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霞

时间:2023-06-10 00:46:37编辑:奇事君
人物生平

郭明霞

十四岁从艺,练功已有一定困难,但她不怕吃苦。由于嗓门好能以声夺人,启蒙戏《四贤册》便一炮打响。为缩短与老演员的差距,她加倍努力,勤学苦练,在杨安民、田寿易老师的苦心教导下,很快排出了《铡美案》《五典坡》《法门寺》等剧,一下子出了名。人们戏称她为“一毛八”(当时戏票两角,单郭明霞一声唱就值一毛八)。她在《屈原》中演蝉娟,牢记屈原对蝉娟说的“若要自己比人强,就要本领强。”,在导演的指导下,起早睡晚,冬不畏严寒,夏不惧酷暑,硬是练出了一身过硬的本领。终以那浑厚宽阔的嗓音,唱红咸阳,唱红陕西,唱红西北五省。

入团几年间,许多戏中都由郭明霞担任主要角色,《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五典坡》中的王宝钏,《游西湖》中的李慧娘等,她都演得形象鲜明,真如其人。这是由于她能体验角色,在演技上精益求精,才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和专家的肯定。1956年她主演的《丰乐园》等剧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获演员二等奖。 1957年她饰演《四贤册》中的赵月娥。1958年演了《党的女儿》《社长的女儿》等几部现代剧。《党》剧参加了西北五省汇演。这些戏都由省电台录音、中国唱片社制作唱片。1959年她参加了陕西省赴京演出团为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在《三滴血》《后三对面》中,由她扮演了李三娘和秦香莲。演出时受到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的接见,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次后,又随团到南京、上海、广州、福建、广西、昆明等十三个省、市巡回演出,处处走红,“郭明霞”三字也传到了大江南北。

郭明霞生前部分剧照

社会任职

先后成为市级、省级、国家戏剧家协会会员,曾担任陕西省剧协常务理事,咸阳市剧协副主席。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先后任剧团团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等职。多次担任省、市妇联委员,省、市政协委员,出席过省党代会。

其他作品

录像资料

1990年名家联袂演出《铡美案》(全本)(其中在“闯宫”一折饰演秦香莲)1993年名家联袂演出《五典坡》(全本)(其中在“赶坡”一折饰演王宝钏)《赶坡》(全折)(198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录制,与杨云堂合作)《打金枝-背舌》(全折)(与陈仁义、余巧云合作演出,饰演王后)《四贤册》(全折)(1988年陕西电视台录制)《三娘教子》(全折)(1993年陕西电视台录制)

录音资料

《铡美案-闯宫》(全折)(1989年录音,与廖胜利合作)《五典坡-三击掌》(全折)(与陈俊义合作)《铡美案-杀庙》(全折)(1989年录音,与陈俊义合作)《五典坡-探窑》(全折)(与李晓琴合作)《铡美案-告状》(全折)(1989年录音,与张兰秦合作)《五典坡-赶坡》(全折)(与赵斌合作)《铡美案-扣押》(全折)(1989年录音,与廖胜利、张兰秦合作)《五典坡-赶坡》(全折)(与康盛富合作)《铡美案-三对面》(全折)(1989年录音,与张兰秦、丁小玲、李清珍合作)《五典坡-算粮》(全折)(与陈俊义合作)《清风亭-认子》(全折)(与陈俊义、李晓峰合作)《秦楼案》(全本)(与刘秉国等合作)
创作特点演唱风格

郭明霞对秦腔最大的贡献在于独特的唱腔,她独创的‘弹颤音’唱法,把歌剧的某些发声方法用到秦腔唱腔里,独树一帜,独创一派,开辟了秦腔美声唱法的新纪元。?

郭明霞擅演青衣,又以苦戏、悲戏见长。她从长期的钻研与探索中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其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①以声传情,以情带声。郭明霞嗓子音域宽,音质厚实,音色甜美,加上她的演唱艺术,能紧紧地把握住人物性格,所以能达到以声传情,以情带声的艺术效果。

②抑扬有致,层次清楚。明霞说:“唱腔要讲究完整性,不能唱得零零碎碎,平平淡淡。在骨节眼上加把劲,把唱腔推向高潮。

③淳朴含蓄,刚柔相济。在演唱中她很少使用华丽的装饰音,不主张多拐几个“环环”,不图花梢,但求行腔扑实深沉,自然大方,唱出韵味,真切动人。特别是在《铡美案》最后一场戏中,当唱到“事到如今,我也不要你的银两,我也不要你与我伸冤,但求相爷将我一刀两断,也免得相爷作难了”时,似在呻吟哭泣,似在嘶叫苍天,柔中有刚,刚中有柔。最后“作难了”三字,如同霹雳炸响,长空撕裂!这种能刚能柔、刚柔相济的演唱特色,创造出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意境。

④吐字清晰,字正腔圆。低音时清晰可闻,高音时有张有弛,不声嘶力竭。

她对唱腔咬字的着力点:唇、齿、牙、喉、舌五音及齐、开、撮、合四呼,均严格要求,从不马虎。

⑤在声音训练方面勇于探索。她的方法独成一格,善于学习借鉴京剧、豫剧、民歌,在发音上敢于创新,气足韵长,共鸣音好。行腔时不墨守传统唱腔,从表现人物内心感情出发。

据王宇雄老先生说,郭明霞并没有经过音乐学院专门进修学习,她本身就有一副好嗓子,在参加1959年建国十周年赴京演出和随后的巡回十三省市的演出中,她博采众长,广泛吸收歌剧及其他剧种的特长,在传统唱腔的基础上不断革新,以至于后来逐步形成自己前无古人的郭派唱腔。

省剧协主席杨兴说她“结合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充分发挥了音域宽阔、嗓音高亮、圆润的特点,恰如其分地运用颤音,精心掌握唱腔中的疾徐、轻重、长短、转折、断续、离合,从而形成了她自己那高昂深厚、刚柔相济、富有韵味、行腔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发音收韵、朴实深沉的唱腔风格”。

郭明霞第一次演秦香莲时才十六岁,有次演完戏卸装时一个妇女抱着孩子闯到她跟前,哭诉被丈夫遗弃的苦情。这件事深深打动了她,对她以后演戏很有启发。她先后成功地塑造了王宝钏、赵月蛾、武则天、李玉梅、赵梦桃等光彩照人的妇女形象。

《赶坡》一唱就是几十年,至今仍不时在荧屏上与观众见面。老陕人看她的戏成了一种享受,她的名字妇孺皆知。她的演唱技巧在秦腔界独具特色,形成了郭腔、郭派。她的徒弟张虹、张丽娜等人,开口郭腔郭韵,郭派早已为广大秦腔爱好者所认可。城乡戏迷们编了个顺口溜:“听了郭明霞的唱,三年五年不能忘;看了郭明霞的戏,十年八年不看戏。”

郭明霞于1953年入梨园从艺就立志要唱一辈子戏。四十年来,她以饱满的热情与非凡的毅力,全身心投入到秦腔艺术中去,可谓“痴心不改,始终如一”,署往寒来,耕耘不辍。她进团的次年2月就接了《屈原》这出戏。正当排练紧张之际,父亲突然病故,她忍着悲痛,顶着世俗的指责坚持排练。当年四月,《屈原》首次上省汇报演出,获得成功,这给了她信心和力量。在剧团她冬冒大雪穿单裤练台步,夏顶骄阳吊嗓子。斗转星移,暑往寒来,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

艺术成就

四十多年来,她先后在五十五个传统剧目与三十三个现代剧目中扮演过角色。她演的《四贤册》、《党的女儿》等十多个剧目分别由陕西电视台、中国和上海唱片社制成电视和唱片播放发行。报纸、刊物、电台多次介绍郭明霞艺术成就、表演特点、名段欣赏、参加社会活动等情况的文章、消息,多达百余篇。

获得荣誉1956年获得省演员二等奖1987年获省演员一等奖1989年被定为国家一级演员多次被评为省、市“三八”红旗手,省级劳模1992年国务院颁发给她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1年被中共咸阳市委推选为有特殊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人物轶事

名噪西北五省的郭明霞,舞台上曾令多少戏迷倾倒,而台下的她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普通老百姓,她不缺钱,但却从不乱花钱。去世前还住着普通的两居室,水泥地面。屋内摆设简朴,除几盆花草和所获奖杯,别无陈设。屋里一摞摞纸箱中,全装着各种证书、剧照等资料。

她对自己从来想得很少。在同一个季节里若见她十次,至少有八次穿着同样的衣服。下乡演出,一件旧棉袄与普通乡下人没有区别。从艺这么多年,那朴实忠厚的农民本色始终没有变,她永远记着自己是农民的女儿。

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王宇雄是位医生,不仅是她人生道路上的好伴侣,又是一个好秘书、好助手。她的成功有他的辛劳。郭明霞几十年的艺术资料和档案材料,全凭丈夫几十年如一日细心的收集、整理。明霞常常外出开会、演出,家里事全凭丈夫照料。每每看见他们相敬如宾,互相体贴关照的情景,人们从心里为明霞庆幸,对王大夫敬佩。他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他的妻子,他的家,也是为了秦腔艺术事业。他替明霞收集、整理、保存的大量艺术档案资料,也将成为研究秦腔艺术的宝贵资料。

上一篇:王晓强

下一篇:吕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