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历几月几日

时间:2024-05-09 20:12:35编辑:奇事君

今天是农历几月几日

今日农历:农民历二零二二年 十月(大) 十一今日公历:公元2022年11月4日 星期五今日回历:伊斯兰历1444年4月9日今日岁次:壬寅年 庚戌月 戊午日今日五行:天上火今日执位:成日值日星神:天刑(凶星)宜结婚 嫁娶、祭拜 祭祀、开业 开幕 开市、开光、旅行 出游 出行、搬迁新宅 乔迁新居 入宅、搬家 移徙、出火、拆卸、翻新 修造、安床、忌纳畜 伐木 置产 作梁 行丧 安葬 修坟 立碑冲:冲鼠(壬子)煞北胎神方位:房床碓外正东吉神宜趋:三合 天喜 天德 天医 不将凶煞宜忌:四耗 复日 天刑彭祖百忌:戊不受田田主不祥 午不苫盖屋主更张宜祭拜 祭祀、会亲友、纳采、结婚 嫁娶、开光、塑绘、斋醮、安香、开业 开幕 开市、立券、除服、成服、入殓、移柩、安葬、赴任、收养 进人口、旅行 出游 出行、裁衣、翻新 修造、动土、上梁、经络、交易、忌搬迁新宅 乔迁新居 入宅 伐木冲:冲羊(己未)煞东胎神方位:碓磨厕外东南吉神宜趋:天恩 母仓 月德合 时阴 三合 金堂凶煞宜忌:勾陈彭祖百忌:乙不栽植千株不长 丑不冠带主不还乡

阳历今天是几月几号?

今天阳历是6号。以一个太阳回归周期为一年,是为阳历,这是世界通行的,称之为公历。以十二个朔望月即一个月圆月缺周期为一年,是为阴历。阴历年一年约354天和阳历一年约365天并不同步,因此中国传统的夏历通过置闰月的方式,使阴历年大致上同步于阳历,称之为农历。中国的农历实际上是阴阳合历,但一般意义上讲,农历即是阴历。今天农历查询从上可知,农历几月几日与月象相应,如农历十五日为月圆之夜,而公历则没有这个功能。与农历相关的中国重大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来算的,大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6日左右。


今天农历是几月几号?

今日农历:农民历二零二二年 八月(大) 十四
今日公历:公元2022年9月9日 星期五
今日回历:伊斯兰历1444年2月12日
今日岁次:壬寅年 己酉月 乙丑
今日五行:海中金
今日执位:定日
值日星神:勾陈(凶星)
宜祭拜 祭祀、会亲友、纳采、结婚 嫁娶、开光、塑绘、斋醮、安香、开业 开幕 开市、立券、除服、成服、入殓、移柩、安葬、赴任、收养 进人口、旅行 出游 出行、裁衣、翻新 修造、动土、上梁、经络、交易、
忌搬迁新宅 乔迁新居 入宅 伐木
冲:冲羊(己未)煞东
胎神方位:碓磨厕外东南
吉神宜趋:天恩 母仓 月德合 时阴 三合 金堂
凶煞宜忌:勾陈
彭祖百忌:乙不栽植千株不长 丑不冠带主不还乡
黄历日期:阳历2022年9月9日,壬寅年阴历八月十四日


秋社是几月几日

一般秋社日是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由于每年的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按阳历计算会有变动,就以2020年为例,2020年的秋度日是阳历9月22日。 社日节在中国的历史悠久,社日节又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在古时候都要举办隆重的仪式,庆祝这个节日的到来,那么秋社日的日期是哪一天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01 这一节日起源很早,是从上古时期汉族劳动人民对土地的崇拜中产生、发展而来的,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据研究,社日作为节日,“起源于三代,初兴于秦汉,传承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宋,衰微于元明及清。” 02 在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则有春、秋二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春、秋二社祀神的功能有所分别,即所谓春祈秋报。春社主要是祈求土地神保佑农业丰收,秋社则以收获报答感谢神明。 03 古代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祀神报谢,以宋代为例,秋社日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等节俗,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04 古代每逢秋社,劳动人民不但通过祭祀社神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通过这一节日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05 社日到来之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式各样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非常热闹。旧时逢社日,有钱或官宦人家在这一天要宴请宾朋,民间则互送社饭、社糕、社酒,甚至集会娱乐,这些活动后来逐渐流传演变为今天的社戏、庙会之类的民俗活动。


秋社是几月几日

  秋社是几月几日   秋社日是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由于每年的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按阳历计算会有变动,2022年秋社日是9月22日。秋社,是指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是为秋社。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秋社日的由来   社神源于古人对土地的崇拜。土地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场所,是人类获取生存资料所需(衣、食、住等)最重要的源地。对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物质进行崇拜是原始崇拜的重要内容,我国先民早就有对土地的崇敬和膜拜。但由于“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而示有土尊。”从上古开始,社神就成为了祭祀系统中的祀典之神。古老的“社神”已有了很多变化,但祭祀土地神的习俗一直保留下来。   秋社日有什么习俗   古代每逢秋社,劳动人民不但通过祭祀社神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通过这一节日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社日到来之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式各样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非常热闹。旧时逢社日,有钱或官宦人家在这一天要宴请宾朋,民间则互送社饭、社糕、社酒,甚至集会娱乐,这些活动后来逐渐流传演变为今天的社戏、庙会之类的民俗活动。

农历8月18日是什么节

农历8月18日是观潮节。观潮节,民间节日。流行于浙江杭州和嘉兴地区。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浙江钱塘江有大潮,涨潮时,浪涛排山倒海,气势十分壮观。南宋时已有此节。杭州人十一日起就有观潮的,十六、十八倾城而出,从庙子头到六和塔,沿江楼房均被租赁当作看位观潮。清初以来,因河流改道,观潮已移到嘉兴海宁。扩展资料:旧俗,观潮节也是“潮神节”,以前每当这一天,沙地到处都要募捐聚众祭祀潮神,称“潮神会头”或“潮会”,张神殿、镇海殿、静海殿、靖江殿等处,香火十分旺盛。这种风俗,与钱塘江河口段“坍江”频仍有关。那时人们无法了解潮汐的成因,就免不了以神力来穿凿附会,于是就产生了潮神的传说。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段潮神众多,但沙地民众普遍敬奉的是张老相公,即北宋时的漕运官张夏。凡潮神节、“坍江”及农历三月初六张老相公生日,必祭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潮节

农历8月18日是什么日子

农历八月十八是浙江民间的观潮节。观潮节是汉族民间节日。流行于浙江杭州和嘉兴地区。据说南宋时已有此节。杭州人十一日起就有观潮的,十六、十八倾城而出,从庙子头到六和塔,沿江楼房均被租赁当作看位观潮。清初以来,因河流改道,观潮已移到嘉兴海宁。所谓“潮”,是海水定时涨落的通称,是由日月吸引地球与海水形成的。当朔、望之时,日月同经,或者正好相对,其吸引力聚合在一起,十分强大,所以潮汐就大。上弦月和下弦月时,日月相距九十度,其吸引力分散、弱小,所以潮汐就小。观潮节的起源:钱江观潮,起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南宋定于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所谓潮神生日),在钱塘江上检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把这一天作为观潮节。苏东坡盛赞:“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旧俗,观潮节也是“潮神节”,以前每当这一天,沙地到处都要募捐聚众祭祀潮神,称“潮神会头”或“潮会”,张神殿、镇海殿、静海殿、靖江殿等处,香火十分旺盛。

12月24日什么日子?

12月24号是平安夜。平安夜又称圣诞夜,即圣诞前夕(12月24日),在大部分基督教会中是圣诞节日的一部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各国过圣诞节的饮食习俗也不尽相同。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的国家之一。12月底,正当西欧各国在寒风呼啸中欢度圣诞节时,澳大利亚是热不可耐的仲夏季节。因此,在澳大利亚过圣诞节,到处可以看见光着上身汗水涔涔的小伙子和穿短裙的姑娘,与商店橱窗里精心布置的雪景、挂满雪花的圣诞树和穿红棉袄的圣诞老人,构成澳大利亚特有的节日图景。圣诞习俗在美国,过圣诞节比较着重家庭布置,安置圣诞树,在袜子中塞满礼物,吃以火鸡为主的圣诞晚餐中还有一样特别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层奶油,并放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别有滋味。在丹麦,圣诞晚餐开始时,人们必须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开始吃别的东西。在法国中部的色日尔斯,每年圣诞节前后几天必降大雪,白雪皑皑,令人感到清新和浪漫。在西方人眼里,白色圣诞是一种吉祥。在法国,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圣诞标志,因为相传耶稣是诞生在马槽旁的。人们在大唱赞颂耶稣的圣诞歌之后,生性浪漫的法国人则喜欢在12月24日的晚上载歌载舞,伴着白兰地和香槟酒的浓郁酒香,醉度圣诞。英国人、德国人都喜欢畅饮啤酒。英国人除开怀畅饮外,还喜欢去异地旅游。而比较保守的家庭则在圣诞前夜举家团聚。

2023年春社日是几月几号

亲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为2023年的3月6日,春社日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正是3月6日。【摘要】
2023年春社日是几月几号【提问】
亲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为2023年的3月6日,春社日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正是3月6日。【回答】
春社的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2023年是2.4号立春,因此可以推算2.5号是戊寅日,的2月5日为戊寅日,2月15日为戊子日,2月25日为戊戌日,3月6日是戊申日【回答】
希望小编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有疑问请及时追问,祝您生活愉快!【回答】


2023年春社日是几月几号

可以跟你解释一下,2023年是2.4号立春,因此可以推算2.5号是戊寅日,的2月5日为戊寅日,2月15日为戊子日,2月25日为戊戌日,3月6日是戊申日【摘要】
2023年春社日是几月几号【提问】
春社的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回答】
是2023年的3月6日【回答】
不好意思刚刚打错了【回答】
可以跟你解释一下,2023年是2.4号立春,因此可以推算2.5号是戊寅日,的2月5日为戊寅日,2月15日为戊子日,2月25日为戊戌日,3月6日是戊申日【回答】
所有就是3.16日【回答】


农历十月初八是什么日子

农历十月初八为涅盘日。每年的十月初八称为大涅盘日。在过去无量世中,众生于此日曾发生极大的灾难,死亡的人数无法计数。所以在这一天中,若能吃素、行善,可以得到诸天神圣的护持。吃素一天,等于吃素一年的功德;放生或作善事一元即等于一千元;若是说一句好话,等于说一千句好话。同样地,若是骂人一句,就等于一千句。扩展资料: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如果你想造功德,放生的功德最大。因为众生最珍惜的是自己的生命,你救了它,它最感激,福德积得最深。如果你想造罪业,杀生的罪业最大。因为众生最宝贵的还是自己的生命,你杀了它,它最恼恨,怨仇结得最深。谨记此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致推行日日如是。祈求诸佛菩萨十方神圣消灾化劫、赐诸福慧,风调雨顺,社会祥和,人人平安如意。阿弥陀佛!功德无量。

9月10日是什么季节

9月10日是秋季。农历九月叫狗月,九月的别称有菊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长月、暮秋、晚秋、残秋、素秋、秋白、玄月、霜序、季商、戌月、季秋、凉秋、暮商等。在气象意义来上讲9月属于北方的夏秋之交季节、南方的夏季,9月也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当中第三炎热的月份(平均气温仅次于8月和7月)。秋天简介秋天是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北半球为9至11月,南半球为3至5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气象工作者研究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

2023春节时间几月几日

2023年的春节在1月21号星期六(除夕),1月22号星期日(正月初一)。2022年春节放假时间安排是2022年1月31日(除夕、周一)到2022年2月6日(初六、周日),共放假7天,其中2022年1月29日(周六)、2022年1月30日(周日)正常上班调休。春节的习俗一、新春扫尘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二、贴对联、福字、门神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三、祭祖、祭神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习俗。全国各地祭神习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祭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饭之前,各家各户派个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祠堂才会关门。

2024年春节是几月几号

2024年的春节是2024年2月10日。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2006年,“春节”民俗经国家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游神、做年例,也有踩高跷、跑旱船。南方沿海一带岭南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春节带来的社会效应:春节是中国最重要和最具文化内涵的节日,更是推动产业经济和内需消费的重要内驱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春节消费也由传统的置办年货发展为具有时代特色的贺岁作品、产品工艺、休闲娱乐等节日产品和服务。春节期间,人群、金融、物资、信息、艺术的大规模流动,带动了文化、商业、交通、旅游、电信、金融、餐饮各行各业全面繁荣,形成了独特的“春节经济”。春节期间的运输,简称为“春运”。以春节为界,节前15天,节后25天,共40天,由国家统一发布,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按此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的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叫做春运。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将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3。中国春运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周期性运输高峰。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起源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历史发展,后来历法融合,使用阴历(夏历),所以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发展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历史久远,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中说,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据记载,在汉代时,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普遍,晋时期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还不很流行。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到了明清时,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王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吴刚折桂吴刚登上月宫折桂,据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说,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伐月中的桂树。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玉兔捣药兔子登上月宫捣药,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思是说,顾、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对月亮有什么好处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宫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这“白兔捣药”是由“蟾蜍捣药”变来的。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玄宗故事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据说,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

上一篇:今天农历几号

下一篇:进贤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