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勾勾是一种地方传统的民间习俗,也是一种文化的表演艺术形式,它的盛传更是独具地方的特色和风采,演绎的文化象征更是浓郁,内容和题材的选取更是十分的广泛,展现的内容更是十分的别致和精彩,在艺术的文化中更是独树一帜的,魅力无穷,意义长远,深得地方群众的欢迎,下面就由小编的小编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一勾勾的特色之处和风采吧!
一勾勾
图片由网友“爱咋地咋地”提供
创于清代初期,发源于山东禹城、高唐一带,兴于清末及民国时期,是在流行的花鼓基础上发展而成。由于其唱腔在每个上、下句结束时,总要以假声颤一下,通常出现七度、八度的大跳,因而被称为一勾勾
由来
一勾勾代表了鲁西北及周围区域的说唱风格,曲调质朴自然、活泼,是当地劳动人民自然流露心声的一种唱腔。在鲁西北曾有“听见一勾勾唱,饼子贴在门框上”之誉,形容它像钩子那样动人心魄,把人们一一勾住不放,一勾勾也由此而来
特征
一勾勾同四根弦、北词二弦这三个剧种,实际是流行山东高唐、夏津、东平等地的-一个剧种之变体,同源于山东花鼓的北路花鼓。该刚种在常年流传、发展过程中,渐渐发展成为两支,一支向东北流入临邑,称一勾勾另一支流入莘县、鄄城及河北馆陶一带,形成了“北词二弦”“四根弦”在德州、惠民、党内、等地,则称一勾勾,而在聊城、泰安等地称“河西柳”或“五调腔”、“蛤蟆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