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沙关

时间:2024-05-14 01:13:57编辑:奇事君

盐津豆沙关的介绍

盐津豆沙关省级风景名胜区距县城20公里。盐津是秦汉以来中原通往云南的通道之一。壁立千仞的石岩,被关河一劈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门,锁住了古代滇川要道。古人由蜀道入滇,此是进云南的第一道关。关上有个唐碑亭,亭内岩壁上是著名的唐袁滋摩岩。袁滋是唐朝御使中丞、著名的书法家。这块摩岩,是袁滋于公元794年(唐贞元10年)出使云南,路过石门关时刻下的,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与摩岩对峙的东岩石壁上可以观看神秘的古代“人悬棺”葬。

盐津离豆沙关有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28.0公里起点:盐津县1.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沿政通路行驶160米,左转2.行驶100米,右后方转弯3.行驶120米,过右侧的全球通大楼,右前方转弯进入津民路4.沿津民路行驶260米,过左侧的津民百货约210米后,直行进入麻水线5.沿麻水线行驶19.9公里,直行进入南水主隧道6.沿南水主隧道行驶120米,直行进入麻水线7.沿麻水线行驶3.8公里,右转进入林豆段8.沿林豆段行驶2.3公里,左前方转弯9.行驶720米,到达终点终点:豆沙关古镇

豆沙关古镇的历史

豆沙关古镇已有2200多年历史。盐津豆沙关古称石门关,位于云南省盐津县城西南22公里,是古时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险关。西岸岩壁上刻有“滇南枢纽”、“其险也若此”等大字,被誉为“滇南第一关”。青石板的街和各种商铺与“马栈”,均悬挂着古色古香的匾额楹联,凡词句书法,皆隐现着抹不开化不去的万古云烟,有人言道“南有和顺,北有豆沙”。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的豆沙镇自古以来就是云南省出滇入川、连接中原的重要通道,壁立千仞的石岩,被关河一劈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门,锁住了古代滇川要道。小镇旁残存的自秦代以来开凿的五尺道上那些深深的马蹄印、峭壁石缝中的悬棺、“石门关”隘口等等。豆沙关古镇的特点豆沙关古称石门关,位于云南省盐津县城西南22公里,是古时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险关。现在的豆沙古镇,是在2006年“7·22”地震之后重新修建的,2008年开放旅游。虽是重建,却不失古韵。维新而不篡改,使得这个崭新的千年古镇,依旧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青石板的街和各种商铺与“马栈”,均悬挂着古色古香的匾额楹联,凡词句书法,皆隐现着抹不开化不去的万古云烟,有人言道“南有和顺,北有豆沙”。豆沙关有著名的“五尺道”遗迹、唐袁滋摩岩、“僰人悬棺”等著名的景点,一些也被列入了国家级重点文物。

豆沙关古镇的历史

说起“豆沙关”,不了解详情的人可能会以为这里盛产“豆沙”,就是那种用来做“豆沙包子”馅料的“豆沙”,也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要选这么土的地名?事实上,“豆沙关”的名字来源于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南下途经此处的历史。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实现“车轨一致”,下令修建“武池路”。秦的“武赤路”穿过石门关西的关口岩,自下而上,几经曲折,北至叙府(今四川宜宾)。“五尺路”一到岩口,就建起了一座城堡,名曰“石门关”。冷兵器时代,这个“石门关”易守难攻。称之为“一人之力,万人之上”一点也不为过。丞相诸葛领兵在下关扎营。守将曰:“丞相南征,一路所向披靡,丞相通行,我等不敢拒之。久闻丞相英明睿智。现在想请总理帮我解决一些问题。丞相若能在三日内捡出关河边堆积的河沙中的豌豆,小兵便让大军过去,备下薄酒答谢。”诸葛亮领着人到河边看了看,哦!沙滩上,一堆堆的河沙相互贴着,每一堆河沙里都均匀地混着许多豌豆。这就麻烦了:让士兵用手一个一个接,别说三天,就是七天。诸葛亮陷入了沉思。在军帐中,诸葛亮背着手踱来踱去,却始终没有想出解决的办法。天色渐暗,诸葛亮步出军营,看到满山遍野的竹林,眼睛一亮。在那里!赶快告诉三军,烧火把,砍竹子,画条,织成网;然后把河沙和豆子分开。黎明时分,守军将领爬上城堡,打着呵欠,眺望河滩。不看一眼,你会彻底惊呆:初升的太阳照在沙滩上,金色的豌豆和灰色的沙子都在短短一夜之间被“捡”光了!蜀军自然顺利通过了石门关,在经过关口城堡时,守关口的官兵向诸葛亮进贡。后来,为了表示对诸葛大智大慧的敬意,石门关变成了“豆沙关”,能把“豌豆”和“河沙”分开的“网”变成了竹筛。窦固镇位于滇东北云川交界处,是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滚动地带,乌蒙山灌河(竹梯江)深谷的中段。自古以来就是中原进入云南的重要关口。2006年7月,豆沙镇发生强烈地震,造成古镇老街80%的房屋倒塌或不同程度损坏。厚街翻修,改名古镇第一街。在此基础上,古镇二街按照一街的整体布局和风格进行了复制和建设。统一的二层小楼,白墙灰瓦,瓦岩旁挂着一排排醒目的红灯笼,每个细节都散发着豆沙古镇的独特魅力。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豆沙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有婺池路、石门关、唐碑刻崖、古城堡、百姓悬棺等历史文化古迹,有观音阁、三官楼、百姓回声、天外飞泉、老君祈福等自然人文景观。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地理位置突出,地形特殊,先秦的楚道、秦代的武赤道、汉代的南驿道、隋唐的石门道和南方的古丝绸之路在这里重叠。古老的灌河路、秦凯五尺古道、现代的滇川公路、内昆铁路公路、水马高速公路在这里连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交通奇观,被称为天然的“中国交通历史博物馆”。豆沙古镇已经成为滇川跨境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唐朝天宝年间,唐朝对南诏发动了两次战争,都以失败告终。南诏趁机联合吐蕃,加紧开疆拓土的步伐,统一了今天的云南。导致双方在军事和经济上都难以支撑,代价沉重。南诏随后与吐蕃发生冲突,将其势力逼至金沙江以北,同时派使者到成都说好,要求臣服。所以唐朝很重视,命中丞元子去云南册封南诏王,双方关系才得以修复。关闭了40多年后才重新开放。这段历史,记录在唐碑亭内的摩崖石刻上,是元稹去南诏,经过石门关时有感而发的杰作。此石刻名为“唐题崖”,刻于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已经1200多年了,全文只有120多字。而且石雕的面积很小,字迹也很小,甚至模糊不清,只有仔细辨认才能看懂。但是,该文物价值巨大,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在“维护国家统一,划定疆域边界,借鉴各民族和睦相处”上独树一帜。石刻1965年被列为云南省级重点文物,1988年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如果没有人带领,石雕很容易被忽视,很难被发现。为了安全起见,碑亭通常是关闭的,它的门是锁着的。即使打开碑亭的门,也看不到石刻,还得打开两扇格子门才能看到它的本来面目。所谓“五尺道”,按照历史的解释,就是“宽一步;亭子路,倾斜30多里,一半架空,极其险要。现在,剩下的废墟大约有350米。第一级的青石台阶高低不一,上面有240多个深深的马蹄印。据史料记载,“五尺道”始建于秦朝,是从四川到云南,再到缅甸、印度的“蜀沈度道”(古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这条古道确实经历了太多的历史事件和故事,也承担了川滇商业和文化交融的重任。川滇的商队,载着布、盐、米、山货、药材、茶叶、银、铜等物品,络绎不绝地在这条古道上来回穿梭,马蹄声、喊叫声此起彼伏。中原文化、蜀地文化、夜郎文化、古滇文化融合在一起,产生了朱棣文化。这条承载着军事、商业、文化的古道,如今已经完成了使命。但作为守夜人,她从头顶看到了昆明到水富的高架公路穿越山峡,从内江到昆明的铁路穿越脚下的悬崖。这样,“五尺路”与现代铁路、公路相遇,就像一根五线谱立在石门万仞的断壁上,形成奇观。与“五尺道”一样神奇的是,石门关对面巨型石墙的石缝里,像天篷一样存放着九具彝棺。可以说,这是古人留下的永恒之谜,也是创造的文化杰作。在唐碑亭前,俯瞰宽约二三十尺的峡谷,会看到一个“一”字形的石缝嵌在石壁中间。石墙高达四五百米,宽千余米,灰黑色,全部完好无损。只有这个石头缝隙非常显眼,成了伤疤。研究表明,这是汉代人的悬棺。渤海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和商朝。那个时候,这个地方是无人居住的。中原地区多次发生战争,胜利者建立政权,扩张疆土,于是移民至此。到了周朝,_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民族。他们参加了周武王的伐纣,首领被封为楚王,在四川宜宾建立了楚国。到了明朝,这个民族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与明朝进行了十余场战争,难以为继,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唯一留存下来的,能让人想象和理解今天的人的,就是石缝里风化的悬棺。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e1fe9925bc315c6054ef6a3a8ab1cb13485477e8?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豆沙关古镇的历史

豆沙关古道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曾经的马帮蜿蜒于此,关隘不断发展起来的古镇,是古时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险关,古丝绸之路川滇的起点。豆沙关原名石门关,后来元朝派了窦勺将军驻守此关,他就给此关改名为窦勺关,后人谐音呼之为豆沙关。 豆沙关古镇的历史 豆沙关古镇的五尺道又称僰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始建于秦,现残存长约350米,它是由川入滇,到缅甸、印度的古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与摩岩对峙的东岩石壁上可以观看神秘的古代“僰人悬棺”葬。据资料记载,僰人是夏朝的移民,商朝的战俘,属游牧民族。 豆沙关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有著名的“五尺道”遗迹、唐袁滋题记摩崖、僰人悬棺等历史文化古迹,已成为滇川跨境旅游线上一颗璀璨明珠。

豆沙关的介绍

豆沙关古称石门关,位于云南省盐津县城西南22公里,是古时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险关。现在的豆沙古镇,是在2006年“7·22”地震之后重新修建的,2008年开放旅游。虽是重建,却不失古韵。维新而不篡改,使得这个崭新的千年古镇,依旧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青石板的街和各种商铺与“马栈”,均悬挂着古色古香的匾额楹联,凡词句书法,皆隐现着抹不开化不去的万古云烟,有人言道“南有和顺,北有豆沙”。豆沙关有著名的“五尺道”遗迹、唐袁滋摩岩、“僰人悬棺”等著名的景点,一些也被列入了国家级重点文物。

豆沙关的豆沙关简介

位于滇东北云川交界处的盐津县豆沙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就了锁滇扼蜀的雄关天堑,为四川进入云南的交通要道,秦、汉“五尺道”的要隘。因其对岸壁立千仞的石岩,被关河一劈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门,锁住了古代滇川要道,故又称“石门关”。石门关(关隘建筑)始建于隋朝,以前有一尺二厚的两扇门,门一关,门杠一顶,中原和边疆两面就隔绝了。特别在唐朝的时候,天宝年间战争爆发,南诏叛唐后,石门关就关闭了,一关就是40多年。到了袁滋受命赴南诏去册封异牟寻,才重新打开了石门关。对于石门关,《蛮书》是这样记载的:“石门东崖石壁,直上万仞;下临朱提江流,又下入地数百尺,惟闻水声,人不可到,西崖亦是石壁,傍崖亦有阁路,横阔一步,斜亘三十余里。半壁架空,欹危虚险。”其险无比。如今“石门关”三字,出自云南著名书法家楚图南之手,极拙朴耐品,意味绵长。 豆沙关处在五尺道的咽喉位置,城门上题刻的仍然是古时的“石门关”三字,这是通往古南滇的第一关,关内为中原地界,关外则为蛮夷之地。古时的关门为1.2尺厚的木门,除有人值守关门外,楼上也驻有重兵,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今人将石门关称为“险关”。古时,每逢将士出征,家人们便会守候在石门关,翘望着亲人归来,石门关又被人们称为“情关”。相传,盐津普洱一代出美女,清代曾先后7次有美女被选入宫,故而,石门关又有“美人关”之称。故而,当地又流传着一句话:不到石门非好汉,英雄要过豆沙关。

盐津豆沙关的景区看点

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盐津豆沙关古道上的许多先人的遗迹,向人们讲述着历史的真实。其中有几处不得不看的地方: 一是秦代五尺道,保存完整的长约350米,道宽1.7米,路面留存的凹陷马蹄印痕39处,有的深达3、4寸,要在硬石上踩成这样的蹄印,非千年万次难成,不知有多少马蹄的磨蚀,才留下了这深重的历史印记。二是盐津豆沙关的古城堡,又叫关楼,它是五尺道上“锁钥南滇,扼守西蜀”的重要关隘。关楼始建于隋唐年间,总高15米,宽4.5米,条石砌成,古道就从关楼门洞中穿过。关楼在50年代毁损以后,于1982年和1994年两次重修复原。三是僰人悬棺,它位于关楼直线150米外的对岸绝壁的岩缝中,现存棺木6具。用望远镜头摄下来看,悬棺都是整木凿成,用木杠搁在避雨的岩缝当中,虽经2006年7月两次地震,悬棺并未受损。悬棺悬在关河水面以上百米的绝壁岩缝当中,盗棺者都无力攀达,而安放悬棺如今更是一个迷。四是更为宝贵的史迹是关楼边岩壁上古代题字,其中唐代的“唐袁滋题记摩崖”最为宝贵,已成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题字讲的公元749年唐代御史中丞袁滋奉命赴滇,“册蒙异牟寻南诏”,受唐朝皇帝之命去南诏(现云南大理一带)册封南诏国王“异牟寻”的事。袁滋经过盐津豆沙关时,为该处的险要和自己赴南诏的重大使命而感慨,便作摩岩题字。题字全文8行,122字。正文7行为直书,自左而右,首尾可读。末行“袁滋题”3字为小篆。该题字虽文字不多,却是研究唐史和南诏史的重要实物资料,被专家称为“维国家之统、定疆域之界、鉴民族之睦、补唐书之缺、正在籍之误”的宝典。该题字对研究当时书法也颇具价值。

豆沙关收费站到筠连汽车站有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98.1公里起点:豆沙关收费站1.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沿豆沙收费站立交行驶400米,右转进入渝昆高速2.沿渝昆高速行驶35.5公里,在普洱渡/盐津出口,稍向右转进入普洱收费站立交3.沿普洱收费站立交行驶410米,直行4.行驶2.8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麻水线5.沿麻水线行驶21.4公里,左转进入盐连公路6.沿盐连公路行驶10.0公里,直行进入盐连路7.沿盐连路行驶17.0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S2068.宜宾市内驾车方案1) 沿S206行驶7.9公里,直行进入真武路2) 沿真武路行驶1.2公里,左前方转弯3) 行驶320米,直行进入滨河西路一段4) 沿滨河西路一段行驶800米,稍向左转5) 行驶30米,到达终点终点:筠连汽车站

宜宾豆沙关途经筠连盐津有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133.1公里起点:宜宾市1.宜宾市内驾车方案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蜀南大道中路行驶510米,过左侧的蜀南大楼约90米后,朝内宜高速/市中区方向,直行进入蜀南大道西段2) 沿蜀南大道西段行驶380米,朝南岸西区/中坝大桥方向,左转进入叙府路西段3) 沿叙府路西段行驶240米,右转进入南广路4) 沿南广路行驶290米,左转进入龙湾路5) 沿龙湾路行驶330米,直行进入外江路6) 沿外江路行驶950米,右转上匝道7) 沿匝道行驶210米,右前方转弯8) 行驶4.5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2.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渝昆高速3.沿渝昆高速行驶48.3公里,在庙口出口,稍向右转进入庙口收费站立交4.沿庙口收费站立交行驶220米,右转5.行驶640米,右转进入麻水线6.沿麻水线行驶47.1公里,右转7.行驶200米,直行进入隧道8.沿隧道行驶1.6公里,调头9.行驶1.0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麻水线10.沿麻水线行驶25.0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终点:筠连县

上一篇:豆浆王子

下一篇:多哈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