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先文

时间:2023-06-10 08:44:15编辑:奇事君
人物经历

目前,魏先文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面上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立项课题六项。

魏先文工作照片

教育经历

1985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88年9月赴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助教进修班学习一年。

1993年9月进入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学习,从事富勒烯负离子化学研究,导师徐正教授。

1996年7月获硕士学位。

1996年9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从事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

1999年6月获博士学位。

2001年8月,在安徽师范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

2000年2月至2001年2月获英国皇家学会中英合作信用基金( 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 Awards ) 资助,在英国Sussex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著名的富勒烯化学家Roger Taylor,系统地研究了氟化C60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发现了首例富勒烯化学中的SN2’取代反应及全反式的18? 轮烯结构。

2001年9月至2002年10月获德国亚力山大冯洪堡基金( 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 ) 资助,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固体研究所( Max-Planck Institute for Solid State Research )从事金属富勒烯的制备研究工作。

1995年以来,先后在Angew. Chem. Int. Ed.,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2, J. Mater. Chem., Chem. Phys. Lett. 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申请中国专利3项。

工作经历

1985年-现在 安徽师范大学 助教 讲师 副教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院长

2000年2月-2001年2月 Sussex大学(英国)博士后研究员

2000年-现在 安徽省纳米材料研究及产业化产学研专家委员会委员

2001年9月-2002年10月 马克斯普朗克固体研究所(德国)访问学者(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

2004年2月-现在 安徽师范大学 博士生导师 安徽省“皖江学者”首批特聘教授 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主要成就科研成就

研究领域

有机材料化学

富勒烯化学

纳米材料

主持项目

“低维富勒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万元, 2007年1月-2009年12月,项目主持人。“C60单加合物的全氟烷基化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6万元,2008年1月-2009年12月,项目主持人。”功能性碳基材料”,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10万元,2008年1月-2009年12月,项目主持人。“ 富勒烯基分子固体材料的合成、表征和磁性及发光性能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 75万元,2004年6月 -2008年5月, 子课题项目主持人,已结题。“新型分子基固体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安徽省教育厅创新团队计划项目,20万元,2006年1月-2007年12月,项目主持人。“新型氟化C60衍生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质研究”,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8万元, 2003年1月-2005年12月, 项目主持人。“富勒烯基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3.5万元,2002年-2004年12月,项目主持人。“碳基功能材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项目, 2004年1月-2005年12月, 10万元,项目主持人,已结题。“卤化富勒烯的制备、化学修饰及光电性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万元,2003年1月-2005年12月,项目主持人, 已结题。“富勒烯与半导体纳米粒子的组装及性质研究”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5万元,2002年1月─2004年12月, 项目主持人,已结题。“新型C60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5万元,2000年1月-2003年12月,项目主持人,已结题。

12.“新型C60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质研究”,?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1.5万元, 2003年1月-2004年12月, 项目主持人,已结题。

工作分工

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所)、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招生办公室)、审计处。联系冶金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讲授课程

无机化学

高等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选论

有机材料化学

现代无机化学进展

材料化学

化学学科进展

会议论文

魏先文, 查庆庆, 季长春, 张新明, 孙 健, 陆晓晶, “C60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中国化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邀请报告, 2004年4月24-27日, 长沙.

魏先文, 唐业仓, 孙 健, 赵广超, 陆晓晶, 张新明, 查庆庆, 季长春, “C60基纳米材料的合成和表征”, 中国化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第7分会邀请报告, 2004年4月24-27日, 长沙.

张新明, 魏先文, 孙 健, 查庆庆, 季长春, 陆晓晶, “C60衍生物与金属纳米粒子的自组装”, 中国化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第7分会墙展, 2004年4月24-27日, 长沙.

魏先文, “功能性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第229次香山科学会议, 2004年6月22-24日, 北京。

魏先文, 徐 静, 宋小杰, “纳米碳管基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材料科学技术分会暨第三届海内外中华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 纳米材料与技术分会 口头报告, 2004年11月1-5日, 上海。

X. W. Wei, Q. Q. Zha, J. Sun, Y. C. Tang, C. C. Ji, X. M. Zhang, Z. M. Chen, Y. H. Ni, G. Yin, Z. Xu,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fullerene-based nanocomposites”, Oral presentation, 7th Biennial International Workshop Fullerenes and Atomic Clusters, June 27- July 1, 2005, St Petersburg, Russia.

Guoxing Zhu, Xianwen Wei*,Huiqun Sun, Juhong Zhou,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e-Ni/Poly(methyl methacrylate) nanocomposites”, Oral presentation, Proceedings of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Fibers and Polymer Materials, pp 690-693, Oct. 19-21, 2005, Shanghai, China.

魏先文,查庆庆,张新明,孙 健,尹 桂, 徐 正, “C60衍生物基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分会口头报告,第五届全国配位化学会议暨第八届全国生物无机化学会议, 2005年11月18-22日, 广州.

魏先文,江 山,“C60负离子及其在α,β-不饱和酮还原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分会口头报告,第七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 2007年7月18-22日, 内蒙古呼和浩特.

Xian-Wen Wei*, Guo-Xing Zhu, Chuan-Jun Xia, Shan Jiang, Yin Ye,“Fabrication of magnetic metal /carbon core-shell nanostructures by two-step solution-phase route” Oral presentation, Materials Today ASIA, Sept. 3-5, 2007, Beijing, China.

魏先文*,“富勒烯基分子固体的合成和性能”,口头报告, 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会议,2007年11月23日,南京。

魏先文*,李 飞,李祥子,余 锐,谢劲松, “氟化富勒烯及其衍生化”,口头报告,亚太精细氟化学技术与工程学术研讨会,2008年4月10-11日,上海。

王岳峰,李楠庭,魏先文*,“C60衍生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分会口头报告,08-O-005,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 2008年7月13-16日,天津。

魏先文*,张冬琴,“富勒烯基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分会口头报告,16-O-035。

专利

魏先文, 孙 健, 唐业仓, “高分子-C60一维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魏先文, 孙 健, “聚合C60一维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魏先文, 徐静, 夏传俊,“一种用于苯酚溴代的催化剂”,中国发明专利

魏先文,朱国兴,“一种碳包覆磁性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获得荣誉

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2004, 第二完成人。

“一些纳米有序结构的构筑和表征”, 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04, 第四完成人。

安徽省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2007, 第一完成人。

第六届“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称号,2007。

上一篇:简璎

下一篇: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