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曲东村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东半部,东邻青银高速公路,西接大北曲前村,南连后桃林村,北靠大北曲后村。村东为山陵地,村西北土地平坦,全村土地1326亩,总面积1.5平方公里。
据纪氏祖谱载:明洪武年间,纪氏携妻率子千里迢迢由云南徒涉山东平度磨山。明永乐年间,幼子由磨山来到即墨南乡,佃于田村李家。因为人厚道、勤劳朴实、能干,深得主人喜欢,便将掌上明珠许配其为妻,并以田村西南的50亩桑杭作为陪嫁地,帮其在桑杭之西、流亭至即墨城大道旁安家。因北侧有一源于玉皇岭前的水渠曰“北渠”,就定村名北渠,后演化为大北曲村。故有“先有田村李,后有北曲纪”之说。明清时期,大北曲村属即墨县里仁乡北曲社。建国前已分为两个村,此村位东,定村名大北曲东村,属即墨县第五区温良乡。合作化时,与大北曲西村合建新中国农业社,公社化后转为大北曲大队,1961年划分5个生产大队,1984年建为5个村,大北曲东村是由大北曲三大队建置而成。1984年以来,先后属崂山县城阳镇,城阳区城阳镇。现属城阳区城阳街道办事处。
大北曲东村流传着一首民间诗词为:“北曲东村双巨杨,纪氏之祠东香堂;两银参天十三柏,墨林题词‘绎思堂’;南里庙宇香火烧,抗倭烟台已苍凉;莫忘世祖石崖墓,曾舞石磨斗吕王;如今纪吕成一家,和睦共处万年长”。
东香堂,是纪氏家族最大的宗祠,原在现村委办公地方,一院一堂两道门。大门外设有2.5米多高的旗杆台2对,旗杆上设有斗子风,风吹斗子哗啦响,气派非凡;大门和内门上方均挂有名人题字的牌匾,金光生辉;大堂内先祖灵位供奉有序,上方有纪氏后人墨林题写的“绎思堂”3个铿锵有力的大字;院子内2棵两人合抱不住的银杏分列左右,13棵古柏分立两旁;宗祠前面有两棵树龄300年以上的巨杨,枝叶繁茂,高在25米以上,遮地面积1000平方米,象征着纪氏家庭家业兴旺,后继有人;两巨杨间建有旨门,意图、用场不详。
纪墨林,纪姓都称其为墨林爷,以擅长书画,特别是画竹子闻名乡里,也兼文笔专长。与流亭洼里的胡峰阳、蒋道士交情深厚,经常结伴游览本地的名山大川,崂山的山峦、庙宇、宫、庵到处都留有他们的足迹,他们三人用的拐杖留在了惜福镇的百福庵中。相传,他女儿家建了一个大照壁,几次让他在照壁上画幅竹子,总是不允。经女儿再三请求,这天他来女儿家吃喝玩到天将傍晚,便叫人备来墨水和大苕帚,只见他手拿苕帚蘸了些墨水就在照壁上漫不经心地画了起来,不一会画完就走了。他女儿见崭新的大照壁被画涂的不像样子,即命人刮掉,因天黑没有刮净,夜晚见照壁闪闪发光,方知是黑点生辉,懊悔不已。次日女儿恳请他再画,被他婉言拒绝,并说:“算了吧,你就这点福,再画就没有先前的成色了”。
纪氏家族有习武强身之传,有些男子武艺高强,力大无比。清末,为抗击土匪、保卫家乡,八世祖曾手托石磨与土匪拼杀,杀得众匪狼狈逃窜,可惜遭人暗算,其战马也因失去主人而碰石而死。纪氏后人纪竹潭,也曾领导村民把全村筑起土围子,四面设置简易土炮台,发动村民出资添置土枪、土炮,与来抢掠的土匪进行战斗,屡屡获胜。建国之初,大北曲东村有29名热血儿女踊跃报名参军入伍,入朝抗击美军侵朝,保家卫国。
大北曲东村村民世代以农业为业,靠耕种粮菜维持生计,因缺水少肥,粮菜产量低,村民生活困苦。建国后,在合作化时期,村集体就开办了洪炉、窑厂、缝纫、鞋业、马车运输等工、副业生产,增加了村民收入,摆脱了贫穷、落后,生活步入温饱。农闲时节和节日,由村青年组织,组织喜爱弹、跳、唱、拉的青年男女,成立村庄业余剧团,排练节目和剧目,在春节前后于本村或邻村演出,活跃了农民的业余生活。建国后排演的剧目主要有《小女婿》、《二兰记》、《李工嫂改嫁》等,也组织过锣鼓队、秧歌队参加区,乡组织的游行串村活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村土地经营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村民发展多种经营的积极性,村办集体企业也呈现旺盛发展势头。19 年村庄建立的磨光厂,与青岛自行车工业公司联营进行车圈磨光,几经发展,成立为以自行车安装、电动车安装为主的青岛海鹰车业有限公司,拥有固定资产800万元,年产值2000万元,所生产的“海牛”牌自行车和“海德曼”牌电动车畅销全国各地,成为村庄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19 年后,大北曲东村又建立了电梯装修、土石方工程施工、纺织机械等十几家企业,其中纺织机械厂生产的ZST紫外线照射胶辊机获国家专利,1994年获国家发明银牌奖,1995年获国家优秀科研成果金杯奖;生产的QCFD—1型往复式自动喷射锭子清洗机获国家优秀专利新产品科技进步奖。
随着城阳区正阳路的东扩,北曲、田村地带成为发展经济的一片热土。1999年,大北曲东村引进第一家外资企业—青岛飞熊玩具有限公司,2000年建立占地80亩的工业园区,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工作。2002年,已先后引进外资企业16家,合同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全村拥有内外资企业36家,集体固定资产1000万元,经济纯收入600万元,人均纯收入5186元。
在物质生活逐步奔小康的同时,大北曲东村于1985年便建立了党团员活动室,1995年建立了村级图书室和阅览室,199 年,投资20万元建立了文化教育中心,并成立了老年人体育活动小组和舞蹈队,为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了大北曲东村健康向上、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和社会新风尚。
1996年,大北曲东村投资60万元对全村街道进行了硬化改造,铺设了沥青,并进行了绿化、美化。从1999年开始,小学学生由村里统一交纳学杂费,对考入大学的学生实行奖励,资金1000元或更多。村民每年两次由村里发放面粉、大米、花生油和时令蔬菜,确保了日常的基本生活。2000年,村庄着手高层居民楼建设,至2002年,已建6栋,面积2.5万平方米,已有100户村民入住,入住率30%。
2002年,全村498户,总人口1540人。主要姓名为纪、范、刘、曹、蓝、李、王,其中纪姓人口最多,有450户,1300口人。
而今,大北曲东村正以旧村改造、推进农村城市化的崭新面貌向着小康社会迈进。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14亩(其中:水田139亩,旱地75亩),人均耕地2.85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735亩,荒山荒地1824亩,其他面积160亩。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全村有12户通自来水,有12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拥有电视机农户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4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8户,分别占总数的67%和67%。
该村到乡镇通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1.8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1.8公里,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39亩,有效灌溉率为65%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7户居住于砖木结构住房,还有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2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05万元,占总收入的54%;畜牧业收入1.45万元,占总收入的1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5头,牛5头);林业收入2.02万元,占总收入的18%;第二、三产业收入0.78万元,占总收入的7%;工资性收入0.22万元,占总收入的2%。农民人均纯收入82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2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人(占劳动力的8%),在省内务工2人。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县县内。该村目前正在发站橡胶、蚕桑产业。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12户,全村共乡村人口75人,其中男性42人,女性33人。其中农业人口75人,劳动力26人。该村以哈尼族为主,其中哈尼族75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73人,参合率98%。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卫生院,距离乡卫生院21.8公里。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小佛房村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新城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8公里,距离中学21.8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8人,其中小学生5人,中学生3人。
村务公开该村到2010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14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没有收入,农村财务管理实行村财乡管制度,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已成立民主理财小组.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田水利滞后。科技含量低,农民生产方式粗放,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抓住糯扎渡移民搬迁为锲机,发展沿湖经济,大力发展养殖业、橡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