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传六

时间:2023-06-10 04:42:13编辑:奇事君
人物生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临外敌侵略和满目疮痍的故园,他满怀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振兴中华民族的愿望,投入到抢救1931年大水灾及建设大武汉的事业中,主持开辟蛇山首义公园,并筹划重建黄鹤楼。

追随董老投身革命

卢立群新式婚礼

卢立群,学名卢骥,字龙骧,号立群。1904年3月26日出生于湖北黄安(即红安)县八里湾李家田一个读书人家庭,排行老三。卢立群小时就读于县立高等小学,师事董必武及其父亲董采臣、叔父董素怀,并寄住其家。卢立群英俊聪颖,有黄安才子之名,诗文很得老师奖誉。1921年卢立群进入武昌循道岭胭脂山下的启黄中学,董必武在启黄教授英文,并组织共产主义研究小组。卢立群成为吸收辩证法新哲学思想最早的一批人之一。1924年卢立群考“庚款五校官费”,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学工程建筑学科。1926年6月,卢立群返国。他曾登临黄鹄矶头,纵目茫茫江流慨然叹息:“中国的命运是泰还是否?人们的心儿是欲还是理?望前头茫无际,抓心头只是一把辛酸泪。休怪浦上杨花巧作临风媚,嘲笑隔岸青桑空作可怜低。”

此刻他满怀革命热忱,受命于董必武投身北伐,任北伐军十五军政治部干事和政治教官,政治部主任兼党代表为共产党员耿丹。十五军在强渡汉水、夺取汉口吴佩孚总司令部的战斗中牺牲巨大,血染沧浪。1927年1月卢立群又受董必武手令委为鄂东及黄安县农运特派员,并任《农工日报》执行委员。“七·一五”汪精卫政变直至桂系胡宗铎、陶军大屠杀,一时际满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通缉黑名单上董必武赫然第一名,卢立群列第四。一天深夜,卢立群在友人催促下乘舟东下,西辞黄鹤楼,流亡上海与日本。他一面教书写稿,一面继续学习研究建筑美学,翻译艺术理论,译有《马克思艺术论·建筑学部分》、《产业革命史》,并与冯乃超等参与创造社的左翼文化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卢立群在东京银座参加了反侵略示威游行,遭东京警视厅拘捕。布衣忧国,留日学生毅然发起全体归国运动。那年长江水势暴涨,饿殍遍野,沿江死亡达20万人。辛亥老人蓝文蔚力邀卢立群任长江上游河工督察。他奔走于武汉沿江堤岸及荆沙、洪湖,修堤引水,给洪湖苏区送去救灾抢险物资。

建设蛇山呕心沥血

旧时武昌并无公园。1923年退伍军官“八大将军团”私人集资,在蛇山脚下大成路边的乃园盖起汉升大戏院及共和游艺社,推夏道南为经理。1928年完工了一座孙中山先生纪念碑,门口立起“辛亥武昌首义纪念坊”的牌坊。这就是最早私人建立的小首义公园。辛亥伤兵寄居园内,依赖出租场地、搭篷设摊维生,形成了卖茶、唱戏为主体的娱乐场。于是摊篷充斥、道路损坏,“目的在于营利,园景非所顾全”,公园景色全失。

1932年代建设厅长李书城及接任的李范一延揽卢立群任工程师兼园林处主任,实施蛇山上的各项工程计划,并改造山下的乃园,揭开了包括黄鹤楼、抱冰堂及乃园在内的蛇山大首义公园(初名武昌公园)的建设序幕。

令卢立群触目心痛的是,蛇山原是名胜之地,然而由于兵火损毁年久失修,许多古迹已湮没无闻,尚存的也多破败倾圮,一片荒凉气息山上连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全是靠脚踩出的土泥巴路。两旁麇集着大群星相摊如小孔明、张铁嘴、王半仙之流。

卢立群对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古典建筑如抱冰堂、奥略楼等都悉心整理修复。增设花坛、草坪,添置木椅、铁栏,盖温室花房,并开林拓土,廓清芜秽,大力植树造林。沿山脊修筑干路及多处上下通道、踏步,小包车可从山下沿柏油马路开上抱冰堂。还拉线装设路灯,蛇山上第一次有了电灯。并挖蛇山蓄水池,武昌第一次有了自来水。

1933年第一期工程,在蛇山头的石栏花木中巍然竖起了辛亥元勋黄兴的铜像。卢立群主持了工程的设计建造。这尊举世仅存的黄兴铜像身披大氅,背东而立,高临江渚,眼望西天的彩霞和脚下的江水。其设计和布局颇为应和黄兴所赋诗句中的意境:“惊人事业随流水,爱我园林想落晖”,“苍茫独立无端感,时有清风振我衣。”

卢立群还将山下乃园处的小首义公园收归国有,并入大公园。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和中山纪念堂被维修一新,拆除摊篷违章建筑,伤兵给以优抚,由社会处安置。然原经理夏道南狮子大开口,要求偿还他两万银洋的“私人垫款”。卢立群认为,夏以往并未呈请公家预算和拨款,何来垫款之说?占有公家土地作私人营利多年,公家并无偿还巨款之义务。二人私交为朋友,但于公事上立场不同,以至对簿公堂。

当年,蛇山遍山茂林,秋来桂子飘香,春来红梅傲雪。首义公园有着独特历史意义并在海内外颇具影响,是武昌乃至全省的第一座国家公园。对于它的建成,卢立群功不可没,有重要的历史贡献。

新式婚礼轰动一时

1933年金秋,菊花盛开,丹桂飘香,卢立群与朱世濂在抱冰堂举办新式婚礼,这在武昌还是别开生面的头一次。蓝文蔚为证婚人,建设厅长李范一为主婚人。男女傧相、花童为当时在武汉大学的黄安籍学生张培刚、叶君健及朱世濂在武昌艺专的同学魏群先等人。军乐队、宾客加闻声而至的游客达千人。新娘着白色暗花锦缎旗袍,披白色婚纱,戴白凤冠,登白高跟鞋,端庄娟秀;新郎则一身黑色西装礼服,俊朗英挺,一时传为佳话,被称为一对璧人。开地方风气之先,轰动江城。

抱冰堂是纪念张之洞的建筑,说来奇巧,朱世濂祖上为浙江萧山(西施故里)望族,与张之洞家为世交至亲。朱世濂的祖母是张的亲内侄女;朱世濂的祖父为晚清举人,科举废后,为张保举,以道台衔任安徽水上警察厅长。朱世濂的祖父参加同盟会,与时任安庆警政学堂会办的徐锡麟结为金兰换帖的兄弟,与绍兴大通学堂督办、鉴湖女侠秋瑾亦有交往,秋瑾之母亦系萧山人。祖上朱王圭,是嘉庆皇帝的老师,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清之宰相)、“卒赠太傅,谥文正公”。清史传、萧山县志均有记载。浙江宗祠家谱朱世濂以上都有记入。

卢立群夫妇相偕联手,从断瓦颓垣中开辟蛇山园林,索性安家于抱冰堂上半山腰的小屋。小屋是一幢典雅的青砖西式别墅,曲径斜坡、细莎绿苔,景致卓然。小屋内设两室一厅,除陪嫁的古旧的红漆箱子,还陈设有写字台、梳妆台、穿衣镜、沙发等,依朱世濂喜好一律为白色。

1935年大女儿卢冰在山上出生,小名冰生。卢立群在抱冰堂前种下一左一右两棵法桐和银杏,名之为“冰生树”。山林中有一种不知名的野花,形如龙爪,灿丽如火,卢立群给它起名叫“龙爪花”。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他的心血和汗水,也寄托了他的心愿和理想。他最大的心愿是重建黄鹤楼。他发起并负责重建黄鹤楼委员会,伏案设计和制作模型,玲珑隽秀的模型一直存放于抱冰堂。作为修楼的配套工程,于黄鹄矶头砌成数百级宽敞的麻石踏步。这一工程伟岸壮观,被制成铜版照片,登于大型杂志封面而名播全国。

献身实业鞠躬尽

抗战爆发后,卢立群由于反对亲日派将大冶象鼻山铁矿砂售与日本“六合公司”,以及帮助陶铸等办汤池抗日合作事业训练班而深遭当道者的疑忌。在日机轰炸的漫天烽火中,举家避难四川,任教中学和大学。朱世濂亦作为乡村女教师教难民补习及任教天生城中心小学和旅万安徽中学。

抗战胜利后,卢立群与李范一重聚于武昌胭脂坪,实施他们实业建设的蓝图。开办农业机械公司、汉口奶牛合作社、米厂、农场。并与地质学家李四光一道探查湖北的矿产资源,开发荆襄磷矿,并任荆南煤矿总工程师兼总经理。这些事业有利国计民生,解放后都交给了人民。

解放后,卢立群应曾传六和任士舜之邀,在中南工业部、长江中游工程局从事恢复工业生产和水利建设工作。因患结核,未应董必武之招赴京就职。60年代初退休后,卢立群及家人居住于武昌候补街66号,晚年仍潜心研究历史和哲学,撰写著作,10年浩劫之中大量手稿均遗失殆尽,卢立群不幸于1976年病逝于武昌。朱世濂解放后担任师资培训班辅导员,文昌门及龙华寺工人夜校教师,江零二一工厂职工中学主任,候补街小学教师,病逝于1983年。

他们的四男二女秉承家传,在科技建设和教育领域奉献努力,国内外发展。

1985年黄鹤楼落成庆典及2005年黄鹤楼重建20周年,卢家子孙均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武汉人民没有忘记为家乡建设出过力的卢立群,使卢家后辈深为感动,他们送去一幅贺词:“鹤楼光照千秋史,代代总存故园情”。

上一篇:周忠国

下一篇:平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