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兖州之域。春秋时为卫国地,《左传》“齐桓公会诸侯于鄄”,注曰:“鄄,卫地,今东郡鄄城县也。”战国时属齐。在汉为济阴郡之鄄城也。后汉献帝于此置兖州。晋置濮阳郡,后改为濮阳国,封王子允为王,后为郡。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濮州。
隋代
596年(隋开皇十六年),于鄄城废濮阳郡置濮州(濮州之名始于此),于城阳故址置雷泽县,于城濮故址置临濮县。鄄城、雷泽、临濮3县均属濮州。
606年(炀帝大业二年)废濮州,撤销临濮县。
唐代
621年(唐武德四年),复置濮州(治鄄城),境内有鄄城、濮阳县、临濮、雷泽、永定、长城、安丘6县。次年废长城、安丘2县入临濮县。625年(唐武德八年)废永定县入鄄城县。
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废濮州设濮阳郡,治所设在鄄城。
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改濮阳郡为濮州。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建置同唐。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属地。
北宋
北宋时期(960-1127)濮州辖鄄城县、临濮、范县、雷泽县地。
南宋
、金
濮州为金国地,辖鄄城、临濮、雷泽、范县4县,属大名府路。
贞元2年(1154年)临濮县、雷泽县并入鄄城县,临濮、雷泽降为镇。
元
元世祖(1271年)濮州属直隶中书省,领鄄城、朝城、范县、临清、馆陶、观城6县,州治在今山东省鄄城县北的旧城。
明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鄄城县,其地直属濮州,濮州降为县级政区。于鄄城置千户,属东昌府。
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因黄河之患,濮州知州毛晟将州治迁至王村集(今河南范县濮城),鄄城古城遂称旧城,属东昌府。
清
清(1644-1911)初属山东省东昌府濮州地。
雍正八年(1730年)升濮州为直隶州,直属山东省。
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降为散州,改属曹州府。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属兖沂曹济道曹州府濮州地。
濮州概述图
民国
1913年改濮州为濮县,属山东济西道。次年,该道改称东临道,濮县仍属之。1925年,改属曹濮道。1928年,撤道制,直属山东省。
1931年,“濮鄄分治”,于濮县河东地区复置鄄城县,县政府驻王堌堆集(今鄄城县城)。
1936年10月,再并鄄城入濮县。全县设30个乡,河西10个,河东20个,属山东省第二专区。1938年改属山东省第十六专区(驻菏泽)。
1939年,濮鄄分治,复于河东地区设立鄄城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8月,平原省成立,濮县属平原省濮阳专区。鄄城县属平原省菏泽地区。
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销,濮县属山东省聊城专区。鄄城属山东省菏泽专区,自此一直属菏泽管辖至今。
1956年3月,山东省濮县撤销,辖区划归山东省范县。
1964年,随范县由山东省聊城地区划归河南省安阳地区,濮州从此分属两省。
1983年,随范县由河南省安阳地区划归河南省濮阳市,同年设镇,即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镇。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东西二百三十五里。南北一百三十五里。
地理位置西南至上都一千六百五十五里。西南至东郡七百九十五里。东北至郓州一百七十里。南至曹州二百一十里。北至黄河二十里。西南至滑州二百一十五里。
行政区划辖县濮州管五县:鄄城,雷泽,临濮,濮阳,范。
鄄城县
,紧临郭下,本汉旧县,属济阴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于此置濮州,鄄城县属焉。大业三年(607年)废濮州,县属东平郡。武德四年(621年)重置濮州,鄄城县又隶焉。黄河,北去县二十一里。州理城,在故鄄城中。魏文帝以临淄侯植为鄄城侯。雷泽县
,上。西北至州九十里。本汉成阳县,古郕伯国、周武王封弟季载于郕,汉以为县,属济阴郡。隋开皇六年,于此置雷泽县,因县北雷复泽为名也,属濮州。历山,在县北十六里。《史记》曰:“舜耕历山,耕者让畔。”临濮县
,北至州六十里。本汉成阳县地,属济阴郡。隋开皇十六年,分鄄城南界、雷泽西界置临濮县,属濮州。南临濮水故以为名。大业二年废,武德四年重置。清丘,在县西三十五里。濮阳县
,东至州八十里。本汉旧县也,古昆吾国,即帝丘,颛顼之墟也。昆吾即夏诸侯,为五伯之首。《左传》曰:“狄灭卫,迁於帝丘。”卫侯自楚丘徙濮阳县。秦置东郡理此,汉仍为东郡及濮阳县也。隋开皇十六年,改属濮州。黄河,北去县一十五里。瓠子河,上承黄河。《汉书》武帝时,河决瓠子,东南注钜野,通于淮、泗。范县
,上。西南至州六十里。本汉旧县,属东郡。春秋时,晋大夫士会之邑也。高齐废,隋开皇六年又置范县,属济州,十六年改属濮州。唐朝行政区划(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京畿道关内道京兆府华州同州坊州丹州岐州邠州泾州陇州宁州原州庆州鄜州延州绥州银州夏州灵州盐州丰州会州宥州胜州安北大都护府都畿道河南道河南府郑州陕州汝州怀州许州汴州豫州陈州亳州颍州宋州曹州濮州郓州泗州海州兖州徐州沂州密州齐州青州淄州莱州登州济州滑州河东道蒲州虢州绛州晋州汾州慈州潞州泽州沁州仪州太原府代州蔚州忻州岚州石州朔州云州隰州单于都护府河北道卫州相州魏州洺州邢州贝州博州德州棣州沧州冀州赵州深州恒州定州瀛州莫州易州幽州燕州顺州归顺州蓟州檀州妫州平州营州安东都护府山南西道梁州凤州兴州利州通州洋州合州集州巴州蓬州壁州开州渠州渝州阆州涪州果州山南东道邓州商州金州唐州均州房州襄州隋州郢州复州荆州硖州归州夔州万州忠州淮南道扬州楚州滁州和州濠州寿州光州蕲州申州黄州安州舒州庐州沔州江南东道苏州常州润州湖州杭州越州明州台州婺州衢州睦州歙州括州温州江南西道洪州江州宣州饶州鄂州抚州袁州吉州虔州岳州澧州潭州衡州永州道州郴州连州邵州朗州陇右道秦州成州武州渭州岷州宕州叠州洮州兰州河州鄯州廓州河西道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庭州安西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剑南道扶州文州松州龙州剑州绵州茂州翼州悉州当州静州柘州恭州奉州维州彭州汉州益州蜀州简州梓州遂州普州资州荣州陵州眉州邛州雅州黎州嘉州戎州泸州巂州南宁州姚州黔中道黔州施州思州溪州辰州锦州巫州业州充州费州夷州珍州溱州南州播州应州矩州岭南道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广州潮州循州韶州端州冈州新州恩州春州勤州泷州康州封州高州窦州辩州潘州罗州雷州崖州儋州万安州振州白州山州廉州钦州陆州桂州蒙州昭州富州梧州贺州藤州义州容州禺州牢州党州平琴州郁林州贵州绣州龚州浔州象州柳州融州环州宜州芝州澄州严州宾州横州淳州邕州田州笼州瀼州汤州武峨州武安州长州峰州福禄州交州爱州驩州安南都护府文化典故濮州地图
上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是时武安侯田邠奉邑食鄃,鄃在河北,河决而南,则鄃无水灾。乃言“江、河之决皆天事,非易以人力塞之”,乃不复塞。後二十馀岁,岁比不登,梁、楚尤甚。上使汲人、郭昌率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沈白马玉璧,自将军以下皆负薪,下淇园之竹以为楗。上悼功之不成,乃作歌於是,卒塞瓠子,筑宫於其上,名曰宣房。其後王尊为东郡太守,河水盛溢,泛浸瓠子金堤,尊躬率佐吏民,沈白马,祀水神,亲执玉璧,使巫策祝,请以身填金堤。水盛堤坏,吏民皆奔走,尊立不动,而水渐退。
姚墟,在县东十三里。舜生于姚墟。尧母庙,在县西南四里。尧陵,在县西三里。自尧即位,至永嘉三年,二千七百二十一年,记于碑。贞观十一年有诏,禁人刍牧,春秋奠酹。
故顾城,在县东二十八里。夏之顾国也,诗曰“韦、顾既伐,昆吾、夏桀”,注曰:“三国党於桀,皆为汤所诛。”
社会贡赋开元贡:绢二十匹。赋:绵,绢。
代表人物孙膑:生卒年不详,齐国鄄邑人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范文子
:军事战略家,春秋范县人,后人尊称范文子,在晋国政坛长达40年的努力,使范氏成为晋国几个强大的家族之一。汲黯:西汉济阴郡(濮州)人,官至中大夫。汉武帝称赞其为“社稷之臣”。
吴隐之:东晋濮阳郡人,官至度支尚书,著名廉吏,做官清正廉洁,曾赋《贪泉》诗一首明志。
杜鸿渐:濮阳人。安史之乱中,参与拥立肃宗即位灵武,授兵部郎中知书舍人事,转武部侍郎,又先后出任河西节度使、荆南节度使。
王仙之:唐代濮州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乾符元年(874年)王仙之聚众数千人,在河南长垣率众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数万人。
张泳
:字复之,宋代濮州人,官至工部尚书。1014年卒,赠右仆射,谥号忠定,著有《乖崖文集》10卷。李仕鲁:字宗孔,明代濮州人。生年不详。为明初著名儒士,官至大理寺卿。一生以光大程朱理学,斥驳佛教为己任。
濮州概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