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学硕几年
人大经济学院学硕是两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于1998年正式组建,是新中国经济学科的重要奠基者和开拓者,是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统筹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国家“2011计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和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学院前身最早可以溯源至1939年陕北公学设立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室。1946年华北联合大学设立财经系,1947年改称经济学系。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命名组建后,成立经济系和经济计划系,此后调整为政治经济学系和计划统计系,1957年世界经济教研室成立。1978年人民大学复校,先后组建了政治经济学系、计划统计系、经济学研究所、经济学系、计划经济学系、国际经济系、国民经济管理系等,这些都是经济学院组成部分的前身。在2004年、2008年、2012年和2016年,四轮国家重点一级学科评估中,理论经济学名列全国第一;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连续四届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全国第一。2017年,理论经济学入选A类一流大学建设名单。2019年,经济学院重组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的机构设置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专门史 汉唐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学科相关教师组成的学术机构。本中心的研究方向以郑昌淦和沙知等前辈学者的研究积累为前提,已经建设起了比较合理的学术团队,团队成员包括王子今、黄朴民、孙家洲、李小树、华林甫、刘后滨、孟宪实、韩树峰、李晓菊、李全德、皮庆生、刘新光、王静、杨梅、毕波、张忠炜、张耐冬、曹刚华、丁超等人。沙知、田余庆、吴荣增、吴宗国等担任本中心的学术顾问,孙家洲、刘后滨兼任中心主任。唐宋史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唐宋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学科相关教师组成的学术机构。本中心的学术团队成员包括包伟民、华林甫、刘后滨、孟宪实、李晓菊、李全德、皮庆生、刘新光、王静、杨梅、毕波、张耐冬、曹刚华、丁超等人。沙知、吴宗国、田浩(Hoyt C. Tillman)等担任本中心的学术顾问,包伟民任中心主任。本中心研究的主要课题有:宋代东南村落世界(中国人民大学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包伟民主持)、《天圣令》与唐代政务运行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刘后滨)、唐代史料编年(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学者计划支持项目,孟宪实主持)等。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魏坚教授任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考古与中亚考古及中西北文化交流。现有专职研究人员6名,兼职研究员4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4名,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1名。史学理论研究中心比较史学研究中心西欧北美研究中心生态史研究中心清史研究所21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领导董必武同志提议,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开始筹备清史编纂工作,在成立清史编纂委员会同时,决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清史研究所。1972年,为落实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经北京市委批准,成立清史研究小组。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其基础上正式成立清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成立以后,始终以清史研究、培养清史专门人才和纂修《清史》为工作中心,为新中国历史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是教育部历史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承担了“211工程‘九五’、‘十五’规划清史子项目”。拥有六个博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和六个硕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1989年,中国古代史专业被国家教委定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1999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现为国家历史学一级学科点所在单位。2007年,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经过严格评选,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在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中,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在人员管理上推行择优上岗的竞争机制,由基地负责人与研究人员签定聘任合同,定期评估,逐步建立起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的运行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的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专业如下:1、新闻学人大的新闻传播学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连续4次排名全国第一,是人大的王牌专业之一,新闻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全国领先,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基本上涵盖了国内的知名媒体,尤其受到央媒的青睐,如果你想从事新闻媒体行业,那人大新闻是你最好的选择。2、法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于195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创立的第一所正规、新型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法律家的摇篮”,是中国著名的“五院四系”之一。人大法学实力强劲,在教育部2004、2009、2012、2017年四次正式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人大法学院在全国法学学科中均排名第一,非常优秀。人大法学院在法学领域的地位很高,是中国人民大学王牌专业之一。3、 经济学人大的经济学院是人大建校的八大系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学科的重要奠基者和开创者。要问人大经济学有多强?教育部公布的人大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双项排名第一,而且双双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在参与评估中,人大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也双双被评为A+类,由此可见,中国人民大学在这个专业实力上是多么的强,毕业生社会认可度极高,就业面广泛,是报考人大的不二选择。4、金融学金融学是中国人民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也是目前人大最火热的王牌专业,历次教育部评估均位列第一,可见人大金融学的实力。但金融学的录取分数在全校中是最高的,想考上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5、统计学在2007年教育部统计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排名全国第一。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设在理学门类中。2012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排名全国第一。而后在2018年的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人大统计再次次获评A+,这是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连续三次在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一,统计学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唯一一个在理学门类下的A+一级学科。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人民大学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中国人民大学专业有哪些
中国人民大学专业如下:1、新闻学人大的新闻传播学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连续4次排名全国第一,是人大的王牌专业之一,新闻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全国领先,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基本上涵盖了国内的知名媒体,尤其受到央媒的青睐,如果你想从事新闻媒体行业,那人大新闻是你最好的选择。2、法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于195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创立的第一所正规、新型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法律家的摇篮”,是中国著名的“五院四系”之一。人大法学实力强劲,在教育部2004、2009、2012、2017年四次正式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人大法学院在全国法学学科中均排名第一,非常优秀。人大法学院在法学领域的地位很高,是中国人民大学王牌专业之一。3、 经济学人大的经济学院是人大建校的八大系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学科的重要奠基者和开创者。要问人大经济学有多强?教育部公布的人大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双项排名第一,而且双双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在参与评估中,人大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也双双被评为A+类,由此可见,中国人民大学在这个专业实力上是多么的强,毕业生社会认可度极高,就业面广泛,是报考人大的不二选择。4、金融学金融学是中国人民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也是目前人大最火热的王牌专业,历次教育部评估均位列第一,可见人大金融学的实力。但金融学的录取分数在全校中是最高的,想考上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5、统计学在2007年教育部统计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排名全国第一。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设在理学门类中。2012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排名全国第一。而后在2018年的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人大统计再次次获评A+,这是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连续三次在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一,统计学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唯一一个在理学门类下的A+一级学科。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人民大学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想跨专业考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研究生
首先要说的是你大二开始准备考研~虽然跨专业,但时间绝对够了~
其次历史学全国统考的,不管你报那个学校,那个方向~考的内容都是一摸一样的~当然复试是各校自己命题。
第三考历史学研究生只考一门专业课叫历史学基础~300分的满分。(当然还有公共课英语和政治)
这门课的大纲是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的~一般来说是看以下几本:
书名 出版社 作者
1 《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2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3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4 《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5 《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6 《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7 《中国古代史》 福建版的 朱绍候
8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中华书局 李侃
9 《中国现代史》 王绘林
当然这么多书比较烦~
推荐你两本参考书,一本是仝晰纲主编的山东人民出版社的辅导书(这本书对于考历史研的人来说,几乎人手一本),还有一本是北师大版的,除此之外再买一本海文的2000题。
就这些了~如果你是科班出生,就把参考书吃透就绝对ok了~但鉴于跨考历史,建议你还是要多看看上述课本。
皆是亲身经验,不是虚言.
中国人民大学 什么文科专业好
人大排全国第一的二级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法学、政治学。。。汗,剩下的想不起来了。
文科专业啊,可以去学应用经济学方面的财政学、保险学、金融学。
如果想再偏文一点,少学点数学,可以学商学院的财务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等。
如果想做理论研究,搞学术呢,可以去经济学院读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
如果有抱负的话,也可以考虑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农林经济管理(ps:农发院是小院,跟院长接触机会比较多,学术大牛哦,当然其他几个院也有很多大牛啦,比如财金的王传伦,黄达什么的)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考研经验分享一、谈谈择校问题院校分析:院校分析是能决定成功与否的事,所以建议早早就要开始准备;每个人在学习属于自己专业事都有一定的偏好,因此必然熟知自己所喜欢的板块学校的强弱。我的建议是如果题目一样,可以选择定三所院校,所谓“法乎上者得其中,法乎中者得其下,法乎众者得其上”。当然一定要对这三所院校的招生数量,题目难度,生源要有一定的了解,因为政策与院校都是变动的,尤其是9月份出招生目录的时候极为关键,要学会在这三所中进行横跳。我所理想的三所院校即人大、武大以及华东师大。杂事与个人情绪问题终于使我在8月底终于放弃武大,改考人大。择校需要理性,顶尖院校的竞争压力有时候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要学会合理调试自身情绪,吃顿好的,打一下午球,看部电影对总体考研影响都不大。考研初试:政治:(一)强化阶段,九十月份进入九月份后,也就进入了我们考研学习的强化阶段。在九十月份,我们还是要注重基础题,打好基础。在这段时间要把考研政治的内容全部复习完,建议复习的顺序是:马原、毛中特、史纲和思修法基。具体的可以参考如下:一、学习目标:复习完书本基础内容。二、阶段重点:做好选择基础题。三、复习建议:1时间:每天1-2小时之间。2做题这里主要是指选择题,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考研政治的选择题占分很高,如果选择题能得到高分,基本上政治就能取得比较理想的分数。这个时期每天大约拿出1小时到2小时的时间,具体时间还要看自己的复习情况。这里推荐肖秀荣的《知识点精讲精练》《讲真题》《1000题》。具体流程:《1000题》做3遍,第一遍时,看一章《精讲精练》做一章《1000题》;第二遍时,几章或一个学科一起做;第三遍时,只做之前的错题。3整理做题很重要,但是如果不整理就前功尽弃啦,所以同学们做完题一定要整理错题。与此同时,也要对整本书整理,形成自己的网络框架,真正的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比如整理错题可以建立一个错题本,不必要抄写,只需要记住错了的知识点就可以,或者也可以在错题页加入标签,主要是提醒自己去看错题。整理书的框架可以用A4纸,自己写写画画哪本书哪章都讲了什么,这个主要是帮助自己梳理知识。4关注新大纲考研政治大纲每年都会做出一些调整,一般来说不会对复习造成太大的影响。但还是建议大家看看一些专家对新大纲的解读,以便安心。政治大纲一般是在每年9月中旬左右发布,届时大家可以尽快参考考试大纲,再细划分复习区域,制定计划,也可以根据解读重点把握一下新大纲中增加和调整的知识点。(二)冲刺阶段 十一十二月份一、学习目标:对重点和高频考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二、阶段重点:政治分析题知识点和时政。三、复习建议:1每天2个小时左右。2十一月份在这个阶段我们仍然要背诵知识点,并开始多加关注当年从一月份到十一月份重要的时政内容,多关注时政网站了解重要的时政新闻,特别是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以及重要事件周年纪念的讲话内容,还要关注与中国相关的重要国际大事。同时不仅要研究真题内容,对做过的错题也要揣摩弄清楚。还要着手练习分析题并弄明白答题技巧与方法,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推荐用书:《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冲刺8套卷》(肖秀荣)3十二月份这是我们考研学习的最后冲刺阶段。在这个阶段同学们要认真研究比较有权威的押题卷,研究选择题以及相关知识点,熟读背诵重要的分析题,掌握答题技巧并锻炼应试能力,从而信心十足从容的走向考场。推荐用书:《终极预测4套卷》(肖秀荣)其实有很多老师的预测卷都出的挺好的,比如蒋中挺、任燕翔、石磊老师等,但是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老师的卷子都背,即使都背也容易背混了,所以在这里建议大家,大题就抓住肖秀荣老师的最后四套卷,选择题可以每个老师的都做一下,他们出的都很有水平,一些题也比较有代表性,最重要的是做选择题不会耽误太多时间,还能帮助我们回忆一些知识点。考前一周1.熟悉考场流程,牢记大题知识点2.背诵预测卷分析题和时政热点。尤其是肖秀荣四套卷3进行全套模拟考试。英语一:推荐用书:1《黄皮书》,这本书是非常经典的,一直深受考研学子的信赖与喜欢,阅读有这本书就足够了。2作文书推荐两个老师的,王江涛的作文和何凯文的作文。这里还是要强调大家,英语不在参考书,关键是阅读真题做好,所以千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预测题上,把真题研究透了比什么都强。复习时间:考研英语是在下午的2:00-5:00进行的,时间共3小时。所以复习的时候也建议大家把学英语的时间放在下午,并保证在3小时以上,这样不仅能让我们提前熟悉考试时间,还能提前适应下午考英语的感觉。(一)强化阶段 九十月分一、学习目标:熟读并详细分析近10年真题。二、阶段重点:关键是做阅读真题。三、复习建议:1单词记忆每天进行,要不间断。2定时做真题阅读,做完后详细分析。这个时候做阅读,要利用整段的时间去做完阅读,万不可做完一篇就对一篇答案。四篇阅读做完之后,要分析每篇阅读。有同学分析阅读会很慢,很仔细,那可以每天分析2篇,其实关键不在于速度,而在于质量,如果能分析的很好,分析慢不要紧,关键是收获。阅读过程中大家会遇到很多重复出现的词,也就是高频词。建议大家把阅读中常见的词语记下来,可以单独成立一个单词本之类的。3阅读完成之后,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完形填空、翻译和新题型,但分析时可以不用像阅读那样仔细,其实只要阅读做好了,新题型自然也就提高了。(二)冲刺阶段 十一十二月份一、学习目标:真题阅读和新题型全部做完二、阶段重点:大作文和小作交三、复习建议:1每周要坚持自己写作文,不用太多,2、3篇即可,主要是锻炼自己的写感。遇到好的句子,一定要记下来,并加工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容易记住。2此阶段还需要继续练习真题阅读。真题是要一遍一遍的去做的,这个时候不建议做一些预测题,因为英语不像是政治,有考察重点,英语一般是押不中题的,主要是对语言的感受,所以抓住真题就好了。3 同时单词继续背,不一定非要抽出时间,在写作文的时候,在做阅读的时候,顺便就背单词啦。一、关于专业课 313历史学基础我是历史学本专业的,大学不算勤奋也不算懒惰,也算读过几本书,但达不到手不释卷。开始准备考研,应该在2021年一月份左右。寒假放假以后,我特意在学校多待了几天思考我的考研规划。在图书馆多借几本书,一本张帆的《中国古代简史》,一本阎步克老师的《波峰与波谷》,朱英老师的《中国近代史》,还有一本近代史的著作忘了名字。打算寒假回家看。或许是下了充足的信心,当时我斗志昂扬,目标是应该要考一个985/211。只考中国史,因为我大学看的书基本上都是关于中国史的。我打算把中国史多梳理几遍,我相信自己专业课一定行的。寒假在家几乎每天都没有浪费,学习专业课应该保持在每天五小时,在b站陆续看了阎步克老师的中国古代史上,邓小南老师的古代史下,以及二位老师的《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还有华中师大朱英老师的中国近代史公开课,认真做了笔记,然后把我借的书认真的看了一遍,其中我发现张帆老师的《中国古代简史》,内容简介,并且善于吸收新观点,逻辑性强,是很耐看的一本书。《波峰与波谷》搭配着阎老师的公开课,让我在大学阅读的古代史书籍的基础上又对古代史有梳理了一遍。开学以后我就为自己定下了目标,就是回到课本,因为大学阅读其他书籍很多不懂的我经常翻阅我们的朱绍侯的那本中国古代史课本,对课本比较熟悉,当时我的想法是对比阅读多本中国通史,根据自己的理解找重点,做笔记。究竟怎么做笔记,这个每个人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来看,而我本身是根据大纲解析上的大框架来作笔记的,基本上相当于思维导图,帮我理清思路,而没有把内容都抄上去。从三月份开学看到四月份,中国古代史才勉强看完,同时看几本书工作量极大,但也打了比较好的基础。近代史我大学的时候不太喜欢,阅读的也比较少,我学的比较辛苦,基本上就是看书,(书太厚,因为学过相关课程,也看过一些近代史的著作,我对课本也就没怎么看,我基本上只看了长孙博大纲解析,总体对我帮助很大)画框架,思考,我总是看的小心翼翼。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想过换成了313历史学统考,但是我看了好多次统考真题都被吓住了,真的好难,世界史虽然以前学过,但是基本都忘完了,我大多数世界史题目都不知道,每次都说算了,还是考中国史吧,直到四月底的某一天晚上,去研友宿舍玩,分析了上一届的考研情况,一起聊了聊天,大概从那一天起我正式的下决心要考统考了。当时的想法是我要找到我的优势到底在哪,因为我本科不好,也没有听过很多讲座,自我感觉也没有什么学术积累,更没有什么眼界,只是看过几本书而已,我要考研,我没什么可以拼过别人,有的恐怕就是比别人更努力一点,而统考就凭复习量就可以吓到一大部分人,而我如果不被吓到的话,我可能已经战胜了一部分人了,而且我认为当时我的中国史一轮复习已经结束,我可以全身心去搞一个多月世界史,这种思维给我了很大的动力。那天晚上睡得很晚,就在思考世界史的复习计划。第二天就开始拿出吴于廑版的世界上古史开始开,说实话真是把我难住了,那段时间我睡眠一直不太好,就连睡梦中大概都是世界上古史的一些人名比如"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乌鲁卡基那改革""波克霍利斯改革,"这些人名把我折磨的要死要活,我也在下课的时候去问老师,怎么办,老师的建议就是多看几遍就好了,我知道再难别人都不能帮我去记啊,只能自己去多看,去克服。大概世界史看到中世纪,因为我自我反思没有什么太大收获,还浪费了我太多时间,我觉得我不能再这样看下去了,我要调整复习思路,于是把世界史书丢掉了,我开始看长孙博世界史大纲解析,我就一字一字看大纲,不懂的就把吴于廑的世界史六卷本当做工具书来用,去查阅,去看不懂的相关内容,地图买的张芝联的世界史地图,不懂的就看。每天大概花三四个小时去看这个,边看边做笔记画框架,框架后面写重要内容,过一段时间根据自己复习思考写一点小短文。每天复习学习前先复习阅读前两天学习的内容,反反复复。学到6月26号,世界史一轮复习结束。大概到这一天我的专业课一轮复习粗略结束,心中还是没有数的,但确实也有很大的收获,给我最大的感觉是长孙博的大纲解析让我走出了世界史学习的阴霾,为后来的其他学习打下了比较坚固的基础。下面就是我在刚开始看的时候,根据大纲解析做出的笔记。学完世界史后,我得另一个感觉就是世界史就是一个”纸老虎“,看着吓人而已,实际上各章各部分的考点非常单薄。笔记一:笔记二:笔记三:暑假二轮复习:之前 一个多月的时间,反复看大纲解析,不会的翻书,这段时间真的好痛苦,因为每天面对的是几乎完全不熟悉的内容(一个人接受新内容、新观念往往是缓慢的,这也是很多跨考的坚持考中国史自命题的原因,因为大多数同学都是以前接触中国史比较多,而对世界史比较陌生),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我的脑中只是大致有个基本的概念,但大概得框架还是没有搭建出来,我心里很焦急。当时已经期末考试完准备放假了,每天没什么事,也没有课,可以花一天的时间复习。经过一天的规划,我打算把暑假把专业课分成两部分。因为有一点基础我对中国史还是充满自信的,七月份我打算趁热打铁继续进攻世界史,我的计划是根据自己前一个多月的基础学习,按照每单元,结合课本和长孙博的论述题,自己总结那种基础性很强的题,在总结的时候,顺便思考相关的边缘性题目。例如:关于罗马从前到后大概需要总结不超过五道题吧, 我所理解的就是每个时代或者朝代的前中后期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你必须把每个时代的主要矛盾吃透,其他次要矛盾基本上也可以在解决主要矛盾的过程中顺便解决。(1)罗马共和国前期(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的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这是共和国前期的"主要矛盾"(2)罗马共和国后期(公元前三世纪到二世纪)的领土扩张及其影响。(3)罗马共和制向帝制转变的原因(公元前一世纪前后)(4)罗马帝国时期的各王朝发展及戴克里先、君士坦丁的改革(包括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5)罗马帝国后期的危机与日耳曼民族的入侵。等等 我大概是这个思路去做,当然内容绝不限于这五道题,而是以这五道题为中心把相关问题吃透,而必须保证这五道题很熟悉,并且参考资料自己总结到笔记本上。大概做了一个多星期,我觉得还不错比较适应。我就确定要这样做了。因为三月份开学一直没回家,加上天热,我就在7月8号回家呆了三天。去学校后按原计划做,基本上每天一单元,或者两单元,在7月25号左右完成了这个过程,当时觉得还是不够,心里框架有了,但是不够通透,我当时就需要一个国别史资料,我到处找,终于找到了新东方的国别史讲义,我把它打印出来,花了五天时间看完。7月31号晚上,躺在床上我的心情特别的激动,一是因为我这时候才对世界史有了感觉,有了更多一点的通透感,少了更多的畏惧感,我觉得我已经战胜了我自己,以后我不会怕世界史了。二是因为我明天终于可以学中国史了,因为我更爱学中国史,我觉得学中国史特别有意思。那天晚上我发了一个朋友圈,真的是开心到两点才睡着觉,第二天起床开心的去学中国史。 中国史我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因为对框架很熟悉,我就是画时间表,写重点。上面画时间表,写每个朝代的重要的事,下面写每个朝代不同时代的"主要矛盾",并且根据主要矛盾的时间发展去画框架,这时候我看书很少,大多数靠记忆,每天学的很快乐。因为害怕世界史忘记,每天也花一个小时看世界史。八月底结束了中国史的二轮复习。整个暑假专业课学完了二轮。当时心里已经比较有概念了。此外,长孙博的那本大纲解析我一直带在手边不停的去看。笔记一 :笔记二:九月份开始三轮复习:第三轮开始我的指导思想就是查缺补漏,并且开始阅读记忆长孙博的名词解释了,因为名词解释是各单元的“珍珠”,长孙博上面选用的都是真题,真题考过的自然非常重要,必须尽可能有印象。每天早上8:00到10:00花两个小时阅读名词解释,一小时中国史,一小时世界史,每天各一个单元,晚上我是以专题的形式开始复习。因为九月份学校组织开始在中学实习,事情特别多,刚开始还不让回学校,耽误了有几个星期,第三轮复习到国庆节结束才基本结束。到后期我思路也不是特别清晰了,就是不停的在重复,不停的再看大纲解析内容,思考不会的内容。名词解释大概二十多天看一轮,每天两小时不间歇的阅读理解。十月份还买了周予同的《中国历史文选》,每天没事的看一篇,以准备应付考试时候的材料题。十一月份还是早上看背长孙博的名词解释两小时,晚上六点到九点半,是两个小时看早上背的名词解释相关单元的论述,我看论述是先看目录,自己先想答案,然后再翻看后面的内容。这个过程对我来说真是非常有意义,因为对同一相关内容,我在一天的时间内,几乎看了三遍多,只不过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这样一方面加深了我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比较符合记忆规律。晚上的另外一个半小时开始分析真题,从07年到18年,先自己想答案再对答案,不会的不懂的就查课本这个工作在十一月份做完。同时从十一月开始我根据做真题得出的经验我发现世界史考的很细,例如:论述法兰西第二帝国和拿破仑二世。 这种题算是比较细的了,一般人关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一世,这种题基本上就是统考的出题风格。为了这些我开始以几个重要国家为主开始画世界史的时间框架,再根据每个国家的不同时代的"主要矛盾"去想每个国家每个时代可能会出的题,根据统考论述三道题的第三题中外关系的出题方式,一个国家画完以后,我在后面又画中国和这个国家的大事年表。大概做了有七八个国家(英、法、美、德、俄、日、印度)这几个国家,大概花了半个月时间,这半个月我觉得价值特别的大,不会的我查网上的各种资料,查专业书,帮我理清了很多问题。笔记一:笔记二:笔记三:笔记四:考前复习猜题:十二月就进入考研那个月了,我的想法是不用太紧张,放慢一点脚步,省得乱了方寸。一继续看长孙博的名词解释,不过时间放在了晚上睡觉前,很快,一个多小时大概可以看30多页。早上两个小时仍然再看大纲解析去查缺补漏,害怕漏掉什么东西,晚上六点到九点就是看名校近些年真题,分类统考真题,然后找规律猜题。我发现每年北大等几个名校真题有和统考真题重复。然后根据我画的中国史,世界国别史,中外关系史年表时间轴,分析真题出题角度,模仿真题出题角度方法,猜今年应该出什么题。这个工作基本上做到12月20号。20号以后我就没怎么学习,就是整理东西,准备去考试。不过从九月份开始阅读记忆名解,到这时大概过了有四五遍。我当时的系统性,脑中的框架性还是有的。心中不慌。笔记一:笔记二:考试:根据我做以前真题的经验,今年的专业课是有史以来最简单的一年,从选择题就可以看出来,以往基本上至少有五六个不会,甚至八九个都不会。出的比较偏,能做到三十分以上绝对是大神,今年我感觉我只有一道选择题不太确定,名解以前至少有两个很难,是那种像"蒂博尼哥罗起义"、”罗莎卢森堡“的难,今年就约翰布朗起义也就难一点点,而且长孙博大纲解析上美国南北战争部分上有介绍,因为我自己大纲看的比较熟悉,我也基本上答得上。但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出题已偏简单了后面材料题都是比较简单的,一个人元朝的驿站,一个是二战后的冷战。论述题除了论述题第二道也就是世界史那道论述题:论述中世纪盛期英法王权发展的异同,我猜到了但是没有仔细思考整理以外。其他的基本上全都会,比较简单一些。中国史那道论述题是论述汉魏士族的形成过程。(我在暑假猜题的时候原封不动的答案写在笔记本上,答案主要受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两本书影响)只是写的完整不完整的问题。第三道是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这道题我没想到,因为之前统考论述题从来没有建国以后的,但是这道题本来也比较简单,再加上我整理中外关系的时间表的时候,我也查了相关资料,也可以比较好的答出来。个人专业课使用资料:教材: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上下),河南大学出版社;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河南大学出版社;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六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历史地图集:谭其骧:《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张芝联:《世界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教辅:《长孙博大纲解析》《长孙博名词解释》《长孙博论述题》《长孙博历年真题解析》《范无聊论述题》同学们选择了考研这条道路,只要坚持、认真、细心,就一定能够取得你应得到的成功果实。祝看到此篇文章的考研人都能够顺利上岸!
人民大学有那些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开设的专业:1、重点专业国家重点(18个):汉语言文学、哲学、农林经济管理、社会学、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档案学、统计学、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学、金融学国家品牌(3个):历史学、宗教学、财政学2、本科专业艺术学(1个):美术学经济学、管理学(1个):金融工程法学(2个):社会学类、法学工学(2个):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经济学(7个):贸易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能源经济、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艺术学 (1个):音乐表演管理学 (1个):行政管理法学 (1个):国际政治文学 (6个):新闻学、日语、法语、德语、俄语、英语哲学(1个):哲学类财经大类(1个):信用管理其它(2个):理科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管理学(10个):档案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文化教育大类(1个):应用心理学理学(2个):化学、物理学文学(2个):新闻传播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著名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袁宝华、黄达、李文海、纪宝成先后担任校长。现任党委书记为靳诺,校长为陈雨露教授。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中国人民大学广大师生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积极探索,求真务实,使学校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如今学校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拥有17名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全国高校数量多、门类全、综合水平高的优势,积极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理论型、管理型优秀人才,培养“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从陕北公学至今,学校共培养了20多万名高水平的优秀建设者和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领袖人才,其中既有许多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又有许多声名遐迩的企业家,政绩斐然的党政军高级领导干部,以及卓有建树的新闻、法律、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工作者。在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2013年初公布的新一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人民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9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位居全国高校首位,排名第一的学科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
中国人民大学怎么样
我的好朋友就读于这所学校,对这所学校有非常深刻的体验,中国人民大学是非常优秀的一所大学,下面展开我的介绍。学校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全国重点高校,人大法学院全国排名第一,是偏人文社科类的综合大学,人大有北京和苏州两个校区。77%的人文社科类学科为A类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A+,政治学、哲学获评A,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获评A-,A+学科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四,中国人民大学实力是非常不错的。从人大东门骑自行车到西门只需要3分钟,从东门的顽石到涟涟春华的一勺池,再到明德楼前开得大气坦荡的粉玉兰,春景绵延有序,韶光美不胜收,每走几步便是另一番天地。学习场所① 图书馆人大有两个图书馆,均为刷卡入馆。新馆即一般意义上的图书馆,藏有年代较晚近的出版物,自习条件较好,除地下一楼外,所有座位需经选座系统方可就座;自习条件比较好的是三楼库本区、四楼古籍特藏库及文库(可以携带电脑,但不能携带书)、五楼自习区,另可在图书馆官网预约研习室,讨论或自习皆可,比较私密安静。旧馆为藏书馆,藏有古旧图书,考研复习和期末复习胜地,离公教近,从硬件设施看不如新馆,但氛围更好。② 教室人大所有公共教学楼均开放自习。公共教学楼共有4个,不需刷卡,向社会开放。教一和教三均为翻座,不是特别舒服,但胜在空间较大。教二为木椅,有靠背,桌子也更大一些,但空调比较冷,夏天自习需要备外套或长袖。教四从硬件设施看,是四个公教里最好的,但位置比较偏,靠近北门,不在主教学区。微信可以绑定“微人大”平台,查看教室上课及空余情况。宿舍环境本科宿舍为六人间,上下铺,有小书桌、衣柜和盆架,每层楼均配有洗漱间、卫生间和浴室。全校共有学生宿舍19栋,主要分布在校园东西侧,俯视校园的话三个宿舍楼群分别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自习室宿舍内景宿舍楼的一楼配有每舍一个的报箱,在门口值班室也可以拿到学校免费提供的报纸。目前报纸的种类有《新京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校报》、《新闻周报》、《青年人大》等。学校为每个宿舍楼提供了两个公共微波炉,在学校的超市可以买到加热即食的食物,十分方便。食堂学校里有四个食堂和若干饭店。东区食堂:在公共教学楼那里,一楼东侧是大伙餐厅,普通的家常菜,二楼是我的天堂,有许多面食,粉类,地方特色小吃,东区二楼应该是最大的,小吃种类最多。早餐开放的特别少。而且从中午10点一直开到晚上8点!适合中午有课但下午没课的人。西区食堂:一楼南侧是各种小吃,推荐茄子汆面,还有羊肉手抓饭~西区的新疆菜&韩餐窗口总会人满为患。一楼北侧是大伙餐厅,西区的大伙质量还是很不错的,喜欢吃炸物的可以来!还有早餐西区会有小糕点展台,很精致很便宜!中区食堂:很多泡一整天图书馆的人喜欢来这里吃,对面就是图书馆。北区食堂:离知行住宿楼群很近,还有明德楼群。人大非常自由,所有专业都具有雄厚的师资、优质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国内均属一流,值得学弟学妹们的到来!
中国人民大学排名
中国人民大学在2021年校友会版排名为13名。根据最新的校友会版排名来看,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是排名全国第13,与前几年相比,其名次有所下降。虽然排名情况有所下降,但是中国人民大学在国内认可度是很高的。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中国人民大学的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10月底,学校有专任教师1986人,其中教授768人,副教授777人。学校有全国高等教育领域唯二的“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卫兴华教授和高铭暄教授;有18名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受聘为第二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有84位专家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人数居全国高校首位。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学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