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关

时间:2024-05-01 20:09:07编辑:奇事君

天下第一雄关是嘉峪关还是居庸关?

嘉峪关市,就是以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的防守要冲嘉峪关命名的城市。南边祁连
雪峰绵延千里,北面山峦层叠,自古就是各朝派兵驻守的重地。嘉峪关是万里长城的最西端,是长城防线上重要的军事要塞、河西第一隘口,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必经关隘,素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关城,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经过重新修葺,楼阁高耸,巍峨壮观,与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名动天下。【摘要】
天下第一雄关是嘉峪关还是居庸关?【提问】
嘉峪关市,就是以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的防守要冲嘉峪关命名的城市。南边祁连
雪峰绵延千里,北面山峦层叠,自古就是各朝派兵驻守的重地。嘉峪关是万里长城的最西端,是长城防线上重要的军事要塞、河西第一隘口,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必经关隘,素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关城,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经过重新修葺,楼阁高耸,巍峨壮观,与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名动天下。【回答】
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几个苍劲的大字挂在城楼之上 正面就是嘉峪关的关城,楼阁高耸在巍峨的城楼之上。【回答】
您好是嘉峪关【回答】


居庸关为什么叫天下第一雄关

  居庸关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主要是因为它气势恢宏并且地形险要。居庸关的核心位置在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的交汇之处,是十分重要的通道,在它周围有许多高山,海拔都超过了千米,也正是因为居庸关的存在,才让外敌入侵得以遏制。

  居庸关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原因

  居庸关被叫做天下第一雄关主要还是和它的建筑恢宏和地势险要相关。居庸关是八达岭长城上的重要关塞,也是天下九塞之一,它的建造时间是所有的关口中最早的,有着一夫当开,万夫莫开的气势。

  居庸关的核心位置在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的交汇之处。居庸关连接着内蒙古,山西和河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古代的时候,游牧民族要是攻打中原,必定经过居庸关,而居庸关最窄的地方只能容得下一辆车经过。

  居庸关周围有很多高山环绕,而且这些山脉的海拔高度都超过了千米。居庸关最高的地方在十二号敌楼,从哪里看去可以看到居庸关的全貌,它最为核心的地方是太行山和燕山山脉中间的一个40里的道路。


居庸关在哪?

居庸关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居庸关形势险要,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山、常山,实天下之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现存的关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军徐达督建的。为北京西北的门户。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绮丽的风景,有"居庸叠翠"之称,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关主要景点1、古炮在居庸关南券城和北券城城墙之上,分别陈列5门古炮。南券城陈列“大将军铁炮”2门,长1.7米,炮口口径8厘米。2、云台石刻云台石刻堪称一绝。券门内两侧右壁及顶部遍刻佛像,佛像造型生动,雕刻技艺高超,六种文字的石刻经文、咒语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资料。据专家考证,石刻造像具有典型的藏传佛教萨迦教派的特征。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居庸关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长城

居庸关长城的位置在哪里?

居庸关是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关城,被称为长城三大关城之一,沿山而建十分险峻,在居庸关城楼上挂有“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是游人合影的胜地。而且这里山色秀丽,树木层层叠叠,“居庸叠翠”也是京城周围的著名风景。到居庸关游玩大多人的重点在于爬长城,并到山顶赏景。景区内需要步行,爬到最高处的烽火台大约需要三个小时,需要一定体力,游玩之前要做好心理准备。仰望“天下第一雄关”到景区首先要来到山下的居庸关景区广场,这里有一座石门,名叫云台,是一座白石结构的藏传佛教建筑珍品。云台的内部通道两壁上雕琢有菩萨像,漂亮独特。沿石门向前即可到达关城门口,在此处便可看到高高在上的“天下第一雄关”匾额,可以与之合影。欣赏雄伟城楼关城门口处购票后进入景区,景区内有关帝庙、叠翠书院、表忠祠、丰裕仓等多个人文景点,供奉着古代的名人也记载着居庸关的历史,旁边还有一座小湖,可以一一参观拜访。同时,置身于景区南北关城楼下,可以欣赏到高大雄伟的城楼,与城楼相连的长城在山坡上呈“人”字形,非常特别。景区内的客栈和饭店也在此处。攀爬长城参观完城楼后即可开始攀爬长城的旅程,爬到最上面的烽火台一般需要两三个小时,是对体力的挑战。但登上山顶后即可看到著名的京城八景之一“居庸叠翠”,远处翠山连绵,山峦叠张,视野开阔令人心胸舒畅。路上会有公厕和一家售卖零食饮水的小店,但是价格高于外面,如果体力足够可以自备一些零食饮水,推荐带巧克力、葡萄干等高热量的食物补充体力。这一段的长城比较陡峭,台阶陡处有40厘米,缓处也有20-30厘米,而且因为长时间的踩踏个别地方有磨损不平,所以要格外小心脚下。爬完长城后可以选择原路返回,也可以从长城的另一个方向下山回到景区广场处。

出居庸关原文_翻译及赏析

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清代·朱彝尊《出居庸关》 出居庸关 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 古诗三百首 , 关塞 , 写景乡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居庸关上,杜鹃啼鸣,驱马更行,峰回路转,在暮霭四起中,忽遇一带山泉,从峰崖高处曲折来泻,顿令诗人惊喜不已:在这塞外的山岭间,竟也有南国般清冽的泉流,正可放马一饮,聊解旅途之渴。站在潺潺的山泉畔,遥看苍茫的远夭,又见一轮红日,正沉向低低的地平线。那犹未敛尽的余霞,当还将远远近近的山影,辉映得明荧如火。 此刻,峰影如燃的西天,还沐浴在一派庄严肃穆的落日余霞中。回看北天,却又灰云蒙黎。透过如林插空的千百峰嶂,隐约可见有一片雨雪,纷扬在遥远的天底下,将起伏的山峦,织成茫茫一白。意兴盎然地转身西望,不禁又惊喜而呼:那在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的“渝林”古塞,竟远非人们所想像的那般遥远!从居庸塞望去,它不正“只隔”在云海茫茫中耸峙的“数蜂”之西么? 赏析 从山青水绿的南国,来游落日苍茫的北塞,淡谈的乡思交汇著放眼关山的无限惊奇,化成了这首“清丽高秀”的写景小诗。 朱彝尊早年无意仕进,以布衣之身载书“客游”,“南逾岭,北出云朔,东泛沧海,登之褱,经瓯越”,为采访山川古迹、搜剔残碣遗文,踏谊了大半个中国(见《清史稿文苑传》)。现在,他独立于北国秋冬的朔风中,倾听着凄凄而啼的子规(杜鹃)之鸣,究竟在浮想些什么?是震讶于这“古塞之一”的居庸关之险酸——它高踞于军都山间,两峰夹峙,望中尽为悬崖峭壁,不愧是扼卫京师的北国雄塞?还是思念起了远在天外的故乡嘉兴,那鸳鸯湖(南湖)上风情动人的船女棹歌,或摇曳在秋光下的明艳照人的满湖莲荷?于是这向风而啼的“子规”,听来也分外有情了:它也似在催促著异乡游子,快快“归”去么? 起句看似平平叙来,并末对诗人置身的关塞之景作具体描摹。但对于熟悉此间形势的读者来说,“居庸关”三字的跳出,正有一种雄关涌腾的突兀之感。再借助于几声杜鹃啼鸣,便觉有一缕辽远的乡愁,浮升在诗人的高岭独伫之中。驱马更行,峰回路转,在暮霭四起中,忽遇一带山泉,从峰崖高处曲折来泻,顿令诗人惊喜不已:在这塞外的山岭间,竟也有南国般清冽的泉流,正可放马一饮,聊解旅途之渴。站在潺潺的山泉畔,遥看苍茫的远夭,又见一轮红日,正沉向低低的地平线。那犹未敛尽的余霞,当还将远远近近的山影,辉映得明荧如火——这便是“饮马流泉落日低”句所展现的塞上奇景。清澈、明净的泉流,令你忘却身在塞北;那涂徐而奏的泉韵,简直如江南的丝竹之音惹人梦思。但“坐骑”恢恢的嘶鸣,又立即提醒你这是在北疆。因为身在山坂高处,那黄昏“落日”,也见得又圆又“低”,,如此高远清奇的苍莽之景,就决非能在烟雨霏霏的江南,所可领略得到的了。 不过最令诗人惊异的,还是塞外气象的寥廓和峻美。此刻,峰影如燃的西天,还沐浴在一派庄严肃穆的落日余霞中。回看北天,却又灰云蒙黎。透过如林插空的千百峰嶂,隐约可见有一片雨雪,纷扬在遥远的天底下,将起伏的山峦,织成茫茫一白!“雨雪白飞千嶂外”句,即展现了那与“饮马流泉落日低,所迥然不同的又一奇境——剪影般的“千嶂”近景后,添染上一笔清莹洁白的“雨雪”作背景,更著以一“飞”字,便画出了一个多么寥廓、案洁,竣奇而不失轻灵流动之美的世界!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朱彝尊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魏晋·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咏史·郁郁涧底松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古诗三百首 , 咏史抒怀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宋代·徐玑《新凉》 新凉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古诗三百首 , 田园写鸟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南北朝·谢朓《王孙游》 王孙游 南北朝 : 谢朓 古诗三百首 , 乐府 , 春天 , 写景惜时


出居庸关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出居庸关 [作者] 朱彝尊 [朝代] 清代 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 《出居庸关》译文 居庸关上,杜鹃啼鸣,驱马更行,峰回路转,在暮霭四起中,忽遇一带山泉,从峰崖高处曲折来泻,顿令人惊喜不已:在这塞外的山岭间,竟也有南国般清冽的泉流,正可放马一饮,聊解旅途之渴。站在潺潺的山泉畔,遥看苍茫的远夭,又见一轮红日,正沉向低低的地平线。那犹未敛尽的余霞,当还将远远近近的山影,辉映得明荧如火。 此刻,峰影如燃的西天,还沐浴在一派庄严肃穆的落日余霞中。回看北天,却又灰云蒙黎。透过如林插空的千百峰嶂,隐约可见有一片雨雪,纷扬在遥远的天底下,将起伏的山峦,织成茫茫一白。意兴盎然地转身西望,不禁又惊喜而呼:那在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的“渝林”古塞,竟远非人们所想像的那般遥远!从居庸塞望去,它不正“只隔”在云海茫茫中耸峙的“数蜂”之西么? 《出居庸关》注释 居庸关:在北京市昌平区西北,为长城重要关口。《嘉庆一统志·顺天府》:“居庸关,在昌平州西北,去延庆州五十里。关门南北相距四十里,两山峡峙,巨涧中流,悬崖峭壁,称为绝险,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山峦间花木郁茂葱茏,犹如碧浪,因有‘居庸叠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 子规:鸟名,一名杜鹃。鸣声凄切,能动旅客归思。 嶂:似屏障的山峰。 榆林:榆林堡。在居庸关西五十五里。清·顾炎武《昌平山水记》:“永乐二十二年四月己酉,上亲征,驻跸唐家岭,以四日至嚣庸关。其疾行则一日而至榆林,榆林在岔道西二十五军。” 《出居庸关》赏析 从山青水绿的南国,来游落日苍茫的北塞,淡谈的乡思交汇著放眼关山的无限惊奇,化成了这首“清丽高秀”的写景小朱彝尊早年无意仕进,以布衣之身载书“客游”,“南逾岭,北出云朔,东泛沧海,登之褱,经瓯越”,为采访山川古迹、搜剔残碣遗文,踏谊了大半个中国(见《清史稿文苑传》)。现在,他独立于北国秋冬的朔风中,倾听着凄凄而啼的子规(杜鹃)之鸣,究竟在浮想些什么?是震讶于这“古塞之一”的居庸关之险酸——它高踞于军都山间,两峰夹峙,望中尽为悬崖峭壁,不愧是扼卫京师的北国雄塞?还是思念起了远在天外的故乡嘉兴,那鸳鸯湖(南湖)上风情动人的船女棹歌,或摇曳在秋光下的明艳照人的满湖莲荷?于是这向风而啼的“子规”,听来也分外有情了:它也似在催促著异乡游子,快快“归”去么? 起句看似平平叙来,并末对诗人置身的关塞之景作具体描摹。但对于熟悉此间形势的读者来说,“居庸关”三字的跳出,正有一种雄关涌腾的突兀之感。再借助于几声杜鹃啼鸣,便觉有一缕辽远的乡愁,浮升在诗人的高岭独伫之中。驱马更行,峰回路转,在暮霭四起中,忽遇一带山泉,从峰崖高处曲折来泻,顿令诗人惊喜不已:在这塞外的山岭间,竟也有南国般清冽的泉流,正可放马一饮,聊解旅途之渴。站在潺潺的山泉畔,遥看苍茫的远夭,又见一轮红日,正沉向低低的地平线。那犹未敛尽的余霞,当还将远远近近的山影,辉映得明荧如火——这便是“饮马流泉落日低”句所展现的塞上奇景。清澈、明净的泉流,令你忘却身在塞北;那涂徐而奏的泉韵,简直如江南的丝竹之音惹人梦思。但“坐骑”恢恢的嘶鸣,又立即提醒你这是在北疆。因为身在山坂高处,那黄昏“落日”,也见得又圆又“低”,,如此高远清奇的苍莽之景,就决非能在烟雨霏霏的江南,所可领略得到的了。 不过最令诗人惊异的,还是塞外气象的寥廓和峻美。此刻,峰影如燃的西天,还沐浴在一派庄严肃穆的落日余霞中。回看北天,却又灰云蒙黎。透过如林插空的千百峰嶂,隐约可见有一片雨雪,纷扬在遥远的天底下,将起伏的山峦,织成茫茫一白!“雨雪白飞千嶂外”句,即展现了那与“饮马流泉落日低,所迥然不同的又一奇境——剪影般的“千嶂”近景后,添染上一笔清莹洁白的“雨雪”作背景,更著以一“飞”字,便画出了一个多么寥廓、案洁,竣奇而不失轻灵流动之美的世界! 诗人久久地凝视著这雨雪交飞的千嶂奇景,那一缕淡淡的乡愁,旱就如云烟一般飘散殆尽。此次出塞,还有许多故址、遗迹需要考察,下一程的终点,该是驰名古今的“榆林塞”了吧?诗人意兴盎然地转身西望,不禁又惊喜而呼:那在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的“渝林”古塞,竟远非人们所想像的那般遥远!从居庸塞望去,它不正“只隔”在云海茫茫中耸峙的“数蜂”之西么?诗之结句把七百里外的榆林,说得仿佛近在咫尺、指手可及,岂不太过夸张?不,它恰正是人们在登高望远中所常有的奇妙直觉。这结句虽然以从唐人韩翔“秋河隔在数峰西”句中化出,但境界却高远、寥解得多:它在刹那间将读者的视点,提升到了诗人绝后的绝高之处;整个画面的空间,也因此猛然拓展。于是清美、寥廓的北国,便带着它独异的“落日”流泉、千嶂“雨雪”和云海茫范中指手可及的愉林古塞,苍苍莽葬地尽收你眼底了。 《出居庸关》作者朱彝尊简介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朱彝尊的其它作品 ○ 桂殿秋·思往事 ○ 高阳台·桥影流虹 ○ 卖花声·雨花台 ○ 鸳鸯湖棹歌·一百首选二 ○ 朱彝尊更多作品


居庸关的名称是怎样来的?

居庸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已将居庸,列为天下九寨之一。元王恽《中堂事记》载,世传秦始皇北筑长城时,曾“徙居庸徒于此”,故名,“庸”指苦役,“徒”指囚犯。民夫士卒被强征徙居在这里,所以被称为居庸关。当然了,这个说话只是一家之言,也并不准确。《周礼》载,周朝因功授赏,分功勋为不同等次,其中“王功曰勋,国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劳,治功曰力,战功曰多”。“居庸”即“居于为民建功之位”,居庸关的意思也就是守土卫民之关。居庸关古称居庸塞。三国称西关,东晋称蠮螉塞,北齐称纳款关,唐称蓟门关,金朝称“查刺合攀”,意为“严关”,元朝称“纳钵关”。居庸关也曾易名军都关,总之名称繁复,居庸关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

居庸关与嘉峪关:到底谁是“天下第一雄关”?

众所周知,北京周边的长城天下闻名,以居庸关和八达岭更为被人熟知。

而其中的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它和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居庸关是从北面进入北京的门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居庸关关城所在的峡谷关沟,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而就在关沟,设立了拱卫北京城的四大重要关卡,四个关口分别是南口、居庸关、上关和八达岭。

居庸关长城两旁山峦重叠,树木葱郁,山花烂漫,景色瑰丽,远在800年前的金代,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称为“居庸叠翠”。居庸关居庸关的中心还保存着一个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台“云台”。在元朝时,台上建有三座石塔,于元末明初被毁。三塔被毁后,在此台上又建一院“泰安寺”,此寺于清康熙年间被火焚毁,只剩下这个基座——云台。云台的券门内,石壁上雕刻有四大天王像,姿态传神;还刻有梵文、藏文、蒙文、维吾尔文、西夏文、汉文六种文字组成的佛经。

而就在居庸关关城之上,悬挂着“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字体雄浑而有力。

但是,去过甘肃嘉峪关的朋友肯定也知道,就在西塞边陲的重镇嘉峪关的罗城之上,也挂着一块“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

那为什么会出现两个“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呢?到底谁才是第一呢?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那么最早记载嘉峪关有“天下第一雄关”匾额是在什么时候呢?

嘉峪关关城西门外矗立着刻有清朝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肃镇总兵李廷臣书写的“天下雄关”四个大字的石碑。而在清道光年间,林则徐由于遣戍伊犁写就的日记性文集《荷戈纪程》中记载:“今晨起行,余策马出嘉峪关,先入关城。城内有游击、巡检驻扎。城楼三座,皆三层,巍然拱峙。出关外,见西面楼上有额曰天下第一雄关”。

这是目前所知有人亲眼目睹嘉峪关悬挂“天下第一雄关”匾额的最早记载。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驻节肃州,发现嘉峪关失修已久,边墙四处坍塌,下令整修,亲题“天下第一雄关”横额。

有人写诗记录:“左侯昔日受降归,釃酒临关对落晖。额书六字神飞动,想见如椽大笔挥。”(《午阴精舍诗草》卷七)。

由此可知林则徐所见的匾额,此时已经不存,左宗棠又重写了一幅。左公所写匾额亦有人亲眼目睹,公元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温文英因组织救国运动赴京请愿,被发配新疆,他在《昆仑旅行日记》中云:“余与折君登沙坡上见关外三面皆高山环抱,一面则雄关屹峙,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慨,诚险要也。回望关上城楼三层,额书天下第一雄关”。

如今嘉峪关的“天下第一雄关”匾是1988年至1990年修复西门关城城楼后挂的,当年左宗棠所书的匾额在1924年被军阀马仲英部拆毁城楼时丢失。

那么居庸关什么时候有的“天下第一雄关”匾额呢?

据记载,清朝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五月初三日,有一位叫钱良择的旅行家随军前往蒙古,写了《塞外纪略》一书,记述了这次旅行的途中见闻,他写途经居庸关时写道:“初三日甲戌,天晴无风,山行竟日。石路崎岖,时蹶马足。两峰壁立,中为通衢,愈登愈高,不知其所止极。十五里至居庸关城。城门额曰天下第一雄关,盖京师北面之极冲。”

居庸关城门上有“天下第一雄关”题匾为钱良择亲眼目睹,当不为虚。

但据称,明朝中叶也称居庸关为“天下第一关”。据说,在居庸关南门外马神庙东南的山坡草野中有一通明朝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立的“重修隆庆卫儒学碑记”,碑记中称居庸关为“东连古北、辽海,西接上谷、云中,南通京师,北枕永宁,为京师之北门,乃天下第一关也。”此碑文收录在《西关志·卷十》。

当然了,话说回来,这些像“天下第一雄关”或“天下第一关”的美称并非官方命名,也无需官方认可,官方文件中也多不列入,只在坊间流传或刻在碑文中或写在匾额楹联之上、方志艺文之中。很多情况下,这些美誉即不知其源头始末,也不知其作者。

山海关东门城楼上明朝中叶书写的“天下第一关”匾额也举世闻名,相对于居庸关和嘉峪关来讲,只是少了一个字,但也是另一个“第一”了。

所以,中国现存长城中,竟然出现了三个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这也算一种奇观;这不仅说明三个关隘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也显示了长城这个伟大奇迹的独特魅力吧。


为什么叫居庸关 关于居庸关的名字由来

1、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在北京昌平县境,距北京市区约60公里。关城建筑在一条长达15公里的溪谷中间,这条溪谷叫做“关沟”。两旁山峦重叠,树木葱郁,景色优美,金代称为“居庸叠翠”曾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居庸”之名最早见于《淮南子》、《汉书·地理志》,有居庸县,属上谷郡,并注明“有关”。据前人考证,这一名称可能是秦始皇修筑长城,“徒居庸徒于此”,因而得名。

2、汉代沿称,三国时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辽、宋、元、明、清各代仍沿称居庸关。关城历代都有维修增建,现在保存的关城是明代建筑物。居庸关的形势非常险要,是古代北京的西北门户。


居庸关为什么叫天下第一雄关

居庸关被叫做天下第一雄关主要和它的建筑恢宏和地势险要相关。居庸关是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它和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居庸关是从北面进入北京的门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居庸关关城所在的峡谷关沟,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居庸关长城两旁山峦重叠,树木葱郁,山花烂漫,景色瑰丽,远在800年前的金代,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称为“居庸叠翠”。居庸关的中心还保存着一个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台“云台”。在元朝时,台上建有三座石塔,于元末明初被毁。三塔被毁后,在此台上又建一院“泰安寺”,此寺于清康熙年间被火焚毁,只剩下这个基座——云台。居庸关“天下第一雄关”匾额的由来:据记载,清朝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五月初三日,有一位叫钱良择的旅行家随军前往蒙古,写了《塞外纪略》一书,记述了这次旅行的途中见闻。他写途经居庸关时写道:“初三日甲戌,天晴无风,山行竟日。石路崎岖,时蹶马足。两峰壁立,中为通衢,愈登愈高,不知其所止极。十五里至居庸关城。城门额曰天下第一雄关,盖京师北面之极冲。”居庸关城门上有“天下第一雄关”题匾为钱良择亲眼目睹,当不为虚。但据称,明朝中叶也称居庸关为“天下第一关”。据说,在居庸关南门外马神庙东南的山坡草野中有一通明朝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立的“重修隆庆卫儒学碑记”。碑记中称居庸关为“东连古北、辽海,西接上谷、云中,南通京师,北枕永宁,为京师之北门,乃天下第一关也。”此碑文收录在《西关志·卷十》。

上一篇:旧家电回收

下一篇:克什克腾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