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墓

时间:2024-05-15 23:56:51编辑:奇事君

严复墓的人文历史

墓系清宣统二年(1910年),严复为归葬亡妻王氏,令长子严伯玉监造,严复自书墓碑及“惟适之安”横屏。民国10年(1921年)严复病逝后葬于此。陈宝琛为其撰墓志铭,曰:“旗山龙渡岐江东,玉屏耸张灵此钟。绛新籀古析以中,方言扬云论谭充,千辟弗试千越锋,昔梦登天悲回风。飞火怒扇销金铜,鲸呿鼍跋陆变江。氏见犹阅世君非蒙,咽理归此万年宫,文章光气长垂虹。”196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0年代,墓周围环境严重破坏。1984~1988年,由福建省文物行政部门拨款和旅美严复长孙女严倚云,汇款,在上岐村民委员会支持下重新修复以原墓为中心,保持原状不变,在墓的两侧及后侧建一堵高2.3米的砖墙,在墓前砌建长40米、高2米多的石墙,开两门,上为花岗石歇山顶,扩展二层墓埕,墓园面宽40米,纵深42米。并在墓园内种植白玉兰树。198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重修墓园,铺设甬道路面。

严复墓的生平简介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乳名体干,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野老人,福建侯官(后并入闽县,称为闽侯,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他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名学浅说》、《穆勒名学》等著作。他的译著在当时影响巨大,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严复的翻译考究、严谨,每个译称都经深思熟虑,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严复的生平如何?

严复1853年出生于中国福建。他从小热爱读书,博闻强记。13岁那年,严复考入了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毕业以后在军舰上实习和工作了五年,1877又被派往英国学习海军,在留学英国期间,严复接触到了西方国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此期间,他积极研究西方社会的经济学说和英国的社会制度,最后他认识到了英国的“三权”(立法、司法、行政)分立的完美的议会制是英国富强的重要原因。经过两年的国外学习,严复于1879年回国并担任了福州船政学堂的教习,第二年又担任了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1894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让严复对洋务派的“自强新政”十分不满。他认为,救国不仅仅是加强军事力量,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习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所以他积极地主张变法维新。

福州著名景点有哪些

入选中国美景大赏,有福之州势不可挡。福州,一座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千年榕树是它的代言,人杰地灵是它的赞誉,深受广大旅游爱好者喜爱的它,十大绝美风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们,来到此处游览,驻足,甚至于扎根福州。如果你想要到或即将来福州旅游的话,以下几个旅游景点一定不能错过: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如今现存古民居约有270座,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三坊七巷”是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肆组成,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和南后街。一坊一天地,一巷一景色,坊巷相交,中轴街肆已贯之。不少游玩之人便在此处找寻不见方向,但这不必惊慌,寻一店家打听便可走出。途中你会遇见写生的学子,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贩卖东西的摊贩,以及飘来的阵阵香味,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享受这里的人间烟火气。鼓山,养千人之众的涌泉寺为中心,山体历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长期剥蚀、风化、崩塌、堆积而成千姿百态的众多景色,而后依据民间传说,十八景悄然出现在人们的眼中。蟠桃林、刘海钓蟾、玉笋峰、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观,更是让我们一饱眼福,此外,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此外,历代的摩崖石刻多处,所记载的便是古时人们的生活叙事。

福建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福建的名胜古迹有:武夷山(南平)、鼓浪屿(厦门)、湄洲岛(莆田)、清源山(泉州)、大金湖(三明)等。
1、武夷山(MountWuyi),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2、鼓浪屿(英文:Kulangsu,古属泉州府同安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
3、湄洲岛,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湄洲镇辖岛,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中心东南42公里,距大陆仅1.82海里,是莆田市第二大岛,是妈祖的成神地。
4、清源山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
5、泰宁大金湖,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属三明市泰宁县。大金湖地质公园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体,同时还有花岗岩地貌景观和人文景观等点缀其中。


求严复的所有翻译的著作

《天演论》、《原富》(即《国富论》)、《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穆勒名学》《社会通诠》、法意》(即《论法的精神》)和《名学浅说》。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扩展资料: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采,文字典雅。这条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很大,20世纪的中国译者都深受这三个字影响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严复

严复的矛盾选择,源于他思想上的游移 矛盾体现在哪些地方

一代宗师
他为大清帝国谱写的国歌,仅仅传唱了6天,国歌竟成挽歌;
他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引入中国,自己却难以适应时代的变迁;
他不肯充当袁世凯的幕僚,却因“被签名”而上了复辟的耻辱柱;
他通过翻译和办报影响了一代年轻人,但当政者从没有在意他治国经世的理想。
严复为大清帝国谱写的国歌,仅仅传唱了6天。
1911年10月4日,严复作词、“红豆馆主”溥侗作曲的《巩金瓯》,取代了之前的代国歌,成为法定的国歌。“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几经推敲的32个字,并没有给帝国带来好运。仅仅6天后,起义在武昌爆发,乱世的国运,已经经不起推敲。
人们还没有把这些复杂的歌词记熟,边远地方的人们甚至未及听到这段旋律,他们的兴致就被革命的热情裹挟而去。国歌,竟成挽歌。
执拗的旧式文人 对革命不以为然
起初,严复和大多数人一样,对武昌起义不以为然,半年前的“黄花岗起义”就以失败告终,革命党匆匆留下70多具尸体,曾经拒绝过慈禧太后招安的黄兴再度流亡海外。尽管人们已经对帝国普遍失望,然而,这种表面上的稳定与繁荣,看起来又似乎牢不可破。谁能相信,武昌的起义居然就能一蹴而就,甚至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迅速扯去了覆盖在孱弱帝国脸上的那张楚楚动人的画皮。
武昌起义20天后,局势已经日渐失控,清廷发布诏书,希望能挽回民心,然而为时已晚。对于清廷的迟钝,严复在写给英国《泰晤士报》驻华记者莫理循的信中颇有微词:“皇上发誓要永远忠实服从不久就要召开的国会的意愿。他发誓不让任何皇室成员进入内阁;他同意对所有政治犯甚至那些反对皇上的革命者实行大赦;宪法由议会制定并将被无条件接受。如果一个月前做到这三条之中任何一条的话,会在清帝国发生什么样的效果啊!”
这些姗姗来迟的誓言,已经无从重建公众对帝国的情感与信任,然而,严复却仍在固执地为立宪留存最后的希望。尽管他一手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哲学引入中国,然而,对于一个失去帝王的中国,他依然无法想象。
就像张謇和梁启超一样,严复也将最后的赌注压在袁世凯身上。
人们一时很难理解严复近年来的转变。袁世凯当初如日中天的时候,严复曾屡次谢绝他的邀请,不肯充当他的幕僚,以至于一向极善于用人、拉拢人的袁世凯,都失去了耐心,忿忿地发誓,“严某纵圣人复生,吾亦不敢再用。”然而,袁世凯后来被摄政王要求解甲归田时,严复却公开站出来讲他的好话,辛亥革命爆发后,更开始主动示好,似乎全然放弃了早年的气节。
严复显然没有放弃气节,他只是秉承着一个旧式文人的执拗。席卷全国的革命风潮,并没有让严复看到国家的转机,他目睹的只有日复一日的混乱,接踵而至的危机。举目天下,严复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于新旧两派之中,求当元首之任,而胜项城者,谁乎?”
严复别无选择,并且又一次一厢情愿地误以为身处局中。
思想上曾游移不定 回国后竟猛学八股
严复的矛盾选择,源自他思想上的游移。
严复留学英国,学习的是轮船驾驶,但他却是那一批留英学员中唯一未上军舰供职的人。据当年的留学监督李凤苞等人认为,严复的长项在理论、外文和交涉,“堪充教习”。学成归国后,他长期担任水师学堂教职,为时长达20年,但并不如意。
留学英国的两年多时间,严复关心欧洲社会政治情形,旁听议会辩论,显示出强烈的兴趣。然而,严复在北洋水师学堂执教时曾有“当年误习旁行书(即外文),举时相视如髦蛮”的诗句,对自己热衷西学似有悔意,以至于转向科举,“发愤治八比,纳粟为监生”。
从1885年至1893年,严复先后四次参加乡试,却均遭落第。这既表明严复不甘于平庸,也说明了他在思想上的游移不定。而甲午海战惨败后,清朝士林风气大变,思想界西风劲吹,严复才有机会发挥其长,翻译《天演论》等西方重要著作,几年间名满天下,成为一代启蒙大师。
补白
跟袁世凯搞复辟
皮后锋著《严复大传》,颠覆了过去一种较普遍的观点,即认为严复参加“筹安会”,支持袁世凯复辟,是被“盗名”的,而实际上,严复参加“筹安会”基本上是自愿的。该书还写到了一些对严复颇为负面的评价,比如,严复最亲密的学生熊纯如说:严复在西学方面,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所不及,但在“勇德”方面,严复则远不如康、梁等人;而革命党人称严复:只晓得自私自利,只享权利不尽义务;章太炎说严复:在政治上视汉人为猥贱,于革命、立宪非其所措意,在中国文史知识上是仅得句读而未领其要,在译介西学上是以与中学偶合为真为喜。
跟梁启超辩文风
梁启超和严复有过一场有关文风的公开辩论。1902年,梁启超在其所办的《新民丛报》第一期上,撰文推荐刚刚出版的严复译著《原富》,但同时也坦率批评了这本译著的复古文风。严复不接受梁的批评,他在答辩文章中称,他著作的读者范围,只限于中国多读古书之人,为了迎合这些读者的爱好,所以他主张文风复古。
这场论辩,虽由译著《原富》文风引起,但论辩内容,已经越出了《原富》这一译著文风的范围,实际上,这是梁启超、严复两种不同文风取向的冲撞。在当时的主流文坛,严复、梁启超的文风取向都有同道同志,例如古文名家吴汝纶就支持严复,著名诗人黄遵宪观点就与梁启超一致。
误陷复辟漩涡
隐于权力背后的改革派
倒向袁世凯举荐梁启超
民国建立之后,严复被迫与袁世凯捆绑得越来越紧。他向袁世凯举荐过许多人,包括梁启超,他相信这个比自己小19岁的年轻人,像袁世凯一样拥有非比寻常的力量,在报章上,他曾无数次亲身体验过这种力量,所以他敦告袁世凯,“梁启超不可不罗致到京。”他还警告袁世凯,无论如何,不要接受革命党的条件去南京任职,否则凶多吉少,对此,张謇也持有相同的态度。而袁世凯马上心领神会地找到借口搪塞革命党,态度坚决地留在北京。
民国初年,张謇、严复和梁启超,都热衷于政治改革,却又选择匿身于权力背后,三人之中,严复隐匿得最深,距离权力中心也最远。日本汉学家佐藤慎一后来这样点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不是贯穿某一特定的个人或党派的意志的革命。革命以这种形式展开,就是革命派也不曾预想到。辛亥革命是以各种各样的利害或疑惑为背景、以超出所有中国人所能预想的形式而展开的革命,在这种意义上是不可预期的革命。相对于这些错综复杂的政治权力之间的捭阖博弈,严复的想法则往往过于单纯,他的声望让他不可能置身事外,然而,他的执拗与天真又总是让他与时局格格不入,他曾试图影响这场“不可预期的革命”,却每每在意识到自己的边缘身份后马上选择了放弃,旧文人的敏感与自尊,塑造了他的性格悲剧,毕其一生,他都是一个局外人,满怀热忱,却又无能为力。
被唾弃的精神领袖 竟然为复辟而鼓噪
被袁世凯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时,严复曾以为自己终于等到了一展身手的机会,接踵前来应聘和举荐的朋友们,也让他颇感欣慰,他以为这一次终于可以置身于漩涡的中心,力挽狂澜,他甚至满怀憧憬地策划了许多改革的计划,试图重整京师大学堂的风气,甚至试图以经学来统帅北大的文科,“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然而,他自身与时代的格格不入,以及来自革命党的抵牾,终究还是让他难以招架。
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写给袁世凯的呈文,让严复的处境显得更加尴尬。蔡元培不动声色地向袁世凯暗示,任命严复,没有经过教育部提名及批准,流程上欠妥当,大总统不宜越俎代庖,“北京大学堂今拟改称为北京大学校,大学堂总监督改称为大学校校长,总理校务;分科大学监督改称为分科大学学长,分掌教务;分科大学教务提调即行裁撤;大学校长须由教育部于分科大学学长中荐一人任之,庶几各实相符,事权划一,学校经费亦得借以撙节。现已由本部照会该总监督任文科大学学长,应请大总统任命该学长署理北京大学校长”。
作为更名后的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严复仅仅在任上逗留半年,便被迫辞职。
北京大学的崛起,还需要长达五年的等待,从海外归来的蔡元培亲自出任北大校长,才终于开创了一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时代神话,那时,严复却被那些曾经景仰过他的年轻人们无情地唾骂。他在为袁世凯复辟而鼓噪的“筹安六君子”宣言上被动地签名,成为他难以抹去的政治污点,许多曾经视他为精神导师的年轻人,转而开始攻击他。
从北京大学卸任后的严复,渐渐淡出了中国的教育舞台,转向了政治舞台。民国三年(1914年),他任袁世凯政府参政院参政、总统府外交顾问。似乎与中国近代其他思想家如康有为、林纾等一样,严复晚年的思想趋于保守,从资产阶级改良派变成保守派。而他遗言的第一条也强调了这一点:中国必不灭,旧法可损益,而必不可叛。
信达雅
严复(1854.1.8-1921.10.27),字又陵,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光绪三年(1877),严复作为清政府首批派遣留学英法的学员,赴英国学习。思想家、学者、教育家、翻译家。
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信”(faithfulness)是指能够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达”(expressiveness)是指译文应尽量保证通顺流畅,而“雅”(elegance)则是指翻译要有文采。此后,中国的翻译家无不从这三条标准中起步,开始了自己的翻译生涯。
补白
一度消沉吸大烟
严复的留英同学刘步蟾、方伯谦、林泰曾、萨镇冰等人逐渐成为北洋海军栋梁时,严复仍在北洋水师学堂充当教习,自感失落,一度消沉而吸食鸦片烟。严复屡屡抱怨:“在北洋当差,味同嚼蜡”,甚至悲叹“四十不官拥臬比,男儿怀抱谁人知?”李鸿章得知后诚恳相劝:“汝如此人才,吃烟岂不可惜!此后当仰体吾意,想出法子革去。”对此严复颇受触动。
辜鸿铭“杀严复”
据说有一次,国学大师辜鸿铭与严复、林纾相遇,酒过三巡,一向好发奇谈的辜鸿铭突然感叹,如果我大权在握,一定要杀严复,诛林纾。严复只是微笑沉默,林纾则惊问其故,我们三人毕竟是同乡,请你刀下留人。辜鸿铭却毫不客气地回应,严复翻译《天演论》,国人只知道有物竞天择,而不知有公理,以致烽烟迭起,生灵涂炭;林纾翻译《茶花女》,年轻人从此着迷于谈恋爱,视礼教为无物。不杀掉这两个人,天下不会太平。辜鸿铭这一番话,足见严复与林纾的翻译对中国的影响。
严复的思想影响了梁启超、胡适、鲁迅、蔡元培、毛泽东……
魏源第二
严复的理想加速了中国的觉醒,然而,它们也被罹患国难的激进的国人简化并扭曲为弱肉强食的生存原则,这个一向主张仁义道德的国家因此所受到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进化论”后来甚至被引入一切领域,尤其是根本不能用“进化论”粗暴对待的文化与思想领域,为这个国家后来的命运埋下悲剧性的伏笔。而《天演论》的观点在中国过于耸人听闻,又过于暗合时代的脉搏,以至于严复翻译的《原富》、《群学肄言》、《法意》,种种寻求富强与体制改革的探索,都被有意无意地漠视。这些结果,都是严复无法预想的。
严复在翻译领域取得的成就,完全掩盖了他的海军将领的出身,许多年后,人们渐渐遗忘了,他曾与在甲午海战中阵亡的刘步蟾、邓世昌们是同学。在欧洲留学时,严复的老师曾经告诉公使郭嵩焘,按照严复的才能,“以之管带一船,实为枉其才”,他更适合做的事情是“交涉事务可以胜任。”然而,他终究没有作为舰长死在海上,也没能如愿挽救垂死的帝国。
年老的严复对过去只留下悲哀的感叹。史华兹写道:“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像卡珊德拉似的站在一边,注视着不断增长的混乱。在给他的门生熊纯如的一封信中,他回顾了一生经历,痛苦地感到一生努力,只为自己赢得了一个恶名,既无厚禄也无高官。”
不过,他的笔还是激发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新的果实。他成为了他这一代人中的魏源,他的理想碎片将嵌进梁启超、胡适、鲁迅、蔡元培、毛泽东这些后世的年轻人身上,只有到数十年后,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他残留下的能量,究竟有多么巨大。
补白
中共出世前的
先进代表
对严复的历史评价,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的一段话:“自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严复故居”匾谁题的

严复故居建于清同治年间,门上匾额书写四个鎏金大字“严复故居”。1920年秋,严复先生回到福州后居住于此。这个牌匾是严复的长孙女严卓云写的。【摘要】
“严复故居”匾谁题的【提问】
严复故居建于清同治年间,门上匾额书写四个鎏金大字“严复故居”。1920年秋,严复先生回到福州后居住于此。这个牌匾是严复的长孙女严卓云写的。【回答】
主座是一副严复先生自题的楹联“有王者兴必来取法,虽圣人起不易吾言”。【回答】


严复故居的介绍

严复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郎官巷西段北侧20号,于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北朝南,主座与花厅两座毗连,占地面积609平方米。主座清式规制,门内三面走廊,前设有插屏门。大厅面阔三间,正间分前后厅,左右边间为前后厢房。主座前廊西有小门通花厅。花厅前后走廊、栏杆均仿西方建筑纹饰。郎官巷严复故居是当时福建省督军兼省长李厚基为严复购置的。严复于1920年底回到福州,居住在这里,直至1921年病逝。尽管严复于此的居住时间不长,但仍是他落叶归根的地方。严复孙女严停云,笔名华严,是当代台湾著名女作家,她出生、成长在郎官巷。她在《吾祖严复》、《郎官巷里的童年》等散文中,曾娓娓动听地讲述她的郎官巷故居和她外婆的杨桥巷“台湾林”宅院。

“惟适之安”是什么意思?

“惟适之安”,解释:自己觉得怎么做舒服就怎么做。惟适之安【拼音】:wéi shì zhī ān【简拼】:wsza【解释】:自己觉得怎么做舒服就怎么做。【出处】: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起居无时,惟适之安。"【示例】:高亚白知其起居无时,~,亦惟有听凭自便而已。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五十一回。造句:高亚白知其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亦惟有听凭自便而已。

福州坐地铁必去十大景点

福州坐地铁必去十大景点为:三坊七巷、鼓山风景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州西湖公园、海坛古城、牛岗山公园、贵安欢乐世界、石竹山风景旅游区、福建博物院、温泉公园。1、三坊七巷著名的历史建筑群,建筑物保存相对完好,较好展现了历史风貌。可以坐地铁1号线或地铁4号线一期,从东街口站下。2、鼓山风景区山上是福州中老年人夏日酷暑时休闲团聚的避暑圣地。可以坐公交鼓岭旅游度假区区间3路等线路到附近。3、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氧气充足,还有小松鼠这样可爱的小动物出没,等待和你艳遇。可以坐公交54路,72路,328路等线路到附近。4、福州西湖公园树木荫浓,习习之风消暑气,是个避暑休闲的好地方。可以坐地铁1号线,从屏山站下,或者坐地铁4号线一期,在西门站下。5、海坛古城古色古香的古代明清建筑楼房。可以坐公交平潭29路,平潭31路,平潭旅游一号线等线路到附近。6、牛岗山公园天气晴朗,公园人山人海,亲子游玩活动的好地方。可以坐地铁4号线一期,从竹屿站下。7、贵安欢乐世界游玩的项目比较多,而且好玩,尤其是过山车。可以坐公交连江9路,贵安旅游7号线,贵安旅游3号线等线路到附近。8、石竹山风景旅游区福清的石竹山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是个出门游玩不错的一个选择。可以坐公交福清801路,福清807路,福清201路等线路到附近。9、福建博物院博物馆里面有很多有历史的文物见证。可以坐地铁1号线,从屏山站下,或者坐地铁4号线一期,在西门站下。10、温泉公园春节刚过完不久,一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闹元宵、赏花灯的日子。可以坐地铁1号线,从斗门站下,或者坐地铁4号线一期,在东门站下。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温泉公园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福建博物院

福州坐地铁必去十大景点

福州坐地铁必去十大景点:1、福州金山寺金山寺位于福州西郊洪塘村附近乌龙江上,是闽江的一个著名景点,著名的金山寺八景也出于此。票,建于宋代,是福州唯一的水中寺。金山寺免门票,要到寺里,需乘坐小船船票5元,寺庙不大,但站在围廊上远眺宽阔的闽江面,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寺庙依地形和自然景致而建,四周围以护栏,限于地形,寺院没有巍峨的殿阁和巨大的佛像,但玲珑精巧的建筑倒映在水中,分外别致。2、福州西禅寺福州西禅寺位于工业路边上,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为全国重点寺庙。古刹的大门柱上雕刻一副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这副对联的作者是清代周莲撰写的联句,点明“西禅寺”是唐朝的古寺。一走进园区,豁然开朗。寺内的环境非常幽静,古树参天,红墙碧瓦,建筑也很漂亮,整座寺庙显得很有灵性,历史感很强。一定要去寺内的报恩寺,共有14层,每一层都有佛祖成佛的故事;玉佛楼里那两尊精美的玉佛也很值得一看;此外还有五百罗汉堂、观音阁等可参观。3、开元寺说起开元寺或者很多人都知道泉州的开元寺,但是在福州也有这么一座开元寺,福州开元寺是福建省现存较古老的寺院。此寺原称“灵山寺”,后改为“大云寺”,开元寺曾是福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寺院,其范围东起现井大路,西至现尚宾路,南达三牧坊,北抵现龙山巷,约占当时城区面积的十分之一。4、鼓山涌泉寺鼓山涌泉寺位于福州著名景点鼓山上,寺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前为香炉峰,后倚白云峰,有“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的奇特建筑格局。整个涌泉寺依山势而建,各个殿堂拾级而上,给人以很大的纵深感和雄伟的气势,涌泉寺与平面布局的一般寺院相比更具大寺风范。近集古今两百多块摩崖石刻,其中以蔡襄的“忘归石”和朱熹的“寿”字闻名。密密麻麻的石刻依着山壁顺势而下,甚是震撼,美中不足是过度饱和的描红久看之后竟有种街头小广告的感觉。想来古人也是爱凑热闻随处留名的呀。


上一篇: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篇:扬中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