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和歌集

时间:2023-06-10 00:13:39编辑:奇事君
内容简介

《古今和歌集》附有假名序及汉文序,叙述了和歌发展的历史,实则为初步形成的“歌论”。就编排分目而言,《古今和歌集》的二十卷,较《万叶集》的二十卷分得更为整齐。全集内容主要是歌咏大自然的山光水色和男女之间的爱情。因为短歌属于抒情短诗,适合于诗人主观的抒情,内容和形式合拍、和谐、协调、统一。吟咏自然的春、夏、秋、冬的歌共六卷:卷一、卷二皆为春歌,卷三为夏歌,卷四、卷五皆为秋歌,卷六为冬歌。吟咏爱情的恋歌共五卷:计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五等。其它共九卷:卷七为贺歌,卷八为离别歌,卷九为羁旅歌,卷十为物名,卷十六为哀伤歌,卷十七、卷十八为杂歌,卷十九为杂体,卷二十为乐府歌辞。这里的“乐府”,日文原名为大歌所,类似中国古代的乐府。《古今和歌集》歌咏的题材比较狭窄,大多是“春朝目睹春花落,秋夕耳听落叶声,或叹镜中白发浑如雪,或睹水中泡沫草上露,惊我身之虚幻,……唯有和歌,可以慰心”。(《古今和歌集》假名序)这类个人感受的内容。

作品目录译本序真名序假名序第一卷 春歌上(第1—68首)第二卷 春歌下(第69—134首)第三卷 夏歌(第135—168首)第四卷 秋歌上(第169—248首)第五卷 秋歌下(第249—313首)第六卷 冬歌(第314—342首)第七卷 贺歌(第343—364首)第八卷 离别歌(第365—405首)第九卷 羁旅歌(第406—421首)第十卷 物名歌(第422—468首)第十一卷 恋歌一(第469—551首)第十二卷 恋歌二(第552—615首)第十三卷 恋歌三(第616—676首)第十四卷 恋歌四(第677—746首)第十五卷 恋歌五(第747—828首)第十六卷 哀伤歌(第829—862首)第十七卷 杂歌上(第863—932首)第十八卷 杂歌下(第933—1000首)第十九卷 杂体歌(第1001—1068首)第二十卷 大歌所御歌神乐歌冬歌(第1069—1100首)附:墨灭歌(第1101—1111首)译者后记创作背景

9世纪末,在菅原道真的建议下,废除了遣唐使,随之而来日本迎来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风文化的兴盛期。《古今和歌集》就是10世纪初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国风文化的代表作。

《古今和歌集》是奉醍醐天皇之命,由诗人纪友则、纪贯之、凡河内躬恒、壬生忠岑等,从以和歌取代汉诗的宫廷诗的地位出发,搜集了《万叶集》以后至平安初期的作品共1100首,大多是短歌,分类编纂而成的。初名《续万叶集》,后更名为《古今和歌集》。编纂此诗集的中心目的是“适遇和歌之中兴,以乐吾道之再昌”,反映诗人们强烈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试图以民族诗文与汉诗文媲美的民族意识。

作品鉴赏

主题内容

《古今和歌集》主要内容大致可分为咏叹风景的抒情诗和爱情诗。从作品的创作年代和风格上的变化来看,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作品不详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继承了《万叶集》后期的优雅、抒情的风格,甚至出现了与《万叶集》雷同的作品。第二时期为六歌仙(在原业平、僧正遍昭、喜撰法师、大伴黑主、文屋康秀、小野小町)时期,这时已初步形成了语言华丽、祟尚技巧的《古今和歌集》风格。第三期,是以编纂者为中心的创作时期,他们变《万叶集》的五、七调为七、五调给人以轻快优美的节奏感,但大多是玩弄抽象概念,矫揉造作几乎看不到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从这一点上说《古今和歌集》的文学价值远不及《万叶集》,但《古今和歌集》对后世诗歌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

《古今和歌集》中的短歌由三十一个音组成,它系和歌的通常形式,故和歌亦就成为短歌的别名。《古今和歌集》里的短歌属于“七五调”(又称“古今调”),其风格表现为纤细、优美、流畅。在表现技巧上,则往往于第三节,即五、七、五处断句。杨烈在其《译者序》里曾经指出:“因为平安时代承平日久,上下习于奢华享乐,需要此歌体”。

《古今和歌集》早期作品大都感情率真,生活气息浓厚;而它的晚期作品的和歌宫廷趣味浓重,侧重于表现技巧及理智或抒发个人情怀。正如扬烈所云:“《万叶集》的和歌雄浑凝重,歌体粗豪;《古今和歌集》的和歌内容和形式,都入于精细优雅之途”。如果说“万叶调”和歌以质朴、率真和感情浓重,现实性和直观性较强,不甚注重形式和技巧,显示出一种阳刚之美的话,那么“古今调”和歌则以雅丽、含蓄和感情细腻,主观性和意象性较重,注意形式和表现技巧,展现出一种阴柔之丽。比如《咏西大寺畔柳》:“春色柳!嫩柳枝条穿做线,露珠连缀成玉串。”

从《古今和歌集》的分目情况看,恋歌在歌集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是歌集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不能简单地视为男女之间的“爱情游戏”的赠和工具,而是抒发了恋人的相思难见之情。

这些相思难见之情,均系陷于相思之苦的个人情愫的真切倾诉,它透露了人性美的光辉。这些诗还反映出一个严酷的现实情景,封建社会里的日本妇女,置身于重男轻女的传统习俗中,妇女们又何尝能享受真正的爱情,她们不是男子的附庸,便是丈夫的纵欲工具,夫妻之间在人格的尊重上不能平等对待,这些和歌便是她们悲痛的爱情的心灵回响曲。

《古今和歌集》中的短歌,宫廷贵族情趣比较浓厚,歌咏的题材毕竟狭窄一些,之所以呈现出这种倾向,说明此一时期的和歌,随着贵族阶级文化的日趋浮糜、奢华,已失去《万叶集》时期那种进取向上的朝气,丧失了对社会的热忧关心,过多地沉溺于个人感情旋涡,因而华丽有余,内涵欠足。

艺术特色

与《万叶集》雄浑粗犷的风格相对,《古今和歌集》的风格可谓华丽优雅。就歌词的技巧而言,文笔洗练、清新,内涵深湛。

作品影响

《古今和歌集》简称《古今集》,它与《伊势物语》《源氏物语》一道被称为平安时代的三大代表作,同时也是日本最早的敕撰和歌集。在日本文学史上它的地位仅次于《万叶集》。如果说在日本文学史上《万叶集》的地位犹如中国文学史上的《诗经》,那么《古今集》的地位则犹如中国文学史上的《玉台新咏》。

《古今和歌集》对后世诗歌的影响不可低估。它居二十一代集之首,被视为敕撰集的典范。它与续篇《后撰集》《拾遗集》被称为《三代集》,再加上这以后《后拾遗集》《金叶集》《词花集》《千载集》《新古今集》总称为《八代集》,而《古今和歌集》冠居于这八代集之首。以后历代的许许多多和歌集,其编制体例均以其为蓝本。《古今和歌集》的诞生,使和歌迅速得到复兴,夺回了作为宫廷文学的正统地位。

《古今和歌集》的两篇序文(汉文序和日文序)对于和歌本质、历史、歌体的论述以及对所谓“六歌仙”的评价,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其直接的结果便是短歌在宫廷文坛上与汉诗并驾齐驱,在和歌史上,以此为先导,《新古今集》《新续古今集》等敕撰集又步其后尘,也陆续编成行世。《古今和歌集》的日文序尤其具有重要意义,是日本文学评论史上最早的文献之一。

出版信息

《古今和歌集》成书于公元905年(延喜五年)。1983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扬烈译自日文的中译本。译本前的《译者序》里,对该书作了介绍,另附有纪贯之撰写的《古今和歌集序》,卷尾还载有《作者列传和注解》。

作者简介

《古今和歌集》的作者达一百二十余人之多。主要诗人有:

纪贯之(约872―945),他不仅是《古今和歌集》的主要编辑者,还同时是平安初期的和歌圣手,《古今和歌集序》即是他撰写的,另著有《土佐日记》。

凡河内躬恒(生卒年不详),《古今和歌集》的编辑之一,和歌名手,论者谓其堪与纪贯之争雄。

壬生忠岑(生卒年不详),《古今和歌集》的编辑之一,歌道出之于纪贯之门下,曾历任政府官吏,终叙六位。

纪友刚(生卒年不详),《古今和歌集》编辑主干之一,惜书未遂而逝。

延喜初,曾任大内纪,叙六位。

在原业平(825—880),阿保亲王第五子,曾历任内外官吏。他善作和歌,被认为是古代歌圣柿本人麻吕而后第一人。

伊势(生卒年不详),伊势守藤原继荫之女,曾为宫人,受宇多帝宠爱,并生皇子,当时女歌手第一人。

小野小町(生卒年不详),女歌人,与伊势齐名。

上一篇:北京翻译研修学院

下一篇:哈奇智能