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佛运动

时间:2024-05-17 20:06:47编辑:奇事君

灭佛运动是哪个朝代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时局分裂及战乱纠纷。南方地区相对稳定,区域佛教文化兴盛;北方则战乱频繁,佛教遭到严重限制和破坏。后周世宗柴荣显德二年(955年)废天下佛寺,以佛寺铜材铸行“周元通宝”,钱质与铸量均居五代之冠,其毁佛行为,史称“三武一宗”。
南宋偏安,江南佛教虽仍保持一定盛况,但由于官方限制佛教的发展,除禅宗、净土宗外,其他各宗已日益衰微远非昔比。禅宗不立文字,不重经论,因而在会昌禁佛和五代兵乱时所受影响较小。

“三武一宗”,是指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之厄”。在中国历史上,这几位皇帝曾经发动过毁灭佛法的事件,使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很大打击,因此在佛教史上被称为“法难”、“三武一宗之厄”等等。


灭佛运动是哪个朝代

五代十国时期。指五代后周世宗柴荣实施的一系列打压、排斥佛教的政策。后周世宗柴荣生性不喜佛教,即位未几即下令破除佛教,禁止私自出家,废除无敕额之寺院三万余所,收购佛像铸钱,佛经章疏大半散佚。众所周知,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当时,连年征战,土地荒芜,水利失修,国民经济萧条,以至于“人烟断绝,荆榛蔽野”。这导致的一个突出后果便是,社会动荡导致许多百姓不得已遁入空门,致使佛教迅速发展。一方面,连年征伐导致人口锐减,另一方面,不事稼穑的佛门子弟越来越多,这已经大大影响国家的财政税收和兵役徭役征发,国家政权与宗教势力的矛盾已经相当尖锐。


灭佛运动是哪个朝代

  灭佛运动分别发生北魏、北周、唐朝、后周。四次灭佛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这四次灭佛的主要原因,各帝王动机不一,情况各不相同,但如出一辙。无非是政治原因;思想文化领域的冲突;僧团道风方面的缺陷;僧俗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方面等问题。



  据“中国通史”等资料记载“在北魏太武帝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和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4年)”的四次灭佛运动,即称为佛教史上的“三武一宗”法难。



  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盛行就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那个时候社会动乱不安,很多人家庭经济破产。

  佛家寺院又有特殊政策保护,可以不交税,有自己的财产,甚至可以有自己的武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出家是最好的出路了。



  但是这些人入了佛门,可未必就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可能很多人根本也没想遵守。所以那个时期的和尚的素质有所降低。这是导致第一次灭佛运动的直接原因。


历史上的灭佛运动

中国历史上四次由封建帝王发动的禁止佛教事件。 这四位帝王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 又称三武一宗法难。 北魏太武帝禁佛太武帝在位期间锐志武功,统一江北诸地。 他初崇佛法,后因受道士寇谦之等的影响,转奉道教,并亲受符箓,于440年改元为太平真君。 认为佛教系“西戎虚诞”,“为世费害”。 太平真君五年,诏禁王公以下至庶人私养沙门,九月杀僧领玄高、慧崇等。 七年,太武帝西征到达长安,见佛寺内藏有兵器,又查出“酿酒具及州郡牧守富人所寄藏物,盖以万计。 又为窟室,与贵室女私行****”。 司徒崔浩因之上疏请诛天下沙门,毁诸寺院经像。 三月,帝下诏诛长安沙门,并命留守平城的太子晃下令废除全国佛教。 诏曰:“有司宣告征镇诸军、刺史,诸有佛图形象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 ”太子素信佛法,缓发诏书,使远近皆有所豫闻。 因此四方沙门多亡匿逃脱,金银佛像及经书被秘密收藏,仅有一部分僧人被戮,而魏境内寺宇建筑却多被毁。 太武帝死后,文成帝继位,诏复佛法。 佛教又得以恢复。 北周武帝禁佛北周武帝即位之初,循例事佛,但更重视儒术。 天和二年(567)因寺僧日多,滋生是非,国库收入骤减,还俗沙门卫元嵩上书请删寺减僧,谓“国治岂在浮图”?复谓“唐虞无佛图而国安,齐梁有寺舍而祚失”。 此论深合帝心。 武帝为禁抑释道,制造舆论,从天和至建德年间(566~578),曾七次召集百官及沙门、道士等辩论儒释道三教先后;甄鸾、道安等屡上书驳斥道教,纷纭不息。 天和三年,武帝御大德殿,集百僚及沙门、道士,亲讲《礼记》,欲以儒术治天下。 建德三年五月始议禁佛,诏僧道大集京师,斥佛教不净,下诏禁佛道二教:经像悉毁,并令沙门、道士还俗,三宝福财散给臣下,寺观塔庙赐予王公。 其他奉祀崇拜,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 当年六月,设置通道观,选佛、道名士120人,普著衣冠,为“通道观学士”,并置官吏统管。 建德六年灭北齐,周武帝入邺城,在原齐境内推行禁佛之令,沙门慧远与帝争论不果。 禁佛后,北方寺像几扫地悉尽,僧众多逃奔江南。 武帝死后,宣帝、静帝先后继位,佛法又兴。 唐武宗禁佛因发生在会昌年间,故又称会昌法难。 武宗好道术,开成五年(840)秋,召道士赵归真等81人入禁中,于三殿修金箓道场,亲受法箓。 宰臣李德裕等亦恶佛法。 会昌二年(842)十月,勒令僧尼戒行不精者还俗,财物入官,僧许留奴一人,尼许留婢两人。 三年,查点外国僧人,并禁摩尼教等流传。 令两街功德使疏理京城,公案无名者还俗,递归本贯,诸州道府皆同斯例。 四年,诏禁供养佛牙,毁焚长生殿内道场经像,换为天尊老君之像。 但毁佛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寺院所属庄园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减少。 加以僧伽腐败,僧侣不事生产,蠹耗天下。 会昌五年三月,勘检天下寺舍奴婢,八月,敕毁佛寺,勒僧尼还俗,下令并省寺院。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载:“秋七月,……敕上都、东都两街各留二寺,每寺留僧三十人。 天下节度、观察使治所及同、华、商、汝州各留一寺,分为三等:上等留僧二十人,中等留十人,下等五人。 余僧及尼并大秦穆护、祆僧皆勒归俗。 寺非应留者,立期令所在毁撤,仍遣御史分道督之。 财货田产并没官,寺材以葺公廨驿舍,铜像、钟磐以铸钱。 ”诏行之后,全国共拆寺4600余所,还俗僧尼26万余人,收充两税户。 拆招提、兰若4万余所,收膏腴上田千万顷。 又将寺院奴婢改为两税户15万人。 但当时藩镇权势已重,有些地方并未遵旨禁佛。 武宗死后,宣宗又复佛法,但佛教势力已衰,元气大伤。 后周世宗禁佛世宗在位时,北方五代更迭,兵革时兴,僧尼管理功令渐弛,以致寺僧浮滥,直接影响国家赋税、兵役。 显德二年(955),诏令整饬寺院,沙汰僧尼。 凡无敕颁寺额之寺宇并皆停废,亲无侍养者不许出家。 规定若要出家,男年十五以上,诵经百纸或读五百纸,女年十三以上,诵经七十纸或三百纸,陈状呈上,本郡考试以闻,祠部给牒方得剃度。 禁止烧身、炼指等眩惑世俗、残害肢体的行为。 存留寺院之外,民间的铜佛像全数没收入宫,用以铸钱。 此年共废寺3336所,存者为2694所,僧尼系籍者61200人。 此后,中国北方的佛教日益衰落,而南方佛教仍继续发展。


历史上为什么三次大规模灭佛?

历史上之所以会出现三次大规模灭佛事件主要是由政治、思想文化、佛教自身内部问题等多方面原因共同导致的。这三次大规模灭佛事件分别发生于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以及唐武宗这三个皇帝的在位时期。魏太武帝灭佛事件魏太武帝是北魏君王,而北魏属于鲜卑族政权。北魏百姓主要崇信佛教、道教外加琐罗亚斯德教这三个宗教,其中佛教的信徒数量是最多的。当时道佛两教之间的冲突十分尖锐,而魏太武帝因受宰相崔浩的影响而笃信道教。在此前提之下,魏太武帝又发现佛教之中有很多僧侣存在不守清规的现象。久而久之,本来对佛教存在平常心的魏太武帝逐渐对佛教生出恶意。之后更有佛教僧侣与反魏贼人盖吴有所牵扯,从而引得魏太武帝于公元446年下令诛杀僧众,销毁佛像并禁止百姓信奉佛教。北周武帝灭佛事件北周武帝同样出生于鲜卑族,在位前期朝政大权为宇文护所控。后来他于572年铲除宇文护,自此大权在握。其中在宇文护掌权期间,北周十分推崇佛道。待北周武帝夺回大权之后,他先是展开了一场“辩论赛”,用来讨论佛、道、儒三者的主次顺序。在正式展开讨论之前北周武帝率先提出佛应排至最末,由此可见这时的北周武帝就已对佛教存有恶意。之后僧侣的自我争辩以及对道、儒二者的贬低则进一步加深了北周武帝的不喜,于是他对灭佛一事越发势在必行。574年,北周武帝正式下诏灭佛,一时间融佛焚经,驱僧破塔这类事件层出不穷。唐武宗灭佛事件唐宪宗时期由于这位君王十分崇信佛教,所以连带着唐朝百姓也十分笃信佛教。而继唐宪宗之后的多任皇帝也同样非常提倡佛教,故而佛教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与佛教发展相对应的是僧侣以及寺院数量的持续增多,而这两者数量的上升则严重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于这种背景下登基的唐武宗为去除唐朝积弊,促进唐朝发展,故而决定灭佛。841年唐朝在唐武宗的诏令之下开始灭佛,至846年此次灭佛行动进入高潮阶段。

历史上有过几次大规模的灭佛事件,有没有出现过灭道事件?

历史上“灭道”一样屡见不鲜。佛教,道教,都是中国如今传播力,影响力最大的宗教,在民间也是声名遐迩。很多人尽管未必是佛道两教的信徒,但对于一些神灵:观音菩萨,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等,也会专门供奉。道教,佛教在历史上都非常的活跃,但是我们却能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好像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有灭佛的,却没有灭道的。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统治者真的没有灭过道吗?答案是否定的。道教从发家开始,给人们的印象就不是很好。蜀中人士张道陵成立天师道,散播符水,托老子之名撰写经文,《后汉书》是怎么记载的呢?“造作符书,以祸百姓”。可见,张道陵这个道教公认的祖师,当时也不是什么“清心寡欲”的善茬。后来,他的儿媳妇,出卖色相给益州太守刘焉,换取了张道陵的孙子三代天师张鲁坐上了汉中太守的位置。张鲁在汉中盘踞一方,杀害了朝廷的使者,开始“拥兵自重”,后来被曹操所灭。另外,东汉末年,还有一次更声名显著的道教造反运动:黄巾起义。最后,皇甫嵩用十万道士的人头铸就了京观,彻底镇压了黄巾军。这应该是历史上最残酷,也是最暴力的一次镇压宗教事件,也算是“灭道”。后来,两晋时期,南天师道的教主孙恩,卢洵,也是拥兵造反,甚至杀害了很多百姓,连女人和小孩都不放过;晋朝官方,则以雷霆手段灭了南天师道的教团组织。可以说,“灭道”在中国历史上,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明代龙虎山第四十六代天师,叫“张元吉”。《明史》里,他可是无恶不作,打家劫舍,和土匪没什么区别;这也直接导致了正一教受到军队打压,在明代衰落。

三武灭佛的三武是指什么?

一、北魏太武帝灭佛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为兵。那时,由于沙门历来可以免除租税、徭役,所以锐志武功的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四三八)下诏,凡是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他还听信宰相崔浩的谗言劝谏,改信寇谦之的天师道,排斥佛教,并渐次发展为灭佛的行动。二、北周武帝灭佛宇文邕(543—578),字祢罗突,是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他当了十八年皇帝,死时仅三十五岁,史称北周武帝。北周武帝灭佛,同时也灭了道。这也是和当时北周武帝后来推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三、唐武宗灭佛唐武宗灭佛,始于会昌初年,而至会昌末年达到高潮。早在会昌二年(842),武宗已令僧尼中的犯罪者和违戒者还俗,并没收其全部财产,“充入两税徭役”(《武宗本纪》,《旧唐书》卷十八)。三武灭佛的意义北周武帝灭佛运动确立了沙门必须尊重皇权的政治的原则,断绝了佛教寺院与平民政府分权抗议,发展成为政教合一政权的可能,确立了中国皇朝政教分离的传统,使中国在此后近一千年的时间里得以在国家制度上保持了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优势。在周武帝废佛以后,部份僧侣混迹民间,或逃匿山林,另有部份僧人则南渡陈朝,因此促进南北朝佛教的交流。唐武宗灭佛,佛教寺院财产被剥夺,僧尼还俗,寺庙遭废,经籍散佚,佛教宗派因失去繁荣的客观条件,从此也由极盛而走向衰微了。但是大量僧尼还俗,寺庙土地与财富收归政府所有,客观上也减轻了人民供养僧尼的经济负担。

历史记载中的三武灭佛是什么事件,三五帝为什么要灭佛?

三五毁佛,不是指一人,而是三人,准确的说应该是四人,三五之后还有一例。武夷宗显然是四皇。他们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雍、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接下来,我会告诉你为什么要毁坏佛陀。首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为了获得更多的士兵和纳税人,毁掉了佛陀。拓跋涛是一代英雄。十七岁时,他亲自率领骑兵远征北方柔然。在他眼里,让北魏一统天下,才是最大的野心。南北朝正值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兴盛的时期。大批青壮年到寺院出家,使北魏参军人数逐年减少,耕地的人数越来越少,较少的。再这样下去,北魏迟早会垮台。拓跋涛之前也信奉佛教,经常与佛教僧侣讨论佛教。但在国情面前,他还是选择了理智。因此,据说拓跋焘为了有更多的生命力帮助他统一北方,毁掉了佛陀。其次,北周武帝宇文邕除了增加纳税人口外,还因为崇尚儒家而毁掉了佛陀。喻文镛是典型的儒学迷。在他眼里,除了儒家治国之道,其他的佛教和道家都不应该存在。由于这些宗教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因为宇文邕偏向儒家,所以佛教和道家都被打败了。所以,宇文庸淘汰的不仅是佛教,还有道家。据记载,宇文庸毁掉了4万座寺庙,逼迫300万僧尼返俗。唐武宗李彦继位后,对佛教日益奢侈的生活感到厌恶。一方面,安史之乱后,民生枯竭,国库入不敷出,各地分裂政权造成灾难。不纳税的特权变成了老百姓的避难所,数量众多,成本高昂。尤其是唐武宗是道士,经常把道士叫进宫里,讨论道教和道观。在道士的影响下,李焱痛恨佛家的众生平等,婚姻不应该是婚姻的问题。在此期间,也有打压佛教的行动。会昌元年,李彦正式下令灭佛。从三个从吴懿宗的灭佛案来看,可以看出当时皇权与宗教势力的竞争是多么的激烈,宗教绝不能凌驾于皇权和国法之上。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灭佛事件?

中国历史上有四次灭佛事件:
1、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事件;
2、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事件;
3、唐武宗灭佛;
4、后周世宗灭佛.
一、北魏太武帝"灭佛"
北魏太武帝(423~452)"灭佛",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国家镇压、取缔佛教事件。
北朝(420~581)大多数帝王支持佛教,促使佛教势力迅速发展。同时,佛教也与儒教和道教发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僧团与国家及世俗地主阶级也发生了政治、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太武帝对佛教采取镇压措施,正是这些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北周武帝"灭佛"
北周武帝(561~578)统治时期,北方佛教势力急剧膨胀,僧尼人数达到200万,佛寺3万多所。由于僧尼享受免税赋徭役的特权,武帝要富国强兵以统一北方,就必然采取"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的措施。周武帝首先削减僧尼和寺院数量,又多次召集名儒、名僧和名道,共同讨论儒释道三教的优劣。
三、唐武宗"灭佛"
由于唐代前中期的帝王基本都支持佛教发展,促使佛教势力急剧膨胀,激化了佛教僧侣阶层与国家和世俗地主阶级的矛盾,终于爆发了唐武宗时期的毁灭佛法运动。
到唐武宗(841~846)即位时,由于僧尼数量的增长,寺院经济的膨胀,削弱了朝廷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促进了社会上反佛情绪的高涨。唐武宗在整顿朝纲,收复失地、稳定边疆的同时,也决定取缔佛教。他在废除佛教的诏书中,历数佛教的危害,认为,在全国各地,包括两京地区,"僧徒日广,佛寺日崇,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遗君亲于师资之际,违配偶于戒律之间。坏法害人,无逾此道。"他还认为,废除佛教,乃是"济人利众"的举措。
四、后周世宗"灭佛"
五代十国(907~960)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战乱的年代。由于当时的历代小王朝为了抗御外地,保住疆土,都把扩充兵员,增强国家财力作为首要任务。所以,各王朝对佛教普遍采取限制的措施。周世宗即位之后,在挫败北汉和契丹联合进攻的同时,对佛教采取大规模压缩的措施。显德二年(955),诏令禁止私度僧尼,严禁奴婢、罪犯等出家,废除所有无敕额寺院。不允许新建任何大小寺院。他没有勒令所有僧尼还俗,但是鼓励僧尼还俗。


历史上的灭佛运动

中国历史上四次由封建帝王发动的禁止佛教事件。这四位帝王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又称三武一宗法难。
  北魏太武帝禁佛太武帝在位期间锐志武功,统一江北诸地。他初崇佛法,后因受道士寇谦之等的影响,转奉道教,并亲受符箓,于440年改元为太平真君。认为佛教系“西戎虚诞”,“为世费害”。太平真君五年,诏禁王公以下至庶人私养沙门,九月杀僧领玄高、慧崇等。七年,太武帝西征到达长安,见佛寺内藏有兵器,又查出“酿酒具及州郡牧守富人所寄藏物,盖以万计。又为窟室,与贵室女私行****”。司徒崔浩因之上疏请诛天下沙门,毁诸寺院经像。三月,帝下诏诛长安沙门,并命留守平城的太子晃下令废除全国佛教。诏曰:“有司宣告征镇诸军、刺史,诸有佛图形象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太子素信佛法,缓发诏书,使远近皆有所豫闻。因此四方沙门多亡匿逃脱,金银佛像及经书被秘密收藏,仅有一部分僧人被戮,而魏境内寺宇建筑却多被毁。太武帝死后,文成帝继位,诏复佛法。佛教又得以恢复。
  北周武帝禁佛北周武帝即位之初,循例事佛,但更重视儒术。天和二年(567)因寺僧日多,滋生是非,国库收入骤减,还俗沙门卫元嵩上书请删寺减僧,谓“国治岂在浮图”?复谓“唐虞无佛图而国安,齐梁有寺舍而祚失”。此论深合帝心。武帝为禁抑释道,制造舆论,从天和至建德年间(566~578),曾七次召集百官及沙门、道士等辩论儒释道三教先后;甄鸾、道安等屡上书驳斥道教,纷纭不息。天和三年,武帝御大德殿,集百僚及沙门、道士,亲讲《礼记》,欲以儒术治天下。建德三年五月始议禁佛,诏僧道大集京师,斥佛教不净,下诏禁佛道二教:经像悉毁,并令沙门、道士还俗,三宝福财散给臣下,寺观塔庙赐予王公。其他奉祀崇拜,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当年六月,设置通道观,选佛、道名士120人,普著衣冠,为“通道观学士”,并置官吏统管。建德六年灭北齐,周武帝入邺城,在原齐境内推行禁佛之令,沙门慧远与帝争论不果。禁佛后,北方寺像几扫地悉尽,僧众多逃奔江南。武帝死后,宣帝、静帝先后继位,佛法又兴。
  唐武宗禁佛因发生在会昌年间,故又称会昌法难。武宗好道术,开成五年(840)秋,召道士赵归真等81人入禁中,于三殿修金箓道场,亲受法箓。宰臣李德裕等亦恶佛法。会昌二年(842)十月,勒令僧尼戒行不精者还俗,财物入官,僧许留奴一人,尼许留婢两人。三年,查点外国僧人,并禁摩尼教等流传。令两街功德使疏理京城,公案无名者还俗,递归本贯,诸州道府皆同斯例。四年,诏禁供养佛牙,毁焚长生殿内道场经像,换为天尊老君之像。但毁佛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寺院所属庄园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减少。加以僧伽腐败,僧侣不事生产,蠹耗天下。会昌五年三月,勘检天下寺舍奴婢,八月,敕毁佛寺,勒僧尼还俗,下令并省寺院。据《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载:“秋七月,……敕上都、东都两街各留二寺,每寺留僧三十人。天下节度、观察使治所及同、华、商、汝州各留一寺,分为三等:上等留僧二十人,中等留十人,下等五人。余僧及尼并大秦穆护、祆僧皆勒归俗。寺非应留者,立期令所在毁撤,仍遣御史分道督之。财货田产并没官,寺材以葺公廨驿舍,铜像、钟磐以铸钱。”诏行之后,全国共拆寺4600余所,还俗僧尼26万余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4万余所,收膏腴上田千万顷。又将寺院奴婢改为两税户15万人。但当时藩镇权势已重,有些地方并未遵旨禁佛。武宗死后,宣宗又复佛法,但佛教势力已衰,元气大伤。
  后周世宗禁佛世宗在位时,北方五代更迭,兵革时兴,僧尼管理功令渐弛,以致寺僧浮滥,直接影响国家赋税、兵役。显德二年(955),诏令整饬寺院,沙汰僧尼。凡无敕颁寺额之寺宇并皆停废,亲无侍养者不许出家。规定若要出家,男年十五以上,诵经百纸或读五百纸,女年十三以上,诵经七十纸或三百纸,陈状呈上,本郡考试以闻,祠部给牒方得剃度。禁止烧身、炼指等眩惑世俗、残害肢体的行为。存留寺院之外,民间的铜佛像全数没收入宫,用以铸钱。此年共废寺3336所,存者为2694所,僧尼系籍者61200人。此后,中国北方的佛教日益衰落,而南方佛教仍继续发展。


上一篇:米兰婚纱

下一篇:南昌天气预报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