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除夕图片

时间:2024-05-05 14:05:50编辑:奇事君

除夕是几月几日

亲,除夕是12月30日。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最后一天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除夕这天,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摘要】
除夕是几月几日【提问】
亲,除夕是12月30日。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最后一天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除夕这天,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回答】


除夕是什么时间

 2021除夕是2021年2月11日,星期四,农历腊月三十。 除夕,指的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具体时间是腊月三十(或腊月二十九),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里,各家各户都要准备美馔佳肴,祭祀祖先,在外漂泊的人也会回到家中和家人团聚。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除夕是什么意思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夕;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年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除夕的传统习俗
  1、燃爆竹
  汉族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燃爆竹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可以营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2、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此外,在汉族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3、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祭祖是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数人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4、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吃年夜饭,是除夕夜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二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年年有余”。
  年夜饭后就是孩子们最期待的发压岁钱环节了。
  5、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除夕是几月几日

2020年01月24日 星期五。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除夕通常会被称为大年三十,但是其实由于阴历历法的原因,除夕的日期可能是十二月三十,也可能是十二月廿九,但不论如何,它都是阴历年的末尾。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离除夕还有多少天

距离2024年除夕还有377天。2024年除夕是2月9日,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除夕,辞旧岁,迎新春。除夕风俗习惯1、年夜饭。吃年夜饭,是年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2、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3、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2020年除夕是哪一天?

2020年除夕是是2020年1月24日,星期五。
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时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除夕的除可以理解为除旧迎新的意思,夕的本意是日落,也指半晚时分,传说夕是一种上古时期的凶兽,每年岁末都会出现在人间,为祸一方。后来经仙人指点,
知道夕害怕红色、火光和巨大的声响。于是在年终岁尾人们就会点燃篝火,敲敲打打整夜不睡的守候,果然夕刚一出现就被吓跑了。后来人们为了庆贺就有了除夕的传统流传下来。
除夕一代代发展演变,现在的除夕已经是一个吉祥喜庆的节日,人们为了庆祝新一年的到来,还有很多活动,祭祖、贴春联、吃年夜饭等等。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
除夕的14个习俗
1、除夕吃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2、除夕不汲水
过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封井,给水井加上木盖,供奉糕点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开盖复用。
3、除夕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4、除夕给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5、除夕踩岁活动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6、除夕守岁
除夕夜守岁也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早在西晋《风土记》中就有明确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传说守岁是为了防止一种独角兽的侵害,而这种独角兽最怕火光、红色和声响,所以人们就在除夕夜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炮竹,焚香祈祷,彻夜不眠,也就有了守岁习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达旦,名曰守岁,以兆延年。
许多地方也称除夕夜叫吉祥夜。在这个晚上,无论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说吉祥话,不可说晦气话、脏话和不敬之语,否则一年都要倒霉。因此,欢欢喜喜、和和气气、团团圆圆,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题。
7、除夕要开灯睡觉
除夕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能关灯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关灯。除夕整个晚上,家里一般都不关灯,特别是供养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关灯。
8、除夕忌打碎器物
除夕还有忌打碎器物的习俗。民间认为如果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则意味着新一年会有破运。有时不小心在这天打碎杯盘,长辈会抓紧用红纸包起来并口念岁岁(碎碎)平安等吉祥语来补救。民间认为,将红纸包起来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灾难。所以,人们在除夕这天为了博个好彩头,都会慎言谨行,以求得一个吉祥如意年。
9、除夕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10、除夕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11、除夕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12、除夕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字究竟该怎么贴没有统一的标准。
13、除夕零点必须回家
团圆的年夜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吃完,一家人就会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或者到亲戚家串门聊天,但必须在零点前回到家。一到零点,一家人要全部在家守岁,当钟表的指针走过12点后,人们就会燃放早已准备好的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
14、除夕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更多关于2020年除夕是哪一天?,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8c93231615731913.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2021年春节是什么时候几月几号

农历2021年春节的日期:2021年02月12日 星期五 (辛丑年(牛年)正月初一,截止到2021年1月1日,距离农历2021年春节还有42天。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扩展资料:春节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

2020年春节是几月几号?

2020年春节是2020年1月25日。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岁节(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扩展资料:传统春节习俗有:办年货、祭灶、扫尘、贴年红、年夜饭、守岁、压岁钱、游神、拜岁、庙会、拜年、派利是、烧炮竹。节令食品有:腊八粥、年糕、饺子、春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

2022除夕不是年三十

2022年的除夕是1月31日,也就是农历腊月二十九,并不是大年三十。而接下来的2022年2月1日,已经是大年初一。由此,2022年没有大年三十,2022除夕不是年三十。据天文专家介绍,这主要与“朔望月”有关,月亮圆缺变化一周称为一个朔望月,一个周期平均为29.5天。恰逢2022年腊月是小月,便没有了年三十,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不过,专家也表示,除夕指的是岁末的最后一天晚上,只要正月初一还在,前一晚都是除夕。2022年放假安排出炉:一、元旦:2022年1月1日至3日放假,共3天。二、春节:1月31日至2月6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29日(星期六)、1月30日(星期日)上班。三、清明节:4月3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2日(星期六)上班。四、劳动节:4月30日至5月4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4日(星期日)、5月7日(星期六)上班。五、端午节:6月3日至5日放假,共3天。六、中秋节:9月10日至12日放假,共3天。七、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10月8日(星期六)、10月9日(星期日)上班。

2022年除夕为什么没有三十

春节不远了,不少人发现,2022除夕不是年三十。天文专家介绍,这主要与“朔望月”有关,月亮圆缺变化一周称为一个朔望月,一个周期平均为29.5天。恰逢2022年腊月是小月,便没有了年三十。专家表示,只要正月初一还在,前一晚都是除夕。我国农历中的月是按照月亮盈亏圆缺变化的周期安排的,而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并不是一一个整数,而是29天12小时44分钟(29.5306天),但一一个月的天数又只能用整数表示,因此有时是小月29天,有时是大月30天。若某-年的腊月初一-与下一年度的正月初一之间恰逢小月,那就没有年三十了。像2022年恰逢小月,就没有年三十了,但2023和2024年逢大月,所以这两年有年三十。关于除夕的习俗1、除夕吃年夜饭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2、除夕不汲水过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封井”,给水井加上木盖,供奉糕点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开盖复用。

今年什么时候过年

今年春节是1月25号。过年,是指过“年节”,即现在所称的“春节”。新春贺岁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按照旧习俗,从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扫尘日)开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或正月十九止,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称为“过年”,即现在所说的“春节期间”;如果从预备“年货”开始计算,大约从年尾十二月十五六便进入年关大忙。扩展资料:由来关于春节的来由,旧时由于缺失上古时期文献(秦始皇焚书,或其它原因)没法直接考证其源流,在传承发展中于是便产生了诸多传说。其中有几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春节源于上古“腊祭说”、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源于“古代丰收祭祀说”、源于“舜继部落联盟首领位说”(有说舜继天子位,但“天子”之称谓最早始于春秋战国,于汉代才流行)、源于“万年青年创万年历说”、源于避“年”兽的传说等等。 在历史发展演变中大多数传统节日被附会了一些传说替代其本真起源。春节也不例外,也被附会了“避年恶兽”等故事传说作为其起源。其实,春节并非因“避恶”等故事传说而形成,这些荒谬传说是后世建构出来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春节文化作为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的形成涵盖了人文哲学、天文星象等方面的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古老传统节日重视信仰与祭祀活动,敬天法祖是古老传统节日的核心,春节并非是因故事传说而形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

今年什么时候过年

今年春节是1月25号。过年,是指过“年节”,即现在所称的“春节”。新春贺岁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按照旧习俗,从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扫尘日)开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或正月十九止,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称为“过年”,即现在所说的“春节期间”;如果从预备“年货”开始计算,大约从年尾十二月十五六便进入年关大忙。扩展资料:由来关于春节的来由,旧时由于缺失上古时期文献(秦始皇焚书,或其它原因)没法直接考证其源流,在传承发展中于是便产生了诸多传说。其中有几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春节源于上古“腊祭说”、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源于“古代丰收祭祀说”、源于“舜继部落联盟首领位说”(有说舜继天子位,但“天子”之称谓最早始于春秋战国,于汉代才流行)、源于“万年青年创万年历说”、源于避“年”兽的传说等等。 在历史发展演变中大多数传统节日被附会了一些传说替代其本真起源。春节也不例外,也被附会了“避年恶兽”等故事传说作为其起源。其实,春节并非因“避恶”等故事传说而形成,这些荒谬传说是后世建构出来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春节文化作为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的形成涵盖了人文哲学、天文星象等方面的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古老传统节日重视信仰与祭祀活动,敬天法祖是古老传统节日的核心,春节并非是因故事传说而形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

2020年除夕是哪一天?

2020年除夕是是2020年1月24日,星期五。
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时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除夕的除可以理解为除旧迎新的意思,夕的本意是日落,也指半晚时分,传说夕是一种上古时期的凶兽,每年岁末都会出现在人间,为祸一方。后来经仙人指点,
知道夕害怕红色、火光和巨大的声响。于是在年终岁尾人们就会点燃篝火,敲敲打打整夜不睡的守候,果然夕刚一出现就被吓跑了。后来人们为了庆贺就有了除夕的传统流传下来。
除夕一代代发展演变,现在的除夕已经是一个吉祥喜庆的节日,人们为了庆祝新一年的到来,还有很多活动,祭祖、贴春联、吃年夜饭等等。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
除夕的14个习俗
1、除夕吃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2、除夕不汲水
过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封井,给水井加上木盖,供奉糕点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开盖复用。
3、除夕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4、除夕给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5、除夕踩岁活动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6、除夕守岁
除夕夜守岁也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早在西晋《风土记》中就有明确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传说守岁是为了防止一种独角兽的侵害,而这种独角兽最怕火光、红色和声响,所以人们就在除夕夜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炮竹,焚香祈祷,彻夜不眠,也就有了守岁习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达旦,名曰守岁,以兆延年。
许多地方也称除夕夜叫吉祥夜。在这个晚上,无论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说吉祥话,不可说晦气话、脏话和不敬之语,否则一年都要倒霉。因此,欢欢喜喜、和和气气、团团圆圆,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题。
7、除夕要开灯睡觉
除夕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能关灯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关灯。除夕整个晚上,家里一般都不关灯,特别是供养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关灯。
8、除夕忌打碎器物
除夕还有忌打碎器物的习俗。民间认为如果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则意味着新一年会有破运。有时不小心在这天打碎杯盘,长辈会抓紧用红纸包起来并口念岁岁(碎碎)平安等吉祥语来补救。民间认为,将红纸包起来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灾难。所以,人们在除夕这天为了博个好彩头,都会慎言谨行,以求得一个吉祥如意年。
9、除夕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10、除夕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11、除夕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12、除夕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字究竟该怎么贴没有统一的标准。
13、除夕零点必须回家
团圆的年夜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吃完,一家人就会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或者到亲戚家串门聊天,但必须在零点前回到家。一到零点,一家人要全部在家守岁,当钟表的指针走过12点后,人们就会燃放早已准备好的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
14、除夕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更多关于2020年除夕是哪一天?,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8c93231615731913.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上一篇:2013黄历

下一篇: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