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红

时间:2023-06-10 11:20:21编辑:奇事君
个人介绍

陈继红,1981年生,男,湖北黄冈人,博士,深圳大学全职特聘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原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罗格斯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

(1)港口与航运管理(港航运营优化、海运物流供应链、港航市场分析等);

(2)绿色海洋与海事治理(港航节能减排、绿色海事政策分析、海洋碳达峰与碳中和、海洋可持续治理、船舶污染评估与治理等);

(3)国际海事管理与政策(海事经济机制设计、海事安全评估治理、海事服务创新、自贸区与海事政策研究等);

(4)智能海事与大数据分析(智慧港航系统规划、智能船舶与航行管理、海事大数据分析等);[2]

主要学术兼职(倒序排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水路运输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会秘书长(2018/11-至今)

●全国能源领域行业岸电设施标准化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2018/08-至今)

●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水上运输学部“港口运行”技术委员会主席(2017/08-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海事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修订前期论证)(2017年)

●国际货运代理协会FIATA考证培训/考评专家(2017年至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讯评审专家(海事方向)(2015/05-至今)

●中国生产力学会理事(2015/09-至今)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港口与航运)(2015/09-至今)

●天津物产研究院研究员(2015/07-至今)

●中国新造船价格指数特约研究员(2013/07-至今)

●交通银行(金融租赁)高级航运顾问(2011/09-2012/09)

●航运界网首席评论员(2008/09-至今)

●上海生产力学会理事/青年学者部副部长(2007/09-至今)

●期刊审稿人:长期担任Transportation Research系列、JON、MPM、 Physica A、AOR、IJCE、IJSTL、TP、TJ、TRR、ESR、IEEE TOITS、IEEEAccess等国际SCI/SSCI期刊和《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世界地理研究》、《大连海事大学学报》、《上海海事大学学报》、《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国内EI/权威/核心期刊审稿人。[1]

主要学术论著

长期从事海事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和丰硕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截至2018年底,发表相关专著一部《班轮联营系统协同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该著作荣获全国第八届先进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一等奖);合著实践教材一本;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会议发表论文130余篇,包括《Nature》、《Transportation Research系列》、《Journal ofNavigation》 等SCI/SSCI/EI以及权威核心等论文80余篇次

。[1]

科研课题与获奖

截至2018年底,已主持和参加国际港口航运、海事交通物流等领域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韩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项目、交通运输部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项目等国家/国际/省部级及其他海事企事业单位项目70余项

。荣获包括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中国生产力学会、中国港口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

省部级/国家学会奖项以及其他各类奖项20余项

。[1]

教学成绩

承担港航海事相关专业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优良,效果突出,荣获上海海事大学教学竞赛二等奖等奖项,并入选教学激励计划。多次荣获“青年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十大魅力导师”、“刘浩清优秀教师奖”等荣誉。

积极开展本专业建设和推进专业国际化发展。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原水运管理专业,发展历史悠久,海事特色鲜明,聚焦港口与航运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和高等海事教育,是上海市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国家级)。2017年创建交通运输专业(国际班)。

主讲课程

:《港口生产组织与管理》(精品课程)、《港口装卸工艺》、《港口战略与规划》、《港口现代化管理》、《运输市场学》、《海上货物运输》、《工程经济学》等。[1]

国际合作发展

国际港口和海运业是一种国际化极强的行业。前期丰富的研究工作基础和绩效为课题组的国际交流合作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具有良好的海事研究国际合作发展基础。例如:

国际海事政府和机构合作交流

:与国际相关海事政府和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交流。例如,与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FMC、利比里亚船旗国美国华盛顿总部等政府机构就国际集装箱海运联盟监管和国际船舶登记政策等问题进行合作。

国际海事科研项目应用和合作研究

:相关科研项目得到国际机构应用和国外政府部门立项资助。例如,与美国罗格斯大学国家交通研究中心合作参与了美国农业部粮食集装箱海运网络问题的重大课题,社会经济效应良好。与韩国东明大学、韩国海洋大学等合作研究,受到韩国海洋水产部的立项资助,获得中韩国际合作项目,中韩双方就集装箱海运等领域的中韩合作问题开展了国际研究。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论文发表

:十分注重与国际专家学者的合作交流,发表国际学术会议特邀学术报告,并就相关研究成果合作发表高水平SCI/SSCI学术期刊论文。例如,与美国加州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韩国中央大学、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希腊爱琴大学等国际专家学者以及欧盟、国际海事组织IMO等海事专家成员在《Nature》、《Journal of Navigation》等国际顶尖期刊和海事领域的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合作一系列SCI/SSCI论文。[1]

海事社会服务

长期的海事领域研究过程中,与相关海运企业和政府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担任重要的港口航运领域社会学术职务,具有良好社会影响力。例如:

社会服务成果应用

:相关课题研究和项目成果在交通运输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海事局、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福建省交通厅、上海组合港、上海港集团、浙江海港集团、江苏港口集团、大连港集团、日照港集团、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集团、交通银行等国家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得到广泛应用。

海事社会教育培训

:长期受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学府,交通运输部、上海市政府、舟山市政府、汕头市政府、上海市交通委、舟山港航局等政府部门,以及浙江海港集团、江苏港口集团、海口港集团,海航集团等港口海运大型企业开展港口海运专业培训,社会服务效果很好。并担任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联合会(FIATA)行业证书培训/考评专家。

国家政策顶层设计

:作为海事专家,参与国家海事政策顶层设计。例如,2015年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共同研究了中国自贸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国交通运输部采纳成果意见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85号)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2017年作为全国海事专家之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国《国际海运条例》修订,研究国际集装箱海运联盟监管改革和航线市场管理等相关问题。[1]

海事文化传承

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自由贸易港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参加各类海事港航论坛和电视媒体等节目,传承和推进中国海事优秀文化传播和中国海事服务形象建设,为港航行业发展和政府海事决策提供专家意见和智力支持。相关代表性案例:

●航运界网首席评论员(航运界网)

●巴拿马运河拓宽及其世界海运格局的影响(21世纪经济报道、新浪财经等)

●油轮溢油事故及其人因行为治理(Nature《自然》、搜狐、国际船舶网、海商通、光明网、科学网等)

●尼加拉瓜运河的争议及其影响(Nature《自然》、NCBI、Porteconomics等)

●《

国之自信

》电视节目:世界第一港的“无人”奇迹

作为特邀专家参与以习总书记“四个自信”为核心宗旨的《国之自信》等电视栏目报道,参与《世界第一港的“无人”奇迹》节目制作。诠释和解读洋山港及其四期全自动化码头的生产运营的科技创新,向观众讲述和展示当今我们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迈进的中国自主创新科技的强大,与国人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国之自信》栏目,是一档以习总书记所提出的“四个自信”为核心宗旨,以建立国人自信为核心内容,展现国家成就,弘扬民族精神,将我国各个领域傲人成绩展现于国人乃至世界面前的访谈节目。[1]

上一篇:贾冰团队

下一篇:陈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