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哪些城市在地震带上
在地震带上的有江南京交界处,丹阳,溧阳,靖江,扬州镇江交接处,镇江茅山一带,宿迁等。江苏省是中国东部地区中强地震活动水平较高的省份,著名的郯庐断裂带和长江中下游--南黄海地震带贯穿江苏省,小震不断,中强地震时有发生。本世纪70年代以来,江苏省陆地已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4次,溧阳1974年5.5级和1979年6.0级两次地震致使房屋倒塌10多万间,人员伤亡3千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近3亿元。1990年常熟--太仓5.1级地震造成1.3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全国同类地震损失之最。江苏近海海域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已发生5级以上地震5次,其中最大震级为6.2级,对江苏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一定的破坏。据1950-1994年资料统计,江苏省单位国土面积的地震损失居全国各省(市、区)前列。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镇的密集,人口的集中,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地震造成的损失将会越来越大。1996年,国务院批准确定了我国2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江苏省有2/3的国土面积位于其内,涉及11个省辖市和51个县(市)。扩展资料:江苏地处长江经济带,下辖13个设区市,全部进入百强,是唯一所有地级市都跻身百强的省份。江苏人均GDP、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中国各省第一 ,成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江苏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一 ,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与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截至2018年末,江苏省下辖13个省辖市(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22个县级市,19个县,55个市辖区,767个乡镇,491个街道办事处。 截至2018年末,江苏省常住人口8050.7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595.4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41.7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41248.5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7205.2亿元,增长7.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5168元,比上年增长6.3%。参考资料:江苏防震减灾官网百度百科--江苏省
江苏再次地震,会是大地震的前兆吗?
虽然江苏常州此次又发生了4.2级的地震,但这并不是大地震的前兆。实际上在2021年的11月17日,江苏盐城大丰区海域也是发生了5.0级的地震,而那一次的地震震源深度比这次的更大,达到了17千米,如此频繁的发生地震,所以很多网友也是特别的害怕,主要是害怕,这是大地震来临之前的前兆。其实大家也没有必要过于的担心,由于江苏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所以在历史上很少有大地震的出现,这段时间的地震其实就是偶发性的地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江苏发生地震的概率是比较低的,最大的一次地震应该是在17世纪60年代,当时的南京扬州地区出现了6级的地震。另外就是在1979年的时候,江苏溧阳也发生过一次6级的地震。从1970年开始,其实江苏陆陆续续的也是发生了好几次比较有破坏力的地震,但是和其它地区比起来,江苏这边发生大地震的概率确实是比较小的。其实有一部分朋友肯定想到了郯庐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应该是国内东部的一条大型断层带,可事实上,常州距离郯庐断裂带还有40公里左右,虽然也是在范围之内,但这个距离相对来说还算是比较安全的一个距离。虽然未来不排除会有大地震的可能性,但这个可能性是比较低的,所以大家还是可以放宽心。当然了,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做好一些准备,所以说发生大地震的概率比较的低,但并不是100%不会发生大地震,所以平时我们自己也要掌握一些地震来临之时逃生的小技巧。未来如果有一天真的出现了大地震,这样我们也可以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储备成功逃生。
江苏可能发生大地震么
江苏可能发生大地震。江苏处在华北地震区的郯城—营口地震带上,这是东部大陆区一条相对活跃的地震带,这条地震带包括从江苏宿迁到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分或部分地区。南通属于长江中下游—南黄海地震带,这个地震带在华北地震区东南部,有资料称其在华中地震区,不在上文提到的6大地震区,可以看出此地震带非关键地震带,应该是不活跃且发生地震的级别相对较小。无论如何分析,都是一种预测,而地震的预测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我们保持足够的警惕性是完全正确的,学会在地震中科学自救更是重中之重。地震逃生自救方法如果在室内,尽量躲在牢固的桌子、床下或承重墙墙角,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并用手或其他物件护住头部。在晃动停止后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如果在公共场所,如影剧院、体育馆等,应趴在座椅旁或舞台脚下。如果在教室内,应迅速躲在课桌下,震后迅速撤离教室。如果在车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到开阔地靠边停车,留在车内。如果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尽可能跑到空地上。在逃生过程中,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乱跑乱窜,以免发生踩踏事件。
南京会有地震吗?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地震吗?
南京市确实是处在地震带上,这个地震带是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这个地震带以中强地震活动水平为主。“所谓中强地震就是发生5—6级左右地震。南京目前建筑抗震是按照7度设防,按照国家的抗震设防标准,就是发生7度破坏,建筑基本上是轻微破坏,主体结构不受损,经过适当维修可以使用的状态,而7度也就相当于5级左右的地震水平。”历史上南京最大的一次地震是公元548年发生的5.25级地震,对地表造成的破坏是7度。隋唐之前南京小震多南京历史上很少有大地震,不过隋唐之前却小震频发,史官对此也作了详细的记载。晋太康二年(281)二月淮南、丹阳地震;晋太康八年(287)八月丹阳地震;晋太康九年(288)正月江东四郡地震;晋太康九年(288)四月江南八郡国地震;晋太康十年(289)十二月丹阳地震;晋太兴三年(320)五月丹阳等地震。晋太元二年(377)春夏屡有暴风折木,地连震;晋太元十七年(392)六月建康地震,涛水入石头,毁大航漂船舫。十二月,地震;宋升明三年(479)二月,建阳门地震;梁天监五年(506)十一月,建康地震梁普通三年(522)正月,建康地震梁普通六年(525)十二月,建康地震梁中大通五年(533年)正月,建康地震梁大同三年(537)十月,建康地震陈祯明元年(587)正月,建康地震扩展资料:南京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中部地区,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一带一路”战略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节点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经济区主席方城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 市中心新街口地理坐标为北纬32°02'38"、东经118°46'43"。总面积6587km² ,2018年建成区面积971.62km²。南京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4.3%,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39.2%。宁镇山脉和江北的老山横亘市域中部,南部有秦淮流域丘陵岗地南界的横山、东庐山。南京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至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
南京历史上有地震?具体资料!!谢
有过,但震中大都不在南京,或者是小地震,或被附近地震波及1624年最大地震墙垣动摇城垛倒塌 目前在历史文献上可以查到的南京最大地震,发生在明天启三年(1624年2月10日),地震为6级(震中在邻近的扬州,亦有专家认为在南京),为南京历史上破坏程度最为严重、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 据《明实录》载:“天启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申时四刻,忽觉地震失常,令行通查府属州县有无伤损等因,当据上元、江宁、句容等县各称:地从西北方震起向东南去,墙垣动摇,屋脊梁柱俱各有声,城垣墙垛倒塌……” 据地震部门推测,三百多年前的这次南京古地震达到6级以上,影响所及,遭受破坏的州县多达10个,距震中最远的240多公里,地震有声有方向的州县有8个,离南京最远的达300多公里;地震有声无方向的州县有4个,离南京最远的250多公里。 “南直应天府、苏、松、凤、泗、淮、扬、滁州等处同日地震。 ”据“常州、镇江、扬州等府称:地震有声,自西南来,屋瓦摇落,房窗斜倾,且多倒塌。 一连两次,移晷方定。 ”当时的民间史家金日升在他的《颂天胪笔》中留下了其亲身所经历的地震现状记录:“天启壬戌(癸亥)十二月二十二日,应天府申时地震,声如巨雷,两个时方止。 常、镇、扬、泰州俱然,摇倒民房无数,压死多命。 《明实录》亦证实:“扬州倒卸城垣三百八十余垛,城铺二十余处。 ”此次地震损失惨重,由此可见一斑。 1668年山东地震波及南京“人立俱仆” 据资料记载,南京历史上曾发生过数次地震。 如499年8月4日,在南京发生4.75级地震。 《南史·齐本纪》记载:“地震。 自此来岁昼夜不止,小屋多坏。 ”《南齐书》则称:“七月,地日夜十八震。 ”南京地方《上江两县志》记录得更为详细:“秋七月辛未(8月19日)淮水变赤如血,建康大风十围树及宫舍民屋皆偃拔,京师地震。 丁亥涛水入石头,漂刹缘淮居民。 ”在这次地震约50年后,南京又发生了一次5.25级地震。 “江左地震,江左尤甚,坏屋杀人,地生白毛,长二尺。 ”清康熙七年(1668年)7月,在山东郯城发生8级大地震,余震波及南京。 “戌时,江南地震,自西北起东南,屋宇摇撼,河水尽沸,约一刻止。 翌日遍地生白毛。 两越亦于是日地震。 继而北直、山东、河南皆以地震告。 五省同时同刻,真古今异变。 ”“六月十八日戌时,江宁府属地大震,水翻波斗,屋倾墙圮,人立俱仆。 ”清代徐岳的《见闻录》就记录了这次地震的感受:“七年地震时,在江宁病目。 早寝,初觉床帐飒飒有声,尤疑猫攫鼠,鼠奔窜声。 少顷大动。 下床履地如立车辆上,始知地震。 恐屋塌,急趋出空院,则数起数伏。 连日大震,各省俱震,声如战斗,倒坏官民房屋不计其数,压死男妇亦不考,山东尤甚云。 自西至东,不时摇动,甚至地裂数十丈,深不可测,如黄水涌河。 ”山崩地裂,十分可怕。 1712年12月22日,南京高淳、仪征等地又发生地震。 1976年唐山地震后南京街头巷尾盖满防震棚 如今南京的年轻人多没有经历过地震,老南京则不同了,1977年溧水4.6级地震和1979年溧阳6.0级地震都曾使南京遭到轻微破坏。 此外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他们还“体验”过大地震将要发生的恐慌。 老南京余闻告诉记者,1976年他才二十来岁,唐山地震伤亡巨大的消息传到南京后,市民都很恐慌,谣传南京也很快要地震。 当天晚上,所有的市民都不敢在家里待了,纷纷将床搬到空旷的大街小巷,一时间,街头巷尾到处是单人床、双人床,甚至还有用门板搭建的简易床。 大伙儿聚在一起,既兴奋又害怕,兴奋的是街坊邻居又可以聚在一起乘凉聊天,害怕的是地震会突然光临。 在街头睡了一夜后,第二天市民就开始搭建防震棚,一时间,有塑料布出售的商店门口排起了长队,全市的塑料布和帆布库存很快被抢购一空,竹子木头也很紧俏,一些单位甚至将包装袋发给了职工。 一天之内,南京市民的屋前屋后就搭满了防震棚。 危难时刻现邻里真情,一些青壮年劳力主动帮那些老弱邻居搭棚子,搬家具。 在防震棚住了半个多月之后,地震还没有来,大伙儿也放下心来,一些人逐渐搬回了家,但棚子却没拆,随时“待命”,直到几个月后才逐渐消失。 隋唐之前南京小震多 南京历史上很少有大地震,不过隋唐之前却小震频发,史官对此也作了详细的记载。 晋太康二年(281)二月淮南、丹阳地震;晋太康八年(287)八月丹阳地震;晋太康九年(288)正月江东四郡地震;晋太康九年(288)四月江南八郡国地震;晋太康十年(289)十二月丹阳地震;晋太兴三年(320)五月丹阳等地震;晋太元二年(377)春夏屡有暴风折木,地连震;晋太元十七年(392)六月建康地震,涛水入石头,毁大航漂船舫。 十二月,地震;宋升明三年(479)二月,建阳门地震; 梁天监五年(506)十一月,建康地震; 梁普通三年(522)正月,建康地震; 梁普通六年(525)十二月,建康地震; 梁中大通五年(533年)正月,建康地震; 梁大同三年(537)十月,建康地震; 陈祯明元年(587)正月,建康地震。
南京历史上有过什么地震
有过,但震中大都不在南京,或者是小地震,或被附近地震波及 1624年最大地震墙垣动摇城垛倒塌 目前在历史文献上可以查到的南京最大地震,发生在明天启三年(1624年2月10日),地震为6级(震中在邻近的扬州,亦有专家认为在南京),为南京历史上破坏程度最为严重、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 据《明实录》载:“天启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申时四刻,忽觉地震失常,令行通查府属州县有无伤损等因,当据上元、江宁、句容等县各称:地从西北方震起向东南去,墙垣动摇,屋脊梁柱俱各有声,城垣墙垛倒塌……” 据地震部门推测,三百多年前的这次南京古地震达到6级以上,影响所及,遭受破坏的州县多达10个,距震中最远的240多公里,地震有声有方向的州县有8个,离南京最远的达300多公里;地震有声无方向的州县有4个,离南京最远的250多公里。 “南直应天府、苏、松、凤、泗、淮、扬、滁州等处同日地震。”据“常州、镇江、扬州等府称:地震有声,自西南来,屋瓦摇落,房窗斜倾,且多倒塌。 一连两次,移晷方定。”当时的民间史家金日升在他的《颂天胪笔》中留下了其亲身所经历的地震现状记录:“天启壬戌(癸亥)十二月二十二日,应天府申时地震,声如巨雷,两个时方止。 常、镇、扬、泰州俱然,摇倒民房无数,压死多命。 《明实录》亦证实:“扬州倒卸城垣三百八十余垛,城铺二十余处。”此次地震损失惨重,由此可见一斑。 1668年山东地震波及南京“人立俱仆” 据资料记载,南京历史上曾发生过数次地震。 如499年8月4日,在南京发生4.75级地震。 《南史·齐本纪》记载:“地震。 自此来岁昼夜不止,小屋多坏。”《南齐书》则称:“七月,地日夜十八震。”南京地方《上江两县志》记录得更为详细:“秋七月辛未(8月19日)淮水变赤如血,建康大风十围树及宫舍民屋皆偃拔,京师地震。 丁亥涛水入石头,漂刹缘淮居民。”在这次地震约50年后,南京又发生了一次5.25级地震。 “江左地震,江左尤甚,坏屋杀人,地生白毛,长二尺。”清康熙七年(1668年)7月,在山东郯城发生8级大地震,余震波及南京。 “戌时,江南地震,自西北起东南,屋宇摇撼,河水尽沸,约一刻止。 翌日遍地生白毛。 两越亦于是日地震。 继而北直、山东、河南皆以地震告。 五省同时同刻,真古今异变。”“六月十八日戌时,江宁府属地大震,水翻波斗,屋倾墙圮,人立俱仆。”清代徐岳的《见闻录》就记录了这次地震的感受:“七年地震时,在江宁病目。 早寝,初觉床帐飒飒有声,尤疑猫攫鼠,鼠奔窜声。 少顷大动。 下床履地如立车辆上,始知地震。 恐屋塌,急趋出空院,则数起数伏。 连日大震,各省俱震,声如战斗,倒坏官民房屋不计其数,压死男妇亦不考,山东尤甚云。 自西至东,不时摇动,甚至地裂数十丈,深不可测,如黄水涌河。”山崩地裂,十分可怕。 1712年12月22日,南京高淳、仪征等地又发生地震。 1976年唐山地震后南京街头巷尾盖满防震棚 如今南京的年轻人多没有经历过地震,老南京则不同了,1977年溧水4.6级地震和1979年溧阳6.0级地震都曾使南京遭到轻微破坏。 此外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他们还“体验”过大地震将要发生的恐慌。 老南京余闻告诉记者,1976年他才二十来岁,唐山地震伤亡巨大的消息传到南京后,市民都很恐慌,谣传南京也很快要地震。 当天晚上,所有的市民都不敢在家里待了,纷纷将床搬到空旷的大街小巷,一时间,街头巷尾到处是单人床、双人床,甚至还有用门板搭建的简易床。 大伙儿聚在一起,既兴奋又害怕,兴奋的是街坊邻居又可以聚在一起乘凉聊天,害怕的是地震会突然光临。 在街头睡了一夜后,第二天市民就开始搭建防震棚,一时间,有塑料布出售的商店门口排起了长队,全市的塑料布和帆布库存很快被抢购一空,竹子木头也很紧俏,一些单位甚至将包装袋发给了职工。 一天之内,南京市民的屋前屋后就搭满了防震棚。 危难时刻现邻里真情,一些青壮年劳力主动帮那些老弱邻居搭棚子,搬家具。 在防震棚住了半个多月之后,地震还没有来,大伙儿也放下心来,一些人逐渐搬回了家,但棚子却没拆,随时“待命”,直到几个月后才逐渐消失。 隋唐之前南京小震多 南京历史上很少有大地震,不过隋唐之前却小震频发,史官对此也作了详细的记载。 晋太康二年(281)二月淮南、丹阳地震;晋太康八年(287)八月丹阳地震;晋太康九年(288)正月江东四郡地震;晋太康九年(288)四月江南八郡国地震;晋太康十年(289)十二月丹阳地震;晋太兴三年(320)五月丹阳等地震;晋太元二年(377)春夏屡有暴风折木,地连震;晋太元十七年(392)六月建康地震,涛水入石头,毁大航漂船舫。 十二月,地震;宋升明三年(479)二月,建阳门地震; 梁天监五年(506)十一月,建康地震; 梁普通三年(522)正月,建康地震; 梁普通六年(525)十二月,建康地震; 梁中大通五年(533年)正月,建康地震; 梁大同三年(537)十月,建康地震; 陈祯明元年(587)正月,建康地震。
司马炎是谁呀?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汉族。晋朝的开国君主,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峻阳陵。
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但在众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265年五月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八月,司马昭因中风猝死,享年55岁。司马炎继承昭的相国、晋王。十二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晋武帝大肆分封宗室为王并使其掌握兵权,以补曹魏由于过度压抑宗室,导致皇帝孤立最后被权臣所篡的前车之鉴;同时于268年颁布泰始律令,并于279年命贾充、杨济、杜预、王浚等伐吴,280年三月,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自从黄巾之乱以来的分裂局势暂时获得统一。
司马炎在统一之后,以为天下无事,便将州郡的守卫兵加以撤除,同时实施占田法与课田法,企图与民生息;但是司马炎也是好色之徒,曾经于西元273年禁止全国婚姻,以便挑选宫女;灭亡孙吴之后又将孙皓后宫的五千名宫女纳入后宫,于是司马炎的后宫便有万人规模。司马炎为临幸的方便,便自己乘坐羊车在后宫内逡巡,停在哪个宫女门前便前往临幸;而宫女为求皇帝临幸,便在住处前洒盐巴、插竹叶以引诱羊车前往。而且边境的少数民族迁入中原,引发少数民族与汉人的冲突,郭钦、江统等人相继以徙戎论,劝晋武帝用武力将内迁的少数民族强制徙迁回原住地,但晋武帝不用。290年晋武帝死于含章殿,葬于峻阳陵。
晋武帝本人是继承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代的基业而称帝的,但本身并非英明之君,罢废州郡武装、大肆分封宗室、允许诸王自选长吏和按等置军与无法处理少数民族内迁问题,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乱的原因。
[编辑本段]【司马炎年表】
公元23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出生。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司马昭的王位,并于当年篡位称帝,建立晋朝。
公元280年,晋派大军伐吴,东吴灭亡,从此结束了三国鼎力的局面。
公元290年,司马炎驾崩,享年55岁。
[编辑本段]【晋武帝年号】
泰始(266年2月4日—274年)
咸宁(275年—280年四月)
太康(280年四月—289年)
太熙(290年正月—四月)。
[编辑本段]【武帝登基】
公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司马炎(韩青饰)元265年,司马昭病死,享年55岁。司马炎继承了相国晋王位,掌握全国军政大权。同年12月,经过精心准备之后,仿效曹丕代汉的故事,为自己登基做准备。在司马炎接任相国后,就有一些人受司马炎指使劝说魏帝曹奂早点让位。不久,曹奂下诏书说:“晋王,你家世代辅佐皇帝,功勋高过上天,四海蒙受司马家族的恩泽,上天要我把皇帝之位让给你,请顺应天命,不要推辞!”司马炎却假意多次推让。司马炎的心腹太尉何曾、卫将军贾充等人,带领满朝文武官员再三劝谏。司马炎多次推让后,才接受魏帝曹奂禅让,封曹奂为陈留王。司马炎于公元265年,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为西晋,晋王司马炎成了晋武帝。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魏王朝从曹丕让汉帝禅位称帝,传了45年,到此结束。司马昭也同样让魏帝以禅让的手段获取了帝位,曹魏遂亡。但这时的司马炎心里并不轻松,他很清楚,虽然他登上王位宝座,但危机仍然存在。
从内部看,他的祖父、父亲为了给司马氏家族夺取帝位铺平道路,曾经对曹操以后的曹氏家族以及附属势力进行了残酷的屠杀,这件事所造成的阴影至今仍然横亘在人们的心中。从外部看,蜀汉虽平,孙吴仍在,虽说此时的东吴已不足以与晋抗衡,但毕竟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内忧外患告诉司马炎,要想巩固政权,进而完成吞并东吴、统一中国的大业,就首先要强固统治集团本身的凝聚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采取怀柔政策。为此,司马炎在即位的第一年,即下诏让已成为陈留王的魏帝载天子旌旗,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同时又赐安乐公刘禅子弟一人为驸马都尉,第二年又解除了对汉室的禁锢。这不但缓和了朝廷内患———尤其是消除了已成为司马氏家族统治对象的曹氏家族心理上的恐惧———而且还安定了蜀汉人心,进而为赢得吴人的好感,为吞并东吴取得了主动权。
为了尽早地使国家从动乱不安的环境中摆脱出来,为统一奠定牢固的基础,无为与宽松政策成了西晋之初的立国精神。这种立国精神在国家的各种领域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公元268年,司马炎诏书中明确指出:“为永葆我大晋的江山,现以无为之法作为统领万国的核心。”同年,又向郡国颁下5条诏书: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当年,曹魏王朝的奠基者曹操继东汉的动乱政治之后,为了安定人心,恢复国力,曾实行了比较宽松开放、节俭求实的治国方略。但到了曹丕,政治渐趋严厉,社会风气亦腐败,曹操当年的风范已不复存在。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往往不断把强大的物质重负转移到百姓的身上,而长期的战乱更使百姓在惨淡的生计之外,还在心理上增添了一种恐惧与疲惫之感。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无为而治的强国方略是最适合不过的。
[编辑本段]【历史贡献】
击灭东吴 统一全国
西晋成立之初,晋武帝为了收买人心,大封功臣,许多大家族都被封为公侯。短短几年时间,晋武帝共封了57个王,500多个公侯。蜀汉灭亡不久,晋武帝为了稳定巴蜀人心,又任用了一批原在蜀汉供职的官吏为朝官。晋武帝没有采取“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惯用手法,而是采取拉拢、收买人心的办法,稳定各级官吏,以确保社会稳定地过渡。因为晋武帝还看到,蜀汉虽亡,东吴未灭,全国还未统一。于是他开始运筹帷幄,准备击灭东吴,结束全国的分裂局面。
早在三国鼎立之时,魏的势力已超过蜀、吴,如以人口计,魏约占全国人口4/7,蜀、吴合占3/7。公元263年,魏灭蜀之后,三国鼎立变成了南北对峙,魏的力量更加强大。晋武帝代魏之后,雄心勃勃,“密有灭吴之计”,准备出兵灭吴,统一全国。
西晋全国正处于一种积极的态势之中,然而吴国却是在走下坡路。吴主孙皓的荒淫、残暴使吴国丧失了重整旗鼓的机会。孙皓命令大臣的女儿要先经过他的挑选,漂亮的入后宫供他一人享受,剩下的才能谈婚论嫁,这使他丧失了大臣们的支持,自毁根本,最终成了孤家寡人。对他劝谏的中书令贺邵不但没有受到他的表扬,反而被他用烧红的锯条残忍地锯下了舌头,其残暴程度与商纣王没有任何区别。孙皓杀人的方法很多,很残忍,像挖眼、剥脸皮和砍掉双脚等。孙皓的残暴注定了他要灭亡。由于孙皓的残暴使手下的将领们也对他丧失了信心,纷纷投降西晋。西晋的大臣们见吴国国力下降,政局不稳,也纷纷劝说司马炎趁机灭掉吴国。
但是,晋武帝受到了以太尉录尚书事贾充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他们认为:吴有长江天险,且善水战,北人难以取胜。且近几年来西鲜卑举兵反晋,此时对吴作战,并“非其时”。而羊祜、张华、杜预等人则认为:吴帝孙皓腐化透顶,他不但对广大人民残酷剥削、镇压,而且在统治集团内部也排除异己,用刑残酷。孙吴目前是“上下离心”,如此刻出兵,“可不战而胜”。如果错过机会,“吴人更立令主”,励精图治,再去灭吴就相当不容易了。
两派意见,针锋相对。这样,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就摆在了晋武帝面前:是否出兵灭吴,统一全国?晋武帝站在主战派一边。
为了完成灭吴大业,晋武帝在战略上做了充分准备。早在公元269年,他就派羊祜坐守军事重镇荆州,着手灭吴的准备工作。羊祜坐镇荆州后,减轻赋税,安定民心,荆州与东吴重镇石城(今湖北钟祥县)相距最近,晋军采取了“以善取胜”的策略,向吴军大施恩惠。由于孙皓挥霍无度,部队士兵常常领不到军饷,连饭也吃不饱。羊祜命人向吴军送酒送肉,瓦解吴军。这样,不时有吴军前来投降,羊祜下令说:吴军来要欢迎,走要欢送。有一次,吴将邓香被晋军抓到夏口,羊祜部下坚持要杀掉,羊祜不但不杀邓,而且还亲自为其松绑,把邓送了回去。有时,吴军狩猎打伤的野兽逃到了晋军领地,晋军也把这些野兽送到吴军帐内。正是由于这样的“厚”爱,东吴将领们的心已经一步步趋向晋军。
晋武帝在襄阳一边命羊祜以仁德对吴军施加影响,一边在长江上游的益州训练水军,建造战船。经过长达10年时间的充分准备,公元279年,晋军开始向东吴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为了迅速夺取胜利,晋军分5路沿长江北岸,向吴军齐头并发。第6路晋军由巴东、益州出发,沿江东下,直捣吴军都城建业。20万晋军直扑东吴。东吴守军,在巫峡钉下了无数个锋利无比的、长十余丈的铁锥,在江面狭窄处用粗大的铁链封锁江面。晋军先用大竹排放入长江,晋军在船上载了无数根数丈长的用麻油浇灌的火点燃火炬,熊熊烈火能够把铁链烧断。就这样,东吴长江的防守设施被一个个排除了。
在第6路晋军进攻东吴时,为了分散、吸引守卫建业的吴军兵力,安东将军王浑率一路晋军,由北向南,直取建业。孙皓忙命丞相张悌统率主力渡江北上,迎击王浑,结果沿江东下的晋军乘机攻占了建业。
由于晋武帝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
280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结束了。晋武帝司马炎终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发展经济 太康繁荣
全国统一后,西晋政治上趋于安定,但由于多年战争的创伤,老百姓生活依然很艰苦。特别是皇室和权贵们无限制地霸占土地,更加重了农民的苦难。据说,长安东南的蓝田县,有一个很不起眼的“杂牌将军”庞宗,就占良田几百顷,其他达官贵人就更不必说了。农民没有土地,豪门世族利用占据的田地肆意盘剥农民。西晋初年,晋武帝把解决土地问题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他制定了“户调式”的经济制度。
户调式共有三项内容,即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
占田制是把占田制和赋税制结合在一起的一条法令。晋武帝时,对人口年龄进行了分组:男女16岁~60岁为正丁;13岁~15岁、61岁~65岁为次丁;12岁以下为小,66岁以上为老。占田制规定:丁男一人占田70亩,丁女占田30亩。同时又规定:每个丁男要缴给国家50亩税,计四斛;丁女缴20亩税;次丁男缴25亩税,次丁女免税。
这一规定,使得每个农民都可以合法地去占有应得的田地。不少豪门世家的佃户,也都纷纷脱离主人,去领取属于自己的一份土地。占田制发布以后,不少农民开垦了大片荒地,这对农业经济的好转起到一定的作用。
户调制即征收户税的制度。户调不分贫富,以户为单位征收租税。这一制度规定:“丁男之户,岁输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对边郡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户调也作了具体的规定:边郡与内地同等之户,近的纳税额的三分之二,远的纳三分之一。少数民族,近的纳布一匹,远的纳布一丈。
品官占田荫客制是一种保障贵族、官僚们经济特权的制度,同时也有为贵族、官僚们占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立一个“限制”的用意,以制止土地无限制地兼并和隐瞒户口的情况出现。此制度规定:“其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贵贱占田。第一品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三品四十顷……每低一品,少五顷。”对于庇荫户,“品第六以上得衣食客三人,第七第八品二人,第九品一人。”“其应有佃客者,官品第一第二者佃客无过十五户,第三品十户,第四品七户,第五品五户,第六品三户,第七品二户,第八品第九品一户。”庇荫户的佃客,为私家人口,归主人役使,不再负担国家徭役。
实行户调制的诏书发布之后,遭到了豪门世族的抵制。他们或是隐田不报,或是反对农民占有耕地。
尽管晋武帝的户调式遭到了种种阻碍,但这一制度从一定程度上,用行政的手段将大量的流动、闲散人口安置到土地从事生产,这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晋武帝很注意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如在汲郡开荒五千多顷,郡内的粮食很快富裕起来,又修整旧陂渠和新开陂渠,对于灌溉和运输都起到了很重大作用。
由于数十年的战乱,中原地区经济遭到极为惨重的破坏,人口也大减。晋武帝的故乡河内郡温县,人口也只有原来的几十分之一。为此,晋武帝决定采取一些措施增加中原地区的人口。他下令,17岁的女孩一定要出嫁,否则由官府代找婆家。灭蜀之后,招募蜀人到中原,应召者由国家供给口粮两年,免除徭役20年。灭吴后,又规定吴国将吏北来者,免徭役10年,百工和百姓免徭役20年。
公元268年,晋武帝还设立了“常平仓”,丰年按适当价格抛售布帛,收购粮食;荒年则按适当价格出售粮食,稳定粮价,维持人民的正常生活。晋武帝一再责令郡县官吏,要“省徭务本”,打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
由于晋武帝采取了这样一系列有力的经济措施,使农业生产逐年上升,国家赋税收入逐年充裕,人口逐年增加,仅平吴之后不到三年时间,全国人口就增加了130多万户,出现了“太康繁荣”的景象。
晋武帝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共有人口1616.3863万人,每户人数6.57人,增长率为-1.00%
[编辑本段]【武帝时弊端】
倡导奢侈之风
从曹魏明帝时开始,当时的社会逐渐蔓延开一种奢侈腐化的风气。司马炎在奢侈风气中又起了带头作用。司马炎在女婿王济家吃饭时,有一道菜时乳猪,非常好吃,司马炎就问王济是怎么做的。王济偷偷告诉他,乳猪是用人的乳汁喂养大的,做的时候又用人的乳汁烹制,所以很好吃。司马炎听了不高兴,觉得女婿超过了自己,结果宴席还没有结束他就借故走了。
斗富风气中最有名的是石崇和王恺。石崇是渤海南皮(即现在河北南皮)人,官职升到了侍中,后来又出任荆州刺史,他靠搜刮过往的客商致富。王恺则是司马炎的内弟,也是豪富无比。石崇的屋子华丽异常,房子上挂满了缎带,饰有翠玉。王恺不肯认输,用紫丝布做了四十里长的帷帐来炫耀,石崇就做了个五十里的来和他比。
司马炎常帮女婿王恺来斗富,赏赐给他珊瑚树,高有二尺,世所罕见。王恺请石崇去看,石崇却用铁如意将珊瑚打碎,王恺很心疼,说石崇嫉妒自己。石崇却说我马上赔你,然后让手下人都去拿珊瑚树,高三四尺的就有六七个,这次比得王恺脸上很是无光。
后来,两人斗得离了谱,石崇开始造假来骗王恺:他的牛车跑得快如飞鸟,原来他故意把车辕弄歪,让牛卡得疼痛难忍,就跑得快了。造假的目的是占点上风,可见当时这些富豪的生活何等奢侈、无聊。后来王恺知道了石崇的把戏,便如法炮制,牛车竟跑得比石崇的还快。石崇知道是有人泄密后,便将泄密的人杀死了。
在请客人吃饭喝酒时,石崇经常让美女劝酒,如果客人喝不完酒,他就杀掉这个美女。有次王导和王敦(司马炎的女婿)兄弟俩去他那吃饭喝酒,王敦总不喝完,使石崇连杀三人,一直尽量喝干的王导埋怨王敦不通人情,王敦却说石崇杀自己人,不必着急。
石崇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就是厕所也建得极为华丽,比过了正式的寝室。有的大臣去他家做客,去厕所时竟见里边有几个侍女,屋子里也用绫罗绸缎装饰得很豪华,他以为是闯进了人家的闺房,赶忙退出来,给石崇赔礼。石崇笑着说那就是厕所,不必惊慌。
卖官肥私也有理
大臣们见司马炎变得昏庸荒淫,便找机会劝谏。一次,司马炎和众人去洛阳郊外祭祀,完了他得意地问司隶校尉(当时京城地区的监察官)刘毅:"你说我能与汉朝的哪个皇帝相比?"司马炎觉得他肯定会说高祖刘邦、武帝刘彻以及光武帝刘秀之类有名的皇帝,没想到刘毅却说他只能和桓帝、灵帝相比。司马炎很不高兴,因为这两个皇帝统治时期是东汉政局最混乱的时候。司马炎不甘心地问:"我怎么会和他们一样呢?"刘毅直言不讳地说:"当年桓帝时也有卖官的事,但桓帝让人把钱都归入了国库,陛下您现在卖官所得的钱却都进了自己的腰包。"司马炎无法狡辩,只好讪讪地替自己找个台阶说:"爱卿所言极是,不过在桓帝时却没有你这样的直言之臣,但我身边却有,这说明我还是比他们好一些啊。"
[编辑本段]【武帝时内政】
大封宗室
司炎鉴于魏宗室衰微,帝室孤弱,终致灭亡之教训乃大封皇族为藩王,以对抗士族。始则封王不就国,官于京师以辅皇室,继则分遣诸王就国,都督诸军事,后又出使镇要害地。此举目的,是为对抗士族中野心家。但“八王之乱”证明,这种政策使诸王中涌现了许野心家。
西晋之所以重任宗室,实际上与其政权的结构有关。晋是以皇室司马氏为首门阀贵族联合统治,皇室作为一个家族驾于其它家族之上,皇帝是这个第一家族的代表,因而其家族家成员有资格也有必要取得更大权势,以保持其优越地位。
罢州郡兵
全国统一后,司马炎下诏:“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即规定: (1)诸州无事者罢其兵。
(2)刺史只作为监司,罢将军名号,不领兵,也不兼领兵的校尉官。
(3)实行军民分治,都督校尉治军,刺史太宋治民。
罢州郡兵,一方面可使地方官专心民事,另一是扩大承担赋役的课丁。兵役是东汉末年以后农民最沉重的负担,免除这负担,对恢复生产意义重大,但也因悉去州郡兵,连治安都没办法维持,因此到公元三0一年,天下大乱时,无力控制局面。
君臣赛富
西晋的皇族和贵族都有优裕的经济基础,政治的安定与统一更帮助他们累积了大量的财富,于是纵情享受,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晋武帝领先作了荒淫奢纵的表率,晋书胡贵嫔传称:晋武“多内宠,平吴后,复纳吴王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使宴寝。”以中国史上开国皇帝而论,实未有如是荒怠纵欲者,以致小人当权,奢侈浪费,风气日渐败坏。公卿贵游也跟着竞富争豪,大臣何曾每天吃饭用一万钱,还“无处下箸”,他的儿子何劭一定要吃四方畛异,一天膳费二万钱。王恺是武帝的母舅,曾与当时首富石崇比赛炫耀财富,争夸豪丽。为维持这种奢靡腐化的生活,必然加紧聚敛,因此贪污纳贿,习以为常,当时有人指:“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可见为害之大。
司马炎简介
司马炎简介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晋武帝司马炎,其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相继专 断曹魏国政,时曹魏已经名存实亡。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司马炎简介,曾出任中抚军;但是 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但在众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 265 年五 月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八月,司马昭因中风猝死,享年 55 岁。司马炎继承昭 的相国、晋王。十二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建都 洛阳,改年号为“泰始”后改为“太康” 。史称西晋。 司马炎在统一之后,以为天下无事,便将州郡的守卫兵加以撤除, 同时实施占田法与课田法,企图与民生息;但是司马炎也是好色之徒,曾经于泰 始九年(273 年)禁止全国婚姻,以便挑选宫女;灭亡孙吴之后又将孙皓后宫的五 千名宫女纳入后宫司马炎简介,于是司马炎的后宫便有万人规模。司马炎为临幸的方便,便 自己乘坐羊车在后宫内逡巡,停在哪个宫女门前便前往临幸;而宫女为求皇帝临 幸,便在住处前洒盐巴、插竹叶以引诱羊车前往。而且边境的胡族徙居中原,造 成胡族与 *** 的冲突。太熙元年(290 年)晋武帝长期纵欲过度, “极意声色,遂 至成疾” ,死于含章殿,葬于峻阳陵。 晋武帝本人是继承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代的基业而称帝的, 但本身并非英明之君,罢废州郡武装、大肆分封宗室与无法处理胡族内迁问题, 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的远因。 与司马炎相关的历史人物 司马懿 司马炎简介 晋武帝司马炎简介 西晋开国皇帝,老婆最多的君王 司马炎儿子 西晋皇帝:司马炎之子晋惠帝司马衷是不是 *** ? 司马衷简介 西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司马衷生平 司马玮简介 晋武帝司马炎之子始平王司马玮生平 晋文帝司马昭简介 灭蜀汉,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司马炎司马昭司马炎是谁的儿子 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是谁? 王恺简介 晋武帝司马炎的母舅龙骧将军王恺生平 晋宣帝司马懿简介 三国的终结者,西晋王朝奠基人 司马炎最新文章 骄奢淫逸的司马炎:为选妃竟然禁民间婚配!解密: 晋武帝的皇后是如何控制住丈夫司马 炎? 晋朝轶事: 从司马炎羊车猎艳到司马邺坐羊 车投降 帝王之路: 晋武帝司马炎夺取帝位有哪四大 优势? 晋朝开国后为何司马炎的开国第一策是封 建诸侯? 晋武帝司马炎竟派宠幸过的宫女为儿子开 导启蒙 正史中司马炎代魏建晋真相揭秘: 司马家族 的崛起 孙皓为何敢对司马炎口出狂言?孙皓何来 的底气 助司马炎一统天下的三位名将:羊祜 王濬 杜预 西晋初年的那些荒唐事: 司马炎倡导的全民 炫富 司马炎称帝之后: 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要分 封诸王 历史上晋武帝司马炎为何不给灭蜀名将邓 艾 *** ?晋武帝司马炎立储之谜: 为何立公认的傻子 司马衷 司马炎与司马攸:谁是“八王之乱”罪魁祸 首? 西晋名将: 帮西晋司马炎统一中国的三大名 将是谁 晋武帝司马炎如果传位兄弟司马攸可免八 王之乱? 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为何会选了个饭桶当 太子? 晋朝时期司马炎的美艳贵妃“二”到竟无人 能敌? 揭秘: 晋武帝司马炎一人如何玩转上万名的 美女? 杨艳简介 晋武帝司马炎第一任皇后杨艳的 传奇人生 杨芷简介 晋武帝司马炎皇后杨芷的传奇一 生 司马炎因什么成为晋国继承人?手长过膝 而胜出 晋武帝司马炎怎么死的? 司马炎纵欲过度而死: 晋武帝司马炎是怎么 死的? 晋武帝立傻子为太子: 司马炎为啥立傻儿为 太子? 司马炎是谁的儿子 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是 谁? 西晋皇帝: 司马炎之子晋惠帝司马衷是不是 *** ?司马衷简介 西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司马衷 生平 司马玮简介 晋武帝司马炎之子始平王司马 玮生平 王恺简介 晋武帝司马炎的母舅龙骧将军王 恺生平 晋武帝司马炎简介 西晋开国皇帝,老婆最 多的君王
小地震后会不会有大地震
会,但也要视情况而定。发生地震要有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地壳内部的能量要积蓄到一定程度。当地壳内部的能量积蓄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地壳的裂隙释放向地球表面,这就是地震。那么很多地方在发生地震前,往往会有一些小地震,这个就是人类用来预警的重要手段,往往表明,这个地方的地壳十分不稳定,处于活跃状态。如果一个地方在某个时间段内频繁发生小地震,那有可能就是大地震的前兆。前震可以发生在主震前几分钟、几天甚至数年。扩展资料:发生地震注意事项:1、如果情况紧急,要躲在坚固的桌子等家具下面,护住头部,最好头部顶一个垫子,没有垫子用手护住头部,抓住桌子腿,避免过度摇晃。2、如若用户有时间来得及,煤气灶立即关火,如果开着灯应该关灯。这种做法会把地震带来的损害降低。3、地震发生时不要慌张地急着往户外跑,要注意广告牌、瓦片掉落砸伤,或者楼房预制板掉落,墙壁倒塌等,远离高墙、电线杆等高大建筑物,跑到宽阔地带。4、如果离门比较近,先把门打开,因为地震导致建筑物结构破坏,门框、窗框等错位而影响逃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地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小地震后会有大地震吗?
频繁小地震之后不一定会有大地震,而大地震后一定会有频繁小地震。因为地震是地壳内部应力和压力的释放,在频繁小地震之后板块运动的应力和压力得以释放就不一定会产生大地震,而大地震后出现的频繁小地震都是余震。地震是大地构造活动的结果,所以地震的发生必然和一定的构造环境有关。同时,地震不是孤立发生的,它只是整个构造活动过程中的一个事件,在这个事件之前,还会发生其他事件。如果能确认地震前所发生的事件,就可以利用它作为前兆来预测地震。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以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地震通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可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有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元史》卷九十七 志第四十五下(3)
至正元年,运使霍亚中又言:“两淮、福建运司,俱有余盐,已行住免。本司系同一体,如蒙依例住煎三万引,庶大课易为办集。”中书省上奏,得旨权将余盐三万引倚阁,俟盐法通行而后办之。 二年十月,中书右丞相脱脱、平章铁木儿塔识等奏:“两浙食盐,害民为甚,江浙行省官、运司官屡以为言。拟合钦依世祖皇帝旧制,除近盐地十里之内,令民认买,革罢见设盐仓纲运,听从客商赴运司买引,就场支盐,许于行盐地方发卖,革去派散之弊。及设检校批验所四处,选任廉干之人,直隶运司,如遇客商载盐经过,依例秤盘,均平袋法,批验引目,运司官常行体究。又自至元十三年岁办盐课,额少价轻,今增至四十五万,额多价重,转运不行。今户部定拟,自至正三年为始,将两浙额盐量减一十万引,俟盐法流通,复还元额,散派食盐,拟合住罢。”有旨从之。 福建之盐:至元六年正月,江浙行省据福建运司申:“本司岁办额课盐,十有三万九引一百八十余斤,今查勘得海口等七场,至元四年闰八月终,积下附余增办等盐十万一千九百六十二引二百六十二斤。看详,既有积攒附余盐数,据至元五年额盐,拟合照依天历元年住煎正额五万引,不给工本,将上项余盐五万,准作正额,省官本钞二万锭,免致亭民重困。本年止办额盐八万九引一百八十余斤,计盐十有三万九引有奇,通行发卖,办纳正课。除留余盐五万余引,预支下年军民食盐,实为官民便益。”本省如所拟,咨呈中书省。送户部参详,亦如所拟。其下余盐五万一千九百六十二引,发卖为钞,通行起解。回咨本省,从所拟行之。 至正元年,诏:“福建、山东表卖食盐,病民为甚。行省、监察御史、廉访司拘该有司官,宜公同讲究。”二年六月,江浙行省左丞与行台监察御史、福建廉访司官及运使常山李鹏举、漳州等八路正官讲究得食盐不便,其目有三:一曰余盐三万引,难同正额,拟合除免。二曰盐额太重,比依广海例,止收价二锭。三曰住罢食盐,并令客商通行。 福建盐课始自至元十三年,见在盐六千五十五引,每引钞九贯。二十年,煎卖盐五万四千二百引,每引钞十四贯。二十五年,增为一锭。三十一年,始立盐运司,增盐额为七万引。元贞二年,每引增价十五贯。大德八年,罢运司,并入宣慰使司恢办。十年,立都提举司,增盐额为十万引。至大元年,各场煎出余盐三万引。四年,复立运司,遂定额为十三万引,增价钞为二锭。延祐元年,又增为三锭,运司又从权改法,建、延、汀、邵仍旧客商兴贩,而福、兴、漳、泉四路桩配民食,流害迄今三十余年。本道山多田少,土瘠民贫,民不加多,盐额增重。八路秋粮,每岁止二十七万八千九百余石,夏税不过一万一千五百余锭,而盐课十三万引,该钞三十九万锭。民力日弊,每遇催征,贫者质妻鬻子以输课,至无可规措,往往逃移他方。近年漳寇扰攘,亦由于此。运司官耳闻目见,盖因职专恢办,惠无所施。如蒙钦依诏书事意,罢余盐三万引,革去散卖食盐之弊,听从客商八路通行发卖,诚为官民两便。其正额盐,若依广海盐价,每引中统钞二锭,宜从都省区处。 江浙行省遂以左丞所讲究,咨呈中书省,送户部定拟,自至正三年为始,将余盐三万引,权令减免,散派食盐拟合住罢。其减正额盐价,即与广海提举司事例不同,别难更议。十月二十八日,右丞相脱脱、平章帖木儿达失等,以所拟奏而行之。 广东之盐:至元二年,御史台准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咨备监察御史韩承务建言:“广东道所管盐课提举司,自至元十六年为始,止办盐额六百二十一引,自后累增至三万五千五百引,延祐间又增余盐,通正额计五万五百五十二引。灶户窘于工程,官民迫于催督,呻吟愁苦,已逾十年。泰定间,蒙宪台及奉使宣抚,交章敷陈,减免余盐一万五千引。元统元年,都省以支持不敷,权将已减余盐,依旧煎办,今已三载,未蒙住罢。窃意议者,必谓广东控制海道,连接诸蕃,船商辏集,民物富庶,易以办纳,是盖未能深知彼中事宜。本道所辖七路八州,平土绝少,加以岚瘴毒疠,其民刀耕火种,巢颠穴岸,崎岖辛苦,贫穷之家,经岁淡食,额外办盐,卖将谁售。所谓富庶者,不过城郭商贾与舶船交易者数家而已。灶户盐丁,十逃三四,官吏畏罪,止将见存人户,勒令带煎。又有大可虑者,本道密迩蛮獠,民俗顽恶,诚恐有司责办太严,敛怨生事,所系非轻。如蒙捐此微利,以示大信,疲民幸甚。”具呈中书省,送户部定拟,自元统三年为始,广东提举司所办余盐,量减五千引。十月初九日,中书省以所拟奏闻,得旨从之。 广海之盐:至元五年三月,湖广行省咨中书省云:“广海盐课提举司额盐三万五千一百六十五引,余盐一万五千引。近因黎贼为害,民不聊生,正额积亏四万余引,卧收在库。若复添办余盐,困苦未苏,恐致不安。事关利害,如蒙怜悯,闻奏除免,庶期元额可办,不致遗患边民。”户部议云:“上项余盐,若全恢办,缘非元额,兼以本司僻在海隅,所辖灶民,累遭劫掠,死亡逃窜,民物凋弊,拟于一万五千引内,量减五千引,以舒民力。”中书以所拟奏闻,得旨从之。 四川之盐:元统三年,四川行省据盐茶转运使司申:“至顺四年,中书坐到添办余盐一万引外,又带办两浙运司五千引,与正额盐通行煎办,已后支用不阙,再行议拟。卑司为各场别无煎出余盐,不免勒令灶户承认规划,幸已足备。以后年分,若不申覆,诚恐灶户逃窜,有妨正课。如蒙怜悯,备咨中书省,于所办余盐一万引内,量减带办两浙之数。”又准分司运官所言云:“四川盐井,俱在万山之间,比之腹里、两淮,优苦不同,又行带办余盐,灶民由此而疲矣。”行省咨呈中书省,上奏得旨,权以带办余盐五千引倚阁之。 茶法 至元二年,江西、湖广两行省具以茶运司同知万家闾所言添印茶由事,咨呈中书省云:“本司岁办额课二十八万九千二百余锭,除门摊批验钞外,数内茶引一百万张,每引十二两五钱,共为钞二十五万锭。末茶自有官印筒袋关防,其零斤草茶由帖,每年印造一千三百八万五千二百八十九斤,该钞二万九千八十余锭。茶引一张,照茶九十斤,客商兴贩。其小民买食及江南产茶去处零斤采卖,皆须由帖为照。春首发卖茶由,至于夏秋,茶由尽绝,民间阙用。以此考之,茶由数少课轻,便于民用而不敷,茶引课重数多,止于商旅兴贩,年终尚有停闲未卖者。每岁合印茶由,以十分为率,量添二分,计二百六十一万七千五十八斤。算依引目内官茶,每斤收钞一钱三分八厘八毫八丝,计增钞七千二百六十九锭七两,比验减去引目二万九千七十六张,庶几引不停闲,茶无私积。中书户部定拟,江西茶运司岁办公据十万道,引一百万,计钞二十八万九千二百余锭。茶引便于商贩,而山场小民全凭茶由为照,岁办茶由一千三百八万五千二百八十九斤,每斤一钱一分一厘一毫二丝,计钞五千八百一十六锭七两四钱一分,减引二万三千二百六十四张。茶引一张,造茶九十斤,纳官课十二两五钱。如于茶由量添二分,计二百六十一万七千五十八斤,每斤添收钞一钱三分八厘八毫八丝,计钞七千二百六十九锭七两,积出余零钞数,官课无亏,而便于民用。”合准本省所拟,具呈中书省,移咨行省,如所拟行之。 至正二年,李宏陈言内一节,言江州茶司据引不便事云:“榷茶之制,古所未有,自唐以来,其法始备。国朝既于江州设立榷茶都转运司,仍于各路出茶之地设立提举司七处,专任散据卖引,规办国课,莫敢谁何。每至十二月初,差人勾集各处提举司官吏,关领次年据引。及其到司,旬月之间,司官不能偕聚。吏贴需求,各满所欲,方能给付据引。此时春月已过。及还本司,方欲点对给散,又有分司官吏,到各处验户散据卖引。每引十张,除正纳官课一百二十五两外,又取要中统钞二十五两,名为搭头事例钱,以为分司官吏馈饣尽之资。提举司虽以榷茶为名,其实不能专散据卖引之任,不过为运司官吏营办资财而已。上行下效,势所必然。提举司既见分司官吏所为若是,亦复仿效迁延。及茶户得据还家,已及五六月矣。中间又存留茶引二三千本,以茶户消乏为名,转卖与新兴之户。每据又多取中统钞二十五两,上下分派,各为己私。不知此等之钱,自何而出,其为茶户之苦,有不可言。至如得据在手,碾磨方兴,吏卒踵门,催并初限。不知茶未发卖,何从得钱?间有充裕之家,必须别行措办。其力薄者,例被拘监,无非典鬻家私,以应官限。及终限不能足备,上司紧并,重复勾追,非法苦楚。此皆由运司给引之迟,分司苛取之过。茶户本图求利,反受其害,日见消乏逃亡,情实堪悯。今若申明旧制,每岁正月,须要运司尽将据引给付提举司,随时派散,无得停留在库,多收分例,妨误造茶时月;如有过期,别行定罪。仍不许运司似前分司自行散卖据引,违者从肃政廉访司依例纠治。如此,庶茶司少革贪黩之风,茶户免损乏之害。”中书省以其言送户部定拟,复移咨江西行省,委官与茶运司讲究,如果便益,如所言行之。
《元史》卷一百四 志第五十二(3)
诸亲属相盗,谓本服缌麻以上亲,及大功以上共为婚姻之家,犯盗止坐其罪,并不在刺字、倍赃、再犯之限。其别居尊长于卑幼家窃盗,若强盗及卑幼于尊长家行窃盗者,缌麻小功减凡人一等,大功减二等,期亲减三等,强盗者准凡盗论,杀伤者各依故杀伤法。若同居卑幼将人盗己家财物者,五十贯以下,笞二十七,每五十贯加一等,罪止五十七,他人依常盗减一等。诸姑表侄盗姑夫财,同亲属相盗论。诸女在室,丧其父,不能自存,有祖父母而不之恤,因盗祖父母钱者,不坐。诸弟为首强劫从兄财,即以强盗论。诸尝过房他人子孙以为子孙,辄盗所过房之家财物者,即以亲属相盗论。
诸奴盗主财,应流远,而主求免者听。诸奴盗主财,断罪,免刺。诸盗雇主财者,免刺,不追倍赃。盗先雇主财者,同常盗论。诸佃客盗地主财,同常盗论。诸同主奴相盗,断罪,免刺配,不追倍赃。诸盗同受雇人财,不以同居论。诸赁屋与房主同居,而盗房主财者,与常盗论。诸盗同本财者,笞五十七,不以真盗计赃论。
诸巡捕军兵因自为盗者,比常盗加一等论罪;若自相觉察,告捕到官,或曾共为盗,首获同伴者,免罪给赏。诸军人为盗,刺断,免充警迹人,仍追赏钱给告者。诸守库藏军人,辄为首诱引外人偷盗官物,但经二次三次入库为盗,又提铃把门军人,受赃纵贼者,皆处死。为从者杖一百七,刺字流远。诸见役军人在逃,因为窃盗得财,杖一百七,仍刺字,杖从逃军,刺从盗。诸军人在路夺人财物,又迫逐人致死非命者,为首杖一百七,为从七十七,征烧埋银给苦主。
诸妇人为盗,断罪,免刺配及充警迹人,免征倍赃,再犯并坐其夫。诸妇人寡居与人奸,盗舅姑财与奸夫,令娶己为妻者,奸非奸所捕获,止以同居卑幼盗尊长财为坐,笞五十七,归宗,奸夫杖六十七。
诸伪僧窃取佛像腹中装者,以盗论。诸僧道为盗,同常盗,刺断,征倍赃,还俗充警迹人。诸僧道盗其亲师祖、师父及同师兄弟财者,免刺,不追倍赃,断罪还俗。
诸幼小为盗,事发长大,以幼小论。未老疾为盗,事发老疾,以老疾论。其所当罪,听赎,仍免刺配,诸犯罪亦如之。诸年未出幼,再犯窃盗者,仍免刺赎罪,发充警迹人。诸窃盗年幼者为首,年长者为从,为首仍听赎免刺配,为从依常律。诸掏摸人身上钱物者,初犯、再犯、三犯,刺断徒流,并同窃盗法,仍以赦后为坐。诸以七十二局欺诱良家子弟、富商大贾,博塞钱物者,以窃盗论,计赃断配。诸夜发同舟橐中装,取其财者,与窃盗真犯同论。
诸略卖良人为奴婢者,略卖一人,杖一百七,流远;二人以上,处死;为妻妾子孙者,一百七,徒三年;因而杀伤人者,同强盗法。若略而未卖者,减一等,和诱者又各减一等,及和同相卖为奴婢者,各一百七。略诱奴婢,货卖为奴婢者,各减诱略良人罪一等;为妻妾子孙者,七十七,徒一年半;知情娶买及藏匿受钱者,各递减犯人罪一等。假以过房乞养为名,因而货卖奴婢者,九十七,引领牙保知情,减二等,价没官,人给亲。如无元买契券,有司辄给公据者,及承告不即追捕者,并笞四十七。关津主司知而受财纵放者,减犯人罪三等,除名不叙,失检察者笞二十七。如能告获者,略人每人给赏三十贯,和诱每人二十贯,以至元钞为则,于犯人名下追征,无财者征及知情安主,牙保应捕人减半。其事未发而自首者,若同党能悔过自首,擒获其徒党者,并原其罪,仍给赏之半。再犯及因略伤人者,不在首原之例。诸妇人诱卖良人,罪应徒者,免徒。诸职官诱略良人为奴,革后不首,仍除名不叙,所诱略人给亲。
诸兄盗牛,胁其弟同宰杀者,弟不坐。诸白昼剽夺驿马,为首者处死,为从减一等流远。诸盗亲属马牛,事未觉自首,顾偿价,不从,既送官,仍以自首论免刺。诸强盗行劫,为主所逐,分散奔走,为首者杀伤邻人,为从者不知,不以杀伤事主不分首从论,为首者处死,为从者杖一百七,刺配。诸窃盗弃财拒捕,殴伤事主者,杖一百七,免刺。诸为盗先窃后强,会赦,其下手杀伤事主者,不赦,余仍刺而释之。诸盗贼分赃不均,从贼欲首,为首贼所杀者,仍以谋故杀人论。诸盗贼闻赦,故杀捕盗之人者,不赦。
诸藏匿强窃盗贼,有主谋纠合,指引上盗,分受赃物者,身虽不行,合以为首论。若未行盗,及行盗之后,知情藏匿之家,各减强窃从贼一等科断,免刺,其已经断,怙终不改者,与从贼同。诸谋欲图人所质之田,辄遣人强劫赎田之价者,主谋、下手一体刺断,其卑幼为尊长驱役者免刺。
诸盗贼应征正赃及烧埋银,贫无以备,令其折庸。凡折庸,视各处庸价而会之。庸满发元籍,充警迹人。妇人日准男子工价三分之二,官钱役于旁近之处,私钱役于事主之家。诸盗贼得财,用于酒肆倡优之家,不知情,止于本盗追征。其所盗即官钱,虽不知情,于所用之家追征。若用买货物,还其货物,征元赃。诸奴婢盗人牛马,既断罪,其赃无可征者,以其人给物主,其主愿赎者听。诸盗官钱,追征未尽,到官禁系既久,实无可折偿者,除之。诸系官人口盗人牛马,免征倍赃。诸盗贼正赃已征给主,倍赃无可追理者,免征。诸盗贼正赃,或曲质于人,典主不知情,而归其赃,仍征还元价。诸遐荒盗贼,盗驼马牛驴羊,倍赃无可征者,就发配役出军。
诸盗先犯后发,与后犯先发罪同者,勿论。诸先犯强盗刺断,再犯窃盗,止依再犯窃盗刺配。诸出军贼徒在逃,初犯杖六十七,再犯加二等,罪止一百七,仍发元流所出军。
诸强窃盗充警迹人者,五年不犯,除其籍。其能告发,及捕获强盗一名,减二年,二名比五年,窃盗一名减一半,应除籍之外,所获多者,依常人获盗理赏,不及数者,给凭通理。籍既除,再犯,终身拘籍之。凡警迹人缉捕之外,有司毋差遣出入,妨其理生。诸警迹人,有不告知邻佑辄离家经宿,及游惰不事生产作业者,有司究之,邻佑有失觉察者,亦罪之。诸警迹人受命捕盗,既获其盗,却挟恨杀其盗而取其财,不以平人杀有罪贼人论。诸色目人犯盗,免刺科断,发本管官司设法拘检,限内改过者,除其籍。无本管官司发付者,从有司收充警迹人。
诸为盗经刺,自除其字,再犯非理者,补刺。五年不再犯,已除籍者,不补刺,年未满者仍补刺。诸盗贼赦前擅去所刺字,不再犯,赦后不补刺。诸应刺左右臂,而臂有雕青者,随上下空歇之处刺之。诸犯窃盗已经刺臂,却遍文其身,覆盖元刺,再犯窃盗,于手背刺之。诸累犯窃盗,左右项臂刺遍,而再犯者,于项上空处刺之。
诸子盗父首、弟盗兄首、婿盗翁首,并同自首者免罪。诸奴盗主首者,断罪免刺,不征倍赃,仍付其主为奴。诸胁从上盗,而不受赃者,止以不首之罪罪之,杖六十七,不刺。诸为盗悔过,以所盗赃还主者免罪。诸为盗得财者,闻有涉疑根捕,却以赃还主者,减二等论罪,免徒刺及倍赃。诸窃盗因事主盘诘,而自首服,其赃未还主者,计赃减二等论罪,刺字。诸盗赃,为首者自首,免罪,为从不首仍全科。诸无服之亲,相首为盗,止科其罪,免刺配倍赃。诸窃盗悔过,以赃还主不尽,其余赃犹及刺罪者,仍刺之。
康熙年间发生过地震吗??
放生过。
康熙十八年的北京大地震,首先是地域的特殊性,北京作为当时的政治问黄中心,人口众多,各种建筑物也是数不胜数,在这样的地区里面发生地震造成的伤害必然是非常的惨重,再者这次地震是该地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最后处于康乾盛世的时代,面对着这样的一次大地震,作为统治者和百姓是怎么进行震后救灾的,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康熙十八年北京大地震的震级为 8级,震中烈度为十一,震中在今北京、平谷、河北三河一带,“东至辽宁之沈阳,西至河南之安阳,凡数千里,而三河、平谷最惨”。地震所及范围至河北、山西、陕西、辽宁、山东、河南等省,共计 200 多个县市, 最远记录达 700 百多公里。
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庚申巳时,从京城的东方的地下发出响声,顷刻之间,只见尘沙飞扬,黑雾弥漫,不见天日。而地面上的人们也被震得东倒西歪,如同坐在船上一半,随后,私下里巨声响起,地面上的所有的东西都在震动,动物到处的乱窜,人们更是无头脑的乱跑,但是已经迈不开步了,这场爆发力极强的地震给京师及周围的州县带来深重劫难。蓟州地区,根据史料记载“地内声响如奔车,如急雷,天昏地暗,房屋倒塌无数,压死人畜甚多,地裂深沟,缝涌黑水甚臭,日夜之间频震,人不敢家居”。宛平县城也没有逃过此劫,“一响摧塌五城门,城中裂碎万间屋。万七千人屋下死,骨肉泥糊知是谁?……西门向北有劈面酸风乱滚之黄沙,东门至南有扑鼻膻水泛滥之黑沟”。良乡县倒塌瓦房10余间,土房40余间;损伤土房、瓦房近百间;街道震裂,水涌高三四尺。二十九日、三十日复大震,良乡、通县等城俱陷,裂地成渠,黄黑水溢出,黑气蔽天。作为震中之一的三河县的惨状更是无法描述,当时的县令对此作了详细的记录,“四远有声,俨如数十万军马飒沓而至”,“有骑驴道中者,随裂而堕,了无形影”,“扶伤出抚循,茫然不得街巷故道,但见土砾成丘, 尸骸枕籍,……号哭呻吟,耳不忍闻,目不忍睹。” 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使得北京地区顿时陷入生存危机的严 重深渊。地震强烈的破坏力使地表建筑遭到极大损毁,“城垣坍 毁无数,自宫殿以及官廨、民居,十倒七八”。据统计,仅仅京城即倒房一万二千七百九十二间,坏房一万八千二十二间,死人民四百八十五名。
京城也是震中之一,很多的建筑物遭到了严重的损坏,据统 计,仅仅京城即倒房一万二千七百九十二间,坏房一万八千二十二间,死人民四百八十五名。)京城的各宫殿、城 楼、寺院、庙宇、会馆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宫殿类如养 心殿、永寿宫、乾清宫、慈宁宫、武英殿、保和殿等;寺院、庙宇、塔阁类如长椿寺、文昌阁、善果庙、广济寺、白塔等;会馆类如京师芜湖会馆、都门南陵会馆、都门云龙会馆、襄 陵会馆、中州会馆、华州会馆等。除了为数众多的老百姓在这次地震中死去外,还有很多的官员也死在了这次地震中,包括内阁学士王敷政、大学士勒得宏、掌春坊右庶子翰林侍读庄炯生、原任总理河道工部尚书王光裕。
康熙十八年地震记载
康熙罪己诏——英明皇帝震灾后的补救措施
面对着如此严重的灾情,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了正确的救灾措施,这显示了康熙皇帝的英明之处。首先,他发了“罪己诏”,言道:“朕御极以来,孜孜以求,期于上合天心,下安黎庶……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协,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职业,以致阴阳不和,灾异示儆。” 他还遣官告祭天坛,并数次率诸王、 文武官员诣天坛亲行祈祷。这些形式在客观上也促使了整个统治阶级关心民情。接着,康熙又令户部和工部拨款震灾,由于 地震房屋倾倒而无力修葺者,旗人每间给银四两,民间房屋则每间给银二两。地震中有死亡人口的家庭,不能棺殓者,每人给银二两。还有,对于受灾地区的百姓,减免赋税,以利赈灾,并且发放粮食,解决灾后饥荒问题。最后,除了官方的赈灾之外,民间也是互相帮助,成为重要的补充手段了。
也许正因为这次的大地震,康熙一直对地震研究颇为关注,并撰有关于地震的论文。
康熙御制文·地震
历史上的康熙皇帝是位勤勉好学的人物,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刻苦学习,到青年时已熟读经、史、子、集;并对自然科学有所造诣。他任用比利时人弗拜斯特为钦天监监正,向他学习西方天文、地理知识,并向西方传教士中精通自然科学的传教士学习历法、数学、测量知识。在他的一生中,撰写了天文、地理、物理、地质、地震等方面的论文数十篇,这在封建帝王中是难能可贵的。康熙继承王位后,华北地区地震不断,康熙一面下诏账恤灾民,一面对地震成因进行研究。1721年,67岁高龄的康熙皇帝在他病逝前一年,结合自己在数次大震中的感受和体会,撰写了论文《地震》,《地震》著于康熙60年,刊于雍正10年编录的《御制文》第4集第30卷内。
在《地震》这篇学术论文中,康熙认为"大凡地震,皆积气所致"。"阴阳迫而动于下,深则震虽微而所及者广,浅则震虽大而所及者近……而方幅之内,递以近远而差。"就是说,地震起源于地下,在地震震级大致相同时,震源越深,波及面越广,但对地面的破坏越小;震源越浅,波及面越小,而对地面的破坏越大。这与现代地震理论得出的结论颇为接近。
康熙皇帝在位的64年中,一共经历过几次大地震
1718年6月19日(清康熙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甘肃通渭7.5级地震形成的赵家窑滑坡和通渭滑坡,不仅滑坡体大,且伤亡惨重。清康熙年间巩建中写的“地震记异”,详细记述了赵家?滑坡埋藏永安镇的情景:“震时天暗淡,光雾撩,震声轰轰不绝,过迅雷十倍。北山一带山崩土飞,壅渭而奔,直扑于南山腰,将环镇二十里属人压之,其平地冲为高阜,倾陷坳垤,淤泥若漆,令人怵目而惨心重,一如通渭也。”
最大的地震黄土滑坡堰塞湖
1654年7月21日(清顺治十一年六月八日)夜半,甘肃天水发生8级地震。地震使罗家堡七十峪两山拽成一体,木门里一带山崩水塞,桑田沧海,压埋村落近十里,至雍正四年(1726年),水涸复变为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