最远的台风。跟现在我们所开玩笑的台风不一样,当时台风所来,导致了10里汪洋一片,灾害极其严重,很多地区的农作物影响基本上颗粒无收,并且还导致了200多万间房屋的损害,带走了5万多余人的性命。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遭到台风正面袭击的浙江。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西湖风景,更是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工厂也因此停工,导致了当时的经济滞留了一个时期。所以说,现在的台风,好像都很温柔,但是真正台风肆虐的时候,人们是没有招架之力的。

台风从哪里登陆?

第一种是西移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海面一直向西移动,经我国南海,在华南沿海和海南岛、越南沿海一带登陆。这条路径的台风对我国华南地区影响较大。第二种是西北移路径:台风自菲律宾以东海面向西北方向移动,横穿我国台湾和台湾海峡,在闽、粤一带登陆;或者穿过琉球群岛,在苏、浙沿海登陆。这条路径的台风常常侵袭我国大陆,对华东、华南均有很大的影响。第三种是转向路径:台风在菲律宾以东海面先向西北方向移动,以后转向东北,呈抛物线状,是最多见的路径,如台风在远海转向,主要袭击日本或在海上消失;如台风在近海转向,大多向东北方向移动,影响朝鲜,但有一小部分在北上的后期会折向西北行,登陆于我国辽鲁沿海


台风登陆意味着什么

台风登陆是“台风中心整体移动到陆地上”的意思,也就是说,台风中心在什么地点登陆,就称“台风在某地登陆”。
因为台风不一定有台风眼,所以说台风眼到达陆地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


台风来自于哪里

台风大部分来源于南、北纬5-20°的热带洋面上。
台风(属热带气旋的一种),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风力为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
台风按等级可分为一般台风(最大风力12~13级)、强台风(最大风力14~15级)、超强台风(最大风力≥16级)。
台风是一个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它的中心气压很低,低层有显著向中心辐合的气流,顶部气流主要向外辐散。
台风的结构,从中心向外依次分为:台风眼区、云墙区、螺旋雨带区。


台风发生在什么地方

在西北太平洋(日界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从全球各地历年热带风暴发生的情况看,在南北两个半球上,北半球发生的次数多于南半球;在东西两个半球上,东半球又多于西半球;在各大洋东西两岸上,大洋的西岸又多于大洋的东岸。全球平均每年发生台风82个,北半球则占了3/4,而台风最多的海区为西北太平洋,占全球台风总数的1/3,平均每年有28个左右,是全球台风的多发区。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主要出现在北纬5-25℃之间,其中以北纬10 -20度为最多,也就是赤道以北、菲律宾以东的西太平洋海区。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全年每个月,都可能有热带气旋出现。热带气旋出现最多的月份为公历7-10月,近50年资料统计,在这几个月出现的总数占全年总数的68%,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台风是发生在7-l0月,其中尤以8月为最盛期,其次是9月,1-4月出现次数较少,2月为最少。此外在南海生成或从太平洋移进南海的热带气旋,9-10月是其旺季。西北太平洋海区出现的台风,有1/4左右会在我国登陆,也就是每年平均有7个,最多年份可达12个,最少年份为3个;登陆时间多在7-9月,在这3个月中登陆的台风占3/4,最早登陆可出现在5月初,最晚为12月初;登陆的地区几乎遍及我国整个沿海地区,主要集中在浙江以南沿海,其中登陆次数最多的是广东沿海,约占1/3,依次是台、海南、福建、浙。台风在危害人类的同时,也在保护人类。台风给人类送来了淡水资源,大大缓解了全球水荒。一次直径不算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另外,台风还使世界各地冷热保持相对均衡。赤道地区气候炎热,若不是台风驱散这些热量,热带会更热,寒带会更冷,温带也会从地球上消失。一句话,台风太大太多不行,没有也不行。


山东上次台风叫什么名字

利马奇。2019年8月第9号台风“利奇马”(热带风暴级)的中心已于8月11日晚上8点50分前后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23m/s),中心最低气压为980百帕。8月12日早晨5点其中心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县近海海面上,就是北纬37.2度、东经119.4度,外围最大风力有9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0百帕。“利奇马”将在山东半岛北部到莱州湾附近回旋,尔后转为北偏东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12日08时至13日08时,黄海、渤海海峡、渤海以及山东半岛、辽宁、河北和天津等地沿海将有6-8级大风,其中渤海以及山东半岛北部沿海、河北东部沿海风力有9-10级,渤海和山东半岛北部局地风力有11级,阵风12-13级。立马奇名字来源台风“利奇马”于2019年8月4日15时许获得日本气象厅命名,8月7日5时许被中央气象台升格为台风,8月7日23时许被中央气象台进一步升格为超强台风,并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向浙江沿海靠近,并于8月10日1时45分许在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2m/s)。这使其成为2019年以来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和1949年以来登陆浙江第三强的台风;随后其纵穿浙江、江苏两省并移入黄海海面,又于8月11日20时50分许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23m/s),此后其移入渤海海面并不断减弱,最终于8月13日14时被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台风立马奇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小康网-台风利马奇登陆山东青岛!2019喵台风最新消息 第9号台风利奇马路径实时发布系统图最新更新

历史上台风登陆过山东吗

1949年以来,登陆山东的热带气旋(达到8级热带风暴或以上强度,不含热带低压)共12个。

从登陆强度看,这12个热带气旋当中,9个强热带风暴,3个热带风暴。

最强的是6005、7416、8509,都是11级强热带风暴。

从登陆时间分布来看,集中于7、8、9三个月。

7月5个、8月5个、9月1个。



其中2007年9月20日,0713“韦帕”登陆山东荣成,为1949年以来最晚登陆山东半岛的热带气旋。

而2011年6月的“米雷”也是登陆山东荣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山东半岛最早的热带气旋。

荣成也成功包揽了登陆山东最早和最晚的两项殊荣。

从登陆地点来看,乳山最多。

1949-2010年登陆山东的热带气旋分布如下,登陆地点都是属于山东半岛地区:

登陆山东热带气旋的部分案例

1949年-2010年登陆山东的热带气旋,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近海北上型直接登陆山东半岛,另外一种是登陆东南沿海后北上进入黄海,再次登陆山东半岛。

这两种线路,对后面是否登陆辽宁区别很大。

直接登陆山东半岛的有6个:6005、6705、7203、7303、7416、9415、1105,其中6705、7416、9415之后又登陆了辽宁,占到接近一半比例。

而6007、6208、8509、9711、0713这5个都是先登陆东南沿海之后,再次登陆了山东半岛,之后仅有8509又登陆了辽宁,比例仅有20%。

这是因为如果直接登陆山东,说明其转向点比较偏北,因而此时再转向东北走时,很难躲过辽宁。

而如果是先登陆东南沿海再登山东,登陆山东前已经转向东北,后期向东的分量会非常大,再登陆辽宁的机会也大大降低。

下面简单列举几个登陆山东半岛的热带气旋:

7203(Rita)登陆山东以后直扑京津



1972年第3号热带风暴,7月7日在关岛以东的洋面上生成。

之后强度加强,总体朝向西北方向移动,最强时达到过超强台风(中心最低气压911百帕、最大风速65米/秒)。

之后在太平洋上划了一个小圈,转为向东北移动。

按照通常情况,台风一旦转为东北方向移动,基本就会一路狂奔下去,不再回头。

然而,7203意外地又打了一个转,转为向偏北方向移动,临近日本时,转为偏西路径。

后来在进入东海前后,在琉球群岛一带华丽丽的又转了一大圈,之后就义无反顾地直奔山东半岛,7月26日以强热带风暴的强度在山东荣成登陆。

登陆以后它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进入渤海,7月27日扫过天津和北京(7月27日早晨以7级风的热带低压登陆天津塘沽),最终消失在中蒙边界上。

7203是一个神奇的台风,因为在它登陆山东半岛以后,依然能稳定向西北移动(多数情况下,到了山东以后转向北或东北移动),影响到京津地区(京津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北京东北部出现大暴雨、京津普遍出现6-7级大风)。

不仅路径怪异(三次打转),7203从热带低压开始算起,生命史长达26天(7月5-30日,28日变性为温带气旋)。

当属1972年最神奇的台风。

6007(Shirley)连穿台湾、福建、浙江、安徽、江苏、山东五省



6007是1960年西北太平洋上气压最低(最低气压910百帕,风速70米/秒),也是当年登陆我国最强的热带气旋。

先后在台湾宜兰(7月31日21-22时、55-60米/秒)、福建连江(8月1日20时、35米/秒)、山东青岛(8月5日3-4时、8级)三次登陆。

登陆以后,路径呈现了“蛇形”,从江苏出海以后,之后再向西北折,登陆青岛。

山东半岛出现6-9级大风。

穿过山东半岛以后在渤海中减弱消散。

8509(Mamie)擦边北上的经典、东北损失严重



它于8月中旬生成在台湾东部的洋面上,生成后稍有摆动,然后北上。

17日起左折向我国大陆靠近,于18日12时在江苏启东首次登陆,继而紧贴着江苏的陆地擦边北上(其擦边程度非常惊人,哪怕是请中国乒乓球队,也打不出来这样精确擦边的球),于18日早晨9时,在山东胶南第二次登陆,穿过山东半岛进入渤海,19日19时-20时在辽宁大连第三次登陆。

此后向东北方向移动,在黑龙江境内消散。

8509三次登陆时,均为11级强热带风暴,中心风速都是30米/秒,最低气压分别是980、983、981百帕。

这个热带气旋生成纬度比较高,又在我国近海北上,而且在北上登陆过程中强度不减,影响范围广(南至台湾北至黑龙江),造成了大范围降水和大风天气,尤其是山东及东北三省,由于8506、8508、8509三个热带气旋接连北上,灾情异常严重,为历史罕见。

0713(韦帕)登陆山东最晚的热带气旋



2007年第13号热带风暴“韦帕”于9月16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17日凌晨加强为台风,18日早晨加强为超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5米/秒)。

19日2时30分在浙江省苍南县霞关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5米/秒),为强台风。

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19日11时减弱为热带风暴。

“韦帕”在浙江滞留约15小时30分钟之后,先后经过安徽、江苏,于20日7时前进入黄海。

然后,“韦帕”北上穿过山东半岛东部后,在黄海北部变性为温带气旋(图12),20日14时停止编号。

“韦帕”是1949年以来登陆山东最晚的热带气旋,也是1949年以来唯一在9月登陆山东的热带气旋,还是9月登陆我国位置最北的热带气旋。

1105(米雷)登陆山东最早的热带气旋、最新近登陆山东的热带气旋



2011年第5号热带风暴“米雷”于6月22日下午生成,之后强度加强为强热带风暴并一路北上。

在6月,热带气旋出现这样的路径属于很少见,也从而注定了历史纪录的诞生。

6月26日21时10分,这一时刻被写入了历史“米雷”以热带风暴(9级)的身份登陆山东荣成成山镇,成为1949年以来最早登陆山东的热带气旋,唯一在6月登陆山东的热带气旋,还是6月登陆我国位置最北的热带气旋。


上一篇: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下一篇:唐山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