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10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文《关于撤销南川区铁村乡、石溪乡设立楠竹山镇、石溪镇的批复》(渝府 〔2015〕 38号),同意撤销铁村乡,设立楠竹山镇。楠竹山镇管辖原铁村乡行政区域,镇政府驻隆盛路1号(原铁村乡人民政府驻地)。辖锅厂村、谢坝村、杨柳村、水鸭村、隆兴村、显龙村、农家村7个行政村。
城镇建设编辑
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769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930万元,农业总农民产值38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87元,完成本级财政收入11.98万元。楠竹山镇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征地动作、统一施工管理、统一配套设施建设的办法,着力打造了两个特色小集镇,集镇面积达1平方公里,配套设施齐全,管理措施规范,集镇功能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工程全面推进,95%以上的农户饮上自来水;公路网络基本形成,率先油化了全区首条通乡公路,打通了楠竹山至周边乡镇的出境公路及至楠竹山森林公园的旅游环线公路,95%的农户通公路,镇内主要村干道已全部实施硬化。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化、卫生、计划生育、广播电视等工作成绩斐然,中小学危房得以全面消除,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农业科技推广成效显著,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5%以上,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通过国家复查;计划生育村民自治通过国家、重庆验收,计生率保持在98%以上;光纤电视、程控电话实现了社社通,入户率达65%以上。
经济建设楠竹山镇离城区仅16公里,离水江、北固工业园区10公里左右,是南川城区的最佳辐射区之一。该镇境内有楠竹山森林公园,生态资源好,森林覆盖率近60%,因而常年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08年,该镇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秀美的田园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紧紧围绕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巧打特色牌,全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打好“生态农业牌”。随着城市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乡村旅游已渐成热点,到农家采摘桃、梨、西瓜等体验式旅游活动。为了把亲身体验和参与的体验项目融入乡村旅游之中,该镇从生态农业发展入手,在楠竹山森林公园沿线的锅厂、谢坝、杨柳、水鸭等村社,规划发展了4000亩辣椒、1000亩优质果园、8000亩笋竹,而且进行成片种植,打造现代农业展示片,丰富乡村旅游内容。
抓好特色景点建设。该镇以“赏花、摘果、垂钓”为主题,以水果、菜园、鱼塘为载体,充分利用农户庭院空间以及周围的鱼塘、树林、果园、菜地等农家资源,按照打造特色农家风情的思路,已引进了博赛集团、宏仁医院等企业和10多位业主落户楠竹山镇,着重对楠竹山森林公园、水鸭凼休闲山庄、宏仁度假村、凤顶山避暑观景台、黑溪河农庄等景点进行打造,并已基本成形。
“乡村旅游不但聚集了人气,带活了铁村经济,而且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升农村精神文明程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楠竹山镇党委书记刘长明告诉记者。该镇已有10多位业主落户,形成了集高科技示范区、生产采摘区、休闲观赏区和生活娱乐区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要广泛开展文明社区、和谐乡村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自身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农村社会“搞经济面向世界,学政策看中央文件,用科技‘换脑子’,用文明育孩子”的文明程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了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鼓励和引导农民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健全和完善各类公共服务组织;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备、运输、销售等环节,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型、市场营销型、综合服务型的行业协会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壮大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
人口2021年6月3日,重庆市南川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楠竹山镇常住人口为6533人。[1]
经济发展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50万元,同比增长16%;财政收入完成16.5万元,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4357元,比上年净增1070元。生猪2万头,到2011年达到2.5万头;笋竹5500亩,到2011年达到1万亩;无公害蔬菜5000亩,到2011年达到8000亩。
乡镇工作亮点工作一是发展无公害蔬菜5000亩,出栏生猪20023头,新发展笋竹1000亩。二是开工建设通村公路7条,22.61公里,已完成路基整治22.61公里,硬化路面11公里,维护整治社道路40公里。
总体思路坚持围绕瞄准大都市,大城区,大园区,服务大市场,着力发展城郊型经济,认真打造现代农业展示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乡村休闲旅游线,加工企业发展区,努力推进和谐楠竹山建设,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预期目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00万元,财政收入9.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010元。
重点工作一是围绕一个长廊,两个场镇,五个景点抓好乡村休闲旅游线。二是新发展生姜1000亩,海椒4000亩,优质果园500亩,笋竹2000亩,建成7000亩的笋竹基地乡。三是抓好隆盛特色集镇建设、双河古场建设、水鸭凼特色民居工程。
乡镇特色铁村乡大棚蕃茄生产已有20多年的历史。现有2万个大棚,占地10130万亩,主要分布在东城街道、水江镇、石墙镇、峰岩乡等15个村3441户。每年生产早春茬蕃茄4万吨左右,产值4000万元,纯收入达3000万元,长蕃茄的农户人均增收千元,占全年收入的40%。铁村乡已探索出一套高效的大棚蕃茄接水稻栽培模式,大棚蕃茄成为了广大菜农增收致富渠道。铁村乡千亩大棚蕃茄栽培模式是:过寒菜──蕃茄──水稻。即上年秋季种菠菜、耐寒菜,在当年1-2月份上市,亩产地菜等2000公斤,经济效益可达600-1000元;上年11月下旬-12月上旬进行蕃茄冷床育苗,2月份定植到大棚,4月上旬上市。6月下旬进行水稻秧苗栽40插,10月初收割,亩产水稻650公斤,产值可达800-1000元,三季合计亩产值5400-7000元。与种麦、油相比,麦子亩产450公斤,油菜亩产200公斤,产值只有400-500元,纯收入只有250-350元,蕃茄亩效益是麦油种植的15-20倍。沙岗四组周其友是大棚蔬菜接水稻最早示范户之一,仅搞3.1亩蕃茄接水稻,纯收入即近2万元。过寒菜、蕃茄、水稻栽培茬口较紧,技术要求高,在技术上要做到统筹兼备,抓住关键。
1、选择适宜土壤:蕃茄对水份十分敏感,在田块选择上,我们必须首先考虑供水,蕃茄田最好靠近水源、电源、交通便利,并建立良好的排灌水系统。其次要注意轮作,最好划片实施3-4年轮作,以减少土壤病菌传播。
2、优化品种组合:大棚蕃茄的前茬蔬菜应以生长期短、耐肥、产量高的蔬菜为宜,如菠菜、耐寒青菜等。蕃茄则应选择耐低温、开花较早、座果节位低,座果率高,早熟丰产,优质,抗逆性强,果型大,单果重150-250克,如西粉一号、三号、苏粉2号、霞粉8901等。后茬水稻则选择耐肥高产品种,如65002、镇稻88、武育粳3号等。
3、合理安排茬口:过寒菜可直播或移栽,但必须在2月上旬前结束。蕃茄在上年11月底前采用冷床育苗播种,2月中、下旬进行旱育秧苗,蕃茄在6月20日前后拆棚腾茬,保证水稻在6月中下旬适时栽插。
4、推广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栽培,可比一般大棚提早定植7-10天,上市期提早5天左右,亩产量增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