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竹马起源于古时的儿童游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古时有扎制竹马让儿童骑着玩耍的传统。后来吸收了一些传统的戏曲、曲艺表演艺术的唱词、音乐、服饰等,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舞蹈。
目前这个项目在我县只流传于嘉祥村。据现在的传承人李发祥介绍,其师父尹义山告诉他,嘉祥村早在清朝时期就有了这个项目,已经传承了200余年。按照嘉祥的风俗,正月十二是小年,每年的正月十二和元宵节后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六,嘉祥村的村民为庆祝新年,都要在场里或者一个大院子里表演跑竹马,全村的男女老幼在一起热闹一番。
跑竹马是一种群体舞蹈,目前留存下来的只有《昭君出塞》这一个舞蹈作品,整个作品表演时间为一个小时。该舞蹈由八个表演者骑着八匹竹子扎制而成的马和一个为王昭君牵马的马童共同进行表演,另外还有5-14人的伴奏乐队。骑马的八个表演者为三女五男,一般由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女扮演。王昭君为主要角色,另外两个女角是女武将。男角中有一个护送昭君出塞的1,其余四个是护卫的士兵。整个舞蹈要变换八种阵势,分别由八个表演者领舞,每个表演者都有一段唱词,唱本现在还保存着。马童一般由十几岁的孩子扮演,在每个阵势开始时牵马上场,表演一些翻跟头等动作,马跑起来时马童就退场了,下一个阵势再牵马上场。
乐队只用硬乐伴奏时至少五个人,乐器有鼓、锣、大(跋)、小(跋)、铜板各一个。软硬乐同时伴奏时,硬乐同前,软乐至少四个人,最多九个人,乐器有笛、笙、二胡等,笛子为主奏乐器。伴奏音乐最早不详,后来主要采用柳子戏的戏曲音乐。
舞蹈角色服饰采用传统戏曲服饰,王昭君着公主服,其他角色分别着文官服、武将服、士兵服。道具主要是竹马,以前请篾匠扎制骨架,现在使用的竹马的骨架是请编簸箕的匠人扎制的。骨架扎好后,要请扎纸艺人糊制马头、马身,马头最重要,用剪好的彩纸糊上,要做出马鬃的样式。马身下面要做一个裙围子,可以用纸,也可以用布料。跑竹马的时候,表演者站在竹马中间,竹马挂在表演者的腰上。目前保存着八个竹马的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